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7-10-25 09:57:32
|
只看该作者
" l2 d' B/ B6 b8 v- x h6 G
/ n* @* n. g& p( U/ q' R0 b; }
B# _' m* M! M2 s1 Q) E2 F
印军山地部队进攻战术特点. Z' s7 D2 D4 K3 q' N% C! y
& C& Q, e6 D# v
印度自独立之日起,就极富“进取心”,梦想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印度洋的主人”。受这种思维影响,印军在战术上历来是重进攻、轻防御。其山地部队自然也不例外。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公开信息判断,印军山地部队的进攻战术,有如下特点:
$ @2 K& v) B T' d
8 J& Z- v8 Z4 }( a. R( r1、 组织计划周密,准备时间较长
; w; x% j n3 g- ^, r3 r) v- g5 A1 m3 B) s2 x+ {
印军山地部队发起进攻前,强调利用夜暗、不良天候,以换防、演习为掩护,隐蔽集结部队。在进攻发起前,各作战部(分)队秘密进入集中地域完成各项作战准备工作。师集中地域一般位于对方大口径火炮射程之外。集结期间,各级都会组织地面渗透侦察和空中侦察。各级指挥官根据侦察通报,制订出作战方案,并对部队进行重新编组。印军作战条令规定,山地师发起进攻前,要储备15天的人员、牲畜补给品和所需的卫生军械物资,二线部队也要储备2个基数弹药。由于印度糟糕的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印军山地部队的后勤保障分队都集中在师一级,旅以下并编制保障单位。因此战前准备所需时间较长。) l1 U- M6 f* J/ x- a& Z v/ J( @
/ h% Q- G( d( r$ C0 j
5 f7 y! R: y* p9 n3 m }$ B/ V& m# z
印军山地作战演习( ^! i: M* s! f: s- _
) S# T6 ?/ ]8 t1 C. ^' ]1 i
2、进攻正面较宽,任务纵深较浅
k/ M; [. E/ A1 Q! f4 F0 y& i
" q4 ~( V/ V6 C$ ]: t& {4 `' u印军认为,合理选择进攻正面的宽窄及任务纵深,直接影响到能否在突破方向上形成兵力兵器的优势,达成歼灭敌人的目的。印军作战条令中,要求山地师师(旅)长必须权衡两者的利害关系。在确定进攻正面宽度和任务纵深时,必须考虑到能保证兵力的集中和能遂行纵深渗透、确保攻势和实施快速扫荡。5 w3 ~. | i+ P4 C. a
, a6 \6 v: p5 R8 Q+ ^由于山地作战中,防御一方依点据守,控制正面较大,进攻部队多沿有限的通道或山脊线攻击、队形拥挤、行动困难,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印军山地部队进攻时呈纵深梯次配置,但突击梯队的兵力较大,约占三分之二。进攻正面较宽,纵深较浅。一般山地师进攻正面为20公里,纵深为6-8公里;山地旅进攻正面为4-5公里,纵深为1.5-2公里。
% e, v+ F" D# i$ l" G. l; v
' h( v) p$ n* F+ M! [印军认为,山地道路有限,如一味只沿少数道路或路线开进,必然造成兵力过于集中,行动缓慢,易暴露企图,遭敌火力打击,使整个进攻计划破产。因此,印军要求在山地进攻中,应尽可能利用夜间,沿进攻轴线选择多条路线,使部队分梯队开进。这样既可使防御一方难以判明主攻方向和进攻企图,又可减少敌火力杀伤,提高开进速度。为避免分散兵力火力,进攻部队第一梯队担负的任务,通常不超过两个战术目标;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在同一时间内只重点突击1-2个目标。在进攻发起后,则迅速从攻击目标的翼侧、侧后沿不同路线实施向心攻击,但主要方向只能有一个。主攻方向通常选择在敌防御比较薄弱,且能直接威胁要害的方向。在主攻方向上,印军山地部队通常会集中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兵力火力,力求在突击点上达成绝对优势。0 w6 |7 m `0 z1 E# v% z
1 G% Q8 E) N. C/ W1 X' R: Y- v
3、强调夺取战术要地,建立巩固基地
7 c: d4 [# @; Y* P4 W' S: d, ]0 X' C- z" A0 D+ ?
印军认为,进攻的目的在于占领并巩固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区。为此要十分重视选择最初攻击目标。强调最初攻击目标必须便于观察敌防御情况,利于割裂敌阵地,便于向敌实施翼侧攻击,并能保证建立可靠补给线。
, T; O: ]8 F0 x( C) K2 h
) U! Z6 U6 ?/ c3 G# q& v为夺取并巩固战术要地,印军要求在进攻发起前,必须建立巩固的前进基地,以防进攻部署遭敌破坏。前进基地通常选择在敌炮兵射程之外,地形隐蔽,便于车辆进出的地域,并构筑必要的防护工事。为减少敌火力杀伤,印军除采取伪装、防护、反炮战等措施外,还要求尽量缩短在集结地域和进攻出发阵地停留的时间。进攻部队在集结地域停留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在进攻出发阵地的停留时间要求控制在半小时以下。9 a+ E" m9 l; {) L" A# h
8 f/ j R: V5 ^# w为抗击敌反冲击,以及让后续的进攻有依托,印军要求山地部队攻占每个目标后,迅速将其建成新的巩固基地。不仅要充分利用地形和原有工事进行隐蔽,还要求构筑新的工事,以防敌航空兵和炮兵火力袭击。在部队发起新的攻击后,所留下的巩固基地通常由巩固基地的分队或预备队的部分兵力继续扼守。% `6 Y7 q1 o5 f# T0 V" e
# z( a% a/ d2 y2 g
5 X2 N4 c" W/ f5 c3 u7 v' r印军用直升机在山地后送伤员
1 V3 k6 c1 \* s$ _1 U `; |! [( n9 T* f F. P
4、空地机动结合,实施迂回包围攻击
1 t. ]! f# }$ {, N4 M
0 M N% d- C( [! W7 u地面迂回包围和空中立体包围攻击相结合,是印军在空中力量、尤其是直升机力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实施山地进攻的一个新的战术特点。印军认为,正面进攻往往不易奏效,迂回包围则可攻敌不备,易于取胜。为此,印军强调在选择进攻目标和进攻轴线时,应尽量避开敌防御正面,从敌翼侧和后方实施迂回包围,快速夺取战术要地。9 n2 S6 p& K2 `; ?9 w
6 H3 f& Q5 Z v4 ~2 z1 v9 t3 i! H
在实施地面迂回包围时,印军要求控制作战地区内便于实施机动的道路。进攻时,山地师通常可派出一个旅(山地旅通常可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利用不良天候,隐蔽接近敌人,首先在敌后方和翼侧建立拦阻阵地,对敌实施包围;尔后先于正面部队发起攻击,力求将敌围歼。印军规定,山地师派出的包围迂回部队,应在主攻方向炮兵火力支援范围内活动;根据包围迂回部队的后勤自给能力情况,正面攻击部队必须于48小时内与其会合。* ]% o2 G$ S+ L7 o& [) K
7 m$ x4 G9 _) }
空中包围通常在空情和气象条件有利时实施。印军强调在山地充分发挥直升机的作用,快速实施兵力、兵器机动,并广泛使用武装直升机进行短距离空中火力支援和空中垂直包围。印军认为,在山地进攻战斗中,直升机机降部队实施垂直包围特别有效。机降部队在战斗中,可随时得到战术航空兵和地面炮兵火力的支援。
5 O, Y) F; j( J# b4 z1 ~; z: s6 R; q4 C: x9 W! s0 {
. X+ @ V! c T5 m, s/ p2 f. n印军在练习直升机索降
1 t' G" J0 w* c
3 [! p5 X% ]( m* i" k; m5、实施纵深立体火力打击
1 c3 r; a5 |' Q6 }, C, `: z. J9 @) N! C8 v6 T; n7 D) H; P" c
印军强调,在山地进攻作战中,必须有可靠的火力保障。已方空地火力应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对敌方实施纵深、立体火力毁伤。为此,印军山地师除编有1个山炮旅和适于山地作战的多种压制火炮外,战斗中还可得到1-3个山炮团的加强,火力打击纵深可达30-40公里。地面部队进攻时,要求严密组织炮兵、歼击轰炸航空兵和武装直升机火力,从前沿到纵深,对进攻全过程实施不间断的火力支援。
, m2 H& r, m0 h' O0 l9 C0 N- R$ r, l& p' P( p7 y5 c
印军将进攻中的火力区分为开进时的反炮战火力、冲击前的火力准备和冲击的掩护火力。开进时的反炮战火力,主要以战术航空兵和远程火炮为主。任务是集中突击敌炮兵、战役战术导弹和对部队开进威胁最大的目标。冲击前的火力准备,以战术航空兵和武装直升机为主。任务是突击敌反斜面的炮兵阵地和集结部队。地面炮兵作为辅助力量,主要突击敌前沿的支撑点、火力点,并以烟幕掩护部队推进。冲击的掩护火力,以战术航空兵为主。任务是突击敌纵深内的预备队、炮兵阵地、指挥控制系统和后勤补给线;地面炮兵火力则突击敌浅近纵深的支撑点、火力点、杀伤敌有生力量,并封锁主要通路,以阻止敌预备队机动。
! o! H+ D' f' f: m7 x$ G( t4 [5 p, n: Y( o/ ]+ \! c
* {- A# C; F0 S- }* j
从瑞典引进的FH77B155毫米榴弹炮是印军山地部队的火力中坚
# M) \* X3 U$ g7 l4 m
2 t! F- A6 k$ C/ O6、保持进攻锐势。
* r- w3 o# N9 K! P) J# _% J2 [( }8 c3 O, j& p5 y
印军要求,自进攻开始直至攻占最后目标,应不断保持进攻锐势。其主要方法是实施梯次配置,及时使用预备队和适时改变进攻轴线。4 ^' L+ X8 X& G: I. ?' R
: v/ [& ]* d9 O5 a; G- s
印军进攻部队通常包括突击梯队、预备队和巩固基地分队三部分。突击梯队又分为几个冲击波次。这些部队或成纵深梯次配置,对敌实施连续进攻。3 r3 T( L9 x2 W0 X
& A* M9 z, k, a1 U印军要求进攻战斗必须掌握足够的预备队。预备队通常占进攻兵力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主要在敌预备队已使用,敌抵抗能力骤减之际投入战斗,以扩大战果。为使预备队及时进入战斗,保持进攻锐势,印军要求预备队配置位置应尽量靠近突击梯队,并配备快速机动工具。当最初确定的进攻轴线已不适应变化的情况或遭敌顽强抵抗时,印军要求及时改变进攻轴线,从新的方向进攻预定目标。
& d0 J+ C! i7 @# P. \
3 K) k2 D' n8 R; X) H- l; L8 I/ |+ V7、实施综合电子打击
2 C) y% z, ^2 z) ?% s4 B/ M! Z' t' }2 W# |0 ]7 s
印军认为,电子战是“大纵深、立体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军将电子欺骗作为隐蔽战役企图的重要手段,强调电子火力、电子欺骗、电子压制综合运用,以尽快达成战役目的。在发起进攻前,印军山地部队通常采取相对集中、主次有别、有效压制的方法,对敌方电子、雷达、指挥通信系统实施突然的电子压制;战斗发起后,采取跟踪侦察、压打结合的手段,瘫痪对方指挥、通信、侦测设备,干扰对方电子装备器材,为已方空地一体打击提供保障。# S7 D" Z: x/ f6 r0 w" t' A
) U2 V0 w5 W2 f$ D, ?$ c$ |
8、适时调整部署、进攻速度缓慢6 N) e9 ~" j3 ]1 i2 a$ \# M; z2 N
3 _: a, o8 x% @鉴于山地进攻战斗行动异常困难,情况变化迅速,印军在山地进攻的各个阶段,都要求及时调整部署,建立依托阵地和稳固基地,作为每次进攻的待机地域。建立依托阵地,通常选择有利地形,构筑必要的防御工事。调整部署通常在稳固基地进行。整顿后,除留少数兵力扼守依托阵地,主力则向新的目标发起突击。如果行动失利,则退回阵地。但如此一来,印军山地部队必然陷入战斗节奏拖拉,进攻速度缓慢的境地,容易贻误战机。& a" x% T+ |% [7 s- i&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