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154|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英帝国的崛起之五:王冠上的宝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9:5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f  c$ C9 |; C: o+ h/ R/ j$ _! U  |3 Y3 {9 a0 q
东印度公司作为贸易机构,对国家和人民做出很大贡献,因此可以享受垄断特权,使得股东红利不断增长。东印度公司涉足领土扩张以后,其特权和角色就必须得到修正,因为公司的利益和国家利益背道而驰。
! O" W+ H- F* T( f
- d, M, @. L7 ^& ?! S, A
--- 亚当·斯密《国富论》
6 H$ A  |( h" W* S5 M! y* u
7 c; E- l4 f* y; J5 W1 ?6 @" h/ @9 i
" h: \% j% [. R; |; E1757年6月12日,罗伯特·克莱夫(Robert Clive)率军从加尔各答启程北上,向孟加拉首府穆尔希达巴德进军。次日清晨,克莱夫遣使向孟加拉总督西拉杰递交一封措辞强硬的信件,其效果等同于宣战书。18日英军攻克卡迪瓦要塞,掳获大批粮草。克莱夫在此停留等候,原先约定前来会师的印度盟友米尔·贾法尔却踪影全无。克莱夫的印度买办很快带来消息,贾法尔的造反密谋泄露,已经被迫臣服孟加拉总督,两人把酒言欢,和好如初。
) G' i# N  C! z7 H5 O% A( g # U0 \% {. L, d" E
次日印度洋季风来临,顿时大雨倾盆整日不停,周边旷野一片泽国。英军的营地被洪水淹没,官兵不得不躲进要塞避雨。克莱夫也如同被豪雨浇了个透心凉,情绪低落,犹豫不决。" r) S+ F+ g6 {% `4 R
( V" K, x' O8 z* [# C' K) M
这场旨在推翻西拉杰政权的军事行动由克莱夫倡导,整个计划由克莱夫组织筹措。皇家海军东印度舰队司令华生(Charles Waston)中将是地区军事长官,他向克莱夫提供人力物力,但对此次行动缺乏信心,拒绝承担领导责任。东印度公司的加尔各答理事会胆小怕事,也丝毫不能指望。克莱夫不但需要策划错综复杂的密谋,安排长途奔袭的后勤补给,还要费心思消除加尔各答理事会的种种疑虑。克莱夫坚信此次行动将为东印度公司和英国带来巨大利益,这个强烈的使命感支撑着他克服艰难险阻,向目标步步逼近。
8 O' `% w2 X+ Q$ L% W
3 X; X1 S) T% y( X' E2 y克莱夫在卡迪瓦要塞面临一个艰难抉择。没有米尔·贾法尔的援军,克莱夫将带领麾下的三千英印官兵,去对抗西拉杰的五万大军。如果继续北进,一场敌众我寡的决战将不可避免,倘若战役失败,英国在印度的利益将受到致命打击;如果就此撤回加尔各答,不但前功尽弃,整个孟加拉都将看到英国的虚张声势和外强中干,东印度公司在此地将永无宁日。进退之间还有一个选择,即驻守卡迪瓦要塞见机行事,继续外交攻势,争取当地豪强的支持。这个选择貌似稳妥,实际将主动权拱手相让,绝非取胜之道。3 [$ C1 x9 V* L8 W7 g, b

' t7 Z/ K- K# m5 M克莱夫素以大胆果决著称,此刻却破天荒地游移不决。或许他猛然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无比艰巨,开始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许困扰多年的忧郁症突然发作,使他心中充满焦虑和不安。6月21日,克莱夫召开军事会议,就何去何从的问题诉诸投票表决。克莱夫违反常规,率先投票赞成驻守卡迪瓦要塞。随后十二名军官投票赞成留驻,七名军官投票赞成北进。达成决议以后,克莱夫宣布散会,然后独自走出门外,在树荫里席地而坐,陷入沉思,为时一个钟头。
1 L; ^9 _- m( P : A: F' B/ m( \9 ?0 A/ i# ~
在这决定历史的一个小时里,没人知道克莱夫想了些什么。或许他的思绪回到了十年前的卡纳提克战争,法国军官帕拉迪斯和德布西以区区数百人的欧洲军队屡次击败印度大军,而法国总督杜普利几乎实现了帝国梦想。这场斗争将决定印度帝国的最终归属,完全值得孤注一掷,全力一搏。克莱夫从树荫底下起身时,萦绕心头的恐惧和疑虑一扫而空。他再次召集所有军官,当场宣布次日启程,北上求战。
3 U8 J0 X3 y' i$ n( K9 ` / Y* @1 m9 N7 I- L
6月22日,克莱夫率军北进。大雨依然倾盆而下,道路泥泞,洪水泛滥,克莱夫的官兵时常在齐腰深的水中行进,想方设法确保火药不至受潮。经过十五英里的艰难跋涉,英印部队次日凌晨一点抵达普拉西平原,克莱夫将指挥部设在河边的一座猎人小屋里。英印官兵在一个长方形的芒果果园里安营扎寨时,北面传来隆隆战鼓声,昭示着敌军的迫近。克莱夫临危不乱,部署外围警戒哨兵,下令士兵躺下休息养精蓄锐,而军官们整夜忙碌做最后的准备战斗。( E0 S% R- ~7 g( y
- U) |2 R  j# s
次日清晨大雨停歇,克莱夫登上屋顶观察敌情。孟加拉王公西拉杰的大军照例大张旗鼓排兵布阵,35,000步兵组成一条三英里长的新月形阵线,从英印阵地的正前方一直延伸到右侧。步兵阵列的两侧和后面是18,000骑兵,其中包括数千铁甲骑兵,打磨锃亮的头盔反射朝阳,闪烁耀眼光芒。步兵阵列前面是50门重炮,按照惯例大炮和弹药都架设在离地六英尺高的六轮炮台上,每个炮台由40头牛拖拽前进,景象甚为壮观。在孟加拉大军阵列的右翼,法国炮兵上尉圣弗雷指挥6门火炮,在河边的两个水塘附近设立阵地,直接威胁到克莱夫的指挥部。
; N0 ^! a* E. |
& [/ t! c' j( a. d0 c6 m' X* \克莱夫将部队沿着果园北侧和东侧的土围部署一个倒置的L形阵线,以对抗孟加拉大军的新月形阵线。英印官兵依托土围修筑阵地,并挖开一个个缺口以架设火炮。克莱夫打算先采取守势,利用果园的有利地形抵挡敌人的进攻。待到夜幕降临,鏖战一天的孟加拉军队被疲劳和鸦片征服,再领兵发动夜袭。& m! M. k9 y6 i! o. E. f9 P
; g) V% ?- o* ~1 U1 v
早上八点,法军大炮率先开火,决定印度命运的普拉西战役拉开序幕。
9 z# B$ A9 G; w! | ) E9 G: p, l% q: m- Q

: K; v% G0 j2 u% ?0 B

评分

参与人数 6爱元 +44 学识 +7 收起 理由
无言 + 2
喜欢 + 8
煮酒正熟 + 12
MacArthur + 10 + 3
橡树村 + 4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3 17:02
  • 签到天数: 529 天

    [LV.9]渡劫

    沙发
    发表于 2012-5-30 10:47:43 | 只看该作者
    等待后文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12-5-30 12:14:53 | 只看该作者
    史迪威据称曾经挖苦蒙巴顿,说克莱武用123个英国士兵就征服了孟加拉,你现在几十万大军却要躲着日本人,太丢祖宗的脸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00:08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地板
    发表于 2012-5-30 23:50:02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5-29 23:14
    ' `# t* L& v7 S+ c史迪威据称曾经挖苦蒙巴顿,说克莱武用123个英国士兵就征服了孟加拉,你现在几十万大军却要躲着日本人,太 ...

    % |, H" v9 A; d+ d, |5 Z  V# k# s( c& b+ c900多吧?咋就成123个了。。。
    ; f! K: ]& H) B7 `
    ( U' I) m/ p# I% S不过说蒙巴顿不会打仗倒没冤枉他。。。 这种纨绔子弟,摆摆架子卖弄一下所谓“风度”在行,真要拿出勇气与谋略的时候就尿了。。。 0 b) i  A  T1 M" [; y

    点评

    勋爵可以说是英国的化身。  发表于 2018-3-10 22:59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0:32:33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5-30 12:14 ! J! C6 F. W. O0 R9 k
    史迪威据称曾经挖苦蒙巴顿,说克莱武用123个英国士兵就征服了孟加拉,你现在几十万大军却要躲着日本人,太 ...

    ' O7 J, m9 m& U! p  v, ^. x克莱夫如果只有一百多个英国士兵,估计也能打赢,因为孟加拉军队基本没怎么打就垮掉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0:38:05 | 只看该作者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5-30 23:50 " q: y, ?1 l6 _1 X$ z8 x/ \9 [
    900多吧?咋就成123个了。。。
    4 N/ B" [. {# t; X  }+ i* O4 G5 P. @( D
    不过说蒙巴顿不会打仗倒没冤枉他。。。 这种纨绔子弟,摆摆架子卖弄一下 ...
    - g$ ^4 z# P6 I' d
    缅甸战区主要是斯利姆担纲,这人可算是英军的一位名将,后来晋升元帅,顾剑曾经写过他的传记。蒙巴顿这个总司令也就是坐享其成而已,不过他对斯利姆用人不疑,值得肯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31 23:52
  • 签到天数: 4 天

    [LV.2]筑基

    7#
    发表于 2012-5-31 17:49:09 | 只看该作者
    送花以等后文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6-2 11:24:16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时候要么以攻为守,要么尽快撤退,犹豫不决很容易全军覆没。
    * A# G% w* k- I/ `" s9 j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9#
    发表于 2012-6-2 11:37:50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5-31 10:32 / j' V' x7 b$ J' U. B  ]/ B
    克莱夫如果只有一百多个英国士兵,估计也能打赢,因为孟加拉军队基本没怎么打就垮掉了。 ...
    5 T4 _/ W& X  ?8 s& W6 T" t
    真是运气好,啥也挡不住。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09:10:58 | 只看该作者

    ( l* V) z& h  g/ p+ p! J1. 莫卧儿帝国% v. b" O' S1 `& [& W+ X% g
    7 W: g( L* h, p; m+ e
    莫卧儿王朝是印度历史上最重要的篇章。公元前185年统一印度次大陆的孔雀王朝灭亡以后,一千八百年间印度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此起彼伏的军事强权最多赢得半壁江山,大一统局面直到莫卧儿王朝才重新实现。' o" Q* w8 b4 ~3 V, V7 n

    & ^& ?2 P: Q& x& A( Y# s& ?莫卧儿王朝和一百多年以后兴起的满清王朝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异族征服者的身份统治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两个王朝都产生了数位彪炳青史的明君,莫卧儿王朝的阿克巴、沙贾汗、奥朗则布三位君主堪比满清王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然而莫卧儿王朝的中央集权远远未能达到满清王朝的水准,奥朗则布死后不久便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中央政府有名无实,给了西方殖民者趁虚而入、分而治之的机会。莫卧儿王朝见证了印度的衰落和英国殖民者的征服。1858年,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作为印度大起义的傀儡领袖被英军俘虏,被迫退位流亡缅甸,此后印度正式沦为英国殖民地。5 `) h9 H( R8 ]

    . |, F+ o% Y# @8 y) n  J  e莫卧儿王朝的创建人巴布尔生于中亚的费尔干纳谷地(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父亲是帖木儿的五世孙,母亲是察合台汗的七世孙,因血统高贵而拥有强劲的政治号召力。"莫卧儿"(Mughal)是波斯语,泛指迁居中亚的蒙古后裔,其中的佼佼者当属帖木儿。巴布尔的时代帖木儿帝国已经分崩离析,昔班尼汗统帅乌兹别克大军席卷河中,攻城略地。1501年,18岁的巴布尔被昔班尼汗击败,被迫南下阿富汗,以喀布尔为根据地。此后二十年间,巴布尔矢志恢复故国,屡次出击河中,但面对强盛的乌兹别克汗国,颇感力不从心。多年后巴布尔在回忆录里自述,光复撒马尔罕的失败是真主赐予他的最大礼物,因为北方的挫折迫使他向东南发展,最终创建莫卧儿帝国。) _6 `( S$ R3 t& A
    3 y2 p7 o9 f+ P( F8 @
    1524年,巴布尔领军入侵印度。此时的印度依然处于分裂局面,北部的德里苏丹国控制印度河、恒河流域,中部的五个穆斯林政权合称德干苏丹国,印度教政权维贾亚纳加尔王国统治南方。此后的六年间巴布尔发动三大战役,最终灭亡德里苏丹国,征服北印度。
    1 N$ A% H1 T! u0 [( p, M! |$ y" r9 E. H/ j" p
    印度素以辽阔富饶、人口稠密著称于世,无论是德里苏丹国还是中南部的其他割据政权,都能够集结数量庞大的军队。巴布尔入侵印度的军队,却只有区区一万之众。1526年爆发的帕尼帕特战役,巴布尔以12,000人击败德里苏丹的十万大军;次年的坎奴战役,巴布尔再次以12,000人击败拉其普特联邦的十二万大军。如此惊人的战绩简直堪比亚历山大大帝。/ o; J0 I' T- h3 W

    , l6 f* X# Q4 o- b8 _  _/ k- Z巴布尔成功秘诀是充分利用火器的杀伤力。十六世纪初的印度人对火器并不陌生,德里苏丹国新都阿格拉(Agra)要塞上就备有城防火炮。然而历代德里苏丹王朝都来自中亚,竭力保持草原民族的骑射传统。火炮虽然威力巨大,但无法融入以骑射为核心的战术体系,因此只能在城池攻守战里显神威。巴布尔和奥斯曼土耳其苏丹萨利姆一世是同时代的人,后者于1517年率领装备火绳枪和火炮的奥斯曼军队入侵叙利亚和埃及,击败享有盛名的埃及马木留克重骑兵。巴布尔敏锐地认识到火器的战略价值,聘请土耳其专家莅临指导,成功地将火枪、火炮和传统骑兵战术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0 D$ ^9 i/ W' }( R0 _2 n$ i* f$ Y

    * ]! n2 A9 R1 O+ D$ P. J. {) T5 _1526年,巴布尔在印度帕里帕特平原遭遇德里苏丹易卜拉欣·洛迪亲率的十万大军。巴布尔将阿富汗骑兵部署在两翼,火炮集中部署在战阵中央,前有鹿砦防护,两旁有火枪手辅助。德里苏丹以三百头战象和数万骑兵冲击巴布尔的战阵中央,但遭遇猛烈的炮火袭击,伤亡惨重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巴布尔命令两翼骑兵包抄迂回到德里苏丹大军的侧后发起攻击。印度大军夹在弹雨和箭雨之间,几个钟头之内便溃不成军,德里苏丹力战身亡。次年的坎奴战役,巴布尔故伎重演,密集中路的火枪手和火炮再显神威,击败了拉纳·桑迦统帅的十二万拉其普特大军。; A% f$ M2 z6 Y& Z! O
    8 i+ Q7 U5 f0 S6 c7 O( }
    巴布尔征服德里苏丹国以后不久便病逝,其后是二十余年的动荡时期。巴布尔的儿子胡马雍长期流亡波斯,直到1556年才夺回敌位,但几个月以后意外死亡,于是年仅13岁的阿克巴闪亮登场,史称阿克巴大帝
      G" z, y3 x2 Z: q( s7 y3 b8 ^, J" g! ]  z8 ?, g" `+ h$ U
    阿克巴在父亲流亡波斯期间出生,幼年在强悍的阿富汗部落渡过,整日舞枪弄棒,耽误了教育,终其一生都是个文盲,但他的智力却远胜饱读诗书的祖父和父亲。阿克巴记忆力超群,头脑吸收储存了广博的知识和信息,正因为从不读书,阿克巴可以超越教条的束缚,随心所欲地解构理论,结合实际。
    8 j4 \4 K0 h1 c; \$ u7 y
    1 ?, r' V3 s& R* L/ r- {1560年到1576年,阿克巴连续用兵,统一了包括马尔瓦、拉吉普特、古吉拉特、孟加拉等北印度各地;1576年到1595年,阿克巴剑指西北,逐步收复阿富汗,吞并信德和克什米尔;1591年以后,阿克巴开始征服印度南部,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奥朗则布时代才圆满结束。  W3 p) I& I  _2 ]$ I

    . c3 n$ J2 r; z; ]; K: j: ~3 ?阿克巴最大的贡献却是在内政方面。莫卧儿王朝实行封建采邑制,部落首领和贵族是领取国家采邑的封建主,从采邑的产出中提取俸禄和军费,战时领兵为国效力。采邑制的主要问题是封建主往往隐瞒产量,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阿克巴耗时十年进行税制改革,期间取消采邑,各地权贵从国家财政领取俸禄;然后派遣税务官员进驻各地,丈量土地,收集产量、价格等等资料。阿克巴根据税务官员收集的资料汇总,计算帝国内每一块土地的价值以后,以十年的平均水平固定税赋标准,然后重新分配采邑,从而杜绝了采邑制度的种种弊端。0 f: z( U, M  w1 g% w1 i# j
    - n0 T/ P, ^3 Q: [
    阿克巴还以莫卧儿军衔为基础创建了官阶俸禄制度(Mansabdari)。官阶最低十夫长,最高万夫长,总共三十三级。帝国所有的文官武将都挂军衔,按官阶领取俸禄或采邑。阿克巴规定官阶或采邑不能世袭,将官的子女必须白手起家。然而印度千余年未有大一统的局面,地方势力根深蒂固,各地豪强保留相当程度的自治,名义上承认莫卧儿皇帝的宗主权,以换取高官厚禄。皇帝为了收买人心,往往对其子孙破格提拔,结果口子越开越大,百余年后各省总督官位世袭已成惯例,皇帝成了橡皮图章,这是后话。" |# @9 O  N! L: h
    9 T1 t' x' C% _% n. X: J/ Y
    真正让阿克巴名垂青史的却是他的宗教宽容政策。虽然印度此前被来自中亚的穆斯林征服者统治了三百余年,绝大多数人民依然信奉印度教,因此宗教政策直接关系到莫卧儿王朝的长治久安。阿克巴为了表示他对印度教信仰的尊重,迎娶信奉印度教的拉吉普特公主,并且废除了印度教徒去圣地朝拜的香客税,以及对非穆斯林征收的人头税。阿克巴将莫卧儿皇帝塑造成一位君权神授的精神领袖,超越宗教纷争的最高仲裁,他的朝廷允许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耆那教、拜火教的学者共聚一堂,辩论宗教、人生、救赎、超脱和永恒的真理。
    # ]+ h9 ]2 F0 `2 M$ t/ b
    - |  Z0 f) f3 X+ P9 z6 _+ }. \阿克巴在位四十九年,开创了莫卧儿王朝的黄金时代。然而阿克巴的晚年却相当不幸,1600年太子萨利姆起兵造反,企图抢夺帝位。阿克巴平息了叛乱,却无法挽回亲情,便有意立长孙忽苏鲁为皇储。1605年,阿克巴去世。萨利姆立刻强行继位,帝号贾汉吉尔。忽苏鲁手持阿克巴的传位遗诏起兵造反,父子俩大战一场,结果忽苏鲁兵败,被囚禁一生。莫卧儿王朝换代不实行长子继承制,而是取决于皇子之间的相互竞争。每遇皇帝驾崩,诸皇子往往上演骨肉相残的夺位大战。这种王朝交替的丛林法则对于皇子们可谓残酷而致命,却并未动摇莫卧儿帝国的根基,因为胜负通常立见分晓,不会发展成持久内战,而新君为了巩固权力,也往往大赦天下,既往不咎。
    ' A; z6 d4 P, r, c" q% x7 j' C3 q: Q5 h  ]5 W+ d
    正所谓天道好还,贾汉吉尔夺位十八年后,儿子沙贾汗也起兵造反。沙贾汗曾经是阿克巴膝下最受宠的孙儿,成年以后领兵打仗,是名闻遐迩的战将。沙贾汗造反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派人去杀了身陷囹圄的长兄忽苏鲁,除掉最有威胁的竞争对手。尽管沙贾汗战功卓著,依然不是父皇的对手,被迫无条件投降。所幸贾汉吉尔不久便因酗酒过度而病逝,沙贾汗顺利继承帝位,立刻下令杀害自己的四个兄弟,以及忽苏鲁的长子。4 D; t: v; ?* p* T, C" O2 Z2 K
    6 M! m( U2 q% L9 X  U: Y( L: c: W
    沙贾汗的军事和文化方面的成就都堪比巴布尔和阿克巴。他镇压了印度中部的穆斯林反叛,击退了葡萄牙殖民者对孟加拉的侵袭,吞并了几个拉其普特小邦。沙贾汗将莫卧儿帝国打造成一架庞大的军事机器,各地贵族所辖军队猛涨四倍。多亏沙贾汗发展经济和鼓励贸易的种种举措,国家财政才没有被庞大的军费开销压垮。沙贾汗治下,印度的艺术、工艺品、建筑等都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他主持修建的德里红堡和泰姬陵,至今享誉世界。
    , u( H$ s# u0 q4 g5 J+ e0 e" W3 X/ D( t( m7 b5 |  {
    沙贾汗晚年也未能摆脱皇子造反的宿命。1658年,沙贾汗病危。长子达拉自封摄政王,遭到诸皇子的反对,后者在三皇子奥朗则布的领导下起兵讨伐,经过一系列血战击败了达拉的军队。尽管此时沙贾汗已经病愈,奥朗则布依然以疾病缠身为由将他软禁,自己登上帝位。沙贾汗在软禁中渡过了生命的最后八年,期间衣食无忧,女儿和妃嫔都在身边照料,也算是奥朗则布这个逆子尽了一点孝心。
    1 i) I4 W* ]0 E
    " o6 d+ R. R, d+ z+ u奥朗则布是莫卧儿王朝最后一位雄主。他统治印度的五十年间,帝国疆域进一步向南方扩张,已经到了无法有效管理的地步。奥朗则布统治前期,两千夫长以上的高官共有191人,后期增至270人,新进高官几乎都来自新征服的中南部,但这些地区的税收远远比不上经济发达的北部。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税赋于是一涨再涨。抗税事件因此层出不穷,而且经常是地主带着侍卫和百姓对抗朝廷税务官员。地方豪强之间的联姻加上宗教的凝聚力量,使得孤立、自发的抗税行为演变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奥朗则布废除了曾祖父阿克巴的宗教宽容政策,恢复了异教徒的人头税,客观上也助长了印度教地方豪强的离心离德。7 N6 d: L& h, s/ f3 K2 m$ D
    9 L9 d5 n+ d6 M
    奥朗则布的有生之年,依靠雷霆手段镇压各地暴乱,勉强维持住了大一统局面。1707年,奥朗则布去世,留下一个积重难返的烂摊子。收拾这个满目疮痍的局面需要阿克巴大帝的雄才大略,可惜奥朗则布的子孙都是平庸之辈,莫卧儿帝国的中央集权迅速崩溃。1717年,孟加拉总督贾法尔汗率先拥兵自立,开创纳西里王朝。1722年,阿瓦德总督步其后尘,自立门户。1724年,莫卧儿王朝宰相离开德里,驱逐海德拉巴总督,开创阿萨夫·贾赫(Asaf Jah)王朝。
    2 F6 y4 c  k4 ^# _7 |% d! h
    . t5 @0 p# V9 k3 a这些地方割据势力跟莫卧儿王朝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名义是还都承认德里皇帝的宗主权。阿萨夫·贾赫以海德拉巴为中心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印度南部各省总督都俯首贴耳。尽管如此,阿萨夫·贾赫依然不敢称王,海德拉巴王国历代统治者都自称国相(Nizam-ul-Mulk)。相比之下,崛起于德干山区、信仰印度教的马拉塔人就完全是一副革命者的姿态,一代雄主巴吉拉奥率领马拉塔大军征服了帝国西部大片土地,1737年甚至攻陷德里,纵兵掳掠以后迅速撤回根据地。仅仅两年以后,波斯王纳迪尔沙入侵印度,在卡纳尔战役中击败莫卧儿大军,俘虏皇帝穆哈默德沙,然而乘胜进入德里,洗劫屠戮一番之后满载而归。, m8 b9 B. v. G8 t
    + |- }# F/ q, `. K2 \1 \5 S
    莫卧儿帝国在接踵而来的打击下四分五裂一蹶不振,给西方殖民者提供了一个施展身手的大舞台。! m8 Z% N1 n$ H6 O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8-3-10 12:33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8 学识 +8 收起 理由
    MacArthur + 10 + 4
    橡树村 + 8 + 4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6-9 09:43:53 | 只看该作者
    原来莫卧儿王朝是这样的,一直不了解啊!正好学习下!) k: J/ Z3 k- N7 k) x

    % R+ z/ b  z  H+ R  R9 J
    2 m8 X5 x# ^8 S) u8 w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12#
    发表于 2012-6-9 14:44:04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6-6 09:10 . C5 m, v$ y1 Q: d& H8 \! @
    1. 莫卧儿帝国* ~- t. J# \1 H
    ; Y: M; S$ ?1 S8 a" p$ W
    莫卧儿王朝是印度历史上最重要的篇章。公元前185年统一印度次大陆的孔雀王朝灭亡以后,一 ...

    " u( i$ c/ ?2 F$ d8 N这一段插入的真好,既不离题万里,又详略得当,恰到好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08:33:15 | 只看该作者

    / ]) p# L/ ^9 I5 H* Q- C" S6 e2. 西风东渐* b9 b1 W* }& n' ~& C

    % _  w* e( a# I2 g6 G+ V0 g" Z+ ~3 {2 N
    虽然同为世界文明古国,印度与中国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从来没有画地为牢,自行割裂与外部世界的贸易和文化联系。有史以来,西方世界就一直渴求来自印度的香料、宝石、象牙等商货,东西方贸易的繁盛见于欧洲最早的史料记载。公元一世纪的罗马自然哲学家普里尼估算,罗马帝国每年流往印度的银币价值五千五百万塞斯特塞(Sesterces),大致相当于一百五十万两纹银,而印度商货在市场上销售时往往加价百倍以上。
    4 b3 f! F$ `; Z3 D
    ; z6 M+ f( C5 V: j) E联系印度和欧洲的传统商道有三条,曾经最繁盛的中路穿越今天的阿富汗和伊朗,抵达波斯湾。印度商货被巴比伦商人买断,由阿拉伯人的驼队承运,穿越沙漠抵达地中海东岸,再由腓尼基商人贩卖到欧洲各地。十二世纪以后,意大利城邦威尼斯和热那亚主导了印度商货的欧洲营销,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蒙古西征和后来的频繁战乱,这条商路遭到极大破坏,十四世纪初就基本废弃。北路穿越帕米尔高原、河中、里海和高加索山脉,抵达黑海。君士坦丁堡很早就成为这条商路的物流中心。中路废弃以后,北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威尼斯和热那亚为了控制这条商路几次兵戎相见。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阻断了这条商路。南路是海路,穿越印度洋和红海抵达埃及,再转运地中海各港口。君士坦丁堡陷落以后半个多世纪,东西方贸易完全依靠海路维系。1518年,奥斯曼土耳其征服埃及,阻断了这条硕果仅存的商路。3 W" Y# B4 }+ A& U" _" g
    4 c) h: F! I) q4 u3 ^: ?
    印度商路的阻断对欧洲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意大利城邦首当其冲,威尼斯和热那亚从此一蹶不振。所谓穷则思变,基督教世界必须另辟蹊径,打破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围剿,恢复东西方贸易。1455年,教皇尼古拉斯五世颁布敕令(Romanus Pontifex),葡萄牙王室合法拥有新发现的海洋和陆地,以及征服穆斯林所得的战利品和贸易垄断权利。1494年,教皇主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托德西拉条约》,以西经47度划分势力范围,东半球属于葡萄牙,西半球属于西班牙。9 E+ D3 e" q% \& ?# \2 V" L- a
    / e5 P6 v4 H8 v$ T2 N
    1460年,葡萄牙人辛特拉(Pedro de Sintra)抵达西非的塞拉利昂。1471年,辛特拉带领五六艘海船继续南下,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抵达几内亚湾。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斯(Bartolomeu Dias)抵达非洲南端,取名风暴角- 后来被葡萄牙国王改名为好望角。历史性的探险于1497年起航,这年7月达迦马(Vasco da Gama)率领四艘海船和170名水手扬帆远航,12月绕过好望角,次年5月20日抵达印度卡里克特(Calicut)。
    + i( ]+ I# i; }( k
    / R% [" N9 t7 b3 E' t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牙的海上探险完全是王室的面子工程,既没有商人阶层积极参与,也未能得到议会的支持。亨利亲王(Prince Henry the Navigator)是葡萄牙海上帝国的奠基人,他以毕生精力投入对大西洋的航海探索,赞助了数次探索西非海岸的远航。达迦马的历史性航行多亏了葡萄牙国王马努埃尔一世的大力支持。葡萄牙封建主和老百姓无法理解这种劳命伤财的举动。马努埃尔一世的国务大臣们齐声谴责达迦马的远航计划,老百姓则云集塔古斯河口围观船队起航,诅咒达迦马这个舍身赴险的狂人。& @' I! `9 z+ v$ Z, S+ c$ Q

    % m5 m+ Q9 F* q& o; h' U* g; a6 l葡萄牙人在亚洲的殖民扩张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宗教狂热。葡萄牙国王期望创建一个印度基督教帝国,冷酷无情地镇压穆斯林。一位葡萄牙官方史家写道:基督的法律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否则便要坠入炼狱。摩尔人和异乡人不信基督,他们的灵魂注定沉沦,肉体又有什么资格享受我们的法律权利?虽然他们有能力思想,只要活着就有可能皈依我主,但倘若他们没有表现出任何改邪归正的意愿,我们基督徒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这种偏执的宗教狂热使得葡萄牙人在印度劣迹斑斑,和当地人结下深仇大恨。
    & j5 Y8 h. t& I, K/ m6 v2 l
    : Q6 |( s9 T1 l4 `$ q; U7 B葡萄牙人到达印度的时机非常好,此时德里苏丹国江河日下,莫卧儿王朝尚未兴起,印度南部群雄割据,军阀混战。葡萄牙人的力量远远不够挑战任何一个印度强权,但对付南部的地方政权绰绰有余。葡萄牙人充分利用印度小王国之间的竞争,支持科钦王国(Kingdom of Cochin)反抗卡里克特王国,趁机站稳脚跟。# s. B4 ?/ m" w# v

    0 _$ g/ u5 Y, t& ~真正的考验很快来临。此时正值威尼斯和埃及联手垄断印度至欧洲的海路贸易,卧榻之畔岂容他人安寝。1507年,在威尼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力支持下,埃及马木留克将领阿尔·库尔迪率领一支舰队穿越红海和亚丁湾,进入印度洋。1508年3月,埃及舰队突袭停靠印度查乌尔港的一支葡萄牙舰队,大获全胜。次年2月,葡萄牙总督阿尔梅达(Fransico de Almeida)亲率18艘武装商船发动反击,在迪乌海战(Battle of Diu)中决定性击败埃及和印度联合舰队,从此确立了葡萄牙在印度洋的霸权。
    & L& g: z4 X& F% c ( n3 _' U5 x- U/ w3 j
    十六世纪初的葡萄牙是欧洲一隅的弹丸小国,土地贫瘠,国力孱弱,虽然人口和面积都与西属尼德兰相当,但财政收入不足后者的十分之一。葡萄牙王室渴望财富和霸权,充满孤注一掷的冒险精神,因此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然而正因为先天条件的局限性,葡萄牙的海上帝国头重脚轻根底浅,完全依靠海外殖民地的供养,战略弱点非常明显。
    8 c4 t( r4 }/ d; e8 H2 `+ T
    9 u( f. `0 }4 l& {/ F* K, Q" u葡萄牙人的成功也有客观条件。十六世纪初的印度洋是不设防的大洋,周边国家对海权毫无概念。波斯萨菲王朝称霸一方,能够抗衡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却对跨海而来的葡萄牙人束手无策,容忍其霸占霍尔木兹岛百余年之久,最后还是靠了英国炮舰出力才赶走了葡萄牙人。莫卧儿王朝也从来没有想过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控制印度洋,通过海路前往麦加朝圣的印度穆斯林竟然需要葡萄牙军舰保驾护航。; A1 j4 C$ G1 _7 C3 U9 b8 W

    # V  M  E% u. R( G9 ^2 Y9 K葡萄牙国王很快将胡椒贸易定为王室专卖,大发其财。虽然葡萄牙的人口仅为英国的三分之一,葡萄牙国王的财政收入却超过了英王亨利八世。1518年,葡萄牙国王岁入总共为70万杜卡特(价值20万英镑),其中24万杜卡特来自国内税赋,4万杜卡特来自里斯本港的关税,12万杜卡特来自西非的黄金开采,30万杜卡特来自胡椒专卖。史载葡萄牙国王每年送往印度价值5万杜卡特的白银,其中一半用于采购胡椒,一半用于印度洋各据点的防务。, ^5 ~2 M2 \! b; u

    5 h1 P- N3 C9 c& h: N/ p$ x+ ?+ Z葡萄牙人主宰印度洋将近一百年,创建史无前例的海上帝国,收获巨大的财富和无上的荣耀。鼎盛时期的葡萄牙殖民者几乎占据了印度近海所有能够停船靠岸的锚地,葡萄牙人修建的货栈和要塞遍布印度东西海岸。印度各地政权的海上力量微不足道,只能默认葡萄牙人的海上霸权。无论外国商船还是印度商船,都必须以重金从葡萄牙人那里购买通行证,否则必然遭到葡萄牙战舰的拦截,根本无法出入印度港口。莫卧儿王朝的阿克巴大帝威加四海,也不得不为前往麦加朝圣的印度海船购买葡萄牙人的通行证。
    ' `* [( [8 a1 R! H: ?: O % P1 G" Z) F; Q! v& f
    然而从十六世纪中期开始,葡萄牙帝国便开始衰落了。所谓富贵生骄奢,骄奢生淫逸,葡萄牙人开始鄙视辛勤劳作,惯于懒散、奢华的生活。1545年,耶稣会创始人沙维尔(Francis Xavier)这样描述葡萄牙人:这些人仿佛被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投入无可救药的田地;利益的诱惑和迅速致富的投机使他们贪心不足、欲壑难填;低贱行径和罪恶习俗如同洪流将他们淹没席卷。道德沦丧成为普遍现象,随之而来的是政府的腐败和武备的废弛。
    6 n! q$ ?7 }- n3 f& c
    6 a4 b1 |8 e. p( M6 z! I) w" m; P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从一开始就深受腐败问题的困扰。因为胡椒贸易是王室专卖,殖民地官员薪水微薄,经手的买卖却日进斗金,贪污腐败遂成风气。早在1524年,葡萄牙国王便任命达迦马为钦差大臣,前往印度治理整顿。达迦马宣称:很多人来到印度时一贫如洗,之后很快发了横财。我对那些腰缠万贯的王室官员深恶痛绝。从今以后,没有执照而出海航行的,将处以极刑,财产充公。私家船主必须和国王代表订立承运合同。然而达迦马壮志未酬身先死。此后葡萄牙国王又向印度派遣数位钦差大臣,都无法根除腐败痼疾。
    ) J, |% U3 D* W  V5 d0 C' e" S* u3 x 0 l# B. t1 I8 N$ S6 E% W
    1580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登上葡萄牙王位,统一两大帝国。葡萄牙海外殖民地却每况愈下,因为西班牙财政亏空巨大,根本无力支持葡萄牙的印度贸易,资金匮乏导致要塞年久失修,战舰无法起航。进入十七世纪,英国、荷兰等新兴海上力量迅速崛起,很快摧毁了葡萄牙在印度洋的制海权。
    $ [. Z  N- O+ y! P( k. H. T4 t
    - p( W& a: H. R  R7 E最先吹响东进号角的是欧洲新贵荷兰。荷兰人曾经是享誉欧洲的海上马车夫,葡萄牙海船往往充斥荷兰水手。这些人带回了印度葡萄牙据点外强中干的情报,极大地鼓舞了一批荷兰冒险家。1595年至1601年间,总共有十五支荷兰船队远航印度洋。起初这都是民间自发的私人探险,但荷兰政府很快介入,要求有志于此的船主联合起来,成立垄断性质的股份公司。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式挂牌营业。1605年,荷兰人开始在印度东南部海岸建立贸易据点。1609年,荷兰人攻陷葡萄牙要塞普利卡特(Pulicat),据为己有。1616年,荷兰人在印度西海岸的苏拉特(Surat)建立贸易据点。
    & n5 B+ Z: Z" {7 Q1 B+ ` : y( F! K$ C7 Y* t; q' J2 a7 D
    时至十七世纪中期,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贸易体系,其运营核心是号称香料群岛的马来群岛,首府巴达维亚(今天的雅加达)驻有重兵和一支庞大的舰队。荷兰人来到亚洲的动机和葡萄牙人不同,他们既不想推广基督教,也不想创建殖民帝国,两眼紧盯商业利润,贸易是唯一目标。为了保证自己的贸易利益不受侵犯,荷兰人从一开始便力图垄断香料贸易,不惜与新教兄弟英国人兵戎相见。1623年爆发安波纳大屠杀(Amboyna Massacre),十名英国海商船员被马来群岛的荷兰殖民官员处决。从此以后,英国退避三舍,撤离香料群岛,转往印度发展。' f" R+ Z2 @0 c
    / |4 q( C- s4 j! w! [7 J
    荷兰人在印度站稳脚跟以后,也开始推行贸易垄断政策,诉诸武力强行驱逐葡萄牙势力。1663年两国达成的停战协议抵达印度,昔日葡萄牙在印度西海岸星罗棋布的贸易据点,只剩下果阿(Goa)一个。然而荷兰的贸易霸权主义耗费惊人,财大气粗的东印度公司也承担不起,到十八世纪初期便入不敷出,连年赤字。此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经过百年的积厚薄发,实力今非昔比,开始挑战荷兰人的贸易霸权。1759年,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大打出手,结果荷兰惨败,从此淡出印度的角逐。
    4 b2 C% \0 g4 C& x# l' N' U/ \ 3 q% q' W% @* i4 t0 V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7 学识 +7 收起 理由
    MacArthur + 8 + 3
    橡树村 + 8 + 4
    燕庐敕 +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6-16 09:43:53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同为世界文明古国,印度与中国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从来没有画地为牢,自行割裂与外部世界的贸易和文化联系。
    * t! N3 O! O# o

    / k& P6 r5 N! v# [3 W这话说的是明清时代吧?. k$ ^3 a8 \+ D0 Q3 W9 ]

    点评

    对,明清之前没有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12-6-19 10:36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6-18 11:36:26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6-14 16:33
    + G5 o. |: o1 p- u' ]2. 西风东渐

    & A& `/ H. F' w+ z+ B: f史老师又出新篇章,特此拜读。这篇写得很深刻啊,创业,商利,腐败,竞争:: _" W! r8 Y" R7 _
    0 {) G  C5 |# L  T
    自古至今,莫有万世之国;普天之下,唯是传承为难。9 {; J( o6 ?- d
    & n2 `) d' d4 N8 |4 l$ [8 u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实在是社会进步的精神。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0:35:27 | 只看该作者
    道可道 发表于 2012-6-18 11:36 ; O. x. \4 r- S6 F6 X; K+ w
    史老师又出新篇章,特此拜读。这篇写得很深刻啊,创业,商利,腐败,竞争:
    - X% X) l! N' ~7 Z/ }4 e5 b/ z/ N$ o: P% n. [6 N0 A$ I" r' d5 e! V
    自古至今,莫有万世之国;普 ...

    : L2 l1 `9 v9 z+ Y0 V好逸恶劳是人性啊,但凡能舒服一点,没人愿意受罪。打江山的人都是英雄,几代下来都成了败家子儿。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0:38:18 | 只看该作者
    - e' f9 P& {9 E! o! x

      V; L1 ]7 Q- Y6 C7 S( b) L0 Y3. 英国东印度公司

    3 P+ e& Q! |0 ]7 c0 M, D $ \7 c: m9 w  Y& j1 H% f
    1583年,四位英国商人企图通过陆路前往印度探险,行至霍尔木兹海峡时,被葡萄牙人当成威尼斯间谍抓了起来,送到印度果阿关押,不久获释。其中一人名叫费驰(Ralph Fitch),在印度、缅甸、马来亚等地游历八年之后,返回英国,立刻成了传奇人物。东方贸易的日进斗金和葡萄牙人的外强中干很快传遍伦敦商界。1599年,一帮伦敦富商集资七万英镑组建东印度公司。次年,东印度公司取得伊丽莎白女王颁发的特许状,置办了四艘海船扬帆远航。
    , U) o  n+ ]( Y% o, D4 Z. h 6 i) ~' `4 G1 p9 g
    虽然英国东印度公司比荷兰同行早起步两年,但荷兰海商船队是英国的十几倍,财力更是举世无双,因此后发先至狂飙突进,很快在马来群岛站稳脚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前两次远航,目的地都是苏门答腊,显然想插足香料群岛,但遭到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排挤,1623年以后便撤出马来亚,全力经营印度。& C6 c" `) l" o1 G# b
    8 n9 K( F" j1 }) B) X1 \& G
    1607年,威廉·霍金斯(William Hawkins)率领东印度公司的第三支船队前往印度,在西海岸的苏拉特附近落脚,试图开展贸易。霍金斯颇有政治头脑,知道上层路线的重要性。他长途跋涉两个月前往阿格拉(Agra)拜见莫卧儿皇帝贾汉吉尔,争取到了后者签发的许可证,批准英国人在苏拉特修建商栈。然而葡萄牙人从中作梗,说服贾汉吉尔撤销了这份贸易许可,迫使英国商船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0 d9 g! t! X1 ]

    , L/ |- P% H7 h) W: r+ z3 I! f6 ~1 a葡萄牙人照例以武力相威胁,期望势单力薄的英国商人知难而退。未曾想英国自从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举国上下信心爆棚,把一切帝国主义都视作纸老虎。1612年9月,贝斯特船长(Thomas Best)率领两艘英国武装商船抵达印度西北的苏瓦利(Suwali)寻求贸易机会。两个月后,四艘葡萄牙巨舰在三十艘桨船的簇拥下出现在苏瓦利海面,将英国商船堵在海湾里。双方实力对比悬殊,四艘葡萄牙战舰总共载炮120门,两艘英国商船载炮50余门。贝斯特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率领座舰红龙号径直冲入葡萄牙舰队,在旗舰和副旗舰之间穿过,近距离舷炮齐发。葡萄牙两舰霎时间中弹56颗,吓得肝胆俱裂。红龙号也中弹数颗,主桅杆被击倒。贝斯特却不逃走,而是下令在几公里外抛锚过夜,修补战损。次日清晨,两艘英舰重返战场,冲入葡萄牙舰队厮杀,另一艘英舰霍西安德号(Hosiander)小巧灵活,围绕着葡舰连连发炮,打得葡萄牙人不敢在甲板上露面。战斗中三艘葡萄牙巨舰为了躲避英舰的炮火慌不择路,冲入沙滩搁浅,需要桨船拖拽解救。此后一个月间,双方几次交锋,葡萄牙人都未能讨到便宜。最后一次战斗发生在12月24日,占据绝对优势的葡萄牙舰队竟然不支败逃,让岸上观战的印度总督和官兵目眩神离,叹为观止。此战葡萄牙阵亡160人,英国阵亡仅3人。
    5 S6 \9 i# Q2 @2 m9 u. I5 |) K% C ( J  w$ {# @6 K/ w  d
    第一次苏瓦利海战严重挫伤了葡萄牙人的自尊心,葡萄牙总督阿泽维多(Dom Jeronimo de Azevedo)决心给不知天高地厚的英国人一个严厉的教训。1614年10月,唐顿船长(Nicolas Downton)率领四艘英国武装商船重返苏瓦利,两个月以后遭遇阿泽维多亲率的葡萄牙舰队,包括六艘排水量七八百吨的巨舰,三艘轻型战舰,六十艘装备三十二支桨和20名士兵的快艇。这一次葡萄牙人志在必得,九艘战舰总共载炮234门,官兵水手2,600人。唐顿麾下四艘英舰总共载炮80门,官兵水手400人,处于绝对劣势。  Y# D0 L0 r9 A2 L0 N7 w; r3 [

    & S2 [& [' ]+ g- B, O1 Z; T1615年1月20日,第二次苏瓦利海战打响。唐顿派遣希望号前出挑战,希望将葡萄牙巨舰引入沙洲密布的苏瓦利海湾。阿泽维多争锋相对,派出36艘快艇攻击希望号。葡萄牙快艇将英舰团团围住,靠上船身,士兵三次登舷都被英国人赶了下来。最后葡萄牙人纵火焚烧自己的快艇,然后纷纷跳入海中,寄希望于其他葡萄牙船只来救。希望号主桅杆被烧毁,几乎葬身火海,幸亏唐顿率领三舰及时赶到,助其脱险。英舰的猛烈炮火使得其余葡舰不敢靠近,结果跳入海中的葡萄牙人大多淹死。据岸上观战的波斯人记载,当晚葡萄牙战舰送上岸掩埋的尸体多达350具。/ N# @# S: a: Y3 m7 t3 I* b2 T$ E
    ; A1 S. h0 ]" M+ k7 {3 D1 e
    阿泽维多见英国人斗志昂扬,不敢撄其锋芒,于是下令封锁。此后两个星期,葡萄牙快艇在海岸边一字排开,阻断英舰与陆地的联系,九艘葡萄牙战舰则封锁海湾出口。唐顿每天早上发炮向葡萄牙人挑战,对方都拒不出战。英舰给养几近断绝,唐顿有意冲出海湾与葡萄牙人决一死战,但又不愿丢下重伤的希望号,只得咬牙坚持。结果葡萄牙人先撑不住了 - 如此庞大的舰队面对区区四艘英舰竟然束手束脚,阿泽维多只怕要成为印度人的笑谈。2月8日,六艘葡萄牙巨舰终于起锚,缓缓驶入苏瓦利海湾,结果遭遇英舰暴风骤雨一般的炮击 - 英国炮手的训练有素使得英舰火炮的射速超过葡萄牙火炮几倍,弥补了数量上的劣势。阿泽维多害怕赔上老本,连忙下令撤退。第二天,六艘葡舰卷土重来,依然抵挡不住英国人的猛烈炮火,再次落荒而逃。此后几天,葡萄牙人发动两次火船攻击,都劳而无功。2月13日,阿泽维多不情愿地承认失败,率领舰队撤回果阿。
    7 ~& [; q( e6 M) \
    # q% q9 T; n; P& N# G% Z印度苏拉特总督亲眼目睹了此次海战,对英国人的骁勇善战印象深刻,盛情款待唐顿船长,和他交换佩剑以示敬意。莫卧儿皇帝贾汉吉尔得知此事,也对英国人刮目相看,态度大为转变。这年10月,英王詹姆斯一世派遣外交家托马斯·罗(Sir Thomas Roe)出使莫卧儿帝国。罗不负众望,同皇太子沙贾汗签订了一揽子贸易协议。不久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苏拉特、巴鲁什、阿格拉、阿赫马达巴德等地相继设立商栈,正式挂牌营业。
      H$ }1 X% B0 n4 @) H( n
    - \$ C. B, f4 n  T1619年,英国荷兰两家东印度公司结成攻守同盟,一道对抗葡萄牙。1621年,英荷主动出击,联手封锁果阿港。另一支英国舰队应波斯王沙·阿巴斯(Shah Abas)的邀请进入阿拉伯海,将盘踞霍尔木兹岛一百余年的葡萄牙殖民者驱逐出去。不过英国人很快意识到,蒸蒸日上的荷兰人远比江河日下的葡萄牙人更有威胁。163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单独与葡萄牙殖民当局媾和,因此获得出入葡萄牙港口的特权。荷兰凭借强大的海上武装,继续蚕食葡萄牙殖民地,印度西岸的葡萄牙要塞相继落入荷兰人之手。1651年,印度格尔康达(Golconda)苏丹拒绝向葡萄牙人购买通行证,成为葡萄牙海上霸权破产的标志。( {- G2 M4 ~; @5 H4 f+ C
    , w, Y2 R& `; s
    荷兰人的飞扬跋扈很快引起了莫卧儿帝国的反感。相比之下,英国人行事低调,态度谦卑,谋求结交权贵,赢得莫卧儿官员的另眼相看。英荷的风格如此大相径庭,体现了两个东印度公司迥然不同的政治地位。英国东印度公司是纯粹的私人企业,来到印度的英国商人依靠自力更生,无法指望英国政府撑腰,自然态度谦卑;荷兰东印度公司代表荷兰国家利益,执行荷兰海外扩张的国策,自然有恃无恐。
      P# _% t- |! f" J) J% i/ w 2 e* c# Y7 i0 m3 X! [
    英国东印度公司韬光养晦八十年,苦心经营,积厚薄发,虽然无法跟荷兰同行相比,但成就也算斐然。孟买到1687年已经成为印度西海岸的新兴商贸中心,人口六万,地位超过了莫卧儿帝国的钦定口岸苏拉特;东南海岸的贸易据点马德拉斯到1670年发展成为四万人口的城市。公司经营也能够随机应变追逐利润。1621年公司经营的主要产品是胡椒、靛蓝、各种香料,到1677年就变成棉布、丝绸、硝盐和蔗糖。由于经营有方,公司利润不断增长。公司支付股东的年度红利,1660年是20%,到1665年就猛增至40%,1685年更增至50%。支付红利以后公司利润略有起伏,但每年都在13万英镑左右。这在十七世纪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业绩。
    , N+ B  I0 j* u. M
    $ u, q8 D4 X; H7 R# m! {! {然而进入十七世纪后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态度不可思议地发生剧变,竟然诉诸武力挑战莫卧儿帝国,导致灾难性后果,几乎断送了东印度公司八十年的苦心经营。
    # a& |( l$ }% W8 U) }; I9 s 8 T" I% w0 F6 V( T. b: [
    1681年,约西亚·查尔德(Sir Josia Child)就任东印度公司总督。此时的莫卧儿帝国盛极而衰,进入多事之秋。马拉塔人、拉其普特人、锡克人伺机而动,谋求民族独立;新近征服的周边小邦阳奉阴违,叛附不定。政局的动荡严重威胁到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利益,兵荒马乱的环境里只有强者才能生存。1687年,查尔德认识到:公司必须具备强大的军政实力,创造和确保足够的财政收入作为后盾。
    4 U: i6 u7 Y7 J) s( r% n % }& [. V" K7 `3 B
    1684年,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与印度商人发生纠纷,当地法庭判决印方胜诉,东印度公司拒不执行判决,当地政府派兵占据了英国人的商栈。1686年,东印度公司派出十二艘军舰,装载四百余门火炮和一千名士兵,向莫卧儿帝国的孟加拉当局开战。次年三月,英军攻克巴拉索尔(Balasore)的印度要塞,将城镇付之一炬,并捕获两艘印度商船。孟加拉当局出动12,000大军迎头痛击,将来犯之敌围困在西吉利(Hijili)。英军伤亡高达四分之三,坚守三个月以后从海路狼狈撤退。* D1 N! E7 m( Y# h6 c4 V

    - G3 o. b) T: T4 T0 s' Z8 b& v9 j与此同时,印度西海岸的冲突也愈演愈烈。1688年,英舰奉命封锁印度海港,截获两艘前往麦加朝圣的印度海船。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勃然大怒,下令关闭东印度公司商栈,驱逐英国商人。莫卧儿海军将领希迪·卡西姆(Sidi Kasim)奉命围攻孟买。他先占领孟买附近的海岛以实施有效封锁,然后在孟买城外的高地架设大炮向城内狂轰滥炸。英国人坚守一年,死伤累籍,守将不得不自缚请降,祈求莫卧儿王朝的宽宏大量。时至169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栈除马德拉斯以外丧失殆尽。! N; L% Z. e  H5 g& O

    2 @  o  s( F3 c' E9 J* L然而奥朗则布竟然不可思议地答应了英国人的请求,东印度公司得以继续经营,甚至在孟加拉租赁地面修建堡垒,日后发展为印度名城加尔各答。莫卧儿史料并没有说明奥朗则布此举的用意,现代学者只能妄加揣测。也许奥朗则布忙于应付国内的混乱局面,并没有认真考虑对英政策;也许奥朗则布依然需要借用英国人的海上力量,以保护印度商船的安全。( P; P' h7 O* u! @

    3 }9 X- ^; B# F. Z无论如何,英国人痛定思痛,吸取了血的教训。莫卧儿帝国虽然江河日下,还不是一帮欧洲冒险家能够任意凌辱的对象。此后六十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老老实实做本份商人,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0 L# y3 \/ _$ h3 b# g
    * g8 Q! W0 l# ~* t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2 学识 +4 收起 理由
    橡树村 + 8 + 4
    燕庐敕 + 4 这次俺有钱啦。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18#
    发表于 2012-6-19 11:04:02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5-31 10:38   R- Q# w; |# h/ s+ B
    缅甸战区主要是斯利姆担纲,这人可算是英军的一位名将,后来晋升元帅,顾剑曾经写过他的传记。蒙巴顿这个 ...
    + z2 M' C/ e# l/ x. c$ k
    有点陈毅和粟裕的意思啊

    点评

    嗯,这个类比很到位。  发表于 2012-6-20 08:52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2-6-19 13:22:17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6-18 18:38 ' J5 A# C8 Y3 \% r2 E( W  T! c
    3. 英国东印度公司' ^& \8 d4 Z) [: u7 V  P
    & z2 d6 d. Z  I& t
    1583年,四位英国商人企图通过陆路前往印度探险,行至霍尔木兹海峡时,被葡萄牙人当 ...
      D3 G' G+ p" q$ U  W8 L
    也许奥朗则布认为已经把面子挣回来了:  “我莫卧儿上邦,尔夷岂敢挑衅?下不为例,钦此。”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6-19 19:44:13 | 只看该作者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6-16 09:43
    " L0 O, y# Z+ `+ U6 o这话说的是明清时代吧?

    ) W) U: f9 E# n2 M( x5 ~8 L中国历史上全面开放的时间不多,唐代初期 南宋  以及元 仅仅这么几个时间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7 03:09 , Processed in 0.07056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