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奥斯卡

相关日志

分享 同学被哈佛录取,妹妹给高兴坏了
热度 4 席琳 2017-3-31 11:43
2017-3-30 早上妹妹说她上了当地的报纸,赶紧到图书馆去查,说是昨天出来的新闻,应该是今天的报纸,结果就看到妹妹的照片,还有一整版的采访报道。可是记者把我们家领导和美国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的名字都给拼错了,心想这可是错版的报纸,赶紧买了三分,等哪一天妹妹或者领导比贝聿铭还要知名的时候,光这几张错了版的报纸,也能卖不少的钱。 妹妹说这个报社的记者,采访的时候还专门把名字都对过一遍,而且这个记者的老公,是一个ABC,竟出现把华人名字都拼错这样低级的错误。另外妹妹还说,其中的两项报道,也与事实不符。可见现在媒体的记者,是多么的不务专业。 难怪奥斯卡出错,难怪选美冠军出错,也难怪大学录取通知会出错,在高科技发达的现今,人们的职业水平,都普遍下降。 话说今天是美国藤校发榜日。妹妹申报的Y和P,全军覆没。就连康奈尔,也没有录取。H进了微停,倒是伯克利的Cal,对妹妹大开绿灯。因为所有录取妹妹的学校,都是在MIT录取消息发布之前申请的,而所有被锯掉的,都是MIT录取消息发布之后申请的,应付差事的,可见做事情用不用心,有没有热情,是学校申请成功的关键。 可是今天妹妹仍然非常的开心,她最要好的同学,也就是被MIT锯掉了的小中男,这次被H和几个小藤校录取了!妹妹马上就打电话去问,结果人家还没有去查看,然后就一起打了好几个小时的电话,又唱又跳的,比自己录取还高兴,还准备计划着暑假期间一起组织同学们去玩了。 妹妹的这个同学,被妹妹帮助最多,选数学俱乐部主席,是妹妹给推上去的,申请哪一所大学,也都是妹妹帮拿的主意,所以这个同学,给同学们开玩笑说,妹妹就是他妈,比他妈还管的多。 这次妹妹的小中同学中,只有一个年级排名第四的同学,没有什么学校录取,比较可惜,其余的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收获。学校年级排名第二的印度女孩,被油喷录取。 排名前十的那个黑人女孩,被所有申请的九所学校录取,其中就包括哈佛和普林斯顿。 姐姐学校排名占据前三的小中男,也都有不俗的表现,其中被哈佛提前录取的那一个,又被沃顿商学院录取了。 根据粗略的估计,妹妹的高中今年至少有三个哈佛,两个普林斯顿,五个MIT,十个康奈尔,耶鲁好像没有,杜克、哥伦比亚、布朗、油喷、伯克利,佐治亚理工加起来,也不下十五六个。
个人分类: 点点滴滴|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肖申克的救赎》在奥斯卡上败给《阿甘正传》的原因 —— 光sir 正传 ... ...
gordon 2017-2-12 14:51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ExNTQ2MDg4/v.swf ******************************************************************************** 中国也有阿甘,却不是 《阿甘正传》里那样的, 那样的阿甘极为容易变成 “丁蟹” 中国的阿甘是光 sir ,一个当了警察的小男人 也许他又辉煌的过往,但已经不重要了,现在就是一个居家小男人 ******************************************************************************** 玲姐,你这么漂亮,不要嫁给光sir ,这个人,好窝囊啊 呵呵 ******************************************************************************** 网友评论: 光sir应该是一直想追她,但是玲姐没什么反应,双方应该还是处于朋友阶段,几乎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了,不过光sir倒是个很不错的男人,细心体贴温柔,虽然可能有点窝囊,恐怕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但是好歹也是个公务员,跟着他应该会很安稳... 不知是什么警察,居然被丁老四打得那么狼狈。看了真气愤
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大空头》原著选读:打败华尔街的蠢材 ...
得大自在 2016-4-26 10:56
编者按: 今天上午,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颁给了电影《大空头》,电影改编自畅销书作家迈克尔·刘易斯的同名作品。刘易斯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及其衍生品的起源、发展直至演变为金融危机的过程融入有趣的故事中娓娓道来。 本书重点刻画了一群智力超群、性格怪异的“终结者”,他们或是名不见经传的华尔街前交易员,或者是非金融专业出身的“门外汉”,却由于对次贷市场的繁荣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层出不穷充满质疑,最终洞察到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及华尔街的“金融大鳄”都不曾察觉的市场泡沫,从而将赌注押在美国金融市场行将崩溃上。最终,危机爆发了,他们打败了华尔街。 本文选摘自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大空头》中文版最后一章,澎湃新闻经 授权 使用。 危机大爆发 早上6点40分,从麦迪逊大街和47街东北角的那个地下通道出口涌出的人流能告诉你很多事情,当然前提是你要善于观察。比如,在那个时间出现在那个地方的人,很可能是在华尔街工作。从佩恩站周围的那些出口钻出来的人,就不太容易猜了,文森特· 丹尼尔的火车在这一刻到达这里。“文尼的早班火车上只有55% 的人是金融界人士,因为从这个出口出来的主要是建筑工人,”丹尼· 摩西说,“我乘的火车上金融界人士的比例是95% 。” 对于那些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眼睛来说,从康涅狄格郊区赶到纽约市中心的这些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在这群人里,丹尼注意到了很多细小而重要的区别。如果是拿着黑莓手机的人,他们或许是做对冲基金的,正在查看他们在亚洲市场的损益。如果他们在火车上睡着了,那很可能是属于销售部门的——经纪人,他们在这次游戏中毫发无损。提着手提箱或者大包的人应该不是经纪人,因为背着大包的唯一理由就是带着大量研究资料,而经纪人不会阅读他们自己的报告,至少不会在他们的业余时间阅读。带着一份《纽约时报》的人或许是律师,或者是后勤人员,也有可能是在金融市场工作而没有真正身陷市场沼泽的人。 他们身上的衣服也会告诉你很多事情。那些管理着资金的人穿得就像是要去观看扬基队的比赛,他们的金融绩效就是他们的一切,所以,如果他们穿得太好,可能会引起怀疑。如果你看到某个属于买方的家伙穿着正装,那通常意味着他遇到了麻烦,或者他要去见某个给他钱的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除此之外,很难从穿着上看出一个买方人士更多的信息。 另一方面,卖方也会穿戴着他们的“业务名片”: 身穿运动服和卡其裤的,是一个在二流企业做经纪人的家伙;身穿价值3 000 美元的正装,而且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的,是一名投资银行家,在J·P· 摩根或者类似的其他公司工作。丹尼还可以通过他们在火车上坐的位置大致猜出他们工作的地方。高盛、德意志银行和美林的人通常侧身对着火车的前方——尽管当丹尼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高盛的人其实已经很少乘火车了,他们都有私人汽车。像他这样的对冲基金经理在上城区工作,所以在中央车站下车,向北走,那里的出租汽车随处可见,就像鱼塘里的虹鳟鱼争食玉米粒。雷曼和贝尔斯登的人通常都走向与他同样的出口,但是他们的工作已经彻底结束了。这也是2008 年9 月18 日早上6 点40 分在47 街和麦迪逊大街东北角的人流比2007 年9 月18 日少的一个原因。 丹尼注意到了他的那些货币金融业同事身上的很多细节——从某种意义上说,观察那些细节是他的工作。艾斯曼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文尼是分析师,丹尼作为首席交易员,是他们在市场上的眼睛和耳朵。丹尼寻找那些从来没有广播过或者发表过的信息的来源:传言,卖方经纪人的行为,屏幕上的图案。他的工作是随时把握细节,对数字的反应要快,以避免被欺骗。 《大空头》剧照 为此,他的桌子上摆放着5台电脑显示器。一台滚动播放新闻,一台显示着他们的投资组合内部的实时变化,另外3台滚动显示丹尼与几十名华尔街经纪人和投资人的对话。他的电子邮箱一个月能收到33000封邮件。对于一个局外人来说,这些关于金融市场的琐碎信息可能令人无所适从,但对于他来说,它们都各有意义。丹尼是一个从微观上关注具体事务的人。 2008年9月18日,星期四,宏观局势已经变得非常不稳定,这些微观的具体事务也开始变得不连贯。这一周的星期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宣布在次级债券支撑的担保债务权证产品上亏损552 亿美元,并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股票市场的跌幅超过了世界贸易中心遭到袭击后第一个交易日的水平。星期二,美联储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提供850 亿美元,以清偿美国国际集团因为向华尔街银行出售次级信用违约掉期产品而造成的亏损——其中最大的一笔是美国国际集团欠高盛的139亿美元。如果加上美国国际集团已经以担保形式支付给高盛的84 亿美元,高盛实际上已经把超过200 亿美元的次级抵押贷款债券风险转移给了美国国际集团,这些或多或少最后都是由美国的纳税人来埋单。 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竭尽所能安抚投资人,但是到星期三,没有谁表现出已镇静下来的样子。美国最古老的货币市场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 宣布,它在给雷曼兄弟的短期贷款上出现了巨大的亏损,投资人不可能拿回他们所有的钱,而且赎回资金也被冻结了。货币市场基金不是现金交易——他们支付利息,因而承担着风险,但是,直到这个时候,人们还把它们当成现金。你甚至不能相信你的现金。 在全球范围内,企业开始把它们的资金撤出货币市场基金,短期利率出现剧烈震荡,而在此之前,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道· 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449点,跌到4年以来的最低点,大部分市场变动的新闻不再来自私营部门,而是来自官方。星期四上午6点50分,当丹尼到达的时候,他听说英国的金融监管当局正在考虑禁止卖空,这个决定将会把对冲基金行业赶出交易领域,但是这种做法根本不能解释现在所发生的事情。“整个世界正在以一种我在职业生涯中闻所未闻的方式崩塌。”丹尼说。 前点合伙公司为这一时刻进行了堪称完美的布局。根据他们与投资者达成的协议,他们的基金可以以25%的净值做空或者以50%的净值做多股票市场,而总头寸不得超过200% 。比如,对于他们所拥有的每1亿美元的投资,他们可以净做空2500万美元,或者净做多5 000 万美元,但而他们所有的赌注合并后不得超过2 亿美元。在协议中没有任何有关信用违约掉期产品的内容,但那已经不重要了。(“我们从来没有说明怎么把它加进来。”艾斯曼说。)他们在两个月前的7 月初,已经把手里最后的合约卖给了格雷格· 李普曼,他们现在是纯粹的专业股票市场投资人了。 在那一刻,他们几乎用尽了允许他们做空的全部额度,而且他们所有的赌注都是针对银行,即那些崩溃得最快的企业。市场开市的那一分钟,他们的赢利就高达1000万美元。空头在下跌,而多头——主要是那些从次级债市场被挤出来的规模较小的银行——跌幅小一点。 丹尼应该感到高兴,他们曾经认为应该发生的所有事情现在都发生了。然而,他却高兴不起来,他很焦虑。10点30分,交易开始后的一个小时内,所有金融股都呈自由落体状,根本不分青红皂白。“所有信息都汇集到了我这里,”他说,“按理说我应该知道怎么处理这些信息,但是价格变动得如此之快,我根本无法处理。我感觉那就像一个黑洞,深不见底。” 自从允许雷曼兄弟破产以来,已经过了4 天,而且,崩盘最严重的后果现在已经能够感觉到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股票一泻千里,而且显然,除了美国政府,谁也救不了它们。“这种情况就像一场大地震过后,”他说,“没过多久,海啸又来了。”丹尼的交易是人对人进行的,但是这次的感觉更像是人对自然:合成担保债务权证产品成了合成的自然灾难。“通常情况下,你觉得你有能力控制你周围的环境,”丹尼说,“你干得不错,因为你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但是现在,我知道什么或者不知道什么已经无关紧要了,感觉我们早就被扔到窗子外面了。” 前点合伙公司拥有大约70种不同的赌注,押在世界各地不同的股票市场上,全部都是针对金融机构的。丹尼试图保持对这些赌注的控制,但是做不到。他们持有KeyBank (一家美国银行)的股票,并卖空美国银行的股票,这两种做法都是他们从来没有采取过的。“市场上没有任何买方,”丹尼说,“根本就没有市场。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有一个比我们的投资组合更大的问题存在。股票价格跟基本面没有任何关系,它只是随着人们的情绪和对政府行动的猜测上下波动。” 萦绕在他心头的担忧是摩根士丹利可能会破产。他们的基金为摩根士丹利所有,虽然他们几乎跟摩根士丹利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做法和感觉没有任何一点像摩根士丹利的员工——艾斯曼经常说的话就是,他多么希望能够做空摩根士丹利的股票。但是,如果摩根士丹利破产,它在他们的基金中所占有的股份将会作为破产程序中的清算资产。“我在想,我们已经获得了整个世界,而我们为之卖命的公司却要破产了?” 摧毁华尔街 康沃尔资本管理公司对赌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赌注已经4倍于它的资本了,从3000万美元增加到了1.35亿美元,但是它的三位创始人却从来都没有开香槟庆祝过。“我们总是在想,怎么把我们的钱投到安全的地方?”本· 霍克特说。以前,他们没有钱。现在,他们有钱了,但是他们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保管好这笔财富。他们在考虑,那些凭感觉做对事的人(也就是他们自己)怎样才能保持这种能够使他们做出正确决策的缺乏自信、充满疑虑和不确定的性格特征。你对自己和自己的判断越是深信不疑,就越难找到由于担心自己可能做错而带来的那些机会。 高风险的赌博从某种角度看,是年轻人的游戏。查理· 莱德利和加米·麦不再感觉自己很年轻,也无法表现得很年轻了。查理现在患有偏头痛,而且对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非常无奈。“我认为现在存在某些对我们的民主具有根本性威胁的问题。”查理说,“人们有了这么一种感觉,认为这个体系被操纵了,而我们也很难说它没有被操纵。”他和加米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如何打击他们认为已经彻底腐烂的金融体系。比如,他们制订了一个计划,试图对评级机构进行报复。他们组建了一个非营利性质的法律实体,其主要目的是起诉穆迪和标准普尔,并且捐钱给那些因为投资3A 级债券而亏损的投资人。 《大空头》电影海报 正如加米所说,“我们的计划是去告诉每一个投资人,你们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可悲,你们被欺骗了。你们真的应该起诉。”因为他们与华尔街大公司以及那些靠他们吃饭的人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并不融洽,他们不敢找纽约的律师。他们跑到缅因州的波特兰,找到了一家愿意听他们诉说的律师事务所。“他们的反应好像在说,‘你们这帮家伙就是榆木脑袋’。”查理说。缅因州的律师告诉他们,因为评级不够精确而起诉评级机构,就跟一辆汽车因车祸被撞毁后起诉为汽车做过广告的《汽车族》杂志一样。 查理认识一位研究金融危机史的著名的历史学家,那是他过去的老师,他给他打了电话。“这些电话通常在夜里很晚的时候才会打来,” 这位历史学家说,他希望不要公布他的名字,“而且通话时间一般都会很长。我记得他劈头就问,‘你知道什么是夹层担保债务权证吗?’他开始跟我解释它的工作原理:华尔街投资银行怎么哄骗评级机构对一堆垃圾贷款给予浮夸的赞美;这种方式怎么使得借给普通美国人数万亿美元贷款成为可能;普通美国人为了获得贷款怎么高兴地编造谎言;把贷款包装成被认为没有任何风险的证券的机制又是多么复杂,复杂到连投资人都无法进行风险评估;问题怎么变得如此严重,以至于注定要以灾难性的结果收场,并且具有如此巨大的社会和政治后果。”这名历史学家说:“他想谈他的推断,而且想知道我是否会认为他是傻瓜。他问我美联储是否会购买抵押贷款,我说可能性不大。对于美联储来说,如果有了这样的想法,那将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让这位杰出的金融史学家印象深刻的,除了那些令人警醒的事实外,还有……他第一次居然是从查理· 莱德利那里听说这些事情的。“我是否可以说,查理· 莱德利把它看成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他说:“不会。”不是因为查理愚蠢,而是因为查理并不属于理财圈。“以任何一种方式看,他都不是一个现实的人,”教授说,“他不是受金钱驱动的人。他会怒火中烧,他把这看成一种非常个人的方式。” 尽管如此,2008年9月18日早晨,查理· 莱德利还是被惊得跳起来了。他和加米没有像往常一样坐在他们的彭博终端前面看着新闻不停地滚动,虽然一直到前一天,17日,星期三,这都是他们每天的日常工作。华尔街大公司宣布的在次级抵押贷款债券上的亏损开始变得巨大,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美林一开始说他们亏损了70亿美元,现在承认这个数字是500亿美元。花旗集团大约有6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的损失在90亿美元以上,后面还有些什么,谁也不清楚。“在对现状的解释上,我们错了。”查理说,“我们以为它们把3A级担保债务权证产品卖给了像韩国农业公司这样的企业。它们被摧毁的事实说明它们没有这样做,而是自己留下了。” 华尔街大公司曾经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很精明、很自私,现在却变成了一群蠢材。那些管理这些公司的人不懂自己的业务,而监管者显然更不懂。查理和加米总是认为有一些他们不认识的成年人在负责着金融体系的运转,现在他们看出来了,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存在。“我们从来没有进入过这些野兽的肚子,”查理说,“我们看到尸体被抬了出来。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进去过。”彭博社的一条新闻标题吸引了加米的视线,而且击碎了他的心:“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谈危机:没有人知道该做什么。” 《大空头》原著作者迈克尔·刘易斯
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李安领头抗议奥斯卡典礼歧视亚洲人
热度 37 燕庐敕 2016-3-16 10:23
怒了!李安领头抗议奥斯卡典礼歧视亚洲人 2016年03月16日 01:17 抗议信写道:“我们对第88届奥斯卡电视转播,拿亚洲人为笑柄与其中存在的种族歧视刻板印象,深感惊讶与失望。” 李安 李安批奥斯卡歧视亚裔 自动播放   新浪娱乐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上月29日举办的第8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余波荡漾,主持人克里斯洛克在典礼上,以具有歧视亚洲人意味的刻板印象当笑梗,不仅球星林书豪 为之愤怒,李安等其他来自亚洲的美国影艺学院成员,3月15日向美国影艺学院递交署名抗议信,要求影艺学院董事会拿出“具体的作为”,避免本届奥斯卡典礼上对亚洲人的歧视再发生。   奥斯卡典礼上,主持人洛克安排亚裔儿童手提公事包上台,介绍他们是会计事务所的会计师,说他们是“最敬业、精准与勤奋工作的代表”,接着还说: “如果有人不喜欢这玩笑,用你的手机发推特,你的手机也是这些孩子做的。”嘲讽亚洲人给外界的刻板印象与亚洲童工,他自以为有趣,亚洲人看了却笑不出来。   抗议信写道:“我们以具有亚洲血统的影艺学院成员身份写这封信,表达我们对第88届奥斯卡电视转播,拿亚洲人为笑柄与其中存在的种族歧视刻板印 象,深感惊讶与失望。鉴于#OscarsSoWhite(奥斯卡好白)的批评,我们原本希望奥斯卡典礼能提供影艺学院一个方法与机会,展现包容与多元性的 绝佳榜样。然而,奥斯卡典礼却因为对亚洲人诠释的手法荒腔走板而蒙尘。”   信中继续表示:“我们想知道如此缺乏格调与冒犯人的桥段怎会发生,以及你们对于避免未来奥斯卡典礼再对任何团体有类似浑然不觉或公然偏见、种族歧视的情事,有什么处置方法?我们期待能听到诸位对于这项事务的想法,以及确保所有人种能以尊严与尊重被呈现的具体作法。”   信中最后提到:“我们对于奥斯卡有全球数亿人收视深感荣耀,其中有百分之60的亚洲人与潜在的电影观众。”也是在提醒好莱坞,当前亚洲的电影市场举足轻重。   抗议信上,除了李安,一同署名抗议的包括曾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导演杨紫烨 、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得主虞琳敏共25人。
889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奥斯卡奖的种族歧视
席琳 2016-3-3 12:14
2016-3-2 周末奥斯卡发奖那天,我在帮姐姐填稅表和IDOC的申请材料,姐姐在看奥斯卡的发奖仪式,开始看到的是一个黑人明星主持发奖仪式,心想这届奥斯卡,和N多年前吴婢主持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直到看到几个亚洲小孩子被请出来,像耍猴子一样。后来听席一妈说姐姐对这届奥斯卡也很反感,并在脸书上和朋友们讨论的热火朝天: Notice how diverse the roles the nominated actors have, and how narrow the roles are for the nominated actresses. At least evident in the clips showcased, men could be astronauts, frontiersmen, writers, entrepreneurs. But women will always mainly be wives and lovers. People in our society have little respect for mothers and other women's roles, and only heroines who are "masculine" are widely appreciated. But it is sad to see the roles available are still very limiting. And hopefully that will change in the next few years. Please do not compare Asians to minions. Those sexual and skin-color jokes were not funny. I had to hear it twice to believe they said that. Thank you African American man who said that Hispanics and Asians are also underrepresented in the film industry.
个人分类: 点点滴滴|0 个评论
分享 热烈庆祝小李子得奥斯卡
热度 40 常挨揍 2016-2-29 19:10
828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也聊《穹顶之下》
热度 87 不爱吱声 2015-3-7 04:25
原贴发在这里: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35849-1-1.html 这里做备份,也可以跟只读日志的朋友分享自己对片子的看法,尽量做到就事论事,但难免有些情绪体现。 ====================================================================== 首先想说,这片子绝对不是科普片,而是纪录片。如果不清楚科普片与纪录片的差别,建议去找一下discovery或者BBC的科普片看看,然后再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那些对照看一下。 两者抛开内容不谈,最根本的一条在于科普片必须不预设立场,讲述是要以一个完全局外人的身份来对知识进行介绍传递,科普片追求的是知识的准确性与全面性,追求的是严谨,对于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一定要把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平等地公布,并不应该做定论。 纪录片则预设立场,因为纪录片追求的是传播,所有纪录片的目的都是表达立场表达声音而不是表述科学或者知识。为了传播,纪录片是会精心设计戏剧化情节以影响观众的情绪进而实现最大传播。纪录片因为预设立场,所以都对数据进行挑选,都对事实进行筛选。一般数据应该是准确的,事情也都是真实的,但是对数据的解读和对事件成因的解释过程则是单向的,有选择性的。纪录片从来不会把有争议的话题的各个角度全面呈现给受众,否则那就无法传播观点了。 为了说清楚这个区别,我先给大家讲一个例子。 其实,我以前在论坛提过,有一个获得奥斯卡纪录片奖的作品gas land(油罐应该有,大家愿意的话可以自己搜搜看)讲水力压裂对环境的破坏的片子,里面用了大量的戏剧化手法妖魔化一个工业工艺。 其中有一个场景,是科罗拉多的一家农户自家自来水用火一点就着火,然后镜头一转远处一个油气开采架,于是观众的情绪和逻辑都被带到影片所要传播的观点上了: 农户打开水龙头点火,着火--〉说明农户使用的地下水中有天然气 远处有油井,说明有油气开采活动--〉油气开采采出天然气 结论:农户使用的地下水中的天然气是当地油气开采活动导致的 影片的这个场景被很快到处传播,立马观众群情激昂。 但是真相是这样么? 经过科学的调查,根本不是。两个事件都是真实发生的,但是两个关联真实事件却并不一定就具有因果关联。地下水中含天然气是有多种可能性的。 比如说,地下水如果恰好流过地下某煤层区那么更大可能性天然气来自于煤层,而调查结果恰恰如此。 其实很容易检测分辨地下水中的天然气来自煤层还是远处页岩开采活动泄露。 1。新事实:该地区地下水恰好经过一块煤层。 2。非科学的手段排查事件关联性。在调查过程中,讯问当地住户,一位老者说他家很早很早就这样了,当地很多家都知道,不是新鲜事,那时候并没有开始油气开采呢。 3。科学手段来排查事件关联性。仪器检测,发现水中天然气是生物菌生成气,这只有浅层煤层才会这样的天然气,而深藏地下几千米页岩内的天然气都是热成气,就是靠上亿年地球岩石搅拌和热量分解有机体生成的。他们的碳同位素成分比并不相同。 大家总觉得自己看到的就是事实,也总更倾向于接受那些自己喜欢的观点。而这种情绪是很容易被一些拍摄技巧和叙事方式所利用。 说这些的意思是,是想讲清楚纪录片和科普片的差别。也是因为很多人把这个片子当作科普片看,甚至看到名气很大的科普网站果壳网也一直把此片当作科普片来推荐来谈论。所以觉得有必要把这事情讲清楚。 好好,下面我来谈谈这个片子的问题。 我不会面面俱到,因为精力有限,也没时间,自己纯粹没事找事闲得慌才发这个帖子。当然有谁愿意把我工资付了,然后让我也停职一年也做一个调查也不是不可以。 总的来说,这片子前面讲述雾霾成因还算不错,但是其中有一些地方有把关联事件有意无意暗示为因果关联的。 比如说,雾霾与肺癌症的关联性;水风也提到了pm2.5颗粒与巨噬细胞死亡的关联性;pm2.5颗粒与死亡率的关联性;论证都非常不充分,不全面,因为没有提供其他可能关联因素,因此对观众看来具有明显的(唯一)因果关联。这些都不符合科普片对没有定论的问题要对多个可能性做平等分析的要求,应该是为了传播观点服务的,就是说为了让观众产生雾霾的危害非常大的印象,甚至可以引起死亡。这种通过影视夸大方式,与将镜头对准农户的水龙头着火这种可视化感非常强的场景,让观众可以产生某种恐惧感,进而达到最大传播效果。 但是,我也想让大家了解。“雾霾是我么必须应该大力治理”的这个观点我是非常同意的,尽管或许雾霾的恶从科学角度看不一定像片子中演示的那么大,但是这个观点经过片子夸大后传递而观众,可能带来正面的社会效应,那么我不会因为片子的不严谨而在这方面过多指责,吹毛求疵。因为在我看来,能够传播“对社会有益的观点”的纪录片就是一个好的纪录片。戏剧性,夸张性等影视手法是必须的,也是好的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纪录片面向的是大众,传播的是某种观点,评判他的好坏,一定要抓住他传播的观点是否有益。在“雾霾需要大力治理”这个观点传递上,这个片子完成的不错。可以打不错的分数。 但是, 当片子继续开始分析抛售她的解决方案的时候,我就越品越不是味,越看越疑惑,到最后刚刚积累出来的对片子那些好感一扫而光。 我这里只选几个记忆比较深刻的场景跟大家抛析一下。这原本就是一个表达立场和观点的纪录片,那么当我反驳片子提出的观点或者方案不可避免地要处于另外的立场,所以我不否认,我在对以下问题的看法是与片子的制作者处于不同的立场的。改变一个人原本的立场很难,但我还是希望通过费时费力写这个帖子让更多的人看到硬币的另一面。我也相信,每个人只有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获得的知识才是最可靠的。 第一个想聊聊的是片子中提出的解决煤带来的空气污染的“洗煤”方案。 片中有几个数据和场景值得玩味。 一个是煤并不是一定脏的,煤是可以洗干净的,英国95%以上都洗干净,而我们只洗了不到一半的煤。然后一大段抒情,最后是采访环保人员,从环保人员口中说出了我们可以洗煤来解决城市污染的问题。 这个方案真的合理么? 其一,洗煤需要建洗煤厂。而中国国家的煤消耗量与英国的消耗量要高非常非常非常多,中国一半的煤所需要的洗煤厂是远远多于英国95%的煤所需要的,当把中国另一半煤也洗一遍的话,那就意味着现有洗煤厂的总数加倍,这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么?特别是,如果中国能源需求的增速非常非常快,对煤的需求速度远远超出了新建洗煤厂的速度,那么在片子中轻松自如说出的另一半煤也洗一下这种方案在现实中可能实现么? 不过呢,那是前几年的事情了。从现在开始,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降下来,钢铁需求下来了,煤炭需求也下来了,每准再过几年,煤炭需求降到现在的一半,嗯,现有的洗煤厂就有足够容量把所有的煤都洗一遍的了,那样片子中所建议的洗煤方案就自动可行了。会不会,到时候有人把这个片子拿出来说:这真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伟大设想阿。所以我觉得这个片子出来的时机真的恰到好处。希望是我想多了。 其二,洗煤需要额外的开销,经过洗后的煤可以导致消费端煤的价格加倍。这部分费用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呢?全部由那些使用散煤的用户来承担真的合理么?空气净化的收益者是全部居民。如果由散煤用户自己承担整个洗煤费用,那么就意味着散煤用户在为全城市的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来买单。那么由全体居民买单怎样?这个问题每个人最好问问自己,愿意交额外的“城市空气净化费”么? 很遗憾,片子中对此提都没有提。 第三,洗煤会潜在的造成更严重的水污染。大量的洗煤后的液体含有洗下来的那些煤中的污染物,如何处理这些污染物保证不造成更大的水资源污染可比通过洗煤解决空气污染难度大很多啊。而水资源污染给人类造成疾病的风险是要远远高于空气污染的。 已经是很早很早了,我就知道环境保护要综合治理。二次污染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新课题,这么重要的一个环保片子对此提都没提。而另一个事实是,水资源污染是乡下的洗煤厂局部的事情,空气污染则是城里的事情,那么如果有人在这方面质疑片子制作者的立场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但是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由于制作者知识局限性所致。 总之,以上三点,是我为什么觉得洗煤这个方案真正实施起来根本就不像片子中表现的那样轻松的。 环保并不是我的专业,我也没精力自己去查资料核实以上三点具体细节到底如何,如果有什么错误,大家尽可指出,只要就事论事就好。 第二个想聊聊的是片子中提出的气代煤的能源结构改革方案以及油气企业的体制改革“私有化”方案。 先说个小插曲,恐怕大家都没有注意到。 记得片中,她采访其中有位中石油的工程师,说油气经营有安全性问题,弄不好就出大事,这句很快就过去了。接下来马上切换大谈特谈能源安全。我看的这里,当时是一头雾水。因为中石油工程师说的是油气经营安全问题,这包括人员的健康和人身安全,工艺施工中设备的安全,以及保护环境,而能源安全是说能源对外依存度,进口能源百分比的问题。这是两个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片子却把这两个东西掺合到一起。 而另一方面,石油工程师所提的经营安全问题,恰好符合片子的环保主题,一个镜头一带而过,而后各种人物大谈特谈能源安全。其实,石油工程师说的安全问题恰恰是一旦放开油气开采行业的最大风险之所在。因为比较小企业来说,大企业更容易受到政府监督,也更在意公司的名誉,更愿意在安全性方面进行投入。煤炭行业开放后的乱象其实算是很好的例子。 下面这些过于技术化,大家可以略过 片子说了几个数据也挺有意思。说美国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美国6300家油气公司,160家管道公司,而中石油垄断中国70%的油气资源,70%的管道资源。最后结论是垄断阻碍创新,只要开放市场,中国天然气产量提高一倍,探明储量也提高一倍。 所谓美国天然气公司多,那是因为美国是土地私有的,地下矿藏也是私有的(具体买房会有合同限定),这样只要有钱任何人都可以投资油田,买两口油气井玩玩是很容易的,还有这样的专门网站整的就跟买房地产似的。买了油井,直接花三百多美金注册个公司,就可以成为一家天然气(油)公司了,这种公司非常多。会有专门的能源公司来运油或者通过管道并网卖气。这个前提是土地矿藏私有化,这个世界上据我所知只有美国是如此的。连欧洲国家都不是的。 但是,这么多家天然气/油公司其实对行业来说仅仅是个数字,什么引导行业创新之类的跟他们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他们就是相当于买个印钞机,他们也不关心开采这些细节。现在最先进最创新的开采技术都是掌握在非常少数的几家油服公司。在行业发展早期,自由竞争会带来活力,会促进创新,但是大浪淘沙,等到行业步如成熟期,一定是大公司,更有财力的公司更具有创新能力,因为创新不是人海战术可以搞定的,那是靠金钱投入以及依靠受过系统科学训练并有产品经验的人才能搞出来的。油气开采使用的工具都是比较特殊的,他需要挑战的是不同的地质状况,是高温高压的极端条件,所有这些不可能期待仅仅靠自由竞争就可以发明创造出来,是要靠反复试验,经验积累以及科学管理的。 美国现在是天然气第一大生产国,确实是因为美国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是页岩气最近几年大力开采的结果。而页岩气开采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具体说是两项技术,一个是水平钻井,一个是压裂。但这两项技术的提高根本就不是什么开放市场,私有化,公司多竞争多而导致的。对企业来说,其实更多还是因为天然气价格高,政府政策扶植,促使企业愿意发展那些成本比较高的开采技术。美国在页岩气开采爆发那前几年,天然气越来越短缺,对外进口依存度很高,那几年天然气价格都是8美元以上,而发展出来的新技术开采天然气的成本可以在4美元左右,这个盈利空间非常大,因此企业当然愿意投资去研发这些新技术。 中国的非常规天然气储量很丰富不假。但是中国的地质条件要远远不如美国的地质条件(这个帖子作了简短说明: http://www.aswetalk.org/bbs/foru ... 5752pid=613366 );另外中国页岩所处的地理位置人口相对密集,其施工难度也远远大于美国。这就导致即便有技术,开采成本也应该会远远高于美国。比如,记得以前看新闻得知,现在中国开始的重庆涪陵页岩试验井的单井成本几乎是美国均价的4倍,那么恐怕已现在的气价,以这种成本开采页岩气并不见得会让公司有大的盈利。而重庆的页岩田是中国地质条件最好的一块页岩田,按理论应该是国内开采成本可以最低的一块。那么从企业角度,如果不愿意开采也是可以理解的,谁都不愿意采得越多赔的越多的买卖。 而美国还有一个能够实现页岩气大面积开采的条件是,美国的天然气管道系统特别发达,遍布全国,直接入户,这样一旦这些油气企业才出天然气,那么很容易就运输出去,如果没有这么发达的管道系统,天然气采出来也运不出去,或者采用压缩或者液化的方式通过公路或铁路运,那成本会极大地增加,那么可能结果是企业采出来也赚不到钱。 管道问题到了中国就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了。中国从前没有天然气在消费端的需求,开采成本又太高,那就没有修管道的动力也没有修管道的资金,而管道不发达,天然气到消费端的整体成本就高,于是又无法去开采。 说这个更多的是想说明能源结构调整这事情很复杂。而技术创新的阻碍很可能并不是由于垄断,而更大的可能性是由于天然气价格不够高,高不过开采成本,导致空有地质储量而没法将其转换成经济可开采量。 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片子中所提的开放市场,甚至私有制还合理么? 当然中石油有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行大改也是应该的,但在这样一个影响力大的环保片里向观众随随便便就抛出这么一个方案,统统外行话,充满对实际情况的无知,这是几个意思? 第三个是纯粹因为看不惯片子最后的那段“道德教化”来吐吐嘈,这段营养不多 片子中记者去劝施工人员把沙堆盖上,去劝餐馆老板装净化器,不管是施工方还是餐馆老板都是很听话地就照办了。然后,告诉大家看看这些小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承担起来做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监管了。 实话实说,我当时看的时候就是觉得是“不食肉糜”,也让我想起了另一句成语:“狐假虎威”。在我看来,那些老板怕的更多的恐怕是她背后那台摄像机吧。“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现在都是个问题,如何让群众都像她片子中展现的那样实现公民的监管呢?而公民监管的法律依据又在哪里呢? 拨打投诉电话,那就是让政府无偿负责监管,于是就又回到原点了,如果政府无力监管,那其实啥问题都没解决,但是潜台词是不怪我。如果政府能够监管,那么监管成本谁来买单,这才是大家都需要想一想的问题。片中再次提都没有提。 这样一个片子居然会让自己花这么大精力来评论,越发觉得自己真是有点闲的。不过,如果这篇文章的读者不管自己站在什么立场,都觉得有所收获,那就没白费劲。
个人分类: 杂记|354 次阅读|29 个评论
分享 TX,就不怕被查水表麽……
热度 24 大卫 2015-2-23 22:17
昨晚,第87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在洛杉矶杜比剧院举行,《鸟人》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原创剧本,成大赢家;《万物理论》埃迪-雷德梅恩、《依然爱丽丝》朱丽安-摩尔分别斩获最佳男主角和女主角,同时多部影片获得了各种奖项。 与此同时,微博网友@电影贩 整理了本次奥斯卡获奖电影合集,绝大多数提供了下载链接或在线播放地址。有需要的请 点此 前往观看。
1092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2015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美味盛宴》萌狗出没
热度 2 天狼星 2015-2-23 15:11
http://youtu.be/JBio_QKTjKE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JBio_QKTjKE"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86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春绿 花瓣雨 奥斯卡
热度 46 graceusa 2015-2-23 09:44
1, 前不久一场春雨,让大地穿上了绿装。 选择了一条平时不走的山路,享受午后和煦的阳光和醉人的绿意。 2, 那天说孙楠唱花瓣雨,引出道长一篇忆旧美文。 真正的樱花美景我只在西雅图华盛顿校园里欣赏过;我们这里,樱花不成气候,但二月李此时正开得迷人,特意把车停车下来用手机拍了一张,可有几分花瓣雨的意境? 3, 奥斯卡今晚颁奖。 特别希望 朱 丽 安·摩 尔拿到最佳女主角!她是我最欣赏的好莱坞女星;不否认梅里尔斯特里普是戏骨,但我总觉得她演的痕迹太重,而摩尔让我觉得她不是在演戏,她就是那个角色,她演谁是谁!她此次在“依然爱丽丝”中扮演的是一位哥大语言学教授, 50 岁被诊断患有 阿 尔 茨海默症。一个人撑起了这部片子。表演自然、流畅、到位、感人。她前几年在“ the kids are all right “ 里的表现也相当精彩。 男主角我希望扮演霍金的 Eddie Redmayne 能抱得小金人。
118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说说奥斯卡提名影片吧
热度 52 graceusa 2014-2-9 11:57
昨天葛公转给我一个帖子,罗列的是 2013 年奥斯卡提名影片。看到有两个我认为不值得一看的片子竟然有多项提名,来气! 唠叨几句解解气。 1, The Wolf of Wall Street ( 华尔街之狼 ) , 得到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在内的五项提名。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大烂片!毒品、脏话、酒精充斥着整个银幕,如果声嘶力竭青筋暴起就是演技的话,那就把最佳男猪颁给他吧。 2, American Hustle ( 美国骗局 ) ,得到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最佳女主最佳女配在内的十项提名!凭什么呀?别的不说, Amy Adams 在这部片子里除了深 V, 真没表现出来什么演技 ; 这部片子的配乐尤其荒唐,动不动就高潮似的,骗人没商量,明明都是前戏! Jennifer Lawrence 是个爆发力极强的演员,她被提名最佳女配还算说得过去。 今年的女主和女配我特别看好 Blue Jasmine ( 蓝色茉莉 ) 中的二位, Cate Blanchett 恰到好处的神经质出演,可谓小震撼;佩服 Sally Hawkins ,没有丝毫表演痕迹,希望她能捧得小金人! 3, Her ( 她 ) 。 也获得五项提名。我对这部片子无感,只记住了 Scarlett Johansson 略带沙哑的迷人声线。 4, 12 Years a Slave ( 为奴十二载 ) 。 九项提名。此类题材的影片已经无法给我震撼的感觉,难道是我麻木了? 5, Gravity ( 地心引力 ) 。 十项提名。完美的 3D 视觉享受。女主和男主都是我非常喜爱的明星。这是一部好莱坞大片,呵呵。 6, Dallas Buyers Club (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 。好电影!我投男主一票! 7, August: Osage County ( 八月:奥色治郡 ) 。 要不是有两位大牌出演我是不会看的。看片体会: 别人的生活,看起来快乐富足也好,孤独无助也好,都是表面。 幸福如人 饮 水,冷暖自知。走 过 的路,心中的乐与苦,旁人怎可知?! 8, Prisoners ( 囚徒 ) 。 只有最佳摄影一项提名。 也是因为被大牌吸引才去观影。很久没看这样的悬疑影片,脑子有点不够用,影片放了三分之二我还没想到凶手是谁。 Jake Gyllenhaal 不错,对 Huge Jackman 有些失望 , 角色处理得过于简单了,一路暴躁让人感觉疲劳;相比之下 Jake 对人物的刻画要细腻得多。 9, Captain Phillips ( 菲利普船长 ) 。获得六项提名。 有 Tom Hanks 出演,片子质量应该已有了一半的保证。我喜欢他在影片刚开始的一段戏,和妻子驾车去机场的路上,几分钟,把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好父亲好丈夫好男人形象完全展示出来了;还喜欢他获救后医生给他做检查那段戏,可纳入表演专业教材,太厉害了。 10, 最后,说说我觉得最值得一看片子吧,那就是获得 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丹麦电影 Jagten ( 狩猎 ) 。 每个人对电影类型都有不同偏爱。我喜欢的电影不能是脑残爱情糖水片,有悬疑有推理但不能血腥色情;不喜欢过渡渲染的悲情或快乐,最好是从生活中最平凡的琐事切入;感情真挚淳朴含蓄。电影的主旨可以深刻,但不要深刻到让人失去生的希望。当然,演员要是我喜爱的那就更棒了。 电影 Jagten ,几乎满足了我对好电影的所有期待! 人物性格都不算丰厚,却让人觉得如此真实,故事虽然老套,但拍成的电影却如此饱满,太牛了。 我不在此剧透,如果你还没看,我强烈推荐!
187 次阅读|47 个评论
分享 当诺贝尔遇到奥斯卡
热度 48 河蚌 2013-10-9 09:47
又到了每年的诺贝尔奖的开奖时节,又到了某些媒体的表演季。 每年都是不同的诺贝尔奖得主,每年都是相同的媒体表演。 每年都是不同的诺贝尔奖项目,每年都是相同的指责理由。 每年的媒体都是同样的说辞:“今年的奖,中国又没戏,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这都是体制的错!!” 可是媒体不会告诉你,诺奖都是颁给二十年前的研究成果,而顶峰的科研成果又都需要二十年的积淀时间。 去年表演一下,今年就能得奖的,那是奥斯卡好吧!! 但即使是奥斯卡,中国导演不一样得不上? 创造一个贵族需要三代,而就这群文科生的素质,给他们一百年,恐怕也得不上奥斯卡。 而那时,说不准,中国的诺奖已经可以挂满墙头了。
个人分类: 世间百态|1321 次阅读|39 个评论
分享 强哥加油吧
热度 55 瓦片儿匠 2013-4-20 19:00
希望小强哥哥这次能表现好点,不要像奥斯卡一样浪费汶川凝聚起来的人心,从512到奥运那一段时间大概是举国上下最为齐心的,可惜后来的四万亿和房地产大跃进等等等彻底毁掉了奥斯卡也让左中右的分裂变得如此明显 雅安地震是个灾难,但从今天政府、军队、领导的反应来看还是挑不出太大毛病的,除了薛骗子之流外,网络上的声音总体上还是正能量居多,希望强哥到了灾区解决点问题,同时也能借此机会重聚人心 我们小老百姓们,还是希望中国这艘大船能够齐心协力越行越远的
877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刀锋战士
热度 19 橡树村 2012-8-4 20:38
8 月 4 日,伦敦奥运会田径赛场上,来自南非的奥斯卡普斯托利乌斯在男子 400 米资格赛中以 45 秒 44 的成绩成功晋级半决赛。虽然奥斯卡的个人最好成绩与世界冠军水平仍有不少差距,不可能赢得任何奖牌,但是一个从小失去了小腿的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依然令人钦佩。 奥斯卡 1986 年出生在约翰内斯堡的北郊,先天两条腿就没有腓骨。十一个月大的时候,就不得不实行截肢手术,截取了两条小腿的下半段。尽管如此,凭借假肢,奥斯卡仍然热衷运动,不仅打水球,还打网球,玩橄榄球,打入过省级比赛。除此之外,奥斯卡还参加摔跤比赛,完全不把自己当个残疾人。 2003 年,因为橄榄球导致的膝盖受伤之后,奥斯卡把兴趣转向了跑步。 2004 年是奥运年,开始跑步训练的奥斯卡迅速得到了参加残奥会的机会。在雅典残奥会上,奥斯卡不仅在 T44 组一百米比赛中得到了第三名,更在 200 米比赛中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赢得金牌。此后,奥斯卡又在一系列残疾人短跑世界比赛中夺冠,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到 2007 年,奥斯卡已经把一百米 (10 秒 91) 、二百米 (21 秒 58) 和四百米 (46 秒 56) 的世界纪录揽于一身,并在 2008 年北京残奥会上赢得这三个项目的金牌。 早在 2005 年,奥斯卡就开始参加健全人的比赛,在南非的冠军赛中取得了四百米第六名的成绩。 2007 年,奥斯卡首次登上世界健全人 400 米比赛的赛场,在罗马黄金联赛的 B 组中取得第二名。这样,这名失去了两条小腿的残疾人,成功进入健全人比赛的国际舞台,并把自己的目标定到了参加 2008 年北京奥运会。 不过奥斯卡使用的假肢立刻引起了国际田联的注意。 2007 年 3 月,国际田联修正了竞赛规则,规定不允许使用任何有可能带来相对其它运动员的优势的机械,比如弹簧,轮子等等。虽然国际田联声称这一条规定并不是针对奥斯卡的,但是毕竟这个时候的国际田径赛场上,只有这么一名残疾人运动员。这样,奥斯卡要完全符合国际田联的规定,就需要符合国际田联的这个要求。 2007 年 7 月奥斯卡两次出现在世界田径赛场上,也就都被国际田联密切关注。 2007 年底,国际田联终于决定要对奥斯卡的假肢进行全面的技术分析,判定这双假肢是否有可能为奥斯卡带来优势。技术分析在 11 月进行,由国际田联指定的专家支持。两天后,专家宣布,在达到同样速度的时候,奥斯卡的肢体与其他正常运动员相比要节省 25% 的能量,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优势达到了 30% 。报告在 12 月公开,导致奥斯卡在 2008 年 1 月份被国际田联取消比赛资格,奥斯卡的奥运梦想的实现立刻面临巨大挑战。 奥斯卡当然不愿意就此放弃。在教练和律师的帮助下,奥斯卡开始就国际田联的决定上诉,并在美国莱斯大学进行了更加全面的测试。 2008 年 5 月,经过了两天的审理,听取了各方面的证据后,位于瑞士的体育仲裁法庭宣布,国际田联进行的测试仅仅测试了直道跑步时候的情况,这个情形与四百米跑步不同,更没有考虑起跑和加速阶段的情况,是不完全的。最终,体育仲裁法庭宣布综合下来,奥斯卡使用的假肢并没有为他提供相对其它运动员的优势,国际田联的决定无效。这样,奥斯卡就有恢复了参加北京健全人奥运会的资格,对奥斯卡使用的器械是否能够为他带来优势的争论,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有了参加国际田联比赛的资格是一回事,能参加奥运会是另外一回事。要参加奥运会,奥斯卡需要达到 A 级标准,也就是达到 45 秒 55 的成绩。奥斯卡并不能使用奥运会资格的 B 标准 45 秒 95 ,因为这个标准只有在本国没有其它运动员达到 A 标准的时候才可以使用。此外,奥斯卡还可以被选入南非的 4X400 米接力队而取得参赛资格。于是奥斯卡开始参加各项赛事,虽然取得了 46 秒 25 的个人最好成绩,但是最终也没有在南非宣布奥运代表团名单前取得参赛资格,而南非田径协会因为安全问题,也没有把奥斯卡选入接力队伍,这样,奥斯卡第一次奥运梦想破灭。不过奥斯卡并没有因此放弃,把目光放到了 2012 年伦敦奥运会上。 当然关于奥斯卡的争议继续,总是有人要诋毁这位站到了健全人赛场的残疾人。新的争议在于奥斯卡没有小腿,体重轻,有优势。对此,奥斯卡在采访中声称,没有小腿固然体重轻,但是也降低了流向腿部的血液的比例,减弱了大腿的力量,综合下来很难说这能有什么优势。而且,如果没有小腿真的能够给残疾人带来跑步的优势,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优秀的残疾短跑运动员,只有他一个能够站在奥运赛场。 为了备战伦敦奥运会,奥斯卡暂停了在比勒陀利亚大学的学业,专心训练和比赛,多次参加残疾人和健全人的比赛。努力终于得到回报, 2011 年 7 月,奥斯卡终于在意大利的比赛中取得了 45 秒 07 的成绩,满足了奥运会的参赛标准。南非 4X400 米接力队也已经接受了奥斯卡,在 2011 年的世界锦标赛中,奥斯卡领跑的南非 4X400 米接力队在预赛中打破了南非纪录,挺进半决赛。南非接力队最终在本次比赛中取得银牌。虽然决赛的时候奥斯卡没有出场,奥斯卡因为参加了预赛和半决赛而得到了健全人比赛的首枚奖牌。这样,作为南非男子 400 米成绩最好的人之一,奥斯卡取得了参加伦敦奥运会 400 米和 4X400 米接力的资格。 预祝奥斯卡在周日的半决赛中取得好成绩。
834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终于看了Hurt Locker
热度 19 晨枫 2011-10-16 22:34
难怪得到奥斯卡,难得的好电影,对气氛的描绘很棒。这已经不只是一个war zone,而是hell了。到处是敌意和危险,completely unappreciated,这样的战争怎么可能打出名堂?主人公James不是英雄人物,而是daredevil,但是整个电影充满了绝望和疯狂,使人联想到Full Metal Jacket、Platoon等越战电影,尤其是最后,James昂首阔步又去排雷的时候,打出Delta company还有363天才能轮换。
997 次阅读|2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05:17 , Processed in 0.049697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