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日本经济

相关日志

分享 能源对日本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gordon 2016-4-13 15:36
2012年,美国联合日本 和 中国作对,是打错了算盘 由于能源价格的原因,中国和日本占世界GDP的比例,是此消彼涨了。 对中国的制造业有打击 , 对日本的制造业也有打击 。(幻想不动脑子,靠 “死出力” 致富,靠不住) 呵呵 日本 2012年面对的中国,就像全盛时期的苏联,勃列日涅夫时代。 哈哈 注:当时中国比较谨慎,一直不发展航母。大多数人低估了中国的力量。 至少它 无法拿日本来制衡中国 。 ********************************************************************************* 我就是想解释后来的事情 是偶然还是什么原因? 现在看是必然。 注: 世界是很奇妙的 ********************************************************************************* 我只想告诉你,我不是靠运气的
3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天朝键盘侠
热度 1 gordon 2016-3-14 03:00
太多的各种专家以为美国是世界发动机,有人还以为日本经济比中国强多少倍,日元比人民币牛。殊不知从1990年代开始中国就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另外一个发动 机。大家都没有意识到,美帝也没意识到,中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世界其它国家慢慢开始明白了,天朝键盘侠你们明白吗? ******************************************************************************* 还有,是冯小刚有本事,不是老炮儿有本事。 老炮儿拍不出冯小刚的电影 。 这么跟你说吧,早年我连幽默都不会 ******************************************************************************* http://video.weibo.com/player/1034:ef679f8dba138e6b40ea8a0c1328b94f/v.swf
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关于海通证券谬论的批驳
热度 6 一叶飞刀 2014-11-30 14:40
货币脱实向虚,宽松永无止境—— 论金融泡沫大时代来临之二 摘要: 高利率难去杠杆。 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负债率持续上升,成为经济的最大隐患。回顾 13 年钱荒的出现,本质原因是为了保持金融长期稳定,央行提高了回购利率。但高利率往往会刺破地产泡沫,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日本央行 90 年代末连续上调利率,货币紧缩直接导致了地产泡沫的破灭,房价暴跌重创了日本经济,至今仍未能恢复。 14 年转向低利率。 14 年以来,由于高利率背景下经济下滑、房价下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因而央行只能再度转向低利率政策。 降息周期正式开始。 14 年 7 月以来央行多次下调 14 天正回购招标利率,并推动 R007 降至 3% 左右,其传递的降低利率信号与 14 年初的设定利率上限完全一致,也从侧面印证回购利率降息开始。 11 月 21 日,央行宣布降息,为 12 年以来的首次降息。而央行称降息亦为中性货币政策,意味着未来基准利率仍有望再度下调,降息周期已经开启。 中国转杠杆:经济去杠杆、金融加杠杆。 我们判断中国经济未来并非全面去杠杆,也难以重回到过去的全面加杠杆模式,或将进入到转杠杆模式。其中企业部门仍将去杠杆,因为产能过剩背景下去产能是唯一出路;而过去居民部门加杠杆主要依靠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未来如果人口结构和房地产市场遭遇拐点,则居民部门也将遭遇去杠杆。但政府和金融部门将开始加杠杆,以对冲经济下滑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加杠杆,我们观察到商业银行总负债与 GDP 的比值仍在大幅上升,表明本轮金融部门是加杠杆主力。 商业银行的总负债是什么东西?是存款及其类似物,等于货币总量,存款增加表示银行在加杠杆?另外据央行数据,目前货币总量已经开始回落。银行的杠杆指标是资本充足率(的倒数),就算硬要用别的指标,也应当是银行资产(贷款,别人的负债)而不是存款。 货币扩张脱实向虚。 14 年以来金融和政府部门创造的货币增速在上升,而居民企业、国外部门创造的货币增速下降。货币结构变化所反映出来的一个重要转变是中国货币创造正在脱实向虚。过去中国的商业银行将资金投入实体经济,由于房地产、制造业出口等的兴旺发达,因而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货币,银行也可以从中获益。而目前实体经济去杠杆,坏账率上升,再加上金融市场出现了繁荣,银行假道理财将货币投入了金融市场,因而金融市场逐渐成为货币创造的主力。 假道理财可以创造货币?只有央行可以投放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创造派生货币。所谓“假道理财”,要么是中间业务,吸收投资者资金投资标准产品,其本质基金,谁听过发行基金可以创造货币?要么是银行使用自有资金(包括存款)投资标准产品(固定收益产品),也不会创造货币。要么是投资非标准产品,本质是信托或者委托贷款业务,即银行募资后借给借款方,跟P2P差不多,谁听说过P2P能创造货币? 央行降息、量宽不断,驱动股债双牛 。 14 年股市新增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券商融资,而券商加杠杆资金主要来自于发债;其次是银行理财为股票定增提供的优先资金,以及沪港通等。从债市来看银行理财则是重要新增资金来源。而这些资金均与央行密切相关,中国央行在 4 月份以后通过创新工具提供了约 2 万亿货币,而正回购利率下调、贷款降息等则是直接引导利率下降,而资本项目逐渐开放则引入了海外央行量宽提供的低成本资金。由此可见,央行宽松货币政策驱动着股债双牛。 宽松货币将长期持续,开启金融泡沫大时代。 过去货币创造主要发生在实体经济,因而宽松货币政策会驱动经济、通胀回升,进而导致利率重新上升。但未来货币创造主要在金融市场,而缺乏货币支撑的实体经济、通胀均将持续下行。我们判断中国未来仍将低利率去杠杆,意味着经济增速将继续回落,而通缩仍是主要风险。 与之相应,我们预测未来央行仍将继续降息,而每年准备金率将下调 4 次以上,对应 14 年央行创新工具累计 2 万亿的操作总量。未来除非全面放开对股市、债市融资的管制,使得金融市场繁荣能够反哺经济,否则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将永无止境,而金融泡沫大时代已经开始。 闭口不谈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了,降基准利率,贷款利率就一定降吗?不是银行在加杠杆,是资本市场(包括但不限于交易所市场)在加杠杆,目前融资余额超8000亿即为例证 正文: 一、 高利率难去杠杆 中国负债率高企。 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负债率持续上升,成为经济的最大隐患,尤其以企业和金融部门为最,其中企业部门负债 /GDP 约 127% ,金融部门非信贷负债 /GDP 约 104% ,均已超过 100% ,导致产能过剩以及金融风险的累积。相比之下居民和政府部门负债 /GDP 相对较低,均在 50% 以内。 不知道金融部门包不包括银行,信贷对于银行是资产 13 年钱荒:试图高利率去杠杆。 回顾 13 年钱荒的出现,本质原因是为了保持金融长期稳定,央行提高了回购利率。 13 年债务问题引发了管理层的警惕,因而央行在 3 季度重启了逆回购,而且大幅上调了招标利率约 100bp ,推动二级市场回购利率中枢抬升至 5% 以上,试图通过高利率来去杠杆,也就是金融稳定成为了短期核心目标。 高利率刺破地产泡沫。 但是高利率往往会刺破地产泡沫,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日本央行在 89 年 5 月将维持了 2 年多的超低利率从 2.5% 上调到 3.25% ,之后连续 4 次上调,到 90 年 8 月达到 6% 。货币紧缩导致 M2 增速从 90 年平均 11.68% 的水平大幅降到 91 年平均 3.66% 的低位,直接导致了地产泡沫的破灭,房价暴跌重创了日本经济,至今仍未能恢复。 二、 14 年转向低利率 房价下跌引发系统性风险担忧。 14 年以来,经济已经从高利率去杠杆、再度转变为低利率加杠杆。主要原因在于高利率背景下经济下滑、房价下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因而央行只能再度转向低利率政策。 SLF 上限背书:回购利率开始下降。 14 年上半年回购利率大幅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13 年底央行推出 SLF 并给出了利率上限的背书,指出当隔夜、 7 天、 14 天回购利率高于 5% 、 7% 、 8% 时金融机构可以利用 SLF 向央行融资。 14 年 7 月 31 日,央行重启 14 天正回购,而且招标利率比此前 4 月暂停时下调 10bp 至 3.7% ,为央行今年以来首度下调回购招标利率。之后央行在 9 、 10 月份再度下调 14 天正回购招标利率 20bp 至 3.4% ,并推动 R007 降至 3% 左右,其传递的降低利率信号与 14 年初的设定利率上限完全一致,也从侧面印证回购利率降息开始。 三、降息周期正式开启 11 月 21 日,央行宣布降息,为 12 年以来的首次降息。而央行称降息亦为中性货币政策,意味着未来基准利率仍有望再度下调,降息周期已经开启。 四、 中国转杠杆:企业居民去杠杆、政府金融加杠杆 虽然我们认为降息周期已经开始,但我们判断中国经济未来并非全面去杠杆,也难以重回到过去的全面加杠杆模式,或将进入到转杠杆模式:其中企业部门仍将去杠杆,因为产能过剩背景下去产能是唯一出路,但政府和金融部门将开始加杠杆,以对冲经济下滑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制造业去产能:企业去杠杆。 自 08 年四万亿投资以来,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持续恶化,导致中国 PPI 已经连续 3 年位于负值区间。而 PPI 通缩意味着工业企业产品价格的萎缩,再加上需求的回落,使得企业盈利面临持续负面冲击,导致制造业投资热情持续萎缩。目前制造业投资单月增速已经回落至 10% 左右,部分行业如钢铁等的投资增速降至负值,意味着去产能真正开始,未来企业部门仍将继续去杠杆。 中国人口红利拐点。 而对中国而言,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人口红利的拐点已经出现, 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峰值在 2010 年已经达到 74.5% 的高点,到 2013 年这一占比已经降至 72.8% ,预计到 2020 年这一占比将会降至 70% 以下。而 25-44 岁青年人口的总数也会在 2015 年左右达到顶峰,此后开始下降。 房地产历史性拐点:居民去杠杆。 从美日韩等国经验看,伴随着 25-44 岁人口见顶,地产销量也会出现拐点。按照城镇人口口径计算千人新开工住宅套数,中国已接近 18.5 ,超过美国,接近日、韩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无疑是危险的信号,说明以现有的城市常住人口来看,中国住宅新开工套数已经接近天花板。目前居民部门总负债约 20 万亿,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房贷,这意味着过去居民部门加杠杆主要依靠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未来如果房地产市场遭遇拐点,则居民部门也将遭遇去杠杆。 投资:政府加杠杆、居民企业去杠杆。 由于企业、居民部门去杠杆,与之对应的制造业、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产生了经济失速的风险。而政府部门无法坐视经济下滑,因而成为当前投资的主力,基建投资增速持续高增。这也从侧面印证当前政府部门加杠杆、而企业和居民部门仍在去杠杆。 金融部门加杠杆。 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加杠杆,我们观察到其他存款性银行总负债、非存款负债与 GDP 的比值仍在大幅上升,表明本轮金融部门是加杠杆主力。 五、货币扩张脱实向虚 我们分析 M2 构成时,首先看中国货币增长结构的变化。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出发, M2 属于金融机构负债,其对应的的金融机构资产主要包括四项:国外资产(外汇占款)、对政府债权(国债持仓及财政存款变化),对居民和企业债权(各项贷款),以及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金融同业资产)。 货币创造:政府金融部门扩张,企业居民部门萎缩。 分析 14 年以来的货币增速结构变化,可以观察到金融和政府部门创造的货币增速在上升,而居民企业、国外部门创造的货币增速下降。 货币创造脱实向虚。 而 M2 结构变化所反映出来的一个重要转变是中国货币创造正在脱实向虚。过去中国的商业银行将资金投入实体经济,由于房地产、制造业出口等的兴旺发达,因而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货币,银行也可以从中获益。而目前实体经济去杠杆,坏账率上升,银行有钱也不敢投入实体经济,再加上金融市场出现了繁荣,银行假道理财将货币投入了金融市场,而且也可以从中获益,因而金融市场逐渐成为货币创造的主力。 六、央行降息、量宽不断 、驱动股债双牛 而这一金融加杠杆的核心支撑在于央行, 14 年股市新增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券商融资,而券商加杠杆资金主要来自于发债;其次是银行理财为股票定增提供的优先资金,以及沪港通等。从债市来看银行理财则是重要新增资金来源。而这些资金均与央行密切相关,中国央行在 4 月份以后通过创新工具提供了约 2 万亿货币,而正回购利率下调、贷款降息等则是直接引导利率下降,而资本项目逐渐开放则引入了海外央行量宽提供的低成本资金。由此可见,央行宽松货币政策驱动着股债双牛。 七、宽松货币长期持续 、开启金融泡沫时代 美国去杠杆:经济去杠杆、金融加杠杆。 而观察美国去杠杆经验看,在次贷危机之后,由于房价持续下跌,企业和家庭部门经历了去杠杆,但与此同时也是通过政府加杠杆来对冲经济下滑。此外,在金融市场,我们同样观察到金融加杠杆,体现为股市、债市的同时上涨,而美联储的零利率政策以及量化宽松则为金融加杠杆提供了资金来源,而这一模式正在日本、欧洲上演,未来或在中国重演。 15 年经济继续回落。 对中国经济而言,未来仍将低利率去杠杆,这也意味着经济增速将继续回落。从短期看,最重要的两个领先指标是地产销量和融资总量增速,均领先经济走势半年左右。目前社融增速持续下滑,地产销量也屡创新低,预示未来半年经济仍趋下行。我们预测全年 GDP 增速为 7.3% , 15 年 GDP 增速降至 7% 。但考虑到降息将改善经济预期,从利率下降、到融资改善、再到经济好转需要半年左右时间传导,预测 15 年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见底企稳。 通缩仍是主要风险。 前期市场担心货币超增,加之母猪存栏处于历史低位,引发 15 年通胀大幅上行的担忧。但从近期 CPI 低预期来看,近期猪价持续上涨,但非食品价格持续下降,意味着经济低迷会制约核心 CPI 的上行,因而整体通胀风险有限。从历史经验看,猪价涨幅与发电增速高度相关,也从侧面印证经济低迷会制约通胀上涨。我们预测 14 年 CPI 为 2% , 15 年 CPI 仅为 1.5% ,通缩仍是主要风险。其核心原因或在于未来货币创造主要发生在金融市场而非实体经济,因而反映实体经济的 CPI 难以上行。 宽松货币长期持续、开启金融泡沫时代。 我们预测 15 年 CPI 将降至 1.5% , GDP 增速将降至 7% 。预测 15 年 CPI 目标为 3% , GDP 增速目标为 7% 。泰勒规则下对应的 R007 应在 2.5% 以下,比当前低 50bp 以上,意味着未来仍需降息一次以上。此外央行定义降息为中性货币政策,未来准备金率下调有望归位,取代 PSL 、 SLF 、 MLF 等创新工具。 14 年央行创新工具累计的操作量约 2 万亿,对应 4 次左右法定准备金率的下调。因此我们预测未来随着外汇占款的趋势性减少,每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次数应该 4 次以上。 未来除非全面放开对股市、债市融资的管制,使得 金融市场繁荣能够反哺经济,否则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将永无止境,而金融泡沫大时代已经开始。 全文几无论据,通篇重复,也许是坚持到底引用问题?未做细究。证券跟保险一路货色,骗人是专业,专业是外行。 http://www.aswetalk.org/bbs/blog-1204-46638.html
650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日本经济下滑,小心引起欧洲的连锁反应
热度 4 gordon 2014-9-8 09:43
摘自: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38 今天的报告显示二季度日本个人消费年化同比下跌了19%,而最初估计为下滑18.7%。 一季度日本经济大幅增长6%以上,但这是因为4月份消费税上调前,消费者和企业突击消费和投资造成的。 上周日本经济大臣甘利明说,在下一步刺激出台之前,政府不会继续上调税率。财政大臣麻生太郎也表示,将准备出台一项作为支撑的财政刺激政策。 三井住友资产管理公司高级经济学家Hiroaki Muto估计,日本政府的新财政刺激规模在2万亿日元左右。 安倍晋三政府计划在2015年10月份把消费税从8%上调至10%,不过日本政府会在年底评估经济状况,最终确定是否按计划增税。 ××××××××××××××××××××××××××××××××××××××××××××××××××××××××××××××××××××××× 要明白一个事,日本和西欧是竞争对手。 日元贬值可能会引发欧洲的连锁反应。 以前我就说过这个事,所以说,我认为中国在工业化完成之后,学美国要比学欧洲强。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有这个条件,在加上还有个小狡猾,国际贸易体系啊,是美国按照自己的资源禀赋安排的,这样投人家一点机嘛 当时和 “工业党” 对喷。 注:实际上 “工业党” 好多人都没干过工业,呵呵 兄弟我,虽然是办公室的闲人,还是干过的。正因为我是闲人,所以是抓总的。干活我不行,但是 大的picture ,可能比干具体工作的要好一点。 ××××××××××××××××××××××××××××××××××××××××××××××××××××××××××××× 再论证一下这个事,不管美国有意无意,它走过去的就是路。 它这个国际贸易安排形成肯定是这样,它要改变现状,必须付出额外的cost , 有意也好,无意也罢,就是这么一个现实。
3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经济
热度 3 gordon 2014-7-31 11:41
甲午战争时的日本经济,说白了就是纺织业。 当时的日本经济和中国经济交集很小。 日本不需要中国这样的销售市场 ,它的产品是销到欧洲的。 日本也不需要中国这样的原料产地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的棉花,质量不好,是低档货。 一句话,就是中国被国际市场抛弃了。 日本就需要朝鲜的大米 ,这是工人吃的。自己吃的是猪狗食,卖的是金缕玉衣。 甲午战争,和1840年 鸦片战争没有啥差别 ,都是新兴国家痛打 “僵化没有生命力”的老匹夫。 还是甲午战争赔款后,日本变成工业国,金本位国家,才需要中国成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 甲午战争和二次大战时期的抗日战争是不一样的。 生搬硬套是会闹笑话的。 总结: 一个国家卷入国际贸易的程度,可以用分工水平和交易效率来解释。发达国家因为交易效率高,均衡分工水平也比发展中国家高得多,因此也就更需要国际贸易来充分利用高分工水平的好处;而落后国家因为交易效率低,均衡分工水平也低,国内贸易就能适应地分工水平,并不需要很多国际贸易。这就是为什么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总是不惜用武力拓展国际市场的原因,而一些落后国家则将国际贸易视为可有可无。 注:中国人咽不下这口气是因为传统上中国是东亚的霸主,结果被 “嘬尔小国” 给爆揍了一顿,一时脑子转不过来。 洋人毕竟跟我们不一样,洋人就算了。日本、小日本算什么呀 呵呵 治疗这种心态一个很好的方法是:每天默念我是臭狗屎,30遍。 还解决不了,抄写100遍。 ×××××××××××××××××××××××××××××××××××××××××××××××××××××××××××××××××××××× 甲午战争和1840年鸦片战争还是有差异的,赔英法的钱,那时候是银本位,白银还值钱呢。很快就赔完了。 普法战争,法国赔德国,国内发债就够了 ,这是因为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国力比德国强。 甲午战争比较麻烦是它用英镑来赔,金本位,这个可要老命了。 甲午后一直被英镑压着,直到二战前货币改革。 英镑才是压制中国经济的罪魁祸首 。 连是谁在收拾你都不知道,愚不可及 ,呵呵 我们跟日本人的仇还没跟英国人的仇那么大。
21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转)
热度 1 gordon 2014-4-15 19:19
“战争景气”随着大战的结束而告终,随之出现的是半年的经济萧条。战后第二年又出现了持续一年左右比战时还要好的“疯狂的繁荣”,然而这种战后繁荣 并没能继续维持下去,1920年春又出现了真正的战后经济危机。危机深重且波及面大,股价暴跌、企业倒闭、银行挤兑、经济萧条。日本政府筹措发放救济金融贷款,经过大约半年时间的努力使危机趋于缓和,但此后日本经济除了1921年的“中间景气”外,再也没有出现过繁荣,停滞状态一直持续到大正时代的结束。(日本大正天皇在位的时期,1912——1926年)   1923年,日本发 生了里氏7.9级的“关东大地震”。这次强震是在战后经济危机当中日本经济处于萧条徘徊的情况下发生的。工厂、机关和民房倒塌或者烧毁,金融机构及股票和 商品交易陷于瘫痪,使得本来已经萧条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作为历史遗产留给昭和时代的救济措施后遗症,给昭和时代的日本经济带来无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其负 面影响尤为深远的是针对关东大地震的“救灾票据”,它是由政府直接补偿、让日本银行实行救济性再贴现的灾区支票。 日本银行的此项贷款高达4.3亿日元,这 个沉重的经济包袱,成为1927年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线 。这次金融危机使新财阀铃木商店破产和政府的台湾银行倒闭,整个日本银行界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大混乱。在日本经济处于萧条之际,爆发于美国而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波及到日本,把日本推向了危机的深渊,使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昭和经济危机”的一大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而且影响深远。从1930年到1932年持续达三年之久。金融、工业、贸易、农业等多种危 机连环爆发,其冲击性和破坏力远超过20世纪前30年的任何一次危机。1920—1921年的战后经济危机使工业总产值下降了19.9%,而这次危机使其 下降了30%以上。这次危机首先从商品和股票的价格暴跌开始。1930年的批发物价比1929年下跌18%,1931年与1929年相比则下跌30%以 上。股票价格的跌幅也大体相当,如果把1914年1月的股票价格指数设定为100的话,那么1930年6月跌至74,1931年9月再跌至69。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要满足其扩张本性就必须依赖国际贸易解决工业原料和商品市场,而经济危机却沉重打击了它的进出口贸易。1929年的 外贸总额为43.6亿日元,1930年降至30。1亿日元,1931年又降至23.8亿日元。 进口额1931年比1929年下降44%,出口额下降 47% 。受物价暴跌和 外贸萎缩 的影响,工业生产急剧下滑。1929年工业生产总值为77亿多日元,1930年降至59亿多日元,下降23%,1931年再 降为51亿多日元,比1929年下降32.9%。1930年破产企业达823家,减资的有310家,1931年3月,陷于破产和停业状态的银行达58家。   日本这次经济危机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对农业的冲击特别厉害。危机前的日本农业依然处于地主、垄断资本双重压榨下的半封建小农经济阶段。日本共产党 早期领导人野吕荣太郎在分析此前日本的经济状况时曾指出:“工业资本主义急速地高度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缓慢地低度发展(两者的不平衡日益严重),成为日本 资本主义根本性的、致命性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危机爆发之后进一步加剧,垄断资本利用价格垄断和限制生产等办法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分散落后的农业经济在 危机面前却束手无策、坐以待毙,由此进一步拉大的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把广大农民推向了破产的边缘。 商品化程度高的农副产品大米和蚕茧是广大农民的主 要经济来源,危机之后这两种产品的价格连年下跌 。1930年4月每担大米的价格为26.91 日元,同年12月降为17.7日元,而当时每担大米的生产成本却需要27—28日元,因此虽然稻谷丰收却由于价格暴跌而出现“丰收饥馑”。1929年春, 每贯(3.75公斤)蚕茧的价格为7.57日元,1930年跌至4日元,1931年又跌至3.08日元,这又使占全国总农户4/10的养蚕农户遭受了致命 的打击,养蚕地区的地方银行也有17家因此停业。 日本政府应对危机的策略和措施   从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日本,至1932年危机得到控制并出现景气苗头,日本经历了滨口雄幸、若櫬礼次郎、犬养毅三届内阁,从政府应对危机的策略和措施看,大体上可分为“井上财政”和“高桥财政”两个阶段。   1929年7月成立的滨口雄幸内阁推行两大政策,即币原喜重郎外相提出的“协调外交”政策和井上准之助藏相提出的“紧缩财政”政策。井上财政政策的目的在于尽早实现落后于西方各国的黄金解禁,即 恢复金本位制,使日本经济回到国际经济的正常轨道上来 。   井上人阁之后,立即着手黄金解禁的准备,其准备工作之一是为维护因投机而急剧暴跌的外汇行情补充外汇储备。政府命令横滨的正金银行购买出口票 据,再由政府和日本银行将票据秘密地认购下来,至1929年末,外汇储备恢复到2.5亿日元。第二项准备工作是为防止黄金外流,设置了对日贷款和由日本银 行处理民间存款的硬性规定。准备工作就绪之后,1929年11月21日,发布了日本将于翌年1月11日起实行解除黄金出口禁令的命令。开始井上财政政策的 基本构想是:如果日本的物价在国际上比较高的情况得到纠正,日本就会开辟通往“真正繁荣”的道路, 他认为黄金解禁将使外汇行情趋于正常,通货收缩将会使物 价下降 。然而,大危机爆发之后,世界的物价普遍下降,日本的高物价并未得到多大纠正,他也没有料到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出现金本位制重新瓦解的趋势,黄金解禁 和紧缩财政带来的经济萧条,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大危机,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紧缩财政进一步抑制了社会需求,“产业合理化”政策使失业队伍进一步扩大, 黄金 解禁后汇率上升带来的物价下降,使危机时期已经出现暴跌的物价进一步下滑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丁商业者、工人、及广大工薪阶层遭受沉重打击,而且殃及到抵 抗力本来就差、建立在落后经济结构上的农村经济和农民。“农村的穷困”,作为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凸显出来。   1931年4月,在滨口首相及内阁遭到恐怖袭击后,成立了第二次若櫬礼次郎内阁。这届内阁的首要任务是继续推行所谓的“产业合理化”政策。 推行 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日本企业的素质,尤其是用排出国内过分竞争的办法来加强国际竞争能力 。同时,还 依靠政府行为,在企业界大力推广组建卡特尔,并为加 强其活动制定了“重要产业统制法” ,对中小企业组成的卡特尔也制定了“工业组合法”,根据扶持托拉斯的政策,推行了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的大型企业合并。 在大 危机时期推行的产业合理化政策也有明显的负面影响,通过推行这一政策,企业裁员增加,工人工资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进一步激化了劳资矛盾 ,被指责为“日本 式的产业合理化”。据日本官方统计,至1932年,失业和半失业者高达300万人,广大工人阶级挣扎在死亡线上。 注:苏联也组建了托拉斯。英国福公司就是卡特尔,罗斯查尔德家族的产业。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和英国再次放弃金本位制,使币原外交和井上财政政策宣告破产,第二届若櫬内阁也自动垮台。继而成立了犬养毅内阁,启用高桥是清为藏相。高桥在就任当天就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终止井上财政政策,断然废止金本位制,再次禁止黄金出口,连同后来实行的停止兑换黄金措施一起,使日本进入了所谓的“管理通货制度”时代。宣布禁止黄金出口后,国内物价持续上升,日元对美元的比值大幅度下降,日本这种对内保持垄断性高物价、对外采用日元贬值的办法扩大出口的政策,在国际贸易中叫做“倾销”。这一政策使日本商品出口额从1931年的11.5亿日元,增加到1934年的21.75亿日元。日本这种倾销政策的实质,是依靠加重对本国劳动人民的剥削来增强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这必然要激化国内外矛盾。在世界各国的反对声中,日本的出口贸易从1935年起出现呆滞。另一方面,高桥在中国东北战火蔓延、国内经济形势日益严峻、“五·一五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不得已发行赤字公债,以弥补膨胀的财政开支和庞大的财政预算。   高桥是清后来被美国学者称赞为走在罗斯福新政前面的凯恩斯财政金融政策的先驱。他以低汇率为武器增加出口,使经济景气在其任藏相时期得到了恢复,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也无可否认高桥的财政政策不管其初衷如何,客观上对日本经济走上军事通货膨胀道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后来在1934年冈田启介内阁初期,高桥曾推荐藤井真信为藏相,试图抑制包括军费在内的预算膨胀,怎奈自己的财政政策养虎遗患、自酿苦果,成为1936年“二·二六事件”的牺牲品。代表日本大危机时期两条截然不同财政路线的井上准之助(1932年2月被杀)和高桥是清两位藏相,均牺牲于右翼的恐怖活动。   1931年8月3日,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在给陆军大臣的信中说:“本庄繁熟察帝国存在及充实一等国地位,势非 乘此世界金融凋落,露国(苏联)五年计划未成,支那统一未达以前之机 ,确实占领我三十年经营之满蒙,并达大正八年(1920年)出兵西伯利亚各地之目的,使以上各地与我朝鲜及内地打成一片……”。   中国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之后,主张废除治外法权和不平等条约,宣布废除业已期满的中日通商条约,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也使日本的对中贸易遭受沉重打击。张学良易帜后加强了抗日和与国民党政府的联系,并加速了旨在包围“满铁”的铁路网建设。严禁向日本人出卖土地,实际上是否认了土地商租权。而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对外投资的70%是在“满洲”,这里是煤、铁重工业原料和日本农用肥料豆饼的供应地,同时也是日本纺织品的巨大出口市场。在军事上,中国的东北既是对抗北方苏联的据点,也是干预中国民族革命并进一步向南扩张的基地。日本对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所取得的对于“关东州”的租借权、满铁经营权、满铁附属地区行政权、军队驻扎权、满铁并行线路禁止权、铁路借款权、矿山开采权、土地商租权等向来视为禁脔,不容染指。    满铁公司是日本“满蒙特殊利益”的龙头,它对中国的投资占日本对中国投资总额的40%,占日本对中国东北投资总额的63%。然而,中国方面正在筹建一条与满铁并行、联结葫芦岛的铁路线,这将对满铁的利益构成直接威胁。恰在此时,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满洲”。大豆、豆油和豆饼这三种“满洲”特产是与国际市场有密且联系的国际商品,遭受经济危机打击的德国油脂业减少了对大豆和豆油的进口,日本由于农村的贫困化也减少了对豆饼的需求,三种产品价格暴跌使东北农村陷于贫困,同时也就意味着堵塞了日本纺织品的销路。另外, 银价的暴跌使中国铁路由于用白银结算运费而处于有利地位,因此使满铁的运营收入源源不断地流人运费越来越低的中国铁路。更有甚者,如果葫芦岛港建成,大豆和煤炭的运输对满铁更加不利,旅顺、大连也将出现萧条 ,转嫁国内经济、政治危机,扩大海外市场的美梦就会破灭,“九·一八事变”正是在日本各界这种危机感的迫使下发生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军事行动是其长期的对外扩张战略,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国际背景下催生出来的一种转嫁国内经济、政治危机的重大举措。 ××××××××××××××××××××××××××××××××××××××××××××××××××××××××××××××××××× 怎么转嫁危机啊? 很简单,计划经济,统购统销,行政命令。 当然, 要做到这一步的第一步就是军事占领。 其实就是城市农村 “ 剪刀差 ” 嘛,日本是城市,东北是农村,设立一个户籍制度,完事。
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陷阱(转)
热度 2 gordon 2013-11-27 08:03
注:早就说过遇见怪事绕着走的,这回又破例了一回。 中国的发展模式和日本、台湾很类似,都是贸易顺差、外汇管制,结果一方面政府积累了不少外汇储备,另一方面国内到处是钱。政府又靠压低利率从民间抽血。结果,日本的百姓手中积攒了不少 钱,却找不到投资的途径:想在国内做储蓄,发现利率太低,跟不上通胀水平,手中的钱不停贬值;想投资房地产,房地产等资产泡沫已经很高了,不知道继续投划不划算;想到国外投资,有资本管制,政府不让你把钱汇出。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 封闭经济体 ” 向 “开放经济体” 转型,现在我们来谈 “开放经济体” 的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人在日元升值后,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低息,导致日本无法完成经济转型,后面进入长达二十年的经济萧条。这个过程的 背景是1984年至1987年美国维持了很长时间的低息,直到1987年才开始加息,立即引发了美国股债双杀,金融崩溃,之后格林斯潘上台又开始降息。 日本央行以cpi作为加息的指标,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没有通胀,直到1989年cpi暴涨,连续紧急加息,1991年日本房地产崩溃,股市崩溃,银行业天量坏账,日本经济进入萧条。 日本和欧美的加息过程有个峰谷交错的过程,欧美在1987年初开始加息时,要求日本不要加息,等到美联储发现市场崩溃,又重新降息时,日本却在之后的1989年开始加息。 这里面的逻辑是 欧美在金融短暂崩溃后,进入降息周期,资金涌出,进入汇率升值周期的日元资产,并导致货币流动性从日本资产溢出到市场所有领域,通胀急速上扬 ,引发了日本央行加息后,流动资金迅速逃离,造成了日本崩盘。 那么中国会重蹈覆辙吗? 欧洲在维持低息甚至负利率的预期,美联储声称退出但是还要维持低息,那么此时中国维持强势人民币汇率,自身的热钱流入,但货币泛滥是谈不上的,因为 中国进 入债务利息吞噬货币流动性的阶段 。如果中国降息,则资金会从存款中逃离,去所有可以套利的地方,比如民间高利贷、体系内影子银行、房地产市场。同时由于人 民币国际化意图维持强势汇率,将引发国际资本从欧美倒流回中国,那么就会重演日本89年通胀的一幕。 那一年,中国也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胀将导致中国不稳定,因此后续的宿命就是重新加息,热钱顺着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大门迅速逃离,中国直接崩溃,并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动荡。 种种迹象看,政府不会这么做,虽然降息符合债务背景下的利益导向。 现在看是准备到处刮钱,压缩开支,背债了。 ×××××××××××××××××××××××××××××××××××××××××××××××××××××××××××××××× 在金融全球化下,利率与汇率存在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日本的经验也只能借鉴,不保证结论可以 “重用” 。 唐骏就是那时候从日本跑到美国去的,因为日本通胀嘛,那个 loser 估计也没啥钱。 也就是在90年代,欧美资本开始进入中国,外资企业、白领 成为众所周知的名词。 ×××××××××××××××××××××××××××××××××××××××××××××××××××××××××××××××× 图解 日本经济泡沫形成到破裂 http://www.aswetalk.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69highlight=%E6%97%A5%E6%9C%AC
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04:56 , Processed in 0.0349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