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9-3-23 18:40 编辑 7 S$ A+ l' G H, f" |8 i0 s
8 W) d1 w0 b! h( ~以前写过《安全是一种文化》和《再谈安全是一种文化》,没想到又要写这个话题了。
0 L! p/ M5 r% b9 O$ r8 G0 C8 F$ p
盐城化工厂爆炸,已经确认64人死亡,但只有26人确认身份。各方报上的失联人员又28人,但身份待确认的死者有38人。已经收治617人,其中523人轻伤,143人留治观察,其中危重21人,重伤73人。伤亡惨重,令人痛惜。
- A9 ~, {1 B/ k5 L" t7 v2 j# O* u" U" _7 l; A7 V
但盐城化工厂爆炸揭示的问题,反映的还是中国工业界对安全的淡漠。血的教训要一遍又一遍,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的。
" V" w2 {: g+ u5 C) a% i( |
4 ^; Y$ I7 B' N6 M根据现场照片,爆炸地点周围房屋密集,尤其是大量非必要、非防火防爆建筑。化工上有一个防爆半径概念,根据每一个装置、储罐里的物料性质、数量、温度、压力等,计算一个爆炸半径,也就是爆炸气浪在特定压力值的“等高线”。多个装置、储罐要计算多重事故的复合效应。! g9 ]0 a- m, D0 c
. \3 D/ ?! g) b* e" \. I% [4 U, L% P8 V
在爆炸半径内,不容许有任何非防火防爆的一般建筑。控制室、DCS机房、机电控制机房必须留在爆炸半径之内,必须处于防火防爆建筑之内,防爆能力由爆炸威力决定,一般由爆炸气浪的峰值压力决定。不能简单硬抗,有时还要采用弹性结构,比如屋顶可以在冲击波作用下上下浮动一米。
8 q( D; F9 _0 b. K, ^! F! E
% P0 ]' K/ y2 B2 J3 F, {关键安全系统如放空燃烧装置(flare)要在爆炸半径之外,事故发生后还要保证能可靠放空燃烧,处置遗留物料。
' J% U& q4 ?5 ^ P6 u
; a8 H; V6 U. B f6 ]办公生活设施、非防火防爆结构内的维修设施等统统要搬到爆炸半径之外。为了防火,爆炸半径内连绿化都不能有,慢说树木,草地都不能有,还要定期喷洒除草剂。地面只有碎石、混凝土铺装。美观是谈不上的,但这是安全需要。在安全面前,一切都要让路,美观为安全让路都不叫个事了。
" u& x# t) L" t2 [$ g9 [1 \* e; }3 H5 Y. b4 b
便利也是一样。办公、生活设施留在爆炸半径内,肯定增加便利,提高效率。说起来,这些也都是工作人员,但工作人员首先是社会的栋梁,更是公司的财富,不是炮灰,他们的安全是绝对重要的。任何公司如果不能首先保证员工的安全,那就不可能是一个好公司,不管其他待遇怎样。如果一定要把办公生活设施留在爆炸半径内,那就必须处在防爆结构之内,建设成本就要极大提高,就要看这点便利是不是值得了。2 X# l$ x6 t( ^
$ O2 W; |# c& J
说起来,汽车也是明火源。有些地方还容许工作人员的私家车在厂区内特定道路上通行,在防爆控制室外停车场停车。有些地方连这也不容许,统统停在爆炸半径之外的安全区,由统一的班车接送进出。厂区拉警报的话,比如出现泄露、火警等紧急情况,除了消防车、救护车和抢险队的车辆,一切车辆禁止通行。除了必要的操作人员和抢险人员,所有人等统统进入掩蔽部,公司总裁来了也一起关禁闭。4 N/ d. E9 N3 f1 W
0 S' O7 Q% y& J9 J" X$ S从这一点来看,盐城化工厂的厂区内和紧邻的附近绝对有太多非必要、无防护建筑,对扩大伤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9 u3 g" [* D2 j' O9 b
' a- C5 {# M- i在美欧,也不是所有化工厂都符合爆炸半径要求的,但大多数不符合的情况都是老厂,历史遗留问题,当年并不这样的要求,也不懂爆炸半径的问题。很多40-50年代的老厂紧挨着居民区,厂内危险区内也有非必要、无防护建筑。但即使是这些老厂,现在要么废弃,要么也在逐渐改造,向合规方向改进。很多老厂当年设施完整、位置方便的办公楼-控制中心被放弃了,成为“鬼楼”,就是合规要求的结果,不准再用了。
) p2 N! B' W2 K9 d0 W7 G3 U# \. W- l! L
但80年代以后建造的新厂就要好得多,21世纪新建的更是要求全面合规。
P" u1 Y2 N7 M r) t; R! w ^! n0 H3 r- M3 v4 O, E3 A
不知道盐城化工厂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但中国的改革开放使1978年开始的,1992年邓小平南下后才进入快车道的,大量新工厂都是这以后兴建的,理应按照国际上最新的安全要求建造,但实际上可能根本顾不到这些。
( X( `4 [# s! \$ @1 k; I3 w7 M5 o; c' r* o' d4 T0 D! D* p5 @
资本追逐的从来就是利润,只有到工人伤亡和社区影响危及盈利了,才会重视安全。但美欧已经用鲜血得到的教训,到了中国就被罔顾,这无论如何是不应该的。安全没有国界,不分主义,侥幸心理是安全的最大敌人,也是对员工和社区的犯罪。, l r* h2 A' F; ^3 V4 m4 z9 n" q
, w) [3 W, ]. o6 U盐城化工厂内还有不合理的地方。居幸存者说,爆炸中心应该是在废料车间位置。盐城化工厂的主要产品是间羟基苯甲酸、苯甲醚、对叔丁基氯化苯、氯代叔丁烷、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对苯二胺等,这些产品主要用作染料,用来生产化妆品、服装等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料在废料池中凝固,打包放入废料仓库,然后送焚烧车间销毁。废料中有硝化物、黑焦油,尤其是硝化物,遇到静电都可能起火爆炸。. e0 _/ y/ W, _' o* S4 ~0 | `
d+ i1 }3 E) I# r2 j
库内有30多米长,40多米宽,废料分区要求堆放,但实际上可能很混乱。问题更大的是,焚烧车间离废料车间只有10多米远,作为燃料的天然气罐也只有30米远,这是怎么也不可能符合爆炸半径要求的。事实上,两个天然气罐都在事故中毁尸灭迹了,罐内天然气肯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据说以前用煤、秸秆,现在改用天然气了。看他们的管理水平,焚烧炉这样的明火装置,是否达到安全、防爆要求很成疑问。% S7 W Y; H4 s9 Z( h; }
7 E4 e* ~! u: |7 j" \$ S
还有一个很成问题的是伤亡人员清点。在美欧化工厂里,所有人不得直接进入装置区。从防爆控制室进入装置区前,有一块很大的点名板。板是磁性的,板上划分各个装置区域,所有区域贴上当天值勤操作工的姓名磁条,所以今天谁当班、谁加班一清二楚。进入装置区前,不仅要首先通报负责区域的操作工,还要在点名板上把姓名磁条贴在相关的区域。离开时取下。外来的访客有专门的空白磁条,写上名字贴上去,走时取下,把名字擦掉,供下次使用。
- u# p4 }/ {( k6 H& u$ s/ B r% b( i1 ~3 c$ q6 x# U& _
一旦出事,抢险队冲进去救人之前,首先对照点名板上的人名,所以冲进去不是漫无边际的搜索,而是有针对性地搜索。因此,离开时姓名磁条不取下,这是严重的安全违规行为,万一这时出事,抢险队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去,而你根本不在里面,这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绝对不可以的。在美欧化工厂里,部分操作工本人就是受过训练的消防员,他们对本装置最熟悉,所以抢险队员不是“他们”,是“我们”。谁漫不经心地把姓名磁条留在点名板上,忘记取下,这是比随地撒尿、顺走公用冰箱里人家午餐更加为人所不齿的行为,简直等同于非故意谋杀未遂了。这就是安全形成文化的威力。
8 J: [" w: w( a8 T% y* v8 I6 e3 r) W7 L0 f! Y7 P, A0 \0 S
所有进入装置区的人都穿防火连体工作服,胸前有名字,即使不认识,也容易辨认。访客只有公用的无名字防火连体工作服了,但访客在任何时间都必须有本装置的人陪同,由“本地人”负责访客的安全和紧急撤退。对本地陌生的访客,即使有人陪同,在进入装置前,也要熟悉警报信号和标识,也要有人指明东南西北和紧急撤离路线,以防万一。
" v9 R& {+ ~( f2 J4 I2 F9 y
c. i6 Y6 _- t+ ]7 `% }- l* Z难说盐城化工厂是不是有类似的制度,但那么多死难者不能确认身份,这是很糟糕的。而待确认人数多余各方报上来的失联人数,更是彰显管理的混乱。
7 b' I8 _ x8 V$ r4 \- u5 h) W% c% e+ j3 w: S# l2 X
还有一点,也说明了盐城化工厂的管理和安全训练问题。在爆炸后,附近车间的工人看不见起火点,但拿起灭火器就往里冲。这种精神是可嘉的,但做法很成问题。他们如果不是平常就身穿消防服工作,单凭防火工作服是不行的。防火工作服只对撩过来的火苗有点用,大火根本顶不住。这是在着火时争取时间逃生用的,可不是冲进火场时防护用的。另外,防火工作服里面,必须穿全棉内衣和袜子,不能用化纤,否则化纤遇热融化反而造成很难处理的烧伤。工作鞋不仅脚尖包钢,还需要防化学品喷溅、防静电、防滑、防火,手套要防火、防割,看盐城化工厂这个安全管理水平,估计这些细节都顾不上了。
9 \: g1 h: y5 B; e3 T2 J2 V8 g! v2 f# l) a, S# n9 o
最重要的是,在爆炸半径里,竟然有617人受伤、64人死亡,离危险品那么近的地方,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装置内有多少人,附近受影响有多少人?
) l) T/ H0 [. f4 W4 y, Y0 [& r& |# D6 G0 K
在制度上,也应该强化安全理念,提高不安全的成本。这事光靠安监局是不行的。在美欧,所有企业都要上保险,化工公司上的保险更是保额巨大,就为了万一出事(包括对员工和社区的伤害)可以保赔。这是强制性的,保赔额与厂区的规模、产量、产品性质有关,不仅要保事故损害的费用,还要保事故后重建的成本。现代化工厂都是亿级美元起点,大型化工厂没有10亿、20亿根本免谈,保费也相应提高。1 a' H! o. G, x/ F% G4 F0 S
9 ? c! H; ]) S9 N1 s: ?/ [
这可不是私家车保险,一年几百几千的事,动辄百万级的。所以理论上公司员工出差租车撞坏了,也可以找保险公司理赔,但哪怕全赔,也根本不值得为此而涨保费,绝对是公司财务自己理赔。4 b/ O6 R7 {4 N3 x# F
7 c; r1 `- y$ ?1 A( V. M$ C保险公司不光收年保,每年还要来检查,根据安全现状调整保费。在年检中,设施与装置的安全状态不好的要涨保费,情况恶劣的可以拒保,如果没人接盘,那就直接停产了,等于无保车不能上路一样。私家车没有保险偷偷上个路,不被警察抓住还可以自我侥幸一下,化工厂无保开业,那是哭着喊着要往牢里冲的节奏了。9 H! |% f6 ^+ I6 Z5 C0 P+ x4 G
6 x0 G0 o9 ~9 d1 x4 e. i化工厂(或者其他投保厂矿、企业)即使为了每年的保费,也必须重视安全。每年的安全措施、员工安全素质的进步还可以在保费减免上反映出来,这是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也算是安全的经济效益吧。
( Y& w% k, f( b, p& I1 A
# X' V& {, c9 q5 ?& D每次重大事故后都有很多问题,但类似的问题在天津港危险品仓库大爆炸后已经有很多人问过了,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要一遍一遍质问,本可以避免的伤亡要一遍一遍地重付血的教训?! ~. k1 L& k! ^. [
+ u% r8 M! g; J0 F! y# z J9 ?党对反腐高度重视,永远在路上,这是当前党建中最重要的一步。国家对环保也高度重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接下来必须对工业安全像反腐、环保一样重视,这是千万不能再走形式、凭侥幸了!
0 c4 x7 Z) A% S, V3 e2 X0 y: G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