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生产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掰扯掰扯 “中国社会”
热度 1 gordon 2017-2-13 19:17
不要以为早年那个时代,钱好挣,骗你的。 那个时代钱也不好挣。 宏观调控很多,波动很大。 暴涨暴跌,起家机会倒是多,凑准一个机会,就起来了。 跟股市一样, 看着机会多,你自己干的时候,发现没有 没有机会 ************************************************************************* 消费需求也是涌动的。 但对于工厂来说,并不适宜,机器设备 怎么转产啊 。需求不稳定 盛田绍夫的 u 形曲线(以生产为中心) “我做了快30年生意,没见过这么奇怪的报价单。一般买得越多越便宜,你的价格怎么是先降后升?”盛田昭夫答道:“没错,这正是我的‘U’字报价。以5000台订货量为起点,达到1万台,就可以打折。但如果再增加订量,譬如5万、10万台,价格将上升。”经销商听得一头雾水。盛田昭夫解释道:“我们公司的年生产力是1万台,接10万台订单就意味着我们要扩充设备、增加员工。万一来年拿不到同样的订单,设备会闲置,员工也将失业。我们需要的是长久的盈利与合作,所以这个报价是合理的,对我们的合作是双赢的。” 像牟其中这种异常数据,应该删除掉。 絮絮叨叨, 王石才是对的 *************************************************************************** 你觉得那个时代钱好挣,就是被媒体忽悠了 那个时代也有宣传啊 ,兄弟 杨百万,那都是宣传啊 *************************************************************************** 王石跟杨振宁一样,都是因为娶了个 “小媳妇” 被媒体调侃,从神坛上掉下来了 一般人,没有什么背景,也不是什么天才,王石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非常睿智
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工人是国家的新主人
gordon 2016-6-23 06:49
工人流动率高出勤率低 由于物资配给的不圆满而引起黑市价格高涨,尽管社外工资已随之提高,但本社工资仍被控制在极低的水平上,因而工人的流动非但未能减少,反而有加剧的倾向,出勤率也随之有某些下降。劳动力不足和生产效率低下已几乎成为完成增产的障碍。当然,工厂直接生产人员如常工、佣员、雇员及从事工厂勤杂作业的补充工、运搬作业的计件工、采矿作业的矿工等,都因他们作业的性质不同,或因作业人员本身的资历关系而在流动率、出勤率及其生产效率等方面,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如以纯体力劳动为主的计件工和矿工流动率为90%多,而需要熟练技术的常工以上作业人员的流动率却保持在50%左右,并在招募状况、流动状况等方面也都有所不同。出勤率也因受季节或作业环境等不同程度的影响,计件工和矿工为70%左右,常工以上人员为80%,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所有这些虽然都是不得已的情况,但 在建国已经十年、大东亚战争正在进行的今天,满人劳动者已不是过去的所谓“苦力” ,而是国家的重要劳动力、生产力的基础,可是 仍不能摆脱过去留传下来的低出勤率、高流动率等缺点 ,和使劳动效率下降的局面。这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着的劳务管理的紧急重大问题。 昭和制钢所总务部劳工课长山田宗次:《关于昭和制钢所的劳务管理问题》,《满业》月刊,1943年,第64号。
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财政赤字与外商直接投资 —— 西原借款与橡胶股票事件
gordon 2016-4-29 10:51
  主流经济学理论认为, 资本应该从富裕国家流向贫穷国家 。富裕国家人均资本存量较多,资本边际生产力相应较低;贫穷国家人均资本量较低,资本边际生产力相应较高。如果 资本从富国流入穷国,富国获得更高的资本收益,而穷国得到更多的资本,可用于物质资本 投资 , 如机器设备、基础设施等, 可提高穷国的就业和收入水平 。但国际资本流动的现实情况却是,资本不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而是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倒 流 。尤其是一些 资本边际报酬高、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发展中国家经历了持续的资本流出而非资本流入 。这被称为“国际资本流动悖论”。   这一悖论首先是由卢卡斯(Robert Lucas)在1990年的一篇著名论文中提出来的。“卢卡斯悖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从数据来看,1980-1998年,资本输出国的人均相对收入水平高于资本输入国,这表明 资本的确是从富国流向穷国 ,但其规模大大低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预期。从1999-2008年,资本输出国的人均相对收入水平持续低于资本输入国,这说明资本出现了从穷国向富国的“倒流”。美国持续的经常账户逆差和中国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是造成国际资本逆流的一个原因,但这一现象并非只发生在中美两国。即使剔除中、美、日等国的数据,从1999年开始,经常账户逆差国(资本流入国)的人均收入水平确实持续、稳定地高于经常账户顺差国(资本流出国)。何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按照卢卡斯自己的解释,要考虑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差异。他以美国和印度为例,指出如果不考虑人力资本差异,印度的资本边际产出将是美国的58倍,但考虑到人力资本的差异之后,印度的人均产出就没有那么高了,印度和美国的资本边际报酬之比大约为1.04,所以能够说明为什么 穷国相比富国而言,对资本的吸引力并不是那么大 。后来,更多的学者将制度的差异纳入分析框架,提出政府违约、产权保护程度不足、官员贪污腐败等因素,都制约了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能力。另一种解释是,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相对发达,能够提供更具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金融产品,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往往较为落后, 普遍存在金融抑制 ,这导致其国内储蓄率过高,出现经常账户顺差,而 它们更愿意到发达国家 投资 ,以期得到更稳定的回报。 ************************************************************************ 这就是典型的“橡胶股票事件”,老外的信用高啊。中国人拿钱给外国人投资。 民国时期,中国的有钱人更愿意到国外投资。 国内没啥投资机会啊 ************************************************************************ 北洋财政赤字,确实是日本资本往国内涌入。 国内的资本反而喜欢到国外投资,或者交给外国人投资。 ************************************************************************ 政府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 understand ? 百姓肯定不能把钱交给政府啊 注: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解决呢,我不是说了嘛, 政治权利很重要 。 政治权利整个影响资本流动 。 ************************************************************************ 五四运动是把 “政府怕洋人” 这个链条打破了,那北洋就没钱了,北洋就死定了。 清政府死掉是因为 “橡胶股票事件” ,最后引发 “保路运动” 。 “橡胶股票事件” 是民众投资失败,让政府救助,政府没救助。导致经济大衰退。 颠覆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两个人:蔡乃煌和徐世昌。 不管了,爱谁谁(蔡乃煌的后台是袁世凯,袁世凯下台了,都反对他。那就去他妈的吧)
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不要让你的收入超过你的生产力
热度 2 gordon 2016-2-23 10:14
Ray Dalio 给那些追求财物安全和成功的人三条建议: 不要让债务增速超过你的收入; 不要让你的收入超过你的生产力; 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你的生产力。 这三个建议综合起来,逻辑很清楚: 你的生产力远比你的薪水更重要。 其中的第二条建议让不少人感觉迷惑,获得超值的收入不是挺好的吗?甚至那不就是个体应该追求的嘛! “收入超过生产力”的问题在于,首先,它不长久,不可持续;其次,其实更为关键的是,它会抑制你的生产力成长。于是,长期来看,终究是不划算的,因为最终(At the end of the day),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你的生产力,收入只是生产力的临时标价而已。 You only get what you deserve. —— 你只能得到你配得上的。这句话的翻译是配合查理·芒格的主意:“想得到什么,就要成为配得上什么的人。” ***************************************************************************** 但是对于中国,却很麻烦,变化很大。 有工具的人,比没工具的人,效率要高的多。 融资对普通人来说,非常困难 不是中国人好赌,而是情况就这样 注:有些收入是蕴含风险的,你熨平风险后,你会发现没多少钱。 ***************************************************************************** 关于学识 有些问题,当代学术界也没有答案。 而且,高知的培养也是非常困难的。 注:实际上,这个路径不能期望
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1942年生产力转折
gordon 2015-12-27 12:56
宋美龄在新疆 1942年8月29日,宋美龄乘飞机到迪化。酒泉起飞时蒋介石送行。宋在新疆与盛世才密谈。盛表示服从国民政府。宋在欢迎宴会上讲话,建设三民主义新新疆。看望监狱“政治犯”。达成协议;成立国民党省党部;选干部进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宣传三民主义;外交与国民党中央一致等。 当时轰动迪化的新闻是,宋的随从人员把市面呢子,毛布等贵重商品抢购一空;新疆军政人员才知道陪都重庆物资供应极为匮乏。 ****************************************************************************************** 大生产运动1 由于抗战开始后,党内外普遍存在着重军事轻经济的思想,加上种种内外原因,导致当时推动生产运动的成效和影响并不大。 在1938年12月到1940年这个阶段,一方面是边区自身开展了生产运动,另一方面边区也还有一定的外援,即国民党政府尚给八路军发放一定数额的军饷和国内外募集的捐款。 1941年到1942年,由于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残酷“扫荡”与国民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非生产人员的大量增加,使根据地的财政经济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毛泽东回顾这时的情形时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党和毛泽东主席号召边区军民更加努力地开展生产运动,以使边区的财政经济由半自给转到完全自给。陕甘宁边区的生产运动由此进一步发展起来。 ****************************************************************************************** 大生产运动2 1943年1月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直属机关和学校经济工作人员会议,李 富春在会上作了《丰衣足食,为改善物质生活而斗争》的报告,提出了943年生产自给的目标。中央要求各机关、学校进一步开展生产运动,在这一年里达到丰衣 足食。在“丰衣”方面。除管理局规定的被服及用品供给标准外,各机关、学校要在自己生产中解决一双草鞋,多发1条手巾,多补充1套衬衣;办不到的,至少要 补充1件背心,1条短裤,同时靠个人劳动,每人自己要织1件毛衣以至1条毛裤。在“足食”方面,主要是改善伙食,每人每月除管理局发的1.5斤肉外,各机 关、学校自己要解决1.5斤肉,保证每人每天1斤蔬菜、6钱到7钱油。还规定要增加工作人员、勤杂人员必须的学习用具,建立俱乐部。生产劳动成绩超过标准 的给以表扬、奖励,达不到标准的要批评。 ****************************************************************************************** 道理都很朴素 以前的部队还养猪,一般人觉得很搞笑。 这就是成功的秘密 注:其实当时并没有什么主意,只有个 “屯田” 的主意。他并不是劳动人民出身,他是个小资出身,虽然在北京睡大炕 小镇青年罢了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IwOTgyOTI=/v.swf 这就是 “上天地下,唯我独尊” 的秘密。这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学会的。 你这个想通了,好多事情就都通了 ****************************************************************************************** 这个还是说说吧,这个你还是想不通 大部分人都是 “ 干军事,干体育 ” 的人多。干劳动的少。 干他妈劳动,就是驴蒙着眼睛拉磨,就是看不见头。 所以,它对事情的看法是, 它没有什么想法 。 可是我根本就不是劳动者。我干一天,干一年。我也根本就不是劳动者。 注:内地的,和陕北的人对问题的认识也不一样。(不是陕南) 内地的人没钱的 “爱拼” ,可是陕北那帮呢,已经被生活压的 “没精神勒” 在那个地方想出头,要有电视剧《蜗居》里,宋秘书那个车。普通的 “小打小闹” 没用。 胡宗南不是想去嘛,把胡宗南扔哪儿了,呵呵
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净初级生产力
热度 25 常挨揍 2015-6-9 11:50
这张图表示的是全球的净初级生产力(NPP),也就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的能力,这直接决定了这块土地能够产出多少粮食、供养多少人口。 难怪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黔西比黔东富裕。 非洲中部也很养人啊。
1558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公知 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方向
gordon 2014-7-16 13:29
这需要解释一个现象。 80年代放过,57年都放过。最后咋都烂摊子收场? 很简单,计划经济的 “ 双棘轮 ” 效应,粗放式增长。 这里面有个问题啊,那计划还定不定,定的话,“鞭打快牛” ,又是双棘轮。 我不知道英国当年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0 个评论
分享 转:任正非 一江春水向东流
热度 15 gordon 2012-3-2 08:04
写在前面:我看的书很多,但是真正能用的,直接转化为生产力,look sharp 的却少,值得庆幸的是,这篇文章是属于sharp 的。 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时候,妈妈给我们讲希腊大力神的故事,我们崇拜得不得了。少年不知事的时期我们崇拜上李元霸、宇文成都这种盖世英雄,传播着张飞“杀”(争斗)岳飞的荒 诞故事。在青春萌动的时期,突然敏感到李清照的千古情人是力拔山兮的项羽。至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又成了我们的人生警句。当然这种个人英雄主义, 也不是没有意义,它迫使我们在学习上争斗,成就了较好的成绩。 当我走向社会,多少年后才知道,我碰到头破血流的,就是这种不知事的人生哲学。我大学没入了团,当兵多年没入了党,处处都处在人生逆境,个人很孤立,当我 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政治内涵时,已过了不惑之年。想起蹉跎了的岁月,才觉得,怎么会这么幼稚可笑,一点都不明白开放、妥协、灰度呢? 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时候,创立华为的。那时我已领悟到个人才是历史长河中最渺小的,这个人生真谛。我看过云南的盘山道,那么艰险,一百多年前是怎 么确定路线,怎么修筑的,为筑路人的智慧与辛苦佩服;我看过薄薄的丝绸衣服,以及为上面栩栩如生的花纹是怎么织出来的,而折服,织女们怎么这么巧夺天工? 天啊!不仅万里长城、河边的纤夫、奔驰的高铁……我深刻地体会到,组织的力量、众人的力量,才是力大无穷的。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行为才开始伟大。 在创立华 为时,我已过了不惑之年。不惑是什么意思,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环境变动缓慢,等待人的心理成熟的一个尺度。而我进入不惑之年时,人类已进入电脑时代,世 界开始疯起来了,等不得我的不惑了。我突然发觉自己本来是优秀的中国青年,所谓的专家,竟然越来越无知。不是不惑,而是要重新起步新的学习,时代已经没时 间与机会,让我不惑了,前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我刚来深圳还准备从事技术工作,或者搞点科研的,如果我选择这条路,早已被时代抛在垃圾堆里了。我后来明白, 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更何况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组织起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一同奋斗,你站在这上面,才摸得到时代的脚。我转 而去创建华为时,不再是自己去做专家,而是做组织者。在时代前面,我越来越不懂技术、越来越不懂财务、半懂不懂管理,如果不能民主的善待团体,充分发挥各 路英雄的作用,我将一事无成。从事组织建设成了我后来的追求,如何组织起千军万马,这对我来说是天大的难题。 我创建了华为公司,当时在中国叫个体户,这么 一个弱小的个体户,想组织起千军万马,是有些狂妄,不合时宜,是有些想吃天鹅肉的梦幻。我创建公司时设计了员工持股制度,通过利益分享,团结起员工,那时 我还不懂期权制度,更不知道西方在这方面很发达,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仅凭自己过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与员工分担责任,分享利益。创立之初我与我父亲相 商过这种做法,结果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他在卅年代学过经济学。这种无意中插的花,竟然今天开放到如此鲜艳,成就华为的大事业。 在华为成立之初,我是听任各地“游击队长”们自由发挥的。其实,我也领导不了他们。前十年几乎没有开过办公会类似的会议,总是飞到各地去,听取他们的汇 报,他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听听研发人员的发散思维,乱成一团的所谓研发,当时简直不可能有清晰的方向,像玻璃窗上的苍蝇,乱碰乱 撞,听客户一点点改进的要求,就奋力去找机会......。更谈不上如何去管财务的了,我根本就不懂财务,这与我后来没有处理好与财务的关系,他们被提拔 少,责任在我。也许是我无能、傻、才如此放权,使各路诸侯的聪明才智大发挥,成就了华为。我那时被称作甩手掌柜,不是我甩手,而是我真不知道如何管。今天 的接班人们,个个都是人中精英,他们还会不会像我那么愚钝,继续放权,发挥全体的积极性,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呢?他们担任的事业更大,责任更重,会不会被 事务压昏了,没时间听下面唠叨了呢……。相信华为的惯性,相信接班人们的智慧。 到97年后,公司内部的思想混乱,主义林立,各路诸侯都显示出他们的实力,公司往何处去,不得要领。我请人民大学的教授们,一起讨论一个“基本法”,用于 集合一下大家发散的思维,几上几下的讨论,不知不觉中“春秋战国”就无声无息了,人大的教授厉害,怎么就统一了大家的认识了呢?从此,开始形成了所谓的华 为企业文化,说这个文化有多好,多厉害,不是我创造的,而是全体员工悟出来的。我那时最多是从一个甩手掌柜,变成了一个文化教员。业界老说我神秘、伟大, 其实我知道自己,名实不符。我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隐起来,而是因害怕而低调的。真正聪明的是十三万员工,以及客户的宽容与牵引,我只不过用利益分享的方 式,将他们的才智粘合起来。 公司在意志适当集中以后,就必须产生必要的制度来支撑这个文化,这时,我这个假掌柜就躲不了了,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大约在2003年前的几年时间, 我累坏了,身体就是那时累垮的。身体有多项疾病,动过两次癌症手术,但我乐观……。那时,要出来多少文件才能指导,约束公司的运行,那时公司已有几万员 工,而且每天还在不断大量地涌入。你可以想象混乱到什么样子。我理解了,社会上那些承受不了的高管,为什么选择自杀。问题集中到你这一点,你不拿主意就无 法运行,把你聚焦在太阳下烤,你才知道CEO不好当。每天十多个小时以上的工作,仍然是一头雾水,衣服皱巴巴的,内外矛盾交集。我人生中并没有合适的管理 经历,从学校,到军队,都没有做过有行政权力的“官”,不可能有产生出有效文件的素质,左了改,右了又改过来,反复烙饼,把多少优秀人才烙糊了,烙跑 了……。这段时间的摸着石头过河,险些被水淹死。 2002年,公司差点崩溃了。IT泡沫的破灭,公司内外矛盾的交集,我却无能为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真的,不是公司的骨干 们,在茫茫黑暗中,点燃自己的心,来照亮前进的路程,现在公司早已没有了。这段时间孙董事长团结员工,增强信心,功不可没。 大约2004年,美国顾问公司帮助我们设计公司组织结构时,认为我们还没有中枢机构,不可思议。而且高层只是空任命,也不运作,提出来要建立 EMT(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我不愿做EMT的主席,就开始了轮值主席制度,由八位领导轮流执政,每人半年,经过两个循环,演变到今年的轮值CEO制度。也许是这种无意中 的轮值制度,平衡了公司各方面的矛盾,使公司得以均衡成长。轮值的好处是,每个轮值者,在一段时间里,担负了公司COO的职责,不仅要处理日常事务,而且 要为高层会议准备起草文件,大大地锻炼了他们。同时,他不得不削小他的屁股,否则就达不到别人对他决议的拥护。这样他就将他管辖的部门,带入了全局利益的 平衡,公司的山头无意中在这几年削平了。 经历了八年轮值后,在新董事会选举中,他们多数被选上。我们又开始了在董事会领导下的轮值CEO制度,他们在轮值期间是公司的最高的行政首长。他们更多的 是着眼公司的战略,着眼制度建设。将日常经营决策的权力进一步下放给各BG、区域,以推动扩张的合理进行。这比将公司的成功系于一人,败也是这一人的制度 要好。每个轮值CEO在轮值期间奋力地拉车,牵引公司前进。他走偏了,下一轮的轮值CEO会及时去纠正航向,使大船能早一些拨正船头。避免问题累积过重不 得解决。 我不知道我们的路能走多好,这需要全体员工的拥护,以及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理解与支持。我相信由于我的不聪明,引出来的集体奋斗与集体智慧,若能为公司的强 大、为祖国、为世界作出一点贡献,廿多年的辛苦就值得了。我知识的底蕴不够,也并不够聪明,但我容得了优秀的员工与我一起工作,与他们在一起,我也被熏陶 得优秀了。他们出类拔萃,夹着我前进,我又没有什么退路,不得不被“绑”着,“架”着往前走,不小心就让他们抬到了峨眉山顶。我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力量。 这些年来进步最大的是我,从一个“土民”,被精英们抬成了一个体面的小老头。因为我的性格像海绵一样,善于吸取他们的营养,总结他们的精华,而且大胆地开 放输出。那些人中精英,在时代的大潮中,更会被众人团结合作抬到喜马拉雅山顶。希腊大力神的母亲是大地,他只要一靠在大地上就力大无穷。我们的大地就是众 人和制度,相信制度的力量,会使他们团结合作把公司抬到金顶的。 作为轮值CEO,他们不再是只关注内部的建设与运作,同时,也要放眼外部,放眼世界,要自己适应外部环境的运作,趋利避害。我们伸出头去,看见我们现在是 处在一个多变的世界,风暴与骄阳,和煦的春光与万丈深渊……并存着。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仍要大胆拥抱未来。面对潮起潮落,即使公司大幅度萎缩,我们不 仅要淡定,也要矢志不移地继续推动组织朝向长期价值贡献的方向去改革。要改革,更要开放。要去除成功的惰性与思维的惯性对队伍的影响,也不能躺在过去荣耀 的延长线上,只要我们能不断地激活队伍,我们就有希望。历史的灾难经常是周而复始的,人们的贪婪,从未因灾难改进过, 过高的杠杆比,推动经济的泡沫化,总 会破灭。我们唯有把握更清晰的方向,更努力地工作,任何投机总会要还账的。经济越来越不可控,如果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延伸爆炸,货币急剧贬值,外部社会动 荡,我们会独善其身吗?我们有能力挽救自己吗?我们行驶的航船,员工会像韩国人卖掉金首饰救国家一样,给我们集资买油吗?历史没有终结,繁荣会永恒吗? 我 们既要有信心,也不要盲目相信未来,历史的灾难,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我们对未来的无知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找到方向,并使自己处在合理 组织结构及优良的进取状态,以此来预防未来。 死亡是会到来的,这是历史规律,我们的责任是应不断延长我们的生命。 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流过太平洋,流过印度洋,……不回头。 gordon 点评:死亡不可避免,只能一路向前。
425 次阅读|1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04:32 , Processed in 0.03052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