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0|
这车是奔驰在二战前的试验品,但外形完全是穿越的70年代太空风格,那是一个什么时代?STAR WARS全球票房七亿,星际旅行是人人乐道的话题,太空军备竞赛是全球两极的主战场,科技是最大的国际政治,也是时尚的缪斯——对于青春期在冷战中度过的人来说,此种怀旧之情是无法抵挡的——就算以Ralph Lauren家具的水准来看,这个摆件的品味也高过头了。
不是说反话,Ralph Lauren现代风格家具的水准相当高,在hugo boss里试鞋可以坐knoll为valentino集团定做的沙发和桌子;而Ralph Lauren的家具干脆就是自己家的——以沙发为例,零售价6000美元,钢管用的是激光焊接的,并且没焊漂亮。实际上钢板的结合远有比焊接更为经济的做法——60年代中期,东德山寨Mies的巴塞罗纳椅,就把底下的X形交叉腿改成了Z字形钢板腿,一边用两组螺杆铆接,直接绕过了焊接这道麻烦的工序,且强度足够使用。
90年代《读者》风靡全国的鸡汤里,什么米格25巧用不锈钢工程学妙到毫颠挑战物理极限,苏联宇航员一支铅笔笑傲美国百万经费研发太空笔……想来真是不堪回首,不过也由此可见苏东工程师们用工艺绕过技术历史悠久声名在外。
若是在今天,把Ralph Lauren的这组沙发交给精巧的意大利的家具制造厂,也一定会这么做,并且会想方设法把螺杆做得很巧妙且美观,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好多成本。但是美国人依旧选择了笨拙地焊接——这和他们用数千兆帕的水刀切割屈服度只有700兆帕的家具不锈钢板一样,源自一种对自身工业生产力量的炫耀,这是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携有的重要自信——直到今天的“制造业回流”,根子也在这里。
洛克希德马丁的主任设计师Kelly Johnson自传里讲过一件事,此公设计了一辈子战斗机,退休搞了个农场,在农场中一条河上架一座桥,他自己来设计——第一个问题是,这座桥是准备按照通过农用拖拉机的标准设计,还是按通过美国军方民兵II式核导弹的承重来设计呢?最后老头饰按民兵II的重量来设计的。
这就是美国式的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对于今天Ralph lauren来说,其实他们做的还不够好,有点对不起二战那一代前辈——因为从内外双向同时使用激光焊接异形构件的技术,早在焊接潜艇外壳上有着成熟的运用了,找这样的地方代工焊缝会整齐得没话说,但Ralph Lauren并没有这样做,大概是觉得6000美元的售价无法支撑起这样的成本,毕竟不是臭鼬工厂的那个时代了,而且这也并不是今天时尚界“高科技”的主流风向,市场上没几个人认同。
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冷战后科技发展基本就停滞了,没有了强大帝国的压迫,从太空旅行到动力装甲,花大价钱却不平易近人的项目基本都叫停,但普通人的感觉却相反,身边小地方的科技进步简直舒服得要死了——衣服导汗,鞋子防水,汽车省油,手机导航(从科技进步上讲,其实只有最后一个难度略大,结果是在吃老本)……
普通人是很容易被小恩小惠收买的,不是吗?
今天玩户外装备的人大概都不记得了,中国户外运动从在80年代就曾经风起云涌,漂流穿越什么的,每年都要死几位先驱,那时候大哥们的装备都很烂,后来开始升级的也是有人买香港的军事杂志(一起的还有黄色杂志和汽车杂志,大哥们“迈”和“公里”不分就是这时候落下的病根),介绍美军海湾战争里的新科技:在能见度只有几米的大沙暴中,指挥装甲部队昼夜穿插开进几百公里外的GPS;还有美国人言必称system,隔水透气的风衣和靴子也叫系统,是的你没猜错,这就是gore-tex最早出现在群众视野里。
进入新世纪以后,户外运动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参与其中的大肚子中年男人多了起来,而且几乎都长得差不多:短发、眼镜、目光倔强不屈,穿越间隙盘腿一坐,打开瓦斯炉就开始侃GTX,V底,银离子,P棉,C棉,多少蓬,非常专业,言必称始祖鸟。
鸟的品牌精神是攀岩,但此项运动在国内一直发展得不好,与之相比,自驾却异常火爆,原因很简单,中年大叔是用体重投的票——塞不进LA SPORTIVA,但总能套个GTX,袖子长点就长点,开个牧马人,狂野的感觉一下就上来了。你不要和他们说什么大岩壁,绝岭雄风垂直极限,太扯淡了,阳朔都不要提,丽江可以,小五台和太白山最多了,大叔们会认真地和你讲,穿越起来一样冻死人,一样!
这还是全体消费人头里金字塔尖的一部分,在此等群众背景下,皮裤摇滚歌手代言的国产自主品牌成为市场最终的赢家,一点也不奇怪。
其实被大叔届交口称赞的始祖鸟还是有品质的,坚持不向大肚子小胸短胳膊短腿的国情市场妥协,虽然现在为了偷成本冲产量基本中国产了,面料和做工下降很严重,但你还是能从加拿大原产的veilance上看到真正的良心——激光焊接和立体裁剪都是时尚界玩熟了的概念,但没有几个做得像veilance这么好,如果服装要继续进步下去,而不是向成本和市场销售妥协,那么这就是真正的未来风向。
但三十年的历史告诉人们最大的教训就是历史会逆流,美军装甲在中东沙漠穿插的时候,也没想到十年后自己会在阿富汗退回越战水平,未来的方向谁能说个准呢?
2000年初,海归扎堆的网站基本都有个创业版,一眼看去一大半项目都是led,后来这玩意果然引发山寨风潮,成本降到最低,行业爆发了。一时间,秀水街卖的T恤上都带LED,货真价实走电线的,侧下摆缝个电池盒供电,这东西后来在T台上也出现了(真不是我瞎扯,瑞士Akris RTW Fall 2014,你去查),要不是当年见过在鞋底里藏了压敏开关的led儿童旅游鞋,保不准还真被老外给蒙住了。
往低了说,此物的科技水平基本等于二十年前上学的时候给同学发的那种会唱歌的贺年片,往高了说,通用在65年代就捣鼓动力装甲,而美军外骨骼系统直到今天还没解决电池问题。
这种led T恤的市场诉求其实是很明确的,就是用在夜店的,用成熟可靠的低技术讨好大众。国外设计师后来也觉得这个太流氓了,基本和高科技时尚几个字没啥关系,所以更愿意捣鼓的是发光材料,把塑胶光纤(POF)纺成布,但还是离不了电池和光源……
排除设计中的艺术成分不谈,单就工业技术本身来看,以上诸项都是低成本的——用低廉的价格制造低成本酷炫,本来是很好的生意,但是很可惜,这玩意最终没有在夜店里流行起来。去上海M1NT看看,满眼都是在董家渡做收身短摆小西装的穷老外,穿白西装的都少,更没人用LED。尽管设计师们已经够土够妥协够把科技不当回事了,但相比真正的消费终端市场,他们还是太阳春白雪。
我国群众尽管也追捧苹果新款,但本质上是排斥高科技,不喜欢声光电的,中年人喜欢喝茶养生谈自然道法,年轻人也更喜欢鲨鱼这种浅显易懂的标识,90年代初期麦当劳送儿童玩具已经深谙此法则,都是不带电的,简单可靠。
例外也有,大家需要自拍,需要朋友圈,涉及到手机续航时间的时候,大家就变得关心电力起来了,Ralph Lauren在皮包里缝个充电宝,女青年就在微信圈里传疯了,人人都有一种需要大电流续航的社交女王的感觉,其实里边的电池就是18650,成本价10块钱不到,要说算成本不厚道,那么我们换一个新潮的换算法——特斯拉里有7000多节这个电池,把70万的整车拆了卖电池,电机和车架白给,光卖电池100块一节,包里缝上2条总价200块钱的电池,即可满足当代女青年对高科技时尚的全部想象。
不能怪消费者的分裂和茫然,实际上尽管业界不断鼓吹时尚与科技融合blahblah,但实际上,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时尚和科技一直是隐隐站在敌对立场的——看看LVHM和Kering下边的牌子,有几家是玩高科技的;UNIQLO倒是喜欢捣鼓airism和 heattech之类冬暖夏凉的科技面料,但估计没几个人觉得它时尚。
中国是在2000年前后翻译引进《格调》一书的,距离原书问世已有40年,大概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中国的品味评论家们开始鼓吹天然面料好,在他们的影响下,群众去商场买衣服喜欢翻料标,如果不是纯毛纯绒纯丝纯麻或以上几样混纺,而是带着poly字头,心里多少都会有点嘀咕。
但在就积攒下人类今天所有科技老本的80年代,人们却不是这样的——那时候人造革是很潮很IN的材料,用来做个双耳公文包,右下角再用金漆写个“上海”,拿在手里走上街时髦度要爆表,不是国营大厂的采购员或厂长经理都不好意思用。与之类似的还有的确良衬衫——工业初兴的时候人造材料被追捧上天,一旦大规模生产臭了街,又迅速贱到了泥土里。
有人说人造革质量不好会掉皮——那是山寨厂技术不过硬的缘故,敝人上学的时候用东德文件包,主体承载部分就是人造革的,当时两德合并已有20年,那包的年纪比我还大,天天塞几包零食和杂志受力,一点问题都没有。
其实今天也有驴牌人造革,他们自己的标签上写成“特殊涂层帆布”,耐水防腐不长霉,对于懒得打理的人来说,的确比寻常皮包更耐用。若是有心整个老花或者棋盘格双耳人造革公文包走在街上,你会发现40年前的好日子又回来了。
但驴还不算贵,goyard和它差不多的东西价更高。我比较过两家当家的产品硬箱,结论是驴略强,因为他家铰链是内藏而goyard外露,前者更费工。结果goyard粉反扑,说goyard的人造革是用模板人手涂抹的,更具艺术和手工气息。其实一个人造革箱子而已,谁在乎上面的花是画的还是印的?
在工业时代,过分追求手工细节这些农业时代的元素,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就像一个人上半身进入了工业社会穿上了西装,下半身却还停留在农业时代穿着水田里的胶鞋,并且引以为豪——请注意,这里只是强调这种不协调,而这两者本身从审美上没有高低,只是咱们长期对农业有偏见而已,这是不对的。
很多外行人都觉得二战德军衣服好看,其实那也是农业过度到工业时代的最后一点余韵。当年的衣服都是毛料做的(别看黑白效果图,看实物就知道其实材料挺渣的),想要化纤都没有,做工结构还保留着老做法,费时费力,皮大衣做工精致,扣子都能拆下来,口袋都有皮条牵引,今天没有一件大衣能这么做,但皮子确实不怎么样,这不光是因为德国佬被打得物资匮乏的缘故——必须承认,工业时代的皮革和毛料质量要胜出农业时代很多。
今天的高档男装市场,言必称手工西装手工皮鞋,并且以英国为尊,实际上恰恰是英国人从工业革命时起发明的种种小机器,提升了生产效率,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衣服和皮鞋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从而普及开来的。
英国人至今仍然很享受这种小机器的感觉,估计有种工业革命萌发早期的民族自豪感,一台粘沿条的机器一天干几百双鞋,比俄国鞋匠抱着鞋子吭哧吭哧抠皮子,一天扣两双要有优越感得多。
英国小机器以效率为武器彻底杀死了传统手工鞋业,而今天又被意大利携温州福建的大机器胶水鞋打得透不过气来,只好顶上了自己曾经亲手杀死的“手工皮鞋”的名头继续混着,蒙骗不熟历史的消费者们。
正如同今天在网上网下鼓吹天然材料的品味评论们不会告诉你,衣服里用的羊毛和羊绒可能是回收的,是旧衣服打散了重新经酸碱洗液染整,天然材料不再意味着高级和安全(从成本和市场策略上来看,这种回收毛料常用在混纺面料里,纯毛绒因为定位较高比较少这样偷成本),而化纤面料又始终扶不起来,庞大的市场橄榄形中间地带,被既不安全有没有品的家伙们占据着。
时装行业辉煌的“意大利制造”,本质上也是工业化和技术进步,而绝非什么手工和艺术灵感的花头。
要知道,就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意大利的时装工业还很弱小,靠跟着英国、法国的屁股拣点剩饭吃,打打下手。那时“英国造”和“法国造”是高质量的象征,部分意大利人眼红之余,壮胆造点假,贴个made in france/england的标骗钱(这一幕是不是很眼熟)。
但是现在也有人跳出来洗白,说当年意呆利只是设计和认同感不行,手工和原料是挺强的,即使是在当年,最厉害的法国设计师也要从意大利进原料;而gucci,ferragamo这样的皮具因为活儿好,很早就有名了——但是这一切都没用,当年的整体上的意大利时装业(如果有的话)就是跟在法国屁股后面拣剩饭的。
意大利翻身是因为面料。因为给法国佬打下手,积攒了一定基础。这一幕在今天掉了个个儿——佛罗伦萨的pucci,米兰的ISA,都从中国进口真丝原料。
(ISA,科莫湖区顶尖丝绸生产商,为LV,dior,gucci,fendi,prada,celin,marc jacobs做领带丝巾什么的。他们把便宜的产品放在中国做,自己只保留了5%的纺织业务,在科莫生产复杂的高端的丝织品)
再说回意大利靠面料翻身的事情,其实这里最著名的代表就是zegna,众所周知,它的前身是做面料的厂。
那时意大利没什么大规模生产,虽然跑不掉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总体上还是各家有各家的绝活:比耶拉的羊毛,科莫湖的丝绸,托斯卡纳的皮革——有许许多多的小工厂和技术人员,设计师要什么给做什么,甚至更进一步自己开发新奇的酷炫的材料出来,反过来启发设计师。
面料有了,加上工艺、设计,意大利时装渐渐开始了腾飞。什么pucci 的印花,missoni的针织,Armani的软西装,托斯卡纳的一堆皮活儿,渐渐开始火了起来。到80,90年代,进入黄金时期。许多在今天看来依旧是顶级的品牌,早在90年代就已经进入了中国,不过有一些后来死了,有一些退出了,变得不为人所知。
现在呢?高档市场被法国人控制的大集团瓜分完毕,低端市场被中国压得气喘吁吁,比耶拉最大的竞争对手在山东。比规模效应,谁也不是中国人的对手,什么激光裁剪,什么RFID进入流程,中国山东的厂家都有……
时尚行业里最先进的最有战斗力的技术,一定是在最大的加工国中国——如果说这里有一项什么“高科技”是中国没有的,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A,中国的厂商们不屑去做;
B,这不止是一项时尚行业的技术,而是涉及到技术封锁敏感技术,只是被时尚行业借用了;
从产业角度来看,这是值得自豪的,但从审美角度来看,却并不是——科技进步从来就是这样,在最初提升审美,到了最后却让位成本,抛弃审美。虽然这是整体的趋势,但我依然不喜欢以及在今天成为市场主流的zara和美邦的这种工业感,就像是工业化浪潮+婴儿潮,太多的钱拿去买设备盖厂房,搞得年轻人们营养不良地度过了青春期,然后成了身体和审美同时发育不良的消费市场,市场如此,就不能责怪厂商的审美了,有格调的都死了,适者生存。
回到军事和战争的角度,几乎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从burberry的gabardine,到aigle的硫化橡胶鞋,今天国内售价三百万的斯坦威钢琴当年同时给美国和德国空军造飞机——诸多今天看起来平常乃至落后的东西,在当年都是大幅提升士兵战场生存能力的技术进步。
但技术进步伴随的是战争的残酷,从士兵和装备(皮包皮带皮鞋皮弹匣,到武器)角度来看,以前是把士兵当人和财富,一个士兵需要几个农民和手工业者供养;后来就是纯工具,消耗品,够用就行,这个头恰恰是从二战美军开始的。
工业不好看不精致甚至不道德,但是工业能赢——正是因为这一重大的历史胜利,决定了美国人对工业力量的崇拜,以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审美的走向。尼龙装具在重量,防水上完胜皮子,材料、成本,效能都发生了变化,结果也无可改变了,今天的军队除了礼兵装饰,再也不会用皮子来做子弹盒。
美,在很多时候是不重要的。
别觉得尼龙不是高技术,也不用看PRADA引以为豪的降落伞布包,那不算什么——始祖鸟今天还在最严苛环境下的安全带上在用尼龙66;中国刚建国的时候造不出尼龙,最早的降落伞是从苏联进口的,后来在自己锦州建厂成功,形成产能了,所以尼龙在中国的名字叫“锦纶”。
而中国当年从苏联进口的那一批降落伞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它不是常见的白色,而是一种罕见的黄绿混合的“葵花迷彩”,全国唯一一支使用这批降落伞的伞兵部队驻扎在湖北和河南,这伞前前后后用了几十年,到退役时已有大量报废的流入民间——在一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此种军用、轻量、高强度且廉价的产品流入民间,被老百姓大量制成可压缩的TOTE包——好吧我直说了,就是能捏成一团的买菜口袋,90年代初曾风行一时,直到今天还偶尔能看到。
作为伞兵驻地之一黄陂今天已经建起了奥特莱斯,在这里看人买打折prada,偶尔会看见当事顾客自己手里就拎着一个真正的降落伞布包,而他自己,却浑不自知。
GMT+8, 2024-11-5 14:41 , Processed in 0.03544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