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江湖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江湖

相关日志

分享 立地成佛(转)
热度 1 gordon 2016-10-12 09:39
  “放下屠刀之后做什么?”   “立地成佛。”   “立地成佛之后做什么?”   “拾起屠刀。”   江湖上,年轻一代杀手里的一流好手方柔石,有问于“大破寺”高僧圆寂大师。   大师以一种已坐化了般的语态跟他说话。   早知道答案如此,他宁可不问。   因为他本就不想“放下屠刀”。   他只是想早些“立地成佛”而已。   他一直自认为自己是武林中真正有实力的好手。   他有一把利得不可收拾的刀,还有一套快到无法形容的刀法。   他自少练刀,就是练非大成即大败的刀法。   他相信,刀法剑招,一定要走偏锋、行极端。因为刀和剑定的是生和死:不是敌人死,就是自己亡,所以不可能有中间路线可走。   做人可以中庸,快刀好剑,必取极致!   他的刀是他的。   据说,他那把刀,别人拿在手里,要向他人出击的时候,那刀锋却会回砍拿刀的人,除非弃刀,否则非把拿着它的人斫杀而不止休。   他不用磨刀石来磨刀。   他用手。   右手。   他左手执刀,刀锋在右掌上磨。   刀锋磨挲在他的掌心肉里,就像一只温驯的小猫,摩挲在它主人的脚下。   那刀发出奇异的光采,──或许那就是一种陶醉的样子。   方柔石脸上也有一种陶醉的样子,彷佛在他手心里摩挲着的,是一位美丽女子的柔荑。   他的刀已跟他的生命结为一体。   别人拿了他这把刀,只能杀死自己。   他拿了这把刀,却能杀掉最厉害的敌人。   这把刀仍在方柔石手里,方柔石就是名敌手难逢的顶尖儿杀手。   这把刀若不在方柔石手中,方柔石就是方柔石。   方柔石在用着这把刀。   这把刀在用着方柔石。   这把刀好。   有一次,“铁甲将军”带领麾下七名将领围剿方柔石,方柔石一刀横扫,七个人,连同铠甲、藤甲、盔甲、金丝甲,还有铁枪、钢刀、铜牌、流星锤,一齐切断:七个人,十四段,以及一地断落了的重兵器。   一刀杀七人,刀口不沾血。   好刀。   另一次,“杀手王”王空虚偷袭方柔石。方柔石背后吃了一记,未返身便连鞘回刺一刀。王空虚立退。七天后,忽然发现胸腹间有一种决堤的感觉,然后他听到 刀锋敲在胃门的锐响,他还未来得及低头去看便已裂了膛,血溅七步,甚至不及发出一声哀呼。这一刀,竟蕴伏了七天,威力才完全发作。固然,王空虚的内力也委 实惊人,但这一刀仍是一发不可收拾的要命。   劲刀。   还有一次,“风云变色”朱看天,向以反应快、出招快、轻功快称绝于世,但既未听到刀风也未见刀光,身首便分了家,人头飞向半空,落下地来时居然还转着眼珠问了一句:“你没出刀,我的头又怎会──”   快刀。   方柔石佩着刀。   这刀就似是方柔石的影子。   刀佩着方柔石。   方柔石就似是刀的影子。   刀名“屠佛”。   他武功高,刀法好,年纪轻。   可是名气却不如何大。   为了这点,他决意要杀最难杀的人。   “一流刀”刘留留的刀法是当世最奇诡莫测的。他在人身前出刀,对方却在背后中刀。他攻下盘,对手却伤在上身。他收刀的时候,敌人反而中了他这致命的一刀。   可惜刘留留却遇上了方柔石。   “一流刀”遇上了“屠佛刀”。   刘留留败。   九凶神僧原号“久空”,但他以拳、掌、指、禅杖、飞钵、方便铲、佛法、身法、性情为九大皆凶,是号“九凶”。武林中原就是凶人恶客满布之地,但谁都不及他凶。   可惜九凶神僧遇上了方柔石。   九凶遇上那把屠佛的刀。   凶僧死。   方柔石击败了刘留留,再格杀了九凶神僧,又去找名满天下的“天敌”雷温虎决战。   “天敌”雷温虎是武林中最德高望重的人,他被誉为“天下无敌,唯天可敌”登峰造极的高手。   也许只有早已亡故的“天下第一高大手”的名头才可以与之抗衡。   不过,高大手是已作古了的人。   雷温虎却还活着。   像这样的人,方柔石不找他还找谁去?   关心方柔石的都希望他不要去。   人人都认为方柔石绝不是雷温虎的敌手。   方柔石也有自知之明。   他自知若论正统刀法,他绝非雷温虎之敌。   雷温虎在少年时,每学一种刀法,只要给他三天的时间,他便可以高于他的师父。   可是刀法不分正不正统,只看好坏。   ──能杀人就是好刀法。   方柔石少习刀法,每学一门,都创出师门所无的奇招,到最后,全变成了他自己的绝招。   雷温虎的刀法擅于“留白题小诗”。   方柔石的刀法则如“泼墨大写意”。   方柔石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对上雷温虎这样的名宿前辈,天下间任何高手都不可能再有必胜的把握。   可是方柔石却不得不挑战雷温虎。   因为他太不出名了。   杀手无名。   这绝对是一个事实。   方柔石杀掉那么多好手,击败那么多高手,可是,他还是太不出名了。   他虽然已一一把别人打不倒的高手打倒,在江湖上的人,不是没怎么注意,就是认为这也没什么了不起,有的人认为他年纪太轻,有的人觉得他太幸运,有的人压根儿就当他还没上道。   他跟武功再高的高手比拼,结果都是一样。   他们不重视他以生命搏取的胜利。   所以他只好找更高的高手决斗。   ──虽然决斗的结果总是一样:要是败了就是死,要是胜了别人也没注意,但做为一个决斗者的生命,他已不能不决斗。   他手握“屠佛”之刀。   他已没有选择。   所以他向雷温虎挑战。   决一死战。   “天敌”雷温虎不战。   他不接受挑战。   雷温虎一早已金盆洗手,不入江湖多时。   ──他已名成利就,又何需拿生命去搏战。   方柔石勇于决战,却找不到敌手。   在江湖上,江湖人依然漠视他的成就;在武林中,武林人仍然没把他看在眼里。   ──正如人在官场,不能无权一样;人在武林,也不能无名。   方柔石痛苦得几乎想杀了自已。   他只好去问圆寂大师。   “我是真正的高手,可是没有人当我是高手;大师,我该怎么办?”   “阿弥陀佛,施主,现今武林中最有名气的三大高手,你可知道?”   “我知道,第一个是‘天下第一’高大手。”   “可是他已亡殁多时。他是在他死后才名动天下的。”   “第二个是‘天菩萨’马宅。”   “他已当了朝廷大官,掌管吏部大权。他已不必与人决战,便已威震天下。”   “第三个是‘天敌’雷温虎。”   “他已金盆洗手,息隐江湖,封刀挂剑,富可敌国,同样再也不再卷入江湖纷争刀光剑影中。”   “大师的意思是……”   “你当然不会出名。”   “为什么?”   “因为你人在江湖。”   “我……”   “而且你还没杀掉你最大的敌人。”   “是谁……?”   “你自己。”   “你的人还在武林,武林中人人争名夺利,谁会承认你过人之处呢?只要你的人还活着,还不断有着新的战役,便不会有人去正视你过去辉煌的战绩。高手二 字,是别人的称誉,自称高手,是没意思的。高大手死了,与人无争,大家都自然追封他为第一高手。马宅当了权,不出江湖,大家都想攀附于他,而且也没了利害 冲突,自然成了‘天菩萨’。雷温虎退出江湖,袖手自得,大家反而念起他过往的建树和好处来,自然又成了‘天敌’。先得置身事外,才能无欲则刚;一个竞争角 逐的人,摇身一变,成了只 提携后进的局外人,自然也变成了万家生佛 。而你,仍在江湖上争名夺利,天天找人决战,人人也找你决斗, 你击败的人不服你,击不败 你的人更不认可你 ,所以你永远都成不了大名,成不了大器,只能成为一个杀手,因为你没有击败你自己。”   “可是……真正的高手,应该是从不断的决斗中证实自己的呀。”   “错了。高手不战。”   “……不战而胜者才是高手?”   “能杀掉自己才是高手。”   “如何杀掉自己?”   “放下屠刀……”   方柔石从此不涉江湖,皈依佛门,佛号“善哉”。   杀手方柔石,成了“善哉大师”。   失踪十年生死不知的方柔石,名满天下,名动八表,过去他的每一战,都成了江湖上的典范。   谁都在猜“刀临天下”方柔石的最后一战,是如何的灿烂、辉煌、夺丽,那鬼似的刀魔似的刀法神似的使刀者,是如何地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他们都不知道,方柔石的最后一战,其实是:   他要杀的,他终于杀到了──   他杀了自己。   “刀临天下”方柔石不再重现江湖。   他已成为武林中的一个神话:   一个“刀中之神”。   武林中却又出现了一个决斗者。   他披发遮脸,头戴深笠,从不仰首看人。   他刀法极好,人人心惊──当然并没有多少人承认。   他不断的找人决斗,彷佛这样才能证实自己那一柄“弃刀”是“无敌之刀”。   只不过,同样的,结果无论胜败,江湖上仍然忽视他的存在。   人人仍只敬羡当日在江湖上昙花一现的刀:   屠佛刀。   还有那惊鸿一瞥的刀客:   方柔石。   谁也不注意、不理会、不承认这个整天拿着一把“弃刀”、口念“善哉”找人决战的杀手。   方柔石终于获得了名气:   ──方法是先杀掉了自己。   可是他又要证实自己仍然活着:   ──所以杀手善哉继续决斗。 写于一九八八年七月八日
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持宠而娇的心理学原理 —— 能力只是 “行走江湖” 依仗的一种 ... ... ...
热度 1 gordon 2016-9-30 09:16
恃宠而骄。可是这样的人,一定是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在支撑TA,可能是从小受到的宠溺,可能是物质上的绝对安全感(不需要自己太辛苦就能得到很多),也可能是家庭成员的绝对后盾(知道无论怎么任性还是会被爱被认可)。 所有的情感处理方式,都只是一个人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全部折射。遇见冲突的解决方式,是正面解决还是消极逃避(无论用何种合理化包装),都是内在行为机制的反应。这不是针对谁,这就是行为模式。当事人自己未必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也会固执己见,绝不听劝,有道理也不听。“你说的都是对的,但我就是不听你的”, 呵呵。真的这样就很绝望。 **************************************************************************** 当父母或家庭一直用外力来干涉和维护一个人的生活时,TA与世界的反馈弧就被切断了:一切行为都被父母的庇护所纠正,TA的行为不会得到世界的反馈,一切任性都没有代价。学习不好有人搞定大学名额,工作有人帮你走关系安排,到最后感情也是任性自我。是的,长大会成熟,会吸取教训,但是醒来前的一切,呵呵 **************************************************************************** 电影《一个人的武林》里反派,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 “封于修” **************************************************************************** 当你被一段话刺痛的时候,多半是因为说得有道理,因为如果分析是错的,根本不会触动你。
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江湖风雨十年灯(转)
热度 2 gordon 2016-6-25 08:41
人不能总是太聪明,除非你混迹在一帮傻子的圈子里。 行走江湖, 被别人用“聪明”来形容、评价你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 做大事的人,要学会吃亏、学会让利 给别人,这样你的朋友圈才会越来越大,合作伙伴才会越来越多,防着你、算计你的人才会越来越少。走江湖,只有豁达大气大智若愚的人才能做大做强!
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江湖夜雨十年灯,老头说,傻瓜
热度 3 gordon 2016-6-24 13:03
http://video.weibo.com/player/1034:be297e0a96e777b55dfca13e092691a1/v.swf
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无论江湖多大,都能相聚天涯
热度 5 gordon 2015-7-1 03:43
注:这拨人水平很高,还有傅斯年。反正我现在的水准读 当年“方法论” 的书都很吃力。 ***************************************************************************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1928年是李济一生的转折点,也是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转折点。就在这一年,国民政府成立最高学术机构“中央研究院”,他被任命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   10年之前,他由清华学堂选送留学美国,5年里拿了3个学位:心理学学士、社会学硕士,最后是哈佛大学人类学专业的哲学博士——也是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博士。有人自此习惯性地称他为“Dr.李”。据说他父亲有一阵还给自己起了别号“博父”,在诗词和书信中公开使用,有炫耀儿子的意思,更显示老父的尊严。   1923年回国后,他在南开大学当了两年教授。之后清华学堂成立国学研究院,聘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教授,李济资历稍浅,加上需要做田野工作,任“特约讲师”,但月薪400元鹰洋、助教一人、研究室一间的“标配”,与四教授持平。   李济拿的是人类学博士,但他一生的主要事业无疑是考古。按他自己晚年的说法,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从人类学家转为考古学家”:1926年他在山西夏县发掘了西阴村遗址。这是第一次中国人主持的科学考古发掘——李济后来因此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同时也是史语所所长傅斯年选择他领导考古组的重要原因,他需要一个受过西方田野工作训练的人。   傅斯年为史语所制定计划,一开始就决定了两件事:一、成立一个组,以考古学作为研究中国史的新工具;二、以发掘安阳殷墟作为这个组的第一个田野工作地。他想知道刻字的甲骨是否仍然存在。   1928年的第一次试掘证实了这一点。不过这次试掘跟盗墓差不太多,就地往下掘坑,只顾捡拾甲骨,其余一概不管。李济从第二次开始领导了发掘工作,此后,他的名字就跟殷墟连在一起了。许多年后,殷墟发掘在中国社科院评选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中高居榜首。   安阳的洹上村是袁世凯当年失意时退居的地方,考古组到那里时他的遗产已经充公。他们就在他家中办公。李济写信给友人说:“历来做考古工作的,从没有这样幸运过。”   从1928年起,他们在小屯、后冈、侯家庄等地进行了15次发掘。在殷墟这所大学校中,李济和后来加入的中国第一个读正规考古专业的学者梁思永(梁启超之子)以现代考古方法和观念培养了众多同事和学生,其中包括后来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夏鼐和台湾史语所所长高去寻,一个时期内两岸考古界的几乎所有领军人物。他们的发掘证实了商的存在,中国的信史得以上推数百年。有趣的是,干了将近7年,发掘进行到第11次,他们才领到了官方的“第一号采取古物”执照。   第15次发掘结束后十多天,“七七事变”爆发,随后李济投入了史语所和中央博物院的迁移工作。长沙,昆明,李庄,他们带着殷墟文物、图书、仪器、档案、标本在西南绕了一个大圈子。由于医疗条件糟糕,李济的两个女儿鹤徵、凤徵,分别在昆明和李庄病逝。   经历丧女之痛,李济陷入消沉。1942年初,他写信给傅斯年,想辞去行政职务,专心研究:“数月以来,失眠已成一习惯,中夜辗转,窃念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所成就之人才多矣,而弟愧不在其列,有负知己,诚不自安,然此亦非弟一人之咎。弟自觉今日最迫切之需要,为解脱,而非光辉。衷心所祈求者为数年安静之时间;若再不能得,或将成为一永久之废物矣。”傅斯年勉励他为了对得起此生,还要做一些大工作。   抗战结束,回到南京,李济以为可以安心工作了。不料几年后,他又面临一次大迁移。    “我必须搬,你怎么样?”   国共之争的战线不断南移,1948年底,南京已是风声鹤唳。11月,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决议选一批文物运往台湾,李济受命参与押运。在他看来,只要打仗,文物就会受损;只要文物安全,放在中国哪个地方无所谓。几年前共产党的朋友俄国人打进长春时,溥仪带去的故宫国宝被劫掠一空,这种事不能再发生。所以,文物去哪儿他就去哪儿。这种近似“没有立场”的姿态,为他招来一些骂声,不少来自昔日师友。   李济把要搬家的消息告诉儿子李光谟:我必须搬,你怎么样?   因为李济工作太忙,李光谟跟着祖父完成了启蒙教育。“父亲好像没怎么管过我,平常他一回家就扎到书房去了,有时候还带着没做完的工作,有时候就自己看书。我这辈子跟父亲说过什么话我都记不太清楚,次数太少了。”因此也就不太亲近。   1947年他就参加了学生运动,“家里不是很知道”。在同济大学医学院读书的他憧憬着民主和自由,觉得共产党带领民众走的路是对的。但他不清楚像父亲这样的人该归在哪一类,自己应不应该反对他们。这阵子他正请了假在家养病。犹豫再三,他跟着父亲去了台湾,一家人借住在台大医学院的教室里。   父亲想了些办法让他进台大。当时傅斯年还没担任校长,台大说从外校转来的,年级要降两级,还要补一年的日语。同济的课程原本只剩最后两年,他决定还是回去完成学业。   1949年2月22日他离开台湾时,母亲送到了码头,父亲头天晚上就说不来送了,李光谟提前跟他道了别。当时,基隆和上海每天都有客船往返。蒋介石下野后,“代总统”李宗仁提出了划江而治的方案,许多人相信和谈能成功。李光谟当时还想着暑假就可以回家,但回到上海后,他发现情势变得太快。   两个月后入台开始受限。父母一天一封电报催他回家,五六月份,他收到母亲来信,让他回台湾商量出国留学的事,同时寄来的还有买好的机票。当时一般人根本买不到票,李济找傅斯年,傅斯年想了很多办法才弄到了一张。见到机票,李光谟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原样寄回了台湾。他回信说,自己决定留下来,“看一个新社会是怎样建立起来”,以后“我们还会有相见的一天”。   他加入了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对他的归来,他觉得同志们是欢迎的,但得考验考验,毕竟你去过台湾。每隔一段时间他还能拿到一小笔钱,那是李济托朋友把他的讲座教授津贴转给了儿子。   每天都有人离开这座城市,更多人静静等待着易帜的那一天。   几年之后,李济在香港碰到那位朋友的女儿。她告诉李济,“李大哥去北京了,娶了太太,生了孩子。”李济问道,“他在哪家医院工作?”   让儿子学医是李济的心愿,他认为医学能探索人本身的奥秘,也是研究体质人类学的基础。李光谟没有遵从他的意愿。他考入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后转学俄文,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服从组织安排,从事马列主义哲学理论的翻译。   他的生活、信仰和价值观与共和国连在了一起,但有时内心也会隐隐生出不安,或许是因为自己走的路,与父亲的意愿相去太远了。   为了入党,为了在被劝退后恢复党籍,他总要在“总结”、“报告”中写一点关于父亲的事,但他从未批评过父亲治学和为人处世的态度。父亲一辈子都很正派,专搞学术,不懂政治。   知道李光谟的下落之后,父母靠香港的朋友辗转和他通信。   一次,李光谟收到一封经多位亲友协助传递的信。父亲在信中提到他那几年特别高兴的事,就是在台大教了一位绝顶聪明又极其用功的学生。当时他还不知道这说的是张光直,只是心中略感压抑,好像父亲有点儿对自己旁敲侧击,但又无可如何。   在共和国,李济的名字逐渐销声匿迹,偶一出现也是在“批胡适”、“拔白旗”等运动中作为靶子之一。他主持殷墟发掘的功绩当年曾出现在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后来就只剩下一句:“解放前也有人做过一些发掘。”    失去田野的考古掌门人   自1928年在广州创立,史语所二十多年里辗转迁移了9次,最后一次变动最剧,从大陆迁到了台湾。对此傅斯年态度极坚决,史语所“搬家”搬得相当彻底,图书、仪器、科学标本及大部分人员,都追随他到了台湾。但这其实是个例外,“中研院”十几个研究所,结伴同行的只有数学所,而且所长姜立夫不久又回到大陆,其余人也陆续出国,数学所不足“半壁江山”,史语所竟成“孤家寡人”。   当时,学术界与教育界“全都属于逃难的阶级”。史语所那些图书、仪器、标本,安置在一个火车站的破旧库房里。守护这些宝贵资料的人生活与难民不相上下,他们往往有四五口家眷,却只能困居一间小屋,找不到合适居所的人有时还要在人家猪圈上头商量“一席之地”。   尽管“中研院”已大幅“减员”,但此时蒋先生的政府自顾不暇,照顾这类学术机关实在既无兴致又无能力。幸而傅斯年“应征”出任台湾大学校长。彼时台大在日本教授撤出后正缺教书人。他就势把来台的几乎所有学者及教育界人士聘到台大。这样一来,空虚的教席被大批著名学者所充实,后者的衣食之忧也稍获缓解。李济应邀在台大创办了考古人类学系,使训练职业考古家第一次列入中国大学的计划,但这位中国考古学的“掌门人”,已然失去了他的田野。   不幸的是,迁台不久,“带头大哥”傅斯年就因用脑过度突然去世。“中研院”以甲骨学大师董作宾接任所长。此时史语所的同仁对生活的艰苦倒也“随遇而安”,但不得不写一些通俗的文字谋取稻粱,虽有推进社会教育的功能,却令正经研究成了忙里偷闲。后来李济建议董作宾请在美国的胡适帮忙。胡适募得两个基金的赞助,再加上台北政府拨款,“中研院”在新址建筑新房子,才终于安定下来。   1958年,胡适应蒋介石“钦点”回台湾担任“中研院”院长。在4年的任期内他做了不少工作,“把中央研究院的地位抬高了”(蒋梦麟语),使台湾的学者在精神上感到满足,也使国际学术界注意到了台湾的工作。4年之后他于任上去世,在葬礼上,李济送了一副挽联,上面写了三句译自英文的话:   明天就死又何妨?   努力做你的工,   就像你永远不会死一样。   (Be ready to die tomorrow ; but work as if you live forever.)   像是和老友倾谈,又像是自言自语。    30年里惟一一次见面   离开台湾11年后,李光谟没想到自己会接到这么一个任务:去见见你的父母。   1959年秋,李济夫妇应邀赴美做学术访问,预计第二年8月乘船返台。得知这一消息,大陆方面策划了几种在途中与李济“接触”的方案,打算到时“约请参观访问”,找机会把他们留在大陆。   1948年底、1949年初新华社先后发布两批战犯名单,一批军政的,一批文化的,后者包括胡适、朱家骅、陈雪屏等人,李济不在名单上。   当时郑振铎曾在上海和香港多方打听李济动向,后来还多次邀请李光谟面谈如何设法接触李济。1950年,中国科学院设考古研究所,李济的好友梁思永和学生夏鼐任副所长,所长由郑振铎虚领,大陆考古学界曾猜测这是在“做李济的工作”。据说直到1970年代,中国考古学会还空下3个理事位置留给“台湾考古学界”。不过李济也许并不知道这些事。   船到码头,Y先生以夏鼐同学、某旅行社职员的身份接船、拜会李济夫妇,并以旅行社名义请他们登岸。他是来“晓之以理”的。   大陆方面提出了3个方案:留在大陆居住和工作;去北京及各地参观访问,往返自由;去广州与家人以及考古界人士会面,往返自由。3个方案都被拒绝。李济的理由是:他若回到内地不会有大的贡献,对国家民族文化反而不利;牵连的人太多,在台的亲友必然遭受大不幸;即便只参观访问,回去也有极大风险。他对招待表示感谢,并说他的学生尹达和夏鼐“早就完全有资格担任所长了”。   其实这次会见之前,夏鼐曾想托Y先生转交一封信给老师,其中引用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段极著名的文字:“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这段名句出自南朝梁武帝之弟萧宏的记室丘迟所作《与陈伯之书》,那是封劝降书。夏鼐未封口的信曾经过李光谟之手,读后他颇感“兹事体大”,拿去给尹达看。尹达读完沉默了好一阵,只说了句,“夏作铭好糊涂!”把信留下了。   “动之以情”的任务交给了李光谟。“我是党内所有处分都经过了,除了解除党内外一切职务,因为我没有官方的职务。延长预备期,取消预备期,恢复预备期,留党察看,取消党籍。直到‘文革’结束我这个党籍才算恢复了。那年我还处在被劝退那么一个地位。”   珠海的一个会客室里,别离的两代人见面了。   “他们都退出去了,给我们一个单独谈话的机会。一位女同志有时会进来看看,照顾照顾我母亲。谈了有一个钟头吧,我父亲多的也不问,他就问问家里的孩子。我就拼命讲他认得的那些人,夏鼐怎么样了,陶孟和怎么样了,还有家里的一些亲戚。我那个时候很穷,按这里给我准备的,穿得好一点。我的情况他大致也都知道,他是希望看见我们全家的人啦。要是他肯留下,当然就见面了,那会儿他们都在北京等着,随时准备去,说要是老先生多呆几天就见到了。”   “后来就吃饭,一餐非常丰盛的饭。那时候还在困难时期,我记得是把我从农场里头抽回来的,我在乡下搞社会主义教育呢。出来的时候我还带着老乡的两个玉米,生的,啃着回城的。我不记得那餐饭吃的什么了,但是记得有茅台酒,我多少年没见过了。我父亲也是爱喝酒的人。他喝了两杯,说不错,挺好。后来他们走的时候,我前后左右都是穿便衣的安保人员。事先就跟我说了,千万别过那条线,就是地上划的,用颜色标了一下的边界线。当时我手里拿了一串香蕉,也是多少年没见着的水果了,我看我母亲身体不好,我说你带着路上吃吧。我就想递给她,结果走到边界线了。旁边的人示意,指指那条线。他们过去了,我不能过。”   李光谟以为Y先生真是旅行社的人,后来听说他死了,还想写封信到香港去慰问他的家属。“有人说也许他不是真死,是被派去别的什么地方了,我这人真糊涂!”    最难使之满意的老师   台大考古人类学系系主任,李济当了10年。他认为考古不是与社会脱节的学问:   “专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带些神秘性;“过分专门”已有讥讽的意义了。但是社会,尤其是现代的社会,是崇拜科学的。考古学与民族学都是科学事业,若有过分专门的嫌疑,也许还是它们的专门专得不够彻底的缘故吧!真正的专门学术,没有与社会完全脱节的;试看考古学如何影响了历史,历史家的意见如何影响了现在国际的关系!民族学如何影响了社会以及政治!这些影响都可以放射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上去。   而发挥影响的开端,必须是这些学科本身的培植和滋长:   中国学术在世界落后的程度,只有几个从事学术工作的人方才真正地知道。我们这一民族,现在是既穷且愚,而又染了一种不可救药的,破落户的习惯,成天的在那里排〔摆〕架子,谈文化,向方块字“拜拜”——这些并没什么“要不得”——真正“要不得”的是以为天地之大,只有这些。   但是,每一个中国人——我常如此想——对于纠正这一风气都有一份责任;所以每一个中国人,若是批评他所寄托的这一社会,必须连带地想到他自己的责任。据我个人的看法,中国民族以及中国文化的将来,要看我们能否培植一群努力作现代学术工作的人——真正求知识,求真理的人们……   李济就像一个大家庭的家长,为考古人类学系创立了一个优良传统,并通过师生关系把这个传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同时他也是一个“最难使之满意的老师”。本系的学生,最初两届出了李亦园、张光直等人,此后逐渐令人失望。李济讲课时感觉有好些新问题,听讲的学生却无人发问,问题也就没“滋长起来”。某次一年级年终考试,56位学生只一半及格,本系的12位,最好的也没到70分。他心里很不舒服。与之相应,有年轻人显露天分,他便不遗余力提携他“上路”。   他生平最得意的学生,一个是夏鼐,在大陆成了共产党“又红又专的考古家”;一个是张光直,台大毕业后去哈佛读人类学——和老师当年一样。李济面对他就像父亲面对儿子,严厉中饱含寄望。在给张光直的信中经常出现的话题包括:哈佛人类学课程的教法、参考书目,大陆新近发表的与古人类化石、考古有关的论文,国外关于中国史前文化的讨论、相关著作。因为在美国容易找到的材料,“在台湾难得看到”——他从未间断地关心着岛外考古学的进展。   做了许多年教师,他养成一个习惯,“看见了学生们,就想到中国的命运。他们集体的思想、行为与人生观,似乎就是中国前途的一个缩影”。一次,他在一个场合意外地听到一群没考取大学的青年哼唱民歌,开头几句是:“有些人的儿女,在美国结婚;/有些人的儿女,在台湾当兵!/结婚的儿女们,快成美国人了;/当兵的儿女们,要回大陆去……”   这类印象压得他有点透不过气:是不是现代的青年中国人都不愿意作中国人了?   他希望出国的学生能陆续回到台湾,“我想我能安置他们”。对寄望最多的张光直,更是在信中屡屡催促。张光直说他对回台湾后的远景颇有一番理想,顾虑的是,理想会被实际所折磨。李济“很愿意效劳”,为他筹划回台后的工作和生活,并答应他,“只要你有可以实行的计划,我一定尽我的力量促其实现。”   “美国虽好,不是青年人久恋之乡”,因为“作学问是要自己开辟一个境界的”。“我最亲切的希望,为能帮助你们这一群年青力壮又有作学问志趣的,把傅孟真先生卅年前所燃的这一把新史学的圣火负责传递下去。”在他看来,台湾的工作环境不如海外,老一辈诚然有责任;但民族要延续下去,有才干的青年人如果都留在海外,民族的前途还有何指望?   但史语所“将近十八万卷的书,卅万张以上的档案,二万五千片以上的有文字的甲骨,十万件以上的考古标本等等”,终于没有等来那个他寄望最多的得意门生。1960年拿到博士学位后,张光直投奔了耶鲁。   最终,继承李济衣钵的是他从大陆带到台湾过继的次子李光周。台大考古人类学系毕业后,他也去美国深造,最后回到台大执掌考古人类学系。但李济去世后几年他也不幸病逝。    得到的和失去的,孰轻孰重?   中美建交后第二年,李济老友赵元任回大陆访问,当天就打听李光谟的消息要求见面。一见到他,赵元任就让太太立刻给美国的女儿打电话,要她转告李济夫妇:我见着你们的孩子了。他还拿出相机给李光谟拍照,想寄去台湾。不料那个胶卷已经过期了,照片没拍上。好在口信是带到了。母亲听说后喜出望外,大哭一场。因为多年没有音信,他们以为孩子已经死于“文革”。   之后,两代人又恢复了通信,次数并不多。张光直来访问大陆时带过两封,弟弟李光周在美国读书时就由他来回转。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1975年11月,母亲去世两天后,李光谟收到一封美国来的电报,得知这一消息。母亲弥留之际在病床上说了一句“我要回家”。后来父亲在给他的信中说,你母亲去世的时候说她要回家,当然也包括你的家。   当年离开父母那么决然,李光谟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儿子也会离开。   1950年代初,他和学俄文的同学结了婚,生育了一儿一女。在困难时期,两个孩子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家里总是能收到从香港寄来的黄油和奶粉,一两个月一次,寄了两年。他当然清楚,那是来自什么地方。后来这边不让寄物资,但十天半个月一回的通信还能维持,直到“文革”。   儿子李平1953年出生,1965年考入清华附中,刚读一年就是“文革”。此后,他去吉林插队,又到油田当了工人。1977年高考恢复,他的志愿是北大历史系,却因为持续高烧连体检都没能参加。等到被送回北京,他已经连站都站不住了,后来在医院被确诊患了白血病。   住院期间,毫无精力的李平没能跟父亲有更多的交流。半年后他离开了。那一刻李光谟突然觉得他的遭遇竟跟父母如此相似。“我扪心自问,我这一辈子,得到的和失去的,掂量掂量,不知道哪头轻,哪头重。”   以前他没能像别人那样承欢父母膝下,以后恐怕也不会有机会了。但中国的事很难说。1949年不离开就算尽孝了吗?当年把父母争取过来,跟自己一起革命,又算不算是孝?那些年中国知识分子经历得太多,让人连大声笑的机会都没有。   就只能这样了。    决定命运的精神负担   当年的伙伴或留在大陆,或远走海外,或改行转业,对李济而言,整理出版殷墟的研究报告是一件无法移交的“精神上的负担”,“若是有一件事,决定我的卅年来的命运,也就是这一件事”。然而,肩上的事情越积越多,他不知道怎样才能躲开它们。“现在所抱的也只是愚公移山的人生观……”   1955年董作宾因为生计问题去了香港,李济接任了史语所所长,也许出乎他本人的意料,这个所长一做就是17年(卸任后为“终身研究员”)。   台湾当局一度以“反共复国”为名,要求学术为政治服务,史语所也受到影响,间谍情报人员、经过胁迫而参加的人员、特意混进来的人员出没其间。李济再三要求学术与政治“分家”,使史语所有机会成为“中研院”在办公时间惟一没有公开政治活动的地方。   所长任上,他主持出版了26巨册《中国考古报告集》、5大册《中国考古报告集新编——古器物研究专刊》、19本《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1970年代中,李济怀着歉疚的心情说,“我们还未做到我们应当做的一切。”事实上,他所主编的4册论文集《中国上古史待定稿》在他生前也只出版了一册。但他无疑已经就此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   后来张光直这样谈论老师,“我强烈地意识到,李济一生之所以一再拒绝美国一些大学提供职位的邀请,没有移民过去,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感到自己必须留在国内看到安阳研究的全过程。”   李济认为,人生短暂,无法兼顾太多,与其求广博,不如求精到。因此资料的汇集与长期定心致力某一范围的研究是必要的。   他的晚年无疑是寂寞的,尤其是1975年相濡以沫的夫人去世时。办完丧事那晚,学生李亦园陪他到很晚,“他留我在他家住下来,我因睡不惯生床而没有答应他,他很有失望之意。”事后李亦园很后悔。   1961年,李济被确诊患有糖尿病,医生交待他要按比例进食米饭、肉类、蔬菜。他实在太“科学”,竟把天平带到宴会上去,吃什么东西前都要称一下。   后来,和陈寅恪、钱穆一样,他的眼睛和腿脚也出了问题。当年斯文赫定告诉他,3年不回到骆驼背上,就感觉腰酸背痛;而他认为考古人不一定要在骆驼背上,只要有动腿的自由就可以感觉到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快乐。现在这种快乐正无可挽回地流失。   学生宋文薰说,“李济是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因为他的严肃,后生晚辈平时都不敢去打扰他。李霖灿是少数例外之一,他常借故去陪他聊天,因为能和他谈一谈昆明龙头村和李庄张家祠堂的人越来越少了。能谈谈安阳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1977年,李济最后的生命之作《安阳》出版前后,老友费慰梅(费正清夫人,李济总开玩笑说费正清是“亲共分子”)去台北拜访他,也许是感觉李济已经到了“该给人们留下点什么”的年纪了,她专门请他作了两次口述。几个月后,费慰梅把记录发给李济修订和补充,请他谈谈“在你长长一生中自己认为最值得一提的见解,以及最快乐和最痛苦的经验”。   半年之后,李济才回了他“所能写的一封够长的信”,除了谈到两个具体的问题,他也坦陈了自己的心境:   几个月来我受到某种无意识的禁忌所抑制,没有写任何东西,甚至跟我的好友和亲属也没有通信。……我至今还不想去让医生检查身体,因为这种感觉只是逐渐发展起来的,至于我的感觉器官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衰退,早在我过完八十岁生日之后就已经出现了。这是否就是通常所说的岁月的重担?我不知道。   社会条件和政治条件正在飞速变化,这是你十分清楚的。是否这些身边的新事物触犯了我的情绪,我也说不好。但是,和我有着同样观点和感情的老朋友们一个个地逝去,无疑削弱了我对周围事物的亲密感……   1979年7月14日,李济对宋文薰说,他正计划写一本与最初的著作《中国民族的形成》同名的书。二十多岁时,他在自撰的简历中写:“他的志向是想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来与世界人类的脑袋比较一下,寻出他所属的人种在天演路上的阶级出来。要是有机(会),他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始源出来。”   他做了一辈子考古,并不只是为了研究“古物”,始终不曾忘情的是寻找“中国人的始源”。在这一意义上,他仍然是个人类学家。   第二天,他在给学生许倬云的信中慨叹:“世事日恶,不知终于会变成什么样子。你年轻,或许会往乐观方面想;我已老衰,眼前实在看不见出路。”   半个月后,8月1日,李济突发心脏病,离开了这个他越来越觉得疏远的世界。那天,正是台大考古人类学系成立30周年。 ************************************************************************************* http://player.yinyuetai.com/video/player/789523/v_0.swf
4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整理】我是歌手的江湖
热度 6 duanjian 2015-3-27 07:22
网友“旁观者的飞刀”在“我是歌手吧”发表了长贴《从定位的角度切入,飞刀精剖我是歌手3》,个人觉得写得很好,做了收集和整理,重新编排了一下内容,做了一些删改,调整了顺序并增加了小标题,供坛友参考。 原文链接: http://tieba.baidu.com/p/3610807462 由于内容长,发在了百家杂谈里了,链接如下: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36167-1-1.html
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倒爷”重出江湖(转)
gordon 2015-2-25 22:59
“倒爷”是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特殊群体,“倒爷”一词广泛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内地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尤其是 在价格双轨制时代,一些人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别,在市场上倒买倒卖有关商品进行牟利,被人们戏称为“倒爷”。“倒爷”一度盛行于全国各 地,尤以北京地区最为流行。 双轨制培育了倒爷。 未来将是倒爷重出江湖的时间。 中国的国家管理效率、企业管理效率和科技进步已经难以支撑现在的生产要素价格,这就造成一个严重的现象,国内外价格倒挂,未来各行各业都很难过,国际竞争 力下降。国家可以对出口给予财政补贴,但是对于广大生活必需品没法给予补贴,即便补贴,也是通过货币贬值的手段,没意义,这只会造成既得利益阶层得益。 以种植业为例(其它的行业也一样):当土地价格上涨的时候,所有的其它生产要素价格都会上涨,包括资金价格、劳动力价格、农药化肥价格,而且房地产的大牛 市也将汇率价格推升到高位,这也是生产要素价格。这就造成种植业的成本不断高涨。 可是,从今年五六月份开始,随着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大幅跳水,意味着新兴经 济体国家消费见顶回落,需求是受到压制的,此其一,其二,别的国家和我们国家的经济周期是不同的,别人没有如此高的生产要素价格,那么,他们种植业的成本 就比我们低得多,就会向中国出口,我们国家是一种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无非就是进口税的关卡,当国内外种植业的成本差异超过进口税的时候,进口产品就 会涌入。即便不断提升进口关税,还会有走私。 年中的时候,有报道,进口粮食运到中国的港口,比中国的粮食还有优势,美国的猪肉也一样,就来自以上的原理。 未来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种现象至少持续5—10年, 生活必需品价格不断上涨,可是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生产者并不赚钱甚至亏损(自耕农除外) ,现在已 经出现大量的土地弃耕的现象,未来会愈演愈烈,这有两个原因:第一,财政进入收缩的轨道之后,财政补贴下降,种植业亏损幅度加大;第二,国际上主要国家生 产要素价格基本在低位,而中国还在通过释放货币的手段吹泡沫,泡沫吹得动与否已经难说,但一定继续推升生产要素价格,中国产品成本继续上升,加上不断加税 (燃油税)等,都将继续扩大种植成本的差距。这将持续推升种植业的成本,扩大国内外种植业成本的差距。 未来,中国政府不断释放货币维护泡沫,会不断推动生产要素价格,即便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后,依旧会如此,因为没有货币的对内不断贬值(这本质是货币泡沫),财政无法生存,隐身的含义很清楚。 直到人民币进入博物馆。 现在是从全民皆房到全民皆商的过渡期,未来将再次进入“倒爷”的时代。
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歪歌一首
热度 6 一叶飞刀 2014-12-11 20:26
网上股神万般神奇 说个成人童话三日赚两亿 你脚下融资融券 我手中杠杆基金 今天还一字涨停 转天就一字跌停 你为了身价千万 我为了生活小钱 浮盈浮亏终究都会成空 人生在世图个刺激任性 突然爆仓不必太在乎 许多条就在你前头 江湖又是风起云涌 是爱是恨都有万般滋味 你练得短线绝技 我守得长线寂寞 日内回转我开心 深度套牢你别怕 赚多赚少有定数 要留下千古风流 浮盈浮亏终究都会成空 人生在世图个刺激任性 突然爆仓不必太在乎 许多条就在你前头 浮盈浮亏终究都会成空 人生在世图个刺激任性 突然爆仓不必太在乎 许多条就在你前头
541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江湖
热度 27 巴巴爸爸 2014-10-3 02:45
A
104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谁解其中味(25)江湖路(下)
热度 64 万里风中虎 2014-8-9 11:57
孙子兵法上说:将者, 智、信、仁、勇、严也。 等到了几十年没打过仗的中国军队,现在是: 将者,钱 、 钱 、 钱 、 钱 、 钱 也。要想往上爬还得拉帮结派,溜须拍马再加上心狠手辣。 所以,现在的中国将军们要不是耍嘴皮,敲算盘加耍笔杆子 腐败透顶 的,要不就是杀人放火鱼肉百姓最爱发国难财的,国家一反腐败差点把这个军队大领导一锅端了。 小林的恩主就是这样的典型,从小军官开始就赚钱不择手段,插手所有的地方和军队的经济事务。 再加上心狠手辣,他发家就是当小军官时不请示上级, 直接 把邻国迷航的一架飞机给干掉了,因此受了大领导的赏识,杀伐决断,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嘛。 所以,现在国际上查乌克兰边界马航被导弹击落事件,实话实说,军队里领了命令干黑活的当事人,早就升官发财了。佛祖都爱恶人,军队就是喜欢这种杀人不眨眼的将军了。 法律规矩对他们 根本 就是个屁,战功和钱权才是压倒一切的。 一旦和其他利益集团出现纠纷冲突了,就是小林这种武艺高强手上有枪的死士上了。 老林后来入了基督教,对自己的过去非常后悔,反反复复对我说军队就是职业的杀人机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地方上那些公检法武警部队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他们是天杀的伞兵。 实在是遇到了背景强大的硬茬子就搞暗杀绑架,直接搞死拉到,反正死了人地方上也看不出来也查不出来。 胖卡卡讲自己当年倒海鲜的发家史,说用了暴力,比起军队大佬来说,真心只是为了生活的一个读书人而已。 当年太阁家的大毛被人家在青岛做了,现场勘查的刑侦人员看完就说是职业杀手干的,后面就不了了之了。过两天看见太阁坐在主席台上开大会,面无表情,好像没事人一样,这份镇定功夫根本不是平西王那种三流角色能比的。人家说你儿子洗钱,你就说他是全额奖学金,镇定点行吗,打你爹的时候不是挺英雄的吗。要不太阁现在他扬眉吐气,报仇雪恨,退居幕后的日子爽歪了。 老林如果继续这么干下去,现在在军队里最少是个师级首长了。性格决定命运,他毕竟小时候受过基督教教育,有负罪感。年纪大了,亏心事干多了,就良心上过不去了,他就开始闹要退伍。 强扭的瓜不甜,缘分尽了,恩主有种爱叫放手,就让小林回到地方上去了,还带了一笔钱几百万的给他创业。 小林重抄旧业开始做生意,在那个时候有几百万本钱的不多。他人是一等一的勤快,可能是练武人精力充沛,一天干活十几个小时。江湖上给面子,很快他的厂子就办起来了。生意红火的不得了,订单做都做不完, 不到几年, 就是一个注册资本5000万的大公司。90年代,他成了地方上有名的民营企业老板。如果不是后面一连串的阴差阳错,现在财富榜上肯定有他一个位置。 他在这里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让他的所有兄弟姐妹都到他的公司任职,后头他事业的覆灭这是个大原因。 有所谓: 我穿此袍十几年 , 业精于勤苦当甜。 你无点墨靠送钱, 编制关系滥用权。 常说假话上下骗, 贪污受贿骨头贱。 道德败坏天人怨, 判刑坐牢退民田。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个人分类: 灵异录|831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谁解其中味(24)江湖路(中)
热度 67 万里风中虎 2014-7-23 13:08
江湖的极致就是军中袍泽,就是合法杀人的国家机器。 普通家庭出身的武人如果不入军队,早晚会进黑社会,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当然,像《天下第一楼》里面的习武少爷,或者是40岁以前的叶问是另一回事,像大名士如周恩来习武以后成立“伍豪之剑”暗杀组又是另一回事。 小林因为骨骼清奇,身体素质好,招兵进了空军某师当“该死的伞兵”。 当新兵时还比较收敛,尤其是在运输机上翻滚了几次,照样吐得天昏地暗。等训练跳伞时,也一样被教官一脚踹在屁股上飞出去的。这一点上,武林高手和普通士兵没啥区别。 可是大半年一过,啥都经历了,新兵变老兵,小林桀骜不驯的性子就露出来了。 新兵连结束,因为他有两下子,没分到一线部队,成了师指挥部警卫连战士,每天就是训练出操, 出操 训练,要不就是站岗执勤, 日子很乏味。加上军队吃得又好,所谓养兵千日,小林浑身的骨头就痒起来了。 有一天,他吃饱了闲得没事就找了个空地开始练武。 火龙拳拳法古朴,练起来没什么套路,就像个大蛤蟆或者大虾米一样哈着腰到处转来转去,手不断伸展转动。有时候还要在地上翻滚一下。 结果,练了一半有一 个路过的教官看见了,就训他身后的一群新兵蛋子:“教你们的军体拳不好好练,你看练这个懒驴打滚难看的东西有屁用。” 这个教官是搏击教练,在军中大比中得过名次,一套军体拳打得虎虎生风,自然看不上老林的“中国古拳法,人人有饭吃,个个有拳练。” 军中拳法如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岳家散手 ,戚家军拳法 ,军队流传到琉球岛的唐手等等,是很厉害的。军中拳出手就要伤人的,是为战场实际需要出发的。 琉球唐手 后来流传到日本是空手道重要的来源。 十六世纪 琉球 武术家虞建极(京阿波根实基)遭刺客暗杀,赤手空拳用唐手折断暗杀者两股。 空手道的重手杀伤力很强,和峨眉岳字门岳家散手一样都是厉害的军中拳。 但是,到了80,90年代,军中尚武之风日渐衰落,秘书党参谋党,完全没上过战场的人凭借文凭上升很快。武人在军中被认为大老粗没文化,打仗不怕死没头脑。真正的军中高手实在是难得一见,所以这个军体拳教练已经算是高手了。 小林听见教官讽刺他的拳,就说:“我的拳不好看,但是比你那个跳舞的军体拳好用得多。” 教官大怒扎个马步就冲上来了,这个四平大马是长拳的基础,动起来也是虎虎生风。小林东躲西藏,让了三四招,把教官引到旁边的水沟附近。然后扣住他的腕子,单手把人家甩到沟里去了。 教官从泥水里跳出来,继续打,结果又被抓住手腕,脚下被一挑飞到水沟里去。 如是者三,等他第三次爬上来还要打时。不知何时有个中年军官在旁边看热闹,喝了一声:“不嫌丢脸哪!” 所有的人立刻立正敬礼,教官报告:“*师长,这个士兵殴打军官。” 师长气得笑了:“你笑话人家在前,打又打不过人家,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教官没办法,带着新兵悻悻而去。 师长走过来说:“你是小林吧,功夫不错啊,以后做我的警卫员吧。”
个人分类: 灵异录|898 次阅读|28 个评论
分享 谁解其中味(23)江湖路(上)
热度 66 万里风中虎 2014-7-22 10:57
老林的故事是我和他断断续续交往了7,8年了解的,我们吃第一顿饭时,聊不到这么深。我先把他的故事讲完,再回到我在伦敦和他的经历。 小林武功小成后,和几个师兄弟到处惹是生非。 这是没办法的事,要提高搏击水平就得打。而现代社会有几个人懂武术的,欺负普通人那是地痞流氓黑社会干的事,找武林高手挑战才是正途。他们先是一家一家武馆踢过去,然后又找主演《少林寺》的那些武术演员一个一个挑战。后来居然找到当时福建乃至全国武术界最著名的宿老万籁声老先生门下挑衅。 老先生是 六合门 赵鑫洲和 自然门杜心五的徒弟,真正的 高手,功成名就几十年,怎么会和一帮小年青计较,于是派了个徒弟和他们较量。 徒弟一年也不知道招待了多少这样的冒冒失失来踢馆挑战的年青人,于是招待大家吃饭先。两边在一起吃饭聊天,聊到一定程度,喝啤酒没有起子,王老先生的徒弟随手一掌把啤酒瓶的头削了。 这帮乡下青年还是有眼力的,领头的师兄看见啤酒瓶切口光滑不碎,知道不敌,起身说了句得罪了,就带着队伍回家向师傅报告了。 老林他们的师傅,当然也是我的师爷,听了对人家万籁声功夫的描述,也拿起桌上的一个空酒瓶,两个指头一削也是一样 切口光滑不碎。师爷就说:你们以后没练到这个程度,不许出去惹事。 小林涨了见识,回家又是苦练,技艺上升了不少,老师喜欢在师兄弟里面算是得了真传。 那时候武馆林立,其中他一个师兄开的武馆专门教棍法,赚了不少钱。 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拳法和棍法是一体的,棍是拳的延伸和扩展。拳法好棍法就好,宋祖赵匡胤传世的宋祖长拳和宋祖齐眉棍就是一例。近代咏春宗师叶问除了咏春三板斧 摊,膀,伏以外的绝学就是六点半棍法。 一天来了个小个子的年青人,说是河北白猿门行者棍传人,在对面也开了个武馆,来见识见识师兄的棍法。师兄本来就是和气生财的主,可是门下的弟子上去一个一个都被人家打翻,只能亲自下场。结果,人家根本不用棍,空手夺了师兄的棍,还在他腋下点了一指,说是仙猴偷桃,看在同是武林同道的份上没下重手,点到为止。 就是这样,师兄给小林看的时候,腋下也是一个洞,旁边全是淤青。 被人家空手夺棍,这是武林里面的奇耻大辱。小林一看就恼了, 找到 白猿门来报复。 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个小个子打在一起,窜蹦跳跃,十几个回合难分胜负。后来小林拿出师爷秘传的火龙拳的精华,就是老祖宗的地趟拳的杀招,直接击中了对方的下阴。当时那个人就晕死过去了。 后面就是一地鸡毛,送医院救人,赔礼道歉,送钱送东西,还好那时小林已经开始做生意。这场较量,也赔了他三分之一的家当才了结。 这件事的结果是,大家的武馆都开不下去了,但是小林一战成名,好多黑社会分子打着和他做生意的旗号要拜他为师傅。 若干年后,我们在一起看李连杰的《霍元甲》,看见李连杰在里面当大流氓,天天大口喝酒大块吃肉。 老林说这就是练武人的宿命。 后来霍元甲的后人说霍元甲的武德如何如何好,不是这样的大流氓。老林的评论是:年纪大了以后就会后悔,才有武德。刚开始要打出名有什么武德。 武术是以胜负为目的的,如果没有必胜把握谁留手谁就输,而真正的武术较量输不是死就是伤,而且背后的生意和经济利益全完了。 小林的父母看见他一天天在外头招摇,不正经做生意却浑身都是钱,这不是黑社会也是黑社会的。 福建多侨乡,又是面对台湾的军事斗争最前线的军区。遇到小林这种情况,福建的爸妈要不就是直接送到海外去闯荡;要不呢,就是送到军队里去磨练。 于是,综合考虑后,二十不到的小林就参军了。 本以为,有军队纪律约束,有枪压着,习武也是有用的。谁知道,这武人一参军反而走进了一个更加凶险的江湖。有所谓: 海鳖曾欺井内蛙,大鹏张翅绕天涯。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个人分类: 灵异录|720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近代中国 —— 江湖(转)
热度 2 gordon 2014-5-30 16:15
注:摘自王学泰的《游民意识的影响是全民性的》, 认识自己不容易 。全是贩私盐,跑江湖的,《水浒》就是他们人生观的写照。 为什么 X 会是一个僭主?他们有点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热那亚人,他们自身体现的是商业文化,代表的是商业阶层的利益。但他们向往搞工业。就象现在的干部希望拿一个硬梆一点的大学文凭一样。 为什么《水浒》会那么写,它的主要听众—— 市民阶层为什么这么嗜杀呢? 市民阶层就是这样。 说到游民,中国古代社会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自发组织的宗法社会,另一种是行政统治、管理。自古以来,中国的行政管理系统都做得非常好。从两 汉以来的户籍制度就可以看出来。一般老百姓都受到双重控制。从宗法角度来说,他是宗法人。从行政控制角度来说,他是编户齐民。二者都是在控制人口的流动。 有的人一辈子没出过村子,有的老太太连县城都没去过,这种人很多。   人们就像一棵树似的,被栽在一个地方。有一天,由于天灾人祸,有些人从宗法中流离出来,这种人被称为游民。 为什么讲游民呢?由于中国的皇权专制社会是可控制的,在不发生动乱的时候是比较稳定的,上面有皇权专制,下面有宗法制度,社会是静态的,但人口是动态的,不断增长,不断有游民产生。 游民产生了,必然跟原来的静态社会发生冲突。   社会边缘人,是处在社会群体边缘的人,在极权制度下,易于被“关注”、在主流社会不受信任,前途缺少光明,易于浪迹江湖和走上造反道路。 《论共产党员修养》说地非常透彻。他说,我们队伍中真正信仰共产主义的有几个?好多人不就是为了找出路吗?有的甚至是为了逃避家庭的包办婚姻。 注:不是君主,而是一个僭主,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反封建,呵呵 近代 “ 僭主 ” 这个词主要来源于 贡斯当 攻击拿破仑的著名小册子《征服的精神和僭主政治及其与欧洲文明的关系》 ×××××××××××××××××××××××××××××××××××××××××××××××××××××××××××××××××   研究游民问题,更重要的在 于考察社会底层民众对社会的思考, 他们在社会变动中行事方式及其社会地位的变动。他们与主流社会有不同的思想意识,这不仅影响到当时的社会,还对后人有影 响 。游民爬上统治阶级的现象不少见。中国改朝换代的时候,有两类人最活跃,一个是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少数民族(游牧民族)。另外一个就是底层游民。二者都 不受当时的制度观念束缚。   举个当代的例子,山西省有两位著名的劳动模范,一是西沟的李顺达,一是闻名天下的陈永贵。前者是典型的中国农民,每天想的都是“山上绿油 油,牛羊遍地走,走路不小心,苹果碰住头”;而后者就有过游民经历,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卖妻鬻子把六七岁陈永贵带到大寨,为了生存,陈永贵学过打烧饼, 走村串巷,有过许多人生经历。他善于与农民打交道,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很有技巧。毛泽东说永贵“每年都有个新套套”处理农民问题。在大寨他是外来人,大寨 的大族是贾家。 为什么他能做两面村长,参加维持会? 有人说他是汉奸,我不赞成。在日本人统治之下,谁去与日本人打交道?打交道的都是汉奸?未必。一, 陈永 贵在大寨属于孤门小户,日本要村长,大寨中的主流家族如贾家就不愿意去,自然他这位能说会道的陈永贵就被推举出来。其次,他在村里最穷大胆,有处世经验 的、又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他也能出来干这个事 。建国后他的发迹也与其善于处世的能力有关。底层人要想上去,有无文化是次要的、必须有丰富的社会知识、有跟 各种人打交道的经验和方法、又能灵活善变(陈永贵后来的“坚持”是因为毛主席把他搞的一套肯定下来了,其本人对毛怀着无限感激,把这一套固化下来,因此 到 了改革开放时代,他反而不能应付了外界的变化了 )。这些正是老实农民李顺达所缺乏的。 ××××××××××××××××××××××××××××××××××××××××××××××××××××××××××××××××× 知识分子    在中国,尤其是清末以来,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造反、革命的人往往不是那种最穷、最苦最过不下去的人,比如蔡元培、毛泽东等革命者,都是“家有恒产”的,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领导造反是一个技术活,得靠两点,第一,你得有知识;第二,即使没知识,也要人情练达、洞明世事。也就是过去说的“世事洞察即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近百年,为什么革命那么多?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有科举制度的时候,知识分子大部分是自学起家。用一个比喻,此时的知识人是手 工业生产的。1905年,不仅废科举,还兴学校。学校是工厂化的生产知识人。一个小学每年能培养一二百个人,更何况一个县里不止一所小学。当时一个县里有 四五十个秀才就是很多的了, 一办学校,每年就能生产成百上千的秀才 (当时把毕业的小学生视为秀才、中学视为举人)。 西方办学校有企业承接,中国废除科举, 办学校,没有企业承接,培养出那么多的知识人,没有考虑他们如何就业。 这样培养出的高级人士像陈独秀、李大钊这类,他们毕业后,游走于达官贵人之间,写文 章鼓吹变革。底层的知识人去干什么?都去当小学教员?没那么多小学生可以教,于是造反、搞革命也是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选择。 清末民初上“洋学校”(维 新后办的新学)比以前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到私塾中去开蒙花费大多了。家里没有钱哪里上得起学? 注:学校扩招就像一个炸药库。不论是法国大革命、还是美国对恐怖分子的研究,都证明 知识分子是恐怖分子的主力。   近百年的社会革命比较多,当然,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阶级矛盾是主因。但是,社会上活跃着一帮人,他们有点儿文化,放大社会的不公正,说给 老百姓听,启发百姓自觉意识,也很重要。革命、造反有一帮人提倡就与自发的大不一样。 近代造反本身成了一种职业 ,用列宁的话说,我们是职业革命家,我们就 是干这个的。 职业是什么?是谋生的手段,但给你的东西对不对,他不管。就像卖牛奶似的,为了检查过关,在奶中加了三聚氰胺,但他就是卖奶的,至于你喝了以 后怎么样,这在销售链如此之长的工商社会,操作者是很冷漠的 。如果养奶牛的就是你的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给你兑三聚氰胺的可能性就小很多。   科举制度废除后,产生了很多职业革命家,这跟过去的造反头头不一样。过去的造反派,像林冲,实在是逼不得已,高俅的儿子想霸占他媳妇,他想 委曲求全,但高衙内进攻到底,还要害他,把他发配了。他还幻想挣扎回来与妻子团聚,当幻想意义破灭后,迫害还步步紧逼,只好“逼上梁山”。而职业革命家是 以革命为职业,当然其中有理想主义,但找出路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注:象“两弹一星” 干的活儿,他们是干不了的。象 圣约翰大学 那样的学校,他们是上不起的。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EzMDA1MTAw/v.swf
23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江湖菜 魔芋烧鸭
热度 74 爱菊轩 2014-3-18 13:14
偶染小恙,唠嗑儿的劲头儿没了,简单写下吧,主要靠图片说话。 魔芋是魔芋粉做的,魔芋粉是从四川买的,买了之后带出来,基本不用考虑保质期。 这东西就是葡聚糖,跟纤维素一样完全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吃的过程是消耗热量的过程,减肥圣品。 此外,魔芋本身没有味道,跟什么东西一起烧就是什么味儿,好吃不好吃就看你怎么烧了。我们在成都吃魔芋小龙虾的时候,魔芋全吃掉了,小龙虾剩了半锅。 魔芋的做法据说挺简单,不过从来都是轩操作,我自己没试过。步骤就是魔芋粉加水煮十五分钟,加碱煮凝固,然后切成大块放进大锅里用清水把碱水煮掉。 煮出来就是这个样子滴,绝对正宗的魔芋豆腐 切成长条 鸭子炒过之后加调料烧一烧 然后加魔芋烧,收汁儿调味儿,撒点青椒红椒(木有红椒,胡萝卜替代)点缀颜色 鸭子还是鸭子味儿,魔芋也有鸭子味儿 魔芋鸭子都好吃,双赢 配点白米饭,好吃咧 今天你馋了没?
个人分类: 爱菊轩,爱生活|183 次阅读|38 个评论
分享 中国手机江湖,兼论这货如何改变人类,以及为什么互联网思维过时了(转) ... ... ... ...
热度 23 gordon 2014-3-10 16:24
  楼主2000年左右毕业以后在手机的上下游产业中混了10多年,技术、市场、战略都算沾过。这些年看着这里大浪淘沙,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有死 的痛快的,也有死的墨迹的,挺有意思,干脆扒一扒,给大家看个热闹。不过水平有限,想到哪写到哪。也不限于谈手机,未来的技术,商业模式等等,准备有话就 说。不过难免挂一漏万,请多包涵,并欢迎讨论。    中国第一部名义上的国产手机应该是科健推出的,时间在98年99年左右。那个时候,还是摩托罗拉一统江湖的古典时代的末期。后面跟着爱立信、诺基亚、 西门子、飞利浦,日系手机凭着比较精巧的设计很有存在感的活着。那个时候想玩并且算是可以玩的起的中国公司大多政府背景深厚,看名字就知道,科健后面有中 科院,东信是邮电部,中国电子是电子部。还有通过消费电子产品,希望运用渠道优势进入的TCL,康佳等。波导以前是做传呼业务的,也算是本行。不过说实 话,大家也没有什么真出息,基本都是贴牌的干活,科健贴三星,东信贴摩托,波导贴萨基姆。。。。这波现在还有不少公司还在,很多还是上市公司,不过没啥做 手机的了,大概是第一批死在沙滩上的中国公司。科健现在养猪养鸡,是畜牧业公司。。。。    话有说回来,想有出息也不太可能,上游的半导体厂商主要还是提供提供分立的元器件,基带、射频、电源管理等核心器件由多家提供,老大是TI,摩托罗拉 的半导体部,西门子的半导体部,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都是不小的玩家。那个时候造手机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还真是技术活,要有能力搞全套的硬件设计,还要解决软件 从硬件驱动,通信协议,操作系统到上层应用全套的系统。对于像科健这种刚刚从体制中半脱离出来,还土的掉渣的公司来说, 难度就像刚上小学,就给了博士论文 一样 ,完全是mission impossible。能改改显示菜单,贴个自己的牌子卖,已经是很有追求的表现了。   那个时候手机上下游基本都 是洋人的天下,八国联军的地盘。中国公司想分点汤,也就做做“带路党”还有点前途。不过八国联军绝对不是铁板一块,坑起队友来那可是也不客气。说个那个时 候的八卦,话说2000年左右的时候飞利浦半导体的工厂着火了。里面有颗重要的芯片很多人都用,特别是当时第一梯队的诺基亚和爱立信。结果诺基亚的采购动 作快,马上就全员发动市场上扫货去了。势头正盛的爱立信比较傲娇,反应也慢,结果反应过来的时候,神马都没有了。。。。后来呢。。后来爱立信不做手机了, 也就1年后。诺基亚变成了手机一哥。我一直觉得呢,这里有阴谋。。。。   这事也让我想起2011年日本地震。那时楼主是苦逼销售,和国内外很多手机厂商有业务,给他们供应元器件。记得一下飞机就接到华为采购高层的电话,调 查我司是否受影响,要求保证供货。然后第二天收到中兴电话,再过两天才收到索爱和其他一些公司电话,一个星期后才收到诺基亚电话。。。。那个时候就明显知 道,诺基亚的衰落是不可逆转的了。   回主线。2000年以后,中国手机到了第二个阶段。中国手机设计公司的旋起旋灭,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内容。 第一家地道的手机设计公司是中电赛龙,前期重要成员有不少摩托出身的。其实从很大程度上说,摩托是中国手机产业黄埔军校。 中国第一批真正对于手机产业懂技 术,懂市场的干部基本都是外企培养的。这批人中的很多在后来投身到了中国本土的手机事业中,并真正打下了中国手机产业后来爆发的基础。 中电赛龙鼎盛时期收 购了飞利浦的手机研发部门,工程师上千人,手机年出货上千万只。中电赛龙有一半的股权是中国电子的,不过和体制内纠缠过多的企业,在充分竞争的行业都很难 真正成功。2007年,中电赛龙真正倒闭。其剩下的血脉,把名字颠倒了一下,从cellon(赛龙)改成Nollec又不好不坏的活了几年,最后被收购消 失了。   最有影响的手机设计公司不是中电赛龙,而是前摩托销售经理董德福建立的德信无线。 德信无线成功的于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然后成功的于几年后迅速的亏损破产。   中电赛龙和德信无限是手机设计公司北派的重要代表,前后还有些不太重要的过渡公司。这些公司的特点就是90%以上的人员都是由工程师构成。上游为大型半导体公司,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半导体公司提供的参考设计(reference board)的平台上完成手机整体设计。    这里再聊聊半导体公司。早期半导体公司还主要提供分立器件。所以在手机产业上,大部分的技术资源还是被手机厂商如摩托、诺基亚垄断。半导体厂商为了拓展 自己的产业链,推出了参考设计的概念。简单说就是半导体厂商把手机需要用到的核心芯片(主要是基带BB,射频,电源管理,功放)配套起来,然后负责驱动、 通信协议、操作系统的开发,开放应用及界面设计的接口给客户。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手机产品的开发难度。很多半导体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参考设计,像 skyworks、AD、摩托、西门子、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门。而TI作为手机芯片的供应商的老大,不思进取,一直没有什么好的方案出来,给后面完全退出手 机芯片市场埋下了伏笔。稍后几年,几家同时有手机和半导体产品的公司均拆分独立出半导体事业部门,摩托拆出了飞思卡尔,西门子拆出英飞凌,飞利浦拆出了 NXP。   这时期,中国黑电做的不错的一些企业,如海尔、康佳、熊猫、南方高科加入了这个手机江湖,成为了手机设计公司的下游客户。手机设计公 司依赖产业中从半导体公司的参考设计到黑电厂商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中间的这块价值链条,迅速成长起来。由于技术上高度依赖半导体厂商,半导体公司对设计公 司有很强的影响力。德信无线的口号是“Let’s Do Our Best!”,就是山寨飞利浦的口号“Let's make things better.”   北派的手机设计公司很快全军覆灭,同期进入的黑电厂商也基本上渐渐都退出了。不过毁灭孕育着新生。新的颠覆者进入,新的规则被制定,10年后的领导者们也慢慢露出了脸。    这个时代手机及相关上下游还是欧美大厂的天下,其他人要么当当带路党,要么打打零工。不过蔡明介的台湾联发科(MTK)已经开始在这个天边撕开了一个小 角。据说联发科最早的赚钱生意是做电子宠物的芯片。03、04年的时候,联发科的主业还是和光盘相关的编解码芯片,什么CDROM、VCD、DVD一类。 很快,联发科就推出了手机的整体解决方案,业内称为交钥匙方案(turnkey solution)。 从技术角度来看,联发科的交钥匙方案其实和各大半导体公司提供的参考方案区别不大。 只不过联发科做到了极致。简单说,就是如果以前需 要100个工程师才能完成一款手机的设计,现在3、5个工程师就可以了。但是 从业务角度来说,从100个人的技术团队到3、5个人的技术团队,是一个及其 巨大的颠覆 。他产生了两个很有意思的结果,其一是以后的领导者们如华为、中心、联想等从这为起点,开始真正获得了手机产业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其二是深圳白 牌机的兴起并留下一个重要的文化印记-山寨的时代开始了。以这样的伟大成就,蔡明介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直接穿越了立功、立言,到了立德-山寨之 父。   联发科加上后来被清华紫光收购的展讯,逐渐吞噬了传统半导体厂商的手机平台方案中低端的所有市场。再加上3G时代的来临,高通开始攫取到越来越多的专 利费用,传统的半导体大佬们要么退出,要么出售移动业务,要么试图抱团取暖,不过最终都惨淡谢幕。TI最终退出;飞思卡尔手机业务出售给和德信有关系的京 芯没了音讯;英菲林卖给了苟延残喘;NXP和ST试图抱团,再拉上爱立信,最终也没有逃脱解体的命运;ADI好点,卖给了联发科。。。这都是后话。    再扒一点高通的八卦。高通是外企里面比较特殊的存在。为什么特殊呢,一般情况下,刨去随便在欧美注册个小办公室就号称高大洋的中国乡镇企业外,大型跨国 外企的中国区对于公司的业绩贡献都不算太大。中国区CEO,中国区总裁、中国总经理等等头衔远远没有听起来看起来那么牛X。对于远在欧美大大老板来说,那 也顶多就是庞大商业帝国的偏远地区的一个基层最多是中层干部。所以呢,成功可以复制的唐先生当年在微软的地位呢,也就那样。。。。不过,高通是一个不一样 的存在。高通的中国可是贡献了公司一多半的业绩。高通中国的总裁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据说,不少高通基层的小经理在会上敢跟总部的头头脑脑们直接叫板,考 虑到中国人一贯的等级观念和服从性,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中国山寨的崛起是一件比较神奇的事情。手机在2004年、05年的时候还是高科技的代表 ,理论上应该和高大明亮的外企办公室,先进梦幻的高科技实验室 联系在一起。不过,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人加入到这个游戏中了。新加入的人包括活跃在深圳华强北小商贩们,在长三角一带开小代工厂的小业主,懂点手机业务的 外企小白领,以及有点工程经验的小技术员们。他们出身背景非常繁杂。   占主流的小商贩,小业主们大多文化不高,很多初中毕业就开始学做生意,以 广东梅州潮州商人,江浙一带温州商人为代表。这些人开始只能挣点大公司不要的辛苦钱,比如从正规的代理批点便宜的电子产品或者元器件,比如从大的电子工厂 收点电子垃圾拆拆卖二手器件,比如给大厂打工,做点注塑五金的外包生意等等。。。。这里门道太多,就不列举了。 这群人可以说非常的接地气,做生意的方法方 法非常非常的务实,其中有些独特的手法可以说闻所未闻 。以前认识一个潮汕生意人,那个时候快50了,生意做的不小。他到新的一个地方开展生意,通常要在当 地找一个二奶。基本上都是上了大学,家庭比较困难的女学生。等生了孩子以后,生意就交个这个女人,通常情况下,这个女人都有能力,并且有忠心打理这摊生 意。靠这一招,生意扩张到了不少地方。第一次知道这招以后,我是非常震撼的。时间久了,算是有点明白了。这个属于梅超风的九阴吧骨爪,短期见效,长期来 看,后患无穷。。。广东女人虽然一般不怎么漂亮,确有着中国最好老婆的美誉,尤其是在生意人中。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比较顾家,对男人生意上声色犬马的应酬也 有比较好的忍耐力。这种应酬在中国南方的生意场上,已经是一种日常和基本的习惯了,所以东莞的ISO才会成了业内的典范。更不要说还有日本,韩国以及台 湾,香港人的推波助澜。《一路向西》如果去掉艺术的夸张,还是可以很准确的反应现实的。这样也有了“港怂台炮”的说法。   前面提到北派的手机设计公司都死在了沙滩上。南派的手机设计公司倒是在这个时期活下来了不少。比较知名的有闻泰、晨讯旗下的希姆通等。这两个现在还在, 都是上市公司。 南派的手机设计公司与北派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有自己的生产,或者是距离生产能力比较近 (这里上的近就是字面意思,距离上的近)。在面临一样 的,由于联发科的整体解决方案造成的对于整个手机产业技术门槛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南派设计公司大多主动选择了新的商业模式-PCB代工生产。设计公司提 供“产品级”的PCB板,基本上下游公司找个结构工程师,大概设计一下机壳,装上PCB板调试成功就可以卖了。这个模式的核心其实是供应链整合。设计公司 根据自己的上下游资源,可以很容易的达到每年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台的出货规模,在这种规模上,整合供应链可以带来巨大的成本优势,不论是从采购,物流还是生 产上考虑。 成熟的芯片设计方案带来低成本大规模的PCB板卡,由此带来了低成本的大规模手机生产,再加上无数充满激情和落地能力的小商贩、小业主、小白 领、小技术员,以及中国及其庞大的移动用户和潜在用户基数,白牌或者说上寨市场爆发了。。。这个市场在解决掉生存问题以后,产生了无数有创意的想法,如烟 盒手机、打火机手机、远程监视手机、单反照相手机。。。。深圳工厂产线小工拿着有巨大喇叭的手机,放着凤凰传奇一路呼啸而过就是经典的情景之一 。很早之前 专门有扒这个的很多信息,就不累述了。这个市场一度兴旺到11年,12年,最后在知识产权、市场合规等等多种规范性的要求下遭到政府的围剿,规模稍大又认 不清大势的有被政府直接法办的。剩下的也基本上转行做做外贸生意。当然,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政府大力治理更重要的深层原因是中国的主流厂商在手机产品的 能力上已经成熟了。。。。   说到了供应链整合或者进一步的通路整合,通路的整合其实是近现代商业模式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比较公认的说法, 1960年以前世界范围内 商业的竞争基本是自造或者产品生产能力的竞争,造出来就是王道 。60年到90年拼的是通路的整合能力,上游的采购、物流,内部的生产流程中供应链加上下游 销售渠道的整合,规模效率成本成了最重要的因素,沃尔玛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90年2010年是IT技术大爆发的时代,微软、google是这个时代的代 表。2010年以后拼什么,后面再慢慢讨论吧。。。。以中国来看,1980年以后才算是按照世界通用的游戏规则开始进行商业活动,不过其发展的路径倒是很 相似。开始的10多年时间,是制造业公司的春天,比如很多白电,黑电的公司。然后是供应链和渠道整合的竞争,国美、苏宁一类的公司开始发力。再下来,才是 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爆发的公司如BAT等。   手机制造商和半导体商之间其实还隔着元器件的分销通路商。对于供应链通路整合来说,非常符合先发优势原理以及规模优势原理,所以现在电子元器件通路商没剩几家,大的基本就是艾睿、安富利,台湾的通路公司合并来合并去,剩下了一家大联大。   又扯远了。山寨手机的爆发是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支线。虽然一度枝繁茂盛,终究还是支线。主线还是中国主流手机厂商的发展。这个时期,建立在联发科、展 讯方案的技术基础上,重要的中国主流手机厂商都有所发展。真正凭借自己的研发实力开始手机业务并去的大发展的是中兴。中兴介入手机终端的业务是继承了小灵 通时代的基础。 小灵通时代最大的赢家是另一颗璀璨的流星-UT斯达康。但是活下并发展起来的则是中兴通讯 。小灵通(PHS)在1996、97年进入中国市 场的时候已经是过时的技术,后来中国的电信双巨头中兴、华为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中兴欣欣然进入,并且在小灵通业务中挖到了一桶金,并且继承了由此而来 的终端开发的优势,并且在移动通讯的时代保持了很久。20 10年,中兴手机终端的出货已经差不多达到了年产5千万只,挤进了世界前五。   稍微 扯远一点,聊聊华为、中兴这对欢喜冤家。华为、中兴的气质很不一样。公司的气质其实主要来源于创始人的气质。中兴的侯为贵更像一个务实的商人,只要有利可 图就会努力去做。所以中兴选择了从小灵通开始。华为的任正非更像一个理想主义者,早就确定了要做就做最好的战略,所以华为一度专注于核心网业务,进入手机 手机终端业务要晚很多。不过华为追求最好的企业气质也许是后发但最终超越的原因。这个也是后话。   作为欢喜冤家,华为、中兴一路上就没有少了勾 心斗角,而且据说都起来基本没有下线。我亲耳听到过华为采购的高层说中兴招聘应届毕业生,短暂培训后,埋伏进华为作商业间谍。我也听到中兴的同事讲述并相 信华为也对中心干了类似的事情。华为中兴都有内部的反间谍机构,互相潜伏的间谍在这么多年中也有在潜伏岗位上升任中高层的例子。这里面大戏拼出,间谍、反 间谍、双面甚至三面谍,好不精彩。不过有趣的是,就像高手过招,自己没事,路人误伤无数一样,两家都在迅速成长,旁边却留下了一路围观群众的尸体,朗讯、 北电、阿卡、爱立信、西门子、诺基亚。。。   华为、中兴的手机终端销售模式比较特殊,由于华为、中兴缺乏面对消费者的消费经验 和渠道,华为、中兴的销售基本建立在已有的电信核心设备的销售体系上,属于典型的B2B销售行为,手机终端往往以捆绑形式卖给了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好处 是,很多营销费用均隐藏在电信核心设备的销售费用中。所以这两家有能力主动掀起手机的价格战,主导了千元智能机的推广。这两家也很晚才开始用大众广告影响 普通消费者。这种商业模式,也就同样于运营商关系良好的宇龙酷派可以参考,别人基本没办法复制。   既然说了中兴华为,其他稍大的也都说说吧。联想其实是很中规中矩,稳扎稳打的。联想很早就开始做功能机,开始厦门有个专门的手机事业部。依靠联想已有 的PC笔记本的销售渠道,从一开始就面向消费者,加上自己的背景,和运营商的关系也还行,2B2C双管齐下,一直卖得不好不坏,08年到10年,一直稳定 在年出货1000万只左右。如果一定要给评价的话,那就只能说很稳健。。10年以后想利用智能机突一把,结果在Lephone上闪了一下腰。后来手机、平 板、智能电视合并成MIDH部门。联想的综合实力不错,没啥短板,也不犯啥大错,这么多年来基本平平稳稳就上来了,有老江湖的风范。   完全做渠 道起家的天语朗通比较典型。天语最早做三星中国的渠道,着实在渠道上下了不少功夫。虽然没有实地考察过,不过据信天语的渠道门店应该开到了中国的2、3、 4、5、6线城市,1线城市反而较少。荣秀丽渠道铺完后,一个华丽转身,断了和三星的生意,开始做自己的手机,通过超强的渠道销货能力,短短几年就爆 发,2010年左右做到了年2千万只出货量,如果做比较的话,是联想同期的2倍,相当的惊人。不过很快,天语的研发、生产、质量、已经市场营销品牌的短板 都出现了,也是昙花一现,迅速陨落。据说马云当年还想通过买天语进入移动终端市场,然后。。。没有然后了。   做营销起家的首推步步高和步步高旗下的Oppo。段永平最早做小霸王,直到现在步步高集团内电子教育还有不小的业务。做完学习机做VCD、DVD,这 个行业可是电子产品市场上至今为止成本竞争最激烈的战场,没有之一。DVD驱动这种东西基本上是完全同质化的产品,竞争到最后的利润真的是比纸片还薄。段 永平甚至其中艰难。在别人还在权利整合供应链减低成本以其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时候,段永平已经打开高端品牌的牌。着眼点是音乐,工具是大片级制作的广告, 国际级娱乐明星的加盟以及各种高人气选修节目的赞助。当然客观的讲,步步高和Oppo的手机质量很不错,也确实在音乐品质上下了功夫。结果就是战略方向 对,执行也不错,加上韩流入侵的天时地利,步步高和Oppo加起来的出货量,挤进了中国本土手机的一线行列,而且,如果没啥意外的话,利润是最好的。。。 当然,这个是小米出世之前。。。   小米打算最后说,这里先说一个悲剧英雄-魅族。魅族是小米出来前最有追求的中国本土手机公司,黄章确实偏执,这一点上有乔教主的范,而且很努力。魅族 的技术团队算是不错的,M8反应也不错,可惜黄章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不是他不努力,也不是他不够聪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黄章本身,他的背景,他的出 身,注定走不了乔教主的路。黄章是广州梅州人,他的背景与华强北很多商贩的背景很像,他也是他们中的另类,绝对稀有的有战略眼光的人。可惜,黄章还是人。 他不定明白,即便他可以做出和iphone一样好甚至更好的产品,他都不可能达到乔教主的高度。乔教主在启动iphone前就已经是神了,很多粉丝爱他可 以为他去死。。。。黄章可以做到吗?如果没有小米,魅族可能还有一丝机会。可是现在有了小米。。。问题是,黄章可以接受魅族仅仅做到一个还OK的好吗?   还是不打算说小米,说说世界范围内手机江湖前后的霸主们吧。   最早的霸主是摩托,这没啥好说的,发明手机的就是它,先发优势,最早的模拟大哥大就是它家独霸天下。现在的摩托。。。。我们不是已经说过联想了。。    二代霸主是诺基亚。知道“诺基亚”是一条河的名字吗?很多人都知道诺基亚是伐木出身,公司附近的河就叫“诺基亚”。诺基亚不务正业的做手机也算是修成了 正果。在我看来,诺基亚更多的是一个工程师形的公司。诺基亚在2000年后取得的霸主地位主要是靠远强于对手的产品,主要是产品的品质。诺基亚的技术团队 确实有其超人之处。搞软件的都知道模块化设计的概念,诺基亚很难得的在它的规模上实践了产品模块设计概念。诺基亚把手机的相关软硬件很好的做了模块划分, 由相应的平台小组负责,并提供数个不同的成熟方案。举例说明,比如音频部分,就由相关的开发小组按照诺基亚高中低不同的平台开发不同的模块看,保证模块的 功能和稳定。诺基亚的项目小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项目时候,从不同的技术模块中挑选相应的产品做集成,完成好测试就可以上市了。所以诺基亚的技术项目组更多 的是集成和测试工程师。由于软件高度模块化,集成速度很快,并且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在诺基亚的巅峰时期,诺基亚可以在6个月内完成一款新手机的研发并 上市,非常可怕的速度。模块化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所用到元器件高度标准化,标准化又量大,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成本便宜,稳定性也好。以这样方式开发 出来的产品又快,又好,又便宜,诺氏做了10年的霸主也是理所当然的。后来智能机的出现打破这个局面,诺基亚传统的技术架构已经失效,大公司的拖拉病又严 重,诺氏终于病入膏肓,寄予微软篱下。至于讨论的轰轰烈烈的诺氏应该不应该上Android的问题,我认为是一个伪命题。诺基亚即使上了Andriod的 车,也逃不出被边缘化的命运。它的问题真的是体制问题。。上了微软的船很可能是它最佳的选择。。。什么,它有做安卓手机了?那个是卖萌而已,不用管 它。。。。楼主现在的手机是诺记撸妹windows phone。说来可笑,这是楼主的第一部诺基亚手机,在它沉了的时候上了它。。。原因纯个人,楼主和各大手机厂商的人都打过交道,最烦三星,最喜欢诺记, 不过windows phone真心难用,生态系统太差。   三代霸主其实是三星和苹果的双星平衡体。先说三星吧。三星其实是一个时装公司。如果给诺氏打上的标签是工程师的话,三星的标签就是时尚。三星做手机的 态度其实和时装公司做时装差不多。日韩系的设计确实比较精巧,也比较下心思。比如Galaxy Note II女性热卖,有说法是女人用显脸小,有说法是女人拿在手上有化妆包的感觉。不管怎样,三星对女性、对时尚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三星产品线又比较全,别 人出一款,它出三款,用尽量多的手机型号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取得选择优势的做法都和时装公司比较像。不过从研发实力上讲,三星就一般了。三星的设计流程 比较传统,成立项目组,完成需求分析并制定开发规格书,然后组织按照软件、硬件、集成、测试等组织研发团队。这是比较通畅的做法,摩托、索爱基本都这么 干。这么干的好处是可以对用户需求做比较精细的分析和规划,坏处就是研发的工作量比较大、进度慢、不可控因素多,风险较大。所以以这种方式开发手机,其他 公司基本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三星在这个模式上有一些管理上的创新,是典型的亚洲式的。对于一些重点机型,三星同时会提出两套方案,两套方案在最终消费者那 里基本上看不出区别,但是里面的软、硬件其实都有较大的差别,开法团队也是两个,互相竞争。这种内部竞争也是很残酷的,胜者享受令人满意的各种奖励、分 红、升职和福利,败者就只有那份工资。。。加上韩国又有加班文化。水原的研发中心经常到深夜还灯火通明。。所以三星基本可以做到3个季度完成一款新机 型。。   顺便说说产业链吧。手机的发展必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仅仅拿手机的各种零配件来说,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相关产业链。诺基亚、三星、苹果的工厂无 论设在哪里,旁边必然形成巨大的配套工厂集群。最典型的如富士康、比亚迪,还有众多其他各种大小配件、零件、代工工厂。诺基亚的标准化、大规模采购,帮助 无数诺基亚的零配件供应商成长为 各种“隐形冠军”,销售额不一定很大,但是技术不错、利润很好、现金流健康。 而三星则不太一样,三星的供应商更加庞杂,但 是由于标准化不好,很多手机项目自行选择原配件,短期采购较多,也比较零散,并没有使得供应商可以得到战略发展的空间。再加上亚洲人固有的裙带问题, 三星 养活了一大堆鸡零狗碎的韩国小供应商,但是基本没能帮助他们长大成人。   该说苹果了,其实苹果能说的不多。苹果是一个概念创造者。。。。在乔帮主出手之前,没有人知道手机可以长这个样子。。。那之前,你说手机会没有键盘, 别人会认为你疯了。。。。有路谁都会走,即便是刀山火海,有路总会有人过去。。但是如果根本没路的情况下,谁能带出一条路来,谁就是神。。乔帮主就是 神。。。   其实拨拉拨拉就知道, 但凡是有名有姓的手机厂商,无非选上述三条中的一条,要么工程师范,要么时尚范,要么当概念创造者 。。。华为、 中兴是工程师范,索爱、LG、联想、步步高oppo什么的都算时尚派,这条路相对规矩,好走也比较自然。。。。黑莓是最早想当概念创造者的,一度有型有 款,可惜还是能力不足。HTC也试图走过,实力太差。所以我说魅族早点转时尚派可能机会更多一点。苹果走成了,成了不朽。。小米也想走,目前看来似乎有那 么点意思。。。。。。。   终于该聊小米了。雷军出道很早,和史玉柱是一个辈分的,背景、开始做的事情也挺像。雷军的辈分如果往上凑凑,在江湖上和柳传志也能称兄道弟。雷军做的 事也不少,汉字系统、杀毒、办公软件、字典、播放什么的,当天使投资人的时候投过的就更多了,基本上互联网相关的他都涉猎过,算是全才了。而且, 雷军20 岁出头就出道了,绝对算是少年得志。。。。。可是呀。。。可是和永远上不了头条的汪峰一样呀,雷军也从没有上过头条。 郁闷呀。。。。提起来中国的互联网发 展,上过头条的人多了,门户的张朝阳、张志东、丁磊,搜索的李彦宏,游戏的陈天桥,人家史玉柱更是时不时就冒出来,更别提二马了。。。雷军出道的时候杭师 专的马云还在捣鼓他那个土的掉渣的翻译社呢,马化腾还是一个孩子呢。。。。凭什么雷军就上不了头条呢。。。。我写这些可不是为了埋汰这帮大佬,我是后面有 用。。。。拒绝跨省。。。   小米刚开始的时候,雷军还是做熟悉的软件那一条,米聊呀、MIUI呀什么的。虽然雷军肯定说这些是小米的基础,是成 功的例子bula bula什么的,不过大家都知道,那东西没啥前途,做不出啥结果的。。小米这是成功了,成功了说啥都行。。。。。小米做手机是作对了,不过在刚开始的时 候,懂点行的人都觉得这事不靠谱。。。。为啥呢。。。上面说了那么多,产业链什么的,雷军以前玩的都是软件呀,软件没啥产业链吧。。。至少比手机硬件、生 产那套容易多了。如果雷军照着老路走,我估计还没有摸到边呢,就已经饿死在路上了。    雷军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我估计人就没想那么多。有了投资,有了工程师,就先做产品呗 。当然,雷军自己也做投资人那么多年,知道该拉什么人入伙。小米的 最早的投资人里面有潘政民。大家可能不熟悉这个,潘政民的AAC是世界最大的声学厂商之一,专门给手机供应麦克风、扬声器等声学器件,苹果、三星、诺基亚 都用他家的。这是典型的商业上的隐形冠军,不显山不漏水挣了大钱的。AAC在香港上市,做同样买卖稍微差点的歌尔在国内上市,都不是小买卖了。当然除了潘 也肯定有其他懂行的。有了懂行的参合,生产、供应链方面至少靠谱了。还有下游的渠道和销售呢,人家联想的店面可不是一天两天铺起来的,oppo步步高的高 成本广告类营销倒是有可能快点,可是你不看看那成本。。华为、中兴的运营商渠道?想都别想吧。。雷布斯咋办?和手机卖场合作?那不是又掉进去价格竞争的陷 阱了,和深圳的山寨公司比成本?还嫌死的不够快?我估计10年11年的时候,雷军也抓瞎。。。。 可是谁成想,微博来了。 。。。。   微博注定是一个很好的营销工具,对于一个好的创意来说,可以做到指数级的传播,成本与覆盖人群的效果来比可以忽略不计。。雷军从金山带来的黎万强负责 营销,黎万强可是做项目经理出身,以小米现在的成绩,一大堆做广告、做创意出身文科生该羞愧了吧。。黎万强下面有个几十人的微博运维团队。到目前为止,我 还不知道其他家谁有。。。微博这么好,为啥没几个用的好的?重点是。。。有人心甘情愿不拿工资替你推。。。。。所以,小米营销最大的秘密武器来了。。。。 是啥?就是雷军。。前面试图分析一下雷军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仅雷军有,还有一大群人有。。。谁呀。。中关村大量的技术男呀。。中关村有大量的刚从学校 毕业不久、工作几年内的各种软硬件工程师,有点钱不够买房、喜欢技术还喜欢炫耀技术、更加上突然发现其实自己总上不了头条,上头条的都是不好好学习的孩 子。。。这帮人以前就在海龙攒机不买品牌,现在就买小米买不起或者故意不买苹果、三星。。。他们突然发现,雷军就是他们心中的那个期望的自己。。你如果是 他们,你能不拼命吆喝吗?去过小米的产品发布会,看过米粉的狂人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所以说黄章成功不了,有多少人爱黄章爱到这个程度?   小米的销售渠道彻底打开。 黎万强都说过,他们的任务就是抓住百分之10的小米死忠。百分之10的死忠就能带来剩下的百分之90的生意。 小米敢拼价格, 为啥?除了很多人说到的小米的“跳票降成本法”,延期出货坐等电子零件降价降低成本外,最大的头就是低成本的强有效营销。只有电商、没有各级零售渠道及门 店;极低成本的广告传播路径。。还有小米已经成功的商业生态系统,各种手机配件,app,以小米的体量能成功,真的是不容易。 看看其他成功的,也就是安卓 和苹果。 。。我倒是认为,小米的跳票有的时候真不是阴谋,那么重的供应链压力,小米真是没有处理经验和能力。。。   小米差不多讲完了。有人说小米的成功是“得屌丝者得天下”,话是对的,不过要是没有理解好,谁学谁死。。。。这句话的重点不是“屌丝”, 而是“得”,能得到你的客户吗?能让你的客户成为你的死忠吗?这个才是下面商业成功地关键。早先提到商业竞争力的时代最早是拼产品、拼生产,二代是拼供应 链、拼渠道、拼成本,三代是IT信息能力的整合,那么四代就是这个“得”字,怎么能让你的客户成为死忠,用一个比较专业的词说,就是拼客户体验。这个又是 一个很大很大的话题了。 越成熟的产品拼到最后就越是拼用户体验和品牌号召力了,甚至是文化认同。 好多年以前,谈到SONY 的时候,就有一个Walkman 文化的问题。 注:bat 指 百度、阿里、腾讯 ××××××××××××××××××××××××××××××××××××××××××××××××××××××××××××××××××××××× 谨以此文献给亲爱的鼎导,从你那里受益良多。 中国人对手机的感情是美国人永远也不会懂的,感谢乔布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产业。
926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不得不承认,一入江湖岁月摧,有的时候是错误的
热度 7 寞洑 2013-8-24 23:54
不得不承认,一入江湖岁月摧,有的时候是错误的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zMTg2NDg4/v.swf http://youtu.be/tGvHNNOLnCk Steven A. Ballmer, who joined Microsoft in 1980 as the company’s first sales manager.
5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职场斗争
热度 22 qiuwen777 2013-8-16 21:38
单位设置一部门,美其名曰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PMO,此部门为一个监管部门,主要是进行项目质保工作,负责项目进度质量监控,江湖人称东厂,应该是个重要部门。与东厂不同的是,由于国内软件行业的不成熟,项目受客户影响因素较多,生产带有相对随意性,一些固定的套路并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有些项目可能指标很好看,但是客户老是投诉,有些项目虽然指标一塌糊涂,但是可以搞定客户带来项目的验收,公司也就不怎么管了。这时,PMO就有点尴尬,加之不能直接产生效益,所以在公司老大看来,一方面希望PMO能够提供一些有用的数据,另一方面在短期经营目的下,对PMO也不怎么待见。 之如此,PMO部长这个位置就很难做了,加之做质保的工程师,大部分都是女性,是非多,一连好几任部长,做的时间都不长,换了好几个人。 最近又来了一个C,弄了三个月,今天下午转正述职会,我作为实施部门代表之一,也出席了会议。 C的PPT做的相当复杂,只是讲解得毫无气力,基本上听不清楚,加之平时 接触的有限几次,推行的几个事情基本上没有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觉得其人有点太自我。既然没有兴趣听, 于是我也翻起C的简历,才知来自HW的,也有PMP的证书,应该说经历还是有点丰富。我判读一个人是否能做主管,有两个山寨的办法,一是领导能力,看是否能把一个我不太明白的东西跟我说清楚,二是如何克服困难把自己想做的事情艺术地团结大家把事情做成。显然这两者C不具备,所以我也有了一些判断。 C讲完,随便大家问了几个问题,我也把我的问题问了一下,C也进行了回答,其中一个问题是我问他在试用期碰到了哪些困难,他回答不太适应企业文化。大家都问完,C就流程结束,退出会场,剩下大家合议形成意见。 这时,HR拿出一堆表,说是在PMO内部收集的员工评议意见,大概有7~8个,我拿来一看,相当的尖锐,所有人都在指责C,不作为,自大,言语相当的激烈,显然这个团体对于C来说,是排挤的团队。虽然是评议的是C,但是我感觉到一丝凉意,原来我们的组织里,还有锦衣卫这样的人来做相应的调查问卷,这是让人不寒而栗的。 这样一来,我的意见更明确,一个人,外部沟通不行,内部沟通也很差,不管他的能力如何,他显然不能在这个团队生存。 但这个时候,分管PMO的公司领导,总工H发言了,我引进C就是想找一条鲶鱼,来激活PMO这个团队,前面PMO排挤C,也是因为在入职后两周的时候,C就部门职责采用一些有点偏激的动作约束了所有的质保工程师,引起质保工程师的反感。但H为了矛盾缓和,既不支持C进一步行动,也不支持PMO的团队,反而让C去做另外一个具体的事情去了,这样表面上是通过和稀泥平息了,但并不解决矛盾,所以形成了这个状况。我于是明白,这个状况,除了C之外,H的责任也很大。既然直接领导PMO的H表态了,虽然我有想法,也随他去了。 C看来转正成功,只是这个转正,很 有 意思呢。
850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肉粽党的新生力量
热度 45 寞洑 2013-6-13 11:11
自从甜棕被册封为“中国太空粽”之后,肉粽党节节败退,情绪低迷,不过现在终于等到好消息了,自称大肉粽的糯米鸡也加入肉粽的反抗队伍,就此大小不一,内容各异的肉粽党们,怀揣着鸭蛋黄,叉烧,肥肉,还有小公鸡聚集在一起,齐声呐喊,“腻,腻,腻,油,油,油,肉粽老仙,一统江湖!”
429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周华健 江湖笑
热度 1 gordon 2013-1-28 17:46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EyNDA5ODE2/v.swf 对中国的进步,看的人都叫好,在里面的人只想说,去他妈的。 背景演出是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李尔王》 ××××××××××××××××××××××××××××××××××××××××××××××××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版本不一样的五部): 一个刚愎自用,很专制的老头,一对阴险夫妻, 一个毛头小伙子,一对情侣,一个猜忌的男人 莎士比亚和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被人们尊称为“莎翁”。 英国能承接伽利略的衣钵不是没有道理的,正像二战时德国的学者到达美国;伽利略年轻时是一位易怒、矮壮、有着一头红发的男人。 莎士比亚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是无容置辩的。相对来说,今天很少有人谈乔叟、维吉尔、甚至荷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肯定会有很多观众。 莎士比亚创造词汇的天赋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话常被引用──甚至包括从未看过或读过他的戏剧的人。
245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微博
热度 8 齐眉 2012-11-28 13:42
"有的情侣因误会而相识,因了解而分手。本来各走各路,也没什么大不了,但一方哭哭啼啼,每天念叨,一哭二闹三上吊四威胁的,就太俗。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然。你的世界与我无关,彻底的相忘于江湖。你热切地盼望着对方回应,也许换来的是对方嘴角浮现的淡淡一笑,笑你的不成熟,和欣慰自己的决定。" 微博上看到的转帖,似乎正是自己这些日子的写照。
1000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再战江湖1119
热度 4 范进中举 2012-11-19 17:08
黑嘴说今天见底。 下午银行反攻,上证指数走出一个探底的阳十字星。买入150023 79400 0.348进场 进场时机应该说不是很完美。 现状分析: 大盘处于前期低点上穿下降趋势线后回踩前低位置,1119盘中破掉前低了,但收盘上来了,以收盘价衡量,前低没有破。目前看这个1999点上来的箱体还是没有有效击穿,那么在箱体下沿做多,是一个理由,止损设在箱底下面1%.对于150023就是5%。 第二个理由,上证和沪深300的缺口回补,说明昨天开盘缺口是普通缺口,意味着趋势减弱或者反向震荡。 -------------------------------------------------------- 对于150023,已经第二个缺口,按照缺口理论,仅仅是中继缺口,1119的150023也没有补回缺口,说明150023仍然弱势。完美状态应该等待第三个缺口之后震荡然后介入。不过考虑到150023连续杀跌,超卖并且它是跟随大盘的,大盘向上,150023迟早补上去不会走自己独立反向行情。所以在这一位置入场尝试。止损位6% --------------------------------------------------------------------- 150023实在是妖孽啊,周三大盘跌,挺着不动,1129周四出来就是跌停,大盘还没有动几个点呢,最终0.331走人,因为外面开会,忘记具体进来多少,走掉70500,亏损5%,150023的杠杆率不可思议的达到7倍。 看来是不是重新选择标的,决定暂时一个月不动手。豁免条件是,茅台跌破180,建2成,死了不卖。或者五粮液更便宜也行。 大盘一天涨幅过5%,且放量到600亿可以考虑,否则不进。
602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双M合并 搅动半导体江湖
热度 5 hanhuang 2012-6-23 11:47
MTK和Mstar合并了! 这绝对是半导体行业的新地震。手机芯片和机顶盒又将剧烈洗牌。其内部的整合对业界的影响也让人拭目以待。
个人分类: 业界|732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行走江湖几十年 栽到小萝莉和大叔的手上
热度 24 樱木花道 2012-6-9 10:04
上班路上又被电瓶车撞了基友推荐的韩版裤子裂开了 还好不是关键部位膝盖全是血 。 撞我的是一猥琐大叔带一个小萝莉。 在我右后方加速,结果当时一声巨响,俺大脑一片空白。 人倒地上了,左膝盖触地,手机飞出去1 米开外。 自行车变速器直接撞烂,损失惨重。 我着急上班,不想在一环路上被人围观,不想和对方扯赔偿的事情,挥手让他们走了。 大清早的 到处找卖裤子的地方,总不能让人看到俺仿佛被僵尸在膝盖啃了一口啊。 现在单车在专卖店维修,还不知道要着多少大洋了。 晚上回家 发现小腿上还有一个大口子,居然全天都没有感觉到。 未来的防御措施只能是想办法在自行车上装个倒后镜了。 PS: 单车修好 着了200大洋 吐血了
78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江湖恩仇录
热度 46 辛常诚 2012-5-24 14:39
上完最后一节课,这学期的任务就结束了。 一个平时和我还不错的同学说以后就很少看到了,想和我多聊聊。聊着聊着,忍不住问了一个好奇已久的问题:“你为什么和江湖恩仇录男主角同名呢?”这家伙嘻嘻一笑,说老师你怎么也知道这电视剧?我爷爷就是看了这电视剧给我起的名字。 我晕倒 。。。 又问他看过没有,他说没看过。于是我建议他看看,并祝福他有男主角的人生际遇
1726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今晚遇到一个突发事件 行走江湖n年 差点晚节不保
热度 18 樱木花道 2012-4-9 00:14
老子今晚差点被抢了。 话说今晚从电影院看俄罗斯战争片出来 在顺城大街99路公交车站等车。(PM10:20 左右 ) 俺在温柔地和师妹 其实是俺湿胸的老婆 (即嫂子)讨教追老婆心得, 这时候右后方后面冲过来一个小伙子一把紧紧抓住老子右臂,非常大力,老子一句话都没有说 转头一看 估计那个街娃看到俺凶神恶煞的脸 也吓到了,丫来了句“请他干神马来着” 我想是不是请他吃饭什么的。请你妹啊,大晚上的哥又不认识你。 我是马上使劲一扯,用力挣脱出来, 左脚后撤步,摆脱接触。 这时候车来了 老子立刻上车走了。(整个过程5秒不到 完全是本能反映) 那街娃后面还是有几个人影 是不是一伙的不知道。 刚才我还在和楼下的保安讨论: 保安说是不是 那人认识我 我不认识他? 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 怎么连我名字都叫不出来,俺大名鼎鼎的樱木 没有人会说错我名字。 不过今天危险 万一他拿出刀来 我就亏了。 不过 我背后是背的是多层尼龙战术背包 刀是轻易捅不破的。 当时我左手拿着电话 右手拿着塑料袋 里面放着牛奶。 要是换成本科的我,立刻就开打了,反正天网下面,哥认识的律师大把。 保安也觉得比较惊险,直接对我说现在治安不好,昨晚就有小偷在他鼻子下面偷大巴的柴油,等他拿了甩棍过去,才趴开的。 今天我遇到这街娃 刚不好是刚下水的,吃血泡饭没吃熟练。 不过 他也认为刚直接来抢我的人,胆子也忒大了点,可能还是没有看到正面的原因。 我个人总结下经验: 1 还是自己大意了,夜间在大街上停止移动的时候 讲电话 而且车在进站 注意力不集中 没有注意自己的身后。 2 在自己不熟悉的街区麻痹大意,着装过于文绉绉了,墨镜也没有戴。 不幸中的大幸是俺个人在公交车站都很小心 从来都是在车站两端背靠柱子站立,没有站在车站中间,如果真是车站中间被一堆人围上,就相当麻烦了。 3 下次在这个时间段脱离街区,应该还是要打车或者骑车,没有必要省那几个钱。 4 在基于治安恶化的条件下,关注A股市场相关报警设备的企业。 5 下次绝对不要一个人去看电影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孤独地看电影是危险的 --------------------分割线----------------------------- 平时有人想我靠过来 我都是第6感的, 今天实在是太大意太放松了,以后要反复检讨。 而且我身上兜都没有钱,全面在背包里面 ,万一是这家伙是小偷,如果裤兜里面有钱 估计今天我就洗白了。 手机我放在左胸前,今天其实也是个危险的位置。
614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江湖术数
热度 2 明月回春 2012-3-16 10:44
江湖术数往往是指:八字、星相、面向、手相、问卦等等乱七八糟、五花八门的学问。 这些东西是否靠谱先不谈(虽然我觉得实际上不怎么靠谱,心理暗示的作用更多一些,但毕竟是文化传统,不知道也不行。。。),单看术数的应用局限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给小孩子起名字都要找专家了,专家也当然是易经之类的云里雾里的,自以为是云计算。 问题是,所有依赖人的生日作为参数的技术都要面对一个问题,自主性抛腹产。。。找个良辰吉日把小孩掏出来,岂不是可以批量生产九五之尊,那王霸之气侧漏的一塌糊涂。。。 此为先天命数。 要是同志们来晚了,先天这一浪没赶上,出生的时候忘了挑个好日子,还有后天的3浪走势可以追赶。 具体讲就是看相。现在的整容技术很发达了,而理论上人的相貌改变了,又必然对人的命运产生影响,所以现在的整容业绝对火爆! 实际上也是如此,想想韩国明星们,志玲姐,各种冰冰们,各种宅男女神,再想想整容以后顺利出货的剩女。。。 看来微创虽微,影响巨大。 所以,从江湖术数的角度看,现在已经是定制命运的时代了
个人分类: 生活不在别处|10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ZT萌翻重现江湖——11区专家:难道我会告诉你成飞秋山澪就是这么出来的吗? ...
热度 6 胖卡门 2011-11-24 10:17
ZT萌翻重现江湖——11区专家:难道我会告诉你成飞秋山澪就是这么出来的吗? ...
原文: http://www.iza.ne.jp/news/newsarticle/column/opinion/533200 作者:中国现代史研究家#12539;鸟居民 略译: 十年风云亚细亚, 文治武功雾里花。 凡夫不知坑爹技, 哪晓兔共棋盘大? 话说5年前,金二胖种了蘑菇。当时谁都在想,为什么TG就这么蛋定呢? 当时都是这么解释的:那就是如果二胖不种蘑菇了,二胖王朝就要大姨妈,然后就会有大量难民跑到东北来。TG怕3700万问题进一步升级,只好容忍二胖种蘑菇。 最近还有个新的解释,是基辛格的论调。他最近出了本叫「论插哪」的书,里面也说如果TG不让二胖种蘑菇二胖就要大姨妈,但后面的话就不一样了。 他说,二胖大姨妈后,宇宙第一强国就将汇同王师挥兵北上逼近鸭绿江,到时候就又要抗美援朝了。TG不想跟王师死磕,只好对二胖眼开眼闭。 今年6月的时候,时代周刊的记者采访基辛格时就问“汝非共谍呼?”,答曰“泥麻痹”。其实抗美援朝什么的也是他瞎扯的,有诗为证: 中朝自有盟约在, 金家有难红军来。 王师闻讯刚知觉, 杜鹃先被土鳖摘。 一旦二胖大姨妈,TG自可以借口保护蘑菇设施,用他的触手把杜鹃一样的姑娘前后门加嘴都插好外加吸住肚脐和乳首耳朵里也用触手顶住,这样纵然是宇宙第一强国也只能在窗外边看边撸,说不定还就这么领悟到被NTR的快感了。 要说难民涌入,也是TG随口说的借口。根本上说,二胖不种蘑菇就会大姨妈吗?只要TG甩几句话,二胖自然勤政爱民,根本不可能大姨妈。 这里大家是否想起了6P大会? 六国辩客聚一场, 只为弃核说二胖。 可怜蘑菇依然立, 遍地烂菊折舌枪。 话说这6P大会上,美帝的代表换过三任,而且这最后两任都真的会相信TG肯压制二胖,于是就听TG的话去支持姓马的奸贼。单纯天真的湾湾人民一看爸爸挺的是姓马的奸贼,就纷纷抛弃阿扁,酿成了今天的悲惨处境。 而这三任美帝代表里的后两任,一个是在04年年底辞职的,一个是在06年5月二胖做实验前面一点点辞职的。为什么要辞职呢?两个人都不肯说,只是说: 只当二胖怕TG, 叫他不种就不种。 谁知TG在坑我, 想不通啊想不通。 上个月美帝卖剪刀给湾湾,于是在TG那里享受了日野博在刚大木核心粉丝中的待遇。其实呢,6年前TG就和美帝谈过条件,就是我们让二胖不种蘑菇,你们也不要卖巴子武器。 但最后TG选择了别的路,那就是默许二胖中蘑菇,这样一来: 有肉行影孤, 我开邻人部。 友少后宫多, 天天都舒服。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就只能认为是中核在二胖那里下了本钱太大,TG也不舍得拔掉了。 最怕二胖把北棒变成富饶的小宇宙第一强国的,其实应该是八路,有诗为证: 半岛紧张有澪酱, 台海争霸买毛娘。 咱也要哄元老院, 全靠二胖骗皇粮。 八路估计是在05年或06年的时候有这种想法的,现在5年过去了,难道我会告诉你成飞秋山澪就是这么出来的吗?
965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随便听听]关牧村:一支难忘的歌
热度 10 山菊 2011-11-18 11:44
“不管记忆中的青春多美,总是渐渐模糊的旧事了。抓出来一片在眼前晃过,很快就被现在的生活淹没了。青春的岁月,如同我向往的那个江湖,仿佛就在眼前,又仿佛在天边。” 看到飞烟的这段话,想起这首老歌~~~还是老歌好听啊!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EyMDgyNjky/v.swf 又找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原唱? http://player.ku6.com/refer/nW-lTpWZu4cySQPo/v.swf
个人分类: 随便听听|705 次阅读|14 个评论
12下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9 03:12 , Processed in 0.067895 second(s), 3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