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79|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 石油产品竟然是美国大宗出口商品,你信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14:26: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武宜子 于 2012-3-3 23:57 编辑
' k- }; ~! D1 P  Z* Q$ l: l2 X2 f
这儿的“石油产品”是指由石油提炼得来的燃料油:Fuels,即汽油(gasoline)、柴油(diesel)、煤油(kerosene)的总和,我们且称它为“成品油”。  U. d- z1 z3 y: @, C# G$ a: u
( X* r( k: i1 [5 d2 d- s4 {' C
大街上问路人这样两个问题,一是:美国出口的大宗商品是什么(以美元计)?答案可能是:飞机,汽车,麦当劳,KFC(注意,KFC≠开封菜); 二是:美国是石油产品的进口国还是出口国?多数人恐怕会说:当然是进口国。
. {3 m4 Y4 S7 @& j; n+ E
3 U' J$ ~# [& b& A
在往年,这些答案可能靠谱。但在2011年美国的出口商品中,这些成品油在美国大宗出口商品中确实名列前茅,新闻报道还说是排列首位(紧随其后的是飞机、汽车、和通讯产品等)。而且这一年,美国是第一次对这些成品油的的出口大于进口 –真正成了这些成品油的净出口国。
& `, q/ F. {0 s
  D+ I' T$ c$ I- _- g3 c7 x
虽然也是美国几十年来头一回,可依然给能源市场送出了一个强信号:依赖能源进口的美国开始对能源进口不再那么依赖了?我最先在WSJ读到这条新闻时,那已是约两个月前的事儿了,但至今想来依然有些吃惊。在美国,要求不依赖或少依赖国外石油的呼声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从未断过,但当真看到上面这样的报道,还是叫人难以相信(报道说,这些石油产品按美元论,是2011年的top export;但尚未见到详细的统计。对此有疑虑者,可以查看这一连接: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ezra-klein/post/americas-top-export-in-2011-was--fuel/2011/12/31/gIQAzlvgSP_blog.html)。- d0 V# W2 W' Z2 M4 g7 Y

5 Z& [6 U- {& }
十年前,这些成品油出口都不能进入前25个美国最大宗出口产品的名单。就算这最近五年,美国的最大宗出口商品也一直是飞机。而2011年,这些从石油提炼得来的燃料油却成了top export。
' w: ?; ^7 {/ D, j- I- b( f- ~, J! @7 V8 n( {! O
这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是从欧洲进口成品油来满足美国这头能源猪(Energy Hog)的国内需要。以往每当油价上升,在美国所听到的都是政治家和消费者一起同声谴责美国国内的炼油能力不足(比如说,将近三十年美国不曾增设一家炼油厂,据说最后一家是建于1976年)。而今天,美国居然成了这些成品油的净出口国(虽然这是60年来头一回)。8 S; V7 C7 N3 v/ e7 E
* \2 J$ R# ?1 {' A
这张图,是加大圣地亚哥分校James Hamilton老师做的,其中表明美国在2011年的下半年,成了成品油的净出口国 (红线在零下表示进口大于出口,在零上表示出口大于进口)。
' W* ]! W7 a1 C- x7 g- |- [& R  A) g

* }: C# M7 s2 j% u- L
6 w- z4 h9 f) R, V
这一切似乎有些喜剧的味道。如果把Gas Guzzler称作油老虎的话,那美国就是全世界的头号Gas Guzzler.  可从石油加工而来的成品油怎么又会成为美国的出口强项呢?

. o, b! P) d. t% z
说起原因,有点像是中国老话:开其源,节其流。
+ u7 n0 h) ?, m- {5 D
开源方面有二:一是多年来美国在自己的疆土内开采石油的努力有了一些实际效果。虽不能和当年中国以王进喜为代表的铁人劲头比,但美国怎么地也算是石油储备大国,只是限于环境环保等因素,开采成本比过高(相对于从国外买油来说)。不过随着近年来石油价格攀升就意味着美国国内采油成本相对下降。比如,十年前,国际市场原油每桶$26,美国汽油$1.44/加仑;而2011年平均油价是$95、汽油价是$3.52(历史最高)。国际油价这么高,你不是逼人家老美自己开采嘛!
. S# J5 [5 L& e5 J5 L
于是,在那些中西部州,石油工业火了。有些地区采油工业上得过快,以致于跨地区的输油设备倒显得跟不上了。尤其是那些内陆州(如NorthDakota),采出的原油因一时不能直达墨西哥湾出口,造成一定程度的积压。这时炼油厂发现,把原油炼成成品油,直接出口成品油更加经济赚钱-- 这也是成品油出口增加的原因之一。
' [; M& b9 S/ Z' _- h
开源之二是,三十年来美国没有增加炼油厂的主要是因为环保法规的苛严,使得新厂选址成本过高。但这并不防碍美国炼油能力的增加。工程师们甚至发现在原有厂址增加炼油能力比建新厂更为经济。过去十五年以来,美国每年在原有厂址新增的炼油能力,相当于一座每天炼油能力为15万到30万桶原油的新厂。

; w) Z7 s; d' M2 x
节流方面也有二:一是节能小车和油电混合车越来越多,每英里油耗随之降低;二是多年来政府和环保人士呼吁、加上消费者自发地carpool,使得美国消费者的总驾车里程持续减少。这两方都有效低减少了美国民众对成品油的需求,使得美国的成品油消费自2006年后逐年递减。经济萧条的2008年,美国人驾车每天消耗了三亿九千一百万加仑,开始经济复苏后的2011年,每天消耗减少到三亿七千万加仑。今年的预估还要少于去年的实际消耗。

5 \$ ]' J1 k: g+ |. W. \' W2 X
读到这里,看管或许会有疑问:既然美国燃油生产供应明显增加,同时需求在逐步减少(其中也有经济萧条和复苏不振的因素),那按说油价应该下降才对。可是2011年汽油均价创了历史最高。目前,新一轮的油价飙升又似乎是蓄势待发。

. o2 {. a' T4 A& i' B. j/ C+ W
这如何解释?Well,美国能源出口商家不是傻子,他们出口成品油,是因为国外的成品油价格比美国市场要高,出口能赚取更高的利润。亚洲的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和印度,拉美的新兴经济体如巴西等,都来美国买燃油。从统计看,几乎世界各国都来美国买成品油,由此也拉升了美国国内的油价(当然,最近的霍尔木兹海峡的紧张也是新近油价上抬的因数之一)。美国油公司从出口成品油赚取的利润很高,以至于公司方面由于担心美国民众和政治家们施加压力而不太愿意公布真实数据。
: u6 ]! y; U% S; x, f
以中国为例,在五年前的2007年,美国向中国整年出口成品油497万桶;五年后的2011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2,623万桶,其中2011的11月份单月就达到527万桶,超过了2007年的总和。

7 C. }! q6 o3 U9 g8 U
要知道,上一次美国的成品油出口大于进口,那还是在1949年杜鲁门当政、也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年。美国成品油从依赖进口60年到2011年成为净出口国,算是“天翻地覆”了,但离“慨而慷”尚有一段路要走。成品油出口毕竟只占美国成品油市场的一小部分。2011年出口中国的2,623万桶,也就是约1.1亿加仑,而美国一天的消耗就近4亿加仑(one barrel = 42gallons)。所以,美国要谈真正能源独立还为时尚早,比如2011年1月到10月间(全年数据还不完整),美国进口了2,800亿美元的原油(约27亿桶),而出口成品油才仅仅是880亿美元。

* r9 p* D! a2 `- h" G) }& j
但美国至少已经向着能源独立走出了令人鼓舞的一步。但这“令人鼓舞”究竟是令谁鼓舞?中国经济向富裕买进后,能源也成了中国的心结。如果美国是耗能的猪,那说中国是喝油的龙已不为过。美国每日进口原油约为1千多万桶(10.3百万),而中国也已经达到6百万桶;美国单日消耗石油1千9百万桶,中国是超过9百万桶。美国原油需求相对稳定(稳中有降),而中国需求急速上升。美国国内生产潜力很大,目前的预计是在2030年左右,国内生产超过进口;而中国国内生产基本无潜力可挖,需求的急速增长部分要靠进口来满足。

# f8 ]* ?9 V7 {6 \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尚处平穷但年轻的时候,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人用铁人精神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但在中国发达富裕之后的今天,难道还要戴上一顶“依赖进口石油”的新帽子?
' s0 Y) k6 ^! T& z& F
愿中国的能源决策者们深思…

5 a' M) I/ a8 m# h$ b. [& h: y5 w7 s3 Q& X

- Z9 f. {& Y0 \# \9 N1 A7 P

/ H! Y% Z! k/ k! a# P1 P. \! h3 c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7-7-31 11:16
  • 签到天数: 18 天

    [LV.4]金丹

    沙发
    发表于 2012-3-3 22:50:04 | 只看该作者
    字体再稍大点就好了

    点评

    不会眼力有些老花?如是那就和我一样...痛苦。谢谢你的提醒,现在就去放大一号。  发表于 2012-3-3 23:56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2012-3-3 23:09:1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石油问题貌似无解。

    点评

    但是核能代替不了油料。  发表于 2012-3-4 16:17
    +1;需求量太大了。只能发展核能了吧。  发表于 2012-3-4 11:0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23:53:36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2-3-3 23:09 1 f: T9 y, X7 H* y
    中国的石油问题貌似无解。
    , [; U5 |0 T4 W$ T+ a
    元帅说的极是。中国两大花钱热点:房子和车子。房子的火由政府点燃,现在又由政府浇灭。而车子的火更多来自消费者自身(政府对农用车及小排量也曾有过补贴),而这火还在持续变旺。车市持续火,对石油的消费需求就会持续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5#
    发表于 2012-3-4 00:13:55 | 只看该作者
    终于看到油价高对美国的好处一面了。$ y1 e, r6 U# H4 e1 {' E

    * g1 R8 n: u6 ?美国产油成本高环境环保因素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美国石油开采时间过久,易开采油田基本枯竭,只能依赖开采晚期的油田,难开采资源以及大量非传统石油资源,这些资源的开采都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能源,都导致开采成本上升,这也是美国的石油供应安全需要依赖比较高的石油价格的根本原因。! }! X# f- d/ ^! ?; ?6 D' g% T

    - G- u; a3 L6 ^2 c0 l( V不过美国这个变化对中国的能源决策者参考价值不大。资源这个东西,你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勘探到这个地步了,国内地下有多少石油,大家心里都有数,很难会有重大发现了,国内的油田大部分都处于晚期,潜力已经不大,而中国还会有不短的时间是有需求继续增加。实际上中国最近十几年改变政策全世界找石油资源,就是已经意识到了中国会在很长的时间处于依赖进口石油的阶段,已经深思过了。
    8 `+ s0 T0 z* L. m2 Q) m8 m9 A) h) b5 G! U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1:00:32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3-4 00:13 & d$ W' S, f2 X* M- G: Y7 n
    终于看到油价高对美国的好处一面了。
    5 x" j# ^1 P# x2 w! V4 _$ ~& W* R  R
    美国产油成本高环境环保因素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美国石油开采时间 ...

    : B" |, C0 O' G9 t2 i' k以前说过不再回你的帖子,我收回,因为你的说词似乎总是来自另一个世界,读起来有点意思,但又明显觉得baseless。比如说,为什么“不过美国这个变化对中国的能源决策者参考价值不大”,又怎么是"已经深思过了"?听说你在南非,也许是帮着中国在非洲找油?如果能给这些方面来些点拨,话题或许会变得更有趣些?不然,上面这样的口气听上去容易让人觉得是中国官员沉闷的新闻发布说词。- G5 a. ]+ l: K$ |$ r" W3 g  }  n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12-3-4 01:37: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橡树村 于 2012-3-4 01:39 编辑 , C- y! ~4 n. _. L
    武宜子 发表于 2012-3-4 01:00
    / x- o7 c0 ]( V% O/ X. U0 b以前说过不再回你的帖子,我收回,因为你的说词似乎总是来自另一个世界,读起来有点意思,但又明显觉得ba ...
    # t" h) J2 T+ E; T

    1 V3 R4 b. _+ G7 H之所以说美国这件事情的对中国参考不大,是因为真的没有参考价值。一方面美国可以通过国际政治推高油价来提高自己的石油自给率,中国做不到,另一方面美国拥有足够的石油资源,中国没有,再有美国石油消费已经在下降,高油价本身会加速这个下降速度,而中国仍然是高速发展期,即使油价高启,中国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增加石油消耗。中美两国在石油供需方面的处境完全不同,所以我说参考的价值不大。
    1 \5 J" v% e& [( ]' C3 _( M% ?1 n6 o" B$ J, q# V
    从中国政府目前的做法来讲,一方面在全球寻找资源,保证进口来源,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政治层面的安排,一方面仍然加大国内勘探力度,同时现有油井继续发潜,这是开源方面。节能方面,措施有一些,虽然效果还不好,不过还是在做的,当然这里面参考了很多美国的做法。我认为这应该是从中国目前情况来讲所能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了。+ _, l, u8 t+ J/ J  k6 X
    , {$ F1 [' N. K
    您当然可以继续认为参考价值很大,中国的决策者也应该深思出什么与目前不同的政策措施来。您的行文里面并没有指出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您认为哪些是值得中国参考的,中国的决策者又应该深思出什么来。如果您能展开说明就再好不过了,也许有我想不到的呢?
    4 Z: G1 E+ F* ^# Z1 m
    ) }2 @$ r' i- [2 d  q/ {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01:13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分神

    8#
    发表于 2012-3-4 02:0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爱吱声 于 2012-3-3 12:29 编辑 * [* a0 B- I2 j7 @4 N: ?3 P8 }/ I2 u

    ) n3 V: J- D! A, g, I武兄,村长说的是有道理的,美国的地质条件,地层成熟度跟中国非常不同,美国探明储量的高油价情况下可经济开采油田非常丰富,美国的海像页岩层具有世界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优势.& P1 \6 m% A5 t

    * |- _/ P4 C' k- z' K' {而中国探明储量的非常规油田相对来说要少一点.拿需要维持高油价才能经济开采的页岩来说,中国的页岩主要就两块,一块在四川,一块在新疆.新疆那块最大,但是即便把美国现有的最先进的开采技术用到中国的油气田,也恐怕不行.
    * ~9 I9 i( \  X( f' E& u+ ~8 ?0 W: Z  d- p/ x
    因为四川那块页岩气层埋深要比美国的大很多,这就意味着要开采必须打更深的井,对技术要求更高,同时开采费用也更高.而中国的新疆页岩区是沙漠地带,缺水,美国油气田周围地下水丰富,这是现在压裂作业必须的,因此新疆那块必须开发新的压裂技术才行,就算你真的研制出来新的压裂技术,这势必又造成开采费用的进一步升高,因此可以说中国比美国在石油开采方面要难得多,也因此中国比美国在其他可替代能源方面积极程度高多了.这是有其道理的.. j) j0 ~6 s& b" a2 D! n; \

    , Q4 i6 D5 m- x" c: y7 R( G  p% q能源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等同于制造业或其他行业,因为能源行业说白了归根结底是由你国家土地上的资源决定的,强求不来.( S/ J! k! @9 K  o4 `5 a3 j
    5 e1 T4 a6 u1 I- P) h
    给你看两章图,( B- }" j' S) \  u2 M
    # o1 D& o( D) C. y6 M

    ( Z& J8 z# b! \  C* [第一张是美国非常规油气田的分布图,你看看覆盖了多大的国土面积
    $ M2 b4 t) {5 b2 k' e, P/ t6 k& A- c2 C* ^+ @( _

    4 e2 ]. ?( c2 X- s6 s, C6 f& l2 \第二张是各种非常规油经济开采对应的相应油价
    : B' E  U" \) |, b0 A. V/ |( K0 S
    0 M% W( W& H4 V中国现在技术上原本已经落后很多年了,相应非常规开采的技术很缺乏,更为不利的是中国开采自己的非常规油气田还对开采技术的要求更高,这个确实很难.# e& X; B0 A5 ~9 t5 o5 S! |7 E
    不过,也有有利的一面就是中国探明油气总量(不管能不能开采)其实挺高的.2 {5 M- x- S$ G$ q

    # b0 P- c/ m* l: V8 `0 z- H不过,我也觉得,中国政府应该下大决心,提供政策,提供资金,像当年美国政府作的那样,鼓励技术研发,我想毕竟是中国自己本土的资源,还是应该多开发利用下的.
    3 P' ]; M. _9 z$ {- T

    点评

    中国在替代燃料领域的战略的确问题不少,不同利益集团各打各的算盘,政策混乱。希望煤化工的热闹别出现在页岩气领域。  发表于 2012-3-4 02:15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2:15:20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3-4 01:37 ! F9 ]* T* S9 X  e( f; ^
    之所以说美国这件事情的对中国参考不大,是因为真的没有参考价值。一方面美国可以通过国际政治推高油价来 ...

    % l$ m! }: g: q0 R" j2 E" ~7 ~你肯定有许多还没想不到的,每个人都有。似乎你的逻辑是"就油论油",因为就现状而论,中国充其量也只能这么做,因此在做法上也是最佳的。但这又好像是一种难以为续的做法,这就是我指的"深思"所在 -- 美国做不下去了,要改辙。中国做不下去时,也要考虑更弦。
      Q! ^* |8 O6 U8 b8 T+ t: `. ^9 B& p1 R  Z" z- Z
    中国在开源上做了许多,如发展替代能源和满世界购买油田资源。但节流方面做的不够(如工作之外有空余时间,我或许会再试着写这些替代能源、汽车市场政策、电力能源政策等方面的小短文)。
    & H7 a, e+ V' }7 F" T- h  M9 y+ |9 _3 ^! k6 {4 b
    但油价太高不能简单说是美国通过政治手段来取得的政策目的,为了来实现自给率。这种想法太中国。那些美国能源公司可不太听政府的。2 D" E! n" M! @# @
    6 Z0 b0 }1 v. }6 V, G
    看起来你对石油有着极大的兴趣(或许还有切身的工作利益),但你提到“美国拥有足够的石油资源,中国没有",这或许有偏,建议核实这一结论(可以google "oil reserves)。我提供一个连接供你参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 ... proven_oil_reserves
    9 I& l: C% `; X' g5 B' K( F+ O* G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10#
    发表于 2012-3-4 02:35:09 | 只看该作者
    武宜子 发表于 2012-3-4 02:15 5 P4 v' m+ z* @" `
    你肯定有许多还没想不到的,每个人都有。似乎你的逻辑是"就油论油",因为就现状而论,中国充其量也只能这 ...
    1 r/ @6 \. M, f& v* X
    美国政府在很多时候在主动推高油价而提高能源自给率的。这可不是我个人的看法,也不是中国的看法,而是我在国际能源会议上听到的看法,这里面的历史很热闹。有一本书叫油价历史,前欧佩克主席写的,行文很烂,但是信息很丰富,您可以找来看看。
    . [% w! F( _' q- q1 W" p2 q, ~% ~& ]5 S' b
    石油的可开采储量业内一般使用BP或者IEA的数据。我手上BP的数据,美国2010年的石油可开采储量是309亿桶,储采比11,中国148亿桶,储采比10。不过看这个数字需要很小心,随着油价变化,这个数字是波动的。比如,美国2000年时候的可开采储量是304亿桶,经过了十年的开采,开采了260亿桶,可开采储量上升到309亿桶。中国2000年的数字是152亿桶,经过十年开采,开采了132亿桶之后,降低到148亿桶。这些数字,您看出问题了吗?是否可以简单比较呢?
    2 ?* Q- P  Q1 D5 H/ ?
    " T, m2 h; q/ U能源领域的很多数字都不是能简单拿来用的,真的需要很小心的。) G) @& F) P9 H; d% J

    & z! g, c' W3 _. U# L$ |$ O" D
    ; \) q4 l1 X8 I# h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3:00:58 | 只看该作者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2-3-4 02:07
    7 U0 W# T' ]  Y" l5 x武兄,村长说的是很有道理的,美国的地质条件,地层成熟度跟中国非常不同,美国探明储量的高油价情况下可经济开 ...
    4 J8 I3 U, w4 I( I! E& q3 g
    图很漂亮,我也看过不少(对地质条件造成的成本差异我一直比较关注,还有中国油含硫高,提炼成本也高)。对于中国地质条件的艰难及其对于开采石油成本的影响,你和橡树都说的对,我丝毫没有异议并十分赞同。顺便说一句,美国虽然开采地址条件简易,但因环保上受规制,也要付出(中国尚不用付出的)额外成本。但这些都不是结症所在 -- 我们不是在讨论哪国的地址条件怎样并依据这点来说明谁开采谁不开采和该开采多少。正如你和橡树言及,在目前的高价位,地址条件再难,环保要求再高,也要去生产。思考的焦点是,再怎么生产,还是不够--需求不能得到完全满足。所以,出路之一可能在于控制和减缓需求。比如控制中国的汽车拥有量(当然在中国大众的认知上会有难度,因为在中国拥有车目前被当成财富提升的标志之一)。
    0 ~- t# }/ G& Q" V2 q/ n
      x2 Q1 h! }' _/ x  j$ ~7 _有这么个有趣的数字,按每千人拥有的汽车数量比,中国目前处在美国1916年的水平。现在美国三人之家平均拥有2.28辆车。想象一下,如果中国达到美国一半的程度,用油量需要增加多少?能够持续吗?完全追上美国的水平呢(有不少人在做这类有趣的比较)?
    9 V1 x+ j8 \6 _
    + x8 \/ r7 B: oeia是我喜欢的数据来源,也是我工作中日常使用的数据来源之一。
    3 d# [0 F) a; q4 M" G8 E9 @祝好!- S+ v2 t5 `$ @: M2 M2 V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3:31:39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3-4 02:35
    . S1 _6 W0 `$ `1 o! H1 B! G% p美国政府在很多时候在主动推高油价而提高能源自给率的。这可不是我个人的看法,也不是中国的看法,而是我 ...
    . L' Y+ d' b  R
    看出来了,而且见过不少了。说"历来如此"有点托大,但无论工业界、政府还是研究机构,数据中的差异这已经不应该再是新闻。谁用的时候都要用许多附加说明,这也是能源预测难,价格变动方差过大,需要设立要期货市场的原因。就是你说的欧佩克主席也一样。他有那样的看法不奇怪,如你所说,他或许在数据方面来源比他人多些,但其权威性人们同样可以存疑。
    - r/ j2 m" c% e4 K4 y) n5 ?, p" e8 p9 Y
    他的书到是没看过,有空时也许应该找来一读。请提供这位前主席的外文名词和外文书名,便于我查找原著。谢谢介绍。5 Y3 N  U( C4 r: Z

    9 d! u4 ~; I% a4 @: j- ^& i$ W& ~0 v1 N不过,我对你的见解更感兴趣。

    点评

    Oil Politics: a modern Histroy of petroleum, by Francisco R. Parra 68年的secretaries general.  发表于 2012-3-4 03:4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13#
    发表于 2012-3-4 03:31:42 | 只看该作者
    武宜子 发表于 2012-3-4 02:15 ' E* ?! w2 n% o  z4 m- M$ i1 [
    你肯定有许多还没想不到的,每个人都有。似乎你的逻辑是"就油论油",因为就现状而论,中国充其量也只能这 ...

    5 |8 k$ a8 S- w; l: M' I) b2 F未来石油供给情况现在有相对可靠的免费资料供参考,就是BP发布的Energy Outlook 2030,从去年开始每年更新,今年一月份发布了第二期,可以在BP的网站上找到。您另一篇文字所说的北美到2030年液体燃料达到自给(您引用的时候有错误,可能来自所引用的新闻描述不清,我指出过了),就来自这份报告。此外IEA也有预测,不过需要花钱,价格不便宜,我看不到最新的。
    + ]# U' O7 I# |/ {. F, D; L$ b: r; B9 J/ q+ o+ ~1 c, m  v
    虽然说预测永远是不靠谱的事情,不过BP本身是业内巨头,拥有大量的相关资料,做这个行当也很有些历史了,至少这个预测比普通人拍脑袋的想法要靠谱,可以说代表业内的一些看法。2 F# r! v9 ^" C0 n6 F# {$ ~+ `
    : U" _" ?$ D9 _, p; x
    这份报告的数字细节并没有披露,所以很多东西无法展开,不过围绕这份报告的几篇文章还是透露了一些细节。比如这份报告认为从全球角度来讲,石油储量不会成为限制石油产量的因素,可开采储量将会继续大幅度上升,当然前提是油价合理,这份报告给出的2030年的油价是每桶210美元(相当于现在美元120美元)。
    3 K& O2 g1 R: }2 x& H7 Q2 I
    ; A6 s9 k8 ~9 W3 c3 k! H' P) Q* `这份报告预测美国的进口依存度大幅度降低,这个观点您另一篇文字引用过了,我查到一篇相关报道给出的是降低到32%;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会大幅度上升,从目前的50%左右上升到2030年的80%。从数字看,预测中国的石油消费从目前的每天800万桶上升到2030年的每天1750万桶,那么反推该报告预测的中国的石油产量,是基本上维持目前的每天350-400万桶的水平。从文字来看,这份报告已经考虑了中国人均耗油量的增速放缓,也考虑了一些替代燃料的生产,但是细节没有披露。
      h, L* }; p% W- Z8 e
    ! u# C2 g! b$ t$ ?) }您很关心我的专业背景。我做替代液体燃料研究,也做工业项目开发,具体说是CTL/GTL/BTL,同时从事替代液体燃料生产路线的生命周期评价工作,对各种替代液体燃料路线的各个环节都有了解。您要写这个领域的东西,我很有兴趣。' j. L$ A1 g- i% f% Q8 E

    8 q3 P# a9 E* y( A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4:04:11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3-4 03:31 7 @( u0 Z+ i* @, E1 {1 T
    未来石油供给情况现在有相对可靠的免费资料供参考,就是BP发布的Energy Outlook 2030,从去年开始每年更 ...

    : j" R  J. k( }( B/ n正是BP报告中有2030(你问了出处,但未见有更正日期),各大报纸都有。不知你新的正确的BP日期是什么?感谢(如果可以分享)。但对做经济预期的来说,要的不是准确日期(谁的都不会准,能近似就不错,"准了"也是碰巧 -- 因为无人知道这个”准“在哪里。这是预测方面的事,不用太过理会)。
    + n; a2 J4 {* |* I, }+ }$ C: m) q+ e& C: g( C1 }
    我只是偶然听说你在南非(在网上),所以想你是做能源方面的。同时从来言去语中,妄断你或许是生产领域的工程人士。在非洲工作可能辛苦,向你致敬。: ~$ B  W2 Z- G. D/ k6 I) I7 D

    7 z6 C( r  e: c- \$ p  o& s

    点评

    BP2030年能源展望报告可以在BP网站上找到,有一份发布时候的ppt有一些数据,还有excel文件,但是数字不全。  发表于 2012-3-4 04:09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01:13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分神

    15#
    发表于 2012-3-4 04:1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爱吱声 于 2012-3-3 14:14 编辑
    & ?" S2 b7 }/ |8 M
    武宜子 发表于 2012-3-3 13:00 $ q. f. J$ q/ _) ]3 d
    图很漂亮,我也看过不少(对地质条件造成的成本差异我一直比较关注,还有中国油含硫高,提炼成本也高)。对 ...
    ) a2 \/ O& u+ U  r3 C: ?5 U: ?: @3 ]

    0 h1 ^$ p0 G% U3 t9 w: W我没有反对你文中的观点,只是看你们讨论中美能源战略差异作了些补充。
    1 m: x6 ?) Y' F6 \' h4 X控制需求会不会导致经济萎缩?
    ) t- Y; H- `/ D' a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01:13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分神

    16#
    发表于 2012-3-4 04:24:34 | 只看该作者
    武宜子 发表于 2012-3-3 14:04
    ( l5 w$ b8 _. F, z- z正是BP报告中有2030(你问了出处,但未见有更正日期),各大报纸都有。不知你新的正确的BP日期是什么?感谢 ...

      L( }" p1 d5 w- }网址:( [! V9 O1 j* A* ^% t% c) }
    http://www.bp.com/sectiongeneric ... p;contentId=7068677! P( }1 X9 R& k6 d; q
    ( B+ B: T8 Q9 v! G7 k& H3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5:23:15 | 只看该作者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2-3-4 04:12
    ! ^) e- a' ^5 ^1 E我没有反对你文中的观点,只是看你们讨论中美能源战略差异作了些补充。! k2 |  ?4 X* {" t: s2 e* J
    控制需求会不会导致经济萎缩?
    : |' g" i# N% k+ E+ s8 E; L+ Z% E, @/ y ...

    % V' u: N5 j" N# X7 l$ Q  w5 ^( ^; h控制用油,可以是通过市场价格调整也可以是政府直接干预。至于能否引起经济萎缩,要看调控是否会使总需求萎缩...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5:35:36 | 只看该作者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2-3-4 04:24
    ( K) G4 F1 T1 G& Y0 T& X7 \网址:
    " [- u( X5 l5 q9 O( J5 Fhttp://www.bp.com/sectiongenericarticle800.do?categoryId=9037134&contentId=7068677

    2 d8 \# V/ b: I2 ^. I很不错的连接,有人要细究可以一观。还有你上图中美国东岸上部地区的大面积分布,也许你对美国近期的天然气Fracking故事也有所关注 -- 可能会是美能源市场新的变数...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6:01:57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3-4 03:31 , \5 W. M& K  h$ ]: R8 m3 T( y
    未来石油供给情况现在有相对可靠的免费资料供参考,就是BP发布的Energy Outlook 2030,从去年开始每年更 ...
    ; W1 }) }2 b2 r0 O) M5 _4 p
    "您另一篇文字所说的北美到2030年液体燃料达到自给" --  在前一篇闲聊中,我说的的美国对原油依赖的预估日期是2030(就是那个BP报告),而不是什么"液体燃料达到自给"。) }% g3 I9 ^) T* u7 l

    ; r- N- d- o' l8 M* b1 C9 K有空对能源话题多聊...

    点评

    BP报告的行文说的是2030年北美液体燃料基本自给,美国仍需进口原油。有篇新闻的标题和您的用此类似,估计是错误引用。  发表于 2012-3-4 10:40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13:26:40 | 只看该作者
    武宜子 发表于 2012-3-4 06:01 1 r3 g  c5 z5 O
    "您另一篇文字所说的北美到2030年液体燃料达到自给" --  在前一篇闲聊中,我说的的美国对原油依赖的预估 ...

    6 I9 A# x( T" K2 X, }Easy,  man!  这只是趣谈。没有那么多的你错我对。这是周末,好好享受你我自己的时间。BP只是一家英国油公司。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4 10:21 , Processed in 0.05526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