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格力的董明珠提出,职工跳槽的时候,应该赔偿原公司培养费。这是荒唐的。
! @; ^! r( p0 W Y& ?- `) K4 {4 f5 A0 B* ~( E0 {1 l
首先,这是把员工当作私有财产了,私有财产转让的时候是可以要补偿的。但员工不是公司的私有财产。任何人如果这一点都认识不清楚,自己找一块豆腐撞死算了。
; d" q- D/ ~- k5 J" `
( u( Y% |9 u- E8 c2 n其次,培训员工不是公司对员工的恩惠,而是公司的需要:
* F2 A' n1 D+ a0 D" w
- d' y0 Z* w: H$ o% F1、员工必须掌握足够的技能,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这是公司的必要投资,与投资于设备没有原则差别。& X8 o/ d- B1 v( L" n; D3 j
2、员工掌握必要的资质可能是安全和尽责的必须。比如说,焊工需要有必要的资质,才能焊接压力容器。如果焊工自带资质过来,很好;否则就需要公司培训后才能拿到资质。这是必要的人力投资,是公司的责任,不是恩惠。; A2 |8 e" n% {) \% O+ O2 R
3、公司不提供必要的资质培训,非熟练技工就无照上岗,被查到的话,属于违规经营;出事的话,无照上岗本身就是罪责之一,而且罪责主要在公司,而不是个人。
/ U: [. j* B( J( y! `
. Q% N1 h% j3 l1 i( K员工跳槽怎么办?, i i" A: y0 q" e
5 J, l' ~* `6 T4 L
很可惜。
* V% w6 R; J- e) V0 ^2 e/ c
6 k' w) P. d/ {- S: E, v但公司能做的不是索赔,而是打造成员工不愿意离去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条件。21世纪了,员工早就是自由人了,什么公司都不能把员工当作私有财产。' s' x4 ~* y) e ?# O1 w, Q* q: f
- o% K$ `0 `- W; G5 K# C0 n6 i4 n( E
公司可以和员工签订服务年限协议、要求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必须工作多少年后才能离职。但条款必须合理,否则霸王条款在法庭上是站不住脚的。何为合理、何为霸王条款,这由法庭决定。这里就不扯远了。但一般来说,提供岗位必须技能和资质的培训是公司的职责,不能以此为要求、限制员工离职。只有非必要的进修(比如赞助员工读研,但硕博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并非岗位必须),可以要求员工签下服务年限协议。/ E+ ^# q5 B4 ~" V5 K& @6 S7 j
$ ~( h3 U$ Q2 Y& }+ K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和工程服务业(建筑、装修)处在低水平发展阶段,技能和资质要求低,岗位上手把手的传帮带并无不可。充沛的劳动力供应也使得公司产生“不怕没人来”的错觉。$ a3 ~+ h) N2 D3 Z6 ?6 E9 e+ @
' K* m5 o) r% c) J中国制造和工程服务已经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了,非熟练技工上岗的门槛越来越高。比如说,时有所闻的装修中擅自拆除承重墙的问题,就是有资质的施工队不可能干出来的事情。无知业主再要求,也必须顶住,因为出事的时候,业主只是掏钱补偿的问题,施工队就可能涉罪了,因为施工队有责任拒绝违法要求,否则必须承担相应的犯法后果。
0 f0 q7 H& W `7 r; J
& k+ f' s2 C; T中国制造和工程服务也进入精细化的时代,貌似差不多的公司也有细微分别,“大路货”的资质不再一定能满足要求,“街上找一个”越来越难,需要公司提供针对性的培训。特化的技能和资质要求连职校、专科都无法提供,他们只能提供一般性的培训。; p6 I( G1 J( H# b/ G
; Q Y' e8 _( k2 l有些一般培训可以由学校进行,更多特化培训只有制造商、服务商的专业培训班才能提供。比如特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使用和维修只有制造商提供的培训才行,品牌汽车的4S店维修工也需要相应的资质。C919的飞行员资质也不是民航学院一毕业就自动获得的,老资格飞行员都不能自动上岗,需要在商飞培训中心滚一遍。这也是空客的成功秘诀:很多型号之间可以互通资质,得到一个型号资质就自动获得好几个型号的资质,当然,这是需要飞控、操控品质等方面的EASA/FAA认证的。% W$ F% O' a; N# x1 L
6 T, o4 l8 Y9 b$ d. `2 z提供上岗培训是公司的职责,这一点必须认清,而且是中国公司必须正视的新现实。
5 P) p1 Z, E6 E' {" l4 }0 a ]6 @) h' B3 h/ u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