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鹤梦白云上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401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点评叔本华语录

热度 15已有 1037 次阅读2013-10-6 23:29 | 叔本华

光读语录是一件并不那么可取的事情,可是既然读了评了就发个日志吧。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

评:所以人生的活动,或者为了抵抗痛苦,或者是为了抵抗倦怠。前者主要体现在物质的匮乏、欲求不得满足、疾病、不得自由、觉得自己比别人差的攀比心理。后者则是源于痛苦的解决或暂时的解决。没了痛苦便是倦怠,没了倦怠便是痛苦,叔本华就是这个意思。


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评:和奥斯托洛夫斯基的著名的格言异曲同工,是真正的黄钟大吕,摆脱痛苦和倦怠的良药,此外,叔本华还提到文学艺术的作用。


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造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评:福楼拜说过,读好三五本书,你就可以成为一名学问家了。读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悟。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绝大多数书形同厕纸,还嫌硬。


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评:相对于书本,实践、直观经验、体悟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对于教育而言,小孩子需要首先建立对这个客观世界的直观的体验,而后去读书体悟。


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评:“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提法尽管错失于武断,却也不只是一句毫无道理的政治口号。知识分子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的脑子中的相当一部分所谓的知识严重地脱离实际,嘴巴上头头是道,实际上莫名其妙,他们并没有真正地掌握他们以为掌握的知识。最可怕的一种人就是自以为掌握了真理并且确实掌握了权力,那么他们的所作所为就会如同盲人骑瞎马,后果不堪设想。中国革命历史当中出现种种错误路线便可以佐证。鉴于此,毛泽东于1941年在延安干部会上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1942年又做了《反对党八股》的讲演,会同1930年发表的《反对本本主义》,有力批判了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主观主义和理论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为唯心主义者的叔本华和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在此相遇。


10· 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夹别人食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脱下的旧衣衫。

评:读了不等于懂了,懂了不等于悟了,悟了不等于会用了。


12· 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评: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个没有争议,争议在于平衡点在什么位置。


13· 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能主宰自己心灵的人,是最强大的人。王阳明所谓的悟和他的心学,很可能真正的秘密就在于如何主宰自己的心。


15· 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评:有钱了便很有名,结果干什么傻事都叫人知道了,什么叫掉价,这就叫掉价。


16·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评:至理名言。


17·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风动、幡、心辩。所谓事物本身,当指康德所谓的实在,与现象相对。要想主宰自己的内心,想想一条。典型的唯心主义观念。


18·做学问是目的不是手段。

评:话是这么说,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做到的很可能出大家。


19·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刺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的芬芳。

评:容易得到的东西多是没多大意思的东西,最好的东西都是困难的、费事的东西,例如,书就是这样,最好的著作都是困难的著作,易读的东西其实没什么意思。怕扎手而错过了玫瑰,对于本来有能力有条件去摘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可惜了。


20·们的不幸往往由于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我们做事之初喜欢抱着一种信念:我们一定能在世间找到某种幸福。

:叔本华的就在于此。对这,真不知如何是好。而言之,事需多做,欲望要少存。重要的是完成,而不是了得到!


21·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的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句歌词千万别太当回事。孤独寂寞谈不上什么坏事,相反,完全可以作为一件很正面的事,到底如何,就看人如何去把握。


22·幸福是存在于心灵的平和以及满足中的。

评:接上,内心平和就不怕孤独和寂寞。


23·健康的乞丐比病笃的国王更幸福。

评:这个大家都知道,问题是很多人想做健康的国王你有啥办法。


24·既不屈从爱,也不屈从恨;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信。

评:至少恨别人伤害的是自己,当然,叔本华不是这个意思,他是个把什么看空的人,一个印度哲学西渐的接受者和东西综合者。有些西方学者和哲学家对佛教具有真正深刻的理解。


25·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评:请看第一条。


膜拜

鸡蛋
8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1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44 个评论)

回复 山菊 2013-10-7 01:08
我们追求幸福,但一路上都是痛苦~~~摘自山菊的大学日记
回复 gordon 2013-10-7 02:36
山菊: 我们追求幸福,但一路上都是痛苦~~~摘自山菊的大学日记
如果不满足于半瓶水,这是不可避免的;“ 深入的,有系统的学习 ” 一点都不 轻松愉快。

提早认识这一点,心理会好过一些,谢谢山菊的经验。

我以前就吃过这个亏,求知的过程中,有新知的时候很快乐,但是到了“系统学习”的时候,就不是那回事了。

以前我不知道,走了很多弯路,找了很多学习方法,最后发现上面这个,呵呵,苦笑。
回复 到处停留的叶子 2013-10-7 03:34
那么,22条如何解读?

22是存在于1和25之间的。
回复 鹤梦白云上 2013-10-7 06:53
到处停留的叶子: 那么,22条如何解读?

22是存在于1和25之间的。
22条是对欲望的否定,所以也就否定了痛苦和倦怠。我几十年的体验是幸福是瞬间的,痛苦、倦怠和混沌是大片的。对这个问题是我个人的看法是,不要真的否定欲望,因为欲望是生命意志的体现,否定也是否定不掉的,但也不要屈从于欲望。如果欲望是一堆柴火,应当用来做有用的事情,而不是乱烧一气,应当徐徐燃烧,而不是付之一炬。悲观主义的叔本华对于晚年的功成名就不知作何感想,也许看淡了吧,他完成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死得极其平静,如果有幸福,这应该就是幸福:完成,而不是得到。
回复 coo 2013-10-7 08:20
山菊: 我们追求幸福,但一路上都是痛苦~~~摘自山菊的大学日记
痛苦其实只是个定义问题
回复 coo 2013-10-7 08:23
到处停留的叶子: 那么,22条如何解读?

22是存在于1和25之间的。
幸福是有满足欲望的能力+同时有许多欲望,而且满足了的欲望能产生新的欲望和新的满足欲望的能力。比如带了一大美女回家,天天都可以HAPPY,而且天天都想HAPPY么。So 幸福 actually is a factors-positively-correlated state where any event can result in another positive event sequentially...

哥我比叔本华要更深刻哈
回复 鹤梦白云上 2013-10-7 08:47
coo: 幸福是有满足欲望的能力+同时有许多欲望,而且满足了的欲望能产生新的欲望和新的满足欲望的能力。比如带了一大美女回家,天天都可以HAPPY,而且天天都想HAPPY么 ...
欲壑难填,填不足则痛苦,填足了则倦怠。很多人对幸福极致的定义是:一个大豪宅,一个大美女,或者几个大美女,或者几天换一个,这个你没得到觉得好,你真得到了,你就觉得没劲了,但这个得区分,有人感受力强,有人感受力弱,感受力强的人感到的痛苦和倦怠深,感受力弱的人则痛苦和倦怠也浅。《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的忧郁症就是一例,他是个大地主,有个大豪宅,时不时临幸一个白肤黑眼的姑娘,在繁华的彼得堡“酒经考验”、“纵意花丛”,何以就忧郁了呢?就是因为他没有正事可做而又有很强的感受力。物质和动物欲望的满足是解决不了人生大计的。
回复 coo 2013-10-7 08:55
鹤梦白云上: 欲壑难填,填不足则痛苦,填足了则倦怠。很多人对幸福极致的定义是:一个大豪宅,一个大美女,或者几个大美女,或者几天换一个,这个你没得到觉得好,你真得到了 ...
那是木有爱情啊-他木有遭遇和他情投意合的美女。所以再多的美女,其实对他而言,就是木有啊。性欲的满足带来的只是倦怠么。而爱情的滋润带来的内心激昂。忧郁的人,都是木有得到爱情的人。而有女人没有爱情的人会更忧郁啊。
回复 鹤梦白云上 2013-10-7 09:06
coo: 那是木有爱情啊-他木有遭遇和他情投意合的美女。所以再多的美女,其实对他而言,就是木有啊。性欲的满足带来的只是倦怠么。而爱情的滋润带来的内心激昂。忧郁的 ...
爱情送上门来,奥涅金拒绝了,后来人家成了贵妇,他又去巴结人家,典型的糊涂人的表现。其实爱情只是人生当中一时的任务,是年轻时的激情,一个人如果结婚以后还把追求爱情当作目的,那就叫不成熟。奥涅金片面地看到了爱情的不可靠,却错失了真正的本质。有人爱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重要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事做。最正常的人生就是年轻时谈一场恋爱,结婚,在能养家的前提下去做适合自己做的事情。
回复 coo 2013-10-7 09:12
鹤梦白云上: 爱情送上门来,奥涅金拒绝了,后来人家成了贵妇,他又去巴结人家,典型的糊涂人的表现。其实爱情只是人生当中一时的任务,是年轻时的激情,一个人如果结婚以后还 ...
其实啊,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有用被需要。一个始终处在各个人物需要的链条的枢纽上的人,绝对不会忧郁。而要被需要,就要过一中半开放或者全开放式的生活-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一个只永远的单独自省是木有意义的。所以所以,俺总结过:要毁掉一个男人,就让他无所事事;好毁掉一个女人,就给她一个糟糕的婚姻。
回复 鹤梦白云上 2013-10-7 09:26
coo: 其实啊,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有用被需要。一个始终处在各个人物需要的链条的枢纽上的人,绝对不会忧郁。而要被需要,就要过一中半开放或者全开放式的生活-积极地参 ...
“让自己有用被需要“实际上本质是把自己的存在意义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实际上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影响,在这种意识下,大人物和小人物的意义就会产生显著的不同,甚至小人物会因此找不到人生价值,所以这个意识没有普遍意义。我其实很反对把自己的存在意义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因为那样自己会很难得到自由。这就是萨特的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他人即地狱。不用想自己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不用想别人对自己怎么评价。那些当干部的退休后很难适应手中无权的生活就是觉得突然自己没用了,不被需要了,就感到很空虚,这也旁证了这一价值观没有普遍意义。社会活动是否恰当,需要看各人的事业,有人从事社会性事业自然要参与社会活动,你要数学家和哲学家多参与社会活动那是浪费人时间。总之人要立足于我,要有万物皆备于我的气度,这样才有一个强大的我,把自己建设好而不是把自己满足好,才叫真正的反哺于同类。
回复 profer 2013-10-7 09:33
这搁在现在社会就是屌丝的自我安慰啊, 上非诚勿扰直接全灭灯
回复 coo 2013-10-7 09:35
鹤梦白云上: “让自己有用被需要“实际上本质是把自己的存在意义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实际上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影响,在这种意识下,大人物和小人物的意义就会产生显著的不同 ...
“让自己有用被需要“实际上本质是把自己的存在意义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实际上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影响:


这跟评价木有关系。实际需要不是评价,是一种欲望。比如,只有你能生产石油,别人需要石油就要跟你做买卖。这跟你内省的自由是两个概念。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内省,无须他人的介入。

而社会分工时代,你占据了一个交换环节的优势地位,你就获得了主动权。你可以换取你需要而自己不能生产的东西。这个需要是实在的物质的。

不光是退休干部,所有的人,无论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还是非发达国家都有同样的问题-你退休了就退出体制了,不再被体制需要。不被需要的人的个体活动的意义骤减。人死的特别快。在物质不发达时代,不被需要的老人因为消耗为数不多的食物而无法产生效益,是要被抛弃的。

数学家和哲学家的理论不为社会服务,那他们的存在就木有什么社会意义,只有个体意义和认同。

精神王国的自由和物质世界的自由是两个彻底不同的概念啊。
回复 鹤梦白云上 2013-10-7 09:49
coo: “让自己有用被需要“实际上本质是把自己的存在意义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实际上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影响:


这跟评价木有关系。实际需要不是评价,是一种欲望。比 ...
退休干部有去世早的,也有长寿的,这个和各人心态不一样恐怕是有关系的。

“让自己有用被需要”,那你怎么判定自己有用和被需要的程度?一般来说一个人在社会分工中的有用程度是通过薪水和职位来体现的,体制给人发多少工资就在于这个体制对人的评价几何,评价高则薪水高职务高,评价低则薪水低职务低,这就是功利主义啊。

现代社会的人不可能不参与社会分工,不可能不以此谋生,但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存在意义取决于他人的评价,具体地来说钱和权的多少高低,那么客观地说,只能推出一个结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多少存在的意义,只有少数人具有存在意义。然而一个人的价值观可以自己选择,这又是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天大地大自己最大。
回复 到处停留的叶子 2013-10-7 09:54
鹤梦白云上: 22条是对欲望的否定,所以也就否定了痛苦和倦怠。我几十年的体验是幸福是瞬间的,痛苦、倦怠和混沌是大片的。对这个问题是我个人的看法是,不要真的否定欲望,因 ...
我倾向于同意你的看法。

之所以说,22存在于1和25之间,我表达的或许就是这种看法。所谓幸福的感觉,其实就在痛苦和倦怠的循环之间,在欲望从不满足到满足的过程之间。
回复 coo 2013-10-7 09:56
鹤梦白云上: 退休干部有去世早的,也有长寿的,这个和各人心态不一样恐怕是有关系的。

“让自己有用被需要”,那你怎么判定自己有用和被需要的程度?一般来说一个人在社会分 ...
所以这是双轨制下产生的歧义:在自己的内心实际什么都是自己来定,那是无法控制的心论;客观世界,如果你一定要说是功利的话,那就是功利的。你要活,你就必须功利。所以奉行功利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它不过是调节每个"个人自由王国"的性价交换比率而已。
回复 鹤梦白云上 2013-10-7 10:01
coo: 所以这是双轨制下产生的歧义:在自己的内心实际什么都是自己来定,那是无法控制的心论;客观世界,如果你一定要说是功利的话,那就是功利的。你要活,你就必须功 ...
“功利主义”在我所言实际就是一个客观的中性词汇,实际上这个社会不分中外,主流思想就是功利主义的。
回复 coo 2013-10-7 10:04
鹤梦白云上: “功利主义”在我所言实际就是一个客观的中性词汇,实际上这个社会不分中外,主流思想就是功利主义的。
我以为功利主义其实是人类存在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果而已
回复 鹤梦白云上 2013-10-7 10:20
coo: 我以为功利主义其实是人类存在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果而已
功利主义是这个社会的现状,但核心是个人如何自处的问题。顺服于功利社会,能做到最大的是象盖茨、乔布斯这样的商业巨子和各国政治领导人,然而这些人在人类历史上是速朽的,不朽的是大哲学家、大艺术家、大科学家,他们才是人类真正的精英,而他们的事业要想获得成就,就需要对抗功利主义的影响,而他们的人生也的确如此。从叔本华出发,那么优秀的人就不应当屈从于欲望,而应当把自己的精力从事于永恒的事业。
回复 coo 2013-10-7 10:24
鹤梦白云上: 功利主义是这个社会的现状,但核心是个人如何自处的问题。顺服于功利社会,能做到最大的是象盖茨、乔布斯这样的商业巨子和各国政治领导人,然而这些人在人类历史 ...
用速朽和永恒来评价他们,本身就是功利主义啊。其实他们被CITED的时间长短,起决与他们发现的规律接近于真理的程度而已。而这本身就是功利主义。在物质世界否定功利主义,其实就是否定了永恒了。
123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6 07:36 , Processed in 0.03560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