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介绍一下唯一一个没出国的,他是罗宗震,他在国内入党,因学生运动被开除,后被关押在上海,被营救出之后不久就因精神病去世了。罗宗震的父亲是康有为的门生罗惇融(瘿公),曾写《庚子国变记》《中俄伊犁交涉始末》,现在想看看那段历史,这本书很重要。罗瘿公被程砚秋称为程家第一大恩公,第二大恩公是周恩来。为什么呢?因为罗瘿公一手培养了他,还帮他赎身,安排功课提高个人修养,给他设计唱腔,写剧本,找徐悲鸿给他作画,给他找老师,帮他挑老婆,打点演出,教他做人,怕自己死后没人给他写剧本,还提前安排了金仲荪给他写剧本,陈叔通帮他提高国学的修养(陈后来是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陈叔通是钱学森的长辈,也是陈布雷的前辈,陈布雷两次把他从共党嫌疑名单上拿下来)。死前,罗瘿公也把两个儿子托付给程砚秋。 2 G" |: A+ \1 r, m
罗宗震的父亲罗惇融(瘿公),罗宗震牺牲的太早,没有结婚,父母姐姐都早逝,找到一张照片很难 ' {% L5 z3 v6 a
可能是这些原因,程砚秋生活中舞台气要比梅兰芳先生淡一些,而且自律极严,平生不传女弟子,省掉了很多麻烦。 6 o+ p' f6 B6 k
' Y5 P% i& ]2 H
罗瘿公正儿八经一个满清遗老,却养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儿子。但是可能是遗传问题,罗宗震很早就因为精神病去世了,罗宗震的母亲就因精神病去世,他姐姐也死于精神病。另一个儿子罗宗艮在战乱中下落不明。罗宗震在上海被关押在龙华监狱的时候,未婚妻不敢去探望,还是章伯钧的老婆李健民代他去探望,而且是从北京坐火车去上海监狱探望,身上揣着两张大饼饿到晚上才感动了看守,允许兄妹相见探望一眼。因为李健民也是程砚秋的fans。另外他们的关系也不一般,罗宗震想离家出走投奔革命的的时候,从家里偷出来的宝贝就藏在李健民的宿舍。
) R. h" }; r7 I8 Y2 a
. C3 y! E# j, x) d1 b o; F……………………………………………………………………………… 下面介绍一下,八仙中唯一一个女性,是罗宗震的妹妹罗静宜,罗静宜也是这八个人中唯一一个不是清华的,她是女师大附中的。罗静宜能进入我们这个八仙之列,并不仅仅因为她的哥哥是其中之一,她的两任丈夫都在这过海八仙之列。罗静宜幸运的活到了解放,解放后在中调部工作,后担任外贸部联络处处长。罗静宜和前面提到的以兄妹名义去探望他哥哥的李健民是同学,那为什么罗静宜没有自己去探望呢?因为她当时自己也在监狱中,而他们兄妹的父母姐姐都已去世,弟弟情况不明。 ) `* L7 D& _! @* ?- q# z
G/ _% b" M9 Y" I8 F$ k# b& E( S# h施滉、罗静宜夫妻合影 3 Z7 r# E6 w5 g+ R
罗静宜这个监狱是从美国留学回来之后被关进去的,当时她早已在美国入党,是美国共产党中国局的创始人之一。罗静宜去美国和回中国都是跟随自己丈夫施滉一起的,两人有一个女儿施琦生,90多岁了,住在青岛某干休所。施琦生出生在旧金山,8个月时候回到中国。现在施滉和罗静宜的外曾孙在追随他们的脚步在美国留学。 ! a& U$ @( ?2 G2 C2 a3 A
/ P3 e, Q8 h) V5 x
…………………………………………………………………………………… 罗静宜的丈夫是施滉,施滉是美国共产党中国局的第一任书记。施滉曾经化名赵大,所以你倒是可以说美国共产党中央局是姓赵的。 ' y0 \2 P8 N+ z8 s$ o; c' g
s S6 L+ w. t1 X% U) b% @施滉,如果他不牺牲并且走学术路线,将是中国历史学上开宗立派的大师。
% \+ H0 W9 o4 I% n. s) U/ O9 L& u( |/ l! o$ a6 P
施滉本来不应该姓施,也不应该来到清华。他确实姓赵,因为他父亲姓赵,但是施滉的父亲入赘到了施家,母亲叫施德美,所以施滉也就姓施了。施滉的父亲非常穷,穷到他是因为穷才入赘到施滉母亲家的,而施滉的母亲家有多穷,穷到三岁的施滉就得跟着母亲出门做小生意了。 ' w+ E8 i% c8 m. @; U
0 K8 t, N+ ?$ M4 S- h/ y
但是施滉的父亲虽然穷,但是志气和文化水平都有。30年代的时候,已经是在香港做私人教师了。当时因为顾顺章的出卖,施滉和蔡和森一同被捕。蔡和森被引渡之后牺牲在李济深手里,施滉被保释成功,躲过了这一次劫难。当时地下党凑钱保释他们,但是钱没有及时凑齐,才导致蔡和森的牺牲,而施滉能够免于此难是因为得到了父亲的保释。
" e$ D& j) H4 r; c; y- O9 h" y& Z
3 A, O# ?& y1 o# H命运对于施滉,就好像那些裸分能进清华北大的学生一样的残酷,他确实也是裸分考进去的。当时的清华,和今天的清华不一样,一个省一般只招收一两个人,基本上只有现在的省状元才有一半的可能性考上,因为现在的省状元有文科理科两个。施滉小学毕业后考入了云南省军医学校,1915年毕业成绩第一,本来按规定保送天津读书的,但是他的名额被顶掉了。 ) j f. j+ M! e; y, G1 Z9 \0 V
1916年,施滉考清华,再次名列第一。当时的情况,清华的招生名额是按照庚子赔款各省分摊的金额来确定的,云南经济差,只分到了一个名额,然后再到北京去面试。显然这次是外国人的考试,云南的官员士绅们不能顶掉施滉了,他们采用了另一种方法,他们增加了一个复试的名额,虽然只能招一个,但是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挤掉那个没有背景的。但是施滉的成绩实在是太好,复试又一次赢了,这次是外国人组织的考试,终于无话可说。
' H. _# G2 w7 {0 v! b! e
+ z: J* K* k4 h* ]7 b所以在这里劝一下家里孩子成绩好又有足够自我管理能力的,不妨在高中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争不过苏小妹的爹们,至少先找个比较平等的竞争平台吧,哪怕只是和中国人争的平台。
+ v' Z( c- _( Q* t8 M: e! A) l7 f* a$ X; N* D+ \1 } k
你别笑,施滉这一年考入清华的,确实有一个拼爹进来的,而且不是一般的爹。这个学生叫梁思永,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评院士之前去世了,否则也是院士,他的专业是考古,梁思永先生是中国现代考古的奠基人之一,成果极为辉煌,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他是拼爹进清华的。当然,他爹的层次比苏小妹的检察官爹强多了,苏小妹的爹不过是个地级市的检察院的中级领导,梁思永的爹是梁启超,这么看的话对于普通人民国似乎很讽刺的公平点。
% s- e' n$ X, u( k & Z' a9 s7 U: R" e/ x' f7 C' C2 o
梁思永先生
% s# M2 {6 _1 B1 j1 u # A- q" ?8 P. g2 @1 N
既然说到梁思永了,那就说说他哥哥建筑系主任梁思成的孩子梁再冰。梁再冰考了清华没考上,梁再冰的妈妈也不一般,也是动用自己的能力查了试卷的,梁再冰最后去了北大。同年校长梅贻琦的女儿也确实没考上清华,但是上了一年补习班第二年考了进去(这个补习班是清华自己办的)。文学院长冯友兰的女儿也没考上清华,但是考上南开读了两年转学去了清华。所以拼爹要拼在暗处,不要像苏小妹他爹那样抄袭论文换资格还那么无耻的满世界喊生怕别人不知道。
& p2 {3 p3 z/ R1 v* M% v
, i. z2 S% X/ Q3 J+ K3 E. [现在说说梁思永是如何拼爹的。那年新疆也分到了一个名额,梁思永是用这个名额考进清华的。这个别人不知道,但是他们同届的同学都是知道的,偏偏这一届同学里吧,回国干共产党闹革命的人多,这事也就成了公开的秘密。也许是这个的影响,梁思永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极为玩命,是梁启超的儿子们里唯一一个早逝的。 % ?- y* u9 _- f3 L2 n" F* M
8 {5 D% [& W; p8 ]
施滉能够在清华以穷学生的身份取到白富美,有四点非常重要:
+ E+ Z. i9 k! y h0 _1 x* J1.成绩好,施滉经常考第一(这是各省状元里的状元了) 2.活动能力强,施滉是学生会主席,还自己组建了不少社团。 3.长得帅。 4.文笔好,下笔千言,言之有物。 对了,还有一个,因为家里贫穷,为了交纳学杂费,他在清华图书馆担任了图书管理员。他的同学们非富即贵,比如冀朝鼎、罗宗震就很有钱,平时就帮衬着点。当然罗宗震帮衬的有点多,一不留神把妹妹帮衬给了施滉。 - [5 w7 b' j' o! ? v
3 m3 J, h! G' j. x) p3 ?" s有人会说,既然社会活动能力强,那么五四运动的时候,他在干嘛呢?这就叫欺负人了。
3 y n3 R8 U1 [' a! g# j- t" X; I1 R! t1. 当时北大是大学,清华相当于中学。用大学生跟中学生比本来就不公平。 2. 北大在沙滩,清华距离天安门还有二十公里。北大顺着故宫溜达就去了,清华得苦巴巴的等火车。就算这边打个电报过去通知,他们也赶不过来。 3. 清华课业重得多。不信你拿高三和大一比一比。当时清华的学生可以称得上年年高三,在美国人的把持下,执行的是严进严出的政策。虽然进来的少,毕业的更少。考进来的都是一个省的状元,就算走了后门那也是高层次的后门。 4. 美国人的思想教育搞得好,大部分清华学生想的还是毕业考去美国过资本主义的腐朽生活,像这几位早期共产党这样的是极少数。 * f* ?% B5 n2 A+ Z7 i6 X/ v8 W$ I
4 w# z5 F( k% j
施滉也后来也去了,被关在北大,算是参加了五四运动。这一点为他在学生中加分不少,要知道大部分学生虽然自己不敢去,但是对于敢做事情的人还是佩服的。
+ I( b9 K6 ]4 M) `9 A0 Z6 k3 C/ l* A1 s" c
未完待续。
. j' ~* c1 S1 ^1 `& I"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