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7-8-21 16:54:19
|
只看该作者
4 G; F( E( M8 L$ O% T3 w风雨征程. Z" |! e# g6 V, [" I# s7 t v; C T, v# ]: g
; j! D) q( }$ k- ^1 p9月30日,登陆部队和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参战的400余艘船都根据航速统一编队。每条船都根据独立作战的要求,对预定搭载的干部、人员、装备进行了调整,以适应分散登陆的作战要求。
' \! K' e9 }, Y4 f8 Z; r1 R5 S, v2 Z" q3 }4 j. j* R+ G
10月1日,22军军长孙继先,政委丁秋生发布动员令,号召全军将士顽强作战,英勇突击,全歼金塘守敌,用新的胜利庆祝新中国诞生。
1 P& Y' j$ `% H0 Z' g& r
. U3 `8 Q! z- O6 u K2 U; h渡海登陆,战斗发起时间的选择至为关键。根据部队所处位置,不仅要求满潮顺风,而且要求黄昏后的潮水是顺流,以便于隐蔽在各河湾港汊的船只驶出。为便于炮兵观察、修正弹着点,还要求天气比较晴朗。如此算来,每半个月中,仅有4天可发起战斗,其中有两天时间各方面条件最佳。
, t, T7 r; X7 x" G: S g
8 g: ]! H. x' {/ G
! ?( a+ [) {0 }% v; L; M1 G8 L, l; x22军各登陆部队登船,准备向金塘岛发起进攻。
% Q1 n: Q' ~. ^
5 X( q3 f5 m6 }; D22军原计划10月2日17时30分发起战斗,因为中秋时节前浙东沿海西南风最多,这个时间节点正值大潮汛期,便于船队起航。但从10月1日晚上起,当地就开始下大雨。10月2日全天大雨倾盆,金塘水道浓雾笼罩,白茫茫一片,炮兵无法观察对岸目标,且海上风力太强,大部分水手无航行把握。因此,22军只得把计划推迟一天。
* z9 e8 _0 {' l; l
G/ E" k) j+ U7 E1 x10月3日,海上仍有大雾,雨则忽下忽停,天气忽明忽暗,从早晨起就开始刮东风。12时16分,天气曾一度放晴,对我攻击极为有利,由副军长张秀龙,政治部主任王六生等组成的前线指挥所当即传令各部队立即进行战斗准备,14时30分听候具体号令。但不久天又下起阵雨,前线指挥所召集干部、水手、炮兵及有航海经验的渔民开会研究,均认为天气对我不利,航行无把握,炮兵看不清目标。
7 y$ N1 W( X; W3 H! |
9 w5 ^" K9 W# n/ b- l- P
- o x/ R; V, {
登陆部队登船,待命出发6 z! n) d; `9 L
1 f, Z( Q7 S( W; p+ G/ D, S15时30分,海水开始涨潮。16时,金塘水道大雨暂停,但金塘岛仍为雨雾笼罩。16时30分左右,金塘岛上渐渐雨停雾消,尚可观察敌前沿目标工事,且风向逐渐由东北风转为东风,至17时许变为东南风,前线指挥所认为这种天候,国民党空军很难出动,消除了对我威胁最大的空中威胁,因此对我发起登陆战斗是有利的。于是决定各部队运动到海边集结,待令登船起渡,炮兵先行试射,视情况变化再下最后决心。4 T6 m" M& ~8 ?; d
- d ? ], u# z7 m# q) m; N17时许,各炮群试射后,炮兵观察向前线指挥所报告射击有效。张秀龙、王六生下令:各炮群按预定计划实施射击,各部队立即迅速登船起渡,发起攻击。6 y" r9 r& H9 M _
7 ?( Y1 x, ]- @! |& W, v( k
+ t2 D( q! E8 u2 }8 r& |: D登陆前,隐蔽在各处的船只开出隐蔽地点,向装载地域集结。
9 I) i5 H9 i! B& M) @: ~# X2 _7 n$ E( ]" w. r1 B, \
船工和水手们一齐动手,将隐蔽在各河湾港汊的船只开出,驶到集结水域。18时,攻击部队开始登船,各营平均20至30分钟登船完毕。随后各船按计划进行编组。由于船只准备得较为充足,第一梯队4个步兵团中,仅有一个步兵班和部分机关人员未能登船。
; ]* \! V" ^, c1 F( F/ X0 ^) ?( V+ s* c4 N# D$ K; g
各步兵团起航点各不相同,海上航程相差很大(196团直线距离3700米,198团5300米,190团7000米)。因航程较远,190团首先于18时30分由太平桥开始起渡。198团于18时40分由三眼碶起渡,196团于19时由三山起渡。其中196团团直和该团3营因起渡前组织不严密,开进时间计算的不精确,因此落后于大部队。
! x, n5 l2 S5 U+ i! J* k( { E1 i* F; G2 @: n6 E' V5 r
以上3个团300余艘船,营连各级均编为后三角队形,共6个突击营12个突击连。在宽大海面上并进,力求按计划在金塘岛预定地域同时登陆。197团计划在198团登陆地点登陆,因此该团船队迟至19时起渡。5 v. F' p! O+ @( s2 N" L
- p- K7 P$ V- C I0 E3 f4 O3 ]
在海上航渡过程中,各船水手技术水平的差异渐渐显露出来了。各团最优秀的水手,基本都配置在突击营的船上,因此突击营船队的队形保持得较好。而后续各营船队的队形就乱多了。198团甚至有30余只船掉队。尤其是战前从兄弟部队借调来的水手,基本上没有参加过战前合练,对风向水流也不熟悉,加剧了建制混乱。而一些带队干部不熟悉渡海要领,要么无主见、过份依赖水手,要么急躁冒进瞎指挥,见眼友邻船驶远了,便逼着水手“走捷径”,甚至推开水手,自己亲自摇橹,结果船却越走越慢,甚至原地转圈。4 [& w- \) z4 O B: F- @) S
: @! Q. M% r6 j \: g# G按计划,突击船接近敌岸300至400米距离时,应打信号弹要求炮兵转移火力。但客观上,当时海上雨雾蒙蒙,能见度不高,且我军指战员缺乏海上测距经验,主观上,各突击部队均想争当登陆第一船,因此不少突击船在离敌岸还有600至1000米时,就急不可耐地发信号。虽然大部分胶东造手拉信号弹因受潮失效,但好在各突击营事先对困难估计得较充足,各船都配备了信号枪作为备份。5 p. r: \0 W8 Y5 J) J) p2 c" S2 }
+ g# b) D1 `3 S* M) \事后查明,因为能见度不佳,我炮兵观察员很难准确修正弹着点,因此对守敌前沿阵地的炮击效果非常有限。我炮火刚一转移,金塘岛前沿守敌各种火器一齐向我登陆船队开火,给我军造成了一些伤亡。各突击营立即用机枪、枪榴弹,60炮,火箭筒还击,同时加快了行驶速度,力求尽快靠岸。
0 i( K- V) A8 A2 V! F I7 k1 R( r1 ?* ~9 w' Y' I
6 f' g5 Q2 f: H
5 [! G; F. G L. p$ G0 v
22军先锋部队成功登陆金塘岛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