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3-3-1 00:08 |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
2 l( F+ D0 M( Q: k* \! B没啥好展开的啊。。。 小日本一向比较轴,经常点偏科技树,全世界都用上VHS了索尼还在坚持BetaMax。。。2G/3G时代一路跑偏。。。 点背不能怨社会呵
& J" {* P8 N1 d7 v4 b
/ k; J. C3 w/ a) o) w; A! d; P( E具体到氢燃料电池车(HFCeV)vs充电车(BeV),技术上二者各有优劣,半斤八两,都有明显短板,都有发展潜力。HFCeV直接从化学能转化电能,突破卡诺定理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按能量密度->里程数换算下来,优势明显) M3 }* u- E% A$ H0 m
- V% ]& m3 S8 V: V1 _
8 F9 w L3 D7 J
但技术上的优势并不直接等于消费者认账 -- 消费者最终看的是价格:氢燃料的制备、提取、加压、储备、运输,目前哪个环节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大规模铺开的。。。 直接反映到价格上,在美国市场目前唯一车型丰田MiRai MSRP $58,365,两倍于普通Hybrid。怎么跟人比?
" n- r, i, c. k6 F+ Z* T
0 d$ n, G0 p% SHFCeV另一个卖点就是加氢速度快,使用75MPa高压加氢时,五分钟即可充满350英里行程。。。 相比之下,Tesla高压充电桩20分钟才充了一半呢。。。 但HFCeV的短板却也恰恰是BeV的长处 -- 氢气不是随处都有的,电线插头却是到处都有呵。。。 你充得快,可你没地儿充;我充得慢,但是我随处可充。。。
; v( }, a& P2 D# z: F
* ]: f! R0 H" v3 }. y这种情况下就看哪一方阵营人多呗。。。人多势众,资源就多,慢慢大家都开始买账,量变导致质变。。。HFC阵营目前明显底气不足,除了丰田仍在苦苦支撑,剩下的几个诸如本田、现代、奥迪等都是三心二意,奔驰的名字仍然保留在“Hydrogen Council”里,但据传已经退出。本田这种二五仔甚至把“Clarity”这个HFCeV的车型干脆转做PHeV,所以本田的宝到底押在哪里,不说你也明白。。。 - v. L' D( u3 e M5 K d& T) n
$ D* I0 P5 }! j( k t. b1 a这种路线之争,说到底,其实还是看谁能首先突破技术瓶颈 -- 对于HFCeV来说,“瓶颈”当然是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改进FC的催化效率;但真正“瓶颈”更多在于基建铺设、运营与销售,如何说服更多公司,乃至国家,加大对于氢能源的投入;对于BeV阵营来说,"p瓶颈“反而相对比较简单:就一个字,电池技术。如何提高能量密度,如何在不引爆炸弹的情况下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
1 c7 e& l; c! B" F) a
3 H9 ]" G5 u7 d另外一个思路就是引导二者从“互相竞争”变成“互相补充”,取长补短。丰田目前在钻研商用HFCeV卡车和公交系统,因为对于商业/公交车队来说,并不需要随时随地加氢,只需在长途路线上预先设置一定数量的加氢站,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加氢站数量不足之窘境。而HFCeV的长处(能量密度大,跑得远)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但是在消费者/短途交通领域,BeV就可以大展身手。
2 Z, O5 B' y& G- S: a* H3 }. Z* d, x1 u4 f( p$ U( ~: T1 S6 w
所以未来会怎样?不知道。。。 或许氢燃料电池不会那么快就投降,也没准二十年后咸鱼大翻身,谁知道呢?4 d- D4 u) u" b

! ^7 f; h- a0 V+ I, @+ P) f
4 e& w+ C5 ~- s1 p2 Z. e4 k Z/ a9 B$ M- A K2 l& ?: `
! a s+ b( y* f( U8 P2 k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