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糊里糊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裂与统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2-3-10 09:41:41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3-10 09:26 2 p+ C4 j7 D& |& b1 [$ M7 C, P
啊,你竟敢说俺伟光正的大唐是野蛮的!叔可忍,婶不可忍!

# L6 h3 U$ w$ X你。。。你。。。太。。。水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22#
    发表于 2012-3-10 09:50:36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3-9 20:41 8 v3 R2 O( H9 ]* K9 }$ M, m( o0 I
    你。。。你。。。太。。。水了!
    & o5 Y" |7 R: ^; C% c0 K, @; S
    你也一样够水的了,这么说吧,这个帖子里面哪个有点含量,我看一个都没有!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2-3-10 09:59:21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3-10 09:50
    - l5 T$ a) [. m4 g0 [你也一样够水的了,这么说吧,这个帖子里面哪个有点含量,我看一个都没有! ...

    * g6 I2 v& w5 Q) y' I2 A太。。。露骨了。咱们会被打到水库去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24#
    发表于 2012-3-11 02:35:24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3-10 02:49 * l2 |4 {- T; x9 x* T# v
    所以说埃及人的历史情结比较复杂。至于旅游区的人嘛,俺去过明十三陵,当地的农民也不过把这些古迹当作赚 ...
    ) P8 d0 q7 N2 l: s; ]/ V% w
    所以纳赛尔政变成功后,埃及人还是很支持的,毕竟是两千多年来第一次不由外族统治埃及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2-3-12 06:05:17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3-8 17:45
    ! c. l1 z  j8 H" _西方人普遍认为他们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传人。伊朗人也认为他们是古波斯文明的后裔。印度人至今还在学习 ...

      U  v  X& O* ~) Y* D所以最纠结的是现代土耳其人。他们不认同东罗马或者拜占庭,但他们的名气都是来自那个时代,全世界的旅游者都是去看“君士坦丁堡”和爱琴海或者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士海峡边上古希腊、古罗马的遗址。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2-3-12 06:11:16 | 只看该作者
    Dracula 发表于 2012-3-9 12:28
    3 G& Y1 G1 `1 |; s公元1世纪耶稣生活的巴勒斯坦地区是罗马的领土。保罗是罗马公民,传教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在罗马城和希腊。 ...
    . U* o0 A" S0 w" i
    Constantine the Great只是把基督教合法化了,Theodosius I才立基督教为罗马国教。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00:49:14 | 只看该作者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2-3-9 05:47
    ! J) M6 `$ R) s: L5 x& R  ~分与合3 x2 X& I, G9 o4 K2 V0 t0 ~7 [6 \

    1 ^" x) H5 O( ?, k+ P金乌白昼过

    4 J1 E1 V9 x4 ^8 ]7 |1 o& K  F天下东,南临大海,西南有崇山峻岭和热带雨林,西面是青藏高原,西北有大戈壁只河西走廊通中亚,北方有大山和草原,环境比较封闭。不象中亚那种没有地理障碍的地区,或者埃及,两河,美索布达米亚,东南欧那样交通方便,在古代,天下人外出和外来人入天下都不容易。
    - _, w0 ?- j0 A; W( f

    点评

    你把国理解为某地就好了,就象印度既产神油也是如来所在  发表于 2012-3-17 02:13
    为什么“日出国”和“矮人国”要分开呢?  发表于 2012-3-16 01:40
    这个图有意思。  发表于 2012-3-13 19:50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2:23:06 | 只看该作者
    大棋盘' A+ E# e  A/ J/ K6 j
    ( P9 f5 {5 W* F+ V7 i8 l2 ]
    关中汴洛淮扬, ^* P  l$ Y7 _6 m: P
    你来他去我往
    , H* x2 @. d( r" R. A# B: a金戈铁马鼓角响
    , `2 K+ Z4 y, a9 t何时平风静浪
    5 w7 l: z0 W! g+ m2 C- B: o
    ' j2 `- H: j$ f/ z2 R文士运筹帷幄( f* ~8 C$ q" \* O: Q
    武将效命疆场
    2 k2 N( Y: E5 _( f' S3 o: ~- b争名夺利显强梁
    4 A( M, n1 N* O1 A可怜两脚羔羊' ?. [- K9 _( k$ |& N6 B
    --糊里糊涂《评史之大棋局》) r5 P+ _6 p/ q' K( J. @: {

    ; T6 C0 d( t; S中国人古代所谓天下就是东亚大陆适合农耕的地区,中国分分合合的历史就在这个天下展开。纵观历史,分合的斗争主要是在一个类似围棋的区域,其左上角是关中,右上角是河北,后期向外拓展为东北,东南角是江淮,西南角是四川,上边是山西,右边是山东,下边是荆襄,左边是汉中,中腹是中原。历史上的就这么几块地方决定了中国的命运。6 P$ J7 f( d$ o; K0 v3 L
    7 |9 _1 n/ L; |; f5 T9 q9 w+ @& H
    由于这是个棋盘格局,围棋所谓的金角银边草包肚的经验也可以用在这里。显然,作为一角,其战略位置最好,简单说,角能够比较容易避免多面作战,相对的,边为两角所夹,又面对中原,三面临敌,而中原是所谓四战之地,四面八方都要面对挑战,各位置的战略态势不言而喻。! O3 ?6 G# G3 Q4 X/ K6 x, J, f
      i. h9 h* L& o* S2 T2 L, L
    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绝大多数都是先经营某角根据地,再出发而夺取天下,而大一统王朝崩溃后,军阀混战也必然要据守某一角边才容易立足,中原一般都是战场。
    . }, o0 G$ K2 _- c* ?8 M$ a8 n4 i7 w/ E; Q5 G
    关于这些边,角,中心,从春秋战国的历史最能看出它们的形势优劣。比如周王分封自己的亲近宗室在最中心的中原地区,而关系远的分封到边疆。这样固然中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但处在中原的这些国家,比如郑国,即使曾积极进取,但四面临敌,想向外扩张很难,能尊王攘夷的也得是齐,晋等靠边的国家。而象秦,楚这些国家,虽然在边缘的边角地带,但再向外,都是人烟稀少的地区,敌人很弱,比较容易向外扩张,也不会有强敌抄后路,可以比较容易发展壮大,向内则可以进攻中原。到了战国,剩下七大国,秦,楚,齐,燕,都在边角地区,赵,魏,韩则是原来的边角地带的晋分出来的,而战国的斗争,也以处于中间的韩,魏最不利。( X8 N6 z/ ]' S' g' |% n$ v5 Z
      W' @8 v3 |4 D8 Z, j
    在这个大棋盘上,各个小地域的地位也不同,而且地位也是不断变化的。: @  W% m" {# ^9 r7 r& Z

    : a0 @( r: e3 C- Z6 |! ?% N中古之前,关中地位最显赫。关中是个小盆地,周围山川险要,易守难攻,又可出函谷关直取中原。第一次实现天下一统的秦就是先经营关中老家,再取汉中,巴蜀,再东向吞并六国。其后,汉虽然先封于汉中,但也是有了关中为根据地后才可能夺天下。隋唐都是以关中为基地而夺取天下的。因此,在早期,关中地位显赫。
    0 l" @  u6 K/ {4 v% D* z2 [
    * X1 K' {5 D$ X2 x4 C; E3 }中古之后,关中的地位就不行了,东部战略地位绝对压倒了西部。东北部的河北作为天下应付胡人的前线,成为军政重心。河北北面的当面就是草原,自古以来是游牧民的乐土,因此也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争夺的焦点地区,其东北由辽西走廊可以通东北,东北地区则是渔猎,游牧和农耕等生产方式共存的地区,这里的斗争也十分激烈,当东北被胡人控制,便可由辽西走廊向西南进攻河北。河北处于这么一个地方,自然是会成为军政重心的。明朝的战略布局最能体现此点,天子守边,坐镇河北地区中心据点的北京,以对付蒙古草原和东北的敌人。之前的宋朝,则是一直面临河北残缺的问题,对付胡人节节失利,以致中间差点崩盘。而蒙古草原,东北地区的胡人也是先控制河北,再进取中华,比如蒙满征服中国都是从河北打开局面。6 h$ W3 q& w  Y; {  }- G0 L

    , U0 X/ ^  R  m% A- w0 Q8 v东南地区的江淮很早就经济发达,是天下的钱粮库,不论天子呆在关中,中原还是河北,都得要东南钱粮养活,大运河就是为了江南财富北运而修。当中原混乱之时,汉家天子还会南渡,江淮地区便成为天南半壁的重心,以对付南下之敌,此一点,以南宋最典型。而明更是据江淮而夺天下,显示出东南角的威力。4 ?" h7 f1 L+ c" w$ R4 d

    5 h' d; e7 P1 g% I6 y4 V西南一角的四川作为金角,成色稍差,因为没有任何势力由此出发占据天下的,这个和四川地形关系不小。四川周边都是山,西面隔大山是青藏高原,南面临云贵红土高原,其间有横断山系,北面是秦巴山区,道路崎岖,东面有各山余脉和湘西群山,只长江穿三峡而出川,在四面群山包围中的就是川西平原,这个局面可以称山川险固,不但外敌难攻,自己也难出川。在历次天下大乱的时候,四川总有独立政权产生,但是在这个十分封闭的地理环境中,想出发逐鹿,十分困难。其他几角,都可以直接进中原,而四川进中原最近也得先夺取关中或者荆襄,这是个比较艰难的任务。毕竟,关中势力控制汉中,江淮势力控制荆襄都要比四川出大山控制此两边容易得多。比如蜀汉时要出川北上,纵使诸葛之才,也难出岐山。7 [$ W$ Z( U. N4 E8 m( p
    % \: u. A" S* P( M
    四边各夹于两角间,又或有中原势力来攻,难以自存,但作为四角的侧翼,在争夺天下时还是十分重要的。2 H4 }3 H9 U" X, m; ^8 q4 [1 _' a
    表里山河的山西,其北方的群山,通常是胡人入寇中原的通道,也是防范胡人的要地,雁门,大同都是名关重镇,西据蒲津渡河可进关中,东出井陉可进河北,南面就是中原河洛,因此,山西是北方地区的枢纽。在关中,河北势力争夺之时,关中势力尚且可以以黄河为界与山西对峙,而河北一片平原,山西就是河北平原的西部屏障,山西失,则河北势力必亡。5 ?4 @1 n, H) Z" G0 c2 j

    4 t2 w  B' d1 U; r山东是南北要冲,其险要主要在鲁西南丘陵山区。和其他地区比,山东实际无险可守,但它处于河北,江淮间,扼守运河要道,是南北对峙的争夺焦点。尤其,其纬度略高于中原,北伐军若要进中原,必须拿下山东才比较稳妥,不然没有这个侧翼掩护,北伐入中原也只会徒劳。
    ) x$ e* P/ L7 B# ]1 v# g/ Q5 o* v" i- ~
    荆襄处于长江中游,连接上下游的四川和江淮,当南北对峙之时,南朝控制荆襄,连接四川,以保天南半壁,而北朝如控制了四川,则荆襄则可扼制四川方向,以保卫江淮。荆州,襄阳和武昌是荆襄三大重镇,其中天下大乱,各地军阀林立之时,荆州就是江汉荆襄的重心;南北对峙时,襄阳是南朝的军事重心之一,既可扼守要途阻挡北军南下,经营得法,也可由此北上中原;若有敌控制上游,顺江而下攻江淮,武昌就是保卫下游江淮的重镇。
    5 ?" X' D1 v" S1 t6 |
    ' ], }2 I# l2 c, a- l+ \4 [汉中是夹在秦岭,大巴山之间的小盆地,它是关中,四川势力的争夺焦点,相对而言,其对四川势力的安危更重要,因此此地现被划归陕西,意义也在此。在南北对峙的时候,南朝重心在江淮,荆襄距离江淮近,与江淮交流也通畅,亦是重心,而四川距离遥远,而且三峡崎岖,与下游沟通不便,常与下游难呼应,北军如久攻江淮不下,通常要到四川找机会,攻取汉中就是第一步。/ ^( Q. @8 s* b  t
    8 [3 y6 j, ~0 I. l, k* v! y
    中原乃是天下中腹,所谓四战之地,在历史上,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这个强调了中原的中枢作用,由中原出发,征战四方都比较方便,但实际极少有直接以中原为基地出发而夺取天下的,通常的情况是,角边势力发展起来了,在与其他势力斗争过程中,先控制了中原再夺取天下。毕竟中原处于中心,容易四面受敌,是逐鹿的好战场,而难经营。
    ) w4 }0 y2 v+ f/ K2 c
    ) u) h( [0 E5 o* J前面说述的大棋盘的格局,只是总结古代历史,其实历史不断发展,形势也不断变化,一个是天下重心由西而东;另一个是南方力量的不断加强;还有就是原来在天下核心区以外地区,比如岭南,云南,东北等地势力,都逐渐参与下大棋,大棋盘在不断扩大。但实际总原则还是一样,就是容易避免几面作战的区域就可能成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3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3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7-7 20:03
  • 签到天数: 525 天

    [LV.9]渡劫

    29#
    发表于 2012-3-14 20:45:02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3-12 06:05
    / f8 h$ j$ v# x. F) q. u% _: d所以最纠结的是现代土耳其人。他们不认同东罗马或者拜占庭,但他们的名气都是来自那个时代,全世界的旅游 ...
    % |4 i4 F* A# i" l3 B6 e7 O) t, W
    提到土耳其,就联想到野蛮、血腥和荒淫~~~
    9 M6 T% W" U: w3 f1 Z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23:48:44 | 只看该作者

    看不见的手之一

    本帖最后由 糊里糊涂 于 2012-3-16 01:47 编辑 0 ]( k1 V: T* k( C3 B

    ; R4 u: _* a7 j天倾西北$ }  w/ H2 }- _# W& }
    地陷东南
    . S9 N8 c( e3 @3 M' ?9 l- W) `/ Z高山流水3 C) b* m3 j. T  p3 B% R) o7 e
    平地耕田3 Y7 |/ b' A& h& w; Z( `& ^; ^
    北疆驰马/ b& B) \/ R# E" `5 j
    南国行船5 f, R/ F2 x  T* F( G3 W
    岭表瘴痨
    - ?( r2 j$ }3 `  J, V塞外苦寒
    : y7 D( y% l  b& Y4 U6 K胡无定所
    : X. M3 o+ [3 ~4 L; \8 m2 N汉聚乡关0 i5 z  S% Z7 l! L. o
    造化天成1 _/ {, J3 q6 s+ r
    自古已然0 J* w7 |# }8 P3 l1 j
    --糊里糊涂作《天下之势》
    ! W5 z+ H& B" J* p3 A9 |/ U9 A: K! n& _5 W& c$ o
    天下几千载经历多少次分合治乱,冥冥之中是否有什么来导演这一切?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先来看看图。
    , ^" l& Y9 ^: n: ^' `中国地形图
    3 Q& _- F# l6 P+ I- C
    . o- }9 f4 Y9 _# b
    # Q  i" {5 k9 V8 G. f天下大势9 W8 A- [2 u; Q0 j1 s

    & \, D8 E/ T' R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天下的东部,有一大块平地,基本以中原为中心,北延伸至燕山,东连山东,东南接江淮,南延展至湖广,这个大平地上,主要地理障碍就是扬子江。在这么一个地形条件下,天下是更利于统一的。这就是天下的大势。3 ~0 Y0 u( x) V, J, R% z2 V& H

    4 P  }+ Z' M: a. C# G另外,江淮,湖广地区虽然地势平坦,但江湖众多,以前还密布沼泽,行路比较困难。因此,实际是中原,山东,河北是更紧密联合的平地,这是南北对峙时,天平倒向北方的大势。
    8 G8 ^, O. l2 ~. b3 X% n+ W: @. s) k2 E3 l" S

    4 }% }( u+ k, V- ]: I5 W前面说天下大势是倾向统一的,但故纸中的征战,才是更吸引人的部分。
    5 J3 H1 T7 a. `& y8 U' L- Q
    0 U1 d8 }1 Q0 e! I3 c天下的征战有大混乱,典型如五胡十六国;有南北对峙,典型如宋金对峙;有东西对峙,如东西魏/北齐周对峙;还有胡汉之战,这个贯穿天下历史的始终。下面来讲讲这几个问题的自然背景。; b* s' u* ?8 G3 f

    $ @. s7 s. x! O, X
    # |$ d  ^  j4 A# C. b再来看看图。
    / a  J" c) A4 h中国降水量图0 b* B2 Z+ }" q8 E4 Z1 a! ~

    : c: @, n& J# a中国耕地分布图: a4 Z1 U5 [$ Y4 u- G
    ! ^% j# @  Y+ j! F
    中国气候区图6 n& W8 J: [3 H4 y7 Y
    : V, R; h( l) r7 `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
    6 Z8 b1 a  T, s2 P" S' R$ k
    1 S1 i5 W) j6 C中国水系分布图
    , }7 G6 l% C8 e. k8 T, W( T
    4 G1 ?& ~2 d- ]  X% r中国水资源分布图
      ~/ U8 R# ^+ c9 N* @* ^
    . _* p9 c1 N( `2 O6 o3 \$ h* u上面的图都反映的是当今状况,但还是根据这些来谈谈古代的大体形势。
    . p. f% ^$ k5 r: q
    9 X  q) Y( S0 |8 j+ X# C$ W1 ?
    2 p0 H& O; T. w; N& e) d- N汉天下与胡天下
    # K0 j" u" }- W5 l: t4 N$ x2 L
    " U$ Q5 J, t4 u1 X% E" h9 Q8 P中国历史充满了汉人和胡人的斗争,从春秋战国的戎狄到近代的满蒙。汉胡的分界,大约就在长城一线。
    0 J) z0 G1 Q7 V
    ' l7 r2 d  n% ~& N7 Q降水量分布明显显示出,大概以长城为界,其内降水多,适合农耕,而其外降水稀少,难以进行农耕,只适合游牧生活。东北大兴安岭以东的降水不少,但冬天太寒冷,可以进行农耕,但在古代条件下,难以大规模开发,近代之前,农耕最多只能在辽中南地区开展,东北地区长期是渔猎牧生产混合存在。
    ! _8 |  V0 ?& _/ T) X( Y+ C. Z, g
    由于这个自然条件的差别,就分出了汉人的天下和胡人的天下。本来大家各安其分,在自己的天下生活,但既然有交界,斗争是必然存在的。而斗争中,汉胡各有优势。; B5 f! L  o& D' F3 o' B

    ! V2 j: G( H- ^( J, _0 a9 O6 M6 C- F因为生产生活方式差异,胡人,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以及东北渔猎牧民族在战争中,有强于农耕汉人的天然素质。一个是胡人肉食多,体格粗壮,性情残暴(肉食多导致性情暴戾有科学证明),比多素食的农民有力而好斗。更厉害的是胡人是天然的骑兵,而骑兵在古代相当于坦克部队,其冲击力巨大,机动性强,这个是对汉人农民的巨大优势,汉人的骑兵必须专门长期训练才行,其成本大大超过胡人。再者,胡人逐水草居,平常分散在草原。在胡汉斗争中,胡人常掌握主动权,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向草原,而汉人即使暂时打败胡人,但难以追歼胡人,总免不了再受侵扰,或者自身虚弱时,胡人趁虚而入,那更是大灾难。; q# j( H( X( N+ p
    ) K* ?  R2 N: a8 Z( C
    如果胡人一味占优势,那汉人就没得玩了。汉人对于胡人也有其优势一面。首先,农业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因此汉人可以有庞大的军队,也更能抗打击。更有意义的是,定居才有文明,汉人定居农耕,发展出超出周边许多的文明,其组织能力也强,后勤物资也充足,技术上也先进。并且,汉人纪律性强。% B' W9 m" O' l4 S: D5 Q1 s/ O2 Q6 h

    + o6 Y( }7 e+ l' c6 ?2 N; F纵观世界,汉人可能是距离游牧民族最近,面对最大数量的游牧民族,也是和游牧民族斗争时间最长的了。在近代前,对游牧民族的斗争,汉人算是高于平均水平的。中亚河中地区的绿洲农耕文明,被游牧民族彻底摧毁;印度多次亡于中亚来的游牧民族,从未成功反击;波斯文明被打击得一蹶不振,精神领域也改宗伊斯兰;两河,埃及,美索布达米亚都游牧民族化;拜占庭,桑海,马里都为游牧民族所摧毁,灰飞烟灭了;俄罗斯算最强悍的,强力出击,把蒙古,突厥,哈萨克等都踩在脚下。
    " o, t! m' o: s9 c
    9 k: i6 z* [+ W1 G4 k3 L& |
      m" x, S# ]' R" p" m! S% O4 g北天下与南天下
    6 b* s7 _/ y1 ~7 q7 E
    3 W3 n8 A6 A( M  h9 w以秦岭淮河为界,天下可分南北两半。南北两半差异还不小。: e' ~; }+ b; f4 X& W- t0 W4 m" R/ Q

    / y! r4 k: n+ p$ ^- W9 g' L. l1 s" @( `首先是温度的差异。南橘北枳就体现了这个问题。早先,比如春秋战国,秦汉,中国整体气候都偏暖,那时候北方比如关中,山东还能生竹,中原还有大象,这种情况下,南方其实类似东南亚,过于炎热,并不太适合生活,象江淮,江汉等地就让中原人畏惧。因此天下人口是北多南少,生产上也是北方占优势,这种情况决定了北方对南方的绝对优势。, M3 A1 ~) _- X5 m8 |
    / W# W) [. n1 h7 E/ K
    寒冷时期,比如汉末,三国,南北朝时,北方寒冷,南方从炎热转温暖,这时候南方更适合农业,也更适合人生活,大量北方人南下,发展了生产,也充实了南方人口,南北的力量对比就逐渐变化。尤其宋后,有了合适作物,比如占城稻,南方就可以一年两熟,三熟,这种农业条件下,可以养活更多人,在古代人口数量就是力量,这就是南方对北方渐渐由弱而强的基础。
    ; I3 t8 B, ?0 F: Y* m, l- Q5 o$ f" O) g3 |: }2 W
    第二,南方水多,一个是降水量大,一个是江河水流多。看看水系分布,水资源分布和降水量,都体现出南多水少。降水和农业生产关系巨大,“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以及川西平原为天府之国都有水来支持。另外,由于江河多,南方人因此善于行船,并可以组织强大的水军,在南北斗争的时候,北方如果不能解决水军问题,要突破扬子江也不是那么容易。5 `, |  a( ]" b
    ( w; c$ a7 Y9 x8 r1 r
    第三,北方地理较统一,如果按现在的地理分类,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陇东都是华北区。北方除了山西多山岳外,其他地方地势都比较平坦,且河北山东河南的平原地带可连为一体;而南方地理比较破碎,江淮,荆襄水网密布,江淮与荆襄间还隔着大别山,而四川周围都是大山,这三个地区只能通过长江来做沟通。再往南山区众多,其中南岭在古代也是难以通过的地理阻碍。
    & o% q4 C3 _. G; M& L! Q% C7 X8 o- }/ @6 d9 z8 ]- {* ~/ n
    这种地理差异造成北方相对容易整合,而南方比较难整合,这个看看现在中国方言(应该是语言)分布状况就可以明白。因此在南北斗争的时候,易整合的北方对难整合的南方是有巨大优势的。; T9 H. k3 i) Z" T# Z
    . k7 A. ~" w0 `- e4 c
    % G" U+ E! M; D/ d/ C
    东天下与西天下
      ]) }+ I* ~$ f' Y% @  \. U! P4 N8 Q2 M# R, h
    天下的东西可以以太行山至豫鄂湘西部山区为界,山西,陕西,四川为西,河北,山东,江淮,中原,荆襄为东。/ O' w9 |1 D# |( D& o
    + k( `( j% \6 j+ M7 f' E( j. I
    东西差异一是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对东部是居高临下,而东部要西进则是仰攻;另外,由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江河东流,西部为上游,可以顺水而下东部,东部西进是逆水行舟。这个造成东西斗争的时候,处于西部的势力有势能优势,在中古前,西部对东部占优势。9 G% A+ P9 @: K! p( o8 j

    7 p5 F/ K7 V" n; _% h& H第二,西部多山,东部多平地,这个使东部生产比西部发达,人口也多。有这个基础,在中古之后,东部对西部占优势。
    / x$ N" z, H2 C4 }% _% [5 ^2 h" D  a7 j; u4 j0 I2 x
    9 C, C. N" @4 }$ P( V, l( b; u9 @
    天下与天下以外
    8 ~! z; N! r* \) w
    ; P/ Q% {" y6 @: p中国整体地理环境封闭。( q( p5 i( \. z  y# L: @! N2 {

    + S7 C4 o8 D9 P; e天下的北,西面,主要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由于没有定居,是没有文明的,多半连文字都没有,其拥有的知识和生产技术,对农耕区的汉人来说没什么用。东,南的海洋外也没什么文明地带,都是矮人国这样的落后地区。
    ' W8 f8 C7 E$ S; U) |8 p) [4 f' ~: H9 |在这种状况下,处于天下的汉人只能依靠自己发展文明,传播自己的文明提携他人,而很难和其他文明交流。胡人不但不能对文明有所贡献,反而其不断的进攻,对文明有极大破坏性,而且是单纯的破坏,这个是中华文明的大不幸。/ }# D' V4 M8 _3 w. }1 \: B

    ' E8 @! S* F: b, Z; F: Q  V9 X要说明的是,处于封闭的天下的汉人从不拒绝和其他文明交流,尽管艰难,也要凿空西域,和河中,波斯,印度等文明世界交流,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文明世界的器物,知识,技术和智慧。
    ' G( ]2 X2 o( u, }9 L9 v/ a( t, T
    纵横八万里
    / b% P/ L* {3 I, i- C上下五千年
    , k, h3 E1 D# h1 y# W) s兴废数轮回2 ~1 e' g& }' _9 t. P4 a- a; J& {  s& h
    征战几暑寒
    $ Z, @, d" h+ v- c1 @2 p青山寻无处
    3 |6 y: T0 D, D0 ^" G+ c* c0 ~- o沧海早桑田+ O( Z! ?2 U8 j6 Q0 @
    陈卷故纸中! M$ t# S( t' N9 l. D' X7 G
    功名或可传3 w( h6 `/ ^: H
    --糊里糊涂作《叹古》% D; O5 b- ?3 w% {3 Y/ Q  A- S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4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2-8 10:0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31#
    发表于 2012-3-16 01:38:27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3-12 06:05
    # N+ S* c+ D' D/ \所以最纠结的是现代土耳其人。他们不认同东罗马或者拜占庭,但他们的名气都是来自那个时代,全世界的旅游 ...

    ' z1 \& B" Q! k/ d+ R, I搭车问个问题哈:土耳其和突厥有什么关系么?我一直怀疑这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发音而已。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2-3-16 02:47:08 | 只看该作者
    机器猫 发表于 2012-3-16 01:38
    4 Y. H# d9 C4 T( }# p4 A8 C搭车问个问题哈:土耳其和突厥有什么关系么?我一直怀疑这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发音而已。 ...
    0 ?6 R, a( F2 A6 Z: z
    土耳其和突厥都是同一词Turk在汉语中的不同音译。就想回鹘,畏兀儿和维吾尔都是Uyghur的不同汉语音译一样。0 x; h+ l" f5 G) e2 O

    ; H: ^# A5 M; T) X! C: B6 r但现代的土耳其和维吾尔和古代的突厥和回鹘确实不一样,最多可以说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00:39:25 | 只看该作者

    看不见的手之二

    本帖最后由 糊里糊涂 于 2012-3-22 00:43 编辑
    1 _" o" v8 p% ^, ^; {
    % ~6 f$ N4 K* w( x  h2 P天地行不仁
      @6 A' Q& m4 i+ O万物为刍狗& S1 ^1 q8 x$ t$ G+ h  ?; u: P
    水来皆泽国
    1 U7 w. J- U" y: V; t旱过尽乌有7 J( b( y/ ?- }6 O/ t4 V/ A5 P: v
    飞蝗漫天飞
    ; _6 v, Q. s0 M$ W; M流民遍地走
    # @7 c7 \' @; [$ F* O黄巾复红巾9 L% R0 B! [- X
    群起争风流
    * {, r3 U. \" y" r——糊里糊涂作《天地无正》
    5 u- `0 F! b2 N, |# n( K& A0 H
    . v$ M% `. n1 {# s# a: @& |中国历史上的混乱,通常被称为天下大乱。从小听评书,天下大乱的模式一般是先发大天灾,大瘟疫,然而官府横征暴敛不减,于是民不聊生,胆大者挑旗造反,于是天下响应,烽烟四起,大乱遂起。实际这个模式还是很有点道理的。现代科学发展,对于历史也有很多新研究,关于古代气候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列了一下大概的对古代中国气候和对应的历史事件。' h* k) ^6 ~: @. P* V+ f
    + v* x* `& P# S5 C+ M. z
    历史时期            气候                                            事件9 P7 P* H+ c, A
    周                       温暖,湿润                                 黄河流域文明发展,人口增殖,斗争加剧
    7 P6 U- t" I5 W9 J; H. x- l8 O7 m- V
    秦,前汉             温暖,湿润                                 天下一统,击败胡人; [; w2 f8 l2 \. f9 V, W+ K
    前25年                降水为历史上最多时期                绿林,赤眉起义# i1 f! H, Z* e/ a0 i- G

    9 b; i9 E% ^+ T/ A0 {后汉~南北朝      由湿暖变干冷                              由统一而大混乱,大分裂
    5 s3 E4 k4 O, H7 t2 L6 g3 m5 ~/ m9 m后汉初中期          温暖湿润                                    人口增值,击败胡人
    5 [% j/ j9 U& b# g5 M  ?" v6 g后汉中期             转冷,降水变化剧烈,总体转干   北人南下开发长江流域,江淮,四川较后汉初人口倍增
    5 i/ ~6 @' R* h180年左右           降水极少                                     黄巾起义! \( D6 F5 Y% @& K: f8 a: R) v
    4~7世纪             大干旱                                        胡人南迁,晋室南渡,五胡乱华# E3 ?/ q9 Y& ^' q2 z

    2 X; i/ _+ C# A$ Z1 W4 _, S隋唐                    温暖干旱                                    第二次统一,继汉之后又一个兴旺时期9 D* E/ x, u8 Z
    隋唐初                 开始转温暖                                重新统一
    6 z) x5 s, C) b  Z太宗高宗武周       无严冬,北方少冰雪                   盛世
    ! a  K! y9 q$ {! J# P; b" E5 ^% [唐中末                 转冷,干旱,唐末极干旱             王仙芝,黄巢起义,南方人口从此超过北方
    + O" y$ h& ^. r) r% C0 T6 p( N! T1 b5 @
    五代十国              干旱,转冷                                 战乱,大分裂,胡人崛起南侵
    9 ~' E/ i$ N& `- W# m% _$ ?# I% b: B+ y2 u
    宋金元                  史上最冷,干旱,小冰期            政局动荡,中华文明由盛而衰,汉胡对峙,北人大量南下开发岭南,南北人口比例大约2.5:1,外贸发达
    " Q! M8 B# W% [  N北宋末南宋初        极寒                                           金人南下,宋室南渡
    6 M+ J3 h% o9 p! E5 E南宋中                   稍转暖                                       宋金对峙
    3 M" F* C) f8 X. Q: P1 J1332年                 大洪水                                        黑死病1 |% G- P6 L9 ~, n& \
    元末                     寒冷多雨                                     政局动荡,遍地起义
    5 B) E9 e, S# A  ~1 }2 c! @8 i' S( r$ j
    明清                     干冷                                            中华文明持续衰亡
    / j8 j* d, C7 \% A5 w1620~1720           极冷                                           明末农民起义,政局动荡,中原糜烂,胡人称王# B: c1 r+ ~- D
    1720~1830           稍转温暖                                    灭准格尔,人口达到4万万
    ; X' r# A7 N5 {( r0 S' o/ V  D1840~1890           又转寒冷                                    太平天国,捻军起义! ^8 g& S9 J+ d* E
    & p8 d1 K: G% S1 M+ s
    上面列了些关于中国古代气候的趋势以及与同时期历史事件。对于天灾,即使现在人类很多时候也只能早预测,早倍荒,古代人更是只有听天由命了,尤其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碰上天冷干旱,水草凋零,南下就几乎是唯一选择。而农耕的汉人除了南下向温暖地区迁移外,也还有其他办法,比如修修水利,以及种植耐旱耐寒的作物。* z1 n' P. U7 i7 E

    5 v5 C* o" x3 _' {中国引进外来耐旱耐寒的高产作物,主要是占城稻和番薯,玉米,马铃薯。前者最早记录在北宋,但有估计唐末,起码五代就引进了;后三者则是明中后期由佛郎机人从美洲引种到东南亚,再由福建华侨从吕宋引入中国。
    # E* K. F+ q0 Y( t8 z& G6 j& Q3 C/ k" p  Z
    无论如何,古代人应付天灾的能力还是比较差的,人虽然有胜天之心,但面对老天,很难有其乐无穷的斗志。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7 04:22 , Processed in 0.06043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