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讨论是在茶党里进行的。 貌似放在这里讨论也可以的,因此挪自己的部分过来。 我的看法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观点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却有可能助长暴力行为的倾向。在国内出差飞行次数不少(可能比 @空气精灵 飞得还多,
),
三大航空都有会员卡(抱歉通知:三大航空谁也别说谁黑,坐多了你就知道其实都一样黑也都一样白), 航班延误导致冲突的事情真遇到了不少,签转柜台、登
机口是两大主阵地,说实话目睹的比我愿意看到的更多,(好在前几年的白云75事件和前几天的虹桥事件我都没在场) 因此可以谈谈我的看法。
1、立法的问题:
目前航空延误赔偿,各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但事实的确是规矩不够清楚,执行不算主动;客观上造成了旅客们认为“不闹就不会有更好的结果”这个心理模式。
去年看了国航服务系统总负责人的文章(也有同行朋友参与了国航服务改进咨询大型项目),觉得国航服务质量上不去,还是有其根本原因的。
在此不展开,这的确是客观事实;
2、现场管理问题:
机场+航空公司+航空管制(进近+区域),这三方之间的沟通也确有问题,导致旅客的信息滞后,知情权在相当程度上被忽略; 其中,地面人员和空乘人员直
接面对旅客,承受了绝大部分压力。 不能说每次都是旅客主动挑衅,但从利益角度出发,地勤和空乘没必要(目前也没胆量)主动挑起冲突。
就我目击的数十起冲突事件(85%是口头,15%是轻微肢体和设备损伤)中,没有一起是地勤和空乘主动发难的(但有地勤被打后还手的),但言语处理不当
上导致的误会是每次都有的。客服质量确实有待提高。
例如那次在杭州目睹,两个相邻的登机口同时有旅客发难,在一边旁观的人都可以看出A口一定没事,B口肯定会矛盾升级;这就是服务质量的差异导致的。
3、航空常识问题:
绝大部分冲突中的旅客,对航空基础知识是知之甚少的; 比如说“旁边那架飞机飞了我们为什么不能飞?”“我打过电话了,深圳那边的朋友说根本就没下雨你
们骗人!” 类似这样的言语出现频率在100%以上。 这几句话为何不对就不必解释了吧?
不知而不愠,是比较难的。 这一点,需要加强公众教育。
以上三点都存在,但不能成为暴力行为的存在理由。 我们可以:
A.加强航空安全立法,加强航空赔偿统一标准;但,不可抗力仍是航班延误的最主要成因,如果你把空域管制也算进去的话。
从法理上讲,遭遇不可抗力航空公司是没有义务赔偿的,即使是一瓶水。
但从人道角度和公司美誉度角度乃至未来绩效角度出发,提供什么是航空公司的可选择项,但不是义务。比如长途大巴遭遇泥石流堵塞公路,大巴公司会提供免费盒
饭和睡袋么?
B.加强地勤和空乘的服务水平培训提升。
确保旅客可以尽快的知情,并便于自行选择下一步方案;但不能给予太多的自由以至于伤害其他乘客的利益;比如我见过很多闹着要下机的乘客,一旦听说真可以办
理下机但不能再回来的时候,就又要求只是下机休息但仍会选择本航班;这样对舱门关闭和排队起飞是很不利的,对仍选择乘坐本航班的乘客是很不公平的。
这类事件前不久广州飞回虹桥的航班上我就遇到了,碰巧坛子里另一位美女
@飞马萧 也在同一班飞机上,她也是受害者之一。 有趣的是她没认出我来,可我记住她的发型和穿着了,哈哈~
C.普及航空常识。 让旅客们清楚的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争取的,哪些事情是人力不能及的:地勤和空乘,乃至航空公司董事长出马也无能为力的。
据网友说某次有幸与范爷同机,飞机延误导致乘客情绪激动并牵连到了范爷,范爷宽容笑笑然后打了个电话,飞机就起飞了。再比如潜友里干区域管制的说过华中
区域的空管就是喜欢和东航过不去,东航的华中领导请吃了很多顿饭也没辙等等...
这类事情在天朝可绝不仅是航空业的问题,例子都在你身边,也不必展开。
未来民用航空一定会加大打击危害公众安全行为的力度,但服务质量是否能相应提升就不知道了;我们希望对等,不过请勿陷入理想主义的幻想误区; 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事情谁都会做,但搞坏了自己心情也会受到更多麻烦的后果可没人帮你担。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没错,可没人逼你在别人拍巴掌的时候你一定要扑上去拍第二下; 航空服务就是一个产品,不喜欢了你可以改签你可以退货你可以下次再也不坐他家飞机,维权不至于弄个肉体攻击或者危害他人生命吧? 说穿了就是个航班延误,还到不了陈胜吴广的地步。
因此建议,即使上述三条没有改变,你也不能去做暴力行为; 因为你生活在天朝,而且你不是范爷。(如果你是,下次一定选和你乘坐同一个航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