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2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海军计划用V-22替代C-2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1:3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5-3-19 23:35 编辑 ' {2 Z1 L+ S5 r1 l
+ j" L3 E+ b$ b7 |4 j  e
美国海军计划用V-22“鱼鹰”替代C-2“灰狗”航母运输机。从60年代中期开始,C-2“灰狗”成为美国唯一具有在航母上起落能力的固定翼运输机。C-2使用灵活,性能可靠,但机龄已长,该退役了。
2 Z' l$ X- z+ o* a
- I% t+ H% I6 a' K. A
3 X& b2 h' \! X  e# K资深军迷不大有不认得E-2“鹰眼”舰载预警机的5 a3 D  A! ~! ?! K- ~/ Z4 X# m

. E2 M* J7 V* I3 V8 A5 e+ ]8 r% {4 ?4 d, p4 q, _* ]
E-2是航母机群的灵魂,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海空战场上尤其如此
2 _0 v4 m( _1 b1 J/ v+ m, ^
/ R8 j# R8 Y  z2 }1 ~) J
. H/ l4 [! Q# V& s# l+ F但E-2的近亲C-2“灰狗”就较少为人所知
+ c. M( {! Q8 D, N1 U  T) A& t& q. p/ J! ^

/ e6 E( m- A9 J( x" z( t这是美国海军现今唯一的固定翼舰载运输机* z" p( l( T3 k2 M" [4 I* |
0 b0 h% f( e4 F2 e. o
% F) S5 ?9 K# A  x# A* Z
航母战斗群出航通常有一艘战斗支援舰随行,这是海上的流动仓库,携带燃油、弹药、备件,但再大的战斗支援舰也不可能带全一次出航所需要的所有东西,总是有需要临时从岸上基地运送的。这是53000吨的“萨克拉门托”级战斗支援舰,已经是航母之外世界最大的海军船只了9 f! C/ i7 Q8 J3 l; f* i

% v7 f0 S; u  |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在大洋上部署,动辄6、7个月。航母战斗群有战斗支援舰随行保障,但出航时依然不可能带足所有备件。有的是消耗量大,有的是品种太偏门,还有的是太过昂贵,只能随用随补。比如战斗机的发动机有大修间隔,使用到一定时间就要换下来,送回基地大修。正常使用时,战斗机出动频率和飞行时间长度可以估计,事先带足足够的备用发动机就行。但遇到战斗任务,需要大量增加出动频率和飞行时间,预估的备用发动机就不够用了。出航时超量携带是一个办法,但发动机是十分昂贵的单件,F-35B的F135发动机单价至少1500万美元,如果没有战斗任务,大量携带但闲置不用,就造成库存积压,是很大的浪费。各种导弹也是一样,过量携带造成浪费,但战斗时不够用也是苦恼。舰上和飞机上各种精密系统备件也是一样的情况,统统带上,带不胜带,但系统故障的时候,就急需了。3 T" K9 e: A2 |* G# t) y

- X/ v5 `7 L4 @* p航母战斗群长年飘在海上,舰上人员有急事上岸或者岸上上舰也不方便。有时舰上官兵急病,超过舰上医疗室的救治能力,急需送上岸上基地医院。有时舰上系统故障,需要岸上增派专家抢修。特别机要的作战命令还是由专人亲手送达最为可靠明晰,特别秘密的海外发现也只有当事人直接回基地向上级报告才行。这些都需要在航母和岸上基地之间有可靠的远程直达飞行,毕竟航母靠岸是非同小可的大事,不是想靠岸就可以靠岸的,随行的护航舰只也不能随便离队,削弱护航力量。. p2 y- Y1 E" d7 W- B

: \' s* H# @6 W/ M; s+ }能在航母上起落的航母运输机有一个正式称呼叫COD,Carrier Onboard Delivery,但COD也是民用快递中Charge On Door(意为上门送货时付款)的缩写,与航母空中快递性质倒是很符合。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就用舰载轰炸机改装COD飞机,后来也有意用C-130运输机改装COD,但最后还是用格鲁曼C-2“灰狗”作为COD飞机,这一用就是近50年。C-2可以看作是除去预警雷达和相关电子设备的E-2“鹰眼”,涡桨双发、上单翼、四垂尾。四垂尾是很独特的设计,这是因为C-2/E-2机身粗短,但为了适应航母上机库停放的需要,垂尾高度受到限制,需要用较多的垂尾达到足够的垂尾面积,以补偿方向安定性不足的问题。C-2和E-2一样,具有弹射起飞和拦阻索着陆能力,机翼可以折叠,缩小航母上停放时的占地。与E-2相比,C-2的机体有所加宽,还有一些为了空运而作的特别改装,比如装卸滑轨、折叠式座椅和装卸尾门等。C-2可以载运4500公斤货物或者26名人员、12副担架,航程2400公里,总产量58架,期间有过几次大改和彻底翻修,现在还有36架在使用。9 ^. v% V, H( h) m: q) J8 G4 O" A
       
0 s* \1 b0 V  j, _由于C-2年事已高,美国海军已经几次考虑要更换C-2了,但始终没有合适的平台,也下不了足够的决心。现在经过反复升级和翻修之后,C-2已经不适合继续升级、翻修了,在2025年前必须退役。2015年1月5日,美国海军宣布,将在2018-20年每年订购4架V-22,最终可达48架,作为C-2的替换。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订购360架MV-22,美国空军也订购了50架CV-22用作战斗搜救和特种作战。
4 `0 [6 f4 X) X% r+ `5 J4 W/ Z8 V" Z5 O+ X- [& e' M8 e
+ j  W" H: d3 E! d- g- s/ G4 ]
V-22不仅具有垂直起落能力,而且可以像螺旋桨飞机一样平飞,还适合海上飞行,外挂能力更是适合吊运重型货物,还有不需通过航母中转的好处,问题是航程略嫌不足,外挂飞行的阻力也较大0 M- F# o5 N- x- B8 y( g& S; w5 V
- \" r- e" Z( F& X1 [
V-22“鱼鹰”是贝尔与波音联合研制的倾转旋翼直升机,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落,也可以像螺旋桨飞机一样平飞。作为COD飞机,V-22将采用HV-22的型号命名,这有别于直升机命名的传统。传统上,AH为攻击直升机,UH为通用直升机,CH为运输直升机(通常为中型或者重型),OH为侦察观通直升机,HH为救援直升机,MH为特种作战直升机(包括战斗搜救),SH为舰载反潜直升机。但是V-22从一开始就就打乱了传统的直升机命名法,MV-22是海军陆战队的通用型或者运输型,CV-22是空军的战斗搜救型,现在HV-22反而成为航母运输型。
5 Y! n: e4 J  T. A3 n& N' q) R; v
0 T; n% H2 }/ [' @8 n( G作为COD飞机,HV-22可以在任何具有大型直升机甲板的舰船上起落,而不必依赖航母,所以适用范围更大。传统COD要借助航母起飞和着陆,然后用直升机转运到其他舰船。HV-22可以不通过航母转运而直接补给,提高了补给效率。这也解决了将两栖攻击舰用作中型航母的COD问题。两栖攻击舰可以起飞和降落具有STOVL能力的F-35B,但无法接纳C-2那样的弹射起飞和拦阻索降落的COD飞机,这成为以两栖攻击舰为中心的新型中型航母战斗群的一个困扰。HV-22可以使两栖攻击舰战斗群成为更加完整的独立战斗群。HV-22还有C-2所不具备的另一个优点:可以外挂吊运超尺寸的大型货物。由于海军陆战队是V-22的最大用户,V-22从一开始就考虑上舰问题,整个机翼连同发动机短舱可以横转折叠,大大减小停放时的占地。
" E; _1 Q/ [% {/ |; k5 {- q6 I( g' }  \6 y6 M
HV-22的载人能力和C-2相当,机舱内最大载运能力可达9000公斤,显著高于C-2。最大外吊重量可达6800公斤,超尺寸货物可以外挂吊运,这更是C-2所不具备的能力。当然,外挂吊运不可避免地要增加阻力、降低速度和航程,也容易使货物在海上长途飞行中受到损坏。外挂飞行时,HV-22不能转入完全的螺旋桨状态,而是发动机倾斜,在提供前飞动力的同时,提供垂直升力,补偿机翼升力的不足,但这样的飞行状态进一步增加油耗,降低航程。在螺旋桨状态下,HV-22的航程也只有4000公里,而不是C-2的5500公里。最大的问题是:HV-22无法在机舱内运载F135发动机,只能外挂吊运,而这是COD最主要的远程运输项目。另一个问题就是HV-22的机舱是非加压的,这意味着飞行高度角度,不能在坏天气情况下增加飞行高度以避开低空气流。最大的问题还是航程,重载飞行时航程只有C-2的一半,这对远洋部署的航母战斗群不是好消息。
3 f- p+ A* K! ?$ x8 w$ j7 X& Q# u0 q
其实C-2的机舱尺寸也不足以运输F135发动机,但这是50年前的设计,情有可原。2014年4月,洛克希德提出用改装S-3反潜机作为COD,提议命名为C-3。S-3“海盗”是双发喷气式反潜机,机体宽大,适合于长时间海上巡航,而且天然具有弹射起飞和拦阻索降落能力。S-3除了作为反潜机使用外,还改装为加油机和电子战飞机,甚至有动议改装为预警机。改装为COD飞机后,载重后的实用半径2倍于C-2,3倍于MV-22。S-3改装的C-3不仅可载运4500公斤货物,也是唯一能在机舱内运送完整的F135发动机的COD飞机。C-3也具有更高的速度,还可以空中加油,延长航程。加装空中加油系统后,C-3还可以作为加油机,用于战斗机起飞后和返航途中的空中加油。为了最大限度地装载武器,舰载战斗机经常减油起飞,而在起飞后立刻空中加油,以达到最大航程,美国空军战斗机也是这样做的。返航途中加油则减少战斗机返航途中燃油不足的后顾之忧,也可以对战损漏油的战斗机帮一把。洛克希德建议从91架封存飞机里改装35架,但这个方案没有被美国海军接受。
' X8 n* f8 g6 K& x5 E! z1 {- {. f2 |3 }7 s
作为直升机,V-22在本质上不是按照长时间巡航而设计的,最大航程只是偶尔为之,而不是作为日常要求。但COD经常需要HV-22以最大载重飞行最大航程,为此需要特殊强化,究竟效果如何,只有时间能够证明。值得指出的是,美国海军的下一代预警机E-2D的机体是全新制造的,并没有采用V-22作为基本平台。这里当然有E-2现成基本平台的考虑,也有留空时间的考虑。美国海军没有考虑用E-2D机体全新制造C-2,或许也是因为不能在机舱内运载F135发动机的原因。3 g" Y* l4 X0 x) z% D& n7 _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32 收起 理由
山远空寒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河蚌 + 6
常挨揍 + 4 涨姿势
燕庐敕 + 6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MacArthur + 8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26 07:18
  • 签到天数: 126 天

    [LV.7]分神

    沙发
    发表于 2015-3-20 12:01:04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沙发。       站着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5-1-5 05:12
  • 签到天数: 937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2015-3-20 22:21:08 | 只看该作者
    F135发动机有那么大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5-3-26 05:43:58 | 只看该作者
    s3这么好而不用,估计也是嫌太老了。
    5 `2 w& n) R4 A1 H0 wV-22航程不足,依靠美军各地的基地也就凑活了。起降灵活的优点还是很大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5-3-26 17:06:03 | 只看该作者
    我第一个想到的替代方案就是S-3。没关注过S-3的历史,我还一直以为S-3跟E-2、S-2一样是有运输型号的呢。没办法,这货的外观实在太没杀伤力了,看着就一货机外形。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5-4-1 23:42: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卫 于 2015-4-1 23:55 编辑
    : z2 R' A  I* p( a" U/ ~+ \9 I1 K' W; a$ [

    9 m: \4 l+ q3 R. d$ t. x4 x% u7 x% ?: |: v. X/ D# J% {
    台媒报道,今天迫降于台南的两架F/A-18C,隶属于位于加州圣迭戈米拉玛航空站(Marine Corps Air Station Miramar)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23战机攻击中队(VMFA-323),2月份才调动到距离台南约1400公里的日本岩国基地。不知与护航的那架EA-6B是否都从岩国起飞,还是由附近的基地或航母起飞?
    # o( R% ?* G- s: W1 @) C- V- y+ N, z4 \
    ' T7 |! O# B( @+ b1 Y  `" F若因机械故障迫降台南理由属实,而不降落于更靠南的高雄,那应该就在台湾海峡附近巡弋。挑这么个日子来恶心圡共,是打算邀请空军兔也去比划比划麽?
    ' Q3 t. d" O: r- h2 ?9 `- ?# v4 o9 \
    8 H; J! P5 b7 x: P" H  O若只是借口……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27 05:25 , Processed in 0.04528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