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的加沙战争中,曾经名声大噪的以色列“铁穹”似乎不铁了。在哈马斯发射的5000多枚火箭中,只有1100枚被“铁穹”拦截。“铁穹”当然有“无效火箭放过不打”的设计,但没有拦截的哈马斯火箭中,显然有大量是有效的,并造成第一天1300多以色列人伤亡中的显著部份。% S" e" @- D% F: d2 W2 C
1 ]( H8 y* H& O0 t/ R) h
% @9 F) ?7 s3 J- v5 g
这是新闻媒体里使用很多的实战图景。图中,哈马斯火箭从右侧密集发射,“铁穹”拦截弹在左侧紧急升空。可以看到,哈马斯火箭的数量明显多于“铁穹”。这里哈马斯只有一个发射阵地,初始弹迹很密集。发射后有所散开,既可能是瞄准的目标不同,也可能就是射弹分布。哈马斯的火箭相对简陋,射弹密集度不高不奇怪。" E0 R9 l4 B$ |% R4 u/ d7 a
7 A) H l% D) h- I( B5 d. G
这里“铁穹”应该有至少两个发射阵地。有可能是两个阵地各有两套发射系统正在发射,也有可能是四个完全分开的发射阵地。
( Y, z3 F7 I/ o
( _! c' Z% w1 ]- O9 C可以看到,“铁穹”具有先进的战斗管理系统。对于密集来袭的火箭,不同发射阵地的拦截弹自动分工拦截。& ^# a5 K* [8 k2 B7 @2 c
3 y# ?3 v0 h; |0 a( H9 o: u
但哈马斯也在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用密集发射的办法扰乱“铁穹”的战斗管理。比如说,“铁穹”的指挥逻辑可能是“A阵地拦截向X目标飞去的火箭、B阵地拦截向Y目标飞去的火箭”,但哈马斯用饱和攻击的办法,向X目标密集发射,A阵地的火力密度和弹舱容量都不够单独拦截,需要B阵地火力增援。
0 D4 p+ F1 I# Q; g9 J) Q e! G9 k1 i1 P3 A2 E6 {# K
这样A阵地和B阵地要么有重复拦截的问题,要么需要互通具体哪一枚拦截弹的拦截目标是哪一个,指挥通信的数据协调难度大大提高。这样级别的具体目标分配一般只在同一发射阵地内做得到。
' [, b- z0 Z. R( e3 o7 z
0 n6 } O8 P6 R5 {& N4 v
( _+ H* i% J' z
这是另一个媒体上常见的拦截场景。左面为哈马斯火箭的发射阵地,右面可以看到三个“铁穹”发射阵地在拦截发射。
( D: S4 _ G; t5 W# \7 f' P% C8 K5 E
这里再次看到饱和攻击对“铁穹”战斗管理的困扰。最右面的发射阵地显然是主要的,发射了最大数量的拦截弹。但火箭数量太多,拦截弹数量不够,所以再增加左面两个发射阵地补充发射。
. f2 ^! | W0 q) d6 B" c; J1 d
$ f( L* \: ^9 B$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是上升段拦截,哈马斯火箭弹一离架,就飞入“铁穹”的有效射程,立刻拦截。贴近发射阵地的上升段拦截是最有效的,弹迹可预测度高,初始拦截方向容易确定,拦截成功率高。但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哈马斯只有从加沙发射火箭,加沙只有这么大,“铁穹”顶着加沙边境部署,扼守飞往特拉维夫等主要目标的途径,守株待兔就行。
* t3 T+ \- i4 I% G1 B0 W% f
0 }" j8 w! q& L2 R- }) ], w但对于真主党火箭来说,发射阵地的宽度和深度大得多,就没法这样守株待兔式的拦截,需要难度更高、成功率更低的中段拦截和末段拦截的补充。
8 ?+ X( u2 Z. B, M% _2 R( w% H; M# t; t# v: V
另外,上升段拦截也以侧面拦截为好,同方向过顶后追击就不是有利位置。这也是上图中右侧“铁穹”阵地为主要阵地,而靠近哈马斯发射阵地的“铁穹”阵地只有少量发射的原因。
K5 |+ z4 z# W# D7 E6 a' f0 ^: e9 @- t
5 j) n/ l7 V' E4 M0 n) m7 k
这些也是“铁穹”的拦截弹,显示弹迹的是还在动力飞行段的拦截弹,只有光点的是火箭发动机已经停止工作的拦截弹。弹道显著低矮,弯度很大,还有几发“远道而来”,火箭发动机已经关机。" h0 h+ e% J5 e
( P. o4 _" v3 [* m$ D% b7 P6 Y
/ k" a3 K& b2 u: m% a6 [这些拦截弹的弹道更加低矮,正在向上迎击。$ x+ y1 D5 O x# f( a" N) S0 o6 @
/ F0 d" f" O" j4 [' ?
这些弹迹显示“铁穹”可以根据指令,侧向拦截、尾追追击,或者逆弹道拦截,性能相当全面。
4 d6 O t6 t f( g- Q8 B) B% g2 R' f( D: H# v6 f4 h
8 v) \9 E9 V( ]( ?0 G“铁穹”可以拦截火箭弹、大口径炮弹、迫击炮弹,是新颖的C-RAM(Counter Rocket Artillery Mortar,反火箭炮-火炮-迫击炮)概念的领跑者。美军也买了一套,用于测试,并准备部署。
, g+ P4 t) Q' O1 k$ f8 |- @! x
8 b% P, k7 @1 H4 u
3 r0 H! l) d# L1 Q# W1 f“铁穹”导弹连有3-4台20管发射系统,由于这是用于要地保护的,系统并不考虑机动部署。当然,有需要的话,装上轮式或者履带式底盘不难。% @; A- h% U( e8 P/ }1 z$ B
6 a7 y4 H- l. x0 s
8 b6 p0 ]/ |* j4 P4 m: w4 i
$ L9 q+ h4 G4 e& V6 I
, O% H2 K+ m9 I4 w美军版就是轮式机动的,还自带起重臂,可快速更换发射模块。但美军版是15管,而不是以色列版的20管。
# ], Q( [- y o! ]# B+ L6 S6 p' Q1 }9 z' M/ W- e6 k8 f
6 x: [+ `6 }, x7 e
“铁穹”的雷达是以色列埃尔塔公司研制的主动相控阵,多个北约国家单买这个雷达,作为防空反导系统的预警指挥雷达。
& l s+ z f; a( p8 y
! r5 Y" [$ r( a; I& X
- n( S: ]4 h6 m# J2 D" n& h! V+ K
但在加沙附近,缩小的低配版就够用了,全规格雷达的探测距离没有必要,但多个雷达形成固定的凝视视场更重要,提高预警覆盖和火控精度。
+ W( v5 l5 ` W+ F2 y6 h- B5 f( x9 N
* D. O/ u6 M4 t“铁穹”在实战中证明了有效性,以色列曾声称拦截成功率达到90%。即使掺水,这依然是很高的成功率。
2 r1 `* g0 f' I$ ~/ H6 b0 `
4 R& o% V! j, e* ?6 KC-RAM是新的战场刚需,“铁穹”也因此得到青睐,台湾都动过购买的念头,想用来拦截解放军的远火。: I) x# @/ L( h) g) I' n
" d4 H5 z) z0 E p% |2 h
但是加沙战争踩到“铁穹”的痛脚:作为低成本拦截系统,“铁穹”的成本不够低,部署数量不够大,难以拦截对方更低成本的饱和攻击。
2 z5 E) B8 d! E5 i% N# v
+ W- z6 P6 X4 {# }6 o据报道,一个“铁穹”导弹连价值5000万美元。这不包括60-80枚拦截弹的成本,每枚需要60000美元。以色列现有10个“铁穹”连,计划最终达到15个。: c( x5 O$ ^5 V: h2 C2 Y/ G
* `+ ^, b @: p/ h+ z与“爱国者”导弹连相比,这是白菜价了。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报告,一个“爱国者”导弹连需要11亿美元,其中发射系统价值4亿美元,导弹价值6.9亿美元,或者说每枚导弹约400万美元。低成本的“标枪”反坦克导弹都要78000美元一枚。! Z# ~7 J8 m/ c, t& n" R/ h
0 v, A( H v- a% t% |9 C但和哈马斯的火箭弹数量相比,还是不够。以每连80枚拦截弹计算,10个“铁穹”连最多只可能一次拦截800枚火箭弹,这还是所有“铁穹”连都部署在需要的地方,而且拦截成功率达到100%的情况下。实际上,部份“铁穹”连必须部署在黎巴嫩方向,防备真主党的火箭。' g8 a$ n) B- O- n" G7 _
9 T4 w% D1 r; `+ N3 M3 I" W3 Y加沙与以色列的边界不段,但“长边”面向内格夫沙漠,只有贝尔希巴算“大城市”,有20万人,这也是“铁穹”首先部署的地方。但面向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的加沙北部边境是“短边”,只有10公里长。火箭弹的导弹确定,也容易密集部署。 [; H, W4 i) A7 U+ R. E
. v: b5 i6 Y5 P3 ^/ w
黎巴嫩方向则不然,不算以色列插入戈兰高地侧面的那部份,也有至少40公里长的反导防线需要防守。海法和加利利离黎巴嫩很近,特拉维夫较远,但真主党的火箭比哈马斯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 t6 T& r; H) c) G
g r7 d; X. {+ W. _& n因此,加沙方向可能不超过6个“铁穹”连,黎巴嫩方向另外4个连。这样,以军拦截一波哈马斯火箭的能力不超过480枚。哈马斯要是一波就发射2000枚,哪怕其中有一半失效或者无害,而“铁穹”有100%的拦截成功率,也有一半能击中目标。但哈马斯在第一天就发射了4000多枚火箭弹。
: Y- [$ {7 H* T6 {$ j( @* e# I; {% t9 K+ P
据估计,真主党有15万枚火箭弹。即使不可能也无必要统统在第一波里发射,一波15000枚也够“铁穹”忙活的。分波发射还有更大的战术灵活性。真主党和哈马斯不一样。加沙太小,一旦战争开始,哈马斯继续大量发射火箭弹会十分困难,以军的战斗机和无人机全时监视是可以做到冒头即打的。真主党的根据地就宽广多了。
+ D+ L% w& g: _4 v. ]: J+ i) K; B7 Y& A
: \. g/ J8 n4 b$ i哈马斯还是有这样接近正规的火箭弹和发射系统的
& l: {2 W* ]4 w3 S# l) ^
9 ~( w, P" s1 G+ M" S0 A
0 R5 R; P9 Q- v$ L! J
但这样的“二踢脚”才是防不胜防
9 J+ S; i/ J2 j
; o& C6 N! w, Y+ D/ A0 D: k6 i要是彻底没有预警时间,在“铁穹”连完成发射准备前就可能有大量火箭弹成功突防。没有系统可以全年无休地常年处于最高戒备状态,而不发生大面积故障。定期轮修依然有系统下线的窗口,具有一定的电磁探测能力的话,是有可能摸索轮修规律的。
3 s$ g, _- ]; R* v" I5 _& N% q0 E% J6 X! j2 p7 L
C-RAM是针对低成本远程武器而研制的。也就是说,目标需要简单弹道,或者低速。155毫米炮弹的速度较快,但弹道高而且简单。巡航导弹的弹道低,可能有机动弹道,但依然相对简单,而且速度较慢。滑翔炸弹的速度更慢,而且主要为中空飞行。* D) ?6 I s" K5 p: l$ e& ?
8 h$ r" i" i8 V4 ?2 _. ^防空导弹拦截这些目标没问题,但成本太高。NASAM使用AIM-120为基础的防空导弹,单价高达120万美元。“低成本”的IRIS-T的导弹也要43万美元一枚。“铁穹”拦截弹(正式名称为“塔米尔”)只有60000美元一枚,成本低多了。
0 N7 Z9 t! e' C$ G4 A- ?1 J
: e; r3 j2 M4 Q; j: J; t5 S' j对于正规军来说,只要“铁穹”拦截弹的成本低于对方弹药,就是可行的。
( T2 S: i4 D8 ^9 a% L5 e5 `' m* @) o7 b1 y) _8 `$ C
“海玛斯”发射的M31火箭弹(GMLRS)具有GPS制导,射程70公里,单价16.8万美元。“铁穹”和M31“一弹换一弹”是划得来的。“铁穹”有拦截成功率的问题,制导弹药也有命中率的问题。即使实战中需要2:1确保拦截成功率,也是“可持续”的。. p# ]7 y3 v$ a$ ]- ~
5 a0 V2 q0 [ |& O1 Q+ d6 \! t
现代战场上还有大量巡航导弹、滑翔炸弹。JDAM在2-3万美元一枚,但这是制导套件,炸弹本身还要5000美元左右。用“铁穹”拦截的话,有点亏,但亏不大,毕竟被炸的亏更大。“战斧”一枚就是180-200万美元,JASSM-ER是150万美元,用“铁穹”拦截就赚大了。
. ]4 M! D" e3 n& H4 ]9 U/ \. B6 p( m5 f4 D j
“铁穹”拦截弹不便宜,但典型制导弹药也不便宜。从战争经济学角度来说,“铁穹”是可持续的。算上发射系统,依然如此。“海玛斯”一辆发射车约400万美元,但“铁穹”系统不是一对一针对单一的“海玛斯”,“一弹换一弹”的话,一个“铁穹”连与携带60-80枚火箭弹的“海玛斯”的总成本差不多,依然不亏。
8 q& s8 F9 H6 A2 \* m
7 \: b. p# p7 x) O0 t但要是把“铁穹”用于真正的使命:拦截大量无制导或者简易制导的火箭弹、炮弹,或者非正规武装的土制火箭弹,“铁穹”的系统和弹药成本就是不可接受的。$ M3 o5 ?8 Q. q
" ]" p8 x; Y/ M8 {. ]
如果“铁穹”要拦截第一轮4000枚哈马斯火箭弹,即使有三波再装填时间,也需要每波拦截1000枚的能力。算上90%的成功率,在加沙方向至少需要14个“铁穹”导弹连。在黎巴嫩方向,这就没底了,至少需要一次性拦截5000枚的能力?那就是70个“铁穹”连。总计至少84个“铁穹”连。
+ j0 d5 \6 d# Z& d% P
6 |/ \; \4 C# X7 F/ M考虑到每个“铁穹”连需要5000万美元,按照最大配置的4套20管发射系统,每套发射系统除了预装弹,还要有三波备弹,84个“铁穹”连就是42亿美元的系统购置费用,另加16亿美元的弹药费。但这些弹药只够第一轮作战使用,还需要更多,用于后续作战。这只是初始购置开支,还有常年的人员、训练、部署、维修开支。即使有美国援助,这依然是很大的开支。作为比照,2023年7月美国批准援助以色列的25架F-35A是30亿美元。/ Y0 Y9 g, R0 Y8 x& ?1 a
2 }3 P- @8 D6 ?" u- ?" W
要是在乌克兰战场上用“铁穹”拦截俄军152毫米炮弹,每天几万发下来,哪怕拦截一半,多少“铁穹”都挡不住。哈马斯只有加沙这样一点弹丸之地,火箭弹数量终归有限,但真主党就手握15万枚火箭弹。常规防空导弹好比金豆子,“铁穹”拦截弹算铁豆子,但铁豆子都有撒不过来的问题。% ~( _5 f" M$ O, ~
/ @4 R& Q8 M3 U" W% K& _& l# h# H面对正规军的时候,“铁穹”还有自身生存力的问题。在战斗状态下,为了随时拦截火箭弹,“铁穹”的雷达需要全时连续开机,对方定位和测定电磁特征不难。既可以用反辐射导弹打,也可以用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隐身巡航导弹打。雷达被打掉后,“铁穹”就是废铁了。
: u$ I$ A, }4 |! K6 `
M E% p2 O" I对付“铁穹”还有电磁干扰压制的选择。反导的时间窗口很小,再频率捷变,反电磁干扰需要一定的OODA时间,很可能错过反导窗口。强力干扰容易被发现和及时反应,欺骗干扰的发现和反应时间更长。
& h0 S! Q" a3 ]/ ^: x' ~: Z. n8 p8 ?2 n/ \8 x. j9 q
用“铁穹”执行C-RAM,最终还是成本太高。难怪以色列在大力研究“铁光”,用激光武器拦截。这就是与时间竞赛了,哈马斯和真主党不会再等50年。
3 M( y' z: ~* g/ w1 d) i: h-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