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8-1-30 11:17:22
|
只看该作者
+ Q! j, z: k* h" I
华而不实的战术, `, T& z5 Y( P B4 A5 b
5 i6 s5 M! G5 f A- k& l/ b, m, ^
《空天猎》中,吴迪和刘浩辰驾驶歼-11双机驱离抵近侦察的EP-3后,与随后赶到的F-15双机缠斗,使出“棉花糖战术”反败为胜,迫使对方落荒而逃。要分析这个情节是否合理,首先就要分清吴迪和刘浩辰驾驶的到底是歼-11家族中的哪个型号?" x" ~3 }4 b1 r. ~2 m
! u. ^; N+ C' v* f+ x
2 h9 J4 K2 X1 T
《空天猎》中的歼11A装了衍视平显,应该是2003年下线的最后一批。
' _% ?1 O9 Q% J0 R# E$ K
, [. Q5 J# z0 f影片中的歼-11翼尖挂有电子干扰吊舱,仅凭这一点,就可以断定它是歼-11B之前的型号。因为从歼-11B开始,该型机的电子干扰设备都改成了内置式。从机头雷达罩上无防雷条,机头下方有一块浅色剑型涂条延伸至雷达罩内,也证明了这一点。不过,吴迪、刘浩辰双机机舱内装的却是衍射平显。要知道,引进的苏-27SK装备的是笨重的俄式折射平显。歼-11A后期批次换装了轻便的国产折射平显。但2003年下线的最后一批歼-11A则换装了衍射平显,可挂载霹雳-8和霹雳-12导弹。不过该批次的歼-11A雷达罩上首次出现了防雷条,这与影片中不符。应该说,这又是制片方的疏漏。不过,总体而言,还是能确定片中展示的是歼-11A。0 k' {! z6 R2 N* T' ?' k# j9 J
; i9 \, ^3 j" T/ Z& ^
; v: n t7 Z; Z; \" K. i R
* O% S$ g3 e' A r2 T歼-11的机头涂装,可见下方明显的白色剑型,而且雷达罩上无防雷条
# U2 l d/ _0 O' e1 D9 i7 l2 v7 V: M& H
/ T0 i+ M) b3 L7 |7 O
东海上空无论是例行巡逻,还是对外机查证、警告或驱离,都是和平时期的战斗行动,是必须要在体系支持下才能完成的。由于歼-11A的原型苏-27SK采用的机载数据总线是单向代速数据总线,传输速率极低,机载TS100系列火控计算机在运算速度、内存容量等方面也难以支持国产全军综合数据链。因此歼-11A只能为全军综合数据链终端加装一条GBJ289A数据总线(相当于美军标1553B),配备专门的数据处理、显示系统来显示相关信息。
9 R/ A, v$ i% O3 f, o) V( A) { K" s7 K# W4 ]& \* @6 D
在与外军F-15双机角力的过程中,双方均尝试用雷达锁定对方。实战中摆脱雷达锁定的通常做法,是实施剧烈机动并辅以发射箔条干扰弹。箔条干扰弹在空中炸开,肉眼是很难看得出来的。片中火花四射的绚丽场景,明显是发射了红外干扰弹的场面。而这种弹是用来干扰红外制导对空导弹的,对摆脱雷达锁定毫无作用。战斗机上空间极为宝贵,所携带的箔条、红外干扰弹对飞行员来说,永远都不会嫌多。临阵大乱,病急乱投医,甭管啥干扰弹都乱发射一通,这不符合吴迪双料“金头盔”的身份。这样的飞行员也断然不可能在接下来的行动中镇定自若地使出极为理想化、使用难度颇高的“棉花糖战术”。) I0 G: c% k+ D! G6 N' [; v' j6 Q
% e+ F. [" d* [7 C* m
所谓“棉花糖战术”,就是歼-11A双机被对方咬尾后,迅速钻入云层中。F-15飞行员与歼-11A双机失去目视接触,只能依赖机载雷达跟踪。由于在近距离空中格斗时,对手的角速度变化率很大,雷达采用“边扫描边跟踪”模式容易丢失目标,因此飞行员为求保险,会把雷达切换到“单目标跟踪”模式。此时歼-11A进行密集编队飞行,因此在雷达显示屏上只显示为一个目标。长机吴迪突然来个大角度爬升,而处于单目标跟踪模式的F-15雷达,会根据“追踪最合理目标”原则,继续跟踪保持原先飞行轨迹的歼-11僚机。吴迪由此摆脱了敌机雷达的跟踪,轻松切到F-15双机6点钟方向,用雷达对其双双锁定,由此实现完美翻盘。
: t- ^% @, |7 a8 `# N# d8 r0 y9 u7 `3 {9 [# Q! n
应该说,对军事完全外行的人,是想不出“棉花糖战术”的。但这却是个极端理想化条件的战术。要是战场上万里无云该怎么办?影片中的大反派拉赫曼将军也指出:“对手怎么会让你们飞到云里去呢?”8 Q* N- }0 }. o* W$ L, h. Z
& _* g& d. O) ?' x+ h) {其实问题还远不仅于此。F-15双机在近距离咬住歼-11A双机机尾后,其雷达从稳定跟踪转至锁定,仅需1至2秒。此时歼-11A双机钻入云层中飞密集编队,不但不能作剧烈运动,而且绝对不可能做到像影片中那样贴近。高速飞行的战机贴得太近,操纵稍有不慎,就会撞机。再者F-15双机在吴迪作大角度爬升前,极有可能已经完成了对歼-11A双机的锁定。按非战争状态下的空中对抗中,事情到了这一步就意味着胜负已分,失败方没有必要、亦无勇气继续死缠烂打下去。其二,对歼-11A双机失去目视跟踪后,对方只要不是初出航校的菜鸟,对方没必要两架战机雷达均转入“单目标跟踪”模式。最合理的做法,是F-15长机转入“单目标跟踪”模式,而僚机雷达仍保持“边扫描边跟踪”模式,这样才最科学。在这种情况下,吴迪驾机大角度爬升,即便F-15长机雷达没反应,F-15僚机一定会发现,并会紧追歼-11A长机,在空中形成一对一捉对尾追态势,从而让“棉花粮战术”失效。第三,截至2010年,美空军半数以上的F-15战机,已将雷达升级为APG-63(v)2或APG-63(v)3有源相控阵雷达。相较原先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不仅作用距离更远,分辨率更高,而且多目标跟踪能力大大提升。如果吴迪遇上的是这样的F-15,入云后的大角度爬升仍有极大可能被对手察觉。第四,歼-11A装备的NO01E雷达,仍采用老式的倒置卡塞格伦天线,旁瓣抑制、天线增益、天馈系统内部噪声抑制等方面的性能都较为落后。理论上该雷达拥有同时跟踪2个目标的能力,但实际使用中限制颇多。吴迪在打开雷达,使用“边扫描边跟踪”模式前,必须非常小心地控制与其他3架飞机的距离及方位角。距离远了,方位角小了,NO01E雷达很可能无法区分3个目标,甚至“看”成1个目标。距离近了,方位角大了,2架F-15战机又可能无法被NO01E雷达同时锁定。开机若过早,F-15机载雷达报警器接收到雷达波后,机载电子威胁分析显示器会立即分析出目标类型和威胁程度,飞行员完全可以在NO01E雷达完成锁定前作出战术反应,破坏对方雷达稳定跟踪,并力求反制。第五,如果是实战,长机吴迪在爬升过程中,僚机刘浩辰恐怕已被击落。“棉花糖战术”的前提——僚机诱敌已不复存在。5 ^+ r- S+ Y+ p+ I
. l- }' u7 u: @* |- h/ s! e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空战早非二战时期了。二战结束后至今,伴随着技战术飞速发展的是,是战斗机长、僚机之间的间距越拉越大。典型的三代后期战机长、僚机间距在实战中拉开到了5千米左右。你还怎么使“棉花糖战术”?. L" N1 | ~+ B7 c# d
0 V% [' P7 ~# U综上所述,吹得天花乱坠的“棉花糖战术”其实是个笑话。
0 t9 {1 A% ^# K7 P' b/ T' U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