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海油出资151亿美元,拟购入加拿大奈克森石油公司。这是加拿大较大的石油公司之一,不仅在加拿大有传统油气、页岩气和油砂资源,还在美国墨西哥湾和欧洲北海和南美哥伦比亚有油气资源。中海油承诺保留奈克森的全班人马,并在多伦多上市,作为对加拿大经济的支持。一般认为,购入奈克森不仅扩大了中海油的业务和影响,还打开了加拿大油气(包括传统油气和页岩气、油砂油)向中国出口的大门,同时这也使得中国石油工业得以第一手接触西方最先进技术和管理。
3 u/ h, H2 A0 Q: e3 c. e" a) q, B) i: E o' M! _8 b
对于中海油的大手笔,加拿大舆论的反应很是矛盾。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加拿大的非传统油气工业(包括页岩气、油砂油)正处在大发展之中,但经济危机严重抑制了油气价格,压缩了油气工业的发展空间,不仅石油价格在80多美元的水平上低徊,天然气价格更是惨不忍睹,众多中等规模的油气公司叫苦不迭。中海油的出手时机很好,既避免了技术和基建超前带来的风险,又赶上了价格低迷。对于加拿大油气工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好机会,得到急需的投资,赢得可靠和富有潜力的市场,也换来了急需增长的本钱。/ Q* L( _( U# ?3 I' ^, [) s
3 T$ k" X: I, R$ O但是这样大笔的生意注定要引起政治上的争议,尤其当买家是来自中国的国营巨无霸。3 p! M9 z" Y, j& O* Z+ s
7 ^, M) h% S. m; P& h) ]
反对的意见无非有几条:) [7 U5 w! Q% v* V; k& ]; M
1、 加拿大的制造业已经受到经济危机和全球化的沉重打击,只有油气业一枝独秀,这样的经济命脉不能流入外国的控制
! h1 b0 F, X4 D1 S; |2、 非传统油气的环境问题没有解决,不能把油气送走,污染留下
0 D3 h0 d6 j1 O$ t3、 油气的得益分配不公,这主要是产油区阿尔伯塔和油气管道和港口所在的BC(不列颠哥伦比亚的简称)之间的问题,不能把得益都留给阿尔伯塔,BC也要分一杯羹
' y& i( e! c: a( M" ^4、 专制的共产党国家控制民主的加拿大的油气资源,这当然是高度不可忍受的事情) g* H2 x- [; }' c6 h& d0 X C8 N
, M7 L; d/ X! B
此外,美国因素是一个巨大的阴影。用英语里的成语来说,就好比是瓷器店里的大象,无法忽视。
4 D% k! Y2 J3 U- m6 U- L0 c
5 C% a$ F* S* W4 Z加拿大起始于“我们不是美国”。在美国独立的前夜,曾经雄据从五大湖到路易斯安那广袤土地的新法兰西已经是强弩之末,新英格兰诸多殖民地不仅连片,而且正在加速向西蚕食,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的所谓“开发西部”的开始。但是赋税、商业垄断和殖民当局的傲慢使得殖民地的人们揭竿而起,这就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源。继续效忠英国的保皇派(Loyalists)大批北迁,进入尚在英国控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五大湖和大西洋沿岸。由于英语族群的大量聚居,英国殖民当局把“加拿大”划分为“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前者后来成为安大略,以英语族群为主;后者后来成为魁北克,以新法兰西时代遗留的法语族群为主。大西洋沿岸的新斯科舍(意为新苏格兰)、新不伦瑞克和爱德华王子岛继续为英法族群混合居住地区,当然,随着英语族群势力的壮大,法语族群的势力越来越小。大西洋沿岸的法语族群和魁北克的法语族群也不一样,前者称为阿卡迪亚人,具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至今依然如此。4 }( J" M0 ]7 G6 l- x1 z! O
7 F& [6 A9 ^) s i0 v$ j4 _
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加速工业化,在19世纪末成为世界工厂,五大湖地区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安大略和魁北克成为美国东北的自然延伸,而美加在独立战争期间的芥蒂已经忘记。在早期殖民时代,“加拿大”特指现金安大略和魁北克,所以建立联邦时的代表来自新斯科舍、爱德华王子岛和加拿大,现代意义上包括从BC到新斯科舍的加拿大是建立联邦之后的延伸概念。建国伊始,安大略和魁北克(尤其是温莎、多伦多、蒙特利尔一线)就是加拿大的政治、经济核心,高傲地自称为加拿大的心脏(Heartland of Canada)。但随着美国东北制造业成为铁锈带,加拿大的心脏也衰竭了。美国还有微电子、IT和航空航天工业,加拿大没有这个本事,ATI姓AMD了,IT的RIM、北电都是昙花一现,航空的庞巴迪尔只能挑波音不走的羊肠小道钻。
2 ^) o4 l9 G8 U: c- f5 P! }
8 M/ T: N3 \! w$ v: Z- ]/ @2 f8 J但是加拿大西部的油气业一枝独秀。早在得克萨斯还盛产石油的时候,阿尔伯塔就开始产油,至今依然是加拿大最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地。但阿尔伯塔北方的油砂蕴藏量特别丰富,有的报告声称等价的藏油量超过沙特。阿尔伯塔也有丰富的页岩气储藏量。传统石油的开采是在地下打井,通过压力或者抽吸把液体原油提取出来。油砂油则不同,这好比是湿漉漉的连砂带油的混合物,可以像采砂一样挖出来,通过高温蒸煮和水洗把稠油“洗”下来,然后通过化工手段把油水分离,成为合成原油。具体过程当然要更加复杂,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油砂开采向露天煤矿一样,对地表生态有较大破坏。蒸煮消耗大量的能源,大约两吨油砂加上34立方米天然气可以生产一桶合成原油(约1/8吨)。另外,整个过程消耗大量的淡水,并产生大量的废水。油砂业正在复原生态、水循环和节能方面下巨大的功夫,但离环保还差得很远。整个过程也应用大量巨型机械,安全生产具有巨大的挑战。中国在环保和安全方面的口碑不好,中国公司控制奈克森自然引起极大的疑虑。( B2 b# H! b5 P3 y9 u
5 r, n# P. a. ]4 l
油页岩具有很多空腔和裂隙,页岩气是这些空腔和裂隙里所含的天然气。由于油页岩的空腔和裂隙不连通,钻井不可能每一个空腔里都打一个洞,所以现在采用水力压裂技术,用高压水把油页岩的裂缝强行顶开,迫使空腔连通,便于天然气的开采。水力压裂必定迫使地质条件有所改变,是否有引发地震的危险谁也说不清楚,但水力压力可能改变地下水走向,污染地下水源,这个风险是已经证实的。同样,中国在环保和安全方面的负面形象加深了加拿大公众的疑虑。
, K$ X, o/ y, a" }6 T |6 x: c( [ J& j0 p# c
即使在开采阶段环保和安全问题解决了,油气输送依然有不可忽略的风险。阿尔伯塔地处内陆,最近的出海口是BC。拟议中的基蒂马特(Kitimat)地处BC海岸,是一个不冻的深水良港。这里远离温哥华,土地充足,也亟待投资发展。但从阿尔伯塔通往基蒂马特的输油管大部分在BC境内,虽说现代输油管的检漏技术已经很发达,但恶性泄露事件依然时有发生,造成很坏的舆论影响。基蒂马特也深入大陆,进出的油船需要通过弯曲狭长的峡湾和河道才能进入太平洋。这里依然是原生态的海岸,发生“埃克森•法尔蒂斯”号那样的灾难性泄漏事故的话,后果不堪设想。BC作为输油港和管线所在地,在油气出口的得益中只占小头,但在意外生态灾难的风险方面却占了大头,不甘心沦为“廉价收租”的角色,而是要在“国家能源策略”中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得益权。( X! U9 p% `, p* T; X
; }/ Z! G" d$ L1 n4 C4 C1 ~
“国家能源策略”是特鲁多时代的的政策。特鲁多是加拿大现代史上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总理,他一手强力镇压魁北克独立运动,一手用“国家能源策略”补贴安大略和魁北克,使得加拿大这颗老迈的心脏继续搏动了30年。特鲁多版的“国家能源策略”是迫使阿尔伯特按照低于市场价格向东部提供能源,既损害了阿尔伯特的利益,也没有达到为东部争取时间实现转型的目的。哈珀版的“国家能源策略”不同,以市场为导向,扩大加拿大能源出口的走向,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阿尔伯塔通向基蒂马特的输油管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但哈珀版的“国家能源策略”也有纠结之处。这直接威胁到美国对加拿大能源出口的垄断,也具有投资来源的问题。
* s- z: d, V" h5 L6 w$ C+ }$ I1 |, o: n+ N: X, G+ r; b! F4 p, Z
美加好比兄弟一样,在外人面前可以是一家人,但是关起门来,还是要“亲兄弟明算账”、谁也不肯吃亏的。历史上,加拿大的油气出口100%输往美国,但是按照远比国际市场为低的价格。在美国经济世界独大的时代,美国吃定加拿大,加拿大也认了。这也是一个可靠、稳定的市场,低风险和低收益互相补偿。但是当美国经济自己遇到问题,美国的环保压力与日俱增,“抵制脏油”、阻止阿尔伯塔通往美国墨西哥湾的输油管,这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一多,加上中国的崛起和在大洋那边不断抛媚眼,加拿大不免有了不同的想法。哈珀以亲美反共著称,但他也以加拿大的利益为重。在阿尔伯塔油气输往美国还是中国的问题上,他考虑的是加拿大的最大利益。在这个巨变的时代,加拿大的油气输出走向的改变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 a& ^" }$ E3 a3 \9 m- L4 U; v* h
, m2 w6 f6 T- g8 p3 O3 b
但是非传统油气的开发、输油管和港口的建设都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加拿大自己没有那么多资金,美国对投资不热心,中国就是最理想的第二来源。
/ C5 l, l" X. F4 d d* H" e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