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418|回复: 1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教沙龙] 教育对提高收入有作用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6-27 14:41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辟谷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17:4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万里风中虎 于 2011-5-31 18:01 编辑
    $ V( ^& L) N$ F8 x6 Z1 K
    1 c3 m1 b7 _/ i9 z, v- Z( F& A( h- Y看见教育版一直空着,我就发个垫脚石的帖子给大家讨论。讨论的话题就是:教育对提高收入有作用吗?- ]" o" w9 V9 I
    对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是争论不休,主要观点有两种:
    % |- _5 A- h  }+ |$ e2 U+ @9 b2 S: J0 t6 F$ j: k, }
    1)从芝加哥学派的Gary Becker看来,教育可以增加个人的人力资本,从而使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生产率提高,从而提高工资。这被称为教育的人力资本假说,是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的获奖作品;+ L6 A  Y% ^% q, Y4 m3 Z

    # ?5 M8 h3 G2 w! o5 O' F* e' W+ @# i& k$ I) c4 j- ]- c$ h
    $ I+ f5 c, w3 K( k: o0 w) x
    # j+ ~+ ~1 V) }2 m% y! C8 L
    2)另一个主要的观点是Andrew Michael Spence的信号假说。他认为教育只是一种信号来表达个人内在的能力,避免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也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的获奖作品。+ C& |5 k( z( S
    0 U/ u! t$ u1 x: f6 ]$ U/ O7 p# R+ J

    ) k. |, {9 w# ?
    ; T3 H/ @$ w8 f! n3 Z  D; Y/ y1 K, g! `) M! Z9 A" y8 e( _. C

    / z. |4 M5 N* U( f( d5 t& Q& A

    2 u1 Q. E. b" v% K
    ! f2 X) E  u1 A. \, Z, E$ g# W5 ]6 ^- J8 [4 C- X( l. O
    4 `/ `% |9 x, Q/ G' _

    % D: j9 E5 b2 c& v  c如果我们面对中国教育的现实,这两个假说都有道理,可是又不能合理地解释很多问题,比如说:
    7 m0 F  V" ]9 P! ~6 O9 g" {7 M
    " l# E1 b% ]5 i6 U2 [3 @
    ( D( x- X" s( K" R  P4 m% Q
    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 r" x  n: Z- a8 p4 J
    6 Z- l# h6 n6 `. E

    % z4 t& p" i  G
    2)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比技校生(不是指那个技校)还难?
    % g6 R% a; ^$ Q  `9 E1 c2 A! t* v" p

    7 E! p6 f, f9 {3 Y% ]* m0 q' T
    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0 C: c* U- Z/ {; E( M% k2 l; D% S! K

    - `7 }* O1 M- K- u0 c% K; i5 Z
    ( p( _1 G6 L0 O3 T& l# o2 j# v
    4)在中国的能力定义是什么?包括关系,党员身份,家庭背景,还是基因遗传?
    ) i6 D4 r7 m* K2 {* Q9 b  X
    * Q3 N1 Q/ T/ M
    , s8 l" Q! I( l# Z4 n; S/ T
    5)文革期间受教育的人为何收入比其他时期的同等教育回报低?
    4 g" t. W! E  E. y& f/ Q9 j6 w) g+ E4 Z" m% Y0 G, p

    % s  s# e6 Y  i9 L6 t
    6)大跃进时期,夫妇在孩子的高夭折率下,采用了选择生存的方法(比如说以身高为信号),这对后来的他们的教育有何影响?5 d7 Y) d0 T! W  o9 c

    ' J8 m, f, l* l: h& C; F
    * [& Z+ q& n2 L: S9 ?: m4 e* e
    7)大跃进以后出现了中国最大的婴儿潮(1961-1980,占现在人口的23%),这对教育有何影响?! B9 p5 x" V( j5 v% z& `2 @

    % N- d/ P, c$ i$ {' s- Y$ z2 W  e6 o; C8 G) y6 v* ^
    8)计划生育对教育的影响。
    ( T% `/ F" m4 b3 y+ H5 ~) E
    - a( f% U% i- K0 j8 \% Q8 q! A' ]$ ?8 q
    望坛友不吝赐教。
    + o  m" s, N% H
    : ^( X/ ~3 ~* h8 m$ N

    . R( Y0 ]2 o4 n( o% o0 s1 O1 V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6-27 14:41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辟谷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18:5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瓦斯 的帖子, P5 q$ J5 l% [. U0 |! m

    ( M# V; o7 g& m0 O& L; u$ x0 r) J- |最近的调查支持你。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6-27 14:41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辟谷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19:0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瓦斯 的帖子
    6 b2 t9 S% R- H
    0 B6 S' v  ], v- o# G: i! r* `2 a最近的调查显示,在文革期间的教育比非文革期间的同等教育回报低,当然还是正的回报。所以,你说的文革期间没受教育的更惨,也是对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1-5-30 19:1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 c0 F' n$ u  W4 B3 e8 H/ ]" x
    " J! J  p" b! K$ B2 ~1,教育和能力一般说是双向关系,教育提高能力,能力又影响教育。。。无解阿。。

    点评

    是的,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内生性。可是,如果教育只是个信号,大学就不必存在,只需要研究所和企业培训就可以了。这是个大问题。  发表于 2011-5-30 21:01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30 14:50
  • 签到天数: 35 天

    [LV.5]元婴

    5#
    发表于 2011-5-30 20:02: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杨 于 2011-5-30 20:03 编辑
    + b1 G% r$ T" O7 ^, M/ k, l$ d3 M: O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Z! d- A: ^& R- `  R" k
    / x/ B( A. ^! A
    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
    $ c5 Q+ v4 U# q* j9 m1 _6 f( |* Y大多数情况下 受过高等教育的确能提高能力  这就好比80%的成功者中都接受高等教育 20%未接受过高等教育 你选那一个
    6 B  E5 s( n5 A' V3 m6 O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现在有许多 但不能20年后中国的富豪榜还是 多是文盲加流氓  那就问题  要不就是我出问题了
    1 V1 s+ S7 K( c' K' Z5 W3 Y( _) z; J! C7 N5 m$ i

    & |! P1 [' R1 j4 Y; j& W2)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比技校生(不是指那个技校)还难?# `" A4 E, d) |" x4 Q3 L4 S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5 H7 m1 A! x1 D0 e上学那么久了 还不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落差大了 + \8 u/ a! y& c7 Y0 i; j
    嗯不过现在有所改观了  一份体面的工作并不代表就是高收入
    " I% w3 N5 H; b. W: W+ W6 z- c( M/ |1 U+ v0 A2 f4 O7 q# E$ L& |
    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
    / n0 b0 L' J8 w5 [1 b书到用时放恨少* J8 T# j; c* z" l; R. e
      基本同意瓦斯意见   大学里咋就不能多开一些哲学课 非要在马列一颗树上吊死 嗯  偶明白这是不可能滴4 }8 M8 Z* g! ?& w6 R. z
    / M- U% y5 O& i
    + E' C0 m7 L( v  j9 s. ~
    4)在中国的能力定义是什么?包括关系,党员身份,家庭背景,还是基因遗传?% g2 |' F! h; R4 ^: G  G
    过去有句话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后来变了 学好数理化 不如有个好爸爸  我勒里去 现在又变了 既要数理化 又要有个好爸爸
    : Z. S* W, E7 K- p- M1 Q能力问题 跟基因有个屁关系 7 k; K, L/ l- ^. W2 ?
    5 K% ~& s- i  ^6 D3 H! w9 z1 ^
    " {) S! ]! P; L
    5)文革期间受教育的人为何收入比其他时期的同等教育回报低?" j. X% `: I! G! B6 F
    这个问题 在你过去的文章中已经有答案了
    7 ?4 U% l7 y/ l能理解城乡剪刀差的 就能理解这个
    * o' |% q9 O" N. d6 I* Z. p9 k+ y- }
    ' P$ e0 e. S+ d: X
    , X0 i/ K7 T- G" t% W* [8 V1 T. i% F
    : |8 A, l) `9 {1 q. a) \6)大跃进时期,夫妇在高夭折率下,采用了选择生存的方法(比如说以身高为信号),这对后来的他们的教育有何影响?
    ' c/ Q! K  G; i7 H+ K' i/ U9 f哦 这个不了解 就不胡扯了 等懂的人解答) X4 u' h( {6 i' x

    2 K' m% o' }3 q) ~4 [7 J) T0 \) W2 W* H# s5 x, f
    7)大跃进以后出现了中国最大的婴儿潮(1961-1980,占现在人口的23%),这对教育有何影响?* X. Z5 {2 Q9 a/ _0 R2 F8 R
    人口多了 教育只能撒胡椒面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75年之前出生的应该印象深刻
    5 t9 F+ t9 G; h6 Y% m# M6 k8 A3 n4 l/ j; q6 e! ~* N
    8)计划生育对教育的影响。# \8 |. h- x  d" t) M  }
    扩招了 ! r. @( X9 P( f# O1 I

    / q5 G8 C, }2 F% [6 q' g3 |4 o$ @

    点评

    看来老杨基本上同意教育提高人的后天能力,先天能力和基因无关(可能是平均分布),关系和能力的互补性,人口数量导致教育政策的改变,谢谢。  发表于 2011-5-30 21:05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54 天

    [LV.Master]无

    6#
    发表于 2011-5-30 21:30:30 | 只看该作者
    可以说没有作用。4 F* z9 h7 K, B; E4 _) Q& z% Z
    对于是否快乐更加没有关系。) j) s! {7 V9 }1 B% n
    2 I: a- G9 p& O4 p
    不过,提高教育对不降低收入应该有作用。/ s+ F- h$ x0 {2 N

    ( y, j/ _& N9 O/ V; X+ q) q现在,可以说是全世界范围内,教育已经不是爬社会金字塔的捷径了。社会流动的途径变化了。1 I/ b$ U* W5 E7 J' I* ?: y' r) w
    " V1 c/ z0 B  `+ E
    以上全部是俺这个键盘经济学家的猜想。

    点评

    个体来说,教育肯定是改变命运的方式之一。  发表于 2011-6-30 21:17
    有道理,教育本身也在变化除了教书教育机构还提供了社交的功能旅馆的功能停车场的功能带孩子的功能。教育机构越来越像教会没人信但是大家去玩  发表于 2011-5-30 23:28
    不知道,俺还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徒。  发表于 2011-5-30 23:02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54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11-5-30 21:3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瓦斯 的帖子! @0 H8 F- M: u: c. ~

    ) j( T$ T8 j+ C% U9 N+ U) u  O. W6 [不全是,就我接触到得一批前资本家的后代而言,情况是复杂的。
    6 N( T  C* |$ x4 J6 k2 ?" o) \0 F) S2 m3 j! U
    他们主要的优势是亲友和世交,也就是关系。7 {$ `& C1 D5 Y# r4 Y' T' ?
    . j7 {# C# h' f# y2 ?
    我的一个同学的荣家留着大陆的后代(旁系),当时是上海市政府出面退回的房产,而后请出来做贸易。其实,他(同学的父亲)是做技术的。政府请出来,我想有两个考虑。一则用用人的方法来体现政策的转变,第二,希望他能联系上海外荣家的关系。结果,海外荣家的支持没有到来,他自己倒是创出了一个天地。
    : V! F  w$ {- e* L: H! o+ Z0 N, L! \* S8 P1 {* j' b
    另外一个信心和胆识。以前到底多少见识过一点的。2 S0 D" f; c) T
    0 v, a2 @* q3 z1 n  x! f
    至于智力,我想关系是有的。不过,不觉得是决定性的。% }, U  m* Z1 W  z

    点评

    企业家才能和普通教育的不同  发表于 2011-5-30 23:23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18 00:11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合体

    8#
    发表于 2011-5-30 22:01:10 | 只看该作者
    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
    9 ]* F' x" k% [) q正如同高分不等于高能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照样会有笨蛋的.关键还在于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包括能从社会这所大学中去自学的本领." V$ g7 S$ Y4 v
    8 L/ G1 W5 M) o; i! e7 I
    2)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比技校生(不是指那个技校)还难?$ R  E" |! {- a! J4 U8 a) y, ?
    其实不是就业难,是现在的大学生们心太高,觉得自己"应该"如何如何.结果高不成低不就.这个问题也不是现在才有的,我是N年前毕业的,那时我所在的城市的几所学校就是这样,至少在我所在公司就是这样,动手实干能力:本科<大专<技校.要想找好的本科生,就得去找重点大学出来的人了,但也不能保证个个好./ E& t- T6 n5 d; ~/ {$ }7 G# y
    9 }0 V: N  L7 v# \3 Z# B1 B9 [7 }" V
    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
    & v; k) t$ F0 G$ m9 V反正我没看出马列的作用.但哲学,确实是有用的.
    0 H5 C3 k! \+ O  V% @% p
    ' K1 @& F0 b5 R7 i3 t( e) p: `4)在中国的能力定义是什么?包括关系,党员身份,家庭背景,还是基因遗传?
    . ]( A; j% J6 w/ S" `有能力,聪明固然好;有关系更好;既能干活又有关系最好.
    + C: T+ |. ?, W, S0 ^  g/ a
    7 f- K) I  X( B5)文革期间受教育的人为何收入比其他时期的同等教育回报低?- X5 t; L0 Q& c) g; S
    那时大伙都一刀切,反正大锅饭嘛.做多做少一个样.
    , }* Q6 p* D  w0 J" V" F
    " V( Y" G, C9 ^* O1 }8)计划生育对教育的影响。
    6 X/ x" }  \8 C* Y* B由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转为扩招.1 s6 I' Z3 ?" Y; c$ Z
    下周就要开始高考了,各地又在为考生准备出租车,准备安静的环境,等等,切!咱高考的时候,谁当回事啊.

    点评

    现在的大学是玩4年电子游戏的地方。  发表于 2011-5-30 23:22
    空气的主要观点是大学教育动手能力不足;大学生要求太高(reservation wage);关系和能力的互补性;分配机制不能提供激励导致能力下降,好!  发表于 2011-5-30 23:21
    俺理想中的大学,就是个人能力极大发展,由你玩四年的地方。一部分人爱干嘛就干嘛,另一部分人可以干嘛就干嘛的地方。  发表于 2011-5-30 23:09
  • TA的每日心情

    2016-7-29 01:48
  • 签到天数: 205 天

    [LV.7]分神

    9#
    发表于 2011-5-31 00:12:5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条对中国合适。。。可是看看米国。。比尔盖茨不是流氓吧。菲斯不可的那个谁谁也不是流氓吧?股沟的那两个也不是流氓吧?雅虎的那个杨谁谁也不是流氓啊。。。。。$ D: y) t) L& @" B
    可见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受教育还是有用的,天朝的那套社会进阶理论的用处就弱化了。。。目前天朝还在发展阶段,所以富豪中文盲加流氓的多,就算有文化的也的有点流氓的脾气,不然就被淘汰,俺看张朝阳弄的小s结婚的炒作就很不入流。。。。% A% A) _4 ~1 b
    如果阿耐写的《艰难的制造》真的有现实版,那么还是有可能越来越多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会加入富豪阶层。。。

    点评

    关键是盖子和甲骨文的老板都退学了,这对MBA和商科教育的打击非常大。而现在的富豪榜中刘永好和三一的梁稳根还是有教育水准的。  发表于 2011-5-31 01:03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1-5-31 02:11: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马丁 于 2011-5-31 02:37 编辑
    ) W- o+ I. `/ r9 \! i! E5 U1 @  i
    2 Y* X9 V8 G2 T+ O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 I2 a5 v6 B" x8 U4 n3 n: t7 K! N& ?
    Return to schooling。经济学家永恒的话题。! W, M' R9 ?" j' m4 V8 m

    点评

    再聊聊  发表于 2011-5-31 18:03
    聊聊?  发表于 2011-5-31 02:35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1-5-31 02:4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 N8 [0 I4 b- J7 C  I9 a. q+ n. x; B0 t4 B
    在西西河发过一个相关的帖。小议成功公式
    1 w: _- q9 Q, K; f
    9 b" c- w/ p0 A) Q先从定义开始。我定义成功为在25-40岁左右取得一定社会地位,拥有一定经济实力,不用担心人的最基本需求和次基本需求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是可以中长期持续,而且维持这种状态不需要付出更多。% D6 P3 X' G: }; P! p; a( k2 [
    $ F* ?, ]# w3 ~- E2 S5 S  j
    把上面的抽象定义转换成一个个具体的数字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比如说,在中国年收入多少才能符合上面的定义?这种状态要维持多久?20年还是直到去世?拥有房产能否算做条件?又比如说,作为基本需求的交通需求,一个一个在岳阳有车的是不是一定比在魔都没车的更成功?性需求上,没老婆的或没有固定性伴侣的都不能算成功?既然如此,与其数字化一个普遍的成功标准,还不如做主观的个案分析。我们可以用上面的抽象定义对某人做一个大致的判断,虽然这种判断由于主观性不具有太多的比较意义。大家可以把河里的被曝光的大牛一个个抽出来分析。( ]2 a: ]1 \, f

    + b) ~, ?# {: C" W) b2 r( Z6 i接着小议成功的因素。把上面那个抽象的定义当作产出或者目标,放在左边,我们可以列一个公式
    * \$ @$ G/ z! J4 T9 S
    # k2 v' ~+ N; Z- g成功 = f (智力,财富, 努力,关系,习惯, 个性,健康,地域,其他|社会)5 M+ A9 w4 m' W0 ?
    5 {- p$ B2 |0 Z8 f$ ~8 F' f3 q
    这种公式般的写法在经济学中很常见。右边的智力,财富,努力,关系,习惯,个性等是我认为影响成功的最关键的个人因素,这些因素是因人而异的变量。社会指大环境包括时代,和个人因素无关,不被个人所改变,个人只能被动接受,所以用“|” 来指明。其他因素包括未提及的偶然因素等完全不受个人和社会影响的因素和目前不为人所知的个人因素等。这些是最次要的因素,下面不再提及。
    0 P- O9 ^: N; G& R( i
    , g6 e, R/ b" _1 R这些个人因素里面,智力为基因决定,同时受后天的教育影响,所以智力也包括了教育水平。创造力其实也是智力的一部分。财富决定了成功的起点,也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努力,关系不用多说。健康和智力相似,都受先天遗传和后天活动的影响。地域因素很清楚,上海的成功机会就是比上饶多,也不用多解释,下面我们主要谈谈智力,努力和财富的关系。/ i+ h# G0 j' [$ x2 j# d

    - A- j% [/ z" D4 D$ w. n* Q传统的中国成功学最强调的是智力(聪明+教育)和努力。有些智力不如人的,强调情商(个性)。其实绝对聪明的成功者,情商都不高,个性也不好。还有人强调关系,大有轻轻一牵线,四两拨千斤的感觉。这些都是对传统成功公式的有益补充。而现在的趋势,我感觉是智力+家庭。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欢迎大家讨论。家庭这个因素上面没有列出呀?其实,家庭是通过财富和关系体现出来的(大家想是不是?)。
    3 p- p0 g: z/ H+ n6 t- \, a5 K) L$ o& w
    , t1 R- b! z, C1 d! X  t列出因素后,我们下面讨论因素的作用方式,这也是成功公式中 f 的函数形式。, C9 {/ h+ ?7 K; P
    3 Z! ]+ |1 r" R% e7 {% n" l
    f 可为加法,也可为乘法。举个例子,国内人常说,爱迪生说过: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如果被人公认天才是成功,那么爱某的这句话说的是加法:智力+努力。可是国内引用的这话不完整,爱迪生还有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这就是乘法了:智力×努力。# @8 ~2 Y0 \/ G  q
    / O# ~. P( L/ s7 P4 J) [
    如果f是做加法,那是不错的公式。因为某个因素不足,别的因素可以补:勤补拙,努力可以积累财富,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做加法的成功公式,特别是把智力和努力放在加号后的公式,是我喜欢的公式(比如下面这个):8 u" B) w- u/ n$ p8 J3 f
    / J% h) |# h6 }% s$ z5 b; I
    成功 =智力+ 努力+g(关系,习惯, 个性,健康,地域|社会)8 i, P$ Q( h# u9 a4 {3 c9 [7 ]
    2 C; w& X7 i' J) @' Q2 b5 c
    这个公式定义下的成功,让出生贫寒的天才,天资平平的勤奋人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美国梦的后面不就是这样一个由智力+努力主导的公式吗?
    + O9 x, {/ W4 f1 `: k: V* ^
    : h% m7 I  D) ]! T# f; T5 z; m如果f是乘法,那么最坏的情况是
    4 Q% P& x: T3 ]+ q' M- F, o( b$ a+ O; {  S: ?: B& ^& {7 W
    成功 =财富×g(智力,努力,关系,习惯,个性,健康,地域|社会)" |' [  k1 b' j: q* \% |3 O. n

    . n1 ?7 C% V$ R( T; S) a1 [或者3 ~$ V9 G' m, }4 L

    ' `* ~/ z; A4 y$ C- W成功 =关系×g(智力, 努力,财富,习惯,个性,健康,地域|社会)
    - e; R; e# L6 k' v
    ! Q2 K9 S4 \/ N, W* V6 i% x前者财富为零,成功无望,给资本太多的权力;后者让关系坐大,压抑努力鼓励投机取巧和寻租。
    # D3 |7 T' B5 I7 N: [4 I4 e3 q1 r. Y6 r0 C, |9 i  J) Q% o
    很多时候,这个f是既有也有加法和乘法:比如说
    4 ^3 l5 u0 T  b; {# O7 ~# a, x+ Y- R; I% j
    成功 =(智力+ 努力)×g(关系,习惯,财富,个性,健康,地域|社会)
    ) t; j  l1 H/ z8 a( @7 w  C) g( O; f" j3 |4 G. I& R1 a
    或者
    - m" F9 l! c4 b- D1 H
    0 {% C! e" o* y( b* w成功 =(智力+财富)×g(关系,习惯,财富,个性,健康,地域|社会)
    - c( p* u: o) L! n. R& {9 R' C
    / V* D0 j6 V% B, w根据我了解的朋友,我试着写两类
    $ W' u, H2 E1 e6 m: O
    1 W: p. i4 A! w- I( F6 Z0 s医药代表:
    % W2 N  P1 P0 q9 f4 y0 {3 _0 R
    9 ?9 J+ B, S1 U6 h5 @' t% `3 B( G成功 =(关系+个性)×g(智力,习惯,健康|社会)/ @+ ?$ }7 P$ e( D6 ~* E" i
    - M! L* c2 G% {& s8 ~' {
    大学教授:4 @& |5 Y, ?- q
    # t1 Q9 u* E7 Y' q2 H- \+ ?: l
    成功 =(智力+ 努力+习惯)×g(关系,个性,健康,地域|社会): \6 Z9 n0 M, R

    9 `1 X1 p1 g+ W4 W而且同样的因素,同样的职业,不同的人的成功公式也不同。那么你的成功公式是什么?/ u- J/ i! b) f  U8 r
    3 D: g( x( z& S9 `  k
    制度和政策应该鼓励智力和努力作为加法项,抑制财富和关系作为乘法项。最后一点,社会这个环境因素会改变成功公式,在当前这是我最担心的。执政者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点评

    让我想起一句话:勤奋决定人生下限,天分决定人生上限  发表于 2014-2-2 02:44
    好  发表于 2011-5-31 18:04
    run regression!!!  发表于 2011-5-31 14:21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1-5-31 04:2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 B; [& j& v3 x* {+ c) j& D0 s6 S$ ^  O2 N0 k% h" S$ q
    本想在这里回帖,太长,另外开了一帖,请虎兄指教。
    5 Y! _# P/ F' ]5 R, {7 `4 s" U9 m
    和老虎:读书有什么用?: n6 l% ]% P+ z7 a" |
    http://www.aswetalk.org/bbs/foru ... 17-fromuid-201.html; S' u6 \. ^" K" T2 }% k3 C% ^

    点评

    谢谢,立刻去看  发表于 2011-5-31 18:05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1-5-31 07:1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B- I7 f: K3 t/ p+ y, o: f( m4 c. `2 l  X9 {
    这里说的教育大概是指学院教育,这种教育属于被动式的教育,这种教育对提高收入也有一定作用,但是对提高收入有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自身学习能力。自身学习能力强的人可以从方方面面接受知识、信息、经验从而完成自我教育并加以运用。被动地接受教育,有可能左耳点进右耳朵出,什么都没留下。

    点评

    韦红雪觉得教育质量是个关键,如果教育质量不高,LERANING BY DOING可能更有效地形成能力,好,谢谢。  发表于 2011-5-31 18:0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2-16 14:50
  • 签到天数: 818 天

    [LV.10]大乘

    14#
    发表于 2011-5-31 10:4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 H; ~8 ]1 Y! K2 U2 d* Y* d
    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
    $ N6 L! f3 m& {
    5 {8 K/ r" _6 O
    这个数据哪里来的?我不记得我学过那么些马列。。。

    点评

    我也没学过这么久,只有大一大二有类似的课,不记得后面还有  发表于 2014-2-2 05:58
    25%学马列?闻所未闻  发表于 2013-5-16 02:29
    我这个数据有点老是80年代到90年代的,现在情况不大了解,所以要请教。  发表于 2011-5-31 17:59
    我也很奇怪。我大学时政治相关的一星期好像只有两节45分钟的课,也不考试,而且毕业年级是没有的。  发表于 2011-5-31 11:02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1-5-31 16:4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 l( N" d5 q5 a  M! `$ ^8 P+ t0 w+ W/ V4 j" D" N, {
    曼昆上周对此有个相关的讨论3 l. k0 A# R3 v: }
    我贴过来,以免国内的朋友看不见。
    / a$ l5 o/ `7 N& n6 O- d
    Random Observations for Students of Economics! N" Q! S9 \  C1 ~0 ?& p& {9 X  m4 i
    Wednesday, May 25, 2011& \, v/ p. L8 \! X9 n" I' ^/ J9 D
    A regression I would like to see
    - b/ y! f; v9 Q+ c7 s5 OIn his column today, David Leonhardt writes the following about college admissions:
    ) W. f6 Z  z8 I4 t4 u
    + ]5 O( r; e# n# }- `0 C    But all else equal, a low-income applicant was no more likely to get in than a high-income applicant with the same SAT score. It’s pretty hard to call that meritocracy.' Y4 L: v! S$ \

    1 F* R+ e% S9 [% p) l+ \( O, I5 D+ ~6 z) L5 u. x
    When I first read this pair of sentences, they struck me as odd. But in the context of the whole article, they have some logic. David suggests that high-income applicants' SAT scores are, in some sense, an overstated measure of ability, because these applicants have the benefit of tutors, mulitiple testing opportunities, and so on. As a result, he says that we should correct for this by giving a preference to lower-income applicants.1 I* X9 @9 R+ B1 e& ?# T) c! h0 |
    / O* ?+ O* O- U5 o1 r
    Maybe David is right, but to convince me, here is what I would like to see.  Regress some measure of college success (such as GPA) on SAT scores and the student's family income.  If David is right, then the coefficient on family income should be negative.  That is, a lower-income student should do better in college, holding reported SAT score constant, because he managed to get that SAT score without all those extra benefits.  This is a regression that some enterprising college admissions committee could easily do.  (Maybe someone has already done it, and I am just not aware of the study.)5 @5 c7 W% M: Q" Y: y
    & y4 F+ c  U' d& A0 n
    If the coefficient does turn out to b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that finding would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thesis of David's article.  Right now, I would venture to guess that the data would not support David's story, but I am always ready to be proven wrong.
    4 ~# b" k, B7 W6 k0 l8 U9 B, |5 L7 G5 N( X2 r' y, s
    Update:Todd Stinebrickner, an econom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emails me this comment:7 R5 e9 q$ s7 S! @6 }7 M2 V6 B

    3 ~& V' Q; [3 D6 X4 Y    It does seem reasonable to believe that, if a low income student and a high income student have the same SAT scores at the time of college entrance, the low income student was probably born with higher "inherent"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SAT scores may not capture all of the educational benefits of being from a high income family that may continue to matter in college. For example, a student's score on the Math SAT may not capture whether the student had the opportunity to take a Calculus course in high school.  This suggests that, from a theoretical standpoint, the effect of family income on college grades conditional on SAT scores is ambiguous.  As part of an ongoing in-depth case study at one particular school (motivated particularly by an interest in college dropout), we discuss this issue and run the type of regression you suggest in Table 3 of a 2003 JHR paper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outcomes of students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everyone in our sample is of moderate or low family income. Regardless, within the income groups we examine, students from higher income background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grades throughout college conditional on college entrance exam (ACT) scores.% T2 u# C8 M0 ]9 N1 Y* m5 }
    . G0 a" b9 P$ P6 d. A/ L* j9 C$ }
    The finding in the last sentence (which I put in bold) is the opposite of what the Leonhardt story suggests. What this means is that if you are a college admissions officer trying to identify the students who will do best in college, as measured by grades, you would give positive rather than negative weight on family income. I am not proposing that they should do this, as colleges have many goals when putting together a class. But it does seem that the hypothesis implicit in Leonhardt's article is not supported by the data.

    点评

    作用不同,而家庭收入可能家庭环境,内在能力都有关(这两个因素也影响大学成绩),这个研究结果就错了。不过看到曼昆谈微观,很有趣。  发表于 2011-5-31 18:49
    有意思,这里要控制的因素太多,以至于光是高中成绩,大学成绩和家庭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难以说明问题,比如说,如果家庭收入在高中和大学起的  发表于 2011-5-31 18:44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1-5-31 19:02:09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程度和成功是两码事,再文盲的成功者,都是社会大学里的资深学者。。。。。二世祖除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3 00:41
  • 签到天数: 641 天

    [LV.9]渡劫

    17#
    发表于 2011-5-31 19:09:57 | 只看该作者
    穿越了,题目不是教育与收入的关系吗?咋讨论到了教育与成功的关系了?

    点评

    鼎导犀利。  发表于 2014-2-2 06:01
    我也觉得有点不对位,原来如此。我和鼎导有同一个问题,神马叫成功?  发表于 2011-11-9 23:18
    话不能这么港,不知道嘛叫成功。  发表于 2011-5-31 19:13
    成功就是有钱呗,笨蛋。  发表于 2011-5-31 19: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1-6-1 14:3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2 \! J% Y. F& R
    韦红雪觉得教育质量是个关键,如果教育质量不高,LERANING BY DOING可能更有效地形成能力,好,谢谢。

    : D! t+ x# n; G- E2 O3 n) {
    7 w+ S0 A) x& d3 s我说的不是教育质量。我强调的是个人自身的学习能力,或者说是主观能动性。
    % w% r% y& L4 Y, K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1-6-28 14:2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s* |; y3 Q1 Q( R2 n$ |

    ) N: @" V1 _* N: r" n+ @7 E根据俺们班同学的自身统计,教育对提高收入确实有作用,不过是负作用。

    点评

    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  发表于 2011-6-30 13:46
    这个可能有偏差,是大学班还是中学的班?  发表于 2011-6-28 18:34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11 09: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20#
    发表于 2011-6-28 17:28: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二郎神 于 2011-6-28 17:31 编辑
    & I' a4 c0 c3 o+ }  m
    0 O9 ], X, h# g! `" Z" J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 e4 ?) K. P4 n

    * V5 H% K2 C7 }8 G5 a过多的意识形态教育,虽然暂时“凝聚”了人的思想,却制约了人的开放思维,使创造力受局限,我就是不爱学马列的,我曾经计划一个考试,我后来把专业的都过了,但是意识形态的部分我就不考了,我觉得我遇到了让我不满的“收费站”。+ E0 M* K% [5 n( l0 E

    % v* Q0 o% d' |0 y' k4)在中国的能力定义是什么?包括关系,党员身份,家庭背景,还是基因遗传?: ?' U! m0 G3 x9 c. x( R
    % J5 k$ u0 h' m7 l3 A
    年青人还是佩服白手起家干起来的高人,好像能力强的人搞关系的水平都非常高。
    : v  \" I# z" [9 s/ I2 e, g; Y& f
    1 N% h# a9 q; ~) @2 l6 c7)大跃进以后出现了中国最大的婴儿潮(1961-1980,占现在人口的23%),这对教育有何影响?3 h0 t( I. p4 H! }9 M

    3 s# {* w* ?1 h这批人在童年时受到文革思想的影响,非常深远,我感觉这段时期出生的人,服从性强,创新能力并不是太强。从嫦娥飞天的研究人员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来看,是对这批婴儿潮出生的人教育的成功推动了中国的科技有了进步基础。60-80年出生的人都比较能吃苦,可以忍受很多学习过程中的艰辛。这批人能吃苦,其实也是他们爸妈更能吃苦的影响。他们爸妈更能吃苦缘自爷爷辈们苦到尽头。这批人后来踏出国门学习到新的知识,又回头带动新一批知识分子,推动中国进步,我认为是“自我觉醒”,是中国人思想进步的推动者,这批人的学生,都非常强。6 D, c1 N' }5 j6 b9 d, s+ Q
    ' q& ~3 v' L  c( Z% v
    8)计划生育对教育的影响。
    2 w- U) A. \2 C% G1 X+ f
      R* |/ m5 y) Y( q3 V& l计划生育可能节省了家庭教育成本,但是因为这基本上80以后才真正实行起来的,孩子并不是太努力,我们出生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前后,我就觉得兄弟多的家庭,比较穷的家庭,孩子如果有机会可以继续受教育,学习成绩就非常好,上学期间,成绩比较好的好像都是家庭经济不太好的学生。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想读书,我们那时候就想读书。但是很多渴望读书的孩子,很不幸的丧失了教育的机会,这也并没有影响他她们后来的进步。因为,骨子里追求知识的人会对着镜头,像曾志伟一样高喊----------“多少钱我都愿意花!!!!!!!!!!!”: y+ q3 U9 v# j: F/ W$ x- n
    这些人潜意识里认为知识转化为其它东西的效用高。
    ; e, P6 o5 V( D$ p- @( i. k2 C- N

    点评

    和我观察 正好相反 上学期间,成绩比较好的好像都是家庭经济不太好的学生。 ~~~ 上学期间,成绩比较好的好像都是家庭经济比较好的学生。  发表于 2013-5-16 02:31
    二郎神思考得相当深入了。  发表于 2011-6-28 18:37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22 23:40 , Processed in 0.05825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