|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4-25 08:10 编辑 # h; U5 D0 t( v/ F# I
* j. q, g6 Y, Y% y8 i& G' H
![]()
|4 l- u6 Y6 \+ U无侦-8高度保密,但外观是在国庆阅兵上就公开的
7 z& K6 z& p9 A
) F1 `3 E* J. h% r. q无侦-8从一开始就是“神秘的飞行器”。“无侦”自然是无人侦察机,这一点不保密。除了国庆阅兵上公开的外观,以及可以推断的尺寸数据,其他数据一概欠奉。一般认为,这是火箭动力的,最高速度达到M3(一说达到M5-7),升限达到50000米,但在短暂的动力段后就是滑翔飞行。由轰-6携带到空中发射后,执行任务后自主返回基地。
( A# p) w, N$ `5 ]
! F4 E- P) {- L- C& ~: i无侦-8的航程是个迷。从火箭动力和大气层内飞行来说,航程不可能多大,网传的8000公里可能夸张了。滑翔可以增程,但大气层外的弹道飞行还没有空气阻力呢。实际上对于相同的火箭动力和燃料量来说,加速爬升到大气层外然后弹道飞行,还是提前压平在大气层内滑翔,最终可以达到的航程相差不大。气动滑翔的基础是动能(或者用位能换来的动能),动能来自于速度,速度来自于能量,而能量是守恒的,不会因为气动滑翔而生出来额外的能量。
( {* e( M @7 K) W5 O# Q
' G/ ~' O* u0 g: T! V高抛弹道飞行和高超音速滑翔的差别是后者可以在飞行中机动,而且飞行轨迹低,既不便于对方远程预警,也有利于自己“看个真切”。
- V& C! U* f5 _- C. \4 q" u3 B( U! i: ?+ L- b" c4 A, m
也就是说,比照弹道导弹,从无侦-8的体积和重量推算,考虑到空中发射的初始速度和高度加成,2000-3000公里级的航程才比较合理。8000公里级的弹道导弹要大多了。0 R0 g$ ~- _+ ^+ H. j# c
/ K( `* {) L- L8 q! I
![]()
) Z$ _! H7 H1 {8 I8 `外界想象应该是这样的携带方式 d U/ a. V, W
: {2 e3 X6 i- D5 x4 e
3 A) r' t8 E! \. p' k/ K7 ?1 h0 t4 L
近日流传的一张图似乎证实了,但无侦-8部分又似乎与国庆阅兵上的展示有所不同
" o3 Z3 R! Z( ]. B% _
9 m" X1 p) d* U C. b1 R/ r9 X- t无侦-8的携带和飞行状态从未有公开图片流传。近日流传出一张轰-6腹下携带一架黑色三角翼飞行器,一般认为这是无侦-8,也有人认为比无侦-8更大、机翼形状也略有不同。
2 \1 J# {/ E5 T" n
% u" Y1 B. j7 w. `! |1 w在没有更清晰的图片流传之前,大家都是猜测。9 U* P$ i1 A! B* x w
* v+ {2 c& u+ V3 }
有意思的是,无侦-8可能只是起点。
2 l! Z( R# }* E0 Z' d/ i( M) u( d' y
# k9 U4 }# R4 L0 n0 P+ G
8 g6 a* Q* Q) P3 f. Y4 C
- N6 W1 q3 ^* v: p" P
从扁平的下表面看不到进气口,推断为火箭动力0 j. e- \2 K; P$ T% _( s, [- W
# q0 d0 ~4 i! t
就国庆阅兵状态的无侦-8来看,没有可见的进气口,火箭动力的猜测是有根据的。
+ M0 b' _" R) w! l3 }* L: k' Y" k
5 B# G# i1 a$ j% A火箭动力简单、可靠、推力大,但工作时间不长,一般不宜用作飞机动力。二战末年德国Me-163是少见的已知火箭动力飞机之一,可以在短得惊人的跑道上起飞、爬升,但到达作战高度后,一次交战就差不多该返航了,否则就直接跳伞吧。
% a# D5 s4 N% n P- R* B$ Z+ P) V: F+ [: n# Y$ Y
现代火箭技术容许可变推力、多次点火,可以大大延长动力飞行时间,但对于远程战略侦察来说,还是很不够。在理想情况下,火箭动力应该改为冲压动力。0 P5 c! m0 Q: O6 }
8 A; y: ?3 m) J1 \3 L% t如果只要求M3的话,亚燃冲压就够用了,技术难度较低。无侦-8是否有高超音速的考虑,这是坊间一直在猜测的,但那就需要超燃冲压了。中国正好在这方面世界领先。两者都可以大大延长航程,速度则是M3和M6的差别。
8 q* j" ~ \1 a, V4 a/ ^8 ?. `9 `' }1 ?: j; q* J: a
用轰-6携带、在空中发射解决了两个问题:
3 t- k" B) |0 M5 U9 e: V4 U6 [ q- t
1、航程可由轰-6补充,还增加了航线和进入方向的变化
. n4 J/ `; \8 V2、初始速度和高度降低了加速和爬升的燃料消耗,延长航程# M' @+ W& F) m2 O+ D+ j1 j @7 S
! |7 u s/ h& O \7 c
但还是需要解决回收问题。返回到本土基地滑跑着陆当然是一个办法,这也是现有无侦-8的回收方式。但无侦-8的气动外形决定了着陆速度低不了,需要较长的跑道和较好的天气。出击还有突然性可以利用,返航就需要避开已知的敌人防空和空中威胁。这就限制了能用的基地。
& J" d4 H6 _1 u3 k& @( ~% E% n0 r: Q8 A! v. |# I
如果能空中回收,就大大增加了返航目的地的选择,也可较灵活地避开恶劣天气的影响。2 B$ \' `" R3 `2 F( p) v# C, }! S k
$ E1 o! Q3 K, \, S' z! N/ d无人机空中回收一直是个难题,最早的空中回收是从卫星胶片回收开始的。早期侦察卫星用胶片照相机,每过一段时间就抛下一个密闭容器,降落伞减速,但在卫星轨迹下方空中待命的飞机或者直升机必须及时钩住伞绳,晚了就掉海里,再也找不到了。
* V' a l" v. ?
3 Y4 [% w- e- t4 {8 q$ x( [![]()
]" U0 G+ z- z9 q
# G6 \( t) j' i' Q. c+ ?![]()
2 ]* k& Q8 p# Y( o: }, p9 o+ ]$ y/ y* c. H
# |5 q( B2 I( r8 R( I2 d
这些都是空中回收的早期实例; C9 s+ Z0 l8 W
8 x x6 n4 |4 _6 b' t随着无人机的发展,美国DARPA开始研究无人机的空中回收问题。正好,空中加油发展了几十年了,有大量研发和使用经验可以借鉴,X-61 Gremlin就是为这个目的研制的研究机。3 Q4 W' M2 j: W4 z
* M5 z% }) u4 y2 E8 d![]()
+ E( z% o# B7 O) r, u* n从C-130的尾门伸出回收吊架
b+ m9 [5 g7 q- V6 Z9 I( a/ P- O) R; s! a( l1 @. r' ]0 g
: j0 J6 a# P8 Z# ~" v _
吊架下有吊索和对接探头
7 G; r) ?6 A* u! E1 ]$ P4 ^
, O% E# z1 z2 y. _, ~4 G, N![]()
; d7 z% h7 d6 T& f6 g无人机像软管加油一样自主对接上回收探头,关闭发动机,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
5 j* s6 y) h5 K3 @/ a$ c% E; v: L5 s2 P3 A9 Z5 R
无侦-8比X-61大得多,但基本回收技术还是可以借鉴的。
- w% a, o4 i% b' i, U
. ~, r$ v4 L6 E$ D# q$ N无侦-8的低速操控不好,对跑道降落的长度要求较高,但回收飞机和空中对接时的飞行速度还是大大高于着陆速度的,有利于避开无侦-8的低速操控问题。: R4 o0 e2 U2 V! m, P9 _
& q6 p$ }$ K+ }( V8 Z更加彻底的解决办法是增加一台小型涡扇发动机,用于返航和回收作业,俄罗斯Kh-55巡航导弹的发动机布置可以借鉴。7 }" l; x5 z' U# F# M
- k; w5 l. g, p' K4 q# v
![]()
; s9 Q7 `6 A7 |. r/ cKh-55在待发状态% Y, Z3 _$ W: O- T: ^
3 r# k1 O+ V4 b# w3 @$ U( w+ o
r" Q2 G; b. R' y, R/ c
Kh-55在飞行状态,可见弹尾的小涡扇已经弹出' x" f R0 N9 `* g* C q/ }5 y
" s: {* N) V6 M+ e
Kh-55的小涡扇在储存状态下是收入弹尾的,发射后弹出。与“战斧”那样固定在弹体内的设计相比,在巡航时改善发动机的进气条件,也简化进气道设计,但增加弹出机构,也留下弹尾无用空间。
' T i2 V+ n( D1 T8 K8 j* P' d- S1 n+ i7 M% R( g6 z6 K, d% U. @# S
对于无侦-8改进型来说,小涡扇在任务段巡航的时候不弹出,降低阻力,只有在返航时用于增程和减速飞行时才弹出。一旦飞起来,推力要求并不高,小推力涡扇就够用了。以波音737为例,最大巡航推力只有最大起飞推力的20-30%,减速巡航的推力要求更低。
# [8 j# a: l5 Z! L( a6 p
& K0 W* g, e, q$ O8 s/ C5 T较低的速度可以达到很大的续航时间,而且可以等滑翔减速到较低速度再弹出,最大限度利用高速段的动能,大大增加返航航程,提高使用灵活性。对于无侦-8的任务来说,出击要急如星火,返航就不那么心急火燎了,把高速段的航程留给出击和任务段显然更有利。
4 D! P- x6 L4 F" y" p
0 k8 ]2 I R) A" N较低的巡航速度也有利于最终的空中回收。
- I- [9 A6 H) I$ B5 o
" M! X: r# T2 N. r! W" P3 W8 W这样的改进有望在重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大大增加航程。比如说,出击航程就达到2000公里以上,返航可以绕道,再加3000公里做得到,增加生存力。0 _* f. X/ q p8 N# ~2 q+ A, P
8 T+ x' P0 R& @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这使得空中加油成为可能。无人机最适合通过空中加油延长航程和留空时间,因为摆脱了飞行员的生理限制。但火箭动力是没法空中加油的。小推力涡扇的速度大大降低,可以空中回收,空中加油当然不在话下。无侦-8不大,空中加油不需要多大的燃油转移量,如果和隐身的中心加油机配合,那就是深入大洋的绝配。
6 z* H& p+ o8 C; r1 L5 o }! o- T4 |0 b
另一个思路:如果空中回收成熟,索性取消起落架和相关的机体加强,节约重量。这也增加航程。- R6 A3 f% x0 N
; @" q: F2 N% {* O
在低轨道卫星和HALE无人机的年代,高空高速侦察机依然有大用。卫星变轨不易,过顶周期可预测性强,容易受到反侦察手段的蒙骗。HALE无人机可持续观察,但需要在较大的斜距上,否则生存力无法保证,也因此观察角度可能不利。0 w- ?+ M5 @/ a5 [( l0 b4 H8 |$ v
$ L/ g! n8 o* M7 O7 l6 T0 v+ n9 t) U
直接过顶的高空高速侦察机还是最直接、清晰,时效也好。美国SR-71退役后,一直惋惜。在大国竞争再起的年代,现在在张罗SR-72,就是这个道理。
# F; r6 q5 u0 E
6 o) H3 X8 e( K# K4 [2 A& Q0 K会有这样的无侦-8改进型吗?很期待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