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4-28 16:05 编辑 R+ t- l7 e" J5 [- c# q1 }
0 @* X# g# w1 ]5 o+ a. n2 Z& f美国陆军“下一代班用武器计划”(NGSW)尘埃落定,西格·绍尔的.227“暴怒”子弹和XM5突击步枪、XM250机枪入选。美国陆军签订了2050万美元的10年协议,看似这次换装实锤了。果真如此吗?: i# t y4 H# m5 W' i! x( u
3 t3 \0 J/ C$ A: a [![]()
% h6 j# M& l7 [. W8 G; m: r
, Z, {& ?! }9 @6.8毫米新弹(现在只有西格·绍尔的公司名称.227“暴怒”,还没有军标名称)是.308温彻斯特弹缩口径而来,后者与7.62毫米北约弹十分相似但不相同。缩口径使得膛压增加,初速增加,弹道性能改善,这是弹道学家早就知道的事情。问题是,膛压增加,初速增加,枪管磨损急剧增加,枪击闭锁的设计、制造、维护要求都相应提高。
' b# N1 y( u6 H2 j8 L3 J5 A' ]
: V. t# J% h- g! |8 U% f. ~6.8毫米新弹的膛压达到80000psi(约 552MPa),已经很接近德国120毫米Rh120坦克炮580MPa的膛压了。德国120毫米坦克炮是西方冶金和加工技术的结晶。俄罗斯的技术不过关,125毫米2A46坦克炮只能达到510MPa,口径加大,但威力反而不及。饶是如此,早期2A46的炮管寿命只有600发。这以后当然还能用,但精度急剧下降了。改进的2A46M的炮管寿命提高到1200发,好多了。Rh120的炮管寿命则是1500发,后期还有提高,油纸包找到的时候,还是管点用的。, M! ]7 }9 H$ `) e0 Q* A
' ]( @ K& o' ]8 o% y; T! GXM5的枪管口径小,但膛压是明摆着的,比2A46还高,要达到突击步枪的典型枪管寿命,材质和制造的要求肯定低不了。据说XM5单价18000美元以上,可以买6发“弹簧折刀”巡飞弹了。相比之下,M4的政府采购单价约700美元,军标枪管寿命7500发(这是按照规定的单发和连发的测试循环得到的数据,慢慢地一发一发地打肯定可以更高),膛压358.5MPa。难怪。大名鼎鼎的AK47的膛压更低,只有310MPa。% ?& g- j" U _& f" Y' ^ S+ X% ]
, s1 a5 w: E. R- }1 ^) B- {/ J7 v3 ~膛压高,枪管短(XM5的标准突击步枪应该依然是16英寸枪管),枪口焰就大,噪声就高。XM5和XM250很特别地把枪口消焰器作为标配,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的话,枪口拖着长长的火焰,好像大火炬一样,要暴露目标的,尤其在夜间。枪声也高到难以忍受的地步,要损害士兵的听觉。有说法在视频里,新枪连续射击一段时间后,消焰器都打红了,可见枪口焰的厉害。这也增加长度,还是没法折叠或者伸缩的。
# R' c+ t3 \' M6 O7 A: F$ ]; f; x2 v- |) I3 u
新型智能瞄准镜是好东西,不光是光瞄,还带全息显示,插接不同模块,可以自动投影不同信息,好像战斗机平显一样。这是步兵数字化的利器。不过需要电池是一个问题。打仗的时候天天换,是不是总是随身带是一个问题;平时枪存放很长时间,使用时不能抓起来就打,还要先检查一下电池,也是一个问题。纯铁瞄或者光瞄的枪可以放几年,抓起来就打。这样的智瞄就不行了,至少不能不确认电池是不是还有电就发挥全部功能。
8 V8 k- b6 _! ] s C- q- G- w" z0 }% V# F* H2 s# }1 [
XM5如果批量换装,不仅采购单价高,部队在使用中的维护要求也高。相信XM5也要经受泥水考验之类,但这么高的膛压,在恶劣环境里保证不炸膛已经不简单了。有谁敢把坦克开到黄河里泡一泡,炮管里灌满泥浆水,然后上岸把炮管里的水放掉就开炮吗?
2 Z. K7 b' D, y! S$ z
( V0 z7 ]* I1 Y6 Q ?- L美军是西方的龙头老大,美军换装必定要带动盟军换装,但6.5毫米换装不简单。欧美有一大把国家有能力研发和制造5.56毫米枪械,但是有多少国家能造坦克炮?捷克、波兰之类肯定没有这个本事了,意大利都不一定,印度就不用想了。有多少国家能负担得起坦克炮级膛压的突击步枪?& ^1 r; @% E. A
X/ `& x; v$ y4 C3 O. L
从308温彻斯特弹开始也意味着更高的后坐力,连发控制会成问题。5.56毫米的后坐力很小,没有多少射击经验的人也很容易操控,有经验的可以达到更高的连发精度。7.62毫米北约弹的后坐力像被驴踢了一脚一样,除非兰博或者阿诺那样的大块头,连发精度惨不忍睹。6.8毫米新弹应该比7.62毫米北约弹的后坐力低,但后坐力比5.56毫米还是大多了。5 [: @7 G4 S6 z& ~, C" M- ?6 T
+ G: r5 N9 u3 E4 v" C& n从308温彻斯特弹开始,也意味着弹药重量比传统的7.62毫米北约弹轻不了多少。280发7.62毫米北约弹差不多10公斤重,这点重量可以带上660发5.56毫米弹。回到6.8毫米,意味着士兵的携弹量减半,这对步兵的徒步作战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乘车作战的话,重量不是太大的问题,但乘车作战并不需要很远的射程和很大的穿甲能力,车载武器的射程和穿甲能力永远超过步兵轻武器。射程和穿甲能力在徒步作战时更有用,但沉重的子弹严重限制了徒步步兵的机动性和耐久力。这使得新枪新弹在需要的地方不好用,在好用的地方不需要,这个矛盾不好解决。$ }! Z) d5 d) s9 S, Z/ C' c( T
0 }% F$ Z& V( l f. t1 f( w; B2 T增加远射威力和精度也未必是正路。再精准的步枪也是靠人工瞄准,距离越远,训练要求越高,否则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了。在电子化和精确制导化的现在,远距离精度最终还是以精确制导化为好。DARPA研究过精确制导子弹的问题,但成本太高了。不过“弹簧折刀”之类的巡飞弹揭示了新方向,速度要求降低,人在回路中,精确射程可以极大地提高,而成本依然可控。' s- |( H H( i w& H
+ t3 `4 I% F: B' P) N2 K Y) [& M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是美好的愿望,但二战经验表明,平均每45000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折算到7.62毫米北约弹,这差不多是2000公斤子弹了,按照0.7美元一发的市价,这些子弹也得30000美元了,顶十发“弹簧折刀”巡飞弹,重量则相当于一卡车巡飞弹了,在成本和战场后勤上都没有优势。到了伊拉克战争,平均要20万发子弹才消灭一个敌人,当然,那主要是5.56毫米子弹,轻巧、便宜一点,但挡不住数量上翻两番。总重量要翻一番,成本(单价约0.5美元)则直接上十万美元了。即使军方买子弹按批发价,也依然是巨大的开支。
' ~1 u/ N+ M* { r# E$ j; r [
$ h3 [. |1 h w. V这不是说巡飞弹可以取代步枪和子弹,只是说没有必要过于追求远射程和穿甲能力,现有小口径作为近距离防身,巡飞弹解决远距离的敌人,可能是更加有效的组合。
$ f& h, U$ q( W# V+ a" Q
& [, |" F8 {9 o g$ w8 a+ k美国陆军兵力约45-50万人(看裁军-扩军循环这会儿到哪了),海军陆战队19万人,加上空军和海军警卫部队,基本上所有人都有一支M4。就是不打仗,每年训练消耗子弹需要人均1100-2000发。还是按照7500发枪管寿命推算,每年约需换新至少10万支M4,这就是7000万美元的固定预算,已经不是小钱钱了。换成XM5的话,一下子就跳到每年18亿美元了,够买一个中队F-35A了。这是不容忽视的大开支,尤其是用于步枪这样“不起眼”的装备上。这对盟国更是不可承受之重。盟国的官兵人数没有美国那么多,但军费预算也没有那么多。
% U6 N* X& r; j% O- _$ \# R/ X/ K
! @% R7 ?) b. K) r% T; Z美军正在重回大国对抗,几乎所有主战装备都需要更新换代,现有主战装备在数量上和技术上已经越来越压不住中国了,在地理上更有远道而来的劣势,吃钱的黑洞随手一抓就是一把,动辄百亿、千亿级,如“哥伦比亚”级核潜艇、“民兵III”替换、、B-21、第六代战斗机、下一代巡洋舰、高超音速导弹和防御、FVL直升机、FLRAA武直,加上已经已经在进行的F-35、“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福特”级航母、PrSM精确打击导弹等。相比之下,M4和5.56毫米弹在大国对抗里未必不够用。美军138万人,简单点,需要100万支新枪,批量后也降价到1万一支,那也是100亿美元。新枪新弹要挤上榜,难。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