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早就看过史文恭兄的‘彭总这个人'. 史兄文笔好,举重若轻。但历史很有意思,‘横看成岭竖成峰’,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心目中的彭总是相当不同于史兄的。- |7 M$ j& t0 Z, O: U+ k2 d3 |$ Q
2 E: N2 V- X% S: U; v# o# I第一个,彭总是否自卑否?进而表现为极端的自傲和敏感??
+ _! P: u; Q6 h' p* Q' d
8 B1 d, N1 F# s; t# f0 g2 M0 b0 T我们先看看什么是自卑?自卑一般认为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就是说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伴随的情绪体现有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严重自卑的会导致自残、自杀等后果。
0 \; g1 K& L4 X2 O/ \
A% a) s" h+ g- ]6 \分析一个人的心态,最好看看彭总早期的人生轨迹:
* H' \9 ^. s w% Y. w4 o& x: X1 _* n w" e5 Y% i
1898年,彭诞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乌石寨彭家围子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开始,在私塾读书两年,因母亲去世、父亲病重,即失学砍柴卖钱,补助家用。然后帮人放牛。13到14岁的时候在黄碛岭煤窑做车水工。15岁参加饥民闹粜被通缉,离家逃走。16到18岁在洞庭湖西林围当堤工。18到19岁到长沙投军,编在湘军第二师三旅六团一营一连当兵。20岁,升任班长。与同连的黄公略、李灿等结为挚友。在连队秘密组织救贫会。22岁参加驱逐北洋军阀、湖南督军张敬尧的战斗,升任排长。23岁参加“援鄂自治”战争,代理连长。秋冬,为帮助一个贫苦农民,派救贫会会员秘密处决当地恶霸地主兼税务局长、堤工局长区盛钦(其兄为湖南省督军署高级参议)。事发后被捕,在押往长沙途中逃脱。1922年24岁在广东旧友鲁广厚独立营任连长。3到7月 弃职回家种地。8月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1923年彭25岁,8月从讲武堂毕业,回六团一营一连任连长。而后升任代营长,营长和团长直到后来的平江起义。平江起义后自任红军军长,三军团军团长(后来解放军的一大山头)。
8 Q' f. O4 Q0 Y8 x7 ]/ [& @: r9 q5 G
我的评论:大伙看出来什么没有??彭德怀元帅很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温良好人,放到现在这个太平社会,他就是个叛逆青年。单亲家庭,父亲没法管教,早早走出社会,吃过苦,做过工人,农民,当过兵,有文化(两年私塾,一年军校,在当时的中国算知识分子了,我看过彭总的字,很不错的),有勇气,就是说,是个能折腾向上走或者说有理想的人。再多说一句,彭总的理想是什么呢??据他和浦安修女士的悄悄话:‘’我参加革命就是为了大家都有饭吃。’。, @2 |: u7 y( O) w: Q
1 q: f- r6 c) x+ l; l
大伙觉得这样的人自卑吗??我感觉彭总年轻时是个非常自信(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白手起家的创业型人物)和有抱负的热血青年。
" j0 L# R- c, ^+ _+ ~6 R" v* S" A
2 E" y. s; C% v6 |# b/ b {' F我们再来看看彭总的亲人,朋友的评价:
1 d* g$ n( p v z$ F8 Z( p' w' i& L; `4 q+ v0 T2 p1 b7 @
左太北(彭总战友左权将军的女儿,曾经在彭总家住过两年):彭德怀宴请他在湖南讲武堂读书时的老师李明灏。左太北回忆:他让李明灏坐正座,对他特别尊敬。还有:彭每次给老师敬酒,都是站着啊。" t6 F4 m1 D" E% g. q. s
- ?$ o7 m0 W: x, D9 ]
彭钢(元帅的侄女,前后一起生活15年之久):"我伯伯这个人是有民主作风的,是能接受不同意见的。在家里,他对我们这些孩子不是以长辈的身份严厉地呵斥你,你像我在西安上学,每次给我写信都是写彭钢小朋友收,他都是以朋友相称。"
( c& \. b6 t2 |. n$ D" u+ Q5 O. o; h2 o- @7 A' T
还有段小故事:彭钢问他:“你能做到闻过则喜吗?” 彭:“我做不到闻过则喜,但可以做到闻过不怒。”
0 `& y! R4 X5 L( R1 f- H: u: O6 _2 J5 r! y& T' ^
杨尚昆(中国前国家主席,彭的老下级,战友):彭不是没有缺点,比如他严格、耿直又难免失之于躁急,但他勇于自责,“过则勿惮改”。关于彭的理想和选择:彭参加革命前,是湖南军阀部队里的一个团长。1928年,由于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混入革命队伍中的投机、动摇、贪生怕死者纷纷离开革命,彭恰在这时甘冒万死奋起组织著名的平江起义。
/ q# P6 }7 T7 G4 N; r1 L8 q- W5 U- c& Z5 `, C. n# m" e3 b
孙毅(中将,彭的老部下):他待士兵同志亲如兄弟,和大家关系十分融洽。他的脾气是很大的,有时发得不对,事后有人跟他谈及此事时,他总是欣然接受,并说:“我错了,特向你道歉。”" I. {# \3 A8 W1 u; X' D- I
* f- \* E( t+ l% ^2 C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中说,“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
3 [" [, o: z% v% |
" D0 ]; k/ c+ {0 ~6 X- M4 h评论: 我看得越多,越觉得彭总是那种脾气急躁,但心胸很宽阔的人。因为只有真自信和内心强大的人才会坚持,才会和别人道歉。) w) T4 G; b0 Q1 U; H) p
& h8 R7 \* |( Y" q( s: I* P$ P" N再来,彭德怀读书吗?# Q7 S- r6 p; U) j# F
3 W/ W; U: i7 }2 q! {) |目前所知道的:在湘军中因除恶霸被通缉,隐蔽在乡间时,读过《资治通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阅读。北伐时,他读过段德昌送给他的《向导》、《新青年》、《共产主义ABC》和《通俗资本论》。在中央苏区,彭读过毛泽东送的列宁著《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彭在全国解放后,买了全套从高小到高中的数、理、化课本和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制定计划,坚持自学。奉命到三线担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时,彭还随身带了20多箱书到成都,把书橱放得满满的。: F" l; ^# {. ~
6 b+ H+ s$ n+ u5 R2 s
彭去世两年前,1972年7月5日,彭的侄女彭梅魁给彭德怀送书的清单如下:" z" Y, K0 t2 _: f6 J
+ w P4 p+ g* M, W3 D1.《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2分册。) A* e- L" a( C2 T& \4 ]
" o" i/ X7 o7 J# N1 h1 Z8 w8 o2.《哲学的贫困》1、2、3分册。
2 }& @8 L6 J8 D d% O/ j0 a! L( G; h! u i7 q5 h! X
3.《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1―9分册。& z/ ]' v5 e6 k- G6 q" W8 y7 F
* L! b8 V. {9 u6 p4 ^" d4.《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 [7 y2 F$ R1 {( ^
% @4 ?* R: e7 e5 D# T
5.《工资、价格和利润》。2 F: T% ]# Y0 E8 Z. p* H6 s
! P/ H' k! h8 E4 U* o6.《雇佣劳动与资本》
; B' g3 w' Z2 c. d! t* |7 y
. b& F% h4 B) K9 X t7.《哥达纲领批判》。: g2 A$ R; R; N& H& a1 R9 }1 H
) b# z2 p. q$ M
8.《列宁回忆录》
" i; c9 |" q b# q' X+ D
# X M; Y+ h" X2 _评论:所以那,别看彭总老说自己是个粗人,邱八。大伙就真当真了。和事实差的远的很哪。3 s7 H3 Q& q' @7 N
4 ~4 c I; i% `3 \2 X5 q/ a9 M
很多人觉得彭可能是个粗暴不通情理的人,这个不好说。大伙看看下面的几个例子。其实身边人的回忆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品行。
~. B5 q. a4 O4 S; _3 a% b& T0 P( O* }0 ?4 p
据彭德怀秘书回忆,有一次,他告诉彭,徐海东大将要来中南海看他。当时,彭一听马上对秘书讲:“别叫他来!他有病,我去看他!”彭立刻驱车前往北新桥徐海东住处,两人一起交谈了两个小时。
, \9 R. b) i/ W& X9 p
' q( ~" G5 B/ D) U# C" F还有一个小例子,彭德司机鞠远学有一次四五天解不下大便,肚子发胀。他与秘书闲扯时谈起这事,恰好让老彭听到了,对秘书说:“你快给中鞠弄点蜂蜜喝!”& @; }% n L9 E; l" ?/ S" Y3 m
2 M3 m; v0 s5 i% o
评论:最大的问题是,很多时候,彭的自律和要求严格得罪了很多人。这才是根本问题。水至清而无鱼啊。你自己当圣人,又在高位,这无形中得罪了很多人。这在战争年代不是问题,和平年代绝对是大问题。
" s8 A' {2 p3 a8 g( o
1 W, v: c% ]9 }/ |5 O7 n/ W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人说出来了:杨勇就说过三军团的高级干部在授衔时,都被官降一级。彭德怀说这是为了部队中消除山头意识,他对大家说,我是国防部长,不能搞自己的小圈子。杨勇的评论是:你彭德怀不搞山头,别人都搞山头,那我们就倒霉了.
: f0 C- m8 F! p: X, u; w
8 N6 r" y3 n$ z还有个小故事,1941年到1942年,刘锡五(当时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拿出一小包纸烟抽起来了,彭看见了,问:“你这纸烟是从哪里来的?”刘说:“是戎子和送的。”彭听后发了火,厉声批评了刘。张友清(当时北方局宣传部长)对刘锡五说:“好!这一下戎子和再也不会送烟给我们抽了。”. t1 T3 ?5 @/ U E4 t) r
3 Q* d! N+ M8 x k, K3 U我举这两个例子比较典型的说明了元帅的问题所在,他不想搞山头,
* g' X/ |& U( d; o4 C6 P% L' _3 o0 g% B7 c. J3 {
但客观上他就是红三军团的旗帜。跟着他的不是一个人。人不是圣贤,理想过后建国要分红的。老彭这人啊,人不错。但是跟着他没好处谁会干??林彪后来说他是冯玉祥,他确实不是。问题是毛已经失去对他的信任,彭的遭遇不是单纯的个性问题,而是他太过理想主义,那种共产主义清教徒的作派早就被人看不顺眼。8 z* r6 A9 H5 L6 C5 X6 j0 S
) |4 f2 j2 ^+ U' P/ y
总结一下:彭是个自信(也许太过自信),有人情味的,有杰出才能的军事家。和毛的矛盾是实力膨胀后为人又太清高的结果。对彭最适合的结局也许是在朝鲜战场上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而逝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