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5
从1959年72岁的徐旭生调查“夏墟”开始,中国考古界和历史界搞了60年,无论是考古证据还是文献证据都是汗牛充栋。能够确定夏朝存在,不是靠一点两点的东西。想要推翻这个结论,还是需要拿出点东西的。
夏,从周朝就开始有记录,一直到现在,三千年了。白纸黑字写着,怎么就成了“先入为主”了?完全无视文献记录,就靠出土文物“猜谜”?这叫实事求是吗?这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吗?
另外,二里头不是单独一个遗址,而是一个文化类型。从空间分布上看,盉、爵等二里头风格的陶礼器向北见于长城之外燕山以北的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遗址,向南由浙江直至四川的长江流域一带,向西达到了甘肃、青海。在陶礼器之外,起源于山东海岱地区的玉璋等玉礼器,又以二里头都邑为扩散起点,向长江中上游甚至岭南一带传播,直至越南北部。这么大规模的一个文化类型,又处在历史记载的夏朝的时间范围内,难道不应该首先考虑其为夏的遗存吗?为什么要无视这些证据呢?就因为不想承认有夏吗?
从红山文化开始,一直到今天,中国历史就没有缺环。根本就没有什么“遗址可能是某个失落于历史记录中的文化,和夏有关系,也许没关系。那个年代的历史很多大段的空白。”。二里头是夹在龙山和二里岗之间的,龙山是新石器晚期,二里岗是早商遗址,土层造不了假。文献说河南登封告成镇是禹的一个都城。1975年,考古队去发掘,当地老百姓说你们怎么不去王城岗挖呢?禹在那里都过。结果上去就挖出了一个城。商汤灭夏后,在斟鄩附近另建新都,称西亳。《括地志》云: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从都之 。《水经注》:阚骃曰:“亳,本帝喾之墟,在《禹贡》豫州河、洛之间,今河南偃师城西二十里尸乡亭是也。”结果就在偃师尸乡沟挖出了商代早期城址。而且,此城距离二里头只有六公里。那么二里头是不是斟鄩?《汉书》《水经注》说安徽蚌埠涂山是禹会诸侯的地方,那个地方叫禹墟。结果就在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东岸禹会村发现了大型祭祀遗址。古书上说舜死于九嶷山,马王堆出土的地形图在九嶷山旁边就标注“帝舜”,结果在九嶷山玉琯岩发现了不晚于汉代的舜庙遗址。为什么就不承认呢?为什么就一定要否认文献有记录、考古有发现并且二者能够对应的东西呢?
中国考古界和历史界是世界上最严谨的了。没有把握是绝对不会出结论的。
比如濮阳西水坡遗址。濮阳古称帝丘,传说是颛顼的葬地。而颛顼是上古的天文学家,据说创制了历法。死后“乘龙以达四海”。结果就在濮阳发现了西水坡M45号墓,挖出了天文图和“人物御龙图”。即使这样,也不敢说这就是颛顼。想想所谓的“亚里士多德陵墓”。
有人说考古不要掺杂民族主义。承认夏就是民族主义吗?还是说有的人是反向民族主义?1990年,在洛杉矶举行过“夏文化国际研讨会”,出席的中国学者都认为有夏,而外国学者都否定有夏。当时就有外国学者说中国学者是民族主义。有意思吧?快三十年了啊。
天佑中华,挖出了安阳殷墟,要不到现在连商都不会被承认的。
推荐大家看两本书:《手铲释天书》《追迹三代》
GMT+8, 2024-11-23 18:32 , Processed in 0.03495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