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询的目的包括:
一、促使行为变化
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确立行为的主要症状表现作为咨询目标——把咨询方案付诸实践,改变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的产生不外乎三个原因,生理、心理、社会。我想对于孩子来说,产生不良行为,首先要判断他/她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生理方面,是否有先天原因(如自闭症、多动症等);心理原因,主要看他/她的学习状况如何,和同学、老师的人际互动是否良好;社会原因,了解他/她的家庭背景,父母长辈的教养方式、父母是否在身边亲自教养孩子、父母是否有离异再婚等情况等等。
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帮助来访者认识“此时此地”的意义,直面自己目前所处的状况,提高处理当前问题的能力,并且帮助来访者主动学习,将咨询中所学到的处理问题的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这一点提的很好。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更愿意幻想未来,或者抱怨过去,很少懂得把握现在。也许这是产生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另外,在学校咨询中,最棘手的问题恐怕是学生在咨询室表现的很好,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决心改变自己,但一出咨询室,处于原有的情境,又忘记了要怎么去运用在咨询室中学到的技能,以致问题重复发生,并没有多少改进。帮助学生学习处理问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他/她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处理日常生活所面临的问题中去。这大概是我在学校心理咨询中要努力的目标之一。
三、提高决策水平
提高决策水平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
其一,纠正认知偏差。包括帮助来访者解决“不可解决”的困难,让来访者重新思考自己的认知,加深对自己的理解,形成新的、更有效的思维模式,更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还包括协助来访者打破“不可打破”的承诺,认清继续遵守承诺的不合理性以及判断是否继续遵守承诺;也包括帮来访者纠正非理性思维(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
学生最容易有认知偏差,因为他们的理性发展还不够完善。很多问题并不是很严重的学生,他们的烦恼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有多大的问题,而更多是他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理解不够到位。但是,在学习中,我并没有看到教程对如何帮助来访者解决“不可解决”的困难有多少阐述,看来我需要另外多找点资料学习这块内容。但教程中有句话倒是对我颇有启发,它认为“来访者认为自己的困难不可解决,是因为他们确实作了努力,但缺乏技巧或能力不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从前我做班主任的时候,倾向于认为学生并没有努力去解决过困难,而是因为懒惰或其他不好的原因使自己一再陷入让人无法容忍的境地。现在看来,我们应该对差生多点理解和同情,因为他们也许曾付出比好生更多的努力,只是方式方法不对,或外界没有给予他/她有力的支持,才导致了他/她目前的困境。
另外,非理性思维的三个表现形式也给我很大的启发。确实,很多学生的不合理思维归结起来就是这三点。绝对化要求——很多孩子会说:我一定要怎么怎么样,不怎么怎么样我就会怎么怎么样;过分概括:当老师批评他/她哪点做的不好的时候,他/她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老师是讨厌全部的他/她,或者当某个孩子不和他/她好的时候,他/她会认为大家都不喜欢自己,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差;糟糕至极:现在的孩子过得太顺遂,经历的事情很少,所以发生了一点不好的事情,他/她就会觉得自己完蛋了,天都要塌下来了。也许,我以后的心健课可以针对三点分别设计一块教学内容,让孩子有所体悟。
其二,减轻内心冲突。典型的彼此冲突的需要包括:独立——依赖、谦卑——自信、信任——怀疑、归属——自由;获取成就的需要——获取休闲的需要。
我想很多人至今都处于这几种需要的冲突矛盾中吧。哈~~包括我自己啊。不过这几点也是上心健课的很好的题材呢。
四、改善人际关系
这点很好理解。但是不太好理解的是,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人际关系的建立,改善来访者的状况。比如,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诚实的人际关系,能增加来访者自尊、自信、独立自主的精神;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理解的人际关系,能够使来访者受到与以往不同的人际关系模式,从而改进自己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我发现,在学校,至少是小学阶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在我心目中绝对超过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来咨询室的孩子,我不担心班主任反映他/她上课不专心听讲或者学习成绩很差,我最担心的是班主任告诉我他/她在班上一个朋友没有,有这种情况的孩子通常是问题比较大的,而且最为棘手。
五、发展来访者潜能
首先,要帮助来访者全面认识自我。要做到这点,必须处理好三个问题:其一,负面的自我评价,因为如果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无用的自我责备中,实际解决困难的时间和精力就会非常少,不利于问题解决;其二,过高的自我评价,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只能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其次,帮助来访者加强自我内省,逐渐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社会环境及有关观念的联系,而不是习惯于从同样的角度或同一水平重复地思考,在此基础上,找出来访者真实的自我,解除对真实自我的困惑,使来访者的真实自我自我得以解放,以缓解心理困扰。最后,要帮助来访者增强心理自由,这需要帮助来访者认识到,个人能力不足是允许的,要接受自己作为不完美的人存在,还要学会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要求,并允许自己矛盾情感的共存。
很想先谈谈最后一点:允许自己矛盾情感的共存。教程中举了个例子,一个女生对咨询师说自己很恨自己的前男友,因为他深深伤害了自己,但实际情况是,她还深深爱着他。这让女生非常的痛苦。这就是两种矛盾情感的共存。之前做咨询的时候,我会倾向于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没法解决,我会觉得非常痛苦。但看到这点,我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可不可以这样认为:有时候成功的咨询并不是帮助来访者解决了什么问题,而是帮他/她发现自己的矛盾的想法,并想办法接纳自己的这种矛盾?比如这个女生,如果她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很恨这个男生,是因为她太爱对方,而对方辜负了自己,让她受到伤害,所以才会有这样强烈的恨意。爱对方是可以理解的,恨对方也是合情合理的,最重要的是接受自己还爱他的事实,然后想办法把这种爱转移到别的事或人身上,也许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发展来访者潜能的这条也是上心健课的一个很重要内容。学生在发展期间中最重要的事恐怕就是认识自己了。而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他们常会徘徊在负面自我评价和过高自我的评价之间起伏不定。看来可以分开这两点,分别设计一些课程。不过这个内容只适合中高年级用。
GMT+8, 2024-11-16 05:46 , Processed in 0.02714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