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1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流沙河:唐玄宗成都行宫推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5-9 20:53
  • 签到天数: 308 天

    [LV.8]合体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13:5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mileREGENT 于 2017-12-14 13:56 编辑

    唐代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叛,杀向长安,朝廷震动。至德元载(公元756年)五月,唐玄宗率官员和士兵共一千三百余人出逃。月底,奔抵成都的第四天,玄宗在成都大城内蜀郡衙宣诏大赦天下。可知当时皇帝暂时驻跸蜀郡衙中,尚无行宫存在。当时所谓“成都大城”其实很小,东门城墙在今暑袜北街一线往南走向。由此往东走,便是城外了。唐玄宗驻跸的蜀郡衙,据考在今之正府街一带。既然是暂住,就不能算是行宫。兵荒马乱逃来,不可能有行宫事先建好。

    以予所见,最早提到唐玄宗成都行宫的,除了杜甫,尚有前蜀贯休的《读玄宗幸蜀记》诗中“及霤飘沦日,行宫寂寞时”两句,乃知确有行宫存在。其后《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代宗永泰元年》又提到行宫,云:

    玄宗之离蜀也,以所居行宫为道士观,仍铸金为真容。(剑南节度使郭)英乂爱其竹树茂美,奏为军营,因徙去真容,自居之。

    这座行宫并非新修建的,原来早在唐玄宗来成都之前几年就有了。那时这里是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修建的使院。事见《旧唐书·崔宁传》:“天宝中,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在成都大城外之东郊)尝建一使院,院甚华丽。及玄宗幸蜀,尝居之。(玄宗离成都返长安之后)因为道观,兼写玄宗真容,置之正室。”这里的“写真容”不是画肖像,仍是“铸金为真容”。所谓“铸金”,据考实为用金银铜铁锡五金铸造大型立体肖像。这座五金大型铸像被前面提到的郭英乂移置到大慈寺内了。算来这座玄宗五金铸像在行宫改建的道观正殿上供奉了九个年头,终被移到大慈寺御容院去继续供奉。因为道观已征用做军营,郭英乂入住了,放置在那里便显得“不敬”,不得不移供到大慈寺去。

    唐玄宗来成都是至德元载五月,离成都是至德二载十月,在这座行宫内至多驻跸了一年又六个月。驾返长安后,成都行宫就奉命改建为道观了。此后玄宗退位,尊称为“太上皇”。这座由行宫改建的道观取名为何?以予所见,名上皇观。事见唐代章孝标在成都作的诗《上皇观》:

    烟霞星盖七星抟,想像先朝驻禁鸾。
    辇路已平栽药地,皇风犹在步虚坛。
    楼台瑞气晴萧索,杉桧龙身老屈蟠。
    翻感惠休并李郭,剑门空处望长安。


    诗中所见,行宫楼台杉桧仍存,步虚坛上皇风犹在,尚能想像当初辇路鸾车往来之状,可知为时未久。道观取名上皇,指太上皇,乃纪念在这里居住过一年半的唐玄宗,让后人勿忘这里曾经是行宫。这样说来,上皇观是其初名了。行宫改建成道观,工期要数月之久。待到竣工,取名为上皇观,已经是至德三载(公元758年)。章孝标作《上皇观》诗,查不出是哪年,但可断言总在至德三载之后。上皇观仅仅维持了短短八年时间,到了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就废为军营了。名义上为军营,实则为郭英乂“自居之”。居住不到一年,被人上告谋反,而被诛杀。新任节度使杜鸿渐改建军营成为佛寺,取名为永泰寺,因为时在永泰二年。永泰寺维持了八十年之久,到了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全国灭佛运动,终于被毁。毁废不久,到了大中年间(公元847年—860年)撤除灭佛令,恢复为佛寺,改名为圣兴寺。圣兴寺又维持了约五十年,到了前蜀王建永平年间(公元911年—915年),再次被废,改为军营。不到十年,王建薨,王衍即位,又改军营为道观。此时唐祚已移,不能再叫上皇观了,更名为兴圣观。从前的圣兴寺,圣指唐玄宗(大圣慈寺的圣亦然)。而今的兴圣观,圣则指王衍了。此地反复变易,概而言之如下:使院——行宫——上皇观——军营——永泰寺——毁废——圣兴寺——军营——兴圣观

    以上历时一百六十余年,凡八变易。可注意者,其间两度变作军营,亦有故焉。当初唐玄宗一千三百余人逃到成都,除少数官员外,大多数为军人。这些随驾军人肩负拱卫重任,必须驻在行宫附近,由此形成了固定军事用地。待到这些军人随驾走了,军事用地便成了“铁打的营盘”,自然另有军人来此入驻。驻军数量增加,一旦嫌窄,便要打上皇观的主意。所以剑南节度使郭英乂侵夺上皇观,弄来“自居之”,实不足怪。

    到了前蜀皇帝王建,好个鄙军阀,懂什么古迹?他把纪念前朝玄宗皇帝的圣兴寺拿去又做军营,亦不足怪。欲查明行宫旧址在哪里,须先弄清楚王衍在旧址上改建的兴圣观在什么位置。惜乎此路不通。倒是在《成都城坊古迹考》书中查到了圣兴寺的位置,真算万幸。书中引宋代李大临《圣兴寺护净门屋记》云:“成都府城之东偏,有寺曰圣兴,御史大夫王承俊之宅也。”乃知宋代的王承俊宅院曾是晚唐的圣兴寺之所在,其位置标明在“府城东偏”。宋代成都府城规模,实奠基于晚唐高骈所筑府城,较之此前的“成都大城”,已经向北向东两方大大扩展出去。从前远在东郊外的大慈寺和行宫旧址上改建的圣兴寺,经此扩展之后,都围入城墙之内了。 不过行宫位置“东偏”而已。

    什么叫“府城东偏”,看本文右图便明白。以予推测,行宫旧址应在玉皇观街街北原有之玉皇观周围一带。看图便知那里正是位于“府城东偏”。王文才与王炎两位先生合著的《蜀梼杌校笺》书中推测圣兴寺“在大慈寺之北”,与予说或可互相发明。难怪玉皇观街周围,包括昭忠祠街、蓥华寺街、城隍庙街、东较场一带,到清代仍然是驻军之地。不仅此也,便是玉皇观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四川省军管区司令部之所在。更不仅此也,至今那里还是军用地呢!“铁打的营盘”啊,教人不得不信。

    我猜想玉皇观之名或许是从上皇观承袭而来的,改上字为玉字罢了。文友梦渔先生茶聚告知,唐诗有称玄宗皇帝为玉皇的句例数条,其一为张祜《赠歌者何戡》之“天宝初年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句。先生又云,《华阳县志》亦似有玉皇观为唐玄宗行宫之说,待查。
    来自群组: 大河流水哗啦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0 收起 理由
    laser + 4
    colin1992 + 6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3-8 17:23
  • 签到天数: 94 天

    [LV.6]出窍

    沙发
    发表于 2017-12-14 14:08:27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文中提到鲜于仲通,想起他的上司章仇兼琼。两人均和杨贵妃、杨国忠交好。后来乐山大佛修建时缺钱,还是章仇兼琼捐俸,使得工程完工。

    点评

    涨姿势: 5.0
    涨姿势: 5
    还真没听说过这位(*^▽^*)  发表于 2017-12-14 18:50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5 20:09 , Processed in 0.03897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