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8-1-30 11:18:41
|
只看该作者
! S) w8 ^! m$ Y+ ?匪夷所思的伏击1 U4 z% j! u$ O& b' q( r
: i* ]6 b, B, F; I在人质危机发生后,空军奉命派出战机出境执行“肃清空域”任务。鉴于“马布国”局势已近失控,诸多不确定因素决定了,必须要由留空时间长、挂架多、能同时挂载空对空、空对地和反辐射导弹的多用途战斗机,并且在执行任务前,对机载任务计算机加载诸如敌方战机、传感器、武器、通信信号特征、地形气象数据、本机挂载数据、规划航线等诸多数据。8 Q/ t1 E$ |3 f9 F
, c* o* {3 H% [1 b Z7 g3 C% P4 L考虑到影片中出现的歼-20可能尚未形成初始作战能力,那么最适合执行这种任务的,当属歼-16。其次是苏-30MKK,再次是歼-11B。但片中派出的歼-11,翼尖仍挂着电子干扰吊舱,翼下挂载的居然是2枚老旧的R-73近距格斗弹和2枚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27中距空空导弹,充其量只是歼-11A的早期型号。在知道恐怖分子可能拥有幻影-2000战斗机和“米卡”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情况下,放着诸多更合适的机型不用,采用的是不足以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的挂载方案,真不知道是轻敌还是业务水平不足,着实让人无语。( L) T5 o& ?, C: o, n. S5 t
9 q& W# x& I9 {% O/ A; |+ K
5 k6 q2 a! ~+ X4 L- s
$ E( @3 A$ ~ r3 Q0 L' e" v
歼-11A双机被埋伏在山谷中的“萨姆”-6导弹伏击,更是破绽百出。要想打歼-11A编队一个措手不及,“萨姆-6”的照射雷达就不能过早开机,要等歼-11A编队接近“萨姆”-6导弹飞行包线中心区域时,才最有把握。但这种分寸的拿捏,不仅需要决策人员技术精湛,更需要掌握目标位置实时信息。但在片中,恐怖分子手中的“萨姆”-6是不完整的:只有1辆发射车和1辆照射雷达车,既没有搜索雷达,又没有指挥车和电源车。也许有人会说,恐怖分子不是控制了2座边境预警雷达站吗?可以用这些雷达为“萨姆”-6照射雷达提供目标指示信息。用其他外接电源,临时替代电源车。前者在当年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与U-2斗法时,曾有成功的运用。但不要忘记,中国能这么做的前提是全国一盘棋。而影片中恐怖分子并未能控制整个“马布国”的军事系统,他们占有的军事资源是不完整和缺乏体系的。更何况在实战中执行出境“肃清空域”任务,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的配合必不可少。中方既然已经察觉到边境预警雷达站的不正常,为确保已方机群的安全,一定会对其进行电子干扰、欺骗或压制。这2座边境预警雷达站即便能与不完整的“萨姆”-6作战单元间进行数据传输,也一定会失效。如果通过有线电话这种原始方式传递信息,数据的实时更新率又满足不了地空导弹决策要求。2 I" o) p8 ?. B* o9 t, E1 w
; c2 h5 |! p, U0 P e, M0 \; P
其次,只要“萨姆-6”导弹照射雷达一开机,歼-11A上的机载电子战术威胁显示器就会有反应,在语音报警的同时,显示器还会告之这是“主要威胁”,飞行员立即会施放电子干扰、投箔条干扰弹并进行大坡度机动。影片中,凌伟峰和吴迪直至“萨姆-6”发射后才开始手忙脚乱的反制,明显有违常理。
1 R# D7 x8 U% Z7 x3 ?3 ^0 X
2 Y ^7 D6 a: x* F1 w有人说,“马布国”此前是友好国家,中国对友邦的情报收集向来不很上心。苏-27SK出口中国时,俄方一定不会写入俄式防空导弹相关数据,以免被“反噬”。其实这都是站不住脚的。防空导弹数据录入,是可以随时添加的。且不说印度大量装备了“萨姆”-6,中方不可能对此毫无准备,就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曾从埃及等国获得过几套完整的“萨姆”-6导弹系统。《解放军画报》曾登过身穿85式军服的解放军官兵对该型导弹进行测试的照片,证明测试时间应为80年代中后期。因此中方完全掌握“萨姆”-6技术细节,是板上钉钉的事。怎么可能在行动前,仍不将相关数据输入机载数据库呢?
q% A2 Y; X& L5 {8 g: o1 P4 ^- ?8 t* M+ t) S
$ B/ W* j. @. `# l' q- k《解放军画报》上刊载的测试“萨姆”6照片,从服装看,拍于1985至1988年之间。8 n7 {# w% Y$ s# c9 f; x
1 t; I6 U$ c" E( q7 A5 m# E5 R0 j" E在接下来的机动摆脱过程中,歼-11A双机又施放了对雷达半主动制导导弹毫无作用的红外干扰弹。虽说相同的错误犯了两次,但俯冲加速和利用地形掩护的策略是正确的。因为飞机速度越快,越有充沛的能量作高G机动,而防空导弹飞行包线就被压缩得越小。不过,片中“萨姆”-6导弹如同红外点源制导导弹般追尾,这是不对的。该型半主动雷达制导的防空导弹采用的是比例导引法,简单地说就是对目标预计航线的前置点走捷径。这也是歼-11A双机要利用山区地形的原因。果不其然,飞机突然横拐,飞到山峰背面时,1枚“萨姆”-6照射雷达丢失目标,导弹撞山自毁。
, k1 a' x, N) f: c. b" h j2 h" w: B) {2 F& @& [
不过,另1枚“萨姆”-6导弹的机动性,就好得有些匪夷所思了。其实地空导弹在中低空的大过载机动,是极其消耗能量的。而该型导弹弹体外4条凸起的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飞行阻力极大,在中低空机动时极大抵消了冲压发动机推力大的优点。而越往高空,冲压发动机的效率越低。这就是当年中国为什么中止仿制“萨姆”-6的原因。因此在影片中那种情况下,“萨姆”-6做1至2次大过载机动,能量就应该衰竭得构不成威胁了。怎么可能如影片展示的那样,疯狂追击2分多钟呢?要知道,该型导弹发射后作直线飞行,达到最大射程时也就耗时20余秒。) b; E2 j5 B: b
' B. @9 v# k4 Q- S1 T/ l4 \" Y, l
还有个最大的问题,影片中的“萨姆”-6照射雷达并没被集成到发射车上,而是独立安装在雷达车上的。这属于“萨姆”-6的早期型号,其照射雷达没采用间歇连续波,不能像后期型那样同时引导6枚导弹攻击2个目标。因此恐怖分子在只有1辆照射雷达车的情况下,是没办法同时攻击歼-11A双机编队的。$ {7 r0 e H; b" G5 q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