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9-4 09:56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
喋血孟关 -- 《突破缅北的鹰》节选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2-3-5 00:03 编辑
( q/ p, E6 ]6 V8 N: L/ K0 J4 t8 y3 q7 ^* r
7 m) r4 p3 `$ B5 d1 ^
胡康河谷战斗中,远征军战士在炮弹上书写“到东京”的字样
( F2 {0 R h" i4 ^2 `/ O' `: X( \: B5 H8 G7 l! X2 X/ y. @
一九四四年二月,中国远征军驻印军部队从印度东进,以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为主力,如双鬼拍门,兵进胡康河谷。胡康河谷中,日军的第一个要塞便是第十八师团师团部所在地孟关。第十八师团是日军王牌师团之一,人称“丛林之王”,面对远征军的进军毫无惧色,师团长田中新一甚至曾上书15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要求以攻为守。然而,尽管各显其能中,中国军队最初的攻击曾经受挫,但当中国远征军战车部队首次出现在战场上,战争的天平终于在缅北的丛林中倾斜向了那些喋血异域的中国军人。同时检看双方对这一战的记载,当年热带林莽中那段血战的真相便呼之欲出。 {" S! W5 D) k! O6 F6 \
* o, [% U. Z) B$ J' i
孟关之战的精彩之处,在于迂回。4 i/ m& L r7 ?+ J/ i
2 N, B1 V1 U7 v) r. y
当双方在孟关外围打成胶着的时候,中日将领都在绞尽脑汁思索对策。对于中国远征军来说,双方打成顶牛,也就意味着无法取得较大战果,胡康之战有陷入持久战的可能,这不是中国远征军所想要的,也不是史迪威所想要的。中国远征军希望找到一个可以给日军以致命性打击的机会。对于日军来说,中国军队每天都有进展,而且进展速度超过自己所期,也必须寻找一个机会,一举扭转战局。不愧都是身经百战的职业军人,双方高级将领的目光同时投向了孟关侧面的丛林地带。
' U% D7 i7 a& Y% ^8 r1 l
" u5 C& j9 Y" L# r2月底,日军第18师团,调动刚刚补充完毕的精锐第55联队(第一大队不含),令其穿越孟关侧面的丛林,绕到远征军进攻部队的身后,力争在炮兵的掩护下打出一记侧钩拳,瓦解远征军的攻势。
! t! }* r9 v. @- Y0 z- K0 |& c8 Z t1 }3 d! c: M) _) b4 w
无独有偶,同样时间段,孙立人,廖耀湘调动部队,穿越孟关侧面丛林,意图绕到日军后方发动攻势。这一次,史迪威没有表示反对,相反,这位善于观察的将军还把手中仅有的美军“梅支队”投入一线作战,随同中国军队发动对日军背后的袭击。( N" G2 ~, G+ B# e) k+ @1 ]( c5 C
4 q! w% Q1 b! ~" C# v4 R1 f0 V! g同样富有眼光的中日两国将领没有想到,对方也在采取同样的战术。3月1日,双方的迂回部队在丛林中猝然相遇,带着同样的惊讶开始了战斗。
, l6 e+ t1 R* b% b0 S! N# Q: I- k) x" M' z
. ]) t" t8 Z9 k8 V$ B
远征军普通战士( `# Z8 F3 e+ l h9 o- U
这次遭遇战很像解放战争中的潘塘之战。
; p5 L1 C" J5 \0 ]+ r+ S; e( f' w; Z. f3 k* D3 G' ]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黄百韬的第7兵团被解放军团团围困在碾庄。为了救援黄百韬,杜聿明率领两个兵团东进救援,与赶来阻击的解放军展开了激战。混战中,双方同时选择了向对方背后迂回的招数,两军的夜袭部队在无名小镇潘塘遭遇。本来以为对方是小股游击部队,双方在最初都不想改变各自的原定计划,只想把这支“游击队”吓跑了事。然而,遭遇的交火很快蔓延开来,双方都发现对方毫无退却的意思,而且队伍长得不像话。
6 V+ S6 ]) o9 ~2 C. ?4 |# I3 q
潘塘之战就此展开。电视连续剧《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那次两败俱伤的生死之战,背景就是这一段历史。
9 O8 N- d' k( w1 O
: X& _* f* L( O* Q( q j% a2 J/ z& k* @潘塘之战最后打成了一个胶着的局面,双方均宣布自己取胜,但是都没有达成作战目标。" _" U0 m' @0 @2 r/ ]
( w4 Z' A0 u( [* A
孟关之战并没有打成胶着,因为中国远征军比日军多了一张王牌。在印度兰姆伽训练的远征军战车部队终于在此战投入战斗。这次奇袭孟关的远征军部队,打先锋的就是布朗上校和赵振华上校共同指挥的远征军战车第一营。% u3 Z4 s$ x9 X* H# u6 F
: B+ f0 m2 K% M8 R这是一个装备M3A3斯图亚特式坦克的中美混合战车部队,M3A3坦克可以压倒所有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现役坦克。而且远征军还派出了L3联络飞机在空中协调坦克部队的进攻,装甲推土机在地面为坦克在丛林中开路。这个阵容,可比日军阔气多了。% e, B: f' ~. c% Q# p v- u' v# p& ]
3 a) t' Y) Y' P G9 T# k3 x5 `
, P6 a) P! f5 D o* d/ I# e7 F% B- g缅北战斗中的中国坦克部队
5 U# z3 ^3 W$ r7 U' r
; R" I, ~ E& ^0 ~+ s6 G日军第18师团是一个山地战师团,虽然炮兵力量得到最大的加强,但只有师团部直属一支主力为九五式、九七式轻型坦克的装甲部队。这次出击的日军主力第55联队参战的第二、第三大队,完全是一支步兵部队。
4 J) J" ^2 V4 n+ C# {尽管如此,开始的战斗对中国军队并不有利。日军由于侦察更为出色,他们首先发现了远征军部队的行踪。震惊于中国军队兵力强大之余的日军第55联队,将炮兵和步兵摆开了一个埋伏的阵容。中国远征军的部队一头撞入了日军的伏击圈。M3A3式坦克虽然可以击败任何日军战车,但在日军装备的一式75毫米反战车炮面前并非无敌,一开战就被日军打掉两辆,均翻覆入一边的河中,乘员非死即伤。
; k: u1 h/ m# D, |; o0 I2 R2 w- @0 ?
* V/ g9 X; p6 \) {8 a& }: a不过中国装甲部队的战士堪称训练有素,在混战中很快冷静下来。他们几乎都是第一次参加真实的战车作战,但是充分表现出了中国战士坚韧顽强的特点。在布朗上校的指挥下,战车第一营的部队摆开了一个标准的防御阵容,并通过电台呼唤伴随的新22师步兵向自己靠拢。战车和步兵共同构成的防御阵容,浑如一个钢铁的刺猬。1 C( N" s8 m; N0 ^4 i1 S
/ _. V5 C, [! o$ T日军几乎毫不犹豫地发动了对这个铁刺猬的突袭,却在密集的弹雨面前吃了大亏,一千余人的第二、第三两大队几乎全军覆没,连两个大队长都送掉了性命。日本陆军依靠刺刀去拼坦克这种蛮干的做法,在此显示了恶果。
& d4 D1 {& o, S8 Z* z3 X2 U
! u# ?2 A( j7 A& t3 U! E对于中国战车部队在缅北反攻中的首次战斗,中国方面的记录很多,有的坦克手回忆战斗打响时还以为是在演习,直到战斗结束,看到履带上沾满的日军血肉,才明白自己真的和日军打了一仗。
( x9 J& `0 A0 t8 E6 `5 T9 V/ p
r- E d. x' Z" ~! h日军的记录,似以原第55联队第三大队副官井上咸大尉的回忆文章最为真实准确。他在《孟关平原的突袭——冈田大队长的战死》(发表于《丸》杂志1988年别册第10号)一文中详述了第三大队这一战的经过:
/ ?. `: P4 F) B7 |% m
' w8 {' c* `0 {. v2 ^
3 x$ n5 V) K1 r' `1 }: }缅甸战场上的井上咸" `+ F& v9 S1 n% y) b3 R4 `4 g
孟关这一面的地形,是茅草覆盖的开阔地,附近的河水已经干涸,土地质地松软,易于挖掘战壕。面对发现敌军装甲部队伴随的突击军团,大队长试图组织一次正面伏击作战。
+ y. y j4 @3 @8 [) ~, u' [9 \8 Y4 ^. v0 E2 d1 X8 ~1 c
冈田大队担任迂回作战中的右地区队,出发前曾在参谋的直接指导下进行过艰苦的步兵—炮兵协同演练,可以熟练地进行炮火掩护下的突袭。大队长选择的设伏地区在干涸的坦盖河河畔,那里简易公路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横越河川。在道路附近,可以看到满是赤锈的炮车和卡车残骸,星星点点,那是两年前,遭到日军追击的中英军败退时丢下的装备。
% A! r) [, h$ A
/ a* e4 F$ i& W! h, F, U+ |连续几次被敌人追着屁股打,终于可以对敌设伏,主动出击,部队的求战情绪高涨。战斗在3月1日黄昏打响,随着敌军出现的报告,山炮部队开始猛烈开火,两翼各中队的官兵组成一条横线,跃出战壕向中国军发起冲锋,大队总部也不例外。$ T# M4 F! n* g
8 l* {; u) o. D0 b6 p3 n
意料不到的是遭到袭击的中国军队毫不慌乱,就地开始用火炮还击。刚刚冲出数步,我们周围已经接连落下了多枚炮弹,其中一发正在我身边爆炸。就在我身后几步的冈田大队长,“啊”地一声大叫,仰天倒下。硝烟中,我还记得看到有一个只有一条腿的军官在疯狂地蹦跳。事后,我发现这是炮兵派来协同的联络官天野中尉。! H$ Z0 i) P% {2 `1 ?$ u" F2 ~
! F' `! R! {; }3 ^$ N1 r R+ m8 V' B
在和敌军短兵相接的状况下,作为副官,如果大队长被敌人抢去……我的脑子中只有这一个意识,几乎是本能地扛起满是鲜血的大队长开始向后奔跑,一跑就是几百米。冈田大队长是个大个子,那种背负的感觉今天提起来,还能感到当时肩头仿佛被烧伤一样的痛。
?* q+ }# T5 ?2 M: y9 a' T( @0 w& D2 \4 V" c, q% H0 K
冈田大队长在后送中死亡。$ _7 |( x' n: `* s, @, m
$ @1 g! X' U* U( d' ~! ^这时,大队部遭到敌军集中射击,高级军医官大石少佐负致命伤,随即死亡。大久保辅助军医官、我、突击尖刀中队指挥官岛田中尉等均负伤,一时整个第三大队失去了指挥,没有负伤的军官几乎没有。冲出阵地的部队全靠军曹一级进行指挥,整个突袭陷入失败。
1 T* Z, y& L, D1 Y$ u# f8 n; q) Q7 V% B
这次突击前的夜晚,冈田大队长的勤务兵完成到东京送阵亡官兵的骨灰任务,带着家书返回部队。那天夜里,冈田大队长和新婚不久的大石军医在蜡烛下读家信的情景,我至今无法忘记。+ m! y8 {5 L# t( K# y F6 O
. B: E9 j# m/ x5 l s
我所负的伤幸好不重,当时我左手握着军刀向前冲锋,一块迫击炮炮弹弹片击中刀锷又反弹击中腿部,形成一个盲贯。深夜,整个战线都崩溃了,部队开始向出发阵地奔跑退却。敌军打出的炮弹密集如雨,红色和黄色的曳光弹远远看去仿佛烟花大会。
( V( x/ V: b: q( g$ H1 k9 n" w' ^2 s9 k; S% N7 Z- C
敌军发射的迫击炮弹,间杂使用瞬发引信和延时引信,后者可以钻进战壕内部爆炸。日军无论躲在壕沟里,还是冲出来突袭,都难以避开它的杀伤,在反击中,第二大队管尾大队长也战死了。
! r3 Q3 C) X1 C4 X
# B5 m& e$ h" K* y W- _
6 M( m% M0 |, O, e井上咸绘制的战斗示意图
2 l1 G3 Z( h0 a; @7 r两个大队长的战死严重伤害了士气,第三大队的官兵丧失了斗志,开始纷纷自行脱离战场,继任的代理大队长木村大尉拼命收容,才将部队稳定下来。
' \7 j# j$ v# F% Z1 `' D, b9 h4 w8 R5 p. W
孟关平原的会战,尽管师团对迂回作战赋予很大希望,仍然以失败而告终。主要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想到敌军强大的装甲部队会越过丛林来发动攻势,而且其火力之强大超出预料,我军全力突袭依然无法完成任务。这一战失败以后,中国军队暂时消失了踪影,当他们再次出现时,却是在师团的后方基地瓦鲁班……/ {6 d, C1 g x% d* j `# J
" t. `* S7 P8 S( B) X. M. u应该说,井上的文字,比较好地重现了当时的战场,也许,当年的远征军将士并不知道,在他们的这一次战斗中,就让日军付出了两名大队长阵亡的代价。一战击毙两名日军大队长,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也是个不常见的战例了。
; k' B; B9 Y% ~4 X8 v( T! |: A/ S4 \5 \9 ~2 T" M
于是,日军坚守胡康河谷的第一道要塞孟关,便和他们曾经飞扬跋扈的信心一起陷落在了中国军人的脚下。
$ c( [/ Q! [/ v5 ^( Q# r5 S, ?! U& [: }" ^; ?- g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