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像)
浙江余姚市有一座龙泉山,又叫灵绪山、屿山,山不高但名气大,半山腰建有四碑亭,四碑亭是并排而立的四座用石头筑成的亭子,亭中立碑。分别纪念余姚的四位著名历史人物: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以及另一位明末清初思想家朱舜水。因此四碑亭又称为四先贤故里碑亭。
(浙江余姚市龙泉山上的四碑亭)
四碑亭从左到右分别有黄宗羲亭、朱舜水亭、王阳明亭、严子陵亭,其中王阳明的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楹联为“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亭额是“真三不朽”。
楹联含有两个典故,一是“大学”一是“瑞云”。《大学》是儒家四书之一,阳明少年的“格竹事件”,中年的“龙场悟道”,晚年的“致良知”学,都与《大学》有直接关系。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阳明心学又构成了另一种意义的“大学”,它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学问。
“瑞云楼”是阳明出生的地方,据说阳明出生时,他的祖母梦见有神仙踏瑞云前来送子,遂将出生之处称为“瑞云楼”,阳明早年的名字也叫王云。楹联的下联不仅指出了阳明出生之地,而且点明了阳明心学是直指根本之学。
亭额的“真三不朽”典出《春秋左传》,《春秋左传》又叫《左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了鲁国大夫叔孙豹的一段话:“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这就是“三不朽”的出处。从此之后,“立德、立功、立言”就成了儒家的人生目标和后人衡量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
如何判断“三不朽”呢?唐代经学大家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认为:“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按照如此标准,我们来看看王阳明。他胜不居功,重振纲纪,移风易俗,感化对手,使天下学子拜服,可谓立德;他平定江西,擒获宁王,总督两广,拯朝廷之困厄,除地方之苦难,可谓立功;他明言“心外无理”,力主“知行合一”,孜孜于“致良知”,传阳明心学于后世,可谓立言。因此后人称之为“真三不朽”,是说阳明先生是历史上没有争议的“三不朽”人物。(老平20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