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老平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32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田园书院说阳明心学

热度 8已有 639 次阅读2012-9-30 13:27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 王阳明, 心学


(右为简朴寨寨主、田园书院创办人杨山)

昨晚在广州黄埔的田园书院进行了一次阳明心学漫谈,下面是活动期间的部分对话整理。

问:请问王阳明在“龙场悟道”里究竟悟出了什么?
答:悟出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问:这些东西会不会跟主流哲学观点有冲突?
答: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来看,阳明心学一方面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另一方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问:“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对我们的现实有意义吗?
答:有的,它提示了人的意识活动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可以主动地注意一些东西,也可以主动地忽视一些东西,从而有利于保持自身生命活动的稳定和优化。比如在繁杂的环境里主动地注意内心活动,注意精神与形体的结合,就可以保持头脑清醒,减少情绪波动。

问:为什么王阳明在龙场里悟到的是“格物致知”的道理,而不是别的东西?
答:这跟他以前格竹的经历有关。“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大学》,明代科举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依据,朱熹认为“格物致知”是要穷尽事物之理而获取智慧,而一草一木都涵有天理。王阳明早年读书立志当圣贤,就按照朱子的说法去格自家院子里的竹子,竭尽心思格了七天,结果病倒了。因此自叹圣贤不好当,同时对朱子“格物致知”的说法产生了疑问,也为“龙场悟道”埋下了种子。

问:历史上有不少落难的儒家人物,为什么偏偏王阳明开悟了,而别的人却不能呢?
答:原因有三:一是与王阳明的性格和志向有关,二是与他早年接触过佛道两家有关,三是与他在龙场时的心身状态有关。

问:能具体谈谈吗?
答:简单谈谈最后一点。据《王文成全书•年谱》记载,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有四个要点:1.反省。王阳明反省自己虽然超越了荣辱得失,但生死一念还未能放下,于是对石发誓,置生死于度外。2. 静一。不论白天还是夜里,都收拾心身,专一静意,从而做到了“胸中洒洒”。3.置换。内心默想“圣人处此,更有何道?”这是以道求心。4.恍惚。在半醒半睡之间,似乎听到有人在说话,而后心有所悟。在这四点当中,前三点是有意的,后一点是无意的。

问:阳明心学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影响?
答:王阳明是明代以来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物,蒋介石推崇他,把台湾的草山改称为阳明山。毛泽东早年读书的时候写有《心之力》一文,获得老师杨昌济的激赏,而里面的观点就源自阳明心学。这两个人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老平 2012-9-30

 


膜拜

鸡蛋
7

鲜花
1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包子 2012-10-1 02:21
朱熹很多东西是读不通的啊。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8:37 , Processed in 0.03169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