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0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蓝色的浪漫:伦巴第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3:1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2-4-16 17:23 编辑

伦巴第是意大利北部以米兰为中心的地区,在米兰成为时装中心之前,这里像中国的中原一样,是人们逐鹿的地方。这里在公元前2000年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凯尔特-高卢人把Etruscan人打跑后,罗马人又征服了这里,这里成为罗马行省。由于这里是通往高卢的要道,这里十分发达,米兰、曼托瓦等成为古典时代的重要都市,君士坦丁大帝就是在米兰发布著名的米兰敕令,将基督教合法化的。罗马帝国覆亡后,蛮族入侵,占领这里的就是来自北方的伦巴第人,这个地区也因此得名。查理曼大帝打败了伦巴第人之后,这里并入意大利。在中世纪,伦巴第和整个意大利北方再次成为主要的贸易通道,这里也是西欧十字军东进的重要通道,伦巴第迅速成为欧洲的经济中心,银行业也诞生在这里,至今伦敦的传统银行街依然以伦巴第命名,文艺复兴发生在这里不是偶然的。

文艺复兴时期,伦巴第和塔斯卡尼成为世界的中心,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在米兰。但富饶总是吸引贪婪,法国、奥地利争夺伦巴第和整个意大利北方的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几百年,伦巴第由富饶沦为贫瘠,意大利的独立和统一也由这里发起。政治激进的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就是在米兰发家的,墨索里尼也是在从米兰往德国路上的Giuliano di Mezzagra送命的,离Villa Balbianello不远。

二十世纪之后,伦巴第重又成为意大利乃至欧洲的经济中心之一,GDP占意大利的20%,ALFA Romeo汽车、皮瑞利轮胎都在米兰。这里也是从湖区通往意大利其他地方的必经之路。

如果说罗马对意大利像北京对中国一样,那米兰就相当于上海了。和上海一样,米兰本身没有太多好玩的地方。有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壁画的Santa Maria della Grazie教堂需要提前好多预定,我们没有去凑那个热闹。我们在巴黎卢浮宫看到《蒙娜丽莎》,一定是书里见到太多了,看到原作的时候没有新鲜感了,反而有点失望。所以《最后的晚餐》也不去了。

但米兰大教堂和周围的地方还是要去的。米兰大教堂是意大利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号称基督教世界第三大教堂。我也不知道第一和第二大是哪两个,估计第一大是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有意思的是,这里也是拿破仑加冕的地方。都知道拿破仑自封法国皇帝,但拿破仑也自封为意大利的皇帝,因为那时意大利在法国统治之下。

这是一个巨大的纯大理石教堂,始建于14世纪,到19世纪才最后完工。据说最初也不是纯大理石,而是像众多仿罗马式(Romanesque)的教堂一样是红砖的,但米兰大公Visconti以向上帝表忠心,行显示财富和实力为实,下令把已经建成的部分推倒重来,全部用大理石重建,而且要是14世纪时流行的哥特式的。Visconti大公需要这样一个政绩工程。1095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伦巴第营在本地Invorio和Oleggio城堡寨主Ottone Visconti的率领下冲锋陷阵,为十字军夺回圣地立下了汗马功劳。伦巴第营在1100年凯旋回师米兰的时候,米兰市把红十字作为市徽,以纪念伦巴第骑士在圣战中的功勋。Visconti的先人是公元6世纪入侵伦巴第的日耳曼人,他们信奉蛇为吉祥物,经常在战斗中使用有蛇的图案的蓝色旗帜。Matteo Visconti在1295年成为米兰大公的时候,指令手下杜撰一个Vosconti家族的传奇故事,来粉饰本没有光彩的历史,蛇就这样成为Vicsonti家族的族徽。为了进一步神化Visconti家族,Matteo的手下将Matteo的祖先Umberto编进了神话,蛇也升级成龙,而Umberto变成在米兰附近的伦巴第山区孤胆手斩食人恶龙的英雄,这就是Visconti家族族徽中龙头嘴里的人的由来。龙后来戴上了王冠,成为Visconti家族的族徽,也成为著名的ALFA Romeo汽车商标的一部分。

纯雪白大理石的米兰大教堂满足了Visconti大公的虚荣。大理石是贵重建材,即使在基督教世界,纯大理石的教堂也是很少见的。说它是哥特式,其实是仿罗马式的架子加上哥特式的建筑语言,是一个奇怪的混合体。缺乏了哥特式飞腾、高扬的挺拔,刺破青天的塔楼,纤弱瘦高得必须用飞拱才能撑住的主体;而是乡下土财主的巨宅似地一趴,然后在周身装满了哥特式的刺,好像这就是哥特式了。活脱一个洋泾浜。以此否定米兰大教堂的艺术价值也不合理。不是正宗的哥特式不见得就不是好事,人们把它称为伦巴第哥特式,以别于法国流传出来的正宗哥特式。通体洁白的大教堂周身布满了精美的雕像,对基督教故事熟悉的人可以在那里花上大量的时间,考证故事和宗教艺术意义。我们没有这个雅兴,我们只是旅游者而已。

大教堂门前的广场很大,照例是一座巨大的维多利奥•伊曼努埃尔二世的骑马铜像。19世纪时,他率领意大利人民起来,赶走了奥地利统治者,统一了意大利,是现代意大利的奠基人,好比意大利的孙中山,难怪在各地都有他的纪念像、广场、街道。广场上人很多,但没有到熙熙攘攘的地步。鸽子很多,吸引游人止步。但这时常有人走上前来,往你手里塞喂鸽子的玉米,说是不要钱的。这些人形迹可疑,不要钱我也不要,挥手走开,意大利的小偷是出名的,据说就有这样的,一面往你手里塞玉米,趁你不注意,背后就有同伙下黑手。不管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小心没打错。在陌生的地方,来路不明的免费东西还是不要贪的好,除非你已经做好了防偷措施。

我们到的时候是傍晚,天色渐暗,华灯初上,洁白的大教堂在宝蓝的天幕下多了一份出世的纯洁。大教堂晚上关门了,我们也是俗人,所以想旁边纪念伊曼努埃尔更大的处所进发,这就是Galleria Emanuele。Galleria我以为是画廊的意思,结果在拉丁语系里,好像就是豪华大厅的意思,常作为大型豪华商店的处所。巴黎的和巴黎春天齐名的Galleries Laffayette也是galleria或者galleries。不过Galleries Laffayette像上海一百一样,是一个大店。Galleria Emmanuel则是像一个有顶的步行商业街。这是一个巨大的具有新古典主义立面的仿古建筑,但是内部结构是铁架和玻璃顶棚。这是19世纪英国水晶宫后又一个采用现代的钢铁和玻璃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建筑,开了现代商业建筑的先河,在建筑史上很有点地位的。现在这里是米兰高级商店集中的地方,很多大牌子集中在这里。这里也是很多饭店、小吃店、酒吧的集中之地,我们是看中这里填饱肚子的潜力了。

渡步走进一个像自助餐又不是自助餐的地方,意外地碰到两个中国人在这里干活,一个还是上海人,自然和上海大姐唠起了嗑。她一人在米兰,家人都在上海。她打算挣够了钱就回去养老,可钱总也没个挣够的时候,就一直这么干下来。想来像她这样的可能不在少数。小老板是一个罗马尼亚人,这又是一个发现:意大利的东欧人很多,干活的大多是东欧人,意大利人不知道晃到哪里去了。

Galleria Emanuele的对过是一个巨大的广告电视牌,不倦地闪动着缺吃少穿的女孩子和闪闪发光的各种名堂。天色已暗,该回去了。

第二天早早来到大教堂。绕过广场上那些形迹可疑的人,到门口排队等候进去。这里倒是不收门票,但门口有警察和保安守着。警察检查包和金属物件,保安检查服装是否符合规定,背心、拖鞋、膝盖以上的短裤是不能进去的。这是一个巨大的教堂。通常哥特式教堂的主体是品字形的,所以中间的一条巨高,上面的两侧有窗,所以光线从天堂上幽幽地漫进来,天顶上的拱顶也是似有若无。两边平行的两条稍低,但黑乎乎的,好像深不见底一样,给人的印象是整个教堂好像浮在虚空中一样。但米兰大教堂没有这个典型的品字形,而是一个低平的山字形,5条平行的廊道,内部空间满是列柱,好像《指环王1》里的地宫一样,整一个大仓库。尽管四周有彩绘玻璃的高窗,但还是黑乎乎的。

教堂的主体可以随便参观,但圣坛背后的彩绘玻璃窗要交钱。这是一片巨大的彩绘玻璃窗,叙述了很多圣经故事,和本地圣人的故事。在二战的轰炸中,米兰人民用沙包把玻璃窗保护了下来,所以这里没有受到什么破坏。这里还有一个地窖,埋葬着大主教和米兰的名流,其中有名的一个是伯罗米奥大主教,还记得这个名字吗?对,他正是玛乔瑞湖上伯罗米奥家族的一员。不知道为了什么事迹,他后来被罗马教皇封圣了。在他任米兰大主教的期间,米兰大教堂的圣坛两侧有通往街道的大门,供信众出入。但本地的农民把这里当作通往市场的近道了,常赶着驴车穿过教堂,亵渎神明,教士们拦不胜拦,结果圣伯罗米奥(那会儿还不是圣呢)下令把边门堵了,所以两边分别称为现在的祭坛,一面祭奠圣母玛利亚,另一面祭奠圣徒洛伦佐,不知道是不是被架在火上烤还嫌不够热的那个圣徒。但这里最重要的圣迹是圣坛上方悬吊着的十字架,和十字架下水晶盒里的圣钉,据传是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用的。圣海伦娜从耶路撒冷找到,带回君士坦丁堡交给君士坦丁大帝,以后流传到米兰。每年9月14日米兰大主教会坐在一个特制的吊篮里上去,把圣钉取出,宣示于信众。这是米兰天主教界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

米兰大教堂的一个特别的地方是可以上屋顶参观。可以自己吭哧吭哧地走N级台阶,也可以坐电梯上去,我坐电梯上去了。电梯出来,眼前是一片大理石的森林,无穷多的雕花尖刺塞满了天空。这些全是纯装饰性的,没有任何结构上的理由,而哥特式的尖刺至少还是结构构件的延伸。

像大多数意大利城市一样,米兰大教堂是米兰的市中心,很多米兰的“必到之处”都在大教堂附近,首屈一指的当然是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可惜,斯卡拉在大修,不开放,否则几个主要的歌剧院都去全了:纽约大都会、伦敦科文特花园、巴黎、维也纳,没有进去听过歌剧,光看建筑,呵呵。

离斯卡拉歌剧院不远的地方,就是米兰的赫赫有名的时装街。这里实际上是一个街区,有好几条街。但既然是欧洲老城市,就别指望“大街”有多大,不超过上海南京路一半宽,还车来人往的,拥挤得很。我们对这里毫无期望,知道就是名店街,Gucci、Prada、D&G、Versace、Armani等大牌子,其实东西和世界上所有地方都一样,价钱也是一样,纯粹到此一游而已,15分钟完事。

米兰是一个大城市,古迹还有Sforzesco承包、Sant Ambrogio和San Lorenzo教堂,Brera和Ambrosiana美术馆,当然还有Sant Maria della Grazie教堂,但是我们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提不起兴趣了。总的来说,米兰有点失望,不过本来也没有太大的指望。

离开米兰,就是伦巴第平原。这是一片富饶的地方。就我的观察,传统工业发达或者城市密集的地方,大多是土地肥沃、水草丰满的地方。人们只有先把肚子的问题解决了,才谈得上发展工业。当然,新兴工业中心不在此列。

还是老规矩,放弃大路,专走小径。伦巴第的乡间公路和中国一样,路边种着两行树。北美的公路两旁很少见到种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个差别。出了米兰,路边开始出现公路旁常见的广告牌。猛然间,看到一个硕大的牌子,上书大大的Sex Shop。都说意大利人比较猛,大概这就是了吧。可是不对,没过多久,又是一个Sex Shop,又是一个,有的叫Sex Shop,有的叫Sexy Shop,这有点过分了吧!可疑的是,有的Sex Shop的牌子下还有一个扳手,或者吊车什么的。乡下地方,人毛也不见一个,这个Sex Shop和我理解的不一样啊,这里面是什么路数?不管他,存疑,专心开车。

米兰向东南不久,就是克莱蒙娜。克莱蒙娜,这名字叫着就好听,特女性。其实意大利城市的名字大多用元音结尾,米兰在意大利文里是米拉诺,罗马还真是罗马,而不是英文里的罗姆,威尼斯则是威尼齐亚。所以克莱蒙娜并没有特意做嗲的意思,就是这么叫的。

这里在中世纪也是自己的一个城邦小国,有自己的土王和主教,曾经和本地区的老大米兰并肩作战,也曾经和米兰背地里互捅刀子。这里有中世纪意大利典型的老城,有宏伟瑰丽的主教堂,但来这里的目的不是这些,是因为这里是现代小提琴的诞生地。

说起小提琴,不能不想起我的老外公。一直想写一篇文章纪念他老人家,但总是提起笔来就写不下去,等以后攒足勇气再说把。老外公是一个奇人。他是中国第一代拉小提琴的人之一,但他的才艺不止于此,曾经和老哥一起在上海抗战孤岛时期办过《良友画报》,曾经在昆明跟着徐悲鸿办昆明艺专,抗战后曾经纠集黄贻钧、李德伦等人组成五重奏出没于上海的十里洋场,更是指挥过交响乐队为马思聪拉《思乡曲》伴奏。文革后期,老人家将过去收集的资料和画片编撰成《世界小提琴家画传》,我作为第一个读者,从中知晓了很多名字,也由此知晓了安东尼奥•斯特拉底瓦里的名字。

斯特拉底瓦里是克莱蒙娜的小提琴制作家。斯特拉底瓦里没有发明小提琴,但在他之前,小提琴的音量纤细,音质谙哑。另一位克莱蒙娜的小提琴制作先驱阿玛蒂先行一步,将小提琴的面板弧度大大加大,而边缘切薄,是音箱的振动大大强化,音质极大地甜美化。但阿玛蒂小提琴的音量依然纤细。斯特拉底瓦里进一步改进阿玛蒂的设计,天才地确定了面板和底板的最优弧度和厚度,面板上琴孔的位置、形状和尺度,肩部、底部的圆浑度,腰部缺口的形状和尺度,最重要的是,他使用了独门漆艺,造就了至今无人能够企及的小提琴历史上的巅峰制作, 也奠定了现代小提琴的形制。斯特拉底瓦里的小提琴(还有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曼陀林)传世的有百十来把,都是价值连城的国之重宝,是音乐家们梦寐以求的东西。私人只有已经成大名的音乐家才有可能负债或者受赞助拥有如此珍品,像马友友、斯特恩、梅纽因、Gil Shaham。一些国家由国家出面收购了若干,由政府的基金会保管,然后定期出借给最有前途的青年小提琴家,一次两三年,加拿大就是这样的。

克莱蒙娜城外有一片树林,这里的树木也是斯特拉底瓦里的秘密。据说他会漫步在树林里,用拐杖东敲敲,西敲敲,碰上合意的就做一个记号,以后伐下来,就送到他的匠铺,干燥、加工,最后制成举世无双的提琴。不过这片树林一定躲在什么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因为这是一片平原,没有大片的树林。

长话短说,到了克莱蒙娜,直奔斯特拉底瓦里博物馆。博物馆深藏在老城里的克莱蒙娜市政博物馆里,这里有大量的中世纪意大利油画,基本上都是宗教题材。都是大师的作品,到了别的地方,没准都是镇馆之宝。好不容易最后找到斯特拉底瓦里博物馆,可恨的是,这里徒具虚名,除了一些当年斯特拉底瓦里用过的工具、图纸和遗留的零星木料,没有他的提琴,只有后人制作的提琴。当然,这些也是大师的作品,但毕竟不是斯特拉底瓦里呀。

带着失望出来,在老城里随便走走。时近中午,店家都关门午休了,街上没有什么人,静悄悄的,连大教堂也关门了。听说这里今天依然是小提琴制作中心,果然,在广场旁边看到小提琴店,标价都是令人乍舌的。

午休期间也有午休期间的好处。乡间公路虽然景色迷人,但车辆繁多,尤其是容易被卡车堵住。午休期间路上也没人,正好向下一个城市开进。

哦,对了,Sex Shop,后来问人家了,这在意大利文里是专修汽车车身的店铺,相当于北美的auto body shop。意大利人开车比较猛,难免磕磕碰碰的,当然专修车身的地方也就多。先前看到Sex Shop有没有想歪的?自己面壁去。

意大利北方的大地上,中世纪的古城星罗棋布,其中一个沉睡的明珠是曼托瓦(Mantova)。曼托瓦是著名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诞生地,这里也曾经是奥古斯特•凯撒的官兵们退休后的封地。在中世纪,这里是独立的城邦公国,有自己的大公,曾顽强地抵抗神圣罗马吞并的企图。在拿破仑时代,这里是拿破仑和哈布斯堡王朝争夺的前线,几易其手,直到19世纪后半叶,这里才回到统一的意大利。

曼托瓦曾经是艺术兴盛之地,绘画、戏剧发达。曼托瓦大公自然少不了为自己建造一座宏大瑰丽的宫殿(Palazzo Ducale)。这是中世纪仿罗马式的宫殿建筑中的典范,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宏大瑰丽由于,灵动机巧不足,有点呆板。不过规模之大,令人吃惊,几百年后维也纳的Hofburg也不过这点规模,但偏居一隅的曼托瓦公国和威震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实力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但是曼托瓦更令人赞叹的是离宫。曼托瓦是众多河汊中间的一块“岛屿”,离宫在岛屿的边上,当年算郊外了。离宫的大名叫Palazo del Te,现在常把del省略掉,直接叫Palazzo Te。说来有意思,大公的宫殿虽大,但他还是觉得这里人来人往太噪杂,寻花问柳不方便,所以要另外造一座离宫,这就是Palazzo Te的来历。大公眼光不错,找上了文艺复兴时代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罗马诺(Giulio Romano)。罗马诺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学生,但他脱离了拉斐尔的文艺复兴古典主义,而是创立了Mannerism(怎么翻译?风格主义?),不再拘泥于建筑语言程式化的应用,而是摆脱形制和礼制的教条式的联系,追求美学效果,日后成为巴洛克的先驱。他在建筑、绘画、著述上都很有成就,但他惜墨如金,传世作品很少,Palazzo Te就是他最著名的建筑设计。

从外观来看,这是一个很大但有点肃穆的建筑,但内部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两进院落的建筑平展、舒缓地展开,立面简朴、典雅、对称,没有不必要的奢华和夸张。但院落向花园过渡的地方是一个开放的廊厅,天顶是精美的壁画,但神来之笔是拿排廊柱。这里,罗马诺没有简单地使用古典柱石和园工,甚至不是帕拉迪奥那样的双柱,而是四柱。也就是说,四根柱子一丛,作为园拱一头的支撑。在结构和力学上,一根柱子就够了,双柱已经是装饰意义多余结构意义,四柱就更加如此。然而,密集使用四根柱子极大地丰富了视觉效果,精雕细刻的柱头和拱顶则完美地平衡和力度和纤巧。罗马诺的四柱日后成为巴洛克建筑语言中的“常用词”,但很少有做到像Palazzo Te这样完美的。

花园不是很深,加上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花园相对来说平铺直叙,平原上的曼托瓦有缺乏高山大川作为背景,罗马诺天才地造了一个马蹄形的连拱门,既保持一定的通透,又在视觉上有所分割、有所“着落”。虽说两边的边门是花园通向城市的连接通道,这个连拱门基本上没有多少功能上的作用,纯粹是装饰性的。这或许可以算18-19世界英国式花园里特别流行的假废墟式的园林建筑小品的先驱。

花园的一角里,有一个假山洞,这里模仿传奇中的藏宝洞,故意弄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院,小院底上藏一个假山洞,里面好像古代传奇中的废墟一样,给大公和他的情妇们解闷。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8 收起 理由
老票 + 8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23 04:0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沙发
    发表于 2012-4-16 21:36:05 | 只看该作者
    老印最有名的那个宫殿Taj Mahal也是用大理石制造的。但是老印本地不出产大理石或是不出产上好的大理石,所以每一块石头都是从意大利运进来的。500年前把那么多大理石从欧洲搬到亚洲,起花费可见一斑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22:23:47 | 只看该作者
    Highway 发表于 2012-4-16 07:36
    老印最有名的那个宫殿Taj Mahal也是用大理石制造的。但是老印本地不出产大理石或是不出产上好的大理石,所 ...

    这个倒是不知道,泰姬陵的大理石全是意大利运过来的?印度人那是后知道意大利吗?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23 04:0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地板
    发表于 2012-4-16 22:35:13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4-16 22:23
    这个倒是不知道,泰姬陵的大理石全是意大利运过来的?印度人那是后知道意大利吗? ...

    这个宫殿后来好玄让英国人给拆了,把大理石给运回英国去。幸好在动手前走漏了风声,老印们联名上书才给把这个宫殿给保下来。。。-- 这都是我旁边的老印同事给我讲的。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7 11:21
  • 签到天数: 181 天

    [LV.7]分神

    5#
    发表于 2012-4-16 22:49:59 | 只看该作者
    Highway 发表于 2012-4-16 22:35
    这个宫殿后来好玄让英国人给拆了,把大理石给运回英国去。幸好在动手前走漏了风声,老印们联名上书才给把 ...

    不会吧。。。英国人要大理石不会直接从意大利运,大老远的从印度拆迁,发神经咩?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23:00:35 | 只看该作者
    Highway 发表于 2012-4-16 08:35
    这个宫殿后来好玄让英国人给拆了,把大理石给运回英国去。幸好在动手前走漏了风声,老印们联名上书才给把 ...

    这恐怕是印度人的YY。英国人还没有拆毁别人建筑用于英国的先例。帕底农神庙拆走的是雕刻,不是建材。泰姬陵能拆走什么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23 04:0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7#
    发表于 2012-4-16 23:13:09 | 只看该作者
    禅人 发表于 2012-4-16 22:49
    不会吧。。。英国人要大理石不会直接从意大利运,大老远的从印度拆迁,发神经咩? ...

    意大利能让你搬嘛?那玩意可不便宜耶!

    老印那时候是鱼腩,人家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人家拿你点东西那是看得起你!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23 04:0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8#
    发表于 2012-4-16 23:22:27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4-16 23:00
    这恐怕是印度人的YY。英国人还没有拆毁别人建筑用于英国的先例。帕底农神庙拆走的是雕刻,不是建材。泰姬 ...

    老印呢,倒也不是完全YY,历史是有这么点故事的。

    By the late 19th century, parts of the buildings had fallen badly into disrepair. During the time of the Indian rebellion of 1857, the Taj Mahal was defaced by British soldier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who chiselled out precious stones and lapis lazuli from its walls.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British viceroy Lord Curzon ordered a sweeping restoration project, which was completed in 1908.[35][36] He also commissioned the large lamp in the interior chamber, modelled after one in a Cairo mosque. During this time the garden was remodelled with British-style lawns that are still in place today.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02:30:33 | 只看该作者
    Highway 发表于 2012-4-16 09:22
    老印呢,倒也不是完全YY,历史是有这么点故事的。

    偷点宝石什么的完全可能,偷大理石做建材就不一样啦。这Lord Curzon就是策划印度独立的那家伙,应该把坟墓找出来,鞭尸!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10#
    发表于 2012-4-17 07:18:32 | 只看该作者
    老大肿么自己否定自己?
    菲亚特汽车、皮瑞利轮胎都在米兰。
    菲亚特在都灵,阿尔法·罗密欧在米兰,你自己说的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07:23:23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4-16 17:18
    老大肿么自己否定自己?菲亚特在都灵,阿尔法·罗密欧在米兰,你自己说的啊。 ...

    哼,老糊涂了都不行吗!

    是,菲亚特在都灵,ALFA Romeo在米兰,写错了。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12#
    发表于 2012-4-17 07:30:37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4-17 07:23
    哼,老糊涂了都不行吗!

    是,菲亚特在都灵,ALFA Romeo在米兰,写错了。 ...

    就不行!不许出错!晨老大是俺们工科男的旗帜,决不能倒!所以按工科要求,错漏为零!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07:32:05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4-16 17:30
    就不行!不许出错!晨老大是俺们工科男的旗帜,决不能倒!所以按工科要求,错漏为零! ...

    非也非也,工科原则恰恰是80:20,只要80%是对的就可以啦!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14#
    发表于 2012-4-17 07:39:02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4-17 07:32
    非也非也,工科原则恰恰是80:20,只要80%是对的就可以啦!

    哈哈,那就按照家庭原则,领导说的都对!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06 天

    [LV.Master]无

    15#
    发表于 2012-4-18 01:12:27 | 只看该作者
    义呆利啊~~~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23 21:25 , Processed in 0.05735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