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白银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白银

相关日志

分享 马蓉、宝强、宋喆 与 白银流入
gordon 2017-5-19 09:17
马蓉、宝强、宋喆 这个事情非常具有戏剧性 好像 模式重现 这个情景好像在哪儿 曾经出现过, 没错,你猜的没错,著名古典小说 《金瓶梅》 ************************************************************************ 《金瓶梅》是怎么一回事呢,就是白银流入引起的通货膨胀,整个社会发生了变动 只不过 《金瓶梅》里发财的是西门庆 ************************************************************************ 其实在经济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 “荷兰病” 外汇流入引起 非贸易部门的扩张 ,如建筑业、服务业的就业 随着 出口繁荣的衰退,派生出的非贸易品需求将猛然下降 制造业受到 不正常繁荣的打击,可能不会返回到以前的发展道路上,甚至有可能跌入低水平均衡之中(krugman,1987;1991) ************************************************************************ 就是这回事,盛宴消退,对房地产是一个打击 对制造业也是一个打击 ************************************************************************ 像尼日利亚,就是荷兰病的典型代表。 摆脱 荷兰病的,印度尼西亚是一个规避 “荷兰病” 的例外 注: 怪不得那时候没用听说过菲律宾,只听说过印尼。 因为 刚改开的时候,印尼的经济好啊,搭上了 石油繁荣的快车
3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黄金取代白银:贸易的扩大
gordon 2015-12-17 18:33
只要扛过这一段,美元不是短缺嘛,以后贸易结算还会用美元吗? 就跟当年英国一样,白银短缺,它就用黄金了。 以前是银贵,金贱。后来随着英国的崛起,和西班牙、中国的衰落,白银才贬值的
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进入信用通缩的时代(转)
热度 1 gordon 2015-5-29 22:35
注:文章发表于2013-04-17 为什么写上这个标题呢,当然是受到了近期以黄金和白银为代表的大宗品市场暴跌的启发,黄金白银结束长达 12 年的牛市,进入快速的惨烈的暴跌,更加需要关注的是铜铝石油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牛市的持续下跌,这可能预示一个信用扩张周期的结束,全球信用收缩的时代依然来临。 截至北京时间 15 日 24 时,纽约 6 月黄金期货报每盎司 1373.20 美元,暴跌 8.54% 。 5 月白银期货报 23.37 美元,直下 11.25% 。同一时间段,伦铜报每吨 7200 美元,跌幅超过 3% 。芝加哥 7 月小麦、大豆及玉米期货跌幅在 0.5% 至 3% 不等。而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报每桶 88.36 美元,跌幅 3.21% 。 对大宗商品暴跌有多种解读,但是笔者认为, 4 月 15 日,中国出台的最新 GDP 数据具有最根本的解释性,中国第一季度 GDP 增幅为 7.7% ,表面看已经相当不错了,能够保持这个数字不仅仅符合中国政府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足够的庞大的情况下,这个增长也是相当可观的。 但是,问题在于这个增长能否持续。 经济数据往往让我们雾里看花,不得要领,我们可以从现实世界中去把握宏观经济出了什么问题:做生意的朋友突然讲,今年生意不好做了,不挣钱,不知道怎么回事,而一边是不断拼命上涨的房价和投资者对于购房的无限热情。 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到底反映了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由于体制的问题,中国经济缺乏发展的动力和后劲,资金不再追逐实体经济的增长,而是从金融投资中赚取利差,这种现象长期持续下去是很危险的。 中国实体经济为何不能赚钱呢?简要的说,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是政府强大的权利垄断了几乎所有的资源,政府对资源的错配和政府部门天然的非竞争性,彻底丧失了市场看不见的手对经济的发动,经济个体基本失去了通过聪明才智在市场中博取收益的机会和空间,中国经济在庞大的产能过剩中呼吸不畅,逐渐被窒息。 当然,也有人认为,在经济不景气时,全球央行最拿手的武器还是印钞票,信用还可以扩张,所以说信用通缩不可能发生。 其实,当央行信用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实体经济层面能否有效消化才是更为关键的。 对于中国而言,信用收缩其实早就开始了, 2011 年后半年起,大蒜、绿豆、生姜的泡沫开始破裂,接着就是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 2012 年是整个收藏品市场泡沫破裂的时代,而后半年开始鄂尔多斯的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此后营口常州等地也传出房地产价格下滑的消息,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才刚刚开始。 其实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避险资产,一项资产一旦被投机过度,就变成了风险资产,前如黄金,现在如房地产,由于房地产流动性差,难以变现性,以及中国人对房地产的拜物教般的心态,中国房地产的泡沫还将持续膨胀一段时间,或者还会大幅膨胀,但是全球信用通缩将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最后一根稻草 。
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白银货币与鸦片货币
热度 1 gordon 2015-3-2 05:00
当白银外流以后,鸦片逐渐充当了 交易的中介。 以 鸦片兑换 生丝和茶叶 ******************************************************************************** 祸福相依 1847年后,由于缺少白银,一种以茶、丝换取鸦片的“以货易货”贸易模式发展起来,促进茶叶、生丝出口的增加。 客户也没钱, 客户也没有白银,我们允许他们以货易货,呵呵 1870年以前,日本现代丝工业尚未发展,中国在世界丝市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1871年日本、印度和锡兰这些国家茶叶出口崛起以前,中国提供了全球85%的茶叶。 1873年,中国为了提高生丝的生产,又引进了蒸汽缫丝技术。 如果没有一个兴旺的国外市场,茶叶、生丝出口也不会大量增长。 一个有利的世界市场是19世纪后期中国茶、丝出口贸易快速扩张的重要因素。 很快就修复了 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战争创伤。 在1860、1870年代,英国领事屡次提及,由于市场非常活跃,即使生产技术没有改进,台湾茶叶也有很好的销路。 中国主要茶叶产区福建也有类似的情况。 注:那个时代,日本真牛叉,不服不行啊,尤其是后来的日俄战争,世界前三的海军 甲午战争后,依赖 传统商品贸易,根本就不可行了。 中国也不得不加入全球贸易分工体系了。(直到1919年,传统 “土布” 完全被废弃,现代纺织工业兴起) ******************************************************************************** 现在还有人认为中国地大物博的,那为什么没有长绒棉?纺不了 “细纱”;只能用 “短绒棉”,纺 “粗纱” 至于马尾巴的功能,我们这里没有马,只有牛,这样的问题。 那是你的问题,不是老师的问题。我只给你讲一般的方法, 具体现实中的应用,那是你的事情。 跟你讲特殊性方法,有用吗?不具备一般性。 ******************************************************************************** 尽管“地方商业多用铜钱,省际与国际贸易多用白银”是一个常被提及的事实,但是,很少学者留意银与铜钱使用范围的精确空间界线。 正如那个时代的官员所观察的那样,当省级财政官员——布政使在省城用铜钱发放兵饷时,那些须要运往各州县营汛支付士兵薪饷的铜钱就得兑换成比较方便运送的银。 因此,在城乡的区划中,铜钱是由省城发放出来的,尤其是在那些水运较为便利的地区,铜钱从省城开始,透过省内长距离运输满足地方所需。 除了跨省、跨国贸易之外,银币也在各省之内的长途贸易中使用,尤其是西南多山的各省,就如1838年贵州布政使所观察到的:“钱质繁重,难以致远。各处行用,良恶贵贱,又不一致,故民间会兑,止于近城。间有舟车运载,尚不及银百分之一。...银则轻便易赍, 所值又多, 各处行用, 大概相同, 数千里外, 皆可会兑, 散而见少, 安得不贵?”, 注:铜钱是日常零用的,大额交易不用这个。而且当时,铜钱的铸造费用高昂。铸造费已经超越其值了。 整个大清帝国的金融体系就要解体了。铸造和运输,导致一夜回到“裸奔”状态。 白银因为价值昂贵,较能承担长距离的运输成本而运送到遥远的市场。正如 william skinner 所注意到的:“在各区域的中心城市间的交易行为,因未机械化的交通运输工具与遥远的距离而被减至最低的程度。” ******************************************************************************** 现在看,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钱庄发行银票。 注:废两改元,纸币(法币)发行,都是中国金融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 ******************************************************************************** http://www.tudou.com/v/-nl3nVV6gTI/rpid=110446538resourceId=110446538_04_05_99/v.swf 从综合型大学到研发,教学链条太长 它是想开 专科学校的 日本当年也是这么干的,美国也是,就是赠地大学。
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的白银时代
热度 2 gordon 2015-2-20 05:59
中国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糊里糊涂的。 中国人实行事实上的银本位,但它本身不产银。 实际上当时主宰世界白银市场的是英国人,就是伦敦市场。美国是北美的白银交易中心。 中国的官方汇率是汇丰银行定的。但不是强制,行业自律的 (汇丰定的有波动的话,其它银行可以不从汇丰购银,从而影响银价波动) 上海市场有众多的参与者,他们共同决定了白银的价格。 废两改元是一个大的创举,底下就是法币。(废除白银) 注:对于纸币规律,摸索的太少了。 白银的定价主要在伦敦市场,还有就是 汇丰银行 (美国也定不了,美国只是北美的白银中心) 英国人本身就不搞强制,行业自律的。 跟现在一样,“经纪人” 是不能交易的,不能拥有自己的账户。有期货和现货,可以对冲。 伦敦仅有四家金银经纪公司,但它们都历史悠久且久负盛名。每天,这四家经纪公司决定银价。 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它是白银的全球市场的中心。(这四家应该能查的到) 中国这边就是汇丰银行 1873-1931年间,与黄金相比,白银大大贬值。除了短暂的逆升,大部分时期白银价格呈持续下降的趋势。 ***************************************************************************************** 英国是历史上超过蒙古帝国的世界最大的国家,都没有敢叫中国。 弹丸小国,就敢自称是 “世界的中心” 。 呵呵 蒙古是历史上版图世界第二大的国家。(在英国之前,还确实是) ***************************************************************************************** 1912-1934 年中国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是9.4%,超过了日本(6.6%)、英国(4.4%)、俄罗斯(苏联)(7.9%),然而工业化对其他经济部门的影响不甚清晰。 对整个经济体而言,1933年,工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农业占到了60%. 基数太低,增长率高有毛用啊。 增长率高,只能说明以前太差了。 ***************************************************************************************** 一战期间和战后,棉纱需求和原棉获得方面都利于中国工业,中国纱厂遂走向繁荣。(发点战争财,日俄战争都挣了一笔了) 五四运动也令中国纱厂所占市场份额得以扩大,在“抵制日货”和“提倡国货”等口号的影响下,低于20支的日本粗纱在中国市场几乎全部消失了。 高涨的民族主义也给棉纺工业带来了繁荣,生产规模明显扩大。自1914-1922年间,有49家工厂建立,其中39家都是在1920-1922年间开张的。 尽管不能取代更细的日本纱(大于20支),但中国纱厂成功地抓住了日本人曾经统治的粗纱市场 。中国棉纱供应在1931年只占国内市场的1/3,但战后达到了70%,甚至在1921年达到了约90%. 1918年和1919年中国喜获棉花丰收,充足的原棉使价格保持在低水平。 通常,中国出口原棉几乎80%被日本购买,但在1919年,白银汇率的上涨和印度棉花大丰收使印度棉更加廉价。结果,日本纱厂转而从印度购买原棉,将从中国的进口降低了25%.这导致中国国内市场原棉泛滥,价格持续低迷。 1919年,棉纱价格上升到每包41.5两,而原棉下降到每担2.75两。在“纱贵花贱“的有利条件下, 中国纱厂可获得高达每担50.55两的利润 。 工农业剪刀差,这是有传统的,哈哈 强制积累 1919年5月4日 的 “五四运动” ,真猛!!! 这个五四运动,我估计有点象《奔跑吧,兄弟》, “ 感觉很好,需要出去跑一跑,浑身轻松兴奋莫名其妙 ” 北洋实行的又是 “精英教育” ,有知识,又有钱,它们会服气,呵呵 ***************************************************************************************** 1904年,相对白银而言,铜价急剧下降,这对中国纱厂是有利的。那一年,以印度棉纱为主的进口棉纱数量较之十年前增长了七倍,不过进口量也从那一年开始下降。 总体上,从1899-1919年,机纺棉纱的供应总量大约仍保持在400万担,只是这一时期 中国棉纱的比重增加了 。 但是,直到1920年代,局面始终是中国、印度、日本共同竞争中国农村市场有限的粗纱需求。 注: 没有一件事是没有来由的 。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累积,到1920年,总爆发。 ***************************************************************************************** 在景气的年头里,中国棉纱产量从1913年的140万担上升到1922年的500万担,超过了据实际估算的供应农村市场所需的400万担,而且,市场对粗纱的需求减少了;由于机械织布在战后的农村地区得以立足,这些织布机以及城市纺织厂的产出便取代了传统的土布,机织布需要更细的棉纱,通常要大于20支,有时需要36支或42支。 用这样的纱线织成的布又宽又薄,而且耐用。中国人管这种机织布叫“改良土布’,这表明人们认识到它比传统手工纺织品更为精良。但却是日本工厂而不是中国工厂能满足这些新生需求。 日本纱厂最先是向中国市场出口粗纱,当成本增加迫使日本企业退出粗纱市场后,日本贸易公司转而向中国出口大于20支的细纱。但是,日元对中国白银高汇率妨碍了日本纱的出口。1925年前后,日本对中国的细纱出口几近停滞。 鉴于此,日本企业开始在中国建厂,以避免汇率的负面影响,并利用廉价的中国劳动力获利。1920年初,在华日本棉纺厂迅速增加,截至1924年,共有35个纱厂,拥有纱锭 1062288枚,较1919年增长3.7倍。 日本在华纱厂专门生产一种适合机织布的超过20支的细纱。 由于中国短绒棉不适合生产细纱,日本纱厂就从美国进口长绒原棉 。 长三角地区,以前是用当地的原棉纺粗纱,1920年代中期,来自农村手工织布业的需求停滞下来;相反,适合机器织布的新兴棉纱市场却兴旺起来。这种发展迫使中国转产适合机织的细纱。 短绒棉只适合纺粗纱。直到1930年,上海和长三角纱厂所需的原棉仍有约60%来自周边的农村,因此,大多数中国纱厂仍继续生产粗纱。 注: 1920年前后,日本纱厂 大幅增加。中国纱厂也增加了。 ***************************************************************************************** 新鲜蚕茧容易变质,难以长时间储备大量蚕茧。蚕茧一旦从农村收购过来,工人们就必须尽快缫丝。 缫丝呢,要赶工,就跟富士康一样,订单来了,赶紧干。 其实跟建筑业更象,料不能在现场堆,不然 “下面的料” 进不来了。 解决这个问题啊, 有待于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这个得是有大项目经验后,才能解决。 在1890年代至20世纪头几年,丝厂得不到足够数量的高质量蚕茧。尽管长江下游盆地是主要桑蚕区,但提供给城市机器缫丝厂的蚕茧有限。太湖南岸传统的养蚕区,农民们把多数蚕茧留下为自己手工缫丝用。农村传统的手工纺织业令城市新建的缫丝厂在收购蚕茧上遭遇困难,只有像无锡、武进、江阴等太湖北岸新的养蚕区为上海的丝厂供应蚕茧。 无锡与上海水路相连,交通便利,遂成为供茧的主要中心。一战结束之后到1930年间,丝厂数量和丝机数量都在增加,产能随之增长。无锡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丝业中心。 法国在一战结束前一直是中国丝的主要进口国。法国要在手织机上织出质地精良的丝织品,必需用细丝线,中国丝尤其从无锡茧抽取的丝完全符合这一要求。 一战之后,法国对生丝的需求萎靡。(所谓的高利贷国嘛,法国是向俄国输出资金、设备,一战前,俄国钢铁工业和法国相当) 中国丝厂只好向美国寻求新的市场,19世纪末期,美国就成为重要的生丝消费国,进入20世纪则已是最大消费国。中国丝厂打入美国市场并不容易,因为那里原本被日本生丝所占领。杜邦发明了尼龙,日本丝织业彻底玩完。 当年中国纺织业的一大特点,就是严重依赖金融机构的贷款 ***************************************************************************************** 传统上,中国商行采取合股制,即亲友合伙开办,共担责任,分享利润。 而建一个机械化的纺织厂比开办传统商行需要更为庞大的原始投资,然而中国经济缺乏便于募集大量资本的机构。 在中国,礼仪、道德、信仰和社会行为都同儒家伦理而 不是与规定社会准则的法律相关联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通过血缘关系纽带组织起来,因而群体比个体负责更易获得认可,官方支持比法定的商业权利更具合法性。 这种制度安排的缺点在19世纪中叶愈发明显,中国人善于经营朋友、家庭结成的商业小团体,但在轮船、矿山和铁路等 资本密集型的企业运营上则十分落后 。 不打破这种社会安排,发展不可持续。 现在明白难度在哪儿了,为什么资本密集型企业,一定是国家办的。 这是因为社会是一个更顽固的对手。 注:计划经济,当年日本和德国也想搞。实际上我们是跟着德国和日本混的,总体来说,师傅选的不错。
34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金风细雨话经济续:西方崛起之谜 白银篇
热度 1 gordon 2014-5-18 13:33
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以后认识到了中国与西方的劳动力的工资差别,那个时候中国的精英争相到海 外刷盘子,刷盘子一个小时的工资就可以在黑市上换到国内一个月的工资收入,这样的现象中国人想当然的认为是西方发达中国闭关锁国的结果,而事实的真相却是 这种现象很久就存在了,也是中国当年闭关锁国的原因之一。 由于人口的减少和美洲的金银,贵金属富集于西方,造成西方的流动性充裕,从 14-15世纪西方历史上的价格革命开始, 西方的劳动力价格开始普遍高于东方,但西方人的生活并不比东方人要好 , 宏观上社会平均工资以贵金属计价的多少, 并不取决于所在地区的经济是否发达文明是否先进,而是取决于这个地区的人均贵金属占有量,与地区人均贵金属占有量是成正比的。 东西方这样的工资差别在贸易 上给世界财富再分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西方带来了定价权,重新分配了全世界的财富。 对西方历史上的工资增长和东西方的工资差距,我们以世界资本主义的代 表英国的情况来分析。 英国12—l9世纪的工资水平呈现以下特点:(1)“升”中有“稳”,下降的次数少 (仅有3次)、时间短(共计不超过20年)。在“升”的方面,工匠日工资从3便士上涨到450便士,增长了150倍,帮工工资从1.5便士升至420便 士,增长了280倍;所谓“稳”,指的是工资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多次保持长时间稳定,维持时间最长的工资率甚至长达120年,不变时间总计达500年。 相比西方的高工资,中国到了清康乾时,普通中国劳动者的工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也不比 西方发达国家差多少。但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英国的普通农民工的工钱月薪是约合银2两7钱,有点技术的工人约4两银, 年收入就是50两左右, 看明显高出中国人许多,中国人的年收入水平比较共识的是一户年收入2两银子,这还是对1840年鸦片战争时的描述 ,而19世纪末美国华工的收入就达到了每 年600美元。当时的一美元银币是0.7盎司白银, 注:一盎司约相当于我国旧度量衡(16两为一斤)的一两。420两白银的天文数字,不过美国工资确实比英国高。 中国当时是大家庭,男耕女织,男女均劳动的,因此在中国二两银子是可以买一亩地的,如果是在灾年等特殊情况,2两银子甚至是几亩 地的价值,所以西方人的名义收入是中国的几十倍上百倍!但是西方世界的流动性丰富, 社会当中的金银数量尤其是人均贵金属的数量远远多于中国等东方国家,以 至于他们的物价远远高于中国,实际所得工资和生活水平并不理想 。据麦考伦《英国史》记载,当时英国的平民大约88万户,其中一半每星期可以吃到两次肉,其 余一星期最多吃一次,或者完全没有吃;西方的主食之一面包,当时平民并不能天天吃的,都是杂粮,这种生活水平与当时的中国普通人差别并不大。(注 释:Resource: http://economy.guoxue.com/?p=2811) 西方的劳动力增长率较高,工匠和帮丁的名义工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65%和61%。 而且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工匠和帮工之间的工资差别持续稳定,比例大致维持在1.5:1 , 工资高是所谓的科技带来的复杂劳动是站不住脚的,最简单的劳动 依然是收入很高的 。我们再看其消费的构成,可以看到在当年英国工资的实际支出中,食物(淀粉类谷物、肉类、鱼、奶酪等)占80%,穿衣、燃料等其他非食品 类消费品(non foodstuff)占20%,这说明他们的恩格尔系数没有太大的变化,由于他们的恩格尔系数没有变化,在购买力平价上他们并不富裕。 但到国际贸易当中, 汇率的确定不是依据某方所拥有的真实财富,在贵金属货币时代,是贵金属数量所对应的自然汇率,在国与国之间,财富的鸿沟就已经建立了。 西方当年这样的高粮价,也使得西方社会从全球配置资源购买粮食等产品成为可能,英国 经济学家杰文斯在1865年曾这样描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地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 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劳动力价格的落差才是英国可以享受全球资源的基础,如果各地商品的价格没有差别,则 这些产品的贸易就无利可图,尤其是现代低廉运输方式出现之前,是赔本的,贸易要有利可图,价格差别至少要高于运输成本!而没有两地工资的差别,这样大规模 的全球供应的高价格,劳动者是根本消费不起的!而高昂的劳动力价格,使得宗主国生产的产品成本和价格更高,宗主国出售给其他国家和殖民地的产品当中 实质上 是以较少的劳动换取了对方较多的劳动 ,如果这个过程再计算资源的价值,则宗主国收益是更多的。 英国等西方国家收入的高企,在贵金属时代或者金本位时代,国际贸易间的汇率是贵金属价格的 自然汇率,整个工资差就是实际的交易差别,高工资就是可以换取其他地区更多的劳动和资源,这个工资差别是实实在在地带来了财富的掠夺效应的。双方的成本由 双方当地的工资为主要依据,各种资产和物资价格在当地也是要最终对应于当地的工资水平,这工资是贵金属计价,而国际贸易是在成本的基础上进行贵金属的等价 交换,这个等价的是贵金属成本,而不是等价在劳动的数量和复杂程度之上。如果人是平等的,劳动的本质是没有差别的,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则是巨大的财富 输送,这里面的差别就是定价权最直接的体现。对此如果你是一个富国而不是不得不给世界打工的制造工厂,肯定是要搞贸易保护主义的,是要关税来平衡补偿劳动 力价值差别的。 注:西方的白银流入造成的通货膨胀,在明代的社会就显现出来了。最著名的著作就是那本《金瓶梅》 明朝(1368-1644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就出现在这一时期。 欧洲劳动力价格高是以美洲土著居民悲惨的命运为基础的。 ××××××××××××××××××××××××××××××××××××××××××××××××××××××××××× 新航路开辟 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的长期探索是基于圣殿骑士团留下的土地收入为保证的。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西班牙刚刚驱逐摩尔人,国力正盛。 这些投资有大量的贵重金属回报。 无法征服的就交易。 注:西班牙为什么非要找到通往印度的航路, 这也有一段恩怨情仇,和葡萄牙的 。硬憋着一股劲,创造了奇迹。 哥伦布是热那亚人,西班牙只是他的支持者。 热那亚人在国际贸易上是什么样的人,那不是一个坏种嘛 正因为坏,国际贸易体系才能建那么大的。贸易不是工业,这事好人干不了。
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123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7-3 02:25 , Processed in 0.02971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