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武宜子 于 2011-12-20 16:01 编辑 / N) j/ n) F& t4 L, G
: o+ c3 u+ e1 Z3 Z0 o: V) C* O+ _
老话说,上赶着的不是买卖。 ; i5 I2 z; K2 u9 F5 I" D* K# T
经济买卖中,有这么个常理:价格一定时,买方要的越多越好,而卖方则是给的越少越好。这个道理一般没太多人会反对,但如果你善于观察,生活中总有例外。
( K, S' r" S$ j
先说一下我观察到的两个有趣的例外。第一个是教育。在教育市场,买方是学生,卖方是老师。学生交钱后,想要的是越少越好,恨不得天天翘课;而老师收钱后,就要上赶着的交给学生,留作业加课时越多越好,就怕学生不学。 第二个例外就是国际买卖。国际买卖中,出口国是卖方,要价是越便宜越好;而进口国是买方,却常常要求出口国给的价钱是越高越好。当然,这里不是指进出口商个人,而是指政府通过操控货币汇率,所达成的这么个价格往低处卖的买卖过程。 + i! {- M0 P2 `
经济学家说,这是个反常的买卖,但各国政府又都不甘落后地争着反常。所以说,国际买卖是越来越不象买卖了。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个反常。 & l. [- @- q- @: }
我无意在此批判某国政府,而是评说一种国际买卖的普遍现象,也即国际贸易中各国政府争当“冤大头”,不惜工本把自己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此长彼消的货币战争。
' B0 Q# k2 i6 x& c$ a# q- [1 J# x
这可以说是当今经济国际化的现状之一。各国间你贬我也贬,好像要看谁能比谁贬得更低。当然,零是这个互动的底线,总不能卖人东西还倒找人钱吧?这其中,中国做买卖的比人多,似乎“冤大头”当得也大些。好不容易用低价赚来的钱,扭头又把这钱借给别人使,还要承担欧美政府破产还不了钱的风险(当然,好处也有,比如中国增加了就业)。 目前,用货币贬值来促销这招,快要走到头了。但贬值作用不大了,并不等于各国政府不让贸易对手低价买货的努力也就此罢休了。为阻止贸易对手低价竞争,各国政府还可以并正在实施着各种手段,从反倾销到升关税、从设置配额到行业规范、直至使用在名声上搞臭贸易对手的办法,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 a8 ]7 x! G, ]( n# Z8 T; e
但这些“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的手段,廉价商品能被它们当在国门之外吗?贸易能够被抵制住吗?
7 D @4 q: D/ R( X, D
今天读到一则蜂蜜的故事,能给这个问题提供答案。因它有点贸易启示录的味道,故把它记录在案。 5 b. B0 u2 L' s3 M' C- ~
当今贸易世界,主角有两位:美利坚合众国和中华人名共和国,其余国家只能凑合个龙套。今天要说的蜂蜜买卖当然也是中美两国间的贸易趣事。 ! |/ t" m7 |' ~5 j& @' z! v
蜂蜜,是美国厨房必备物品。围绕这个大众食品,还发展出了美国式的大众文化。比如那美国系列动画片Winnie the Pooh和Yogi the Bear,其中都有情节戏说嗜蜜如命的熊。因为儿童成人都喜欢,以至于美国商店出售蜂蜜所用的软瓶都做成熊样,叫做HoneyBear。使用时,用手轻捏这只“蜂蜜熊”,蜂蜜就顺口流出,非常方便。
) I! Z7 a: g0 U9 z3 t
美国蜂农自产蜂蜜满足美国市场那已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的事,自196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进口蜂蜜,到今天美国消费的蜂蜜50%以上来自国外。美国从他国进口的蜂蜜一般是半成品(raw honey),到美国后再加工装进叫做“蜂蜜熊”的软瓶中。 8 G3 I/ g. C& `
目前世界生产领域中,针对几乎任何一个产品要是有人问最大生产国是那个?就算在你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猜着答“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一定会说:正确,加十分。蜂蜜生产也是如此,现在的中国是世界的第一大蜂蜜生产国。自然,中国的蜂蜜也要出口到美国。
( P, ?, P! q4 _# J) C
在2000年前后,中国蜂蜜对美国蜂蜜达到高峰。随之发生的事情就是那老一套,你猜也能猜到了。美国蜂农向政府抱怨:中国货币贬值,使得中国蜂蜜以超低价把他们逐出了蜂蜜市场。于是,美国政府指责中国倾销并实施各种办法企图阻止中国蜂蜜进口美国。 7 v( f6 c l( g5 i
定配额反倾销等等各项措施均告失效后,美国政府动用了关税这个武器:在2008年对中国蜂蜜征收特殊关税,这关税之高,当年就把中国蜂蜜全部彻底轰出美国市场。
2 A# X5 E2 t* \: f: M
关税使得中国蜂蜜在美国市场价格太高无人问津,关税政策成功了。但是,美国蜂农的工作保住了吗?美国自产的蜂蜜又重新夺回市场了吗? . k) G, s3 `" G
2008后,美国蜂农高兴地发现,中国蜂蜜绝迹了。但同时,又郁闷地看到,来自台湾、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蜂蜜是“蜂拥而进”,占领了中国蜂蜜退出的市场,美国蜂农并没有夺回他们的市场。
y9 c; s9 A7 F( M( h. P
美国蜂农纠结,台湾印尼马来这些国家,并非主要蜂蜜生产国,之前他们甚至没有像样的商业蜂农,他们一下子哪来那么多蜂蜜同时进口美国?带着问题,美国蜂农发扬美国的科学探索精神一定要把答案找到。
3 L0 a, f) N9 m9 z+ W( u' x! F8 d
蜜蜂采花蜜(nectar)时,会把当地的花粉(pollen)带进蜂蜜中,而这个花粉就好比是身份证,可以辨别出蜂蜜产自何处。靠科学的力量是美国的长处,通过这个方法在实验室里的分析,美国蜂农证实了自己的猜疑,这些国家进口到美国的蜂蜜,不是产自当地,而是全部来自中国。有了证据,美国政府再次出手,对这三个国家也关闭了美国的蜂蜜市场,并且还起诉了几位作为中间商的中国人和德国人(美国已有严格限制令,管制中国蜂蜜进口美国)。
0 v: L2 _+ F& Q
美国政府又胜一场?美国政府再一次帮助了美国蜂农,但是美国蜂农还是没能得好。他们再次纠结地发现,又有一条新的蜂蜜进口线路。这回不是印尼而是印度了。
$ ?( e" H9 }: L# |7 g7 L1 R2 h! }
老美这次更纳闷了,印度甚至都没有什么蜂蜜生产历史,它的蜂蜜又从哪儿来?有了前次经历,美国人的疑点自然指向中国:一定又是中国人把蜂蜜卖给了印度,然后印度再把蜂蜜卖进美国。那就还是依靠科学吧,进实验室查中国花粉。 但这次就更让美国人晕了:来自印度的蜂蜜居然查不出中国花粉。原来是,自美国人在来自台湾印尼马来的蜂蜜中查处中国花粉后,中国蜂农也变了招术。这回可是美国科学对上中国智慧,想占上风怕没那么容易。你想从蜂蜜中查出中国花粉,那我就是不让你查里边有中国花粉– 这听上去像是中国的传统智慧。
: U1 @* t# F& D1 J r. I
中国蜂农大都不做精加工,一般都是半成品出口,自然也就不会想着要去把花粉除掉。但这花粉是可以在出口前过滤掉的,也并不是那么复杂。中国蜂蜜出口到印度时就是这么干的,目的地当然还是美国。可让美国人在蜂蜜中什么花粉都查不出来也许更会让美国人起疑。于是,中国蜂蜜过滤掉中国花粉来到印度后,又“聪明地”被搀上少许印度当地蜂蜜。这样,美国的试验分析中,能见到的只有印度的当地花粉,而发现不了中国花粉 -- 这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法术,还是美国蜂农深入印度当地后,半猜半疑的结论。因没有“科学证据”,这次美国是即办不了印度人,也办不了中国人。只能看着那一船一船的蜂蜜流进美国市场,明知是穿着印度外衣的中国蜂蜜,尽管恨得压根痒痒也一时束手无策。 这边印度的事还没罢了,那边越南蜂蜜又进了美国 -- 美国人同样怀疑越南蜂蜜来自中国。 + V6 m0 ?1 K% H# p7 @# H$ f& W
束手无策只是一时,善罢甘休那也不可能。政府暂时没了良策,美国蜂农自己行动起来。他们以保证蜂蜜质量保障消费者利益为借口(行规的影子出现了),派人亲到各“产地国”,寻视生产规模(这些国家蜂蜜生产原来都不够发达)、鉴定当地花粉、直接和当地蜂农签定产销合同,目的只有一个,杜绝蜂蜜来自中国。
: R/ M+ H' u# m, ^7 F+ Y- k& G# ]
这是美国最新招术?能惯用吗?答案是否定的。 ! t$ V+ `( r! P b
中国蜂蜜能卖到美国只有一个原因,价格便宜。你美国非要人卖高价,那是违反了市场规则。中国蜂蜜价格高了,美国蜂农是会暂时保留一些生存空间。但是要知道,把中国蜂蜜卖进美国的大多数是美国人自己,这些蜂蜜经销商和美国消费民众,从低价的中国蜂蜜得到实惠。取消中国廉价蜂蜜,损害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4 b6 X6 L. c+ m& V4 f5 F8 E
只是因为这些经销商不如美国蜂农强大,消费者又没有一个紧密团结起来的组织来达成政治诉求保障经济利益,加上由低价带来的实惠不易量化,所以最后还是美国蜂农们的利益影响到了政府决策。
& T/ K3 W0 K! [2 n; q
但与市场对峙,政府决策实在难有胜算。货币争执、反倾销、配额、关税都用过了,中国蜂蜜取道他国依然畅流美国;科学查花粉用过了,中国蜂蜜换国家了照样畅销美国;美国蜂农亲临产地国签合同了,可你能想到中国蜂蜜下一步又将是以何种面目出现?从哪个国家来?
: q, X# y5 i$ x K' w9 L
注意,中国蜂蜜去台湾印尼马来,到印度越南加上下一个某国,并不一定是中国蜂农卖去的,很可能是所在国甚至第三国商人来中国买的。在美国蜂蜜好吃,大熊来了;在中国蜂蜜便宜,商人来了。商人和大熊一样,只要蜂蜜好价格好,不在乎原产地的不同。
4 w. V. ^/ R6 K/ C: I9 N8 L; {4 X
但美国因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而损失惨重。先是因那些反贸易政策而让消费者和经销商损失掉廉价带来的经济利益;建立实验室雇人查验花粉需要资金投入,而这些投入会转嫁到进一步提升的“美国蜂蜜”价格中去;派人去产地国定期实地查验签定合同也要大笔资金,同样会推动蜂蜜价格上升。最后,这一切妥当之后,中国蜂蜜可能又换国家了,或是以其他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又出现在美国市场了。 % r, z: D' t" _; p0 B
在市场跟前,即便是世界最强大的美国政府,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难怪有这么一个说法: The market will find its way. N& l/ g3 A- Z8 u6 C/ Y0 H
中美贸易物品种类成千上万,蜂蜜只是一种。美国政府在对中国其他产品实施反贸易政策时,蜂蜜一例应是前鉴。 / u6 w1 @# j. W*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