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文的要点在于,如果远古的“斗”确实有甲骨文和金文体现出来的横柄,那么远古的北斗是可能有九星的。3 [" b- Z1 f* v" k/ V# W4 Z
7 W- ?$ e! J: i4 _
在这个前提下,把对北方天空星辰的崇拜联系到“斗”,是“斗”这种器物在天上的投射,“斗”这个象形字,则是“斗”在书写系统中的投射。两者可能同源,但不必有相生关系。* H9 C8 v+ E/ K5 [2 x0 ?% v
0 a7 }* f3 b! o
“北斗”崇拜,又可以视为“北方星辰”崇拜在当时的具体表现,北方星辰崇拜本身,从各个民族历史来看,应该远远早于“北斗”这个概念。在渔猎时期,可能有别的名目,到了农业文明时期,作为通灵之物的酒斗,取代了其他概念,也是完全可能的。做个横向比较,美国和加拿大管北斗七星叫“Big Dipper”(大勺座),爱尔兰管它叫“Plough”(天犁座),可以想见,在有dipper和plough之前,这些星星也是有其它名字的,只是有了这些器物之后,因为更方便联想,或者出于农事或宗教的考虑,这些名字取得了优势,并逐渐发展出一套相应的神话传说和风俗。 - @5 p* y& S/ E* q2 z) Y( c( ]' Q 3 J3 _5 S: m% ^# a# k( F从时间线上来看,北方星辰崇拜>>原始农业产生>>斗器的实用>>斗器的宗教化(北斗概念的产生)>>“斗”字的产生>>“升”字的产生 V) g8 l- B: i p' R: L& z & Z! U; O& s5 h. q斗器的宗教化和北斗概念的产生,在时间上无法确认前后,可能是相辅相成的,最大的推动力,或许来自酒精饮料在宗教仪式中的广泛使用。有了农业,可以敞开喝酒,酒器也取得崇高的地位,一高就高到天上去了也未可知。/ j7 j% c' e A" E' v* `
' B6 x' i0 `& D; Y. e. i( x你说到的“升”字,《说文》讲得很明确: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从斗”,意思是“升”是在斗的基础上加了表示水(酒)的点或线,是一个从“斗”派生出来的指事字。经过篆变和隶变,现在已经看不出升和斗的关系,但在甲骨文到金文时期,是非常明确的。说它是象形字,也是因为它表示了用斗提升酒(水)的动作。许慎老先生不糊涂,只是篆变让他有点拿不准到底是指事还是象形而已。如果他见到了甲骨文,应该会去掉那个“亦象形”。% }5 M) S! B% r
7 S0 T* {. R; y5 C7 s2 U8 ~更重要的一点,“升”首先是个动词,这在《书》、《易》、《诗》里都可以找到充分的语料。它的名词化(量词化)是度量衡规范化的结果,并不是“十升为斗”,而是反过来“斗之十一为升”,可以认为是十进制应用到容量方面的产物。1 _( P! r p1 Q/ o g
2 w) ?7 c( t/ [上面这两段,应该说清了为什么是“斗”而不是“升”。其实更大的挑战是“勺”,从奥卡姆剃刀出发,如无必要,莫增实体。从出土的金属斗来看,没有横柄,可以用材料进步导致部件消失来解释,长得像个大号的圆勺子,为什么写起来和勺字完全不一样呢?1 w, |& L9 M U' h
* |6 {8 D1 `: m&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