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8-2-18 11:41 编辑 " Z6 e4 |) h, k/ f: a7 V/ {; C
% E* ` M" @1 r! t \![]()
* L* W% R1 S0 H; Z# K! @近来,“战略步枪”QTS-11很火* Q M: E+ B7 Y3 g1 g+ k# G
+ {# @( [. X8 X% E" ^ H/ D& J![]()
1 d) r3 m9 E4 g1 T2 s习近平在检阅部队的时候,还端起来试了试* [; p" ?; B& y
& B% b9 P9 h4 [2 a2 |9 q近来,QTS-11单兵综合武器系统火了,还有人直接称其为战略步枪。作为对新装备的自豪,这么称呼当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战略武器是可以对国家战略目标直接产生影响的武器系统,连歼-20战斗机也只是准战略武器。QTS-11作为战略武器,那是夸大其词了。但这只是文字问题,真正重要的是QTS-11在中国步兵班里的作用。7 ]4 d! e0 s1 F- e
! u0 |7 [* I7 ]( A; k! |7 D/ s" y中国军队曾经有大陆军主义的名声,但更确切地说是大步兵主义,因为步兵曾长期构成中国军队战斗力的绝对主体。因此,中国对步兵武器的重视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很长时间里,由于国力和观念所限,中国步兵班的火力搭配并不合理,一方面有两具40火对反坦克火力高度加强,另一方面步枪手全员突击步枪化都没有做到,正副班长配备了56冲,但普通士兵只有56半,40火、56班机的副射手连手枪都没有,实际上是无武装的。7 ?3 ~$ c# d3 l a. X
0 g5 K& d7 U8 u0 y5 x, }
& [9 b" |5 Y% J0 W! \
冲锋号一吹,大批步兵一拥而上,这在很长时间里是中国陆军的主要进攻方式* C# h% @" J: y6 t/ B+ h
; R3 z3 a% W; c) r- M9 O8 H
/ o) c4 ?; b1 B$ X- c7 o
在防御战中,尤其是面对苏联钢铁洪流的时代,步兵加火箭筒则是反坦克的主力2 o3 @! o# W9 @6 s
0 L5 D' s6 O& h) ^* T
那是苏联装甲洪流威胁的时代,也是步兵实际上是野战反坦克作战的主力的时代,这样的火力搭配是有道理的。但在中国陆军一步跨越机械化、正在进入信息化的现在,尤其是考虑到陆地上受到装甲洪流式进攻的可能性较低、从空中到装甲和炮兵的反装甲火力极大增强的现实,这样的搭配就很不合理。在这样的背景下,QTS-11应运而生。这是让步兵回到步兵的结果。 p- ?4 W7 T3 w- u4 G8 p, A
5 W, I. ~9 E8 H4 @![]()
$ z2 d8 O* s m0 v1 g5 b( }% d: [现代步兵有装甲步兵,任务是依托步战或者装甲车配合坦克作战
* c$ |: l5 b) `7 e
+ m/ t$ o, i) U: [6 j0 |: B![]()
& Y% h; S: ]6 K4 H+ a步战是装甲步兵的主要重火力,下车步兵没有必要特别强调携行的重火力4 d+ Y8 p# k8 P2 }6 a& ]+ |
0 j) O% a: R0 Y! f8 e- n" C$ z7 B
![]()
5 O: i* s# ~2 U% J% {: I: P0 x另外就是轻步兵了,主要为徒步作战+ ]# D* }7 S. ]* `
w/ o: G$ H2 W7 j, u
/ N& W7 L; b1 g# r$ U4 o1 u; ? N
轻步兵就要靠手中的火力了,像榴弹发射器这样的必要的加强是很有用的
3 v/ o& ^+ z+ ~4 L5 p. V- ~% d) i9 n" C$ o2 f% M. |8 t
现代步兵可分为装甲步兵和轻步兵。前者用于配合装甲部队作战,以搭乘履带式或者轮式步战作战为主,在遇到装甲火力难以清除的敌人时,下车作战。后者主要徒步作战,用于在城镇、山地、丛林等装甲力量难以展开的复杂地形作战,或者作为轻装快反的第一波为装甲力量抢占通道。伞兵、海军陆战队、山地部队甚至武警都属于轻步兵。
% {: _* b* D, U+ Y: k* }3 Q, w& g# p$ k6 I" ~
步战通常装备25-30毫米速射炮,有些口径更大,达到73甚至100毫米,还装备有反坦克导弹或者炮射导弹。步战上重火力与反坦克导弹的作用是另一个话题,但步战火力极大地超过任何步兵班可能徒步携带的火力,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装甲步兵不必过于强调可徒步携带的重火力,而是可以依托步战为机动火力点,下车步兵与步战配合作战,携带火力以反步兵为主。值得指出的是,下车作战的装甲步兵通常不需要远离步战作战,不需要背负给养和野营装备,这对武器选择和负重搭配是很重要的考虑。/ l2 ?. B7 s% ^* F5 q8 M( g: m7 l
8 ]4 J8 Y: i* z' g2 i0 p7 U& A4 ?" N
轻步兵以徒步作战为主,经常远离直射火力的支援。在典型作战环境下,要么可以呼叫配属的空中或者间接射击火力支援,要么敌我的重火力都不便展开。因此,对于典型轻步兵班来说,自身携带大量的反装甲火力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但徒步作战的轻步兵不仅要背负武器弹药,还要背负一定的给养和野营装备,负担很重,武器选择和负重搭配是更加敏感的问题。
- T* C, W+ o5 |# }: b
" q# o. u! l# b![]()
8 q* ^4 x/ K; o2 k' E) T- X于典型的突击步枪相比,QTS-11属于新概念步兵武器9 @$ ?: v1 `, _
1 V4 G+ M2 b- y. p: K- b& _% a 3 P. Q' p! z6 f3 H" R! _+ i
连包装盒都那么高大上
5 f$ F/ v% E" V8 A6 ~2 J/ D& z% i, _( D& G9 c& a2 ~; Q
3 f8 [! C+ j1 m% X8 E6 k! C" b
这样一套背上,重量小不了,还要算入远程巡逻时的电池重量
- a3 {' I; {9 ?' ?! j2 X' v; T- K. y8 F7 R( N% `
![]()
4 i2 n+ [! d& Y$ T) t C, p先进观瞄甚至容许这样的间接瞄准射击,不过后座和据枪不稳导致的射击精度就不大有人提到了* y$ X+ a. Z4 [! ^
; N( \- Z. r% X8 \ s% m% K
6 z+ Q# Q8 Y" U, J
于西方同类设计和QTS-11的原始设计相比,看来减重成功,士兵还可以摸爬滚打,但身上的负重显然不是最大负重9 r( b6 K: P: S4 }8 |* N1 \
3 r& s$ d: H+ W }7 n0 t, f
与典型突击步枪相比,QTS-11属于新概念步兵武器。传统步兵武器主要是步枪与手榴弹。步枪通过子弹实现动能杀伤,杀伤效率很高,但需要精确瞄准,差一点点而没有命中目标,就没有任何杀伤力。
& x3 b: @8 A6 z H7 W# r0 F3 d5 I0 }5 |( A; @) ^- m& F
手榴弹通过弹片实现破片杀伤,爆炸产生的很多破片实际上是浪费了,但只要手榴弹大体落到目标附近,就能造成有效杀伤。四向飞散的破片也可对反斜面或者死角造成杀伤,这是手榴弹另一个很有用的特点。破片杀伤说到底也是动能杀伤,破片好比四散的微小子弹,只需要概略瞄准才是最大的区别。手榴弹的爆炸还有气浪杀伤作用,但相对来说,破片杀伤是主要的。
" H. |( ^" C' Q" c$ T# |
5 O( J0 U" ~5 x$ n( B# m手榴弹最大的问题是射程太近,有助跑的手榴弹抛掷才几十米的距离,实战中卧姿或者短促跃起的抛掷就更近了。手榴弹也难以准确控制落点。因此,枪榴弹应运而生。% {. a: `% `& U& X$ n9 r
" h' w+ `, S: N) q/ Z$ [0 k
枪榴弹可以用特殊装置直接从枪口用空包弹发射,现在也有用实弹发射的。但这样的发射准备时间长,瞄准粗略。另一种发射方式是用专用的管式发射器,最流行的可直接挂在突击步枪枪管下,在不占编的情况下就使得步兵班拥有不错的“远程”破片杀伤火力。7 e5 a: O5 g9 f. A; Y0 h
4 ?9 z$ \3 j9 T) h- @3 P下挂式枪榴弹发射器通常悬挂在枪管和前护木下方,为了不过度增加系统全长,影响使用,发射管长度必然有限,使得初速较低,不仅射程有限,也导致弹道弯曲,影响精度。( S5 N+ z w. \, j) g
9 w$ ~" H" k& x7 d% F T另一种步兵武器是霰弹枪。枪口射出的不是单一的子弹,而是一束高速弹丸。霰弹的特点介于子弹和榴弹之间,既有枪弹便于瞄准和迅速发射的特点,又有榴弹只需要概略瞄准的特点。不过弹丸很轻,减速很快,而且弹丸束随着射程增加而迅速发散,霰弹枪只适合近战使用,因此警用多于军用。
9 d) e8 a" k' Y8 t- \$ Y7 u: X) m4 ~) H9 b! y* A
结合现代火控和先进榴弹,霰弹枪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枪榴弹取代。比如说,以激光测距仪的测距信息作为输入,用膛口编程线圈实现装定,火控系统可以使得榴弹在指定距离上定时空爆,产生相当于霰弹的作用。这还解决了霰弹枪射程有限和不能间接射击的问题。
2 ]' X( f0 E1 i8 z. J
: h: T4 G9 l! h1 {( `激光测距仪还直接用于指引激光制导武器,或者用于标定目标的精确方位,引导间接射击火力的打击。也可以通过数据链,将目标方位上传到上级指挥信息系统。与昼夜使用的观瞄光电系统整合后,数据链还可以上传音频、视频和图像信息,成为单兵战场侦察系统。双向的数据链则可以下传目标信息,为步兵指引目标,引导步兵作战。0 I) T8 @) R* r- ~5 M! Y1 }3 |
1 |0 o: M. Y/ k( \! W0 b另一方面,采用沿枪管全长的上置式枪榴弹发射器可以减少发射管长度的限制,提高初速、射程和精度,相应降低对口径的要求。火线与瞄准线更近,不仅瞄准精确,也减少榴弹发射时的枪口跳动。较小口径、较轻的榴弹降低榴弹的重量,增加了携带量。/ z# }) j$ n$ @0 S. n
4 H. ^+ v0 W) C" s
![]()
. u, O, O$ |$ G* X! q- ?! r, P+ T智能榴弹可以极大地改变步兵战术
/ d h; G- E* P2 f+ `6 f+ o1 o# i8 K; v
由激光测距仪实时测距、火控系统实时装定、定时空爆的高初速、低平弹道的智能榴弹在不小程度上改变步兵作战的典型样式,智能榴弹可以穿墙后爆炸,在敌人头顶爆炸,飞进射孔爆炸,直接打在敌人身上爆炸,传统的掩蔽方式的防护作用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8 g( A1 d& s6 o4 v: e! n, W2 r0 l
/ L# d, a( Q- r- t这样的先进枪榴弹与传统突击步枪相结合,正是单兵综合武器系统的基本思路。结合数据链、热像仪和其他先进技术,单兵综合武器系统大大突破了传统突击步枪在杀伤机制和信息化方面的局限,有望引发步兵革命。# l* m4 k7 _: W3 z( j A/ A$ A
/ x: O) a1 y; b9 L: M7 I, N! S
美国在90年代首先开始理想单兵武器系统(简称OICW)计划,意欲取代已经使用50年的M16及衍生型,在新时代的步兵革命中抢占先机。但在成本、重量和技术难题的多重障碍下,OICW计划在投入巨资后流产了。西方各国也相继启动了类似计划,但都因为种种原因而在研发阶段就放弃,或者在研制成功后放弃大规模列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QTS-11就格外引人注目。
: |, p( E: X% X2 H
2 y6 n" F. r# K) L 5 _) I3 _) o, G5 {7 u& K
美国XM29对于人高马大的西方士兵都嫌太重太大
0 f0 s: r. _- A$ P+ u% y* {+ ?
- F' h: q" i# k3 \4 T" X' \6 n1 k* A![]()
7 H1 M2 F, V" S2 E( _, P4 {奥地利的AICW也是一样,好在枪全长缩短了一些0 U' E7 V4 r' z4 z" U
' t2 _8 b# c2 `" L5 K: a; ~![]()
- V5 ]- k# ?! z5 T0 E韩国K11对亚洲士兵来说有点不堪重负
7 f6 m0 n$ w$ V! g; D; N7 V4 E' L# Y8 m( D
; I" O4 q! U {" k7 G( I; A
QTS-11就显得要紧凑一些
( r2 x3 p/ d: M# w' `- u7 B2 q2 Q9 k! U& w' r! S
在吸取西方经验后,QTS-11具有相当的特色,但也因此具有一些局限。据说QTS-11的原型与西方设计相似,采用5发弹匣,可半自动发射,但在部队试用中因为重量太大而受到批评,被迫在即将定型的时候全面重新设计。改进后的QTS-11的枪榴弹发射器部分只能单发装填,单发发射。这极大地简化了设计,降低了重量和复杂性,提高了可靠性。单发也便于在战斗中迅速根据需要更换弹种。在已经公开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士兵们操持QTS-11时,可以有效地完成各种战术动作,显示了QTS-11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突破了单兵综合武器系统实用化最大障碍之一:重量。
, ]9 Q; b3 X! o& o- b- g0 ^
+ x, K" _* m0 d2 P对于徒步步兵来说,武器和弹药的重量是很重要的问题。再厉害的武器,不能携带足够的弹药的话,也无法实现有意义的战斗力。步枪小口径化的动力之一就是弹药重量显著减轻,在同样重量的情况下,步兵可携带的弹药数量显著增加。这对自动火力时代的战斗中的持久力尤其重要。同样为约10公斤的话,20个30发5.56毫米北约小口径弹弹匣与13个20发7.62毫米北约全威力弹弹匣的重量相当,但600发子弹对280发子弹的优越性不言而喻。
/ I2 {. y* B* R( v! I/ m/ k' }2 N$ y% m2 }5 l. A; _& P- P' W8 J. B
据报道,QTS-11的基本重量为5公斤,已知这包括了30发5.8毫米子弹和一发20毫米榴弹,还包括了重量较轻的微光夜视仪,但不清楚这是否包括了重量更大的火控系统、卫星定位、数据链和热像仪等。作为参照,美国XM-29的重量为6.8-8.2公斤,包括30发5.56毫米子弹和6发20毫米榴弹。韩国的K-11的重量为6.1-7.2公斤,包括30发5.56毫米子弹和5发20毫米榴弹。重量的上下限应该对应于不同的系统配置水平。以此为参照的话,QTS-11的全状态重量可能达到6-6.5公斤级。参照QTS-11的基型突击步枪03式的重量约3.5公斤,也就是说,单兵综合武器系统的重量代价至少1.5公斤。要达到理想的全状态的话,重量代价进一步上升到2.5-3公斤。) n& h9 l: r6 b) P0 S$ u
& l$ M* q4 M; c( a如前所述,精良的步兵武器系统必须容许徒步步兵携带足够的弹药才能发挥作用。要在实战中起到必要的作用,携带10发榴弹是最起码的。中国的20毫米榴弹的重量没有公布。以南非20毫米榴弹和北约5.56毫米子弹为参照,10发榴弹的重量相当于5个30发5.56毫米弹匣。假定QTS-11与基型03式突击步枪的重量差为2.5公斤,换用QTS-11外加携带10发榴弹需要减少10个30发弹匣以保持步兵的携行总重量不变,共300发子弹。这是很可观的。' L" f8 ?4 M7 |; x& y
6 M" r* Q) I8 B& Y+ x
![]()
" ^4 g( T0 I- [1 ?9 W- R$ t
7 R: ~% K9 d1 V& z4 {![]()
1 v \9 b4 A" z$ c, X& j
& d8 Z# N3 s& x- g4 O1 e& l, p ! ^ r* `6 ?0 }( u( ?. a j: w
现代轻步兵“玩具”越来越多,行军重量也越来越大
( e- o8 m" T& |
, o1 g! }, d1 _+ ]$ P& V美军条令规定的基本步兵载荷是7个30发弹匣、210发子弹,但很多士兵(尤其在阿富汗)会超额携带,视体力、行军距离和其他负重情况,可能带10-15个弹匣,共计300-450发子弹,外加插在枪上的正反绑在一起的30发弹匣。这已经是极限了。换句话说,这10发榴弹差不多挤占了基本负重的全部子弹的重量,同时携带10发榴弹和200发以上的子弹还要行军、摸爬滚打则是不可能的。/ ]* a" Q3 f/ r- h7 z# l8 o3 Y
" o% C; @" H( e- D2 z7 Q' I3 o
这个问题对于使用下挂式枪榴弹发射器是一样的。发射器要增加约1.5公斤,还要加上携带榴弹的重量。成本不是问题,美军配用M4卡宾枪的M203下挂式枪榴弹发射器的单价略超过1000美元,但在部队的普及度还不及价格超过10000美元的AN/PAS-13夜视仪。不是用不起,而是扛不动。
& J2 l6 @% |! x2 \+ {) h& V+ E: E7 V* i3 Y* V' s: t: L% e
单兵综合武器系统里的步枪部分并非可有可无,也不简单为最后防身之用,否则应该使用重量更轻、后座更小的冲锋枪,或者更加适合近战的霰弹枪。据报道,QTS-11在设计修改中,实际上放弃了原设计以20毫米榴弹为主、突击步枪为辅的基本思路,而是以20毫米榴弹补充突击步枪。换句话说,突击步枪才是主要的。对于步兵来说,步枪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步枪是万万不能的,有枪无弹更是犯忌的。
' W$ h1 A( |: ~7 \6 u9 m* Q+ L" Y! V k
这些还没有算入必要的电池重量。在远离基地的野战条件下,充电或许是不可能的奢侈,既没有电源,也没有必要的充电时间。太阳能电池板不仅有重量和体积问题,受天气和昼夜影响,还有暴露目标的问题。干电池成本低,使用可靠,但大量携带的话重量不小。阿富汗美军步兵大量配发夜视仪后,就有这个问题。
: _( @& p8 F% r" U1 W$ V3 V" k# I y% Z8 b
重量对轻步兵是大敌。远离基地、补给不便的轻步兵尤其需要具有较强的独立和持久作战能力,QTS-11在各国的步兵综合武器系统中已经是重量最轻的,但相比于典型突击步枪的系统增重可能依然是难以接受的。8 x+ k) A) a* J' q9 w: D: Q+ n; L4 ?8 n
0 _+ t i C6 @- k' n+ o
好在对于装甲步兵来说,并不需要远离步战作战,也不需要背负行军装具,对携行重量相对不敏感,但QTS-11的其他问题限制了在装甲步兵中普及。- L* J0 u! R4 ~. R* D. Y
% Y1 i* i3 @9 F P
QTS-11的成本无疑大大高于普通突击步枪。美国M4短突击步枪的军方采购价格约为700美元一支,中国的95-1和03应该更低。有消息说,QTS-11的单价约3000美元,这可能依然过于乐观了,也或者这只是不包括热像仪、卫星定位、激光测距仪、火控系统、数据链等先进技术的基本型的价格。作为参照,美国XM-29的单价为12000美元,而基本的M4卡宾枪约700美元;韩国K-11的单价更是高达14000美元。
5 N; L! d' {7 {' b4 L4 e8 f8 H3 _ o+ | F" U2 `: B, [. T y
除了武器系统,还有弹药。有说法中国的20毫米智能榴弹的单价达到上千人民币。中国制造以价廉物美著称,但这是有限度的,中国制造的高技术产品并不总能做到白菜价,比如顶级华为手机与苹果、三星顶级手机相比,价格毫不白菜。另一个参照是国产的精确狙击步枪,据称全系统成本曾经达到了26万人民币,这还没有热像仪,只是配备了微光夜视仪。当然,后来成本下降到14万。作为对比,英国L96A1狙击步枪根据不同附件配置,单价在6000-10000美元范围。0 M& q* w/ I, D6 i
]8 @/ R3 V' F; N/ n$ r- l0 l但成本还不是QTS-11大量装备装甲步兵的唯一障碍。QTS-11这样的步兵综合武器系统是为远战设计的,20毫米高速可编程榴弹的初速高达219米/秒,可打击800米远的目标,先进的火控则保证了很高的精度。虽然无法毁伤轻装甲车辆和野战工事,对集群有生目标和无防护装甲车辆还是有较好的毁伤效果。但装甲步兵的主要任务是近战歼敌,远战火力反正可以由步战甚至坦克提供。+ C3 p8 {0 [0 V# S
# f& _2 ?( d9 s. G5 N1 D! F近战的最大特点是突发性,要眼明手快,最好是只需要概略瞄准就能可靠命中,而不需要精确瞄准。霰弹枪就是这样的。问题是,QTS-11号称枪榴霰三合一,但霰弹作用是通过智能榴弹模拟的,并不是真的整合了霰弹枪。智能榴弹的最低安全空爆距离至少在十几米开外,火控系统测距、计算、装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得智能榴弹并不适宜更近的贴身作战。更近的距离本来就是手榴弹的最有效距离。问题是,这就不再具备霰弹枪出枪特快、只需要概略瞄准的特点。" ^; c, B) H# N
& P: ~. X# r7 m/ p; V# d# W
* e9 }+ |% p# u# r1 s9 T
9 P- Y8 j+ X: n$ D0 U' a8 l
![]()
3 b% b) U4 |- ~6 a# C霰弹枪在美国警察中很流行,最要紧的就是在近距离(尤其是在入室搜索的时候)不需要精确瞄准,抬手就是一枪,就能八九不离十地命中
9 P* ]3 H; x2 Z" a( L" @8 r( ]& { k# q3 q2 S. ?$ M, n* W! q7 d% C6 M
警用霰弹枪很流行。入屋搜索时,眼角扫到敌人,就抢先撩过去一枪,否则很容易被动。军用霰弹枪的使用不如警用,但不是不受重视,而是不舍得放弃久经考验的突击步枪。但如果放下突击步枪情节,霰弹枪在近战中是有奇效的。在60年代的马来亚反游击队作战中,英国SAS受命出动。游击队领导人Ah Tuck(与马来西亚著名小吃同名)不仅是能干的政治领导人,还有一手好枪法,尤其是出枪特别快,手中的斯登冲锋枪永远弹上膛、保险打开,不少英军士兵在丛林中的遭遇战中死于Ah Tuck的枪下。但在一次丛林中的遭遇战中,手持霰弹枪的SAS上士鲍勃·特恩布尔对18米外的Ah Tuck抢先开火,Ah Tuck直到倒下,手中的斯登冲锋枪也没有打出一发子弹。在另一次遭遇战中,特恩布尔也是一枪撂倒对手的时候,身边的SAS军官还在摸索着打开斯登冲锋枪的保险。但这样的打法很难用QTS-11实现,且不说不能当作真正的霰弹枪在近距离使用,比通常突击步枪更大更重的体量也使其周转不开、反应迟钝。: X' P' [3 }; g7 Q, _- ?) |) {
& X9 I' ~' u" I( }2 i6 u
近战中很可能一次遇到两三个敌人,要求能对多个突发目标接连射击。QTS-11的单发装填、单发射击在本质上也排除了接连射击的能力。西方同类设计中倒不至于可以像冲锋枪那样自动发射,但至少可以像泵动或者杠杆作动霰弹枪一样,一次装填多发弹药后,在简单动作后就可以迅速击发。
$ E1 @) ^' f& _) s I7 v: L9 U7 S0 o; M, u2 F, F
综合起来,即使不考虑成本因素,对于装甲步兵,可加挂下挂式枪榴弹发射器的常规短突击步枪或许是比相对笨重硕大的单兵综合武器系统更适合近战需要的武器。
& x$ |% G+ M/ |# P
: ?' Y9 F$ `4 [) FOICW最初是为全面取代传统突击步枪而设计的,需要成为步兵班和特种兵(包括伞兵、陆战队、侦察兵等)的基本武器。OICW的原意就是理想单兵战斗武器。但可负担性和系统重量从两个方面使得这个理想不能成真。QTS-11通过单发榴弹而显著降低了系统重量,但本身增重和榴弹的重量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5 ~ R, y# K% Y$ G6 b3 u
: w7 s: h6 g6 Y! q6 j![]()
" |) [$ `1 y$ c5 ^3 }/ F# y0 B全规格单兵综合武器系统几乎不可能避免重量和体积问题,这是韩国的K110 T8 O1 i" V `4 R; u
0 o- k, ^" r1 G' W![]()
1 ]/ c4 W' ?/ e. Y% T以传统突击步枪为基础,整合单兵综合武器系统的先进技术,但重点在可按需加挂,以控制重量和增加使用灵活性,可能时更加现实的技术路线
; X p G1 I: l( r5 R& X& O9 F6 J
9 @$ I2 T2 T/ U1 d, Q4 T9 Q然而,单兵综合武器系统作为步兵信息节点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是这并不依赖单兵综合系统才能实现。带卫星定位、激光测距和数据链的昼夜观瞄附件,带数字火控和可发射、装定智能榴弹的下挂式枪榴弹发射器,这些技术都可以脱离单兵综合武器系统而单独实现,作为现有突击步枪的附件。先进附件与现有突击步枪的整合可能不及本质一体化的设计,在成本、重量、性能、可靠性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代价,但有可按需要配发和挂装的好处,可以立刻形成战斗力,未免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现有突击步枪加必要的弹药已经接近一般步兵的战斗负重极限,战斗步兵并没有多余的体力负载额外负担,任何增重或者重新搭配都必须慎重行事。' S7 N( ^9 y9 \# O+ T
o3 b& \/ A# a
这当然不是说QTS-11是无用功。QTS-11的长处在于远战火力,这对轻步兵和特种部队依然有显著意义,只是全盘换装不现实。即使有朝一日系统成本通过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得到显著下降,用得起但扛不动的问题依然存在。但选择性换装、加强步兵班火力还是很有价值的,比如四人制特种部队远程巡逻分队、十人制伞兵班或者陆战队班有一到两人装备QTS-11,其余人员依然装备传统的突击步枪,并分担弹药携带,或许可以在火力和携行性方面取得较好的平衡。1 d- L# \ M7 ~
/ U/ i" u9 A j1 b- v3 C* N0 D, S1 v4 g" a
另外,智能榴弹和火控系统技术可以分离出来,形成单独的班组支援武器。由激光测距仪实时测距、火控系统实时装定、定时空爆的高初速、低平弹道的智能榴弹对步兵作战的作用依然是巨大的,应该利用起来。作为班组武器,重量不那么敏感,甚至可以增加弹匣或者弹鼓,容纳5、6发榴弹,提高作战耐久力。与突击步枪分离后,榴弹发射器的重量大幅下降,适合单人携带。武器与弹药可占用传统步兵班的火箭筒正副射手的编制。榴弹手可配备手枪或者微型冲锋枪作为自卫,副射手配备突击步枪,帮着榴弹手携带部分弹药。
7 d6 B: q0 \5 u3 b& o- Y7 q0 i u5 r* I% `+ Z$ c, S
单兵综合武器系统的最终出路或许在于与外骨骼系统的整合,但这种自然人与机器人的综合体什么时候能从科幻走向实用,还是一个大问号。不仅有可靠性、耐气候性、成本等老问题,如何确保电源重量不导致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恶性循环就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9 W; s! N% z3 n6 x
5 k& o1 ^9 t7 y8 S: X5 [4 V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单兵综合武器系统可与F-35战斗机相对照,都有良好意愿但一厢情愿的一面。恶魔永远在细节之中。QTS-11的恶魔都收拾停当了吗?至少现在看来还没有,但QTS-11所代表的步兵战斗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值得高度重视。
) q5 \9 W7 H0 x1 _' f; x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