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7 12:48:15
|
只看该作者
读书笔记:互联网你到底想干神马?!(二)
+ j5 S6 t s. k S+ i1 F. X
4 J/ ]1 d. A6 d: [上回说到,互联网实际上是更接近人类动物本能的一种媒介,而文字书籍,尤其是"大部头"书,却是需要经过训练和学习,才可以适应和掌握的。
! U2 d+ Q# [7 P% ^3 }
0 ?! d) |4 u( ]; w+ l* ~: H3 ^那么,"大部头"书又是怎样在人类历史上逐渐发展起来,直到成为人类历史文化文明的主要载体的呢?互联网的兴起,对"大部头"书,人类的认知思考方式乃至大脑的构造,乃至人类文明,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D& I. X0 @9 w& N, m& U: o9 ~. R" ?
Y8 J4 r3 K2 O: k我们先从今天向后看,观察一下文字书籍,这个人类历史载体本身的发展历史。/ t: m3 ?8 a8 m1 N( v% |
) c4 N8 t4 X( }& m6 J人,是先学会说话,再学会写字的(废话)。说话并不是人类的专利。稍微不是太古朴的动物都或多或少会一点,有的动物甚至能学会人类的语言。写字好像是人类的专利。写写画画,见过描自画像的大象,画抽想画的猩猩,但是从来没有能写字的动物。6 ?" q" `8 t8 a% p- B! O! C6 i6 c g3 B/ L( e
2 S- K/ u8 ~& m# p人类会说话的时间,要比会写字长得多得多,至少有好几万年了。而运气最好的人类社区,也只是在几千年前才开始了码字。大家展开想象力,想象一下在没有文字的环境下,我们怎样才能"天天学习,好好向上"?
2 {/ \/ A$ n% V9 s5 T! s! e
! A2 u9 ~9 o, U6 F/ x5 e5 w) S答案,基本靠"聊"。4 L3 h( a: `- I# z! _9 P
: K+ C: Y/ P( [: o) g大早起来,先跟溜鸟的大爷聊聊天气,再跟卖菜的大婶砍砍市价;跟隔壁的MM打听昨晚篝火晚会上不得不说的故事;跟邻居的大兄弟讨论下次狩猎的安排。到了晌午,正经的学习开始廖。搬个板凳到村中广场,今天咱村来了个哲学家。那时的哲学家都幽默,讲课就跟马三立似的。要不人记不住,那你的课就白讲了,知识观点也传不下去。(还有一个技巧是不断地问听众问题,也能给人深刻印象。西村的老苏,就是这方面的行家。8过,问题太多太尖锐,听众会反弹,这个就不和谐了,这是后话。) C# B- I' j: q5 }# W6 R( X
% ^5 Z7 i5 _; I+ R0 t
总之,您看出来了。在书面文字出现前,您要有志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您就必须投入到与人面对面交流的伟大事业中去。"书呆子"这个概念还没有。您也可以看出来,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在文字还没有发明的时候走得是个很"社区化"的模式。现代的互联网是不是有些神似呢?
8 X1 Y. Y7 s, l: I. }% r0 ?+ ?- Z) Z
) I! l0 d9 C; |到了几千年前,人们逐渐开始使用文字。文字刚发明时,不是人人都看好的。前文中的哲学家老苏,就唱衰。理由是,用了文字之后,人就不用用自己的脑子记住知识了,记都记不住,还可能有哲学思想么?!可见唱衰的人什么时候都有,智慧如老苏,亦不免。; t. X. O& C; y* s- K$ w# |
% i) ^1 s# D' c4 x
一开始,文字是用刀刻在石板,骨头,和龟壳上的,“写”起来很费劲。最初的文字,只是用来纪录简单又重要的信息的,并不会被用来纪录复杂深邃的东东。当时的人要记些写些什么,一般不自己动手,而是请专门的“写手”“捉刀人”,你念,他啃吃啃吃地刻。这样的话,即使你复杂深邃,纪录表达也会有折扣。8 Y7 q H6 J0 W& o5 q' `2 I
. l0 Z) y' `7 D0 p9 `) f+ c. T
幼年时的文字,很不成熟。比如说,没有文法,没有段落章节,没有标点符号,有的甚至于还没有“字”的概念---只有一串音节。(本书没有涉及中国的象形文字,cad认为象形文字作为书面语言有一定的优势。)就像这样:
' d4 l9 x7 V) q2 X. \
+ f0 C: A' c0 d1 ?7 |“
" T" c# h" M: ?5 ]) zDrConradMurrayscomplicatedlovelifebecameentangledwiththelifeanddeathofhispatient MichaelJacksonprosecutorssuggestedTuesdayastheycalledaparadeofwomenwitnesseswhor eceivedphonecallsfromthedoctorasJacksonwasneardeath
{5 G( J2 V- K, k/ Y6 \. _”2 | W$ A1 u% t- i: @
8 h0 }) h+ x' \+ U4 O与其说是文字,不如说是口语的书面纪录。因此开始的人读“书”,是不可能默念的。必须一个个音节大声读出,才有可能断句,揣莫出个意思来。+ C% d1 Z: | r' Z) X$ l
- Z- f0 l: b# G/ Q2 H/ R人类聪明,突破瓶颈后,通常会有爆发性的发展。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打破了书面文字发展的瓶颈。在印刷术发明前,书本是非常昂贵和稀少的,有钱人家置个图书馆装样子,只要几本十几本书即可。印刷术刚发明时,古登堡的老板推着一车书去巴黎卖,差点让人当巫师给办了---人们不相信一个普通人能趁这么多的书。/ w9 v& m$ E5 k$ e' v$ t
# K3 H, G2 X- U, [& R! Q& @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后,书籍大爆炸。有人唱衰:书太多了,是个人就能写书,有点钱就能付印。各种思想观点都有,草民们不知道该信哪本书,成何体统!- d. B* e' Y9 Q4 {
% Q4 |( Y2 A' ?0 L”是个人就能写书“的预言的确实现了,但结果却是正面的。当文字书从精英媒介转化成草根媒介后,人类文明百花齐放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文学,哲学,科技,艺术。。。当个人有机会把奇思妙想,有时超期时代离经判道的东西付诸文字,并可以传诸与世的时候,创造力和多样性被解放了。一时间,大牛与小虾齐飞,板砖和鲜花一色。/ H7 }1 R) _* x. V; W, p0 r% B
; O. u6 F2 v: r, b
媒介呈载思想,思想又被媒介影响。因为书籍固有的大信息容量,作者有空间充分发展升华自己的思想。现代很多高深的理论,微妙的文学,抽象的科学,如果没有大部头书籍,很难想象凭口语媒介发展传承。书籍的写作和阅读都是相对孤独的活动,人的个性和多样性有机会充分生根发芽。如果必须通过"社区化"的媒介,那么特立独行的思想也生存不易。总之,书籍这个媒介,不仅提供信息知识,还"诱使"作者和读者望深里头想,抽象升华自己模糊的观点。这就是媒介影响思维的概念。4 Z' n6 [: i9 _3 X
( h. b. k2 h/ e" @8 p. \
那么现在互联网这个新兴媒介,对人类思维方式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