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7-12-8 13:31:52
|
只看该作者
) l( l, t# A2 s前途未卜
6 J9 P! S! O" u7 m4 _: M% a4 b; q% W0 u& S% p$ R- D
和“红箭-11”相比,拥有3个亚型的“红箭-12”无疑让不同档次的客户,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看似比“红箭-11”更具竞争优势。不过,在笔者看来,目前这二者均前途未卜,鹿死谁有还未可知。" p$ H ?# q/ o! }% |+ y) N
9 h8 j" w; V3 N0 n) ^ Y' m
5 g3 e' l) T; D& @. M' ^2 q“红箭-73”系列可在使用前根据需要换装弹头。
4 g9 x) E3 d- \" v9 J2 N/ Y6 e
9 `/ e2 t4 j6 c' ^+ ~9 P5 H z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北方强邻的钢铁洪流,给予我军以极大的压力。鉴于重工业水平和国力的不济,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军一直饱受重型机械化部队不足的困扰,因而着重发展反坦克导弹,并于上世纪90年代建成了集团军-师-团三级反坦克导弹装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集团军一级装备的是“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红箭-8”则是师级反坦克导弹分队的“当家花旦”。经过现代化改造,老而弥坚的“红箭-73”系列导弹,则装备在团级。
9 r' z4 V/ ?, x) B/ v& @* t
, w* ?6 d+ t! o8 y7 s2 A; J6 g
5 l# E( Y/ F7 D4 ?, X8 k( Q
“红箭-73D”反坦克小组
& g5 R" V5 E# x8 J
+ X# F) O9 L5 ~3 R" V/ o. g- E不过,进入新世纪后,我军向机械化、信息化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陆军作战的主导思想,亦由过去的运动战向数字机械化部队正面高速突进转变。在作战环境、装备条件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我军的反坦克能力建设思路,明显由过去以步兵反坦克武器为主,转型为以武装直升机、重型装甲单位为主,以步兵反坦克武器为辅。
( \5 V4 E, E& {* k& u
! Z$ ]7 t" M; s- q( z R
$ g( n# p# u3 g5 Y% j
“红箭-9”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接受检阅。( H' `* g5 f2 P2 @- e; w9 @' p2 ~3 f
2 G j, F3 ?! P O3 p尤其是近年来实施的新一轮军改,力度之大,变革之深,前所未有。从不久前在朱日和演兵场上亮相的陆军新型合成旅来看,“红箭-10”反坦克导弹很可能已由原先的集团军直属,下放到了合成旅。这种基本型最大射程10千米,改进型最大射程25千米的光纤制导导弹,采用“人在回路”设计,不仅可以打击敌坦克,还可打击低飞的敌直升机,必要时甚至还可以当成无人侦察机使用。该型导弹下放到合成旅一级,将步兵反坦克拦截线向外推至超视距,让敌坦克火力无从反击,形成对敌坦克集群的单向猎杀,反映的是“集火远射、火力歼敌”、“尽量不与敌打近战”的装备思路。以此推论,原先装备师一级的“红箭-9”反坦克导弹,今后应该是合成营的直接火力支援武器。这种装备在4×4轮式轻型装甲发射车上的重型导弹,拥有比单兵(小组)便携式导弹更好的系统支持,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大的威力,可以迅速向指定方向集中火力。 b! A4 Y+ U3 ~0 J6 ^
2 p$ v* E# O$ @0 ?9 x. R3 O
* {# N3 _" H3 D* ` |
“红箭-8”发展出了一个宏大家族
# h" _1 u7 f$ ?! T/ D0 v" u. K, n! v' W' T& T# I9 x
笔者以为,从装备条件、作战任务等各方面情况分析,我军不可能像美军那样,把“标枪“作为机械化步兵班的选用武器,或者像日本陆上自卫队那样,在步兵班中设专职的反坦克导弹操作手。以此而论,“红箭-73”、“红箭-8”、“红箭-11”、“红箭-12”这四种单兵(小组)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只能在连属火器排和步兵战车车载两方面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2 Z6 c3 A9 w/ e
; V- L! {( l' G9 z8 k' a" j. b
4 q& b4 n/ U! z3 v0 H5 V8 Z“红箭-8”可由小组携带,但所需人手较多。+ B7 J' T4 A, P" R
1 ~$ \( _: Y2 u/ }1 ?8 X k
和美军步兵战车是车载步兵班的火力支援单位不同,我军一直以来,都将步兵战车视为机械化步兵班火力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求步兵战车车载反坦克导弹在必要时,也能下车伴随步兵作战。换句话说,未来我军步兵战车车载导弹和步兵连装备的反坦克导弹,有统一型号的现实需求。由于发射时储存∕运输∕发射筒必须后抛,对下车步兵构成一定程序的威胁,“红箭-8”因此从未装备在步兵战车上,未来在我军反坦克导弹装备体系的竞争中中最有可能率先出局。在“装甲和反装甲日”活动中“艳惊四座”的VN-17型步兵战车炮塔两侧,分别装了1枚半主动激光制导型的“红箭-12”,似乎给外界传递了一种该型导弹在竞争中处于领先的信息。不过别忘了,VN-17只是款外贸战车,其配置未必和国内自用型完全一致。无论是“红箭-11”还是“红箭-12”,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老而弥坚的“红箭-73D”。
4 u6 _8 r {& u$ q' Q9 n" l4 {7 m* s2 z
/ f m6 O5 A' ZN-17炮塔两侧的半主动激光制导型“红箭-12”。7 k* ?2 ?$ q Y7 m2 \
5 C O2 l- v: H; g' k L5 L( S3 f“红箭-73”本是款技术老旧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但经过军工科研单位一路魔改到“红箭-73D”,已经脱胎换骨成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在未来我国周边不大可能发生库尔斯克式的坦克大会战的情况下,“红箭-73D”无论是被步兵当作支援火炮,远距离打击各种工事、火力点,还是回归本职,打击在我反坦克体系层层拦截下,少数侥幸逃脱的“漏网之鱼”,都还堪用。“红箭-73D”这种需要在发射前组装的导弹,在遂行上述不确定性任务时,因为可以根据需要临时更换战斗部,所以反而比用储存∕运输∕发射筒预先封装的第二代、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更具灵活性,打击效果也更好。
+ r5 _+ i0 ]1 @" j5 x% s: i0 \9 o+ A* j; x- W0 I
1 e g% x, G" v8 E/ G
目前,军中的“红箭-73D”保有量还很大。
9 c% V3 V; g0 v, L: O* Y3 P. t, e8 U# E
最为关键的是,“红箭-73”生产线已经持续运转三十余年,各种改型产量蔚为可观,由此极大地摊薄了研发和生产成本。根据2014年联合国军控机构文件显示,中国出口南苏丹的100套“红箭-73D”反坦克导弹,包括1200枚导弹,100具发射控制制导装置,200块电池,9个训练模拟器及零备件,总价值1500万美元。也就是说,每套配备12枚导弹的“红箭-73D”武器系统才15万美元。如果每套发射控制制导装置单价5万美元,那么每枚“红箭-73D”导弹售价仅为8000美元。如此“白菜价”造就了超高的效费比,这是“红箭-11”所不能相提并论的,就更遑论造价昂贵的“红箭-12”了。
2 y; N; U$ i/ h7 H$ O. S( j- A/ W+ k9 K+ g
, P g- S( t- h7 q“红箭-8”系列既可车载发射,也可由小组便携。
; ~! `7 m- x: h0 v& i3 M! x1 C+ c5 Y: z0 |
以中国陆军深入骨髓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作风,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不把老旧装备的潜力和剩余价值挖掘殆尽,是断然不肯“善罢甘休”的。所以,除非有要全方位提升性能的紧迫现实需求,否则的话,在“红箭-73D”和“红箭-8”导弹库存消耗光或导弹寿命到期前,“红箭-11”和“红箭-12”恐怕都只能在外贸市场上寻求突破。
* l+ ~- B7 @. I( T
; I6 ^7 C% x K. w! p9 q& z7 q6 Y2 {
/ S7 P; X; F9 o2 r
2014年珠海航展上的“红箭-8L” i% k& d1 G5 n0 P C7 k7 L' d
$ i# d9 N/ _0 d9 `9 ^6 O' L( t- @0 ]# b( S: W5 b
不过,在决定是否大规格列装前,笔者认为无论是“红箭-11”,还是“红箭-12”,都有进入侦察兵分队、空降兵分列领先试用的机会。因为它们的系统全重毕竟要比“红箭-73”、“红箭-8”轻不少,很适宜这类经常需要孤军深入敌后的部队需求。它俩的前途命运,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其实际表现。
3 t, x3 Y; c* O8 e: `1 C2 p) K6 |: F
, W3 Q6 L8 O* W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