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81|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的胜利?——浅析洞朗对峙双方的得与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30 10:5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M: W; {# E- f0 j3 `- r
    ! [6 _: c% G$ P7 i本文刊载在《坦克装甲车辆》2017年11月(下)上,以下是正文:
    , W" o% D+ N9 ]; P" ^& v
    & i) T' e" b, F% l# h
    % Z9 s5 \5 f4 m& J7 N6 F8月28日14时30分许,在中国边防人员的现场监督下,印军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第二天下午,印度总理莫迪正式确认将赴中国参加“金砖峰会”。至此,曾经一度密布的战云总算是烟消云散了。
    & e" Y. E4 [. l8 I
    / F5 n1 s6 w, y4 |2 X# Q$ Z不对,现场对峙虽告一段落,但中印两国各方面的博弈却仍在激烈进行中。在舆论战场上,与印方举国一致地欢呼“对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国内对此事件的看法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有一种观点认为,让武装越境达两个多月之久的印军,在不受任何惩罚的情况下安然撤回,让中国“颜面尽失”,是一种“国耻”,而且会鼓励中国周边其他“宵小之徒”“群起仿效”,今后中国周边环境必将由此进一步恶化。
    6 Z6 n% @) a) v& \
    / |- ~1 m5 E3 g* y& U1 q其实评估胜负得失的标准很简单:那就是冲突双方有无达到各自的战略目标。如果都没达到或者各自达成了一部分,那就是个平局。如果为达成战略目标付出的代价很小,就是大胜,反之则是惨胜。如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则是大败无疑。" K* [) C3 c' b4 z8 t5 y0 ^! ]
    9 ^7 u/ q- @+ @2 ~* v
    那么,第一个问题便是,印度越界挑事想达到什么目的?
    . e+ W" X8 H; E9 \9 i; O( G8 C

    评分

    参与人数 16爱元 +112 收起 理由
    龙血树 + 4
    无言 + 2
    nettman + 4 谢谢分享
    mezhan + 4
    laser + 4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30 10:58:36 | 只看该作者

    # X. z" p0 u, t, U4 K龙象心结4 k! w( _( g) T/ k* f

    + @& s$ o; k) b6 X8 y7 b笔者以为,从表面上来看,印军此举是为阻止中方在洞朗边境修路,但如果站在全球博弈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不这么简单了。
    ! C6 u0 t% y" }2 }2 `; d& g4 d  m8 x$ n: l- D- G
    近代的印度,只是一个由诸多土邦组成的地理概念。靠着英帝国主义的殖民入侵,才被强行捏合在一起。不过,印度独立后,几乎已经“英化”了的印度精英阶层完全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野心。他们对梦想成为“有生有色的大国”的勃勃野心从来就不加以掩饰。甚至公然喊出了“印度洋是印度的洋”这样的口号。在印度精英阶层看来,要想在地理相对封闭的南亚次大陆上独霸一方,就不仅要对区域内潜在的竞争对手进行打击和肢解,还要时刻提防、排挤东北亚文明的“渗透”。后者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提防中国。2 D" G7 L0 @( Z- J

    ! Z, d' ^! ^# m& k; H( e. |历史上,中华文明对东北亚、东南亚的影响之深远,使得中国即便从鸦片战争起,积弱积贫了百余年之久,也没让东北亚、东南亚这些事实上的“大中华文明圈”发生质变。期间一度崛起的日本虽曾使尽浑身解数,也没能做到取中国而代之。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大中华文明圈”对中国崛起所发挥的作用之大,可谓有目共睹。有这个“前车之鉴”,印度精英阶层对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怀着深深的恐惧和刻骨仇恨,也就顺理成章了。尤其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放军挥师入藏后,更让印度精英阶层感到惶恐不安,于是各种各样的小动作接连不断,印军也奉命开始执行“前进政策”,希望将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尽可能向北推移,力求获得更大的防御纵深。
    ; U( C8 O. o& W6 \5 O4 D7 T% g2 A& j2 t0 _& p4 G$ f1 E
    实际上,印度精英阶层的这种担忧,完全是一种弱者心态。在后勤保障极为困难的,荒凉的西藏高原上,中国在主观上绝对没有以此为跳板,向南亚渗透的意愿,客观条件也不允许。中国在西藏地区的战略目标,不过是维护国家的大一统,保证国家战略后方的侧翼安全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夹在中印两个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越多,两国实际接触地段越短,对两国越有利。非常可惜的是,继承了英殖民主义者思维方式,却无鼎盛时期“大英帝国”国力支持的印度,却一根筋地走向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哪怕是在1962年,尼赫鲁的军事冒险落得了个空前惨败的下场,印度为此在各方面付出了无可挽回的代价的情况下,印度精英阶层非但没有真正反思,而且还变本加厉。不但部队继续在中印边境争议地区蚕食、前推,而且还吞并了锡金,加大了对尼泊尔、不丹的渗透和控制力度。
    / c9 m% I- m& A3 ]7 c. W# y' S4 h
    ' g- K6 ]2 f$ o2 q" K; y9 G/ o从微观层面上看,印度似乎一直在中印边境地带采取咄咄逼人的进攻势态,但如果站在宏观角度,你会发现印度作为事实上的弱者,其实一直在搞战略防御。" D; L+ c& p+ S# p

    ' q2 {* g, G' ]: L2 S$ |, r在军事方面,印军建立了空前庞大的山地作战部队。但这些部队既缺乏机动性,又缺乏火力。它们只是作为“塞子”,塞满了中印边境东段的各个山口,并形成了绵密的纵深梯次防御,为的就是防备中国军队再次实施类似于1962年那样的穿插分割。这样的部队,这样的部署,若要越过几个山垭口,仰攻到平均海拔四、五千米的西藏高原上,无疑于痴人说梦。甚至不必解放军还以颜色,高原后勤补给的难题就足以压垮印军了。
    % F5 H& S2 W# f2 N+ R# S5 p! i8 x, m! G6 L$ p$ Q" y
    在政治经济方面,印度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出炉后,沿线唯一一个没有表态支持的国家。非但如此,印度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季风计划”,希望在工业化过程中扩张印度的势力,以此与中国相抗衡。不过,由于实力相差悬殊,与近年来日渐风声水起的“一带一路”建设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季风计划”非但无人问津,而且印度的国内国际市场份额,也被中资企业侵蚀了不少。于是,近年来印度官方对中资、中企的限制、刁难越来越多。印度民间对“中国制造”的抵触情绪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国与国关系层面上,印度方面的各种小动作也不断。
    / U+ w$ ?, h! E+ O! g* B: B7 w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4.8
    油菜: 5.0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8-1-31 01:47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8-1-30 21:41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8-1-30 13:53
    给力: 5 涨姿势: 4
      发表于 2018-1-30 11:25

    评分

    参与人数 8爱元 +36 收起 理由
    龙血树 + 4
    mezhan + 4
    laser + 4
    jingfan0410 + 2
    老财迷 +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30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 c1 \9 u9 f* E, F% c自作聪明2 J; }7 _) g* @# b1 U3 Q8 i
    ; `3 s9 d3 O1 Z9 N* O! w: m6 S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飞速增长,以及西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中印在边境地带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悄然变化,中国对夹在中印之间的尼泊尔、不丹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生恐失去传统“势力范围”的印度,对此深感焦虑的同时,也在谋求反制。笔者认为,此次洞朗事件,就是印度统治集团中的部分势力,精心策划的一起战术进攻行动,希望藉此达到多重目的。
    8 A- x. V/ J& n/ \0 j, h$ ^4 |9 R' G* y
    中印之于洞朗地区,并无主权争议。但印度以“安全关切”为由,以“替不丹出头”为幌子,派兵越界强行阻挠中方施工,无非是在向南亚诸国传递信息——“我是南亚地区的老大,事关南亚的大事小情,我都要管。”印军悍然成建制武装越境,而且一直在没有争议的中国领土上赖着不走,无非是在向南亚国家“示强”——“你看,我就武装越界了,中国也不敢把我怎么样。”这在给中国难堪和出难题的同时,也可满足一下印度国民的虚荣心,打消一点自1962年边境战争后,深植于印度国民心中的对华恐惧心理。2 `$ P  \4 I* ?; T, w4 p% U+ E
    ' N; D! J; t- l( b" o6 L
    在挑事地点选择上,印方无疑也颇费了一番心思。由于环境和后勤因素限制,此前中国尚无法在三国交界的洞朗地区实现长期驻军,只能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定期派出巡逻队。据外电报道,由于高原基建异常困难,直到2005年,中方才初步建成通向洞朗地区的巡逻小路。近年来,中方加大了基建力度,准备拓宽道路,为在洞朗地区建立边境哨所提供后勤保障。这条道路的终点并非如一些媒体所说的通往不丹,而是通往是姐普山口,即洞朗边境线最南点。而这里,恰恰正是印方时刻提心吊胆的“命门”所在。因为从该山口直面的,就是被印方自称为“鸡脖子”的西里古里走廊。这条宽仅30余公里的走廊一旦被切断,整个印度东北部便与本土分割开来。本来,如果独立国家锡金还在的话,中印在这个方向上并不接壤。但印度却吞并了锡金,所以便只能直面来自北方的安全压力了。因此中国在这个方向修路,正好触动了印度的敏感神经,因此印军若无所动作,反而不符合这个国家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 i- ]0 B! N' y1 y3 z8 r8 ]( A
    ! e( Z- F! j) N7 A- B: `在时机选择上,印度选择在莫迪访美前挑事,但在莫迪抵达美国后才由印媒大肆炒作,意在美国面前拉抬自己的身价,为莫迪与特朗普讨价还价增加筹码。因为近年来随着中国强势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有心打压、抑制和扼杀,但却苦于身陷经济危机,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是“巧实力”也好,“重返亚太”也罢,均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效果极其有限。作为近年来经济领域表现强劲的大国,愿意为美国充当牵制、遏制中国的马前卒,按理说美国应该求之不得才是。所以,在印方一些人看来,“洞朗对峙”事件就是个“投名状”。后续如何发展,就看能不能获得预期中的回报了。如此,莫迪访美期间,向特朗普“狮子大开口”,要求美方宽限美元债务的偿还期间,并提供进一步的金钱支持这样的要求,就顺理成章了。
    % b6 z5 |  @% M# k- k8 p+ B) C) r* o4 t
    不过,对于行事风格特别“不靠谱”的特朗普,印方也不是没有顾忌和疑问。因此此次洞朗对峙,印方特别强调印军“枪口冲下”和“膛内无弹”,就是为了留有余地,不一开始就把事做绝到毫无回旋余地的程度。同时,洞朗地区糟糕的基础设施现状及狭窄的地势,决定了中方不可能向这一地区集结合太多力量,这也让印方认为,选择在此挑事可收放自如,不至于让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L4 v: s+ }4 K4 `# Z
    8 m/ D' J: n6 L1 i: n
    综上所述,印方的“小算盘”打得噼啪作响,还自以为高明。不过,笔者之所以认为这是印度统治阶层的一部分人的策划,是因为从事发后印度外交部连夜开会推敲外交措辞的报道来看,这完全不像是由政府统一协调的行动。而这种判断,也符合印度当前的国内形势。
    9 W1 `* V3 ]' X4 o1 t4 R# [6 q1 P) A9 W- a  z
    莫迪所代表的,是印度精英阶层中的改革派。他上台后的一系列令外界瞠目结舌的改革举措,例如一夜之间废钞和强令推行的税收改革,直接触动了印度国内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而军队,历来是各国保守势力的大本营。印度军方在某种程度上“自由行动”,给莫迪政府出难题,掣肘莫迪的改革计划,并逼迫政府“追认”其行动合法,由此在政府内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进而攫取更多的利益,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8 f6 s! I/ I1 h
    5 E) i* q$ E% u8 ]( ~. D
    具体到洞朗对峙方向的印军最高指挥官——东部军区司令普拉文•巴克希中将,素来在印军中以强势著称。据印度媒体报道,本来在2015年之前,印军就内定由普拉文•巴克希接任陆军参谋长一职。结果在莫迪的干预下,改由资历较浅比平•拉瓦特中将接班。愤愤不平的普拉文•巴克希中将居然向媒体喊冤,称无论是论资历还是论能力,都该由自己接班才对。如此公开不服从军令的行为,在其他国家必定会被视为“等同于叛乱”,但由于普拉文•巴克希在军中势力颇大,因此一直拖到今年7月31日才被莫迪政府解职。
    . W6 g5 X0 b2 B) A
    . d: v7 P* f' e3 c' o& S7月31日这个节点,因为洞朗对峙事件,双方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上的较量正酣,在这种时候突然撤换前线最高指挥官,是颇不寻常的。从后来对峙事件的走势来看,印度政府临阵易将的唯一理由,就是对普拉文•巴克希的强硬和强势作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如果普拉文•巴克希是奉印度政府的预先计划行事,应该不至于发生这样的事。因此笔者倾向于认为,洞朗对峙事件是以普拉文•巴克希中将为首的印度保守势力,挑起的一起“下克上”事件。$ B$ h: R! X# x) x2 u) I
    ! k/ M( ~1 M* K; F
    不过,印度改革势力和保守势力虽有政策分岐,但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洞朗对峙事件一曝光,莫迪顺势而为,收归已用。保守势力想藉洞朗挑事所达成的目标,莫迪政府也一样是梦寐以求的。
    5 t0 F. k" h. z* e" E  @# I
    ' S3 u+ [* D) k( E( J2 b在印度精英眼中,现在的中国,政治上想和平崛起,经济上正在进行供给侧改革,外交上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而在中国的东北方向,东海、南海方向,近年来并不太平,中国为维持这些战略方向上的和平与稳定,投入了大量资源,也牵扯了太多精力。因此,印方认为中国断然不会为了西部不毛之地上的边境摩擦而大动干戈的。但事实证明,印方太过自以为是,完全打错了算盘。
    * b' b+ q9 k( P% A0 T8 ?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0 油墨: 5.0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8-2-9 23:21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8-1-30 13:5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8-1-30 11:25

    评分

    参与人数 7爱元 +33 收起 理由
    龙血树 + 4
    mezhan + 4
    laser + 4
    jingfan0410 + 2
    齐若散 + 7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30 10:59:27 | 只看该作者

    4 p. }1 v3 v3 F冷暖自知6 ?& c% K+ A" D, u% e$ x" [

    3 l0 T- B- ^& f中国政府对洞朗对峙事件的反应,大大出乎印方的预计。而各方面预期的收益,却并未如印方所愿的那样“如期而至”。
    + |& \6 C: A' k1 |" {5 d% |1 R8 @6 b7 u0 i/ c* k0 P9 Z( `
    在外交上,虽然印方自欺欺人地声称“全世界都支持印度”。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对此视而不见。美国方面只是在洞朗对峙后期,才不咸不淡地说了句“希望双方克制”之类的外交辞令。8月17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俄印“因陀罗—2017”联合军事演习是年度例行演习,因此将其与中印关系现状联系在一起的言论是不合理的,是一种“挑拨离间”的行为。如有必要,俄方将会提供相关信息澄清谬误。日本在对峙初期,倒是想来淌一淌浑水,但在中国施压下,又忙不迭地缩了回去。而印度口口声声为其“出头”的不丹,却并未领情。不丹政府的声明,无疑于在国际上抽了印度一记响亮的耳光。' Y2 P: z# t2 G% \5 ~6 l
    / p, J0 e% M* m5 v
    在经济上,生意人出身,比莫迪算计得更精明的特朗普,不但没打赏给印度“三瓜俩枣”,而且还要求印度为美国的阿富汗增兵阿富汗贡献军费。对于印度来说,这无异于“上赶着打倒贴”、“偷鸡不成蚀把米”。有媒体声称,中国是在答应通过金砖国家银行,为印度提供200亿美元基建贴息贷款后,才换取印度撤军的。但这个消息被中国权威部门断然否认了。退一万步说,贷款并非赔款,是要还本付息的。和一般商业银行不同,像金砖国家银行这样的以各国政府为会员的国家间银行,都是针对具体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还会对项目执行过程采取一定监管措施,甚至会对项目竞标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中国政府愿意解囊,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抵制中资、中企“渗透”的印度,恐怕也没有担量接受。% t5 k/ ^/ U4 U

    + ^! d) ~3 l2 g4 {在印度的国家安全层面,中方并未如印度所愿,乖乖地在印度精心选择的冲突地点画地为牢。除了往洞朗地区前调部分支援力量外,解放军还在西线阿克赛钦方向、印控克什米尔东南的班工错地区(中方实际控制2/3,印方控制1/3)迅速加强了作战兵力。这个方向亦是印度国家安全的“心腹大患”。因为中方在这一地区经营日久,战场建设卓有成效,并占有居高临下的地利,俯瞰着印度北部的恒河平原,且距其首都新德里直线距离仅600公里左右。换句话说,一旦事态失控,中方将剑指印方要害。/ o. G. J" j4 A( w0 C
    : {8 R$ u0 H% [! T. u+ O# A/ g) b
    在法理上站不住脚、外交空前孤立、经济上无利可图、军事上明显不利的情况下,并未作好与中国全面开战准备,且与中国综合国力相差悬殊的印度,后撤“止损”就只能是唯一选择了。不过,颇爱面子又自以为是,天性乐观的印度,历来是“输人不输嘴”的。虽然面子和里子都丢得精光,但能武装越境两个多月,最后还能全身而退,在印度人看来,就已经是“伟大胜利”了。% x' N! h) l& \
    3 ?  S) L1 V$ W( _# J
    印度这种阿Q式的“自嗨”,完全是他们的自由,我们没有必要干涉。但如果中国人自己也被这种印度式的思维方式给带到沟里,那就可悲得紧了。, B. V/ B! p/ Y2 j
    ' p+ d( a. O; V( Y" u
    有人觉得,在中国外交部、国防部轮番强硬表态,且军事斗争准备也已就绪的情况下,让越界印军不受惩罚地全身而退,是一种莫大的“国耻”,是一种“色厉内荏”。但请不要忘了,军事斗争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且是最高的、终极的手段。事实上,解决问题的手段多种多样。只要能达到目的,又何必在乎使用了哪种手段呢?
    $ f1 `$ C* q/ h& F% y0 U* v4 ^" m( t: Z7 q6 T2 ]1 W
    如果像一些“键盘侠”希望的那样,中方最终用武力解决问题,那么除了网络上一片欢呼声,中国还能从中得到什么?要知道,目前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最大的威胁,来自东面而不是西面。中印一旦开战,国家战略重点必然不得不发生转移,这无论对中国的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都是极大的损害。况且印度作为一个有相当实力的大国,又占据着地理优势,中方如果选择开战,若是不能仅凭一仗就肢解印度,其结果必然是被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样的消耗战,不但将打乱中央的全盘战略部署,而且会一点点耗尽中国好不容易才积攒起来的实力。美日等对中国崛起虎视眈眈的国度,倒是做梦都巴不得中国陷入这样的泥潭,一如当年美军陷在南越泥泞的稻田里,苏军陷在阿富汗的莽莽群山间。前车殷鉴不远,中国还能眼睁睁地往火坑里跳吗?! X9 X% u" i2 L. ~: B+ T+ D+ c

    1 k# J- E3 V% N& z5 t 反观中国方面的实际操作,我们可以盘点出诸多或明或暗的实际收益。首先,我们借此次对峙事件,调整了整个西部地区的安全部署,极大提高了中国对该地区的把控能力。其中有些平日里颇为敏感的军事部署,中方也借备战之机大大前推了。而域内外国家,均对此无话可说。
    " m+ F5 H+ f/ `- m. S6 c0 z4 V" J! w
    其次,综合各方公开报道,对峙两个月期间,中方在洞朗这个薄弱而又敏感的边境地带,国防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而且在对峙结束后,西藏地方政府更是对外公开了今后今年边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外交部也表示中国将继续在自己国土上搞基建,这就意味着中国今后不会顾忌印方的“安全关切”,将放开手脚大干特干。印方追求的战术目标不仅没达到,而且面对中国在中印边境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印度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加强防御,全面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0 ~) Z, C& d8 k+ ?: E2 X" n! G. \; w
    7 `* l. `( B( y* g) l第三,洞朗对峙事件,从某种程度上唤醒了承平已久的国人,这对深入经济改革和军事改革,无疑都是大有助益的。
    . e" e7 b  l4 n
    % j! n$ s1 x6 x. s' \第四,洞朗对峙结束后,莫迪启程前往厦门参加“金砖峰会”前,政府中有5名部长辞职(水利部长巴蒂、技能发展部长鲁迪、农业部长拉达•辛格、水利部国务部长巴扬、中小微型企业部国务部长米什拉)。印度《经济时报》9月1日报道说,还有3名部长,包括商务部长斯塔拉曼也将辞职。这说明在这场冒险失败后,印度统治阶层内部的裂痕进一步加深了。今后莫迪政府推行任何改革,都将比以前更为艰难。
    ( J7 C0 u: H; C; y) V/ E: d5 v  i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获取的这些实利,是在不转移战略重心的情况下取得的。两个多月的对峙期间,中国数度在渤海、黄海举行大规模实弹演习,空中力量前出宫古海峡、绕飞台湾已成常态,海军持续在南海紧盯美国海军的“自由航行”和各类双边军演。中国对外展示的强大国防实力,震憾了一些妄想浑水摸鱼的敌对势力,保证了各个战略方向的稳定。
    1 W# P6 A7 h7 M
    9 O0 F) G( o9 V5 d2 U, r对于印军平安撤离中国领土,有人觉得是奇耻大辱。但请不要忘记,这是在中国断然拒绝了印方“双撤军”的要求,而且是在中方武装人员的现场监督下完成的撤军。换句话说,是在不发生流血冲突的前提下,将中方的意志强加到了印度头上,迫使对方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做。这就是中国传统战略思维中追求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怎么能算是“颜面尽失”呢?
    2 r4 B* v0 M. a. @; Z8 B' v. `& }( k; b; q2 u* L
    当然,笔者也并不认为中国只有“得”没有“失”。至少在对峙结束后的“收官”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穷寇莫追”、“事不做绝,留有余地”思想仍然影响巨大。这么做,对国家实利虽然无损,但却让一些不明就里的人们容易被别有用心的舆论误导,将失望、愤怒转化为不满。当然,和一贯喜欢“务虚名而处实祸”的印度不同,中国政府的战略决断,是一向不会被舆论而左右的。洞朗对峙得失如何,中印两国政府其实都冷暖自知。! V! g$ D+ L$ m5 V% F. e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0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8-2-5 14:06
    油菜: 5
      发表于 2018-1-31 13:55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8-1-30 13:58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8-1-30 11:26

    评分

    参与人数 9爱元 +38 收起 理由
    龙血树 + 4
    mezhan + 4
    laser + 4
    jingfan0410 + 2
    老财迷 +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8-1-30 12:5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8-1-30 12:54 编辑
    , `  i& z: M  X1 K! U
    在中国边防人员的现场监督下

    $ K: R. W% P% f3 z; F这是一句主观性极强的语言艺术,可以理解成一种外交辞令。他的另一外理解勉强可以是,双方武装人员"双撤退“。" j" X7 e1 ^' b5 H3 u
    所以,这句话,听听就好。如果不出意外,印度的媒体一定理解的跟中国人不同。
    $ z9 A  ^& T: \5 x8 t/ G+ u5 m" U) o事实上,中国新闻稿用”监督“一词是不妥当的,但因其立场和政治需要,用这个词可以理解。监督含有强制、暴力,而另一方无力反抗的强烈主从关系,显然,在对峙区域,印军的撤退是中印高层外交商谈确定后的正常离开(没有缴械,是全幅武装地),而不是无奈(或战败)的强制驱除。也就是讨一点口头便宜而已,各说各话。
    8 S3 p( e8 S& q* }0 U7 _; \& S( v: @7 W  {; i( y
    回到胜负本身。- |  v: a8 G) D
    首先,不要高看印度此次行动的战略层级。从事后的发展看,印度的战略目标恐怕意在”一带一路“和莫迪的金砖会议,尤其是后者,莫迪显然是丰收了。2 w* p1 m' t6 S5 m
    这个丰收也就这么一点,恶心了一下中国,抢了一点主动,但中国皮糙肉厚,无非是金砖集团破产在即,一带一路的推行加大了一点阻力,仅此而已。% K8 D+ \" o' C, z( \; L* ?
    其次,单就洞朗一带的拉锯而言,中国虽然在战术上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凭其国力,印度不可能讨到真正的便宜,无非损失点颜面。话说,中国自改开以来,被人打脸还陪笑的事儿也不是头一回,更不是最掉价的一回,毛毛雨。
    & X' d% X- F! C5 z第三,就长远看,印度无法阻止中国在中印边境的步步进逼,这次可能给了中国一个好的改变现状的借口,好像中日钓鱼岛冲突一样。另外,也给了驻防部队一个警告,不要麻痹大意,马放南山。) h+ H4 ~/ K/ K
    ( m: @, k. X" x
    单就洞朗事件而言,中方的反应不如印度灵活机动,进退自如,2个错误:一是麻痹大意,轻敌,导致判断失准,二是事件刚发生时,应对慌乱,整个应对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到班公错冲突时,应对就明显跟上来了." v+ c% A7 ?% m& _( N* f( Y) I
    中国的胜,胜在国力,不在操刀者。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4 收起 理由
    jingfan0410 + 2
    煮酒正熟 + 6
    料理鼠王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0-12 04:17
  • 签到天数: 1014 天

    [LV.10]大乘

    6#
    发表于 2018-1-30 21:47:40 | 只看该作者
    zilewang 发表于 2018-1-30 12:532 A! q: y5 w4 e/ P- j% n
    这是一句主观性极强的语言艺术,可以理解成一种外交辞令。他的另一外理解勉强可以是,双方武装人员"双撤退 ...
    * L4 b! x! f4 H. c/ t+ ?) e! y  l% G( |
    不断应对冲突的军队,才是有机动能力的军队,我工这么多年,没有经过战斗洗礼,军队腐败丛生,非常危险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7-6-23 23:47
  • 签到天数: 362 天

    [LV.8]合体

    7#
    发表于 2018-1-31 09:45:17 | 只看该作者
    zilewang 发表于 2018-1-30 12:53
      D- q- q; w" q* H这是一句主观性极强的语言艺术,可以理解成一种外交辞令。他的另一外理解勉强可以是,双方武装人员"双撤退 ...

    0 V1 n( G, d: \字字玑珠,我觉得这才是真相。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8-1-31 13:10:07 | 只看该作者
    关中农民 发表于 2018-1-30 21:473 y% Q6 ~; g* i5 R+ e
    不断应对冲突的军队,才是有机动能力的军队,我工这么多年,没有经过战斗洗礼,军队腐败丛生,非常危险的 ...

    9 x* n1 w0 P2 j' ^  [& V* |好像PLA这个毛病很早就有了,就是基层的独立处突能力差。好处是纪律性强。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28 00:05
  • 签到天数: 651 天

    [LV.9]渡劫

    9#
    发表于 2018-1-31 14:13:55 | 只看该作者
    忘情 发表于 2018-1-30 10:59: Z8 o, c+ X& f
    冷暖自知- T. d! y2 ^; X; L

    * v, g( n2 V6 |9 x中国政府对洞朗对峙事件的反应,大大出乎印方的预计。而各方面预期的收益,却并未如印方所愿的 ...

    " j$ h" O3 X; {6 |) g3 b外卖部当跪族太久
    0 F) B# R* a9 x6 v$ n) p# u没有挺胸抬头的骨头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8-2-8 17:09:47 | 只看该作者
    zilewang 发表于 2018-1-30 12:53
    7 z* q  P  _( A& f4 q% n  V这是一句主观性极强的语言艺术,可以理解成一种外交辞令。他的另一外理解勉强可以是,双方武装人员"双撤退 ...

    / w' s, ^: V' Y3 d% }# c这不是语言艺术。之前的对峙包括2014年支普奇对峙,最后都是双撤军解决。
    . a& ~) O' \3 d! P$ Q( N3 s! M  M. n
    但这次不是双撤军,这本身就是兔子在中印边界政策的大改变。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8-5-21 12:58:38 | 只看该作者
    挖个坑,主要看到一个反映洞郎对峙的纪录片。正好贴在这里
    ! w. ]& }. Z& ~+ C* h6 E洞郎对峙
    " ?6 n# G. e" S+ U  h( y: }# [, Z# C) z2 R: |. v
    印象中很深的一句话:我接到的指令是一定要打赢。
    4 K7 |  @% c; u! ^' l, }6 _) @9 a7 S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建丰 + 4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9-8-7 01:48
  • 签到天数: 83 天

    [LV.6]出窍

    12#
    发表于 2018-5-24 00:06:17 | 只看该作者
    foursea 发表于 2018-5-21 12:58* o9 O  X& C3 K2 f8 \. ]! Q
    挖个坑,主要看到一个反映洞郎对峙的纪录片。正好贴在这里
    , i3 N: Q; b/ S' Y# F" e% Q9 C洞郎对峙

    - y8 C0 k' z' S& X# K1 E9 c视频里爬山,拿武器都不带手套的,手也没冻疮。真实吗?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00:08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13#
    发表于 2018-5-24 01:08:02 | 只看该作者
    zilewang 发表于 2018-1-31 00:10# c0 I; l. _! O" L4 `! N
    好像PLA这个毛病很早就有了,就是基层的独立处突能力差。好处是纪律性强。 ...

    . u) t4 Y+ `# s3 p8 t以前单兵素质差,文化水平低,理解力有限,只好拼命强调纪律性。。。 所以一旦有突发事件,往往不知所措。。。 这在对印冲突中很吃亏,时常看到PLA的翻译满脸陪笑地跟着老印PG后头,一口一个“Sir!Sir!” -- 光凭这两句“Sir”就能让老印心里爽翻天。。。

    点评

    口惠多点好  发表于 2018-5-24 08:26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8-5-24 13:50:32 | 只看该作者
    weilwl 发表于 2018-5-24 00:06
    6 B. y( H# m  z0 K" q5 w视频里爬山,拿武器都不带手套的,手也没冻疮。真实吗?
    & u* J# l4 H+ p; R
    我赶紧,镜头应该都是后来补的。当时不可能有什么记者随军拍摄。事情应该是真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8-5-24 13:55:49 | 只看该作者
    MacArthur 发表于 2018-5-24 01:085 ^7 f* ~9 o2 d8 {2 T  Z
    以前单兵素质差,文化水平低,理解力有限,只好拼命强调纪律性。。。 所以一旦有突发事件,往往不知所措 ...

    8 a6 p- L6 e! W) A+ U2 N( d4 H这个应变能力和文化水平,理解力无关。5 F$ x0 ^/ I4 W8 L

    - L% E! |$ q2 d6 b/ ^  h# @当年土共那些基层指挥官文化都不高。应变能力一流。现在所谓无应变能力,无他,遇到事情少。
    & `" W" Z& I. {- {% k7 W& F平时也不讲,因为根本就不知道会面对什么事情。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15 02:15 , Processed in 0.05811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