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5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山北斗,少林武当——黄教西藏四大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7 17:35: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K/ X: n  I$ ]! r
“黄教”其实是个俗称,它由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创建于公元15世纪初,大致相当于内地明朝的永乐时期。在此之前,藏区还有白教(噶举派)、花教(萨迦派)、红教(宁玛派)等其他藏传佛教派别,这些教派的历史都比黄教早,但由于黄教僧侣的戒律相对最严格,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最好,因而迅速发展壮大,还得到了不少地方实力派的支持,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 }. h/ F0 ~) F# k& B- }5 J
3 O/ Q' s$ x2 X& ?7 P至于“黄教”这个名称的来历,据说是因为该派僧侣将原本红面黄里的喇嘛僧帽翻过来戴,以示与那些旧宗派有别,故而得名。
  ~- e7 I+ v' ?$ p% b6 l5 `# a  U$ R+ ^) T
在教义上,宗喀巴的这个教派主要延续了阿底峡所创建的噶当派,因而被时人称为“新噶当派”。他一改噶举、萨迦、宁玛等派只重视密宗而轻视显宗的做法,认为显宗与密宗同等重要,如果不先学好显宗,便没资格修习密宗。因此原来的那些噶当派寺院感觉大对胃口,都纷纷向他靠拢,以至于最后噶当做为一个教派竟然消失,整体上完美地融入了黄教或新噶当派。  w/ p. t1 Y% o: I4 T
. p5 i  v! r8 l0 Y" Z5 m
1409年,在创建了延续至今的拉萨传昭大法会后,宗喀巴来到拉萨东北方达孜县的旺波日山,在帕竹噶举派主持的西藏地方政府支持下,创建了黄教的第一座寺院——甘丹朗杰林,意为“喜足尊胜洲”,简称甘丹寺。寺院建成后,宗喀巴及其学生们便常驻此地,因此他领导的黄教被人们称为“甘丹寺派”,藏语为“甘丹巴鲁”,简称“甘鲁”派,后来又被人们讹传为“格鲁”派。
5 G- r$ A: `7 X% C6 ~
/ e1 T& j/ l- {( d8 p* U! D5 m(甘丹寺)  u( }+ g! z, @0 Z5 i8 t' W4 A

6 w% I5 f( M5 S, O4 C- u/ S1 u在藏语里,“格”为“善、吉”,“鲁”为“规矩、礼仪”,所以后人常将格鲁派即黄教意译为“善规”派。甘丹寺的建立,标志着格鲁派已经正式独立,不再依托“新噶当派”的名义而存在。9 [% X+ ]8 @1 E0 S
4 V6 [, u/ g. s$ z8 l
1416年,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杰在拉萨城西的拉萨第一高峰根培乌孜山脚下建立了哲蚌寺,两年以后,另一位弟子释迦也矢在拉萨城北的色拉乌孜山下建立了色拉寺,它们与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黄教最早的三座寺院,后来几乎所有的黄教庙宇,都是这三家的属寺,直到扎什伦布寺等其他三座主寺建立。+ U! i: t# A; p. M

& M6 Q0 F5 X4 D- T6 f, D% u宗喀巴圆寂后,其衣钵传给了弟子甲曹杰,之后是甲曹杰的师弟克朱杰,这两人先后继师父担任了黄教祖寺——甘丹寺的寺主,藏语称“甘丹赤巴”,成为黄教最高领袖。甘丹寺的主殿即措钦大殿中供奉着格鲁派的至高宝物——“甘丹赛赤”,即宗喀巴留下的黄金法座,是黄教道统传承的标志,当年师徒三人都曾在座上讲法。+ z5 Z7 ?; Q- T+ L
2 R7 m  g2 U6 a# n( N" a  a# P
(甘丹赛赤)
0 ?0 @5 h' n2 P; X6 H& L9 s
* R" ~" m6 Y: \他们之后的甘丹赤巴仍被认为是宗喀巴的道统继承者,也就是黄教的教主,不过在头几任德高望重的黄教大佬相继离世后,甘丹赤巴的影响力大大下降,该职位后来改由选举产生,而且有了固定的任期,通常为七年,基本上成为一个荣誉头衔。; z& [* Y% i/ A; }  c
3 c+ X" o" k( L& M$ N
这主要是因为,相比另外两座黄教大寺哲蚌寺和色拉寺,甘丹寺地处偏僻(位于今天的达孜县),虽然适于修行,但却不方便交际,因而西藏贵族并不愿意到此礼拜和出家。拉萨近处的哲蚌和色拉两寺就成了权贵们的更好选择,长此以往,这两座寺院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僧侣数量亦或得到的布施,都大大盖过了黄教祖寺甘丹寺。
+ T( h% h4 y6 [% J: Z( {
3 H% K  J4 k% y6 R$ x尤其是拉萨北部的哲蚌寺,创建者降央曲杰虽然在宗喀巴的弟子中学问平平,但他与当时统治西藏的帕木竹巴王朝有着非常好的关系,寺院建成后贵族子弟纷纷前去学经,可谓权贵云集,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施主们慷慨奉献的滚滚财富。
% u# C# h: G9 N
! X* c: G: l2 t' R; l9 v# h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贫者益贫富者益富,财大气粗的哲蚌寺很容易吸引来黄教中最好的经师以及最好的学生,形成财富和学问的集聚效果。因此,哲蚌寺很快发展成为黄教第一大寺,寺主自然也成为势力最大的黄教领袖,人称“哲蚌活佛”。
  }, z+ P4 n' |# ~" h* y+ L
1 Q, q( C7 J; s; ]) V) {- u9 [( [(哲蚌寺)  I, J3 x: @8 n( j

( B+ V5 x. {) ?2 U" Y, \5 `6 ]公元1578年,黄教首脑之一、时任哲蚌寺主的索南嘉措专程来到青海湖边,应邀与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会面,后者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蒙古首领,无论明帝国还是其名义上的宗主察哈尔汗(即北元皇帝),都对他极为忌惮。
$ p! B# ]- o) M; O" R: l* ?7 l$ w% I1 u3 T2 N' _
二人相见甚欢,俺答汗随即皈依黄教并拜入索南嘉措门下,三十五岁的哲蚌活佛则宣布他七十一岁的新徒弟为“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咱克喇瓦尔第”为梵语“转轮王”,“彻辰”是蒙语“聪明、智慧”之意——此为蒙古贵族皈依黄教之始,从那以后,大批蒙古人开始进入西藏学经,黄教也逐渐浸入了蒙古人后来的历史。来而不往非礼也,俺答汗遂回赠师父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这就是达赖喇嘛活佛系统称谓的最初由来。
. T# \+ j0 G* d6 y8 U0 f4 }( G- S* Q( }" H$ X
如果按照现代标准,此次会面相当于两个不同领域的首脑搞了个彼此间的认证,你承认我是政治领主,我承认你是宗教导师,双方互相捧场。所谓“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是一个梵、蒙、藏结合的称呼,其中“瓦齐尔达喇”来自梵文,意为“执金刚”,是密宗里地位极其重要的菩萨;“达赖”是蒙语,意思是“大海”;“喇嘛”则是藏语中的“上师”。“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合起来就是“大海般渊博的执金刚上师”。
1 U2 ]2 B4 m2 j. [
- \  ]+ y1 c! h! k值得一提的是,“达赖”或“大海”在藏语里是“嘉措”,正与索南嘉措的名字相合,至于这只是一个巧合,还是俺答汗根据索南嘉措的名字而专门为他定制,就不得而知了,显然后一种可能性更高。因此从索南嘉措起,后世达赖喇嘛的法名中都包含有“嘉措”这个词,译成汉语就是XX海,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六世达赖大情圣仓央嘉措,其名字就可译为“梵音海”,显然这个法号即使用在汉地和尚身上也很合格。
6 v1 _" ]8 a& u3 s6 ]7 C. ^, g( f6 Y4 E# X7 H, g0 ~& B2 g
此前,索南嘉措已经兼任了另一座大寺——色拉寺的寺主,而借助与蒙古人结盟,他再次巩固了自己的宗教领袖地位,最起码在黄教中,他的第一人身份已经无可争议。哲蚌活佛于是华丽转身为达赖喇嘛,从此成为黄教最高首脑,身兼哲蚌、色拉两大寺的寺主,盖过了名义上的教主甘丹赤巴。/ }" y" `" _1 j6 d! l; {
/ D( `& s& e5 Y5 W! X( h
(色拉寺)& T- `* K8 {& K. p7 Q0 Q# @! X

  |! f7 C( w! d; v" S% B索南嘉措或者说达赖喇嘛这一支,是从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小弟子根敦珠巴而来,当年宗喀巴两大弟子甲曹杰与克朱杰师兄弟在黄教中的声望无可撼动,与师父并称“师徒三尊”,他们三人的组像至今在黄教各寺庙中供信徒膜拜。
% I- K& W$ U4 Q. s' X5 K5 \! O8 e8 G# R2 @
根敦珠巴当时的声望远远不及二位师兄,他遂另辟蹊径,主动离开黄教中心拉萨,来到尚处空白的后藏首府日喀则传教,在那里创建了黄教第四座大寺——扎什伦布寺,它与拉萨三大寺合称黄教的“西藏四大寺”。/ A( E/ u1 S+ Y5 D
! e5 i8 l4 @. S) Y% x4 a& V, Y
根敦珠巴圆寂后,徒众为他寻访了转世灵童,是为根敦嘉措,他后来离开日喀则,成为拉萨哲蚌寺的寺主。而根敦嘉措的转世灵童,便是索南嘉措,因而后者在获得达赖喇嘛的名号后,并没有再开山立派,而是自称三世达赖,尊根敦珠巴和根敦嘉措为自己的前两世,以表传承关系。
/ B3 {/ ?. q7 A
+ M; i# B/ H& k# s抱上俺答汗这条粗腿后,黄教本以为自此前程无忧,但没想到青海湖会面四年之后,衰老的俺答汗便驾崩了,强盛一时的土默特部也逐渐走向衰落,不过黄教势力已经在蒙古生根发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信众。俺答死后六年,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圆寂,而黄教集团为他选择的转世灵童,竟然是一个蒙古孩子——俺答汗的曾孙。蒙古人自然喜出望外,他们组成联军,以武力护送灵童入藏,震慑对黄教心怀不满的势力。公元1603年,灵童在西藏正式坐床,成为四世达赖喇嘛,黄教与蒙古人的关系越发密切。
% Z, f% a9 d) v5 s4 w; e, a3 y2 X& }% N! _: ~
不过在当时的西藏,除了宗教力量外还存在着世俗政府,而黄教原来的靠山——帕木竹巴政权已经被推翻,十七世纪中叶,统治西藏的是藏巴汗政权,它以今天的日喀则为中心,信仰与黄教尖锐对立的噶玛噶举派(白教的一支)。
' J, c+ Z" J1 R  A4 ]( X
. ~9 V; N  a0 `0 [6 D; ^做为黄教的死对头,藏巴汗不仅谋杀了年青的四世达赖(据说是毒死的,此举一度引发蒙古人对西藏的战争),还禁止达赖转世,后来在对自己有恩的黄教大活佛罗桑曲结努力斡旋下,才勉强罢手——罗桑曲结是黄教大寺扎什伦布寺的寺主,同时也是已故四世达赖的上师,擅长医术的他以恢复达赖转世为条件,治好了折磨藏巴汗多时的顽症。
/ X4 c8 z* `* C5 v! M
  h9 G+ F) V$ e, B1 a. T不久后,一个六岁的西藏男孩被罗桑曲结认定为四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拜罗桑曲结为师,法名罗桑嘉措,译成汉语就是“善慧海”,显然是一个标准的僧侣法号。身为五世达赖的上师以及监护人,罗桑曲结学识渊博阅历丰富,在罗桑嘉措幼年时给了他很好的教育,黄教显宗的纲领性著作——祖师宗喀巴写的《菩提道次第论》以及其他重要经典,都是由这位老活佛讲授给小达赖的。
7 h6 `% x+ p* H0 p/ D& k4 }6 u- ]
9 J9 t3 _* q7 A9 H" F黄教与藏巴汗政权彼此都没有足够的力量摧毁对方——黄教在西藏民间基础雄厚,而藏巴汗则掌握着上层建筑,双方都各有支持自己的武装,可以说旗鼓相当。公元1636年秋,在年幼的五世达赖及其师罗桑曲结这两位黄教领袖秘密邀请下,原本游牧于新疆的蒙古和硕特部领袖固始汗突然率军攻入青海,并很快占领了这里,藏区的势力平衡被外来者彻底打破。
3 P' X7 [. ^: @1 n; D9 X+ ?7 I) N1 g6 s
固始汗继续进攻藏区的边缘地带——康区,大致包括现在的四川甘孜州、青海玉树州、云南迪庆州以及西藏昌都地区——然后向着西藏的中心拉萨和日喀则挺进。蒙古铁骑一路势如破竹,将黄教的死对头藏巴汗彻底压缩到后藏(今天日喀则地区)一隅。
' o( {$ m; P% j: I
5 O9 x, Q1 k8 X- e' d公元1642年,节节败退的藏巴汗被蒙古军队擒获,不久处死,黄教势力终于彻底占据了西藏。固始汗效仿当年元朝皇帝忽必烈对西藏萨迦派(俗称花教)领袖八思巴的前例,将西藏十三万户(其实就是整个西藏,元朝曾将西藏本土划分为十三个万户辖区)献给五世达赖喇嘛作为供养地,由于此时西藏十三个万户辖区早已名存实亡,因此固始汗在名义上将整个西藏布施给了黄教集团。
1 b9 Y1 a3 E/ E# S( k: J5 }
; C+ P( `) P' P! Z6 W% F哲蚌寺内有一座不起眼的三层小楼,名为“噶丹颇章”,是二世达赖根敦嘉措所建,后来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寝宫,直到五世达赖后期才搬到布达拉宫居住。因此,后人常用这座宫殿来代指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称其为“噶丹颇章政权”,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西藏民主改革后这个名称才停用。
$ G, b# m6 o  E8 o, Q
$ v. ~  W9 {& {4 g在宣布将这片广袤的土地供养给黄教的同时,固始汗却采取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行动,这位蒙古可汗并没有拜五世达赖喇嘛为师,他为自己选择的上师,正是前面多次提到的罗桑曲结——这位扎什伦布寺主是四世、五世两代达赖喇嘛的师父,黄教中最为德高望重的僧侣。& `3 `* K7 ]' D( |
, Y; Q: r7 @& r1 l
罗桑曲结自幼聪慧,五岁时被认定为后藏一座小寺庙的活佛,他十三岁出家,十七岁前往后藏最大的寺院扎什伦布寺学习,到了二十八岁,其学识能力在这座黄教大寺已无人能敌,遂在寺众们的合力推举下成为扎什伦布的寺主。
; }& Q* U9 X; [8 i& t+ V8 N% }
0 [$ p4 \& |, ~. L( t+ i* h! v前面说过,扎什伦布寺本由一世达赖根敦珠巴创建,但自从二世达赖根敦嘉措移驻拉萨哲蚌寺后,黄教重心完全集中到了拉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日渐凋零,最惨的时候别说修葺破败的僧舍,就连喇嘛们吃饭都成问题。
" h+ J) t/ P% W& |; [$ b4 |/ @! T  l+ v
这一主持就是六十年之久,罗桑曲结果然不负众望,成就斐然。他亲自从拉萨等地募集铜铁和金箔,修建了两座金瓦殿,公元1607年创建了专修密宗的阿巴扎仓,在寺内建立起完整的由显到密的学经系统,使得后藏的黄教僧侣不必再去拉萨学习,扎什伦布寺终于取得了与拉萨三大寺同等的地位。5 K' a3 d2 e' @6 N1 ^% f
" E/ j, A" m# F1 ^
据统计,到罗桑曲结圆寂时,札寺已经有三千余间房舍,五千余名僧侣,另外还发展了五十一座属寺,僧侣四千余人,还掌握了十六处庄园以及十多个牧区部落,成为后藏最大的寺院封建领主。) V! M& v1 W  G8 t# B

$ F5 F' ~3 \9 R+ S0 L5 l5 D$ J当时,拉卜楞寺与塔尔寺尚不存在,后世赫赫有名的黄教六大主寺其实只有四座,除了甘丹寺另有寺主即甘丹赤巴外,另外三大寺即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扎什伦布寺的寺主都曾由罗桑曲结一人兼任,他可谓无可争议的黄教第一人,而按照惯例,哲蚌、色拉的寺主都是由达赖喇嘛兼任的。不过令许多后人奇怪的是,这位老人似乎对权力没有太多兴趣,或者自感能力不足,不久他便将色拉、哲蚌两寺奉还给年幼的达赖,仍以扎什伦布为自己的本寺。
5 x5 _- l7 h+ a- C2 @$ ^% D2 t% f0 R7 _, L0 |$ Q
尽管如此,人们仍普遍认为,在四世达赖去世后到五世达赖成年前这二十来年的时间里,罗桑曲结是黄教事实上的最高领袖,而在和硕特蒙古人席卷青藏的狂飙中,老活佛也是固始汗和小达赖背后的谋主。* d$ ]/ g( P4 Q
- b9 I& Q" k/ A
仿效俺答汗与三世达赖的范例,固始汗宣布,赠予自己的师父罗桑曲结以“班禅博克多”的尊号,该词包含梵藏蒙三种语言:“班”指“班智达”,为古印度通晓佛经的大学者;“禅”是藏语的“大”;“博克多”则为蒙语,“智勇兼备”之意。合起就是“智勇兼备的大学者”,“班禅”的称呼即从这时开始。4 O% }4 O0 b6 \( T* E; k) M

( H$ h2 g; W. [! Z黄教集团随即宣称罗桑曲结是第四世班禅喇嘛,并为其追认了三位前世,第二、第三世班禅都是小庙活佛没太大名气,至于最为重要的第一世班禅,则被认定为黄教祖师宗喀巴的第二大弟子、同时也是黄教历史上第三位首脑的克朱杰。
3 S+ `0 C% h  E! B3 e% k' T( }$ F: X' j' l; l
或者说,与达赖系统自根敦珠巴起便一脉相承不同,班禅系统与克朱杰之间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继承关系。由于罗桑曲结是班禅活佛体系的真正开创者,也是事实上第一位真正的班禅,因此许多人尤其是西方学者,往往直接称其为一世班禅。
5 O6 ^  e$ `, C
8 }0 V6 R* O! z3 {0 [0 r/ ]( f3 a5 S大致总结一下,甘丹赤巴是黄教早期的NO.1,一世班禅克朱杰做过这位置,一世达赖没做过(晚年时有机会当,不过被他谢绝了)。但克朱杰与以后的各世班禅并没有真正关系,班禅系统的实际源头,其实是比他们晚很多的罗桑曲结。随着时间推移,甘丹赤巴与达赖的地位此消彼长,达赖喇嘛成为黄教第一人,身兼哲蚌与色拉两大寺的寺主,直至罗桑曲结异军突起,创建了与达赖分庭抗礼的班禅系统,常驻扎什伦布寺。& ]* U0 v( k, Y% c6 [

评分

参与人数 20爱元 +106 学识 +2 收起 理由
石璧 + 2
dashanji + 4
mezhan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indy + 4 精彩
燕庐敕 + 8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0-16 16:09
  • 签到天数: 835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6-6-22 16:24: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关系挺复杂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28 12:47
  • 签到天数: 63 天

    [LV.6]出窍

    板凳
    发表于 2016-9-24 20:51:33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评分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25 23:21
  • 签到天数: 30 天

    [LV.5]元婴

    地板
    发表于 2016-10-7 21:14:54 | 只看该作者
    去过哲蚌寺和色拉寺,还登上过哲蚌寺最高的康村的屋顶,这个康村的喇嘛人很和蔼,布施了10元就陪我逛了一圈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7-7-9 21:04:04 | 只看该作者
    去过扎什伦布寺,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历史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7-7-20 09:31:12 | 只看该作者
    龙门皓月 发表于 2016-10-7 21:14
    4 x3 F: s6 F# L去过哲蚌寺和色拉寺,还登上过哲蚌寺最高的康村的屋顶,这个康村的喇嘛人很和蔼,布施了10元就陪我逛了一圈 ...

    2 Q7 G+ y- \) H% p我知道当年314的时候,有汉族游客得到过哲蚌寺喇嘛的保护,喇嘛们把他藏了起来,暴徒没有找到。但是,这样的大寺里刑事案件也有,不多说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27 03:09 , Processed in 0.04326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