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工业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不被剥削的痛苦 —— “狼吃人”
gordon 2016-5-1 03:50
  “羊吃人”和“狼吃人”这两种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和结果不同:“羊吃人”是本国资本剥削国内农民,将社会分化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和被役使劳动者的资本两极,以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它是早期资本 主义 发展的重要前提。而“狼吃人”是外国资本剥削中国农民,既有中世纪的匪盗式劫夺,又包含资本 主义 条件下特有的行业、地区间经济剥削。 在国内,具体表现为工业剥削农业,城市剥削农村,被剥夺的 佃农 财富和资金,绝大部分流向城市,导致农村资金枯竭。结果,农村只有破产农民一极,并无役使破产农民的资本聚集,形成“一头沉”式的贫困积累 。有些地区甚至只有小贫赤贫之别,并无贫富之分, 问题已经不是 佃农 普 遍借债和无力偿债,而是无债可借 。35 由于农村失业、半失业和富余劳力数量庞大,人工低贱,不仅机器耕作无望,连畜力使用也显得不经济,以致一些地区纷纷 由牛耕倒退回到锄耕 。在国际,欧美列强和日本是先进工业国,中国是落后农业国,全国大部分或绝大部分资金和财富流往欧美列强和日本。即使充当剥削农民主要 经手人的官僚、军阀、地主、商人、买办、高利贷者,也只分得一杯残羹。就是这杯残羹,相当部分也因购买洋货或出国观光、旅游、考察、探亲、医病、留学、置 产、移民,或将金银、钱财存入外国银行等,最终流向了国外。资本、财富积累全部集中在欧美列强和日本,中国成为贫困一极,全国一穷二白,建设无资金,产品 无市场。 为了活命,度过眼下难关, 佃农 除了勒紧裤带,最大限度减少消费,还不得不压缩生产开支,降低耕作质量 。 生活费用则绝大部分用来果腹充饥,家庭消费的最大比重是食品,衣着、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费用极少 。 ******************************************************************************** 金融革命解决了问题 问题已经不是 佃农 普 遍借债和无力偿债,而是无债可借 。 ******************************************************************************** 有点像马略的军事改革 最典型的一个军事术语 “马略的骡子” 由政府提供兵器,或者说公共品,例如种子培育啊,之类的 ******************************************************************************** 不是公司+农户,而是 “国家” +农户 的模式 赤贫人口 ******************************************************************************** 按道理来说,个人风险好,利率应该高呢。更大范围的互助 ,降低了风险。 压低了利率 。 农业嘛,收入能保证的 ******************************************************************************** 著名农学家沈宗瀚先生(注:沈宗瀚( 1895 ~ 1980 ),中国著名农学家。)回忆其母校北京农业专科学校 1915 年前后的教学情况时,这样写道:“外籍教授对中国情况茫无所知,自不待言。即使中国籍的教 授,多系日本留学生及京师大学堂农科毕业生, 教学中多摘译日本课本为讲义,购用日本动植物标本以代本国实物 ,农场实习不过播种、除草、施肥、收获等普通简 单工作,教授与学生对于中国农业认识甚少,遑论研究改良。”而那时的农科学生“几乎均为城市子弟,对于实地农情,极少明了。”(注:沈宗瀚:《中华农业史 论集》,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第 23 页。) ******************************************************************************** 科研也是烂 上个世纪 20 年代以来,在中国各农科大学任职的教员通常都是只教书授课,不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研究工作。这是因为,中国农业大学初创时, 教员很少,教学任务非常繁重 。根据政府教育部规定,大学教员每周必须授课 24 学时,一个教员要能完成额定的教学任务,必须同时开设很多门课程,例如一个专攻动物饲养学的教 授,他可能除了自己的专业课程之外,还同时要教作物育种学、植物保护学等。大学教授们已经没有时间精力来从事科学研究了;二是当时 学校的经费短缺 ,无法为 教员添置必要的研究设备和试验用品,教师们只好安于教课,维持现状;三是当时的一些专业农事试验机构,既缺少经费又缺少人才,更无科研学术积累,无法开展 切实的农业研究。就连号称国家级的北京农事试验总场,竟委任一位没有受过现代农业科技训练的中国“末代状元”刘春霖为场长,农业研究机构的研究创新能力之 低下,就可想而知了。(注:周邦任、费旭:《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史》,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 年 10 月,第 33 页。) 当时任南京金陵大学农科主任的过探先教授(注:过探先( 1886 ~ 1929 ), 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棉花育种的创始人,著名农业教育家。)撰文提出:“吾国最初之农业教育设施, 教者缺乏实地之经验,故不得不空袭东西之旧说,国内又绝 少农事之研求,足供教材之选择,故不得不翻译国外之课本;学者亦毫无真实之目的,只求进身之阶梯 , 故实习则敷衍塞责,谋业则困难倍多,学非所用,用非所 学 ,有来由矣。”中国大量延聘外国农学家来任教讲学,也存在许多问题。正如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唐启宇(注:唐启宇( 1896 ~ 1977 ),中国农业经济学家,农业史学家。)所指出:“然而殊方之士,异域之人,对于吾国背景与环境,无深到的认识,若与其谋大纲大策有确切之贡献,是属不智,此为国人应行解决之事,可以自求解决者也。”(注:唐启宇:《四十年来之中国农业教育》,《农业周报》, 1935 年, 9 期。) 1915 年前后正在北京农专就读、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农学家的沈宗瀚教授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吾国)大学设立农科则始于清末北京京师大学堂,学生来自各省,聘请日人教授,用日文讲义及日本图表标本讲解学理,对于中国农业问题殊少实地研究。”
2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后发工业国都有段疯狂的山寨史
热度 8 ademxue 2013-4-24 14:21
每个后发工业国都有段疯狂的山寨史,这里总结一下自己的笔记,简要记录苏联飞机发动机的渊源,并追溯一下各设计局后来的去向。 二战前和二战,主要是靠活塞发动机 气冷发动机: Shvetsov设计局负责山寨美国Wright Cyclone引擎,期间还山寨了英国Bristol Jupiter引擎,该设计局的气冷发动机被二战前后苏联多款主力飞机采用,Shvetsov去世后设计局由Soloviev接手,后来发展成Aviadvigatel联合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是PS90。 赵:Shvetsov的产品主要是Ash系列星型风冷发动机,这类发动机迎风面积大,短粗。二战时期苏联战斗机主要是两个系列,拉沃契金的拉系列和雅克福列夫的雅克系列。拉系列战斗机装备Ash星型风冷发动机。功勋飞行员、苏联英雄阔日杜布击落敌机62架,创造了奇迹,他使用的就是拉系列战斗机。战后产量最大的产品之一是Ash-82系列星型活塞发动机,双排、18个气缸、1850马力。装备拉系列战斗机、图-2轰炸机、伊尔—14旅客机。米—4以及中国的直—5直升机使用的也是这个系列的发动机。Ash-82总产量超过70,000台。1957年我们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系。发动机陈列室的墙壁上悬挂着Shvetsov的大照片,那是发动机系学生的楷模。 Ash-82 星型航空活塞发动机 AM-34 V型航空活塞发动机 Tumansky设计局山寨法国Gnome-Rhne Mistral Major引擎,不过比较失败,没竞争过Shvetsov 液冷发动机: Mikulin是最早的负责人,山寨德国宝马VI V12引擎,主要生产厂在莫斯科的Gnom工厂。 Mikulin的产品是V型液冷活塞发动机,形成AM系列。典型产品之一是12个气缸的AM—34。1936年7月20—22日,苏联英雄契卡洛夫机组驾驶装AM-34发动机的安特-25飞机进行莫斯科—堪察加彼德罗巴甫洛夫斯克—乌德岛的不着陆飞行,用56小时20分飞了9374千米。第二次是1937年6月18日,契卡洛夫率同一机组、驾驶同一架飞机从莫斯科起飞途经北极,于6月20日到达美国波特兰的温哥华机场,历时63小时25分,航程8504千米。 后来Klimov开始山寨法国Hispano-Suiza引擎,主要生产厂在Rybinsk。 Klimov的典型产品VK-105V型12气缸活塞发动机装备的雅克-9战斗机成为二战时期苏联战斗机主力之一。 总结一下,二战前苏联把英法德美四大最发达工业国的活塞引擎都山寨齐了。 喷气时代到来的时候,苏联只有Lyulka设计了一款实验性的喷气发动机,水平也不高,于是苏联继续山寨,二战结束时量产的喷气发动机有三款,德国两款,英国一款。 德国JUMO 004 轴流涡喷发动机 德国 BMW 003 轴流涡喷发动机 英国RR derwent 离心涡喷发动机 苏联1946年开始了三步走的规划,第一步就是山寨手头的德国战利品: 由Klimov负责山寨德国宝马003引擎(法国Atar发动机也是山寨这款引擎),装在Yak15上面 由Tumansky山寨了容克004引擎,装在Mig9上面。 对应的苏联产品是RD-10和RD-20。这两种发动机那时就陈列在北航发动机系楼大厅,四分之一解剖,内部结构显示清楚,供学生观摩。 第二步,苏联山寨这两款发动机的时候水平还不行,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别人点拨一下,于是高潮来了,苏联试图向英国购买发动机,当时英国执政的是左派工党政府,居然答应了,斯大林得了便宜还卖乖,暗地里这样说英国工党:“要多傻的人才会把国家的顶级技术卖给别人啊。”卖给苏联的是数十台罗罗Derwent(德文特)和Nene(尼恩)发动机,Derwent和德国那两款是一个水平,都是第一代的发动机,不到一吨推力,Nene就比较厉害了,是罗罗第二代的产品,已经达到两吨推力,这两款都是由Klimov负责山寨。没多久Nene的山寨产品(RD-45和VK-1)就被装到Mig15上在朝鲜和联合国军对阵了,后来又交给中国再次山寨,就是歼5和涡喷5。事后发现,苏联美国其实几乎在同一时期消化了英国的发动机技术。 中国涡喷-5发动机 下一步就是综合德国英国还有苏联自己的技术,造更先进的发动机,从此苏联喷气发动机技术出现了一个飞跃,代表作是Mikulin的AM-5,后来Mikulin去世,Tumansky接手,两个设计局合并,Tumansky算是翻了身,重新命名为RD-9。这是第一款苏联自己设计并量产的发动机,装在Mig19上,中国的山寨品是歼6和涡喷6,后来Tumansky发展出R-11(涡喷7)和R-13(涡喷13)装机Mig21(歼7),R-15装机Mig25,最后产品是仿照狂风RB199发动机的R-67,败给RD33,另一个设计是R-79,装机目标是Yak141,早就不了了之。现在Tumansky设计局在Soyuz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联合体内,已经基本歇业。 赵:其实R-79还有新的故事。我国在研的大型涡扇发动机WS-15是624所主导研制的,624所是高推比发动机预研的牵头单位。经过多年技术攻关,高推比发动机技术研究获得很多成果。尤其是624所又得到俄罗斯联盟航空发动机科技集团研制的推力为20吨的R179-300发动机设计方案和P-79M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对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研制起到关键的作用。624所成功研制了YWH一30—27核心机,YWH一30—27核心机就是以P-79发动机核心机为基础进行深度开发的;而中国最先进的涡扇发动机CJ-2000,就是以YWH一30—27核心机为基础进一步开发的,现如今的四代机J-20心脏WS-15涡扇发动机就是CJ-2000的型号研制的代号。 Klimov后来转向涡轴和涡桨发动机,不过70年代开发出RD33,装到Mig29上面,现在被并入土星公司。 Lyulka一直在利用德国英国技术默默的改进自己的发动机,无奈前期水平不行,总出问题,一直不被人看好,米格雅克他们都纷纷装了更先进的Klimov和Mikulin/Tumansky山寨的发动机,从此米格雅克形成了传统,米格一直到Mig29都是这两家的发动机,只有Mig23是例外。跟Lyulka惺惺相惜的是不招斯大林待见的苏霍伊,斯大林死了以后,苏霍伊重新建立了自己的设计局,Lyulka的发动机也日渐成熟,从此苏霍伊的飞机尽量采用Lyulka的Al系列发动机(只有Su15是例外),包括今天著名的Su27/Al-31组合。苏联解体后该设计局和Rybinsk工厂还有Klimov合并建立土星公司。 俄国现在还有个礼炮公司,该公司源自上面提到的Gnom工厂,苏联时代是生产发动机的企业,目前在建设自己的设计力量。 前苏联还有两个发动机设计局,一个生产超大喷气发动机的Kuznetsov,最初生产的是给Tu95战略轰炸机的NK-12巨型涡桨发动机,这个发动机来自容克004的涡桨型号放大,现在该设计局已经半死不活。 苏联NK-12涡轮螺桨发动机,每台15000轴马力,1250公斤推力 NK-12剩余的1250公斤推力,在万米以上高空也为图-95发挥推进作用, 使得图-95MS涡轮螺桨轰炸机却可以达到920公里的时速 另一个是生产涡桨的乌克兰Ivchenko-Progress,由于Kuznetsov忙于放大容克004,继续改进容克004涡桨型号的任务就交给它了,产品就是An12用的AI20(运8/涡桨6),缩小版就是An24的Al24(运7/涡桨5),目前该设计局正给洪都L15提供发动机。 不要轻视了Kuznetsov和Ivchenko-Progress这两个集团。苏联解体前夕,他们研制成功了三转子的涡扇发动机。三转子技术,美国至今也没有掌握。原来是英国RR的独门绝技,不成想很快就被苏联山寨成功。苏联的三转子涡扇发动机NK-32、NK-93、D-18T、D-36等,我将另外论述。 总结: 原创:德国宝马003,容克004,美国西屋J30,GE J31,英国罗罗Derwent和Nene,Armstrong Siddeley Adder,de Havilland Ghost,Bristol Phoebus 英国:二战后水平最高,一堆公司,最后合并于罗罗,技术纷纷被各国山寨。 德国:战败国最倒霉,航发工业最后都合并于MTU,技术水平很强,但由于政治因素基本是给大家打下手的,出现于N多国际合作航发项目中。 引进继承发展: 美国:西屋发展J40失败,从此退出喷气发动机行业,普惠靠山寨罗罗Nene进入喷气发动机行业,当时英国技术相当领先,普惠一度对GE占了上风,直到F15的F100发动机经常出问题,才给GE F101系列反攻的机会。 苏联:山寨德国宝马003,容克004,英国罗罗Derwent和Nene 法国:山寨德国宝马003引擎,这一枝一直传到M53走不下去了,后来有机会和GE合作生产CF56民用发动机,采用GE F101的核心机,山寨之,有了现在M88 中国:山寨苏联的各种山寨产品,算孙子辈的,后来终于有机会直接山寨英国罗罗斯贝,才升了一辈,再后来拿到CF56,山寨出来F101的核心机,从此有了太行。 赵:技术转移和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山寨现象。山寨是普遍规律。没有绝对的纯粹的原创。被山寨的原创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从更高级的层次学习、继承、山寨来的,至少山寨了一部分。不妨将山寨理解为继承。技术的发展过程就是继承与创新的过程,继往开来的过程,推陈出新的过程。总之,昨天有山寨现象、今天也有山寨现象、明天还会有山寨现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窍门就在于喜欢山寨、善于山寨、更要善于超越和创新。还要提醒一点:被山寨的先进和老师,也要注意山寨后进和学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措必有一得。后进和学生也有亮点,不断发现并山寨后进和学生的亮点,先进和老师才能更先进。
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21:16 , Processed in 0.02013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