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市场

相关日志

分享 系统与人的博弈
mooninthissky 2014-10-30 21:50
政府的监管往往导致权力寻租与腐败,却更有效率。而民主可以弥补政府的很多问题,但是民主会导致利益博弈,扯皮和无效率.制度治理似乎远好于人治,因为唐太宗,诸葛亮亮这种优秀的人总是少的。但是这世界存在着完美的法律制度吗?如果设计制度的人还没有华尔街这些最顶尖的人聪明,那你的制度不是处处都是漏洞吗?而且人是有弱点的,设计制度的人本身就是不可靠的。而且法律制度最终还是由人来解释和执行,法律是有钱人的游戏,有钱人可以请最好的律师。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作用已不用多说,30年的改革开放的成就足以证明。但市场是由人组成的,而人是有人性的。人的贪婪和逐利,会使市场极度不稳定。所以必须有法律制度和政府监管。 所以政府,法律,市场这三者本身都是存在问题的。由这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也必然存在问题(当然这个系统本身可以不断的优化,最终达到最优状态)。这个大系统的问题必然被聪明的人所发现,所以必然滋生病毒,有了病毒会有360杀毒软件,病毒和杀毒软件本身存在着永恒的博弈。虽然可以通过打补丁的方式对系统进行优化,系统运行久了还是会越来越慢,产生了很多冗余的东西,出很多奇怪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重启电脑,或是重装系统来解决。但是这个代价过于昂贵,而且可能换汤不换药,仍然会有病毒的存在,系统仍然会变慢。这似乎是个死循环,这些问题似乎无解? 太祖最为高明,知道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便想到了由文化,思想的方法来解决.但是文化本来就是历史长期演化的结果,通过人力推动必然会失败。不存在超越时代的文化,清朝可以诞生《红楼梦》,但绝对诞生不了《中国好声音》,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从《红楼梦》到《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演化花了近300年的时间。从现在很多地方还大量存在的各种风俗习惯,迷信,就可知道文化的改变是多么的困难。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资本主义的核,也就必然诞生不了社会主义文化。 所以归根结底,所有问题的解决,要通过社会不断变化,文化的演变来促进人的进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关于国内葡萄酒市场的一点闲话
热度 29 逆天废柴 2013-5-21 16:33
自从来了爱坛,发扬在西西河的传统,潜水学习至今。居然懒惰如我都混到硕士生啦! 追随万虎来到爱坛,还是关注股票板块比较多,有位“ 人在江湖 ” 老兄问我关于红酒的事情,正好知道一点皮毛闲话,在自己的日志里写点东西希望有所裨益。 首先今天的一条新闻很有意思: 传商务部对进口葡萄酒启动反倾销调查 http://news.hexun.com/2013-05-21/154344257.html 国产红酒上市公司股价应声彪起,哇咔咔! 反倾销,反倾销,现在的关税乱七八糟加起来有49%,启动反倾销,加到100%又能怎么样? 国产红酒的问题不是价格有没有竞争力的问题。我们在家旁边的尝试里面能够买到一二十块的国产红酒,不过这个东西是葡萄酿出来的吗?!国内食品行业一直存在的各种顽疾也在葡萄酒市场有深刻的体现。 国产红酒农药超标;各种乱七八糟添加剂;各种挂羊头卖狗肉;龙头企业中粮,张裕的互相抹黑,无一不在消耗整个国产红酒的信用。 这几年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红酒市场也在不断的高增长。国产红酒厂家的田间管理落后,僵化的土地政策,葡萄种植农户和企业之间一直没有形成合作共赢的长久利益机制,种种问题,造成了一个业内大家心照不宣的结果:我们消费者在酒店,商超这样的传统渠道能消费到的红酒有相当大的比例不是中国的土地上产出的葡萄酿出来的,而是从智利,阿根廷,法国,澳洲这些地方进口散酒到国内酒企分装灌瓶。我所说的酒企不是在河北昌黎遍地开花,多如繁星的,农家院内就有一个分装车间的作坊式酒企,而是名头响亮的堂堂央企,地方国企,甚至是A股上市公司呦。每年国内的消耗量远远大于各个企业的生产能力,进口酒那可是大生意啊!反倾销?细则出来再说,估计主要针对的是原瓶进口! 因为国产企业的不争气,和国内外巨大的价差各路豪强或为洗钱(各个进入进口红酒市场的房地产企业);或为转型寻找新增长点;或为政治经济利益交换(中信尼雅最明显,为了新疆的资源,老部队的情谊,不过这个是国产红酒的事情);杀入进口红酒市场,钱多人傻,聪明人都来了,连杨澜公知,赵薇明星,姚明巨人这样名人都投资于此,至于多如牛毛的各个大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应酬需求,而进口的红酒。那 这几年 多得简直催生了买手代理行业的蓬勃发展。 这样那样的市场分析文章,百度一下,好几十页,我就不废话了。 要说股票分析,我完全不懂。当然也有一些废话会说出了玩: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至于有多少相关度那是不知道的。 前年传说中粮在欧洲有3亿欧元的合同没有履行。去年八项主张出台,那个打击面和力度很大,进口小酒企把这两年熬过去的希望不是很大。 餐饮,商超,团购,三个传统渠道,全面受挫。网络消费势头初见峥嵘端倪。日子过得好,张裕干嘛整合销售网络大换血?!
1020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转>价格歧视是一种市场公平的体现
热度 3 gordon 2013-4-27 06:38
越剧《何文秀》中有个段子是这样的,算命先生说:“大户人家叫算命,命金要收五两银;中等人家叫算命,待茶待饭待点心;贫穷人家叫算命,不要银子半毫分,倘若家中有小儿,先生还要送礼金,倒贴铜钱二十四文,送与小儿买糕饼。”这段唱词中,算命先生的一副好心肠令大家感动不已。    当然,算命先生的话即使被大户人家听到了,大户人家还是可能找他算命,只要算命先生能提供与价值相符的服务。算命先生对不同人家的不同定价策略,似乎并不影响他的“生意”。    精明的商家们从算命先生的定价策略中得到了一定的启示,于是便出现了“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地将同一种商品或服务,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 实行价格歧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多的利润。如果以较高的价格能把商品卖出去,生产者就可以多赚一些钱,因此生产者将尽量把商品价格定得高些。但如果把商 品价格定得太高了,又会赶走许多支付能力较低的消费者,从而导致生产者利润的减少。采取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以较高的商品价格赚得富人的钱,又以较低的 价格把穷人的钱也赚过来,这就是生产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价格歧视”产生的根本动因。 航空公司以正常票价向商务人士提供服务,同时用低得多的机票价格让“可去可不去”的旅客也花钱进入旅游市场,这就是价格歧视现象共同的经济学原理。   “价格歧视”的前提是市场分割。如果生产者不能分割市场,就只能实行一个价格。如果生产者能够分割市场,区别顾客,而且分割的不同市场具有明显不同的支付能力,这样企业就可以对不同的群体实行不同的商品价格,尽最大的可能实现企业较高的商业利润。   如果没有歧视,人人平等,实际上必然造成对高“需求者”(需求弹性小、支付意愿强的消费者)的歧视。厂商向每一位顾客收取其刚好愿意支付的价格 的做法叫做“完全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表面上看好像不公平,其实未必。这是因为,在整个价格歧视中,不同的有效需求者都能得到有效的供给,因而从 需求与供给相等的意义上说,没有任何人遭到歧视。对高“需求者”歧视不行,对价格敏感、需求弹性大的普通百姓而言,如果不被“歧视”,那就更不答应了。美 国PG公司曾经采用“折扣券”制度,对积攒、保存、携带、出示“折扣券”的顾客(往往都是收入较低的顾客)实施优惠价格。1996 年,PG公司以区分消费者需求弹性成本太高之名决定取消这种制度。PG公司的顾客不乐意了,连纽约州司法部都介入了此事,强制 PG公司执行“折扣券”制度。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学生春节放假要坐火车回家,如果铁道部坚持价格无歧视,取消学生票半价,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说,价格歧视本身也是一种市场公平的体现。
2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Gerald Loeb的市场智慧
热度 1 两天杨 2013-4-22 22:47
纯转载 在线投资社区StockTwits编辑 Ivan Hoff 将Loeb毕生对市场及投资的心得归纳为以下12点: 1、影响证券市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公众心理。 2、想在股市赚钱,要么必须走在大家前面,要么就得很确定,众人会在一段时间之后朝着和你相同的方向去。 3、要保证资本安全,接受损失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投资手段。 4、有的投资者年年能有盈利,有的就一直在亏。这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们在选股或者把握时机方面有高下之分,这也说明他们利用胜利和限制失败的能力有差距。 5、别忘了,最重要的指示迹象会在大市波动初期出现。领涨股十有八九比表现一般的股票先创新高。 6、有句话叫“一图抵千言”。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利润比没完没了的解释更有价值。价格和趋势是你可以发现的最佳“指标”,也是最简单的“指标”。 7、只有在可以得到机会的时候,获利才是安全的,不会因为利润来得正是时候、正如所愿就安全。 8、在投资存亡的战场,胜利的关键在于愿意且有能力持有未投资的资金,等待真正的机会。 9、人的心理也是影响通胀或者通缩重要因素。人们对价格涨跌的预期将极大地影响价格涨跌,它也是价格趋势持续的一种动力。 10、大多数人、特别是投资者都极力得到一定比例的回报。实际上,要是多看一些年算一算,他们的收益率还是负值。我认为,如果投机者的风险少些,就有更好的机会有所斩获。 11、我认为,一切相关因素,不管多重要,都体现在市场行动中。而且,多数环境下,市场行为本身是可以预计的。这是为了刺激买入或卖出势头一致,这样一来,先于实际结果公布的预测就可以准确。 12、牛市的时候不需要分析师,熊市才需要他们。
143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又见书画市场
热度 16 黄河滩老农 2013-2-20 12:32
又见书画市场
没过十五,年都不算过完。 金龙含珠辞旧岁, 银蛇吐宝贺新春,老农给各位坛友拜个晚年,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业进步! 去年老农发了文化市场欣欣向荣的帖子(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9787-1-1.html ),赚了大家不少花,很是开心,因为从那里以后,俺从一个潜水员慢慢开始吱声,学籍也慢慢提高,在爱坛中也收获了自己的快乐。 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俺家楼下2013年的市场已如往年的开摆了,并且规模扩大了一倍多,品种也增加了不少,除了旧书字画,文房四宝,古玩宝贝、儿童玩具、日用家居也参在其中,俨然成了临时市场一条街,来此淘宝的人还真不少。 拍了张一位老文艺工作者的对联和照片,献给大家。
个人分类: 乱弹|1356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转>市场上为什么假货经济学家那么多
热度 1 gordon 2013-1-27 19:15
对经济学知识的需求太大,而专业经济学家赚钱相对多,花时间做科普根本不划算,所以市场上假货横行。 哈耶克什么的只是一类,论流毒程度远不及货币战争这类。 这问题无解。
43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
热度 73 万里风中虎 2012-11-17 10:38
最近在考察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总结起来就是五个困境: 1. 技能和教育的困境。我们国家的教育系统根本就没有给农民工再教育和培训的场所和机构。 2. 资本的困境。简单劳动和资本相互排斥,没有金融借贷市场。 3. 工会的困境。没有独立工会代表农民工的利益,组建工会难度大。 4. 雇佣关系的困境。雇员和雇主之间没有有效的,人性化的沟通渠道,缺乏信任和感情。 5. 工资收入的困境。收入提高很快,但是就业很难。就业容易的,计件工资的多。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猜疑的社会和割裂的劳动力市场,没人愿意为对方投入,除非对方有社会承认的标签(党员,婚姻,血缘,地缘和学缘关系等)。 下一步的改革步履维艰哪。
个人分类: 经济学杂谈|648 次阅读|40 个评论
分享 可悲可叹!——被转基因肆虐的中国食用油市场
热度 18 higer 2012-10-8 15:10
很奇怪,这两年,特别是今年,发现各大小超市,农村食用油兑换的地方全都充斥着转基因的食用油,难道中国政府在转基因这方面就一点控制都没有吗?我实在有些不明白。非得等到中国新出生的弱智或缺胳膊少腿的儿童出生率陡然上升了,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毒奶粉的事情犹如发生在昨天,成群婴儿哭着叫着发现尿不出来的场面还历历在目,但那只是中国的小民或者贱民意识作祟下为了多挣一些不义之财而已,现如今,充斥中国的转基因食用油难道不是一场规模更大、更残酷、后果更严重的阴谋吗? 或许只是因为我今年开始学着做菜所以开始关注食用油的原因,或许是我以前听了很多关于转基因争议的原因,我对转基因的深远危害以及这种担忧与恐惧感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当我在超市随便挑一瓶油的时候,它已经很难是一瓶未采用转基因原料的吃得放心的油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仗着自己学过几年的书,多上了几年的网,多浪费时间听了一些砖家的建议,买油的时候学会看看说明,坚决不买采用了转基因作物的食用油。这次国庆回家,妈妈拿辛苦种出的油菜籽换了不少油,结果我一看,绝大部分都是采用了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油菜籽、或转基因玉米的食用油,我实在有些担心,后来在我的一再坚持下,让她换了非转基因的,虽然最后一瓶还是倒贴10几元,看得出她老人家有些心疼,因为同样重量的油却又要加钱换成另外的,妈妈说,她自己吃无所谓,主要是担心我们以及我们以后的孩子,所以才在听取我们建议之后加价换的。 十几年前,即使市场上不断有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报道,但那还不足以引起我的警惕,因为我知道我们吃的菜油是用自己种的油菜籽从粮油店里换的,那里的油也都是从农户手中收购的菜籽轧制出来的。小时候还经常吃棉油,这件事现在跟别人提起的时候别人还不相信,棉花籽还能产油?还能吃?但是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而且我能清晰分辨两种油不同的味道,而且觉得棉油更好吃。当然还有花生油、芝麻油,这两种油更难得,也更香更好吃。不论哪种油,它都是从自家地里种出来、轧出来的,吃的放心。而如今,再也看不到那种满身油垢的油壶了,再也看不见当冬天天气冷的时候油被冻住倒不出来的情景了,因为即使在我们这种农村,即使拿种出来的菜籽换出来的也是被各种好看的包装、标准的塑料瓶包装起来的油,什么1:1:1,什么更营养更健康的广告宣传不绝于耳,我也无法分辨那种油好吃,那种油分别是什么油了,它们慢慢变得一样,因为它们很多都是转基因!!! 当国家某些机关的某些权威人士说,现在转基因农作物不会大面积推广,目前我过只有棉花使用了转基因,我那时还算放心,因为转基因确实有它的好处,家家户户在使用转基因棉籽种植之后,棉铃虫确实比以前少了很多很多,家里人(包括我)在内再也不用那么费心的在天地里和爸妈一起用手去捉棉铃虫了,因为在使用这种棉籽以前,光靠打药,虫是杀不尽的。而且,后来家里也渐渐不吃棉籽打出的油了,这样也就不会吃转基因油了。现在除了棉花,其他农作物是否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及种植我不得而知,网上也有不少相关的内幕新闻,但是现在出现的情况是,不管你种还是不种,我们吃的食用油至少很大一部分已经是转基因的了。我们常常避免在一个地方犯错,却自己抽自己嘴巴吃着这种错误的恶果,我们种农作物最后不都是为了吃吗,既然(或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为什么对这种作物产出的油却打开国门,置之不理呢?!!! 现在想来,确实,以前吃的油在轧制时不怎么讲究,也不太卫生,菜籽里面可能有壳屑,甚至还有虫,最后都被当时的我们吃到肚子里去了,在现如今的中国是很难通过相关部门的质量检查的。但是,那种能用肉眼识别看见的干净永远只是表面的,可怕的是那种看不见的贻害无穷的危害。转基因作物由于先天的抗虫抗病优势,所以产量会很高,含脂(营养什么的)量也会很高,所以其产出的食用油必然会有极大的成本优势,随着WTO深入,随着中国传统食用油企业的不思进取以及政府的把关不严,国外的转基因食用油已经肆虐着中国市场,一个个破旧的粮油厂倒闭我不以为然,因为这种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但是中国依然没有出现较多靠自身实力与国外转基因食用油公司对抗的企业,着实令我悲痛万分。一个鲁花是不够的,只会产花生油的鲁花也是不行的!!! 即使国家政策规定食用油必须标注是否采用了转基因原料,但是对于素质较低或没有充分引起重视的民众来讲,价格更低或许才是他们的首选,这是国家的宣传不到位以及政府的无作为造成的。另外,就让杞人忧天的我再阴谋论一下:为什么农民使用非转基因的农作物换来的却是转基因的油呢?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的更健康的食品是被国际龙头公司收购回去了还是被我们可亲可敬的达官贵人门享用了?在某些人眼中,生命总是存在贵贱之分的。
个人分类: 情感|1079 次阅读|61 个评论
分享 A股市场的真问题与假问题(zt by 华生)
热度 2 mark 2012-9-6 21:39
股市低迷,各种找制度或政策原因的讨论也就风生水起。其实,这本身已经暗示了悲剧之所在。因为中国股市的制度缺陷往往是在牛市时暴露的更充分,所以我在 2001 年和 2007 年牛市高峰时专文论危机,而在 2005 年股市极度低迷时倒是专文论述制度和市场转折的契机。因此,在股市再度低迷的今天,我们要想真正看破迷局认清大势,必须超越一时的功利之心,摆脱诱惑和纠结人们的假问题,敢于面对市场真正的病症和挑战。唯其如此,危局才会再次转化为机遇。 一、股市低迷本身不是问题 今天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美国是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道琼斯指数已经快要回到危机前的水平了, A 股还在熊市中挣扎,这是不是充分说明了中国股市自身有问题?客观地说这个比较并不严谨。美国经济在经过金融风暴冲击后在曲折缓慢复苏,开始释放积极信号,而中国经济是在 2008 年底 4 万亿的强刺激后现在面临经济转折和下台阶,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相应的美国股市也是在危机后逐步缓步回升,而中国 A 股则在 2009 年领涨全球后又开始回调。同时,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在危机前就长期窄幅徘徊,中国股市在 2007 年刚刚经历了疯狂的顶点。就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如果和 10 多年前的泡沫高点相比今天还只在半山腰,日本日经 225 指数现在还更只是其 20 多年前泡沫高点的四分之一,而同期中国 A 股市场自设立来指数涨了 20 倍。 可见,选一个特定时间段来对比其实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真正要在不同市场间做比较,国际上通用的只能是市盈率和市净率的比较。它反映了市场估值与企业盈 利和净资产的比值。因为任何经济增长最终总要体现在企业盈利和净资产积累上,才能左右股市的估值。用这些指标去看,中国 A 股与世界主要市场,与中国周边市场,只能说相差无几,看不出有任何不正常。从股息回报来看,中国 A 股过去和现在都显著低于国内定期存款利息和国债利息,而其他主要国家恰好相反,用这个指标看 A 股的回报率就差很多。如果用中国企业在境内境外不同市场的表现来看, A 股 市场估值还算是最好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国际规范市场上大多数表现从来比较差。香港没有人们指责的中国股市制度或政策的种种问题,国企股红筹股估值也并不 高。美国市场近年来走势确实不错,但在美国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则并没有享受这个好运,相反还遭遇了滑铁卢,以至于纷纷主动或被动退市,都想回到香港特别是 国内 A 股来上市。可见 A 股 市场的估值在中国企业眼中,还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同时还要客观看到,我们的企业大多是规模效益型的,一旦经济减速、增长受限,企业盈利马上滑坡。这与美 国的蓝筹企业占尽技术、专利和创新优势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及中国周边市场的估值比美国市场低一些也很正常。总之,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的表现,应当说在 总体上反映了我们经济和企业的实际状况,并没有什么冤枉和异常,我们没有必要自作悲情。 还有很多人批评, A 股 市场的根本问题是为融资者服务,从而使投资者的利益受损。这个批评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怎样才叫为投资者服务?打击违法犯罪肯定是一方面,客观地说,监管层 一直也在努力。其他如很多人建议的进一步限制大股东、高管变现,对上市公司附加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束缚,这恐怕既不是改革的方向也不合国际惯例。试想限制到 极端也就是退回到与国际规范市场背道而驰的股权分置时代,原始股东全不让套现流通,上市价格、指标全部行政批准,但那时的市场仍然是牛短熊长、投资者一样 怨声载道。有人说关键是公司发行不能有三高,应全部低价上市。其实我们过去新股发行改革之前从来是这么做的,无论什么公司,按统一的市盈率定价发行。所以 许多公司上市首日股价翻好几倍,二级市场仍然高位接盘,那样也没能真正保护投资者。今年以来,监管层干预新股定价和首日涨幅,但一当市场稍稍平稳,首日大 幅上涨的股票依然很多。有人说应严打新股炒作者,但一查首日买入的几乎全部是中小散户。又有人说要严格审查拟上市公司,其实现在 A 股上市审查已属世界上最严之列,不仅上市公司为支付中介机构审查的交通住宿招待等各项费用越来越多,为有权者审查者打点越来越多,甚至连不少媒体都开始借审查敛财,以发负面消息为由收封口费,结果审查越多权力越大花费越多,还是不能避免上市后变脸。 由 此可见,我们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股市对经济下行的反映,这是股市开始发挥经济晴雨表功能的表现。这一点并非坏事反而值得欢迎。它也意味着只要经济出现 回稳上升的信号,股市必然也会回暖。另一种是证券市场本身的制度和政策缺陷,这才是真正要认真对待的。因为这种制度缺陷和政策失误,一方面会在市场低迷时 进一步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如同样反映调整中的中国经济,今年以来香港国企股和红筹股的表现就比 A 股强很多)。另一方面是当经济和市场稍有回暖,监管者和投资者都松口气、好了伤疤忘了疼时, IPO 提速、投机炒作又起,股市制度的内在缺陷就会放大发作,从而很快迎来新的失望和悲剧。 二、股价扭曲结构高估是真问题 A 股市场确实存在重大的问题,只是 A 股的真正问题与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人想的并不相同。 A 股最大的不正常不在其熊市之煎熬,而在市场极度低迷时,上市企业排队还越来越长,现在发号已到 750 开外,若非明里暗里地控制继续发号估计早已过千。这显然是全球股市都没有的怪事。 A 股另一个不正常就是垃圾股往往比绩优股更受追逐吹捧。 A 股市场历年的大牛股往往非垃圾重组股莫属。即便在今天监管层高调打压 ST 等垃圾股的强势氛围下,垃圾股依然不时在熊市中咸鱼翻身,连连涨停,身价翻番,成为一大奇观。 A 股 市场的第三个不正常是股市低迷至此,二级市场投资者已苦不堪言,但新股上市发行仍然不断不败,老股东套现绵绵不绝。这样,境外已上市的中国公司想回来上 市,境内上市的原始股东和高管锁定期一完,就忙着抛售套现,与境外市场熊市中新股发不出去、大股东和高管不但不减持,反而纷纷增持适成对照。显然,以上这 三个怪现象才是 A 股真正不正常的地方。连病情的症兆都看不对,我们当然就不可能找对病灶病根,更不用说治病的药方。 A 股 的三大怪现象,说穿了其实就是反映了一个许多人讳莫如深的病灶,就是股价扭曲结构高估下的供求失衡。在熊市中谈股价扭曲结构高估,许多人不免会跳起来。但 股价是否扭曲高估并不是由争论或感情决定,而是由真金白银决定的。因为市场经济从来靠价格和供求关系调节。市场不怜悯眼泪,也不相信皇帝的新衣裳。价格合 适,供求就平衡。价格错了,供求就失衡。现在 A 股市场想上市的人打破了头,只能说明价格过 高导致供过于求,于是靠控制供给、严格筛选和排长队来勉力维持秩序。应当指出,这里说的价格不仅是上市发行价。因为上市发行价仅仅是公司让渡的一小部分增 量股权的价格,而更是二级市场的价格,那才是原始股东衡量自身财富和套现退出的尺度。因此,打开窗户说亮话,二级市场的股价扭曲结构高估既是太多的企业在 熊市中也想上市的原因,也是企业不怕发行价再被管制压低也要上市的原因,更是股市低迷原始股东和高管们也要抛售套现的原因。因此,所谓圈钱,所谓有利于融 资者,无非是说股价高了。因为东西不在贵贱,是黄铜也好,是黄金也罢,定价太高了,都是圈钱蒙人;定价合适了,都是投资,都是物有所值。所以,无论专家媒 体还是投资者监管者,找了股市那么多问题,独独不能正视股价扭曲结构高估这个基本事实,不愿说破皇帝的新衣裳,那就只能绕着圈子乱找别的毛病。可见,承认 二级市场股价扭曲高估,才算是摸到病灶。 但是,我们 A 股的估值,用国际通用的市盈率、市净率,不是说与海外规范市场接轨了吗?这个判断叫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偏盖全。中国的接轨是加权平均的接轨,大盘蓝筹股特别是银行股,市盈率很低,已经到 5 —— 10 倍,但量大权重,一只抵几百只,从而拉低和扭曲了市场估值。实际绝大多数中小盘股,熊市至此其市盈率仍在 20 多倍、 30 倍以上。现在中国 2432 只 A 股,在沪指 2100 点的时候,真正市盈率在 15 倍以下的,只有 262 只,不到全部上市公司的 11% 。本来物以稀为贵,故境外市场,一般是大盘蓝筹股估值高些,中小盘股估值低些。特别在熊市,所谓涨时看势,跌时看质,这时中小盘股股价往往跌至几倍市盈率、每股净资产之下。港台股市,中国在港上市的 H 股红筹股,都是这个情况。日本东京日经 225 指数市净率现为 1.25 倍,而东京证券交易所全部股票平均的市净率就降到了 0.7 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不来上市,上市的也自然轻易不会减持。而我们 A 股现在鼓励来上市排队的恰恰是市盈率、市净率高的中小盘,价格当然都高,供求自然不平衡。 更进一步问,股价结构为何扭曲?问题当然出在供给管制。现在场外符合上市门槛的企业成千上万,没有供给管制,场内中小盘股的价格自然下来,大盘与中小盘之间的价格扭曲也会消失。壳资源失去价值,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壳重组这样的蠢事就不会有人去干。所以,供给管制是 A 股市场股价结构扭曲的病根,而政策为壳重组放行不过是火上浇油。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近来 A 股市场用意很好的种种改革不能奏效的原因。因为我们所做的,都不是解除价格和供求管制而是想方设法如何“更好”的管制。从干预 IPO 定价,到人为影响新股上市首日定价,从 IPO 企 业过会排队审查到过会后等待上市的指令,从管理企业如何分红派息到不断改变企业下市预警规则,监管者都唯恐市场失灵,唯恐投资者不理性而自己出手越俎代 庖。监管者天天强调别人的信息披露如何重要,而自己关于整体市场规则的信息披露却朝令夕改、出尔反尔。诸不知在证券市场这个市场经济最复杂敏感、对所有信 息都会自己再加工的神经中枢,任何对价格或供求的人为干预都会带来一系列进一步扭曲的结果。因此,现在许多人建议的如何更巧妙或更严格地去把关监控,如何 给股市进一步吃小灶免股息税( A 股的税收已经在全球属最低之列,上市公司股息税已经比一般企业低 50% ),都只能扬汤止沸,对改变股市股价结构扭曲和供求失衡并无什么效果,甚至还会起反向刺激作用。至于一面打击 ST 等 绩差股,一面鼓励壳重组,更是进一步加大了投机炒作的空间,使重组成功的企业具有更大的暴利效应。因为这些所有问题的根子,不在别处,恰恰就在我们现行的 行政发行审批制度本身。回避这个核心问题,即使经济好转,股市再次回暖,我们也不会就此解脱,而只会象以前一样,市场内在的供求失衡在新一轮的牛短熊长中 套牢更多的进入者。 三、市场化改革中的泻药与补药 世界上有些病,不懂病因肯定治不好,知道病因,也并不一定好治。今天 A 股 大盘股受压、中小盘股高估值的股价结构扭曲就是这样一例。从理论上说,取消供给管制,放手让企业大量上市,股价必然会跌到一个供求平衡的水平,市场也就会 校正估值扭曲,壳资源也会失去价值,市场肯定可以置于死地而后生。但是,这既意味着现存已经伤痕累累的投资者要蒙受进一步的巨大损失,也意味着监管者要承 担股市暴跌和规则改变的结果和责任。这显然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而且可能是一个现存政治或利益结构下无法达到的决定。 有人说,这是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的结果,我们现在是在为全流通付代价。这说法不能说全无道理。所谓欠债总是要还的。但更准确的说,全流通解决了 A 股市场的整体估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问题,但那次股改中我们没有相应解决 A 股的股价结构扭曲问题,这就构成了当前二次股改的挑战。 我们曾经的股权分置市场是一个狭小、封闭、大部分股不流通的市场,它与国际规范股市格格不入,与计划经济类同,要靠一系列行政调控价格和供求的体制去维持市场运行。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同股不同权、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将 A 股带入了同股同权的全流通的时代。全流通既显著增加了市场厚度和活力,也大大增加了企业上市套现的诱惑力。如果我们因势利导,在股改全面展开之后,相应放开对证券市场的价格管制和供求管制,允许和推动已经开始逐步解冻的大盘蓝筹股进入流通,我们本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 2007 年 股市的狂热和泡沫,让一个全流通的市场由价格和供求关系自己去调节运行。但是,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如果我们不想也不可能退回到股权分置时代的封闭市场和计 划调控,那么今天能够选择的,就是如何以一种可行的方式实现证券市场的市场化。这就是二次股改的任务。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即一次股改主要解决了股市的产权 界定问题,那么二次股改即发行审批制度的改革就是要解决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问题。反之,无论以什么名义,无论有多大聪明,对市场进行人为行政干预的所谓 “改革”越多,只会使问题更加积重难返。 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包括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再融资发行的市场化和重组退市的市场化。所谓市场化,就是让价格和供求自己去调节市场,而不是依靠人为管控和行政干预。这里的核心就是如何解决市场化的休克疗法与市场承受力的矛盾。 二次股改的全部要诀就是要放弃行政干预,做好机制设计。因为人为干预价格和供求必然导致市场扭曲,但是市场门槛的搭建从来是要靠人主要是监管者来设计的。面对一个已经严重扭曲和供求失衡的市场,显然不能蛮干盲动,关键是设计好新股发行、再融资发行和重组退市这三个门槛。 首 先,是要设计显性的上市高门槛来限制增量。世界上市场不同上市门槛从来不同。美国纽约交易所就大大高于纳斯达克,而纳斯达克内部又为不同层级设置了不同门 槛,标准低、数量大的企业只能在其低级场外市场挂牌。我国在现行中小盘股股价高企、供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要推进市场化改革而又避免市场的巨幅震荡,唯一 可行的办法就是大幅提高上市门槛,让那些经营风险大、业绩不稳定的中小型企业和存在关联交易的非整体上市企业统统先去新三板挂牌实习,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而不是如许多人呼吁的暂停,或监管者嘴上不说实际上操作的暂缓,那样做只是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市场的预期和压力仍然有增无减。这就象高考一样,重点 学校容量和录取人数有限,不是暂停招生或让人排队,而是大幅提高录取分数线,供求就平衡。守住了这条供求平衡线,才能避免源源不断的企业利用估值扭曲,把 A 股市场当作提款机来圈钱套现,市场的信心才会真正有着落有依托。 其 次是要大幅调低再融资的门槛搞活存量。不集中智慧搞活存量,不知投资者利益之所在,挡不住甚至乐意于增量进入的公关,是股市政策错位的起点。监管者一定要 明白,只有市场存量才是我们真正要保护的投资者利益之所在。已经上市的优质公司,还是被捆住手脚,不能充分利用证券市场的功能和杠杆实现扩张发展、股权多 元、分红派息以及收购兼并,促进实体经济的产业整合、国企改造和过度产能淘汰,是我国大盘蓝筹股活力不足、表现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行政性的再融资审批费 时费力,由于审批旷日持久,与企业的真实资金需求严重脱节,锁定的发行价经常是早已远远背离市场价,造成利益寻租和人为刺激放大了再融资需求。私募即定向 发行的再融资市场化表面上是开闸放水,激化矛盾,实际上是围堤引水,激活存量,它会使优质企业如虎添翼。而完全市场价的新投资者进入,会夯实企业的价值基 础,显著提高股票市净率,封堵股价下跌空间,对二级市场投资者也明显利大于弊。如果非象现在这样,对新股发行坚持虚假的“市场化”,让无数企业如饿狼般挤 着进市场圈钱,对场内企业却坚决抵制市场化,不让融资并购搞活,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口号就难免成为空话。 其 三是要重新设计重组退市的门槛。只要明确了新股上市的显性门槛,够门槛的企业不用经过无数潜规则暗门槛的折磨就可以上市。同时在明确给出过渡期后,坚决取 消壳重组的优惠政策,实行新股上市与重组借壳的真正同一标准,这样就几乎不可能有够正门上市的企业偏偏要牺牲和摊薄自己的权益去后门借壳上市。垃圾股没有 被别人借壳重组的可能了,价格自然回归。这样,无论是象美国那样实行严格的标准让垃圾股摘牌退市,还是如香港等多数市场那样采取宽松的标准,让垃圾股留在 市场上,任其自生自灭,其实都无大碍。最忌讳的,就是频繁修改规则,使人们无所适从,以致股价表现不是反映企业的内在素质,而是取决于行政性的所谓警示分 类。更不能一手打压垃圾股,一手支持垃圾股重组,这样只能搞乱市场规则和投资理念。 综 上可见,正如当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是开弓没有回头的箭一样,在一次股改后的全流通市场上,股市运行体制相应的全面市场化就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只有市 场化,才能国际化。当然不容讳言,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首先直指监管部门本身的行政权力,同时也会断了许多权贵和富贵资本的财路,殊实不易。但唯因其难才 需要改革者的勇气和凝聚社会共识的智慧。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把话说到底,股市的市场化改革这关迟早要过,迟过不如早过。闯过这一关,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良 性互动的新局面就会打开,市场的繁荣发展自然也就可以期待。
69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骑驴过小桥 独叹梅花瘦---严重缺数字
热度 8 小黄鱼 2012-6-16 12:35
骑驴过小桥 独叹梅花瘦 严重缺数字 上周一冒着烈日、吹着海风,带着我的美女销售和帅哥售前,在海岛上化工区看场地。日头那叫一个毒。 满身大汗回到会议室,正吹着空调和客户扯淡,厂家的 SALES 电话打过来问:老鱼,你那台机器这个月提吗? 问的我一愣,最近没大单啊,正在为这事发愁那,长此以往,位子不妙。我忙问:你说的哪台机器?心想万一这老哥电话打错,透露点信息啥的,老鱼我没准还可以冲进去搅一搅。 这老哥说:就你上个月说的那台。 我想起来了,那台机器客户预算缩减,已经改成档次、性能低的多的另外一款,价格已经从 6 位数降到 5 位。“哥,这机器客户没钱,改型号了,改成 PXXXX 了,这么小的芝麻你也要啊” 以往这屁大点的单子厂家的 SALES 眼皮都不会眨下,懒都懒的理你。今呀今儿个真奇怪。 “鱼哥啊,我知道,我和我老板严重缺数字,芝麻也要了,看企业的苦啊” “鱼哥这还有台更小的芝麻,兄弟你要吗?” “要,芝麻再小,也是数字”,这哥们回答的斩钉截铁。 其实最缺数字的还是我们了,我们要不缺数字,他们厂家能缺吗?
个人分类: 随笔|1820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05:18 , Processed in 0.04218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