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履虎尾 于 2011-4-28 13:30 编辑 5 [& V) @, S. Y& v- X5 K
: f4 e& @% G7 s5 X( z- |
插队到农村的第二天清早,当我们随着队长走进了队部的时候,社员们已经到的差不多了…… % f( y) E' M) r# X- C9 u% |
昨天,是俺们插队到农村的第一天。俺等插队青年的到来,受到了大队和生产队的热烈欢迎。临时青年点里,客人是络绎不绝。晚上,送走了大队的领导和生产队的其他领导后,队长对俺们曰:“你们刚来,明儿个先别下地了,先歇上几天吧。”
0 ], F* @. F2 J) H 俺们慷慨激昂地曰:“不,俺们来农村是来接受再教育来了,要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现在正是秋收大忙季节,俺们怎么能休息呢!明天俺们一定下地干活。”(呵呵,一群傻老帽!你说说,俺等当年咋这个德行呢!) : h& Y" v0 ?) Z+ M, z! y5 a, b6 ?
队长劝慰了几句后,曰:“那也行,你们先干着,等累了你们再休息。明儿个一早我来喊你们。” 3 R/ y7 b/ r/ `( T
……队部的顺墙大炕上,坐着一个满面红光的中年汉子,正在旁若无人地指派着,安排今儿个的农活。这汉子的神态,象极了中南海四照堂里布兵点将的吴玉帅。他每安排一项,被点到的人都点头答应,“行啊”,“嗯哪”。惟有跟队长说话时,中年汉子稍稍客气了一点:
! q3 ]# M! ^( M “队长,今儿个上边还开会不?” - A. v/ W/ x8 f; U6 \
听到队长否定的答复,中年汉子曰:“那就一起割地吧?” k3 [+ ^# [- C
队长曰:“嗯哪。”
( j% T+ F8 O' A4 `/ }/ O中年汉子跳下炕,说了声“走吧”,便领头向外走去。于是乎,参加割地大战的主力部队(含俺等插队青年和队长)紧随其后,鱼贯而出。
5 c4 R- Q- F5 ^9 E: H3 A* b 这家伙是谁,好威风啊!俺等心中疑惑不解,便向队长询问:
6 n% I$ o4 G2 T% C9 H( b3 [, l6 c+ u “队长,他是谁啊?昨天怎么没见着他?”
2 l% ?+ e1 R) U- B9 I$ P7 m: g% p “他就是生产组长三叔呗。”队长回答后,见俺等还在疑惑,就又加了一句解释,话里颇有点儿责怪俺等少见多怪,以及对组长三叔略表轻蔑的意味,其辞曰: 9 {+ Y9 j# R) B( l5 T$ F$ S& f
“就是‘打头的’呗。” * A* p. Q. o2 Y% ?
“打头的”,是关东农村生产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 k5 g( N) x4 A" V 早头老老年儿啊,俺关东乡下有很多的地主。这些地主,有的把土地出租给佃户,坐收地租;也有些地主呢,雇上几个、十几个扛活的长工,自己进行土地经营,盘剥剩余劳动。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翅不飞。在这些扛活的长工中,也得有一个领头的。这个领头的人物呢,就是所谓的“打头的”。
; `+ s+ A2 A! K9 u: G8 H 在春耕前,东家必须先要物色好自己的“打头的”。当然,一般的情况是,年前就早已讲妥的了。一旦“打头的”确定之后,地主土地上的全部生产过程,就由“打头的”全权负责,全权处理了,东家一切不再过问。而所有的“扛活的”,包括长工短工,全都是“打头的”的手下,一切都要服从“打头的”。“打头的”权力极大,是个“大拿”。 & I! |( q. g) s/ S
春耕春播时,打头的决定何时开始下犁,何时开始施肥,何时开始播种,以及需要多少人工、马工等等。只要打头的一张嘴,东家就得屁颠儿屁颠儿的准备好一切。 8 ~# k: h a$ A1 I9 h* e
夏锄时,三铲三耥的全过程都由打头的负责。人手不够了,打头的只要说一声,“东家,这几天活儿紧,明儿个还得添上几个短工”。东家只有答应的份儿。天不亮,就到“工夫市”上去雇短工,回来交给打头的调遣、安排。 - n! k/ C' p& ?9 ]: G7 g
秋收时,何时开镰,何时往场里运,何时开始打场,又都是打头的的事儿。打头的只要说一声,“东家,今年收成不错,扛活的累得够呛,该加点儿犒劳了”。东家没有二话好讲,就赶紧磨麦子推面,给扛活的打饼蒸馒头拧花卷儿。 * P% T* M% Q8 e" g9 g* k. q
至于每天到了地头,何时开干,何时歇气儿和喘气儿(东北乡下规矩,每半天休息两次,第一次休息约二十分钟,曰“喘气儿”;第二次休息约三十分钟,曰“歇气儿”),何时收工,全体扛活的必须一切行动唯“打头的”的马首是瞻。到了地头,打头的不动,谁也不能动(呵呵,那是当然,最好是在地头坐上半天啊)。打头的开铲(或是开镰)了,全体扛活的都站起来;“二打头的”(这是“打头的”的助手)等打头的铲出一两丈远,也挥锄开铲了,于是,全体扛活的一字排开,紧随着“二打头的”,在“大垄单行”的原野上,开始了一天的铲地。
2 Q- _: W5 k/ s$ t; B; J( m) ~ 有时候,东家闲着也是闲着,也捏起锄头到地里来。有时候,东家的少爷从城里回来,也会被东家赶到田里抡上两天锄头。这些老爷和少爷,在家的时候是东家;等到了地里,他们说话就不算数喽,必须象别的扛活的一样,一切要听打头的的调遣。这就叫做“做此官,行此礼”也。
7 p. l& s' N5 t) ^! o' E 场里干净了,粮食全都进了仓,一年的活计都结束了,扛活的该回家过年了,打头的同东家的关系才算暂时告一段落。一般情况,打头的与东家的关系,是长期性的,永久性的。关系特别好的呢,那就是十几年,几十年的老关系,老伙计也。
# F8 `- M( H7 H0 \- s3 v 有人会问,打头的决定一切,一切都听打头的,那,要是被他坑了骗了怎么办?呵呵,不会的,关东乡下人淳朴,实诚,讲信用。都是本乡本土的,互相知根知底,谁骗谁啊。今年你骗了,可明年呢?明年你还混不,还吃饭不?再说了,你没个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夫下着,能从一个扛长活的熬成打头的吗? 6 \/ |: n- S, d0 p' i' U4 G. a
打头的同东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很特殊的生产关系。在其他行当里,很难找到同它相类似的关系。如果一定要类比的话,大概就是问责制的政府首脑同国家元首之间的关系吧。 1 a: `" Q8 `% r- X
打头的又出力,又操心,付出的比别的抗活的要多得多,挣的工钱或者粮食理所当然也就比别人多。时间这么一长呢,他们中间就出现了分化。有的买房子置地,上升为地主了;稍差点儿的变成了富农;最不济的也混个中农、富裕中农捂的。有没有一辈子受穷的呢,当然也有啦,不过为数极少。也有一些打头的,拿到工钱后,逛窑子进赌场又抽大烟的一通挥霍,那点儿钱哪够花的啊?这样的人扛一辈子的活,当一辈子打头的,到老了,还是两手空空啊。
3 J o4 N: Q, G, j5 k 一方面,打头的是给东家扛活的雇工,受地主的剥削;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地主在生产方面的总管家,也可以说就是地主阶级的帮凶。按理,同城里的封建把头一样,也应该被专政、打倒吧。可土改的时候,这伙人没有被当做一个阶层、阶级来划分,而是根据他们实际的土地占有情况,分别划分了他们的阶级成分。 , M" l' j+ z; j G2 A
土地改革了,穷人翻身了,地主阶级消灭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打头的这一职业也行将退出历史舞台。谁知历史就是爱同人们开玩笑,初级社成立后,“打头的”换了个新名称——生产组长,又在关东农村活跃了二十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