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如画里
发表于 2017-6-17 10:09:59
本帖最后由 江城如画里 于 2017-6-17 10:57 编辑
五月 发表于 2017-6-16 22:49
老工人说的这段有些存疑。我父母都是搞大型设备的,言传身教,我也了解一点点。重型设备的确是按照重量 ...
我估计您明白了标准件的定义,又会有疑问,为啥这货也得从俄罗斯进口,是不是谣言。我当年是参与过外围非涉密工作,能知道大概。初期双方签的是组装合同,所有的件都是从俄罗斯发过来,不要说螺丝,连仪表铭牌都是俄文的,所以最早27的驾驶员都需要学俄语。
我说的就是这段时间的事儿。
也就是因为这种标准件箱中掺沙子、图纸不准确无法装配的各种毛病,厂子和所里早就开始着手替代工作。所以后来的合同执行的非常不愉快。毛子方指责我方无视专利,我方指责毛子方没有诚意……
当然这早就是历史了,说句斗气的话,标准件现在国内随便一家民用厂的质量标准都要比俄毛厂好,根本不可能再从俄毛那里进口了。我刚才本来想给您配个图,就是说明下装满标准件的箱子是啥样子的,发现现在国内做的都太高大上了,完全体现不出来当年老毛子那糙样儿啊
为啥小老虎的表情没了?
njyd
发表于 2017-6-26 00:59:00
江城如画里 发表于 2017-6-17 10:09
我估计您明白了标准件的定义,又会有疑问,为啥这货也得从俄罗斯进口,是不是谣言。我当年是参与过外围非 ...
于这个可能是这样:
高标准的标准件加工好后还得去毛剌,去毛剌的方法就是和沙子一起在滚筒里滚,老毛子可能是滚过以后没把沙子清干净,然后一夸张就成一半沙子了。
如果专为重量往里面掺沙子,还得专门去找来后烘得干透,对于低成本的标准件来说占不到多少便宜,还不如包装箱多钉些钉子,接收方也没法抱怨。
关于图纸对不上,我曾经的单位也碰上过,七十年代进口的斯大林100推土机发动机油底壳,螺丝孔与要修理的原车对不上。这原因可能是有人说的那样,苏俄产品经常在改,而老毛子为省事又省钱把用过的老图纸给送过来了,老图纸跟新产品就有差异。
njyd
发表于 2017-6-26 00:59:22
本帖最后由 njyd 于 2017-6-26 01:08 编辑
江城如画里 发表于 2017-6-17 10:09
我估计您明白了标准件的定义,又会有疑问,为啥这货也得从俄罗斯进口,是不是谣言。我当年是参与过外围非 ...
这个可能是这样:
高标准的标准件加工好后还得去毛剌,去毛剌的方法就是和沙子一起在滚筒里滚,老毛子可能是滚过以后没把沙子清干净,然后一夸张就成一半沙子了。
如果专为重量往里面掺沙子,还得专门去找来后烘得干透,对于低成本的标准件来说占不到多少便宜,还不如包装箱多钉些钉子,接收方也没法抱怨。
另外,如果掺了一半沙子充重量,这批标准件肯定不够用了。还有中国买苏27套件是成套计总价,几箱标准件多重与总价似乎没关系;
关于图纸对不上,我曾经的单位也碰上过,七十年代进口的斯大林100推土机发动机油底壳,螺丝孔与要修理的原车对不上。这原因可能是有人说的那样,苏俄产品经常在改,而老毛子为省事又省钱把用过的老图纸给送过来了,老图纸跟新产品就有差异。
sneer
发表于 2017-6-26 07:04:18
njyd 发表于 2017-6-26 00:59
这个可能是这样:
高标准的标准件加工好后还得去毛剌,去毛剌的方法就是和沙子一起在滚筒里滚,老毛子可 ...
不太清楚去毛刺,个人理解和打砂除锈是不是差不太多?那用的砂可不是海滩上的沙子,而是专门的铁砂,甚至有专门用特定直径的铁球或者铁条的
江城如画里
发表于 2017-6-26 08:37:37
njyd 发表于 2017-6-26 00:59
这个可能是这样:
高标准的标准件加工好后还得去毛剌,去毛剌的方法就是和沙子一起在滚筒里滚,老毛子可 ...
俺不是学机加的,沙子的事儿我听着觉得njyd老大说的有道理。不过车间工作人员那情绪不像是玩笑,大概沙子多的有点过吧{:187:}。
图纸的事我倒是比较了解。其实当时国内厂家自己这一点做的也不好,这个在厂子里叫工艺更改贯彻不到位,就是某一节点修改工艺后,更改单发到工位了,产品自然能改过来,但是相应的图纸是另一个部门管的,两边合不上了。这个问题国内也花了十几年时间才彻底改过来,以我对两边的了解,老毛子那里只会比国内200X年的时候更严重。
不过以我当时跟工艺科的人交流的时候,他们的意见主要是图纸和实际间的差异大的匪夷所思,所以才怨声载道,不好说老毛子是故意还是非故意。
小米粒
发表于 2017-7-2 15:35:42
本帖最后由 小米粒 于 2017-7-2 16:24 编辑
五月 发表于 2017-6-16 22:57
才看到这篇。
大哥,你肯定没读过晨大写的两本书,叫做《仙鹤凶猛》和《米格传奇》。专门写苏霍伊和米 ...
如果你对航空相关资料看得足够多、文笔好,你也可以写。机型参数及各类过程有相关书籍出版。这不是难事,难在于有这个兴趣并投入精力多寡罢了。
关于航空类知识,我看过的刊物书籍相当应该多跟晨司机重合。拜小时候就喜好军事之故,收看来大量书刊累积。你说那两部书没看过、也是第一次听说,不过不妨对这俩设计局历史知晓。所以,其文章多是普及类型;当然,他所在行业的文章有一定专业性,足可供我等一般外人提供参考价值。
小米粒
发表于 2017-7-2 16:22:21
本帖最后由 小米粒 于 2017-7-2 16:23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17-6-8 02:04
说了那么多,一句话不就完了嘛:图-204的技术水平不高。
多说一句就是:尽管与波音737和A320同级,出现 ...
市场快速萎缩,各航空大国的应对才是本。苏俄调整慢何止一拍,原因是苏解体俄初立的混乱,其中的政治博弈+实际能卖出产品博弈,只有有资格看到情报综括的人士才知,博弈又决定各个设计局具体兴衰过程,现在状况只是外表看怎么解读了。关于谁领衔得看哪家在俄政坛受支持、资金更雄厚、人脉更广、业务触角更完整、产业整合更好。这里情况有很多都是我等不了解的,即使有了解的基于职业原则也不会透露,只能根据公开资料解说。看看伊留申或许是一个更好对比例子,图波列夫的难兄难弟。谁过得好,就是谁整合。美在民用强,波音反向整合军用强的麦道;俄军机卖得最好,苏霍伊正向整合扩张民用。俄、中、欧已经重组为一家,而不是当年多家争内部的格局,不能再用当年哪家去看了。一家下只有怎么分配工作量,切蛋糕份儿问题。
你说的这种市场判读,很早就知道,也有不少提出。这是由国家实力决定的,根本不是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政治拍板的。C919的订单,几年前就知道了,政治任务。这种套路在不少行业早就干过,也见听过,保护性扶持策略。
amons
发表于 2017-8-13 23:51:42
静候C929出现,我国的大飞机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