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6#
楼主 |
发表于 2017-10-19 10:05:44
|
只看该作者
$ z' w$ b9 U \3 I( A/ p僵化思维
. p" I9 w4 B- \" B$ i0 U
1 V4 f+ ]7 h* v综上所述,陆自为建设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反坦克导弹装备体制,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这种代价值不值得付出,需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f6 u6 {& n8 r: k5 L0 `* h( s/ `, u3 ^, Y4 k7 r( R7 k4 C& o! _
纵观二战结束至今的各国军队建设史,不难发现一个事实:但凡极端重视步兵部队反坦克能力建设的军队,无一不是面临的敌方装甲部队压力巨大,而自身机械化水平又极其低下。
+ c8 h6 ]* W! I5 y$ h4 U
6 C6 C& Q; x2 l) L0 Y日本自卫队成立之初,就是驻日美军的附庸。无论是训练还是作战,都被纳入了美军的体系。美军出于现实需求和防范日本东山再起的考虑,分配给日本自卫队的任务都相当“偏科”。如果将日本海上自卫队视为美第7舰队反潜大队的话,那么陆上自卫队就是美第8集团军的前沿守备队。其基本任务想定,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苏军在日本本土登陆时,在一线顶住苏军的钢铁洪流,为美军实施全面反击争取时间。
- J! \4 s2 `5 O. n5 o
, W7 B& d8 h. Y# p- o
9 l/ p, T6 Y# P! y! ?$ Q8 x% H日本陆上自卫队展出的导弹“新中马特”多用途中距离导弹系统. i( b O; X8 ?
, j+ R4 P9 \1 u, N d; o0 V/ K9 z! o
由于冷战期间,陆自装甲部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力望苏军项背。新兴的航空反装甲力量,也谈不上有多强大,因此反坦克的重担,便落到了步兵肩头。鉴于苏军是全机械化部队,即便是大口径机枪,对其也构成不了多大威胁,加之自家研发的机枪质量太差,于是陆自便索性放弃了步兵大、中口径机枪火力建设,一门心思加强步兵的反坦克火力。
6 r6 \* G6 m3 C/ X3 Y# w8 D& Q& i$ u
不过,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钢铁洪流登陆日本的威胁已不复存在,陆自理应对部队编制、装备体制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新的任务需求。可是,陆自的表现却让人着实大跌眼睛。在苏联解体10年后,陆自居然毅然决然地让反坦克导弹下班。在强化反坦克能力的同时,继续削弱步兵压制火力。这究竟是为什么?
/ q4 M' \' l" d. P, \7 }& N. K# Y7 h5 Q: \/ q4 q( W
不少媒体在渲染日本威胁时,都会谈到日本打算动用武力与中国争夺钓鱼岛,并在台海有事时“协防”台湾。不过,前者需要动用的陆自规模很小,且岛屿争夺战的关键是海空战,即便需要加强夺岛部队的反坦克能力,也无必要让整个陆自都“陪绑”。至于后者,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台海若真有变数,一定是中美实力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统一大势已不可阻挡。以日本欺软怕硬、只服强者的民族性格,哪有见势不妙,而且极有可能已经在海空战中吃了亏的情况下,仍然执着地把陆自作为炮灰送上台湾岛的道理?这只能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心虚的叫嚣,和台独分子自我壮胆的慰藉罢了。
6 [$ [# o% P( v/ f2 G8 x: n' W) B8 J& {% p5 X$ `
8 D8 V( B0 L5 p: C! V/ y, }
96式反坦克导弹, G0 @/ B$ L8 R; Z$ P1 j" [
2 i- X9 \2 f, [) z5 e5 r( U6 l
笔者以为,陆自在反坦克需求戛然而止后,仍在不遗余力地强化步兵的反坦克火力,说到底不过是冷战思维的惯性延续罢了。在一些人眼里津津乐道的日式“严谨”、“认真”、“执着”、“精益求精”,其实很多时候换个角度看,又何尝不是“僵化”、“保守”、“固执”,甚至是“抱残守缺”、“不知变通”的代名词呢?此外,日式的官僚主义,以及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挠,从日本近几十年来步履维艰的邮政改革、医疗改革进程中,可见一斑。这些现实问题,恐怕也对陆自在反坦克导弹装备体系建设上延续冷战思维,也“助益”非浅!" }$ N+ {, T6 C2 y
- I, \, {# S0 D9 ]. _' e. \- T) j) _1 m" ~% j" y) e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