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Z! J/ M, K9 k* p3 W九四式轻装甲车改修型,加装了火炮,改进了诱导轮 . t1 G6 B+ ^1 S" c# m) @6 G另外,王城寺原撒毒演习的悲剧也令陆军认识到九四式轻装甲车的内部空间过于狭小,尖锐部件太多,不适合穿戴防毒服的人员搭乘,必须重新研制内部空间更大的新式轻装甲车牵引九四式甲号化学战拖车。: L& J6 l. c2 N! F' K9 o
$ V- _4 ^ _6 y; l' j 利用尾舱撒布烟雾的九七式轻装甲车改装型 3 L Z' u2 Z W这一系列的改进要点促使陆军技术本部和东京瓦斯电在昭和12年即1937年9月和11月完成了新式轻装甲车的两版设计,并最终由陆军授予九七式轻装甲车的制式型号。由于日本国内军工厂产能不足,只有约1/3的九七式装备了九四式或者九八式37毫米坦克炮,不过全部的九七式都对装甲和车体进行了优化,增加了一些手枪射击孔,去掉了过去的防御死角和弱点。+ G0 |9 I4 ?! Y
; }- b+ y" P0 A! \' N" }' [少见的九七式作战彩图 : C/ J2 c$ U% F% w. W2 F2 b0 |1 n- f8 u3 s z' c- [- l 九七式轻装甲车的三视图 ! w: a" @8 ?' v9 k% q' a6 C考虑到九七式装甲增加,车体质量提升,东京瓦斯电为其换用了65马力的汽油机,这也是九四式改修火炮搭载型的标准配置,比九四式原型的35马力动力大幅度提升。九七式轻装甲车车体比九四式放大近30%,战斗全重达到4.25吨,但是比九四式改修火炮型的4.52吨还是要轻一些,最大车速和行程也没有变化,车内空间和设计得到了不少优化。陆军对这款新式轻装甲车很有信心,再次动了改装自走式化武战车的心思,却只留下一个“九七式撒(消)毒车”的设计编号。 % o8 i6 z$ h4 J% Q( z7 _1 `4 D/ D1 }- P# G6 X3 T a2 m 九七式中坦奇哈车有长身管47毫米炮和短身管57毫米炮两个版本 ~; H( I3 E( T s日本陆军最后的化武战车计划是所谓“化武版チハ车”,チハ国内一般翻译成奇哈,也就是九七式中型坦克的编号。チ在日本陆军的代号系统中代指研制的中型坦克,ハ是第三型的意思,其实还有一个大阪炮兵的第四案,也就是未投入现役的チニ車奇妮。6 Y- l+ y9 X, p0 B
9 n: c2 n$ r! Q/ v: ^$ ^ B 大阪炮兵工厂设计的チニ車奇妮试验坦克1 h4 g. X6 c& ?3 J" d- o* V
习志野学校也参与了奇哈车的测试验收,并迅速向陆军高层建议将化武尾舱和奇哈车结合研制一型先进的化武战车。最终,习志野学校和东京瓦斯电拿出了一个设计计划,这就是将九七式中坦的车尾发动机舱进行改装,加焊一个尾舱,共装载1吨黄号糜烂性毒剂,以及50kg窒息性的蓝号毒剂,撒毒方式为加压喷射。 I, B" N8 s0 i9 N& l: n+ D 3 C! q1 v% h) F4 @化武版奇哈车的侧视图,注意化武尾舱部分$ Z1 [ J- ~+ e9 W+ f
但是测试中习志野学校人员发现总会有大量的糜烂性和窒息性毒剂泄露进入发动机舱再和废气一起灌入乘员舱,所以化武版奇哈车的全体乘员都必须穿戴防毒服装。据说后来习志野学校在兵工厂的协助下研制了一种密封式尾舱,能够避免毒剂灌入乘员舱。3 z _# N- p! b [
! |; S1 j6 K `+ ^ 最有名的一辆奇哈车——我军的功臣号坦克 * l$ H; l+ l& q2 X由于此时日本陆军发现中国军队对一战水平的化学弹药炮击都缺乏防御力,而真的需要先进化武的美苏陆军化学战能力远在日军之上,贸然采用化武的结果只能是自己被对方铺天盖地的化武反击打得渣都不剩,便停止了化武战车的进一步研制,此后在美军的空袭和日军投降前销毁证据之中,化武版奇哈车并没有留下实物,相关记录也大部分被毁灭。 0 A2 f0 x% q. O % j# |3 l u- g* Q4 q% f7 I据说是国军装备的二六式防毒面具,中国军民在抗战中面对日军的化学武器,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最终打败了敌人,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M' Q0 `. X% g5 G, Z* l) t
此后,习志野学校也研制了一系列除毒消毒车辆,比如采用蒸汽消毒或者燃烧高温消毒,以九四式6轮货车为原型的九九式甲号/乙号除毒车,以中国战场和东南亚为背景运用马骡和大车搭载的百式除毒机等,当然这些应该都不属于本篇的讨论范畴喽。+ L$ p$ n$ q* N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