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8-9-19 04:17 |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
读点儿〈诗经〉之四 七月流火-----农事
七月流火,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6 S- G- o8 A) f5 o0 P
3 E% I& R+ u; R4 n2 o# @九月授衣。 九月里妇女把衣授。/ L# p* z2 [7 @ S0 _9 I
6 E6 Q4 V1 T- H( D
一之日毕发, 十一月北风哗哗响,& m6 N* |& K- `- F6 y
5 P# w( E2 l1 B2 Q- o( `: n二之日栗烈。 十二月寒气冷嗖嗖。; Q/ Q8 x+ O4 F+ U$ B$ ~" b& l0 M Z
& y7 m4 ?4 w( A" e3 e# r
无衣无褐, 粗布衣裳都没有,
) Q/ S8 R. m% |3 I x$ ~- g n1 e( E2 q$ ~
何以卒岁? 残冬腊月怎能熬到头?
7 M3 R8 Z7 V8 E3 C
6 ?% u% [' w. D. ^2 x) U三之日于耜, 正月里修好锄和耙,
0 j! e# {8 q& f" ^% t k( `6 B! i% q* Z
四之日举趾。 二月里举足到田头。
! p% L5 z, ]9 |) _9 I1 }
8 S& I8 B, U3 c6 G0 g, ^5 q9 u A同我妇子, 老婆孩子莫忘记,0 y* n+ a& G; k
- S* }: G, G( k- e+ T8 Q" R6 H
饁(音夜)彼南亩, 晌午送饭村南头。
1 \, q3 ^: v: `# f/ e. J+ u# X2 J! C3 A% ?, z. d% y
田畯至喜! 监工的田官乐悠悠。( o( q, K7 N2 n% p: Z* @
. G9 `2 r" T" v+ Y七月流火,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
& V4 C) J: _3 v( m: D V5 n9 t2 c) z) X7 }9 {3 N$ v# n5 r) g* j3 n
九月授衣。 九月里妇女把衣授。
! H8 a1 S4 [& b4 o y/ _ l
& K c. I1 |4 e# z2 N1 I/ Y- ~春日载阳, 三春太阳暖洋洋,
9 V! S0 t W+ p3 Q* E1 Y9 H0 u2 R0 q& \* @ v/ `& Y3 X
有鸣仓庚。 黄莺儿欢唱在枝头。$ d: Y) c$ B4 v' m
. D) o# X x8 u, ?$ q$ K女执懿筐, 姑娘们手挽深竹篮,3 m! W% T5 Y, T) f5 j( |6 Y
$ I2 a+ \& T$ n. k6 W3 |遵彼微行, 沿着小路向前走," ]: h* {, s1 _; ~2 f" A
( [- ]0 w$ E$ v9 w) m
爰求柔桑? 采下片片桑叶嫩又柔,3 l+ U. O1 x* @
8 j3 X5 Q* x- Q0 d' N
春日迟迟, 春天太阳升起慢悠悠,7 ^+ y( m! S" v0 ^5 C, ]
% ]+ j% l$ f$ f
采蘩祁祁。 采蒿人多似水流。! n9 [8 B% k" h- g' C: ?/ a
2 {% D7 S, u! |$ p女心伤悲, 姑娘不禁暗悲愁,
0 }; K) w' a; z5 i/ I$ c! U* W" ^9 F9 z) L+ w" @
殆及公子同归。 怕公子把人抢了走。
! F" N( o% i& t, s3 |3 }9 ]( s: D2 i: f1 C( z
七月流火,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4 O( G* y# F7 F/ H0 @9 m9 h, S
; D: L5 e5 n; o h3 ` c5 [, w八月萑苇。 八月里芦花满汀洲。
! f6 r1 S1 }" X, w6 W6 c: P& N9 Z& b ^" g
蚕月条桑, 三月里桑树要整枝,
6 g0 H1 b0 G- q2 H5 U3 m* T/ D2 z: @4 j3 }4 \9 p3 t9 V) ^6 o- m4 b
取彼斧斨, 拿起刀锯和斧头。$ D# b4 V, v6 b
0 X [. K0 k, b$ Z. L: h! A I以伐远扬, 除掉高枝与长条,
' C- s! m& j9 X- ?1 \/ @/ |7 @9 d3 K. F( V M$ ~/ e& D
猗彼女桑。 轻采柔桑片片收。
R4 P# C5 [% _/ E& [ [
- J& k" `, I3 n& S0 f七月鸣鵙(音局), 七月里伯劳对鸣,
' N& I/ A+ p5 H/ z, W7 a4 L
' o2 P' d: }! G6 {八月载绩。 把月里纺纱织布不停手。- A8 ~6 Z: B- Z; A# S1 E/ r# m
/ V" W9 @% _- G! ^载玄载黄, 染成黑色染成黄,
+ y: e, l4 f* i& ~9 C& J! S8 T
, p @+ O5 V# X我朱孔阳, 我染的大红颜色最艳秀,
9 |: C; n5 T1 d) E( J" l# C( q; L) O* P3 p& u$ [: p Y
为公子裳。 为那公子制衣缝又绣。7 \/ m/ j* X6 d* c* Z
1 \+ M" { G% S' T. J5 l# u
四月秀葽(音腰), 四月里草药远志穗儿抽,7 k2 Q5 H6 w1 j
9 ~) G% N( a* m! E. }- V
五月鸣蜩。 五月里知了声声叫不休。
2 h2 b- S# D2 m) i" h$ s2 Z2 _6 V" m. {* z, ]5 k, {
八月其获, 八月里家家户户庆丰收,
) D' m: `8 l1 M
c$ ]7 t+ F4 `' H4 t% n" ^十月陨箨(音拓)。 十月里纷纷黄叶坠枝头。
8 p( ^0 h9 D0 l: |6 [# N% z5 _- j, m" a1 p# B9 J: j9 @' Y
一之日于貉, 十一月里打狗獾,5 o+ w: s6 U: x- ^) f
) _2 X! l' h9 ^5 @3 H: P& P1 G
取彼狐狸, 猎得狐狸取下皮,! H: u/ T/ P* S0 h* V- w
0 M- d+ `; j* S. R; z为公子裘。 为那公子做轻裘。* I1 ^5 t W: G1 l5 V7 K V
, |6 b- }" T' D# ]# I+ L9 @
二之日其同, 十二月农闲人欢聚,; ]0 A; v# D1 j8 u% `5 N
* U$ B8 _& |4 u4 _载缵武功。 继续练武耍戈矛。
8 f8 c* R% G' d5 ^2 R( G) g' G5 n$ Z Y
言私其豵(音宗), 留下小猪自家吃,& t) T7 H) ^( _4 j& a
$ V/ E/ o3 k8 u; o. U r- U献豜(音肩)于公。 大猪公家去享用。3 ?: ` o% O# ]
: ?7 o# c4 m7 t4 m# X五月斯螽(音终)动股, 五月里蚱蜢齐鸣两腿抖,
1 h0 ~) |# i# [
& q4 V- K( q+ v; Z" a+ ?! n六月莎鸡振羽。 六月里蝈蝈双翅颤悠悠。! o# F& J+ ^/ f- H* K1 N
+ f$ t- y# u( h \! D七月在野, 七月里蟋蟀鸣郊野,
* q) a/ ?+ ?) B) P
3 x m: j. I' H3 |- b: |, H( W八月在宇, 八月里他在檐下唱不休。
3 X9 J- C% y4 d
( w* D& W9 l9 V& v& d九月在户, 九月里他怕冷进了屋,
& J4 l: S6 N' u. _: Z/ J) j3 g" h* H) O% }7 ~9 D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十月里他躲到床下不再走。
9 P/ r4 c$ _: k9 D, e# X
" k ?: H c2 L. \穹窒熏鼠, 家家清除垃圾熏老鼠,$ M2 P) f+ H: \4 _+ |) \
% F3 t% o( H! F8 I. @5 `7 T8 e$ d塞向墐户。 堵起北窗塞紧门缝防风透。
( y t, P4 i/ I B. S4 t% k/ B/ I, f; m5 X7 N) H- }- {% F/ b/ c
嗟我妇子, 干完关照妻与子:
8 F1 ~8 g( S; f6 B! B* B
6 a. ?; g$ `. S0 H( c$ {: D2 F1 a. z曰为改岁, 不久新年逢岁首,& h! [, K& r: D% C& W+ u
# M7 O4 R# v; { e入此室处。 进入屋里歇个够。7 _" A9 t+ Q- G) `2 x% y7 y
- e, e! s, i$ T9 {7 T六月食郁及薁, 六月里野李葡萄尝尝鲜,; p0 C- {! G6 h( z% E
+ }. O/ ~7 o9 ?3 s; @1 H3 i七月烹葵及菽。 七月里烹煮葵菜烧大豆。
0 D. b. e. _0 R$ ?" M3 { Q0 C( i3 U
* a2 j5 T* G& [5 e) k八月剥枣, 八月里齐把枣子打,
2 U2 w3 b4 U* ?' m8 G+ T& V& [" X, d4 U: J" D8 t- P- ~ U$ b
十月获稻。 十月里有将稻谷收。4 r, }5 f/ H& [2 G# Z/ X
; `" C2 C# [; z5 X2 D3 W为此春酒, 新米新谷釀春酒,
0 K7 y) [/ ]% T3 [1 S6 t7 n7 H! h1 j* X" u- z4 B# ^
以介眉寿。 好给老爷去做寿。
' h- M, J6 U3 X/ N# X) X. o3 O2 ?7 h$ H) p: B n+ a0 K; y8 Y7 x6 S8 Y
七月食瓜, 七月里好瓜吃在口,
# `, t) m o- U0 J* q$ c! O! Z5 u# n( a9 A: p
八月断壶, 八月里葫芦摘在手。
T& S1 [) y0 W b
& o; i1 q" c$ V9 X) t: y九月叔苴, 九月里苎麻种子留,
" g/ S0 q7 z8 ~2 W. P* D3 }+ T0 u5 g( D) r
采荼薪樗(音初), 多采苦菜多砍柴,5 u; w; z1 \ V7 m, g% t8 j) g
& ^6 N- Z0 H, w) q. ^; v
食我农夫。 养活自己忙不够。7 J( f$ H( X9 K+ }5 ~
6 m% D( d1 N4 O3 I九月筑场圃, 九月里筑好打谷场,7 g1 P# ?% m! i: S5 ?& U$ s- B
/ Z2 G* S, F; f Q0 n. X+ ?
十月纳禾稼。 十月里喜把庄稼收。
/ G1 [1 Q, Z! `8 ?' _4 W5 _: L/ E+ c* X
黍稷重穋(音路), 小米高粱和谷子,
+ M" x9 `! Y, K+ B |* c
8 w$ b( W a- n( _. [: {5 Y, \4 h Z6 i禾麻菽麦。 粟麻小麦加大豆。
6 ^& J0 `$ ?- x7 d& b% S6 m8 \) f1 W' _$ z4 z" r5 C
嗟我农夫, 哎呀我们种田人,
9 i7 I6 p- L" J) m4 ]$ ^" l+ E7 ]2 X
我稼既同, 庄稼活儿没尽头,, R0 s, U0 k0 K- T, ^' o% w
- E" J/ ~! h% s. ]% J- F0 Q
上入执宫功。 又为公家宫室修。1 t( K W+ T. x; B6 H! r1 L
$ I# d" g5 d6 H( @. C' b3 N! z0 ?
昼尔于茅, 白天野外割茅草,5 O( ]# n J6 G1 i9 j- V8 w
: J, G/ R) q- L宵尔索绹。 夜里搓绳忙不休。
, ?( y* Q( \& R% F1 L# n( t O. S; y9 B
亟其乘屋, 急忙上房盖屋顶,; W8 s4 [# T$ Y1 a8 ?$ f
* V n; ^! C6 S' t& C
其始播百谷。 春要播种到田畴。
: Y. ^) ^4 }' X
( D' F) q" X2 n% s4 }# n0 t$ Z二之日凿冰冲冲, 腊月里凿冰咚咚响,
9 _8 `0 `) r I- z# X! {4 p' l; z2 @" k$ j( l; U* g
三之日纳于凌阴。 正月里藏进冰窖冷嗖嗖。! }. g$ }. I0 m1 G$ y' k' p
4 x3 `( W9 Y4 Y5 H8 \2 X
四之日其蚤, 二月里取出冰块行祭礼,$ |" j. c8 [& E, [+ P2 }* n, v
# I* w6 p( @5 O: S9 A献羔祭韭。 韭菜羔羊供案头。! y2 a: K- l, V. x& C: |
( l3 t# c$ [6 t8 O* F/ I( Z+ k
九月肃霜, 九月霜降天气爽,
9 K9 L# ~) g( K, c" y& Q
* y+ q% j* n& f+ J) K! K2 \ P; W十月涤场。 十月里清扫场地把谷藏。
+ V3 T5 u) e: N! j* \. t1 A2 L! i: n
朋酒斯飨, 满斟美酒敬客人,' O& E5 [$ h7 j# X
7 v( B! _: Y6 e+ ]* ~0 h& f2 r( d
曰杀羔羊。 宰杀羔羊争献酬。
# C/ [/ k( T) w7 _; T7 m8 w# Y R: g' P' P% ~- `- x5 T5 m
跻彼公堂, 登上公堂同聚会,
9 Y7 P0 R0 y3 @, ]$ X" _- v
* a3 E) A( W/ S称彼兕觥(音公): 牛角杯儿举过头:, v+ _ X/ ?% T. H) \- c
( V s M' o9 g) o5 M) k% x
万寿无疆! 高声齐祝万年寿!7 r' s+ V5 s2 E! c
( z3 j g; _4 z! [* Y
这首《豳风 七月》是《国风》里最长的一首诗,也是最有名的一首,因为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书很少有不引用它的句子的,有人从里头看到了阶级压迫剥削,有人看到了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我看的一本书上说,就连头一句“七月流火”历代学者都争论不休,总之这首诗的历史价值远大于文学价值。
' u$ ~4 L. P3 O" Z/ R" m8 `% ^( U
1 J" W9 I+ ^: Q7 I这是因为据专家们考证这首〈七月〉创作于西周初期,远在周武王伐纣之前的公刘处豳(音宾)时期。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 i; x& ]. P) h+ S$ w. C
; c) k8 y: y" r3 n在我看来这是当时所流行的一首民谣,或是几首民谣被人合并修改完成的,类似的简短的民谣或是民谚现在还在农村里流行,象“一九二九如何如何。。。。八九九九就该如何如何”,不知道西周初期有没有文字-------同期的殷商是有的,甲骨文就是,不过现在的观点是周和商根本就是两个部落,两个民族。6 U6 z$ Q" M: w5 f; K
! S) w4 {- r% e# Z3 Y5 X! I所以这首〈七月〉倒象是部落长老教导少年儿童的教材,可以想见长老迈着蹒跚的步子走在前头,后头跟着一群黄口小儿,长老念一句,孩子们学一句,一边走长老还一边指给孩子们看,教给他们什么是黍,什么是稻,什么是葵菜,什么时候下种子,什么时候收割,还有什么是桑,什么是麻,布是怎么来的。。。等等,带他们看大人是怎么干活儿的,教给他们什么季节做什么农活儿。在那个时代,这首诗应该是涵盖了农耕社会大部分知识的百科全书了吧?
4 m5 C, F0 [* T' {: J) t* m
& ?8 w* u/ g: x* B9 k1 v顺便抄录一些上古时代人们衣食方面的知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5 T: U, |! a) W/ t8 U
( Z; C0 G- I; E" L( F
先说上衣。" h U1 S, I; m! a/ H. V! l$ z
; d Y+ k' d' E, ^8 t短上衣叫襦(音儒),这襦还有长短之分,长襦到膝上,短襦到腰,还有一种叫深衣,深衣是连衣与裳为一体,下面垂到踝部。襦为一般人(包扩奴仆)平时所穿,深衣则是“士”阶层以上人的常服,也是庶民的礼服。6 O! d5 q; q1 ^" ]# G
3 r1 ^! g2 p! \2 o' g
古代上衣也有单夹之分,单衣叫禅,夹衣叫祫(音峡)和複(音复)。& O' g4 ?( T4 \4 R) D/ j5 L
7 R; r. P, e# v% E& U
贴身穿的上衣叫亵衣,有叫“私”,衷衣也是内衣,后来写作中衣。0 K% ?- T3 i6 t U: `
' P3 m" a' d4 [ s& I; N& b7 z
古人御寒的衣服有裘,袍,(还有一个字是衣补旁加一个茧,字典里都没有)。
' D3 F4 O- K' q% g* b1 [- \* C
: f5 _. E& s$ y( Z裘是皮衣,毛向外,兽毛外露通体一色,不好看,因此贵族在行朝,祭之礼或待客是要罩上一件裼(音习)衣。
( b1 C5 p8 F% ?( T
) J- p0 B# y) ?4 A* v袍是絮了乱麻或是旧丝棉的长衣,“衣茧”絮的是新丝棉。
3 E2 \% Y2 d# ?) u& B: a' f& w
+ q) z2 i" r- O0 }古人的上衣外面要系带,带有大带,革带之分,大带束衣,革带上栓有佩物,然后在系到大带上。大带通常用丝制成,诸侯,大夫用素丝带,士用练(漂煮过而较白的丝)并饰有黑边。, z- I0 @. O0 I
6 z6 F8 |0 { U
大带在腹前打结,余下的部分下垂,称为绅。因为绅是下垂部分,可以临事提起来当记录本。缙又可写作搢,是插的意思,指插笏于带。笏又称手板,是君臣相见是臣手里拿的狭长的板子,用以记事或指指画画,不用时就插腰间,因而缙绅就成了高官的代称。
+ i5 V2 M1 i( `* Y2 l
3 A2 g8 J" z( @以上所说的大多是贵族有钱人的衣着,一般平民通常只穿褐,或“布衣”。上古没有棉花,衣服都是丝,麻,毛或是皮革做制。丝制品统称帛,是上层人物穿的。褐是麻,毛织品,当时的麻毛纤维的加工梳理都很粗糙,而褐又是手工编织的,这样的衣服当然既不轻暖又不好看,怕是连现在的麻代片儿都比不上。
% G9 E4 C9 H* i# S( |( o
3 v5 `" X/ c% R! N布和褐是同类的东西,只是比褐为细,所以成为读书而未做官者的常服,于是“布衣”成为平民的代称。9 B. H+ ~9 k, E
+ z- }4 M8 z2 ~9 k9 Y再说下衣。
9 C3 C+ H4 @& \8 F Z4 E% n) V) j' i* q% @0 n
下衣有裳,绔,褌(音昆)。裳就是裙,古代男子也穿裙。
& T$ [) ? m; U/ y; [
. U( B1 Y6 c& f/ ^% t/ ~% r/ J. t绔没有前后裆,只有两个裤筒,类似现在的套裤。纨绔是有钱人做穿(纨是织造较细的生绢),所以后来专指富贵人家不务正业者。5 S( g$ c7 ~1 o3 q
" f( Y+ E- y5 ~. f; N跟现在的裤差不多的是“穷绔”,穷绔的通行名称为褌。( I' S; O3 e: M3 g8 q
; J5 }4 L+ B' \7 t9 g7 \$ g9 D! _0 _
再说说饮食和器皿。5 T* ~6 t% I( F9 D& b
' I m. ]! M3 Y) r9 |主食有五谷或六谷:黍,稷,麦,菽,麻,六谷再加上稻。麻之所以也算做谷类是因为麻子也是充饥之物。. S3 o: ~$ c' X f: N7 ]
5 Q9 Y8 p/ R0 f$ C$ z黍又叫黄米,色黄而粘,状似小米。; a0 u+ o% o: ]$ L6 V
; g( r4 z4 ^; |. O2 Y6 @$ Q2 d稷就是小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稷是最重要的粮食,古代用“社稷”代表国家。6 w5 @. ?; ?4 G. h5 e4 V9 Z( e
, a6 {$ E6 \& b8 J- l麦子有大麦小麦之分,大麦古代叫麰(音谋)。
+ N- {9 P% x: c9 l R
% I% } ?- t. ]) n! H! k菽即豆,原指大豆,又作豆类的总称。/ j2 S" x2 z+ j0 ?$ M6 b5 u2 a6 z
2 Z' }5 j7 _/ q# Z, }0 @. B! q
麻指麻子,是贫苦人的粮食。) c1 p1 M6 ^6 U; J
; I3 L2 O9 I q
肉食是古人副食的主体,富贵之家以一些蔬菜为配料,贫贱之人只能以野蔬菜充饥了。〈七月〉里提到的葵,瓜,壶即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菜,郁,薁(音欲),荼便是野果野菜。菜多粮少,不及肉味,是劳动者饭食的普遍情况。
/ u# g4 ~3 x* R' C
* y* I* p6 b T, k; a古人以牛羊猪为三牲,祭祀或享宴是三牲齐备的叫太牢,只用牛羊叫少牢。羊和猪是较普通的肉食,古人还喜欢吃狗肉。' f" `2 S& d) }( N
# E2 M+ i& R( v6 v; X具体吃法有炙,就是烤肉,还有脍(音快)是细切的鱼,肉。醢(音海)是肉酱,一般是先把肉制成干肉,然后铡碎,用粱米制成的酒曲,盐搅拌,再用好酒渍,密封在瓶子里,经过一百天就成了。由此引申,对人施以剁成肉酱的酷刑也叫醢。 S8 c& b2 R- b' ^5 t% f, U$ v3 g
; s! M) t; I" \: a4 C, X还有羹,羹是以肉叫五味煮的肉汁,所谓五味是醯(音西)就是醋,醢,盐,梅和菜,菜只用一种,如葵,葱,韭等。
& E0 d6 u" H% b; |, \7 ]- `; P
% K2 C2 y8 Y! A- e |4 x' o h古书里还常提到脯,就是现在的腌咸肉。
% E$ ]( S# ]- w# F2 M: j# g' }& n" T: p* S
上古的炊具有鼎,鬲(音力),镬(音或),甑(音憎),甗(音演)等。7 n; G+ W# S3 W F! P
9 | s4 ^- W. y$ Q( p
鼎是煮(盛)肉的,当时的肉食并不像后来那样切成小块,而是把牲体解成若干部分,也有不解体而煮全牲的,因而鼎都比较大,鼎圆腹三足或方腹四足,鼎口处有两耳,可以穿进杠子以便抬举,腹下受火。( D: K6 o, B4 t; n! u+ N
9 V6 M* q& }3 J
鬲是煮粥的,其形与鼎相近,三足是空的,与腹相通,为的是最大限度地受火,加快米熟的速度。: s K; ^/ l P
1 F+ j; W3 V9 V/ r3 X. y9 f镬是专门煮肉的,镬也是大腹,但没有足,因为鼎受火过烈容易使足部受损,所以用镬煮肉更为常用。古代有一种酷刑叫烹,就是把人扔进镬里煮烫而死。
0 C9 d# S# V( |& T, {/ U) e3 z S
5 I# d$ ^/ W0 y$ U; x1 ]甑是蒸饭的工具。类似今天的笼屉,直口或口边翻卷,立耳,底部有空以通气。甑放在鬲上,鬲中放水。上下合成一套就叫甗。
% {0 L# w0 |! n7 P+ q6 ^/ O4 m9 G" I8 c# B9 m, W/ F( q. i
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音雍),第二顿饭叫餔(音补),又叫飧(音孙)。古人的晚餐只是把朝食吃剩下的热一热吃掉。$ d3 k' a$ K: _ j
/ b/ M) C0 N) _' K; [6 l吃肉是有工具匕,柶,叉等,肉在镬里煮熟后用匕把肉取出放到一块案板上,这块板就叫俎(音祖),把俎移到席上用刀割着吃。吃饭则主要用手捏。 ]; p' M9 b) J2 l7 t
' ^! b7 {+ g4 g( h) J3 l8 b6 M由此可见,生活在古代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即使是公侯那日子过得也远不如当今的平民。
# i" L" |; K& m' P; o, `! d: x/ e% K+ S7 ~' N( e$ S0 ]
) ?! k5 ]3 ^! o,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