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楼主 |
发表于 2011-6-1 15:1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森林鹿 的帖子8 @( a% q8 U" N, g+ H: L8 P2 P8 M
, z/ S9 a+ k3 i* B n, F唐穿指南:诛九族?拉出去剐了?您老这是玩“激情判刑”呢?+ I- f/ e/ u, s7 q1 x/ X
, U) y0 j* N3 J* W% s @! m+ V. R0 y
今天俺们来玩一次难度比较高的穿越。# |$ Y0 `' s; |1 P
; c% [* s i0 @# u3 J9 F: d9 p
您凝神静气,心意合一,两眼一闭,“biu”一声穿过去了。睁开眼,发现身处一座大堂之内,面前地下跪着几个五花大绑的人,两边立着虎视眈眈的衙役们,堂上除了您自己,还坐着几位道貌岸然的高官,正在一起听人陈述案情。
* C& Q% R8 j/ E. i/ x [& x8 F: X a3 O4 K' ^$ y) M3 E
您算是反应快、适应力强,很快就懂了,您好死不死地穿到了正在审案子的唐代刑部官员身上。+ h/ m+ t- L# ]& p( P
8 y; f/ P; F' q- R5 s! D
没办法,赶紧看案卷,弄清楚是个啥事吧。这一看不要紧,正在审理的居然是桩谋反案!
& W( u4 Z5 m5 u, D* B2 F
" N% C1 U% v9 K/ w6 I ]爱国忠君的您,看着案卷里记录的犯人种种无法无天欺君罔上的恶行恶状,热血上涌,怒火冲天,拍案大骂:“娘希匹!岂有此理!把主犯都拉出去给我活剐了!诛他九族!一个活口都不许留!”/ z7 ]& X+ J; }8 }/ Q/ E
( j) Q0 p8 k8 I/ B5 I
这话一出口,就见堂上所有人都用打量珍禽异兽的目光看着您,您(穿越上身的那位)带来的仆从赶紧跑出去请医生,主审官厚道地宣布先休庭一阵子,三司要合议。
0 p* U" U- |+ K( y2 |4 a: @
$ D' X8 ?" e. P' s( A3 s几位官员转入后堂,可能有那性子直率的,过来劈头问您:; G5 b+ R" F) f I0 q
& c! {; T+ p1 g
“公欲反邪?”
' C9 K5 ~9 k$ O& j# M
. g' H- h3 t0 _/ ~. T5 y晕,咱这不是一起在审谋反案吗?怎么变成我要谋反了?! E" q/ Y, t; ~+ s9 K$ z6 f
# A9 ]9 c( Q+ h& n3 a& g, [* C6 A
那位说了,您不想谋反当皇帝,那“诛九族”“拉出去剐了”的话是怎么出口的?咱们是公务员,审案判刑要按法律条文来行事,厚厚几大卷《永徽律疏》(后世称为《唐律疏议》)里,哪有“诛九族”?哪有“活剐”?这种法外滥刑,就算是天子一时气急了下令实施,咱们做臣子的也应该劝谏拦着才对,您今天是失心疯了,在公众场合里大嚷这个?2 c) f: M. S9 {: S) j9 [! o( d
8 B* Z* `( ?/ S/ a( ?; u
您要是够聪明的话,这时候最好回答——对对,俺一时迷糊犯了心恙,需要回家休息——熬夜恶补唐代法律去(〒﹏〒)
: f( }& \* c- |0 \7 d" [- Y6 f* ]- O3 r/ |2 u
高难度穿越很考验人吧,哈哈?
! x: I1 W! W$ j$ _) @- z- |% I
% o7 j+ g' i, k其实呢,唐代的刑罚种类倒并不复杂,说多了也就五种,说少了只有三种:打屁股、流放加苦役、杀头。9 q2 B. T0 |1 A. [0 |
( l4 Z( l" {! s8 v: L' [. I打屁股,最少打十下,最多打一百下,中间分成十等。打十下、二十下……至五十下,叫“笞刑”,打六十下到一百下,叫“杖刑”。不准再打多,再打多叫……“鞭尸”……也不准打非整数,没人肯动手给犯人“笞三十七”“杖六十六”。/ `) B( `7 _* l. F+ w4 d. k* Z
# T: i& P- N7 v6 l/ q贬为奴婢去做苦役,叫“徒刑”,往往跟“流刑(流放远地)”并用。徒刑也分五等,即做苦役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
( j0 k' v. L) C( E9 J0 V1 h: d$ `& b/ V4 ^- s5 t
“流刑”分三等,即流放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
# @/ ?0 R- r! D4 H0 N! Z$ J& q0 B) {5 l
“死刑”只有两种:绞刑,用绳子把人勒死,因为可以留个全尸,是较轻的一种死刑;斩刑,砍掉头,是较重的死刑。
# b c' p; {8 z' f, z( W& O/ u+ {# C: S* H& b, n& k
唐代合法的刑罚,只有以上这些。除此之外,那什么夹手指啦,割耳朵啦,砍手砍脚啦,剥皮碎剐啦,绑台上烧死,沉水里溺毙,被三炮捧杀……一律属于法外的“私刑”,您在正式的朝廷文件里是看不到这些的。$ r M1 D: e3 a! G& w
! p% p% o" i2 L5 I$ r$ F
什么,您问啥?——知道不能剐人了,但为啥也不能诛九族?这不是很古老的刑罚吗?
" P" R6 K: y& D7 a2 X& V$ t7 v3 j9 \
咳,唐以前的刑罚,作者俺没研究过,唐代的种种非法私刑,咱也暂时先不论,只说《唐律疏议》上规定的合法刑罚,最严重的十恶之首“谋反”,处刑也不过是:正犯斩首,正犯的父亲和成年儿子绞死,“三族”之内的亲属受牵连没收财产或流放,仅此而已。1 T1 m5 G* k6 f) z0 t |: Y
6 g5 W) m# n, C2 q2 H, F& F
您说您脑子有点乱了?唉唉,咱们来看个具体的案例吧,比如您手上这宗案卷,就可以是一桩涉刑很广泛的罪案。, P' S4 n5 l) p; L5 {' n [. y j
# }) ^' e, D* B Q2 H' f这桩谋反案的揭破起因,是长安城万年县永宁坊里两个地痞打架,被路过的片儿警(武侯)逮到,扭送见官。
5 ^ y" S4 X/ }1 V4 e$ x1 R* ^/ H
' z' X& U2 L( v7 ~, Q( ^# d2 [当然了,痞子打架这种小事,根本不会惊动您所在的刑部、大理寺等中央司法机关过问,甚至京兆尹(长安市市长)、万年县令(长安市万年区区长)很可能也懒得理,由万年县的“法曹参军”(负责司法事务的区长助理)王五审一下:两人都只轻微见血,没大伤,但痞子张阿三打架时抄了板砖,杖六十;痞子李四奴是空手打的,没用凶器,笞四十,各人打一顿屁股完事。
8 `5 X3 Q2 r: b6 I; P5 v0 |1 e& P# K4 L$ k5 H
张阿三一拐一拐回家,想到自己比李四奴多挨了二十板子,气恨难平,于是隔天又找到王参军告发:“李四奴那小子不是好人,几天前我见他夜里跟别人一起往他家搬财物来着,不是偷来的就是抢来的。”" G2 O) [! V X9 ^3 u# x. b6 e
" }" E) z+ h- g! G; q2 n4 B' q0 |5 q9 ^
既然有人告发,县里也不好不理,派些城管协勤(唐代管这些人叫“不良人”O_o)去李四奴家搜查一下。其实谁也没当回事儿,就算在李家搜出了一些赃物,只要不值五匹绢的钱,那也不过是再把李四奴打一顿而已。: W% P* Z# }+ u( ]) j" h/ M
. h9 m; @3 C m6 W: I: T4 s' A; I( q没料想,不良人们回来了,一个个气色不正,口眼歪斜。王五见状笑问:“看来李四奴这小子还真偷了不少东西啊?比五匹绢还多?那就得徒一年了哈。他去做苦役倒也没啥,就是“徒”以上的刑罚得县官甚至京兆尹来审理,还得送大理寺去判决,忒麻烦。李四奴这小子真该死。”- w5 s. I$ r) K9 I4 ]9 X
( N N# B7 W0 r/ o9 M: ~不良人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有人闷声说:“嗯,他偷的东西比五匹绢值钱,值钱得多。”/ e2 q" D8 e$ Z) Y( Y5 n
) x/ s8 d% L8 I, |王参军皱眉了:“不是吧,偷一尺绢杖六十,多偷一匹加杖十下……偷够五匹绢徒一年,偷十匹徒一年半,十五匹徒二年……偷够三十匹绢就要流放二千里,偷五十匹绢流三千里加二年苦役,这是窃盗罪的最高判刑了。李四奴他到底偷了多少东西啊?”
( b& _8 H: ?! X: Z7 A4 Z h6 P: h4 X0 x. \6 B- M9 A
不良人说:“他偷了件龙袍。”
4 W3 V% a2 L' y$ v
' Y' f# a7 ^: [“………………”
/ [1 C* r$ z/ \7 W4 [$ \, Z' u( L* ?, S m9 J
案件上报给万年县令,县令上报京兆尹,京兆尹上报大理寺。事关重大,大理寺又上报宰相奏明天子,指定刑部、御史台各派官员,会同大理寺官员进行“三司会审”。您穿越上身的这位刑部侍郎某,这才参与到案件中来。
f9 B- Y4 y: P, b* ^ _
! l( B9 ^' O7 w) A) Y* Q8 E9 K一边侦查一边审理,李四奴受拷不过(“这杀材真没用,打二十板子就招了,最多可以打三次总共二百板呢!”大理寺官员来某评论),全盘供出同伙数人,其中一人是贵官邵禄柔的家奴,负责看守邵家仓库。龙袍,还有其他财物,都是从邵家偷出来的。) c! P4 V0 z! P: Q; e
; H# \1 g+ K* z8 B$ R* p李四奴一伙的窃盗案至此审理清楚,下一步侦讯重点转为邵禄柔私造龙袍谋反案。在那之前,咱们先把李四奴一案涉及的各色人等处分清楚。
$ S5 T' v: s7 {" i7 Z
( Q( }. G/ b1 T2 a+ F/ c8 x主犯李四奴等数人,盗窃伪龙袍及金银器若干,价值超过五十匹绢,每人都流放三千里加苦役二年。同时,从他们的家产中罚没相当于赃物两倍价值的财物; V. s; }$ j+ `- p }5 e
`1 [ J$ L2 t7 n' V
李四奴藏匿赃物,本来还另有处罚,因上述窃盗罪处罚已经达到上限,不再加刑;
( l1 C. _( P a, |+ `& {- q; [0 w# x
永宁坊坊内出了一名盗贼,本坊里正(街道办事处主任)应笞五十,因三十日内破案捕获盗贼,里正免罚;" k: Q' R; {) ]# `. ?
d9 Z' [* m" y# ~/ D
首告人张阿三可以得赏钱,李四奴等人被罚没的相当于双倍赃物的财产里,扣除赃物那一份,剩下一份,分给张阿三和出力捉盗的不良人们作为赏钱。1 Z) }2 ~$ q3 D, g3 V! e3 s: a
! [% e" M6 t8 g- w" R ]9 t
张阿三欢天喜地叩头领赏走人,李四奴痛哭流涕收拾东西去服刑,下面可以审理邵禄柔私造龙袍案了。0 X. d {+ o) }' W. {
0 ]* Y. v y4 `. Z本来呢,这个邵某如果只是自己缝了一件龙袍甚至是偷了龙袍玩cos,倒也不能算“谋反”,“盗乘舆服御物罪”的处刑只是流放二千五百里。但是随着侦查的深入,发现这人不仅造了龙袍,还造了冠冕、礼器、车辇、兵器、铠甲……私养了一堆马匹武士谋臣,做好了行刺皇帝改朝换代的谋划,联络了京外封疆大吏,画好了军事行动地图……
2 `( y4 E- X1 M8 R" R$ D9 Y0 k: K
简单说,不把这人定性为谋反的话,作者俺誓不罢休……于是三司会审的官员们量刑上奏,皇帝批复“宜依”,按照唐律,处刑如下:1 `' z" J, `) n1 h4 d
9 B0 z! o6 k. O4 ~" X7 @
正犯邵禄柔砍脑壳,没说的。他的父亲和儿子(第一等亲族)按律要绞死,他的母亲、女儿、妻妾、媳妇、祖孙、兄弟、姐妹(第二等亲族)、奴婢都应该罚没为官奴婢,他的家产也应该罚没为官产。: m& v4 w% m+ H0 Y4 T7 ~0 q; j% n
! T4 H. G" G; t1 n/ l" s但是具体细分起来,还有很多种情况。比如主犯有三个儿子邵大、邵二、邵三,其中邵大邵二都已经年满十六岁,那就得绞死,而邵三还不到十五岁,可以免死,降一等罚为官奴婢;3 @+ {0 p5 w: r3 S1 n) Q! k
1 w* k& V# {, B$ M主犯的母亲邵古氏年龄超过六十岁了,可以免罚,领走属于自己的一份家产另立门户过日子去。父亲邵归克就比较惨,男人要满八十岁才能免罚,他不到年龄……如果遇上了一个心软的执法者,肯给邵归克的身体状况出具“笃疾(最高级别的老病残废)”证明,那也可以免罚拿家产走人。! ?, y( D. V8 E7 e, X
T3 D6 Y0 r, j& `+ L
主犯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定婚,收了聘礼约书,那就算夫家的人了,可以免罚,从入官的家产里领回本属自己的一份嫁妆,嫁人去吧;小女儿还没许嫁,真不幸,只能没入掖庭去做官婢了。' b0 N' ^% {2 ]; h" r, C
- B: F! t0 [% I: X+ C
此外,主犯邵禄柔的伯妗、叔婶、侄儿侄女(第三等亲族)按律也要被流放三千里。邵的伯父就申诉了,说他家和主犯已经分家,不同居共财了,那么好,你人要流放,但你家的财产可以不没收入官,你自己带走。: b! q8 _* @& O* B2 C5 j) _# w
r5 }% f) K k# V
唐代最严酷的“合法刑罚”,就是这样的了。
# @$ X6 I8 |6 M5 z. X0 D
( W, z& J4 q4 [: D4 ?您可能觉得不过瘾……没关系,在合法刑罚之外,非法的私刑滥刑也一直在社会各阶层存在着,只是随着时代风气不同,轻重程度有所区分而已。
4 w8 [3 T& r6 e0 ]& x8 K
$ D- r0 N4 Y. S) `1 w5 D比如,历朝历代的皇帝,就没有哪个敢拍胸脯保证朕我一辈子奉公守法从来不动私刑的;各级官吏在审案子的时候,也难免会多打几板子逼出口供来,万一碰上周兴来俊臣这种酷吏,那犯人只能自怨命苦但求速死;一般的贵族甚至平民,对自家奴婢动用私刑也不算罕见。 ], a* V0 H2 z# E
/ A& g; `1 j: e; Q
私刑呢,在唐代是一种无法绝迹、但始终被批评指责的行为。唐律里有种种条文,限制官员、主人滥用私刑,一旦违法要承担责任被判刑。对皇帝的滥刑行为,虽然没有什么有效的监督控制办法,但大臣和史官们议论这事时,也大多持否定态度,有些人就直接冲着皇帝喷唾沫星子去了。& W" u8 F, [1 f. O/ Y
+ X) x9 C" X+ h' W9 F9 D9 {
您要想对此加深理解,俺建议您调整好坐标,精确穿越到贞观元年某月日的太极宫里,大概能亲眼看到一对正在为公刑私刑吵架的君臣。" a2 E3 l9 p$ o
' M2 W" e& |6 p1 O5 U暴跳如雷的李二:“我已经诏告天下,敢伪造简历来应聘求官的人一律砍死,喵的这好不容易抓了个典型出来,结果你竟然只判他流放!你特么的这是当面打我脸啊???”& S* Z7 n9 Z1 Q
% R6 c, k* B% \
翻白眼的戴胄:“您老人家要是抓住那个伪造人以后当场用私刑砍死他,俺也木法;现在您既然把这人交给俺们司法机关审判了,俺们当然要按国家法律量刑——都跟您老人家似的玩激情判罚,这国家要成什么样了?”
6 d; Q; {1 L, W' q; i( Y, l X( e: a- `
李二:“……好吧,打脸就打脸好了……反正俺也已经被打成肉包子脸了T_T”
+ ?% X: [/ z5 |6 |4 s- a/ X6 K+ Y# W+ |+ G3 p
本篇附图:新疆吐鲁番出土唐代判决书文本# }' v! O/ F1 o) t
! n' C& ~- j; _ 4 f: K6 k9 N& }4 t( D$ r3 b
0 p9 i4 N ]* Z3 |& B, ?3 e本文主要参考书&深度了解推荐:《唐律疏义新注》钱大群 撰(点书名进新浪爱问下载)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