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一身轻松 于 2012-2-4 18:58 编辑 6 `4 }6 X+ x7 s
* k* X" b* y2 t' ?" a* R快一年了才看到这个帖子,那我就从伪经济学爱好者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教育3 X* a: i% W( [) x, _, ^9 U6 F
/ N/ R4 ? W8 t! V/ W R# z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人力资源的价值附加属性,而这个属性又严格依赖人力与社会需求的交互。
! m+ a9 q7 e4 g! G& j1 P& @9 }8 H% R. P; A, L
我们首先从人本身来看,人在不能为社会做直接贡献的时候,他是做为人口来计算的,是消耗社会生产力的;只有当人成为了人力的时候,他才能贡献社会生产力。而教育则是将人口转为人力,也即将对社会的消耗转变为为社会贡献的主要途径。
9 k5 ?0 [' s0 q% G$ e7 M9 H
4 E, d- l; U/ U: T& N: i5 z4 r7 F我们都知道,工业化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规模化生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生产效率的最大化,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教育其实也是如此,统一的教材或者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授课方式等,造就的其实是一群知识水平相近的学生,某钟程度上说,学生也是产品。这样很多工业社会的经济模型都可以套用在教育这个事实上的规模化生产行业中。
2 ~+ b3 ^2 R5 \6 B( G6 @# A7 Z* X) H' f/ E- |9 j% ~
现在,就可以来分析您提出的几个问题了:
/ O8 o/ E( |; K! x- u
: m% M* m% K; ^ _; y. ?, J1、既然教育也是工业化生产,那么产品合格与否完全可以借鉴工业生产的成品标准。但是我们都知道,教育产业的产品合格标准是非常松散的,仅仅只限于考试成绩,而且这个成绩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产生错误,所以从目前教育体系出来的人,能力未必就强,因为能力不等于考试成绩,而且真正的能力也是教育产业无法完全考核的,比如人际相处能力、对新思维的接受能力等。
3 O* Q# j1 t1 \
5 N* B3 R0 Q3 I, E; q4 ^/ @ U2、既然学生是商品,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力的需求而被教育系统生产出来的,那么工业产品中供过于求的现象完全也会发生在就业的学生人群中。另外我国教育培养跟不上实际需求也是至关重要的原因,在大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进入社会后,这些产品被闲置也不是反常的事情。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生则因为其“生产”方向就是为了满足特定领域的需求,其“质量标准”也有非常实用的检验标准,所以技校生比大学生受欢迎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2 T+ h/ `+ _& ]' y! u @, Q
1 T v( V I y$ s7 M
3、不能。按照高度教育是提高人力附加值的过程来看的话,不符合社会需要的能力是不值得投资的,所以应用方向极端有限的马列知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没有任何附加值可言的。
( m! x3 F O7 Z: q H& U
. j# g3 ?) o; Z$ i8 C8 q9 m* B5 S4、所谓的能力是个很泛的词,我的理解是,“能力就是能为人所用的力”。这个能力就需要看社会的需求了,或说使用者的需求。如鸡鸣狗盗之辈在平常时期绝对为人不屑,但在孟尝君夜逃之时,对随时有杀头之祸的孟尝君来说,这等人众就是“有能力的人”,是值得他(而不是别人)大力报答的。所以学识是能力,动手也是能力,忽悠也是能力,家庭出身也是能力,甚至打架闹事插诨打科对特定雇主来说也是能力。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未见伯乐来。
+ U0 S5 Q( }/ F! F% H/ m4 ?8 ]# O. o \
5、我在前面说到,教育的目的非常直接的就是用来生产人力产品。在文革那个非正常历史时期下,很多行之有效的产品检验标准都被推翻了,代之以政治色彩浓厚但非常不符合实际要求的检验标准。如果产品本身没有太突出的特色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的话,次品的价值一般就是极低的。' A @3 t2 d+ x+ |6 N
- p# d# Q: A" a& Q" l6、这个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一般看来,贫苦人家都会倾全力在最有希望的后代身上进行投资,以期获得最大回报,在这个情况下,除了学习成绩,身体健康也是一个考虑因素。
" T8 w) A: k+ X3 v$ m( \9 |, F4 k% Q9 P, z# H0 T) X- a* t2 ^, J. J
7、婴儿潮对教育的影响并不直接。真正直接的因素是教育产业化,某种意义上说等于是降低了教育工厂的产品质量标准,导致原来行之有效的产品分级制度被推翻,大批实际上无法达到原来的质量标准的产品被标上优质产品的标签推上了市场。4 \% h/ a5 J1 t; l5 L
. J! \/ i( k# e& x$ ?# D2 s: }8、计划生育的最大效果就是导致人力供给的直接缩减。同时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使得城市居民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将子女送到国外去接受教育,同时国内的人力市场也开始受到外来人力产品的竞争,这将使教育产业出现两极化:有一定水平的学校将被迫提高自己的产品标准,以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更多的其他学校将进一步走向低端,主要吸收相对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家来生产满足低端需求的人力产品,但这个领域将因为人口供给缩减而竞争激烈。
" S7 p/ I/ ~6 Z5 Z2 z' W6 z2 @2 C, Z' g k& H7 ^
我的观点综合起来就是:
1 n7 n+ _# S$ N' @" W9 S0 A" R$ G+ X' o E# J+ n
学生只是教育系统这个行业的产品而已,产品能不能卖得好,关键还得看产品本身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但与普通的物质产品不一样的是,教育系统是不需要自己去为产品打开销路的,这才导致了大量对学生的不负责的教育现象的出现。刨除政治层面的考虑,教育改革最关键的部分其实就是“教育行业必须为产品负责”,既然汽车厂商、电器厂商都要为产品的质量问题付出代价,为什么教育系统就得免责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