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q) T- r* @- |4 m( }; u; U) t* q/ r# Y. D1 }7 A
看起来是不是很拽的样子。* D6 c# ^8 L: H5 e
/ R F( s0 x0 Z( E$ b- q0 e7 j真本究竟解释了哪些问题呢?1 M) Z2 D' ?9 b& e- W4 b* e
' T% b$ n i( y$ n
百度百科说这篇文章记载于唐朝张族的《朝野佥载》。但《朝野佥载》的记述非常简短,仅有寥寥数语:“帝问:“君是何人“对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入见,冥官问六月四日事,即令还。向见者又迎送引导出。”其篇幅与《入冥记》差异太大。因此百度百科不可信。* e# j1 b D6 [. A0 s; t
网络资料一般会写卷尾为“天复元年丙寅岁闰十二月二十六日”,似乎这一天是抄录的时间。但是真本上并没有这一句,不知道从哪来的。: t5 h7 U. U1 O& @& a1 Q/ D
是不是就没了呢?% b2 L. R7 c0 C
/ V" g0 k! w w
就这些,我就不写了。往后看…… # Q! S% n% w$ Z5 s' B2 e) P z_____________________: v A* v8 S' [$ v% u4 o
真正的差异比上面的大。国内网络上的《入冥记》通常来自于1957年王重年编写的《敦煌变文集》。经过比对《变文集》版本与大英博物馆版,我发现真本在大英博物馆排序错了:1 l$ X- a; q- r6 i# D f! P
! V7 H: N& Q/ m4 @- ^
真本的前1-2页连成一个故事没有问题。崔子玉(判官)和唐太宗讨价还价,改寿命要钱;要钱还不过瘾,还想要官。最后唐太宗答应给他官。双方在友好快乐的气氛中达成了协议,崔子玉去给李世民拿饭去了。. S4 r7 j5 g* O" N& V1 i0 A- X
7 p. H: E- x {: ]: I4 x5 a ' S7 y! i9 u' \+ `; K+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